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邢台市卓越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哈姆莱特(节逸)》至《与妻书》。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英国著名科学史学家李约瑟指出:“宋代虽然军事上常常出师不利,且屡为少数民族邦国所困扰,帝国的文化和科学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学者们将宋代与世界的科技成就做时间上的对标。比如,宋代的活字印刷术比西方古腾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要早400多年;南宋杨忠辅的《统天历》定回归年数值为365.2425,比欧洲格里高利历的颁行早380多年;这一时期发明的脚踏纺车和水转大纺车,比欧洲的同类发明要早400多年。
宋朝建立以来,人口激增,对食物的需求促使栽培方法的改进。曲辕犁开始推广使用,秧马、筒车被创造出来,新品种占城稻被广泛推广种植。宋代兴修的水利工程数量明显比唐代多,闸门和新的测量仪器得以改进并扩大应用范围。煤与石油开始开采,并且成为民用燃料。城市的快速发展需要发明供水与灭火装置。在宋与辽、金的战争影响下,火药成为有用的武器。北宋时的军事著作《武经总要》记载了世界上三种最早的火药配方,并列举了多种火器。经济发展与军事战争也加强了对运输工具改进的需要。宋代造船技术获得了巨大发展,发明了船坞以及滑道下水的方法,龙骨结构的使用增加了海船抗御风浪的能力,踏轮驱动的车船获得了普遍应用,用于战争的新船型不断出现。
宋代广兴学校,形成了自京师至郡、县、乡的教育网络。在教育科目上,科学的训练内容在宋代官方学校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在教育方法上,唐代以来的分科教育效果明显,司天监培养出许多知名学者,而宋代将医学教育纳入国家官学系统,促进了医药学的发展。宋代理学兴起,理学家对格物致知的提倡推动着学者对自然之理进行探索。
对科技人才的拔擢与奖励制度是聚焦点。《宋史》中记载了许多奖励科技发明的例子。太平兴国时期,因新历《乾元历》颇为精密,宋太宗对造新历者及校定者一同奖励,“皆优赐束帛”;咸平三年,有人献所制火箭、火球、火蒺藜,有人献海战船式,朝廷“各赐缗钱”;熙宁六年,许州百姓进献制瓦法,以黑锡代替原来的黄丹来烧制琉璃瓦,降低了成本,朝廷因此奖励“钱五十万”。对科技工作者降诏奖谕、授官赐爵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摘编自陆敏珍《古代科技巅峰为何出现在宋代》)
材料二:
宋代词人叶梦得在《石林燕语》中说:“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京师比岁印板,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蜀与福建多以柔木刻之,取其易成而速售,故不能工。福建本几遍天下,正以其易成故也。”可见,时人对印书的标准、等级有着清醒的认识,易成者难工。
宋版书只是宋代工匠精神的一个缩影,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导论中说:“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焦点就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是的,无论是土木工程还是航海技术,无论是印刷还是火药,无论是机械、纺织还是冶金,宋代科技文化的巨大成就都离不开工匠精神。
宋版书本身也是宋代科技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产物。开始于唐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的毕昇发展、完善,有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欧洲,所以后人称毕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声,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
毕昇原不过是宋初的一个杭州书肆刻工。庆历年间,他根据实践经验,发明了在胶泥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可以一字多用,反复使用,省时省力,节约材料。这一发明,改变了历史。这一发明,看似简单,却并非一日之功。试想,一个工匠,如果没有工匠精神,如果不天天琢磨、勇于探索创新和反复试验,怎么可能有此收获?
