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青春之光》导学案[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学会抓住小标题和提示性语句给文章划分层次结构,把握主要内容。2.学习文章综合运用多种手法的方法,体会概括性叙述与具体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配合的好处。3.了解黄文秀的事迹,学习黄文秀对党忠诚,对事业热诚、对群众真诚的品质,体会其时代意义。[学习重点]1.抓住小标题和重点语句,把握主要内容。2.学习运用多种手法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难点]思考黄文秀精神品质的来源,体会其时代意义。[学习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这是2019年“感动中国”组委会颁给黄文秀的颁奖词。二、有关资料1.黄文秀(1989—2019),广西田阳人,曾任百色市委宣传部理论科副科长,后主动请缨,到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在返回工作岗位的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她扎根大山、奉献脱贫攻坚一线的事迹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无数人缅怀她。2020年5月17日,被评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 。她先后被追授“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等称号。2021年,被追授“七一勋章”。2.祝红蕾,女,七十年代生于山东临朐县。现为中国作协会员,潍坊市文联首届签约作家。自15岁起开始发表作品,在《大家》《青年文学》等刊物发表作品200余万字。已出版散文集《清欢过红尘》《在一只碗里过一生》,中短篇小说集《金波的星期九》。获山东散文30年创作新锐奖、首届延安文学奖等奖项,被评为山东省十佳青年散文家、齐鲁文化之星等。3.写作背景本文作者祝红蕾深受黄文秀事迹触动,决定创作散文,带大家重走黄文秀的“长征路”,用文字再现其“青春之光”。为写好文章,祝红蕾深入走访调研,从黄文秀的校园时光到工作的百坭村,收集大量素材。创作时精心选材,运用多种手法呈现黄文秀工作生活场景,并摘引其日记和入党申请书,多视角展现她的精神品质。4.文体知识: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结合了新闻和文学的特点,旨在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物活动。它具有三个特点:(1)真实性:报告文学的核心在于其真实性。它必须基于真实发生的事件,不允许虚构或夸大其词。(2)文学性:运用文学语言和多种艺术手法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包括生动的情节描述、典型的细节刻画以及抒情和议论性的表达方式。(3)新闻性:报告文学中对事件的选择和叙述方式上,要求作者能够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并呈现事件的核心要素。三、预习设计1.给加点字注音瓢泼( ) 山坳( ) 含黛( ) 静谧( ) 憋屈( ) 熟络( ) 心扉( ) 执拗( ) 打赢( ) 崎岖( ) 铆足( ) 噩耗( ) 哽咽( ) 毛坯( ) 直言不讳( ) 心急如焚(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⑴静谧:⑵执拗:⑶崎岖:⑷直言不讳:⑸心急如焚:⑹语重心长:⑺围追堵截:3.略读课文,并回答问题:根据小标题提示,用一句话概括每一个片段的故事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四、探究课文1.划分文章层次,概述大意。2.思考:文章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结合小标题,看看每一部分各写了黄文秀的什么事迹?五、课堂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灌溉( ) 静谧( ) 诚挚( ) 执拗( ) 韧( )劲 铆( )足 熟络( ) 心急如焚( ) 山ào( ) qú( )道 piáo( )泼 心fēi( ) è( )耗 毛p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忸怩 憨厚 羞涩 磕磕绊绊B.嘱咐 窑洞 腋窝 气喘吁吁C.观摩 赚钱 镶边 铜墙铁璧D.凫水 惦记 裁缝 名列前茅3.根据释义写出对应的成语。⑴进退都不好,形容处境困难。( )⑵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没有丝毫顾忌。( )⑶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⑷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⑸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⑹形容心绪不宁,烦躁焦急的样子。( )⑺初次来到某个地方。( )⑻指对敌方采取合围、追击、拦截的战术。( )⑼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 )⑽比喻遭到巨大的打击。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别的同学都忙着复习,他却沉迷游戏,父母为此心急如焚。B.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C.交警启用无人机辅助执法,使得市区的拥堵现象戛然而止。D.当代青年要担当的是在高处“爬坡过坎”的民族复兴使命。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A.