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青春之光》(第2课时)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青春之光》(第2课时)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青春之光》教案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学会抓住小标题和提示性语句给文章划分层次结构,把握主要内容。
2.学习文章综合运用多种手法的方法,体会概括性叙述与具体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配合的好处。
3.了解黄文秀的事迹,学习黄文秀对党忠诚,对事业热诚、对群众真诚的品质,体会其时代意义。
[学习重点]
1.抓住小标题和重点语句,把握主要内容。
2.学习运用多种手法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习难点]
思考黄文秀精神品质的来源,体会其时代意义。
[学习时间]2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灌溉gài 山坳ào 静谧bì 毛坯pī
B.憋屈biē 执拗òo 心扉fēi 崎岖qū
C.诚挚zhì 哽咽yàn 硝烟xiāo 昼夜zhòu
D.倾泻xiè 噩耗è 铆足mǎo 抖擞sǒu
2.下列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山拗  静谧  憋屈 瓢泼大雨    B.接讷  贷款  心扉 翻山越岭
C.哽咽  奔赴  砂糖 昼夜不停    D.崎岖  硝烟  熟络 村情民义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2分)
老支书的话平平淡淡,却语重心长。
B.噩耗传来,村民们纷纷挤到村部。有人失声痛哭,有人坚决不信。
C.然而,文秀真的走了,花儿般灿烂的30岁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
D.这已经是黄文秀第三次到班统茂家“围追堵截”了。
4.下面各句中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天就要揭晓考试成绩了,看他坐立不安的样子,大家都劝他不要太着急
B.听到父亲突发重病的消息,他瞬间感觉如五雷轰顶,手中的文件散落一地。
C.对于许多领导干部身上的缺点,我们能直言不讳的批评吗?
D.小明几乎每天早上都会迟到,老师已经进班上课了,他才初来乍到。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对《青春之光》的研读,让我们明确了青春奋斗的方向。
B.《青春之光》里描绘的那些青年,他们的事迹对于我们是非常熟悉的。
C.我们要学习《青春之光》中展现的青年们那种坚韧不拔、勇于追梦的精神。
D.《青春之光》的作者以细腻笔触,使青春的绚丽多彩被生动地展现出来。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青春之光》中提到:“青春的路上,有欢笑、有泪水,更有成长”。
B.老师问我们:“读完《青春之光》,你们对青春有了怎样新的认识”?
C.文中的青年们,有的为了理想背井离乡;有的在困境中坚守初心;有的在拼搏中实现价值。
D.我们从《青春之光》里收获了勇气,收获了力量,更收获了对青春的深刻理解。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文秀冒着雨出发了。雨起初还小,渐渐变为piáo泼大雨。黄文秀心急如焚,bō通了村支书周昌战的电话,商讨防洪对策。赶到凌云县路段时,暴雨倾xiè,几乎看不清道路,巨大的水流仿佛要将车掀翻,冲走。黄文秀困在车中,进退两难。
⑴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心急如焚( )   piáo( )泼大雨 bō( )通 倾xiè( )
⑵写出下列词语的词性。
①“黄文秀冒着大雨出发了”中的“了”是 词。
②“几乎看不清道路”中的“几乎”是 词。
③“巨大的水流”中的“巨大”是 词。
二、探究课文
1.作者运用多种手法来塑造黄文秀的形象:既有概括性的叙述,又有对外貌、行为、语言等的具体描写;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找出你印象深刻的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本文作者运用多种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总结出黄文秀的哪些优秀品质?
3.“路灯的光洞穿了山村暗夜,正如黄文秀的青春点燃了这片土地上的希望。”这一抹“青春之光”在白坭村的大地上燃烧着,支撑她一路前行的力量有哪些?
结合课文内容,从党组织的教育、家教家风的影响以及个人理想追求等角度来思考。
4.本文主角是黄文秀,但最后一段为什么要提及全国那300多万名干部 说说你的理解。
5.如何理解“青春之光”这个标题的含义?
三、课堂总结
1.写法探究
2.主题概括
四、拓展延伸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国有300多万名干部奔赴农村和山区。你还能列举类似的例子吗?
