中考说明文专题复习:文本理解与探究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说明文专题复习:文本理解与探究 课件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文本理解与探究
【2025中考】说明文专题复习
目 录
01
标题、句段作用
02
文意理解与辨析
03
信息提取与概括
04
拓展探究
信息提取与概括
PART 01
【一、方法指导】
信息的概括与提取
提取内容
概括内容
①抓关键段:总括段、总结段、承上启下段
②抓关键句:中心句、段首总起句、段尾总结句、设问句
③组织语言表达,按规范答题:(逐段概括,合并归纳)
①抓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直接概括
②抓语言标志:(关联词、指代词、顺序词),分析层次
【二、真题实践演练】
例1:(2023·青海·中考真题)
《湟源排灯》
⑤作为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和百姓非常重视这份代代相传的民间艺术。自2004年始,湟源县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购置设备,搜集资料,完善档案,并组织专家学者、民间艺人和能工巧匠,采用电、光、声等现代先进技术和新型材料,对传统排灯进行艺术的论证与革新。特别是在形式上把原先的悬挂式灯箱调整为落地式灯箱,并增加了立柜式、屏风式、中堂式、影壁式和扇形、椭圆形、梅花形等形式;艺术门类上除绘画外又增加了堆绣、刺绣、皮影、剪纸等内容,在保留了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更具观赏性、研究性和收藏性。同时,他们还培养出了一大批排灯传承人和新一代民间艺人,树立品牌意识,积极申报国家专利和注册商标,使湟源排灯走上了市场化的经营之路。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湟源排灯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湟源民间艺人杨增贵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请根据第⑤段内容,概括归纳为了保护传承湟源排灯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取概括内容:抓关键句
【二、真题实践演练】
例2:(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
《冬眠,动物御寒的“超能力”》
③哺乳动物冬眠时,生命体征变化明显。比如体温迅速下降、代谢率大幅度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维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具体来说,冬眠时,北极黄鼠体温最低能降到-3℃,极地松鼠降到5℃,而熊的体温仅降到30℃,睡鼠的体温维持在20℃,这说明,冬眠对于哺乳动物来说,并不一定伴随着超低体温现象的出现。但在代谢率上,哺乳动物冬眠期间降低幅度均较大,熊降低50%左右,小型哺乳动物甚至降至1%。在心率和呼吸方面,熊的心率从每分钟55次降到10次,呼吸从每分钟8次降到一两次;多纹黄鼠的心率从每分钟200至300次降到三四次,呼吸从每分钟200次降到1次,可以说是断崖式下降。这对于一个生命有机体来说,能够让各个器官的运转迅速与之相适应,是一个非常艰难又高级的系统工程。
为什么说“冬眠”是动物的“超能力”?通读全文,简要概括。
提取概括内容:抓关键句
【二、真题实践演练】
例2:(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
《冬眠,动物御寒的“超能力”》
⑤近些年,随着癌症等医学难题陆续增多以及人类宇宙探索的需要,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迫切地对动物特别是对哺乳动物的冬眠开展深入研究。人们想知道:为什么黄鼠在秋天体重激增而不得糖尿病?熊冬眠时不排泄为什么不会肾衰竭?极地松鼠在醒来后,为什么大脑没受损伤,也没有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科学家希望能尽快弄清楚动物冬眠的这些“超能力”,并应用到人类身上。
⑩受变温动物冬眠时体内大半液体冻结,心跳、呼吸、血液流动和大脑活动停止,几个月后又活蹦乱跳的启发,科学家研究出了“人体冷冻法”,即在-196℃的低温下保存整个人体或头部,以期未来的科学技术能够将其复活。根据相关资料记载,这种尝试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1967年,加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詹姆斯·贝德福德因癌症身亡几小时后,进行了遗体的冻存处理,保存至今。但有研究者指出,通过这种方式冬眠复苏后,无法证明储存大脑信息的神经通路是否完好,因此,靠冷冻来实现人工冬眠的道路不太顺畅。