虽然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很诱人,黄文秀却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B.面对民族危亡的紧急时机之时,鲁迅毅然决然弃医从文,救国救民。C.杨科璋在火灾救援中因烟雾太大而踩空坠楼。D.广大青年必能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6.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无误的一项( )A.这么年轻,来也就是镀镀金,走走过场。B.金钱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C. 把报刊亭改造成志愿者服务站,还是生活服务便民亭?人们对此意见不一。D. 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7.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我国义务教育语文的统编教材经过两年多的修订,终于焕然一新。其中祝红蕾的用笔细nì( )、情感真挚的作品《青春之光》赫( )然在列。《青春之光》讲述了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的感人事迹。文章从5年前黄文秀遭遇暴雨山洪的牺牲现场追忆,深情回顾黄文秀到广西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第一书记,将百坭村变成脱贫攻坚的热土,让家家户户都有了致富产业的奋斗历程。黄文秀扎根农村、心系群众的奉献精神,无疑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祝红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写作的灵感来自内心的qián( )诚和敬畏,来自对笔下人物的认同、理解和爱,希望用文字的力量再现黄文秀的“青春之光”,以此照亮更多的人。《青春之光》入选语文教材,说明了文学在塑造青少年价值观中的关键作用。这种通过文学作品感染学生心灵的方式,使得学生们在学习中不只停留于书本的枯zào( ),而是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文关怀与精神滋( )养。⑴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细nì( ) 赫( )然 qián( )诚 枯zào( ) 滋( )养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画线的成语可以用“改头换面”。B.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是个病句。C.第三段中画线三个词语的顺序应改为“理解、认同和爱”。D.第四段中的成语“潜移默化”反映了文学作品塑造青少年价值观的方式。六、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2.作者运用多种手法来塑造黄文秀的形象,找出几例,分析其表达效果。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青春之光》导学案[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学会抓住小标题和提示性语句给文章划分层次结构,把握主要内容。2.学习文章综合运用多种手法的方法,体会概括性叙述与具体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配合的好处。3.了解黄文秀的事迹,学习黄文秀对党忠诚,对事业热诚、对群众真诚的品质,体会其时代意义。[学习重点]1.抓住小标题和重点语句,把握主要内容。2.学习运用多种手法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难点]思考黄文秀精神品质的来源,体会其时代意义。[学习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这是2019年“感动中国”组委会颁给黄文秀的颁奖词。二、有关资料1.黄文秀(1989—2019),广西田阳人,曾任百色市委宣传部理论科副科长,后主动请缨,到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在返回工作岗位的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她扎根大山、奉献脱贫攻坚一线的事迹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无数人缅怀她。2020年5月17日,被评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 。她先后被追授“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等称号。2021年,被追授“七一勋章”。2.祝红蕾,女,七十年代生于山东临朐县。现为中国作协会员,潍坊市文联首届签约作家。自15岁起开始发表作品,在《大家》《青年文学》等刊物发表作品200余万字。已出版散文集《清欢过红尘》《在一只碗里过一生》,中短篇小说集《金波的星期九》。获山东散文30年创作新锐奖、首届延安文学奖等奖项,被评为山东省十佳青年散文家、齐鲁文化之星等。3.写作背景本文作者祝红蕾深受黄文秀事迹触动,决定创作散文,带大家重走黄文秀的“长征路”,用文字再现其“青春之光”。为写好文章,祝红蕾深入走访调研,从黄文秀的校园时光到工作的百坭村,收集大量素材。创作时精心选材,运用多种手法呈现黄文秀工作生活场景,并摘引其日记和入党申请书,多视角展现她的精神品质。4.文体知识: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结合了新闻和文学的特点,旨在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物活动。它具有三个特点:(1)真实性:报告文学的核心在于其真实性。它必须基于真实发生的事件,不允许虚构或夸大其词。