指南针的发明也是在宋代,前身是战国时期的司南,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到他对指南针的用法做过四种试验,即水浮法、缕悬法、指爪法和碗唇法。他还经过精密的实验,发现磁针指示的方向并不是正南正北,而是微偏西北和东南,这种发现在科学上叫磁偏角。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飞跃,“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马克思语)。这一发现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磁化技术取得了突破,又加速了磁性指向器的普及,并且导致指向器形制新的演变。
作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李约瑟语)的沈括,其背后科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工匠和工匠精神。《武经总要》记载:“用薄铁叶剪裁,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型,置炭火中烧之,侯通赤,以铁钤钤鱼首出火,以尾正对子位,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以密器收之。用时,置水碗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向午也。”这就是利用地球磁场使铁片磁化的人工磁化技术,其中每一个细节都彰显出伟大的工匠精神。
愈是重大的科技创新愈是需要工匠精神,北宋李诫的《营造法式》是对建筑技术的总结。北宋前期建筑学家喻皓写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木经》,这部著作总结了屋舍营造的技术和方法,他还亲自设计、主持建造了13层高360尺(约为120米)的开封开宝寺木塔。天文学家苏颂编著的《新仪象法要》,代表11世纪中国在天文学方面的重要成就,他与韩公廉研制的“水运仪象台”,被称为世界上第一座天文钟。这些都凝结着工匠的智慧和锐意进取、潜心专注的工匠精神。
(摘编自刘绪义《宋代科技文化繁荣与工匠精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代人口激增促使栽培方法改进,水利工程数量增多,煤与石油成为民用燃料,可见人口决定了宋代科技的发展。
B.宋代将医学教育纳入国家官学系统,促进了医药学的发展,这表明宋代在教育科目上最注重科学的训练内容。
C.从叶梦得的记载可以看出,造纸术在宋代已得到提升,在宋代杭州印书水平最高的原因就是杭州的纸质量好。
D.李诚的《营造法式》和喻皓的《木经》都有对建筑技术的总结,凝结着工匠的智慧和锐意进取、潜心专注的精神。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代在军事上常常失利,但文化和科学达到了一个高峰,活字印刷术、脚踏纺车等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
B.《宋史》中记载了许多奖励科技发明的例子,包括对科技工作者进行授官赐爵,这表明宋代朝廷重视科技。
C.宋版书只是宋代工匠精神的一个缩影,因为其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其成功源于科技助力。
D.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改变了历史,他的发明看似简单,实则是他天天琢磨、勇于探索创新、反复试验的结果。
3.根据材料二,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工匠精神的一项是( )(3分)
A.技术工人卢仁峰不断钻研,牵头完成多项技术攻关课题,提出多条改进工艺的建议。
B.公司行政办公室员工王刚经常提前半个小时上班,晚一个小时下班,处理各项事务。
C.钳工胡双钱在工作中善于摸索和总结,加工数十万个飞机零件无一差错,坚守产品质量。
D.毕昇勇于探索,反复试验,发明了在胶泥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
4.材料一的语言严密、准确,请结合材料,谈谈作者是如何达到这种语言效果的。(4分)
5.学习小组对宋代科技的相关情况进行了研究,你负责的内容是“宋代成为中国古代科技巅峰的原因”。现在需要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请你结合两则材料写出你的发言要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青 花逸云
姚伯喜欢村东那条小河。
从北方缓缓流来的河水,清凌凌的,他觉得就是流动的青花。
河水流到西关桥,河面一窄,挤出一串小漩涡,发出铮铮的脆响。①上游来几条小鱼到这里转一圈,雪白肚皮一翻,摇摇尾巴,接着又转一圈,仿佛不愿意过桥去。
这天下午,姚伯出公司来到西关桥时,又住了脚,停在老窦常站的那个地方,仰脸从河水流来的方向看去,直到桥前才低头收住目光。
他不敢再往桥南看。
姚伯倒换了一下腿,按按鼓鼓的口袋。
他从小就知道,水来的方向是北。以前出远门掉向,一看到这条小河,他马上就找到了北。人们都说,北边有黄河。他曾纳闷,黄河水是黄的,到这里怎么清凌凌的?后来他明白了,就像青花瓷的前世,也并不是青的,也该是黄的。土是黄的,泥也是黄的。
清凌凌的河水浇灌麦子,收获的是金灿灿的黄;大片的玉米成熟了,也是耀眼的黄。他知道那黄是藏在骨子里的,是本源的,是金贵的。他又按了按口袋。
刚才下班时,姚伯去了财务室。老板看着他,有些抱歉地说:别人工资都打到卡上了,你才来三个星期,只能给你发现金。姚伯愣了愣,连忙点头说,这样更好,这样更好。老板笑了笑。
现在口袋里鼓鼓的,是他到公司后第一次领的工资。
一张一张的红色大钞递给他时,他的手有些抖。
才来三个星期,就领工资了?他几次看周围的人,大家都没理会他,仿佛这是应该的,天经地义。十月怀胎,才能一朝分娩,提前生出来的,能正常?
