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75分钟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印加帝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形成了以首都为核心的庞大交通网。信使“飞毛腿”在这些道路沿途驿站接力传送,用最快的速度把口信传递至全国各地。印加帝国的驿传系统旨在()A.满足君主的扩张需求 B.加强国内外经济联系C.完善全国的道路系统 D.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2.中古时期,西欧教会控制着学校教育,提出“科学是宗教的仆役”“一切真理都在圣书上提出来了”的口号;从11世纪开始,律学、算学、医学等课程的比重日益增加。这种变化源于()A.教会受到普遍质疑 B.科学革命开始兴起C.生产方式根本转变 D.西欧工商业的发展3.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下列史实能说明欧洲“商业革命”的是()①美洲成为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②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③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④更多人加入海外探险的行列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在11-12世纪,城市普遍展开了反对封建领主、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往往通过赎买获得自治权,但许多城市却依靠武装斗争获得不同程度的独立与自主,西欧城市兴起最伟大的意义是()A.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 B.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C.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D.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5.恩格斯说:“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已具备了()A.宗教动力 B.社会根源 C.客观条件 D.交通条件6.下图所示是某学者对古代世界文明交流与传播的研究示意图。据图可知,古代世界文明具有()A.相似性与多元性B.共融性与互鉴性C.本土性与单向性D.继承性与包容性7.据《世界文明史》:1540年前后,“由于墨西哥、玻利维亚和秘鲁开采的白银大量输入......结果造成(欧洲)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和工资上涨到如此惊人的程度”。导致这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和非洲人口迁移C.美洲物种交流D.白银流入中国8.有中国学者评述说:“日本模仿盛唐制度,而不取道教;抄袭我国典章,而不用宦官;效法宋明社会礼俗,而不学缠足。殊不失为明智。”该学者旨在说明日本在学习外来文化时()A.接受中华文明的影响,但并没有全盘接受B.广泛地传播了中国的儒家经典以及辞章之学C.建立起了一整套独特的幕府政治统治机制D.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御中国之外国家的影响9.15-18世纪,人类历史处于一个大变革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里,出现了很多新鲜事物和新名词。以下各组符合历史逻辑的是()A.寻金热→宗教改革→地理大发现 B.科学革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C.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科学革命 D.资本主义萌芽→寻金热→新航路开辟10.古代两河流域建立起高度集权的体制并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产生了种姓制度,古希腊在海外殖民中形成独特的城邦体制,古罗马依靠法律治理国家。这表明人类文明()A.呈现出多元化特点 B.取决于地理环境类型C.在交融中逐渐趋同 D.表现出同源异流特征11.古希腊人追求健康的体魄和完善的心灵,一方面以主人翁的责任感,积极参加城邦节日活动、体育竞赛和其他户外活动;另一方面注重建造庙宇、市场、广场、剧场和运动场等公共设施。这反映了古希腊()A.施行民主政治 B.重视建筑实用 C.发展城邦经济 D.增强公民意识12.1497年,英王亨利七世颁发给威尼斯人卡伯特航海特许权,准许他将新发现的地区打造成英国的殖民地。亨利七世还派遣“马修”号载着卡伯特及英、法两国的船员向西航行,使北美纽芬兰岛得以被发现。这说明()A.欧美之间的新航路由此开辟 B.国家力量推动航海事业发展C.私人商业活动受到严格限制 D.欧洲国家间的航海竞争激烈13.下图出自1330年前后德国海德堡的一册手抄本,描绘了教士宣布解除婚姻,把丈夫、妻子和子女分离开的场面。这表明()A.教会在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B.基督教对于婚姻持严谨的态度C.基督教会控制了人们的思想意识 D.教权远远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14雅典民主改革后,工商业者获得一定权利。一位雅典公民濒临破产,却不愿让家中女眷制作面包和衣服出售,认为只有蛮族和奴隶才做这种“低贱营生”。苏格拉底劝导说,为了家庭生计,自由的女人运用技艺从事商品生产是“最高贵”的行为,通过学习和练习可增进美德。这说明()①苏格拉底认为雅典社会道德沦丧②古希腊城邦时期开始出现手工工场③苏格拉底认为人应当求知并付诸实践④雅典民主改革后仍有公民对工商业抱有偏见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15拜占庭帝国的国内外贸易相当发达,拜占庭和其他国家商人奔走于欧亚各地,运销东方和西方的各种商品。中国的丝绸、印度的香料、埃及的粮食和纸草、叙利亚的织物和刺绣、斯拉夫的毛皮和蜂蜡等各种商品,都经过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其他大城市再转运至欧亚各地。材料反映了拜占庭帝国()A.军事实力非常强大 B.重现西罗马帝国的强大C.阿拉伯帝国政教合一 D.成为东西方贸易的枢纽16.中世纪后期,意大利佛罗伦萨、米兰等地出现了手工业者和商人签订契约共同集资购买城市自治权,或者联合发动武装暴动的现象,他们成功后通常会制定大家共同遵守的城市章程。据此推知,这些手工业者和商人的做法()A.加速了封君封臣制的瓦解 B.为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C.导致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剧 D.