为什么说“冬眠”是动物的“超能力”?通读全文,简要概括。
提取概括内容:抓关键句
动物在冬眠时不会产生疾病
文意理解与辨析
PART 02
【一、知识梳理】
常见错误类型
(选择题)
①无中生有:利用惯性思维,误导考生用“想当然”代替理性
思考
②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以个别代一般、以特殊代普遍等
③表述绝对:注意一些重要词语前面表修饰、限制性的词语,
如时间、地点、程度等
④增减扩缩:增加或减少某些字,以扩大或者缩小说明范围。
⑤因果混乱:注意诸如“说明了、体现了、是因为”这些词。
⑥偷换概念:选项中常用漏字、添字、换字的方法将原文词语
替换掉。
⑦误划类别:把同类的拆开或把不同类的归在一起。
【二、真题实践演练】
例1:(2024·天津·中考真题)
《大风车原来是这样发电》
1.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风力发电机组在装扮风景的同时,也在源源不断地为人们提供能源。
B.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就是把风轮轴的机械能转变为风的动能。
C.由于机舱齿轮的加速作用,风机叶片尖部线速度有时和高铁运行速度不相上下。
D.与火力发电相比,风力发电没有粉尘、硫化物、二氧化碳等的排放。
原文说的是“把风的动能转变为风轮轴的机械能”,而不是把风轮轴的机械能转变为风的动能,B选项颠倒顺序。
【二、真题实践演练】
例2:(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
《冬眠,动物御寒的“超能力”》
2.下列说法与本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第①段点明本文的说明对象“冬眠”,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B.哺乳动物在冬眠时,体温都会下降,有的下降幅度较大,有的下降幅度较小。
C.人类期待获得冬眠“超能力”是为了解决一些现在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以及探索宇宙的需要。
D.最后一段总结概括了目前研究人类冬眠技术的成果,起到了收束全文的作用。
最后一段主要说明了科学家在研发冬眠技术方面的挑战,并展望了未来东面技术可能为人类带来的益处。D选项“总结概括了目前研究人类冬眠技术的成果”有误。
标题、句段作用
PART 03
【一、知识梳理】
标题的
作用
内容上
写法、形式上
①点明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征;概括说明的主要内容。
②话题新颖,引发阅读兴趣。
③热门话题,贴近生活。
①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特点。
②引用古诗词,增添文学色彩。
③活用词语,新颖独特。
④疑问句式,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一、知识梳理】
句子的
作用
说明方法:若有说明方法,则从说明方法及作用方面作答。
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则回答修辞手法的作用。
过渡句:一般处在中间段的段首,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开头段: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引出说明对象;
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中间段:承上启下(总结前文,引出下文)。
结尾段:总结全文,前后照应,使结构完整;
总结说明对象的特征;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段落的
作用
【二、真题实践演练】
例1:(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
《四季星空为何不同》
本文标题有什么作用?
①标题“四季星空为何不同”以疑问句的形式,交代了本文的说明对象即“四季星空不同的原因”,②同时引发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真题实践演练】
例2:(2024·甘肃·三模)
《“锦鲤”是一条什么样的鱼》
①某“宝”发起“寻找中国锦鲤”活动,微博发出,瞬间刷爆全国。
文章以“寻找锦鲤”活动这一社会热点开头,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①激发阅读兴趣,引人关注;自然地导入说明对象“锦鲤”;②时代色彩鲜明,增强文章的现实意义。
判断材料位置
拓展探究
判断材料位置
PART 04
【判断材料位置:1.常见设问方式】
(1)下面这段文字,应放在文章哪一段合适?请分析理由。
(2)以下这段话应该放入原文的第X段,理由是什么?