老伴曾告诉他,不正常。一年一个秋,一个秋应该盘算一年。一千年前是这样,一百年前也是这样。种了这么多年的地,他非常明白,历经春生、夏长,才有秋妆、冬藏。这么些年的老规矩,能像祖传的青花瓷那样轻易打碎?
他使劲掐了一下自己的胳膊,有点儿疼。这不是假的。那时老伴可是暗地里流了三天泪,在高喊口号的人群面前,面对碎了一地的青花,依然笑着说,该打。
他笑不出来。
他的心碎了。
河水发出哗啦啦的脆响,仿佛青花碎了一地。
这些年想明白了,即使碎了的,也还是青花,因为过了桥又会慢慢复原。
就像村里多少年前的老宅院,现在说是极好的,不能随便拆了,要保护。新盖的砖瓦房刷了灰漆,变得古香古色,像时光倒流了回去。他于是想起祖传的青花瓷,在心底闪着迷人的光。
然而河水奔流不息。似乎是流水成就了他鼓鼓的口袋。他早就听说过,古画上的流水就表示来财。他觉得现在口袋里透着金光,金光盖过了一亩麦子的光芒。
这在以前是不能想象的。姚伯感到身边有人时,转了一下头,传达室老窦悄悄站到他旁边,正皱着眉看他。老窦右手呈扁八字,按在下巴上,下巴一动一动的,似乎嚼着东西。
老窦没说话。
姚伯也没说话。不用说话,也都知道河水过了桥向南流。绕过村口那三棵歪脖子老柳树,奔向东南的马驹湾。
老柳树是多少年前的。
马驹湾连着小清河,南边就是马踏湖。
都是多少年前的。
现在都成了新的。
马驹湾边新开了饭店、舞厅。灯光摇曳,乐声悠扬。晚上有漂亮的姑娘在唱歌、跳舞。
年轻人眼里闪着渴望的光。
姚伯以前像看笑话,现在不敢看了。
还有从公司出来的人,看见姚伯就打招呼,有钱就该花呀。姚伯看看老窦,老窦笑了笑,说,手有抖糠之力,人就有非分之想。
姚伯怔了,脸红了。
他低头再看河水,河水匆匆过桥去。
他不敢朝南看,似乎一转头那青花就永远地碎了。他突然想到他的小麦、玉米,河水那么多年慢慢地流到他的地里。干涸的泥土发出滋滋的声响,冒出潮湿的地气。直到滋润透了,后面的水才涌过来,继续向前走。
现在河水匆匆仿佛不等他了。
他心里咯噔一下。
②他转身往家走,越走越快。
老窦笑了笑,嘴里继续嚼着。
街上飘着晚饭的香气。
有人呼唤自家的鸡回家。
有人家的太阳能热水器溢出水来,哗哗地流。
远远的,姚伯看到老伴倚在门口等他。
他猛然收脚,老伴仿佛是一尊青花。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3年第2期,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姚伯入职三周领现金工资时的表现与别人不一样,因为在他看来,付出与收获应遵循一定的时间规律,就像庄稼的生长一样。
B.老伴面对碎了一地的青花时笑着说“该打”,而姚伯却笑不出来,他们的不同表现都体现了对祖传青花瓷破碎的痛心。
C.马驹湾边新开的饭店、舞厅以及年轻人渴望的目光,都反映出时代的变化,这种变化让姚伯从以前的看笑话转变为不敢看。
D.老窦“右手呈扁八字,按在下巴上,下巴一动一动”的动作细节,以及他对姚伯所说的话,暗示了老窦作为传统守护者的身份。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青花”为题,既指清凌凌如流动青花的小河,又象征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内涵丰富。
B.①处画横线句子中“小鱼不愿过桥”的拟人描写,既可以是环境写实,更隐喻姚伯对桥南世界的抗拒。
C.②处画横线句子“越走越快”这个细节描写,暗示姚伯急于逃离现代性诱惑,回归熟悉的传统生活。
D.全文采用有限视角,仅通过姚伯的所见所闻来展现故事,呈现了时代的变迁,反映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8.姚伯在领到工资后,内心经历了复杂的心理变化。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姚伯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