(2)文学性:运用文学语言和多种艺术手法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包括生动的情节描述、典型的细节刻画以及抒情和议论性的表达方式。(3)新闻性:报告文学中对事件的选择和叙述方式上,要求作者能够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并呈现事件的核心要素。三、预习设计1.给加点字注音瓢泼( ) 山坳( ) 含黛( ) 静谧( ) 憋屈( ) 熟络( ) 心扉( ) 执拗( ) 打赢( ) 崎岖( ) 铆足( ) 噩耗( ) 哽咽( ) 毛坯( ) 直言不讳( ) 心急如焚(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⑴静谧:⑵执拗:⑶崎岖:⑷直言不讳:⑸心急如焚:⑹语重心长:⑺围追堵截:3.略读课文,并回答问题:根据小标题提示,用一句话概括每一个片段的故事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四、探究课文1.划分文章层次,概述大意。2.思考:文章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结合小标题,看看每一部分各写了黄文秀的什么事迹?五、课堂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灌溉( ) 静谧( ) 诚挚( ) 执拗( ) 韧( )劲 铆( )足 熟络( ) 心急如焚( ) 山ào( ) qú( )道 piáo( )泼 心fēi( ) è( )耗 毛p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忸怩 憨厚 羞涩 磕磕绊绊B.嘱咐 窑洞 腋窝 气喘吁吁C.观摩 赚钱 镶边 铜墙铁璧D.凫水 惦记 裁缝 名列前茅3.根据释义写出对应的成语。⑴进退都不好,形容处境困难。( )⑵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没有丝毫顾忌。( )⑶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⑷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⑸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⑹形容心绪不宁,烦躁焦急的样子。( )⑺初次来到某个地方。( )⑻指对敌方采取合围、追击、拦截的战术。( )⑼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 )⑽比喻遭到巨大的打击。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别的同学都忙着复习,他却沉迷游戏,父母为此心急如焚。B.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C.交警启用无人机辅助执法,使得市区的拥堵现象戛然而止。D.当代青年要担当的是在高处“爬坡过坎”的民族复兴使命。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A.虽然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很诱人,黄文秀却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B.面对民族危亡的紧急时机之时,鲁迅毅然决然弃医从文,救国救民。C.杨科璋在火灾救援中因烟雾太大而踩空坠楼。D.广大青年必能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6.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无误的一项( )A.这么年轻,来也就是镀镀金,走走过场。B.金钱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C. 把报刊亭改造成志愿者服务站,还是生活服务便民亭?人们对此意见不一。D. 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7.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我国义务教育语文的统编教材经过两年多的修订,终于焕然一新。其中祝红蕾的用笔细nì( )、情感真挚的作品《青春之光》赫( )然在列。《青春之光》讲述了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的感人事迹。文章从5年前黄文秀遭遇暴雨山洪的牺牲现场追忆,深情回顾黄文秀到广西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第一书记,将百坭村变成脱贫攻坚的热土,让家家户户都有了致富产业的奋斗历程。黄文秀扎根农村、心系群众的奉献精神,无疑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祝红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写作的灵感来自内心的qián( )诚和敬畏,来自对笔下人物的认同、理解和爱,希望用文字的力量再现黄文秀的“青春之光”,以此照亮更多的人。《青春之光》入选语文教材,说明了文学在塑造青少年价值观中的关键作用。这种通过文学作品感染学生心灵的方式,使得学生们在学习中不只停留于书本的枯zào( ),而是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文关怀与精神滋( )养。⑴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细nì( ) 赫( )然 qián( )诚 枯zào( ) 滋( )养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画线的成语可以用“改头换面”。B.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是个病句。C.第三段中画线三个词语的顺序应改为“理解、认同和爱”。D.第四段中的成语“潜移默化”反映了文学作品塑造青少年价值观的方式。六、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2.