(3)下列【甲】【乙】两段文字,哪段可以放在第⑥段后面?请简述理由。
(4)有人认为,第7段可以删去一个外国哲学家的事例,你同意吗?请阐述理由。
(5)文中段落能否互换?请说明理由。
【判断材料位置:2.解题思路】
(1)表明判断:(放在哪一段?/是否可删/是否可调换)
(2)概括所给文字段落大意
(3)概括所放入那一段段落大意
(4)从内容的角度分析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5)有时还要从结构角度分析该段文字与文章其他部分的关系(视具体情况来定要不要分析这一部分的内容)
【判断材料位置:3.方法实践】
(1)表明判断:(放在哪一段?/是否可删/是否可调换)
(2)概括所给文字段落大意
(3)概括所放入那一段段落大意
(4)从内容的角度分析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5)有时还要从结构角度分析该段文字与文章其他部分的关系(视具体情况来定要不要分析这一部分的内容)
【判断材料位置:3.方法实践】
例1:(2023·青海·中考真题)
《湟源排灯》
②(A)到民国初年时,湟源排灯的发展步入鼎盛时期。那时候的元宵之夜,丹噶尔古城内灯笼高悬,彩布篷街,每隔十米就有一架排灯。所有的排灯被点亮时,整条街道流光溢彩,宛如白昼。……
③(B)在那个年代,四方商旅齐聚丹噶尔古城,用精湛的排灯艺术,表达着生活的内容。对于本土民众而言,……
⑤(C)作为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和百姓非常重视这份代代相传的民间艺术。自2004年始,湟源县每年投入大量人力……
下面这句话放入文中A、B、C哪一处合适 请简述理由。
作为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和百姓非常重视这份代代相传的民间艺术。
【判断材料位置:3.方法实践】
例1:(2023·青海·中考真题)《湟源排灯》
下面这句话放入文中A、B、C哪一处合适 请简述理由。
作为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和百姓非常重视这份代代相传的民间艺术。
解题思路:(1)表明判断: ,
(2)概括所给文字段落大意 ,
(3)概括所放入那一段段落大意 ,
(4)从内容的角度分析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
(5)有时还要从结构角度分析该段文字与文章其他部分的关系(视具体情况来定要不要分析这一部分的内容) 。
当地政府对湟源排灯很重视
②段写湟源排灯的发展步入鼎盛时期;
③段写湟源排灯的用处;⑤段写湟源县为保护湟源排灯这一文化遗产所做的一系列举措
从内容来看这段话与第⑤段一致
跳过
放在C处
【判断材料位置:3.方法实践】
例2:《会呼吸的建筑》
②仿生建筑的类型十分丰富,有些仿生建筑不仅拥有与生物相仿的优美外形,而且还像自然界的生物一样“呼吸”着,......它们中有的能够像向日葵花盘一样旋转,有的能够像仙人掌一样开花,有的能够像盛开的马蹄莲一样迎风招展。
③众所周知,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这一段时间,......
④仙人掌一般生长在干旱的沙漠里,每次降雨,仙人掌都会竭尽全力吸收、储存水分......
⑤花梗是马蹄莲的中轴部分,除了作为结构主体,还作为整株植物的主要能量传送带,可以将水分、养分及时地在根、花、果实之间运输......
文章第③④⑤段的顺序能调换吗,为什么?
【判断材料位置:3.方法实践】
例2:《会呼吸的建筑》
文章第③④⑤段的顺序能调换吗,为什么?