9.“世界的发展是一部新旧交替的交响曲,其中传统与现代的音符交织成复杂旋律。”以此观照小说,其中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公①遂与归,礼之于庙,三酌而问为政焉,曰:“昔先君裘公,高台广池,湛乐饮酒,田猎毕弋,不听国政。卑圣侮士,唯女是崇。九妃六嫔,陈妾数千,食必梁肉,衣必文绣,而戎士冻饥。戎马待游车之弊,戎士待陈妾之余。倡优侏儒在前而贤大夫在后是以国家不日益不月长,吾恐宗庙之不扫除,社稷之不血食②。敢问为之奈何?”管子对曰:“昔吾先王周昭王、穆王世法文、武之远迹,以成其名。合群圆,比校民之有道者,设象③以为民纪。式④美以相应,比级以书,原本穷末。劝之以庆赏,纠之以刑罚,班序其颠旄④,赐予以镇抚之,以为民终始。如是而民情可得,而百姓可御。”
(选自《管子·中匡》,有删改)
材料二:
先王用非其有,如己有之,通乎君道者也。夫君也者,处虚素服而无智,故能使众智也;智反无能,故能使众能也;能执无为,故能使众为也。无智、无能、无为,此君主所执也。人主之所惑者则不然,以其智强智,以其能强能,以其为强为,此处人臣之职也。处人臣之职而欲无壅塞,虽舜不能为。武王之佐五人。武王之于五人者之事无能也,然而世皆曰:“取天下者武王也。”故武王取非其有,如己有之,通乎君道也。通乎君道,则能令智者谋矣,能令勇者怒矣,能令辩者语矣。夫马者,伯乐相之,造父⑥御之,贤主乘之,一日千里,无御相之劳而有其功,则知所乘矣。
(选自《吕氏春秋·分职》,有删改)
[注]①公:齐桓公。②血食:祭祀。③象:典型,榜样。④式:用。⑤班序其颠旄:根据百姓的年龄来排列次序。⑥造父:历史上著名的善于驾车的人。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倡优侏A儒B在前C而贤大夫D在后E是以国家F不日G益H不月长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公遂与归”与《琵琶行并序》“主人忘归客不发”中的“归”意思相同。
B.“不听国政”与《鸿门宴》“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中的“听”意思相同。
C.“劝之以庆赏”与《烛之武退秦师》“以其无礼于晋”中的“以”意思不同。
D.伯乐,古时善于相马的人,后也可用来借指善于发现人才和选用人才的人。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齐桓公担心齐襄公的所作所为将导致国家灭亡,所以请教管子如何为政,管子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B.管子非常推崇周昭王、周穆王,认为他们效法周文王、周武王的治国之策,成就了自己的名声。
C.真正高明的君主,善于发挥别人所拥有的能力,即使自己没有这种能力,也像拥有这种能力一样。
D.材料二以千里马为喻,表明千里马可以日行千里,是伯乐和造父的功劳,君主应虚心向他们学习。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武王之于五人者之事无能也,然而世皆曰:“取天下者武王也。”(4分)
(2)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4分)
14.材料一体现了法家的为政思想,材料二体现了道家的为政思想。请结合材料简要说说这两家思想在为政上的不同。(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九日寄维扬刘明仲①
贺铸②
扬舲③瓜步④背瓜洲,底处⑤孤亭是玉钩。
蜡烛有心啼别夜,布帆无恙到南州。
黄华嘉节⑥与何事?白发故人分取愁。
赖有沧江知客恨,长年西北望京流。
[注]①刘明仲:诗人朋友。②贺铸:北宋末年诗人,关心国事,郁郁不得志。③扬舲:行船。④瓜步:瓜步山。⑤底处:何处。⑥黄华嘉节:九月九日重阳节。黄华,菊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重阳时节,诗人给在扬州的挚友刘明仲寄诗,并约定在扬州玉钩亭碰面以叙旧畅聊。
B.“啼”字将无声之泣转化为有声之悲,就像鸟儿夜啼般凄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C.船的布帆在行驶过程中安然无恙,诗人借“布帆无恙”来表达对路途平安的祈愿希冀。
