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课件(36张)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课件(36张)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SOIL
问题引导
北京中山公园的“五色土”
北京中山公园内保留着明代所建的社稷坛,是古代帝王祭土神、谷神的场所。坛上层铺垫着五种颜色的土:东方为青色,南方为红色,西方为白色,北方为黑色,中央为黄色。实际上,这五种不同颜色的土来自我国不同地方的五种土壤。
不同类型的土壤颜色为何有差异?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认识土壤
土壤的概念
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是指土壤能够持续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所需水、肥、气、热的能力。是土壤本质特征,区别于风化物和沉积物。
土壤肥力
土壤的颜色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巨大,各地的土壤也五彩纷呈。
土壤的颜色
位于社稷坛中央的黄土,实际也恰好分布于中国的中央腹地。西起甘肃祁连山脉的东端,东至山西、河南、河北交接处的太行山脉,南抵陕西秦岭,北到长城,包括陕西、山西、宁夏等五省。
土壤的矿物质颗粒分类
石砾
砂粒
粉粒
黏粒
按粒径大小可以分为:石砾、砂粒、粉粒、黏粒等
土壤的矿物质颗粒分类
按照质地可以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
砂土
壤土
粘土
以砂粒占优势(含量大于70%)。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较粗,含沙粒较多
砂粒、粉粒、黏粒比例适中。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较细,含粉粒较多
以黏粒占优势(含量不低于40%)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较细,含黏粒较多
土壤的矿物质颗粒分类
探究一:与铁生锈的原理相类似,土壤中含铁的物质也会氧化成“锈”。这片生锈的土地所对应的是社稷坛中红土所在的南方。红壤土属酸性,是山茶科植物的最爱,而且红土一般属于黏土或壤土,保水保肥能力强。属于喜肥植物的茶叶更能在红土舞台上放肆生长。
思考:黏土和壤土有什么特征?
土壤的矿物质颗粒分类
粒径比例
通气透水
保水性能
有机质
保肥性能
耕作难度
土壤质地
砂土
壤土
黏土
比例适中
良好

不易分解

易耕作
砂粒占优


易分解

易耕作
黏粒占优


分解缓慢积累

不易耕作
土壤的剖面构造
自然土壤中,森林土壤剖面构造最为复杂。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土壤剖面一方面反映了土壤的发育程度: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土层薄、层次少或分层不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低
地面
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
土壤的剖面构造
探究二:红壤和棕壤土壤剖面有何不同?各土层有何特点?
土壤的剖面构造
成熟土壤剖面示意
有机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成土母质层
基岩
有机层
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主要由枯枝落叶层和部分分解的有机碎屑层组成
土壤腐殖质累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
成熟土壤剖面示意
腐殖质层
土壤的剖面构造
淋溶层
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含量低,色泽较淡
淀积层
常与淋溶层相伴存在,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成熟土壤剖面示意
土壤的剖面构造
成土母质层
基岩
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坚硬的岩石
成熟土壤剖面示意
土壤的剖面构造
土壤的剖面构造
耕作土壤剖面图
耕作层
又称表土层或熟土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根系密,颜色较暗
犁底层
又称亚表土层,长期耕作中经过农机具压实而成,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自然土层
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空气
20%-30%
矿物质
40%
水分
20%-30%
有机质
10%
土壤的物质基础,构成土壤的“骨骼”
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是土壤的重要组成成分和肥力因素
土壤空隙中存在的各种空气混合物
理想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百分比
土壤的组成
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耕作土壤
裸露岩石
风化作用
成土母质
微生物
低等植物
原始土壤
草本植物
木本植物
成熟土壤
耕作培育
在风化作用下,致密岩石破坏,养分释放与流失
在低等生物、微生物改造作用下,有机质积累
在高等生物改造作用下,养分元素富集
人类耕作经营,形成耕作土壤
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SOIL
成土母质
PARENT MATERIALS TO GENERATE SOIL
……
生物因素
Biological factors
……
地貌因素
Geomorphic factors
……
气候因素
Climatic factors
……
时间因素
time factor
……
人为因素
anthropogenic factor
……
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探究三:中国最红的土地,当属云南东川的红土地。这里的成土母质本身就曾经是富含氧化铁的红土,上千万年前就已形成了厚厚的沉积,至今它们仍然不断重复着沉积氧化铁的“染红”过程,让东川的红土地分外鲜红。
思考:什么是成土母质?
成土母质
形成于不同母质上的土壤
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探究四:中国的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以及三江平原西部,恰好验证了社稷坛中“北黑土”的排列。在温带季风气候的作用下,东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草甸草本植物生长繁茂,积累了大量的有机物质。在漫长寒冷的冬季里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微弱,有机质分解缓慢。因此累积下来的有机质就比较多,造就了这种土壤质量优良的黑土。
气候
温度、降水量
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
土壤形成速度
正相关
淋溶作用
有机质积累量
正相关
正相关
负相关
气候的分布规律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土壤厚度差异
基岩
雨林气候区
沙漠气候区
草原气候区
寒带气候区
极地)
土壤很厚
土壤较薄
土壤较厚
几乎没土壤
气候
生物
有机质
微生物作用
腐殖质
绿色植物
成土母质、水体和大气
有机质
枯枝落叶和残体
选择性吸收养分
光合作用
保留
地形
基岩
陡坡
(几乎没有土壤)
缓坡
(土壤较薄)
谷地
(土壤较厚)
随着海拔的增加,植被种类和数量会发生变化;
阳坡比阴坡接收的太阳辐射多,土壤温度较高;
坡度越陡,地表侵蚀越严重。这些都会影响到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时间
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探究五:按照地理学的划分,青色的土可以看作是水稻土。水稻土在我国分布很广,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5,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平原、河谷中,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最为集中。水稻田在排水不良或长期被淹的情况下,土壤中的铁离子常被还原成浅绿色的亚铁离子,因此,富含亚铁离子的土壤便呈现出了青色。
思考:人类活动对土壤有什么影响?
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探究六:白土指的就是盐碱地。盐碱地的形成是因为某些地区的底层土和地下水中所含盐分较多,当含盐分的水上升到地表层蒸发后,使得盐分留在土壤表层越积越多,就形成了大片的盐碱地。
思考:盐碱地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良盐碱地?
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地下水位上升
蒸发旺盛
盐分富集
大水漫灌、海水入侵
旱涝频繁、地势低洼
思考:盐碱地产生的原因?
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思考:如何改良盐碱地?
土壤的养护
1.休耕——指耕地在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的方式
2.作物轮作——指在同一田块上不同年度间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以复种方式进行的种植方式
土壤的养护
3.种植绿肥
绿肥作物:指一类主要当作肥料种植的作物;这类作物养分含量丰富,翻入土壤中,具有丰富土壤营养物质、改良土壤物理性状等作用
4.广施农家肥
紫云英
课堂检测
土壤剖面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成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读森林土壤结构剖面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C 层是(  )
A. 腐殖质层 B.淋溶层 C. 淀积层 D.母质层
2.图中D 层的特点是(  )
A. 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B. 矿物质淋失,含量较小,颜色较浅
C. 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D. 由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组成
B
C
课堂检测
读下面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3~5题。
3.图中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要素是 (  )
A. 成土母质 B.气候 C.地貌 D. 生物
4.图示区域 (  )
①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 
②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 
③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④地下径流量受当地气温影响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D
A
课堂检测
读下面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3~5题。
5.关于地形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B.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好
C.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D.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