解题思路:(1)表明判断: ,
(2)概括所给文字段落大意 ,
(3)概括所放入那一段段落大意 ,
(4)从内容的角度分析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
(5)有时还要从结构角度分析该段文字与文章其他部分的关系(视具体情况来定要不要分析这一部分的内容) 。
第③段介绍向日葵式的仿生建筑;
第④段介绍仙人掌式的仿生建筑;第⑤段介绍马蹄莲式的仿生建筑;
从结构来看三个段落是并列关系
第②段总写仿生类建筑像向日葵花盘、
仙人掌、马蹄莲一样拥有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第②段与③④⑤段
形成总-分结构,并且三种仿生类建筑的顺序与第②段介绍的顺序一一对应。
不能调换
跳过
【拓展探究题:方法指导】
拓展探究
答题思路
解决真实情境问题
谈观点建议
①根据情境,从原文中找原理。
②提炼原理中的关键词语。
③对应生活现象或问题,分析原理,解释原理。
注意:有些情境类试题需要结合口语交际知识,带上称谓等礼貌用语,注意说话语气的委婉得体。
①观点阐述:自己的观点+联系原文内容或自身实际分析的理由
②提出建议:联系材料或情境,从原文中提取相关内容信息,提出具体、有可行性的建议。
【拓展探究题:实践演练】
例2:(2024·吉林·中考真题)
《不幸“背锅”的水稻—稻田甲烷的真正制造者》
请你运用本文学到的生物学知识,为“背锅”的水稻写一段“申冤”文字。
从文中生物学分类知识可知水稻和古菌属于不同“域”。水稻田里产生甲烷的是古菌而不是水稻,因古菌和水稻生长在同一环境下,致使水稻受到牵连,为其“背锅”。
【拓展探究题:实践演练】
例3:(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
《四季星空为何不同》
“四季星空,各美其美”,你更喜欢哪个季节的星空?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喜欢的理由。
示例一:我喜欢秋季的星空,因此秋季我可以看到“秋季四边形”和明亮的仙女星座,它是那么灿烂夺目,令人神往。
示例二:我喜欢冬季的星空,因为冬季天空中明亮的星星特别多,我可以看到“冬季大三角”,还可以看到辨识度极高的“猎户座”,十分有意思。
中考真题巩固提升
PART 05
【2024年中考真题巩固提升】
请完成《说明文复习专题: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真题汇编》以下练习:
(一)(2024·青海西宁·中考真题)4、5题
(二)《座次移转》3题
(四)《“钢铁巨龙——中国盾构机”有啥硬实力》3题
(八)《冬眠,动物御寒的“超能力”》5题
(十)《守好锂资源的安全底线》3题
(十一)《人体“司令部”如何组建》3题 (十二)《金银花》4题
(十四)《揭开大熊猫“变色”之谜》3题
(十五)《“信用”的现代意义》3题 (十六)《苏州园林》4题
【2024年中考真题巩固提升】
(一)(2024·青海西宁·中考真题)4、5题
4.下面材料放入文中【A】【B】【C】的哪一处合适,请说明理由。
宋代,北宋都城东京、南宋都城临安皆曾设灯会,并且已经有了专门经营灯彩的市场,被称作灯市。
B处。因为本文采用了从古至今的时间顺序来介绍灯笼的发展史,所以应该放在B处。
5.本文中的“灯笼”和【链接材料】中的“灯笼”所蕴含的意义有何不同?
本文中的灯笼意味着喜庆、隆重和圆满,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光明幸福;链接材料中借灯笼表达作者保家卫国的情感,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
【2024年中考真题巩固提升】
(二)《座次移转》3题
下面文字应该放入文中哪两段之间,请简述理由。
据说,“圆桌会议”起源于一千五百年前的英国亚瑟王,他让自己的骑士们以及罗马主教大人围坐圆桌,共商国事。骑士和君主间不排位次,平等沟通。每位骑士虽要为 成为自由人而在战场搏斗,却有极强的尊严感,没有仰人鼻息的怯懦,而是堂堂正正、不卑不亢的斗士。亚瑟王的圆桌创造了一个理想的公平世界。
放在⑨段和⑩段之间。此段文字说明了“圆桌会议”的起源以及开创性的意义,进一步说明第⑨段圆桌彰显平等原则,也与第⑩段“宋江最终没有成为亚瑟王”相呼应。
【2024年中考真题巩固提升】
(四)《“钢铁巨龙——中国盾构机”有啥硬实力》3题
读完本文,请你推想并简要描述盾构机的工作情形。