D.重阳节本是登高、赏菊的“嘉节”,但诗人以“与何事”的诘问打破了其表面的欢愉气氛。
16.如何理解诗人的“客恨”?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一幅高台临风、酣歌而回的美好图景。
(2)海河上游蜿蜒如带,水波粼粼,两岸峰峦叠翠,可用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形容。
(3)某历史剧中,邢台籍科学家郭守敬观测天象时,突然心有所思,他引用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自己对宇宙奥秘的顿悟以及难以与人言说的喜悦。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4小题,13分)
18.下列对加点词语意义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以俟君子(等待) ②舍瑟而作(创作)
B.①足之所履(踩) ②行李之往来(出门所带的东西)
C.①距关,毋内诸侯(据守) ②而听细说(小人的谗言)
D.①举地千里(献出) ②意映卿卿如晤(如同见面)
19.下列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
B.齐桓公、晋文公都是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称霸时间在前,晋文公称霸时间在后。
C.《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沛公北向坐”,沛公作为客人,座位朝向最尊贵。
D.“黔首”,是对平民百姓的称呼,因为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所以称为“黔首”。
20.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
C.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D.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21.小王搬家后邀请朋友来新家做客,朋友进门时,小王说:“欢迎各位大驾光临,寒舍简陋,还请大家不要嫌弃。”请分析这段话中谦辞与敬辞的作用。(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3题。
阳春三月,柳垂金线,桃吐丹霞,燕赵大地,更是繁花似锦:金黄的油菜花灿烂、粉艳的桃花妖娆、如雪的梨花怒放……踩着花开的节奏,循着乡村美食的律动,总有一处风景,能让您与春天撞个满怀。会宁镇南良舍、北良舍等村集中种植万亩桃树,每年春天,桃花盛放,满园的桃花争芳斗艳,如霞似锦。游客络绎不绝。位于李村镇洛阳村村西,占地600余亩、种植着5万多棵梨树的邢台秋硕马场梨种植专业合作社会于每年4月举办“梨花节”。每到那个时节,片片黄色的油菜花镶嵌在白色的梨园中,形成一幅天然的画卷。抱香谷梅花小镇也是赏花的一个好去处。抱香谷梅花小镇涵盖龙泉寺乡、西黄村镇。立春过后,温暖的天气格外给力,抱香谷百亩梅园红、白梅花尽数吐蕊,竞相绽放。漫山遍野如海荡漾,若雪满地,暗香浮动。
2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短句,要求语境协调,文意顺畅。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3分)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林觉民烈士不忍舍弃妻子而死,但他明白,生活在“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的时代,要为所爱之人谋福,为天下人谋福,他需要牺牲。20世纪60年代,疟疾横行,屠呦呦不改学医初心,毅然带领团队遍访药方,亲证药效,不负所学,不负党和国家重托。时光流转,我们已在新时代之中,身处新时代的你,对个人抱负与时代要求有何思考?