作者运用多种手法来塑造黄文秀的形象,找出几例,分析其表达效果。参考答案三、1.piáo ào dài mì biē luò fēi niù yíng qí mǎo è yè pī huì fén2.⑴安静。⑵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⑶形容山路不平,也形容处境艰难。⑷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没有丝毫顾忌。⑸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⑹言辞诚恳,情谊深长。⑺把军队分成几路同时进行包围式的追击,将敌人堵截成几块,加以消灭。3.⑴“青春之光”:关心灌溉农田的水渠,路遇洪水不幸牺牲。⑵“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开始扶贫工作,两个月时间逐一走访贫困户。⑶“我心中的长征”:从砂糖橘产业入手,带领全村脱贫。⑷“仿佛她还在一样”:村民对黄文秀遇难的悲痛和怀念。黄文秀到广西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第一书记,使全村88户成功脱贫,路遇洪水受困,不幸牺牲。四、1.第一部分(第1—4段):写黄文秀在赶赴工作岗位的途中失联。第二部分(第5—38段):写黄文秀的具体事迹。第三部分(第39-40段):用青春热血点亮万家灯火。2.倒叙开头,制造紧张气氛,暗示人物将有不好的处境。对事情的“因”的详细介绍也有用,突出了黄文秀一心为公,心系百姓的品质。顺序记叙,条理清晰地记叙了黄文秀在百坭村开展扶贫工作的具体事迹。3.⑴“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①初入百坭村,面对质疑,多次走访贫困户。②帮村民干活、学方言,努力拉近与村民距离。③用两个月走访完贫困户,绘制分布图。⑵“我心中的长征”:①确定砂糖橘产业,积极解决产业发展难题。②推动党组织建设,落实制度并建讲习所。③修通屯路、硬化路,通路灯,建蓄水池等,助村民脱贫。⑶“仿佛她还在一样”:①帮患先天性脑病的孩子申请低保,给压岁钱。②帮老人申请养老补贴和茶油树贷款。③五、1.gài mì zhì niù rèn mǎo luò fén 坳 渠 瓢 扉 噩 坯2.B【解析】 A项“磕磕拌拌”应为“磕磕绊绊”;C项“铜墙铁璧”应为“铜墙铁壁”;D项“掂记”应为“惦记”。3.⑴进退两难⑵直言不讳⑶语重心长⑷心急如焚⑸心惊肉跳⑹坐立不安⑺初来乍到⑻围追堵截⑼争分夺秒⑽五雷轰顶4.C(A.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的一样,形容非常着急。B.风雪载途: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C.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用错对象。D.爬坡过坎:形容面临困难和挑战时的坚持和努力。)5.B 语义重复,应改为:面对民族危亡的紧急时机,鲁迅毅然决然弃医从文,救国救民。6.C(A.“镀镀金,走走过场”应为“镀镀金、走走过场”B.“却买不到知识。能买到钟表”应为“却买不到知识;能买到钟表”D.“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应为“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7.⑴腻 hè 虔 燥 zī ⑵A(A 选项:“焕然一新” 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强调的是教材经过修订后有了全新的、积极的变化,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而 “改头换面” 虽然也有改变样子的意思,但常带有贬义,指只在表面上有所改动,实质内容并未改变,用在此处不合语境。B 选项:“黄文秀扎根农村、心系群众的奉献精神,无疑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这句话的主语是 “奉献精神”,而 “精神” 不能直接 “树立榜样”,可改为 “黄文秀扎根农村、心系群众,她的奉献精神无疑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所以该句是病句,B 选项说法正确。C 选项:一般来说,先有 “理解”,才能更好地 “认同”,最后产生 “爱”,这三个词语按照逻辑顺序应该是 “理解、认同和爱”,C 选项说法正确。D 选项:“潜移默化” 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很好地反映了文学作品通过感染学生心灵,在不知不觉中塑造青少年价值观的方式,D 选项说法正确。)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青春之光》祝红蕾第一课时“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这是2019年“感动中国”组委会颁给黄文秀的颁奖词。导入新课[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学会抓住小标题和提示性语句给文章划分层次结构,把握主要内容。2.学习文章综合运用多种手法的方法,体会概括性叙述与具体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配合的好处。3.了解黄文秀的事迹,学习黄文秀对党忠诚,对事业热诚、对群众真诚的品质,体会其时代意义。[教学重点]1.抓住小标题和重点语句,把握主要内容。2.学习运用多种手法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难点]思考黄文秀精神品质的来源,体会其时代意义。有关资料黄文秀(1989—2019),广西田阳人,曾任百色市委宣传部理论科副科长,后主动请缨,到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在返回工作岗位的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她扎根大山、奉献脱贫攻坚一线的事迹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无数人缅怀她。