盾构机的工作情形堪称现代工程奇迹的缩影。在掘进过程中,它犹如一条钢铁巨龙,在地下世界穿梭前行。数千吨的机身承载着无数的精密零部件,高速旋转的刀片利齿如同巨龙的獠牙,不断啃噬着坚硬的岩石和土壤。工程师们通过智能控制系统,精确调整盾构机的行进方向和姿态,确保掘进过程的顺利进行。无论是穿越高山还是穿越河流,盾构机都能轻松应对,为我国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网建设立下赫赫战功。
【2024年中考真题巩固提升】
(八)《冬眠,动物御寒的“超能力”》5题
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作为例子放在文中,小语认为可放在第⑥段和第⑦段之间,而小文认为可放在第⑩段和第 段之间。你同意谁的观点?说说理由。
1999年,一位挪威的滑雪者不慎掉入冰中,被救起后已没有心跳和呼吸,体温下降到13.8℃,但经过抢救,他仍然苏醒过来。2006年10月,一位攀爬雪山失踪24天才被救援的日本人,在确认新陈代谢已经停滞的情况下经过治疗生命复苏。。
我同意小语的观点。第⑥段说的是人类自身或许真的具备冬眠的潜力,第⑦段运用举例子证明了这一观点,材料两个事例说的是掉入冰中和在雪山失踪的人在没有心跳或新陈代谢的情况下经过抢救复苏过来,贴合第⑥段观点,因此可放到⑥⑦段中间。
【2024年中考真题巩固提升】
(十)《守好锂资源的安全底线》3题
对保障我国锂资源安全,你有何建议?请根据文本内容,结合当前形势,简要谈谈。
①广泛开源,加大锂资源勘察力度,加大国内盐湖的开发:
②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③立足国内资源的开发和技术研发,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④强化政策引领,加强理论基础研究与技术攻关;
⑤规范锂电池回收,建设绿色城市矿山。
【2024年中考真题巩固提升】
(十一)《人体“司令部”如何组建》3题
基于单细胞组学技术的研究和传统的基因组学研究,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研究对象不同:传统基因组学研究是基于许多细胞的混合物进行的;单细胞组学技术是对单个细胞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不同:传统基因组学研究得到的是所有细胞的平均结果;单细胞组学技术可以精确地看到在大脑发育过程中每个细胞在任何特定时间点的基因活动,揭示了细胞之间的差异,帮助研究人员理解细胞如何分化成不同类型的神经元或胶质细胞。
【2024年中考真题巩固提升】
(十二)《金银花》4题
夏天到来了,你想送给朋友一些金银花。结合本文内容,向他说说喝金银花茶的好处。
金银花茶口感甘甜清爽,可以清热解毒,又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2024年中考真题巩固提升】
(十四)《揭开大熊猫“变色”之谜》3题
纵观全文,分析结尾第⑧段的作用。
本文第⑧段说明了对棕色大熊猫基因展开研究的科学价值:(1)为野生动物毛色的变异和遗传提供全新视角。(2)为持续繁育稀有的棕色大熊猫提供科学指导。同时,本段以“棕色大熊猫如果能长期存在”的假设,既让读者对未来棕色大熊猫的科学繁育充满期待,也回应了文章开头熊猫只能拍摄“黑白照片“的玩笑问题,使全文结构更加严谨。最后,本段照应了文章标题《研究大熊猫“变色”之谜》。
【2024年中考真题巩固提升】
(十五)《“信用”的现代意义》3题
结合第⑤段内容简要概括信用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1)促进经济大规模、高效率的发展。
(2)有利于更精细、更高效的社会治理。
【2024年中考真题巩固提升】
(十六)《苏州园林》4题
如果你漫步于苏州园林,以下哪处景致是你看不到的?请说明理由并说说苏州园林为何要这样设计。
A.其园甚小,但池沼周围亭台楼阁,倒映水中,分外有趣。
B.四周不设围墙,使园内绿化与园外的田野连成一片,而园内两边的景物安排都与中轴线严格对称。
C.一条高低曲折的长廊,中间用一条同样高低曲折的花墙隔起来,形成了内外两道长廊,别有风味。。
B 因为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苏州园林讲究图画美,突出自然之趣(苏州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