学校拟就“个人抱负与时代要求”这个话题举办演讲比赛,请你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卓越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D(A项,“可见人口决定了宋代科技的发展”于文无据。B项,“宋代在教育科目上最注重科学的训练内容”曲解文意,根据原文“在教育科目上,科学的训练内容在宋代官方学校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可知,只是科学占比增加,不代表最注重科学的训练内容。C项,“在宋代杭州印书水平最高的原因就是杭州的纸质量好”以偏概全,根据材料二可知,“杭州的纸质量好”只是原因之一)
2.C(因果不当,“宋版书只是宋代工匠精神的一个缩影”是因为宋代有诸多科技体现工匠精神)
3.B(B项,只是表明王刚处理的事务比较多,上班时间长一些,但并不能体现工匠精神)
4.①使用限定词,例如“宋代虽然军事上常常出师不利”中的“常常”。②列举具体数据,例如“宋代的活字印刷术比西方古腾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要早400多年”。③引用文献资料,例如引用《宋史》中的记载。(每点2分,任答两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①社会需求的推动:宋代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加之军事战争对科技的需求日益旺盛。②教育的促进作用:宋代将科技相关内容纳入教育,同时理学兴起也具有一定的影响。③科技人才的激励制度:宋代具有成体系的科技发明奖励制度。④工匠精神的支撑:工匠精神是推动宋代科技文化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力量。(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D(“暗示了老窦作为传统守护者的身份”错误,老窦并非传统守护者,相反,更像是传统的消解者,比如他调侃姚伯说“手有抖糠之力,人就有非分之想”)
7.D(小说并非全篇都以姚伯的所见所闻展开,而是在以姚伯视角为主的基础上,结合了全知视角进行叙述)
8.①意外(或惊喜、激动):刚入职三周就领工资,姚伯“愣了愣”“连忙点头”。②疑惑(或不安):以“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为喻,认为三周领薪违背付出收获规律。③惆怅(或惋惜、难过):看到马驹湾新变化,惋惜传统生活消逝,难以适应新事物。④释然:回家路上,意识到传统与自然仍在,看“老伴仿佛是一尊青花”。(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时间观念上,传统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缓慢节奏,现代是“三周领工资”快速获取成果的高效节奏。②生活方式上,传统是种地的农耕生活,现代是进厂工作、唱歌跳舞的新式生活。③价值观念上,传统的价值观念重视祖传的规矩、物品等代表的文化传承,现代更注重物质财富和新的生活享受。(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CEH[(原文标点)倡优侏儒在前,而贤大夫在后。是以国家不日益,不月长]
11.B(A项,解说正确,两个“归”都意为“返回”。B项,前一个“听”意为“治理”,后一个“听”意为“听从”。C项,解说正确,前一个“以”意为“用”,后一个“以”意为“因为”。D项,解说正确)
12.D(以千里马为喻,论述的是“君王只要懂得用人就坐享其功”的“无为”治国道理)
13.(1)武王对于这五个人的事是做不来的,但世人都说:“夺取天下的是武王。”(译出大意给2分,“之于”“取”两处各1分。之于,对于;取,夺取)
(2)物品不出产在秦国,但值得珍视的有很多;人才不出生在秦国,但愿意效忠秦国的也很多。(译出大意给2分,“可宝”“忠”两处各1分。可宝,值得珍视;忠,效忠)