2020年5月17日,被评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 。她先后被追授“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等称号。2021年,被追授“七一勋章”。1.黄文秀祝红蕾,女,七十年代生于山东临朐县。现为中国作协会员,潍坊市文联首届签约作家。自15岁起开始发表作品,在《大家》《青年文学》等刊物发表作品200余万字。已出版散文集《清欢过红尘》《在一只碗里过一生》,中短篇小说集《金波的星期九》。获山东散文30年创作新锐奖、首届延安文学奖等奖项,被评为山东省十佳青年散文家、齐鲁文化之星等。2.祝红蕾本文作者祝红蕾深受黄文秀事迹触动,决定创作散文,带大家重走黄文秀的“长征路”,用文字再现其“青春之光”。为写好文章,祝红蕾深入走访调研,从黄文秀的校园时光到工作的百坭村,收集大量素材。创作时精心选材,运用多种手法呈现黄文秀工作生活场景,并摘引其日记和入党申请书,多视角展现她的精神品质。3.写作背景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结合了新闻和文学的特点,旨在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物活动。它具有三个特点:(1)真实性:报告文学的核心在于其真实性。它必须基于真实发生的事件,不允许虚构或夸大其词。(2)文学性:运用文学语言和多种艺术手法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包括生动的情节描述、典型的细节刻画以及抒情和议论性的表达方式。(3)新闻性:报告文学中对事件的选择和叙述方式上,要求作者能够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并呈现事件的核心要素。4.文体知识预习设计瓢泼( ) 山坳( ) 含黛( )静谧( ) 憋屈( ) 熟络( ) 心扉( ) 执拗( ) 打赢( )崎岖( ) 铆足( ) 噩耗( )哽咽( ) 毛坯( ) 直言不讳( )心急如焚( )àodàipiáoluòmìbiēfēi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niùqíyíngmǎoèyèpīhuìfén⑴静谧:⑵执拗:⑶崎岖:⑷直言不讳:⑸心急如焚:⑹语重心长:⑺围追堵截:安静。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形容山路不平,也形容处境艰难。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没有丝毫顾忌。言辞诚恳,情谊深长。把军队分成几路同时进行包围式的追击,将敌人堵截成几块,加以消灭。3.略读课文,并回答问题:根据小标题提示,用一句话概括每一个片段的故事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⑴“青春之光”:关心灌溉农田的水渠,路遇洪水不幸牺牲。⑵“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开始扶贫工作,两个月时间逐一走访贫困户。⑶“我心中的长征”:从砂糖橘产业入手,带领全村脱贫。⑷“仿佛她还在一样”:村民对黄文秀遇难的悲痛和怀念。黄文秀到广西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第一书记,使全村88户成功脱贫,路遇洪水受困,不幸牺牲。探究课文第一部分(第1—4段):写黄文秀在赶赴工作岗位的途中失联。第二部分(第5—38段):写黄文秀的具体事迹。第三部分(第39-40段):用青春热血点亮万家灯火。1.划分文章层次,概述大意。倒叙开头,制造紧张气氛,暗示人物将有不好的处境。对事情的“因”的详细介绍也有用,突出了黄文秀一心为公,心系百姓的品质。顺序记叙,条理清晰地记叙了黄文秀在百坭村开展扶贫工作的具体事迹。2.思考:文章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结合小标题,看看每一部分各写了黄文秀的什么事迹?⑴“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①初入百坭村,面对质疑,多次走访贫困户。②帮村民干活、学方言,努力拉近与村民距离。③用两个月走访完贫困户,绘制分布图。⑵“我心中的长征”:①确定砂糖橘产业,积极解决产业发展难题。②推动党组织建设,落实制度并建讲习所。③修通屯路、硬化路,通路灯,建蓄水池等,助村民脱贫。⑶“仿佛她还在一样”:①帮患先天性脑病的孩子申请低保,给压岁钱。②帮老人申请养老补贴和茶油树贷款。课堂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灌溉( ) 静谧( ) 诚挚( ) 执拗( ) 韧( )劲 铆( )足 熟络( ) 心急如焚( ) 山ào( ) qú( )道 piáo( )泼 心fēi( )è( )耗 毛pī( )gàimìzhìniùrènmǎoluò fén坳 渠 瓢 扉 噩坯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忸怩 憨厚 羞涩 磕磕绊绊B.嘱咐 窑洞 腋窝 气喘吁吁C.观摩 赚钱 镶边 铜墙铁璧D.凫水 惦记 裁缝 名列前茅B绊壁掂⑴进退都不好,形容处境困难。( )⑵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没有丝毫顾忌。( )⑶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⑷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⑸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⑹形容心绪不宁,烦躁焦急的样子。( )⑺初次来到某个地方。( )⑻指对敌方采取合围、追击、拦截的战术。( )⑼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 )⑽比喻遭到巨大的打击。( )3.根据释义写出对应的成语。