表明封建主加强了对城市管理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赎买的办法摆脱领主的统治;有的城市则采用武装斗争的手段;另一些城市则两种办法交替使用。意大利北部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建立起独立的城市共和国。那些取得完全自治权的城市,只向国王或领主纳定额赋税。市民选举产生的市议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有权制定政策、法令和铸造货币。城市有自己的法庭和武装,有权宣战、媾和。城市通过选举产生的市长、法官等管理人员,行使行政、司法、财政大权。另外一些城市,如法国的巴黎、奥尔良、里昂和英国的林肯、牛津等,只享有不完全的自治权,由国王与城市代表共同管理城市。-摘自《世界通史·中世纪卷》(1)中世纪城市重新兴起的时间及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2)最早为城市的重新兴起作出贡献的社会阶层有哪些?根据材料总结为了取得城市的自治权,各城市都采取了哪些手段或方式?(10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汉书·陈汤传》记:“(汤)前至郅支城都赖水......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陈(阵)。”鱼鳞阵这种布阵法是罗马军队常用的龟甲阵。《汉书》记载了这个阵法,当然也可以表明这个新的西方罗(大秦)的作战方式,西汉人已有所了解。《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和帝永元九年(97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渡,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渡,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裔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安息船人所说渡海需要的时间,应是指从地中海东岸到达罗马帝国首都罗马的路程所需要的时间。-摘编自宿白《考古发现与中西文化交流》材料二但正如甘英西行受到安息商人百般阻挠一样,罗马帝国同中国的直接交往,同样受到安息的阻碍。因为安息商人为了维护自己经营丝绸中介贸易的巨大利益,一直不愿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直接交往。公元前1世纪中叶,一位传奇式的船长掌握了印度洋的季风秘密,这标志着罗马人掌握了季风航行技术;再加上罗马人拥有更加坚固和规模更大的远洋帆船,装载大量的船货,延长航程得以实现。据文献记载,无论使团,还是商人,都是趁3月开始的西南季风,从红海海口漂洋而来中国的。-摘编自何芳川《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与罗马交往的状况。(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朝与罗马交往的条件及意义。(10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斑驳陆离、多彩缤纷的,所以,代表人类物质和精神成果之总和的文化也呈多样化的特点。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表现在地域差别上: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环境养育了不同的文化;其次,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在时间的差别上: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时期有自己不同的文化特点;再次,文化的多样性还表现在其不同的内涵中:从广义上看文化,则文化包罗万象;从狭义上看文化,则文化仅仅是精神产品;上层文化反映的是统治阶级和社会精英的活动,下层的文化反映的是平民百姓的生活......所有这些都说明文化是多样性的。-摘自董小川主编《世界文化史》围绕材料,结合世界古代史的具体史实,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2024—2025学年度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第七中学校高一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1.D 2.D 3.B 4.D 5.B 6.B 7.A 8.A 9.D 10.A 11.D 12.B 13.A 14.D 15.D 16.B 17. (1)时间:10 - 11 世纪。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2)阶层:手工业生产者和商人。方式:赎买、武装斗争。 18. (1)状况:从了解不多到深入了解;有民间和官方的往来;以间接交往、贸易往来为主,也出现了直接交往。 (2)条件:丝绸之路的开通;两国政府有交往的愿望;古罗马掌握了较先进的造船和远洋航行技术;古罗马商品经济活跃;汉代丝绸业较发达。(答出两点即可) 意义:增进了双方的相互了解;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两国的经济文化;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以及世界的文明与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答出两点即可) 19. 示例 论题:文化因地理环境不同而具有多样性。 阐述:古希腊中心地区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众多小国寡民的城邦发展起来,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民主政治形成,孕育了古希腊光辉灿烂的文化,例如古希腊的神话、悲剧、喜剧、史学、哲学成就。 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部,南为尼罗河谷地,北为地中海,东为红海,西为撒哈拉沙漠。因此古代埃及是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较少受到外来入侵。同时,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古埃及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和尼罗河提供的优越生活条件,使得古代埃及成为古文明发源地之一。埃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出现了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诞生了象形文字、第一部太阳历,建造了金字塔、神庙等。综上所述,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古文明的产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