14.①法家为政强调建章立制,赏罚分明。②道家为政强调君主管理国家不能事必躬亲,要懂得用人,做到无为而治。(一点1分,两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齐桓公于是和管仲一起回去,在庙堂上用相应的礼节招待他,喝了三杯酒后齐桓公向管仲询问为政之道,齐桓公说:“从前先君襄公,他建起高台,拓宽水池,沉溺在喝酒享乐中,喜欢打猎捕射的活动,不治理国家事务。他蔑视圣贤,侮辱士人,宠信女人。嫔妃众多,姬妾成群,她们吃的一定是精美的食物,穿的也一定是华美的衣服,然而将士们却在受冻挨饿。军队中要用马车得等宫中用坏了的游览车,将士们吃的食物是姬妾们吃剩下的。先君把倡优侏儒这些人安置在前面,而把贤能的大夫们放在脑后。因此,国家每天没有进步,每个月没有发展,我担心这样下去,以后宗庙会没人打扫,社稷会没人祭祀。我想问您,对此应该怎么办呢?”管仲回答说:“从前我的先王周昭王、周穆王,他们世代效法文王、武王的遗风,所以成就了他们自己的名声。他们在城邑中考核百姓中有道德的人,然后把他们树立成大家的榜样。用美德来相互交流感应,用文字来编排连缀成书简,这样来推究万物的始末。他们用赏赐来鼓励百姓,用刑罚来纠正错误,根据百姓的年龄来排列次序,通过赏赐来安抚他们,把这种做法作为治理百姓的常规操作。这样的话,就可以掌握民情,也就可以统治百姓了。”
材料二:
先王使用不是自身所有的东西,就像自己所有的一样,这是因为他们通晓为君之道。君主这种人,居于清虚,执守素朴,看似没有什么智慧,因此能使用众人的智慧;智慧回归到无能的境地,因此能使用众人的才能;能执守无所作为的原则,因此能使用众人的作为。这种无智、无能、无为,是君主所执守的。君主中的糊涂人却不是这样,他们硬凭自己有限的智慧逞聪明,硬凭自己有限的才能逞能干,硬凭自己有限的作为做事情,这是使自己处于人臣的职位。使自己处于人臣的职位,又想不耳目闭塞,就是舜也办不到。周武王的辅佐大臣有五个人。武王对于这五个人的事是做不来的,但世人都说:“夺取天下的是武王。”因此武王取用不是他自身所有的东西就像自己所有的一样,这是通晓为君之道啊。通晓为君之道,就能让聪明的人谋划了,就能让勇武的人振奋了,就能让善于言辞的人议论了。马,伯乐这种人相察它,造父这种人驾驭它,贤明的君主乘坐马车,可以日行千里,(君主)没有相察和驾驭的辛劳,却有一日千里的能力,这就是知道乘马之道了。
15.A(“并约定在扬州玉钩亭碰面以叙旧畅聊”错误,无中生有)
16.①羁旅漂泊之恨。诗人以“客”自称,表达出诗人此刻羁旅漂泊的苦闷。②别离之恨。重阳佳节,本是团圆赏花之时,诗人却与家人、友人分离。③壮志未酬(怀才不遇)之恨。诗人头发已白,却还是未能实现志向。④家国之恨。尾联诗人借沧江水流向西北京城,表达了对京城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关切。(每点2分,任答三点给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1)风乎舞雩 咏而归
(2)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3)悠然心会 妙处难与君说(每空1分,有漏字、错别字、语序错误等,该空不给分)
18.C(A项,“作”,起身。B项,“行李”,往来的使者。D项,“举”,攻克)
19.C(项羽的座位朝向是最尊贵的)
20.A(A项为被动句,其他三项为宾语前置的倒装句)
21.“大驾光临”是敬辞,小王用此词热烈欢迎朋友到来,表达对朋友的重视与尊重,让朋友感受到被珍视。(2分)“寒舍”是谦辞,小王将自己的家称为“寒舍”,自谦屋子简陋,体现出小王的谦逊有礼。(2分)
22.邢台秋硕马场梨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李村镇洛阳村村西,合作社占地600余亩,种植着5万多棵梨树,这里每年4月会举办“梨花节”。(每个分句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也可给分)
23.这句话综合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写出了花的种类之多以及各种花开时的美好、热烈场面。(正确指出两种修辞手法2分,具体分析1分)
24.【写作提示】
(一)材料解读
材料呈现了两个跨越时空、极具代表性的事例。林觉民烈士在山河破碎、社会黑暗的旧时代,虽眷恋妻子,却心怀大爱,为让天下人免受苦难,甘愿舍小家为大家,以牺牲自我的方式践行对时代的担当。屠呦呦身处疟疾肆虐的20世纪60年代,秉持学医救人的初心,不畏艰难,亲力亲为探寻药方,不负国家期望,展现出为时代解决难题的坚定信念。这两个事例鲜明地展现出不同时代背景下,个体将个人抱负与时代要求紧密相连的伟大情怀。它启示我们,在新时代中,个人抱负应与时代同频共振,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同时,题目给出了演讲比赛的情境,写作中,学生应注意文体格式,并关注听众的感受。
(二)参考立意
①乘时代长风,展个人抱负;
②以时代需求为笔,绘个人抱负蓝图;
③让个人抱负在时代熔炉中淬炼升华;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