进退两难直言不讳语重心长心急如焚心惊肉跳坐立不安初来乍到围追堵截争分夺秒五雷轰顶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CA.别的同学都忙着复习,他却沉迷游戏,父母为此心急如焚。B.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C.交警启用无人机辅助执法,使得市区的拥堵现象戛然而止。D.当代青年要担当的是在高处“爬坡过坎”的民族复兴使命。形容声音突然中止。用错对象。A.虽然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很诱人,黄文秀却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B.面对民族危亡的紧急时机之时,鲁迅毅然决然弃医从文,救国救民。C.杨科璋在火灾救援中因烟雾太大而踩空坠楼。D.广大青年必能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B语义重复,应改为:面对民族危亡的紧急时机,鲁迅毅然决然弃医从文,救国救民。6.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无误的一项( )A.这么年轻,来也就是镀镀金,走走过场。B.金钱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C. 把报刊亭改造成志愿者服务站,还是生活服务便民亭?人们对此意见不一。D. 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C镀镀金、走走过场却买不到知识;能买到钟表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7.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我国义务教育语文的统编教材经过两年多的修订,终于焕然一新。其中祝红蕾的用笔细nì( )、情感真挚的作品《青春之光》赫( )然在列。《青春之光》讲述了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的感人事迹。文章从5年前黄文秀遭遇暴雨山洪的牺牲现场追忆,深情回顾黄文秀到广西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第一书记,将百坭村变成脱贫攻坚的热土,让家家户户都有了致富产业的奋斗历程。黄文秀扎根农村、心系群众的奉献精神,无疑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祝红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写作的灵感来自内心的qián( )诚和敬畏,来自对笔下人物的认同、理解和爱,希望用文字的力量再现黄文秀的“青春之光”,以此照亮更多的人。《青春之光》入选语文教材,说明了文学在塑造青少年价值观中的关键作用。这种通过文学作品感染学生心灵的方式,使得学生们在学习中不只停留于书本的枯zào( ),而是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文关怀与精神滋( )养。⑴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细nì( ) 赫( )然 qián( )诚 枯zào( ) 滋( )养腻hè虔燥zī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画线的成语可以用“改头换面”。B.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是个病句。C.第三段中画线三个词语的顺序应改为“理解、认同和爱”。D.第四段中的成语“潜移默化”反映了文学作品塑造青少年价值观的方式。 “改头换面”是贬义,不合语境改为 “黄文秀扎根农村、心系群众,她的奉献精神无疑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应该是 “理解、认同和爱” A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2.作者运用多种手法来塑造黄文秀的形象,找出几例,分析其表达效果。布置作业再 见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青春之光》教案[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学会抓住小标题和提示性语句给文章划分层次结构,把握主要内容。2.学习文章综合运用多种手法的方法,体会概括性叙述与具体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配合的好处。3.了解黄文秀的事迹,学习黄文秀对党忠诚,对事业热诚、对群众真诚的品质,体会其时代意义。[教学重点]1.抓住小标题和重点语句,把握主要内容。2.学习运用多种手法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难点]思考黄文秀精神品质的来源,体会其时代意义。[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这是2019年“感动中国”组委会颁给黄文秀的颁奖词。二、有关资料1.黄文秀(1989—2019),广西田阳人,曾任百色市委宣传部理论科副科长,后主动请缨,到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在返回工作岗位的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她扎根大山、奉献脱贫攻坚一线的事迹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无数人缅怀她。2020年5月17日,被评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 。她先后被追授“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等称号。2021年,被追授“七一勋章”。2.祝红蕾,女,七十年代生于山东临朐县。现为中国作协会员,潍坊市文联首届签约作家。自15岁起开始发表作品,在《大家》《青年文学》等刊物发表作品200余万字。已出版散文集《清欢过红尘》《在一只碗里过一生》,中短篇小说集《金波的星期九》。获山东散文30年创作新锐奖、首届延安文学奖等奖项,被评为山东省十佳青年散文家、齐鲁文化之星等。3.写作背景本文作者祝红蕾深受黄文秀事迹触动,决定创作散文,带大家重走黄文秀的“长征路”,用文字再现其“青春之光”。为写好文章,祝红蕾深入走访调研,从黄文秀的校园时光到工作的百坭村,收集大量素材。创作时精心选材,运用多种手法呈现黄文秀工作生活场景,并摘引其日记和入党申请书,多视角展现她的精神品质。4.文体知识: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结合了新闻和文学的特点,旨在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物活动。它具有三个特点:(1)真实性:报告文学的核心在于其真实性。它必须基于真实发生的事件,不允许虚构或夸大其词。(2)文学性:运用文学语言和多种艺术手法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包括生动的情节描述、典型的细节刻画以及抒情和议论性的表达方式。(3)新闻性:报告文学中对事件的选择和叙述方式上,要求作者能够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并呈现事件的核心要素。三、预习设计1.给加点字注音瓢泼( ) 山坳( ) 含黛( ) 静谧( ) 憋屈( ) 熟络( ) 心扉( ) 执拗( ) 打赢( ) 崎岖( ) 铆足( ) 噩耗( ) 哽咽( ) 毛坯( ) 直言不讳( ) 心急如焚( )答案:piáo ào dài mì biē luò fēi niù yíng qí mǎo è yè pī huì fén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⑴静谧:⑵执拗:⑶崎岖:⑷直言不讳:⑸心急如焚:⑹语重心长:⑺围追堵截:答案:⑴安静。⑵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⑶形容山路不平,也形容处境艰难。⑷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没有丝毫顾忌。⑸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⑹言辞诚恳,情谊深长。⑺把军队分成几路同时进行包围式的追击,将敌人堵截成几块,加以消灭。3.略读课文,并回答问题:根据小标题提示,用一句话概括每一个片段的故事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⑴“青春之光”:关心灌溉农田的水渠,路遇洪水不幸牺牲。⑵“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开始扶贫工作,两个月时间逐一走访贫困户。⑶“我心中的长征”:从砂糖橘产业入手,带领全村脱贫。⑷“仿佛她还在一样”:村民对黄文秀遇难的悲痛和怀念。黄文秀到广西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第一书记,使全村88户成功脱贫,路遇洪水受困,不幸牺牲。四、探究课文1.划分文章层次,概述大意。第一部分(第1—4段):写黄文秀在赶赴工作岗位的途中失联。第二部分(第5—38段):写黄文秀的具体事迹。第三部分(第39-40段):用青春热血点亮万家灯火。2.思考:文章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倒叙开头,制造紧张气氛,暗示人物将有不好的处境。对事情的“因”的详细介绍也有用,突出了黄文秀一心为公,心系百姓的品质。顺序记叙,条理清晰地记叙了黄文秀在百坭村开展扶贫工作的具体事迹。3.结合小标题,看看每一部分各写了黄文秀的什么事迹?⑴“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①初入百坭村,面对质疑,多次走访贫困户。②帮村民干活、学方言,努力拉近与村民距离。③用两个月走访完贫困户,绘制分布图。⑵“我心中的长征”:①确定砂糖橘产业,积极解决产业发展难题。②推动党组织建设,落实制度并建讲习所。③修通屯路、硬化路,通路灯,建蓄水池等,助村民脱贫。⑶“仿佛她还在一样”:①帮患先天性脑病的孩子申请低保,给压岁钱。②帮老人申请养老补贴和茶油树贷款。③五、课堂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灌溉( ) 静谧( ) 诚挚( ) 执拗( ) 韧( )劲 铆( )足 熟络( ) 心急如焚( ) 山ào( ) qú( )道 piáo( )泼 心fēi( ) è( )耗 毛pī( )答案: gài mì zhì niù rèn mǎo luò fén 坳 渠 瓢 扉 噩 坯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忸怩 憨厚 羞涩 磕磕绊绊B.嘱咐 窑洞 腋窝 气喘吁吁C.观摩 赚钱 镶边 铜墙铁璧D.凫水 惦记 裁缝 名列前茅【答案】B【解析】 A项“磕磕拌拌”应为“磕磕绊绊”;C项“铜墙铁璧”应为“铜墙铁壁”;D项“掂记”应为“惦记”。3.根据释义写出对应的成语。⑴进退都不好,形容处境困难。( )⑵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没有丝毫顾忌。( )⑶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⑷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⑸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⑹形容心绪不宁,烦躁焦急的样子。( )⑺初次来到某个地方。( )⑻指对敌方采取合围、追击、拦截的战术。( )⑼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 )⑽比喻遭到巨大的打击。答案:⑴进退两难⑵直言不讳⑶语重心长⑷心急如焚⑸心惊肉跳⑹坐立不安⑺初来乍到⑻围追堵截⑼争分夺秒⑽五雷轰顶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别的同学都忙着复习,他却沉迷游戏,父母为此心急如焚。B.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C.交警启用无人机辅助执法,使得市区的拥堵现象戛然而止。D.当代青年要担当的是在高处“爬坡过坎”的民族复兴使命。答案:C(A.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的一样,形容非常着急。B.风雪载途: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C.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用错对象。D.爬坡过坎:形容面临困难和挑战时的坚持和努力。)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A.虽然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很诱人,黄文秀却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B.面对民族危亡的紧急时机之时,鲁迅毅然决然弃医从文,救国救民。C.杨科璋在火灾救援中因烟雾太大而踩空坠楼。D.广大青年必能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答案 B 语义重复,应改为:面对民族危亡的紧急时机,鲁迅毅然决然弃医从文,救国救民。6.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无误的一项( )A.这么年轻,来也就是镀镀金,走走过场。B.金钱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C. 把报刊亭改造成志愿者服务站,还是生活服务便民亭?人们对此意见不一。D. 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答案:C(A.“镀镀金,走走过场”应为“镀镀金、走走过场”B.“却买不到知识。能买到钟表”应为“却买不到知识;能买到钟表”D.“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应为“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7.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我国义务教育语文的统编教材经过两年多的修订,终于焕然一新。其中祝红蕾的用笔细nì( )、情感真挚的作品《青春之光》赫( )然在列。《青春之光》讲述了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的感人事迹。文章从5年前黄文秀遭遇暴雨山洪的牺牲现场追忆,深情回顾黄文秀到广西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第一书记,将百坭村变成脱贫攻坚的热土,让家家户户都有了致富产业的奋斗历程。黄文秀扎根农村、心系群众的奉献精神,无疑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祝红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写作的灵感来自内心的qián( )诚和敬畏,来自对笔下人物的认同、理解和爱,希望用文字的力量再现黄文秀的“青春之光”,以此照亮更多的人。《青春之光》入选语文教材,说明了文学在塑造青少年价值观中的关键作用。这种通过文学作品感染学生心灵的方式,使得学生们在学习中不只停留于书本的枯zào( ),而是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文关怀与精神滋( )养。⑴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细nì( ) 赫( )然 qián( )诚 枯zào( ) 滋( )养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画线的成语可以用“改头换面”。B.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是个病句。C.第三段中画线三个词语的顺序应改为“理解、认同和爱”。D.第四段中的成语“潜移默化”反映了文学作品塑造青少年价值观的方式。答案:⑴腻 hè 虔 燥 zī ⑵A(A 选项:“焕然一新” 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强调的是教材经过修订后有了全新的、积极的变化,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而 “改头换面” 虽然也有改变样子的意思,但常带有贬义,指只在表面上有所改动,实质内容并未改变,用在此处不合语境。B 选项:“黄文秀扎根农村、心系群众的奉献精神,无疑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这句话的主语是 “奉献精神”,而 “精神” 不能直接 “树立榜样”,可改为 “黄文秀扎根农村、心系群众,她的奉献精神无疑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所以该句是病句,B 选项说法正确。C 选项:一般来说,先有 “理解”,才能更好地 “认同”,最后产生 “爱”,这三个词语按照逻辑顺序应该是 “理解、认同和爱”,C 选项说法正确。D 选项:“潜移默化” 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很好地反映了文学作品通过感染学生心灵,在不知不觉中塑造青少年价值观的方式,D 选项说法正确。)六、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2.作者运用多种手法来塑造黄文秀的形象,找出几例,分析其表达效果。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青春之光》课件(第1课时).pptx 《青春之光》(第1课时) 导学案 (学生版).doc 《青春之光》(第1课时) 导学案.doc 《青春之光》(第1课时) 教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