课堂检测
“我心中的长征”
⑴当黄文秀泥水淋漓地站在班统茂面前的时候,这个壮家汉子“认栽”了。这已经是黄文秀第三次到班统茂家“围追堵截”了。第一次,他根本不搭理。第二次,他挠挠头说:“我自己刚脱贫,也没什么技术,产业带头人我怕是当不了,你另找别人吧。”他一边说,一边把黄文秀“请”出了家门。此后,哪怕是远远见到她,班统茂都会绕道走,但没想到,这个执拗的第一书记又趁雨天将他堵在家里。
⑵“班大哥,你只要认真种好你家的果,再领着乡亲们扩大种植面积,其他问题我来解决。”来不及擦去身上的泥水,黄文秀诚挚地说。
⑶黄文秀说到做到。她从县里请来农业技术员给果农指导果树管理;带领干部村民赶在砂糖橘成熟前把破损路面修好;联系外地果商上门收购,在村里建起了电商服务站。
⑷“一个女娃子,开1个多小时车,山路上跑了一趟又一趟,人家图什么?人心都是肉长的,是不是?”班统茂深受感动,埋头干了起来。他带头成立砂糖橘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果农施肥,疏果,治虫,建设“标准化果园”……2018年百坭村砂糖橘大丰收,产量高达90万斤。黄文秀通过朋友圈和电商服务站昼夜不停地发布信息,联系买家,仅电商服务站就售出了两万多斤,带动每户增收2500元,砂糖橘的销售由此搭上了“快车”。这一年,班统茂和他带动的4户果农户均收入10多万元,全村村民收入达200多万元。
……
⑸百坭村成了脱贫攻坚的热土,家家户户都有了致富产业。
⑹每天清晨,百坭村人都能看到精神抖擞的黄文秀。她和村民一起采摘茶叶,浇灌蔬菜,盘算一年的收成。她和村委班子成员带领村民遇阻修路,逢水架桥,遇暗装灯。一天,她忙完回到宿舍,鞋都没脱就睡着了。天蒙蒙亮时醒来,浑身散架一般。要不休息一天?她摇摇头,还有那么多事等着她呢。
⑺村民们喜欢上了这个和他们想到一起、干在一起的第一书记。那用屯通路那天,一位大娘顶着烈日将热乎乎的熟鸡蛋塞到文秀手里:“路通了,好日子也有盼头了!闺女歇一会儿,别累坏了。”她眼睛一红,眼泪就下来了。她在日记中写道:“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
⑻黄文秀开着贷款买的车行驶在山路上。刚开始,对面来车时她只得靠边停下;雨天泥泞时车轮空转打滑,同行的周昌战都心惊肉跳。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她就能熟练地开着车,在市、县、村之间来回奔波着为乡亲跑项目、请专家了。驻村满1年那天,汽车仪表盘里程数正好增加了2.5万公里。黄文秀发了一条朋友圈:“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
1.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班统茂 “认栽”的原因。
2.结合文段内容,说说黄文秀心中的长征是什么。
3.分析第⑺段中画线句的描写角度及其作用。
4.“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她就能熟练地开着车,在市、县、村之间来回奔波着为乡亲跑项目、请专家了。”说说句中加点词语的表作用。
五、布置作业
1.完成《同步练习册》;
2.课外搜集并阅读有关黄文秀的文章,思考她精神品质的来源。
参考答案
第二课时
一、1.D(A. 静谧bì ——mì; B.执拗ào——niù;C.哽咽yàn——yè;)
2.C(A.“拗”应写作“坳”。B.“讷”应写作“纳”。D.“义”应写作“意”。)
3.D(A项,语重心长:话说的诚恳深刻,话语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嘱托。B项,噩耗:令人吃惊的不幸的消息,多指亲朋好友或敬爱的人逝世的消息。C项,定格:电影、电视片的活动画面突然停止在某一个画面上。这里是指黄文秀将生命的最后时刻留在了扶贫路上。D.“围追堵截”在句中指黄文秀多次到班统茂家走访说服,开展扶贫工作,语境义与本义(把军队分成几路同时进行包围式的追击,将敌人堵截成几块,加以消灭)发生了变化。)
4.D(初来乍到:刚刚来到一个新的地方,强调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和不熟悉。)
5.C(A 选项,缺少主语,应删去 “通过” 或者 “让”。B 选项,主客颠倒,应是 “我们对于他们的事迹是非常熟悉的”。C 选项,句子结构完整,表意清晰,不存在语病。D 选项,“使…… 被……” 句式杂糅,可改为 “生动地展现出青春的绚丽多彩”。)
6.D(A 选项,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内,因为引用的句子是完整的。B 选项,问号应放在引号内,因为这是老师完整的提问内容。C 选项,句中使用分号,应是并列的几个长句之间,这里 “有的为了理想背井离乡”“有的在困境中坚守初心”“有的在拼搏中实现价值” 是并列的短句,应用逗号隔开。
D 选项,句子中逗号用于分隔并列的谓语成分,标点使用正确。)
7.⑴fén 瓢 拨 泻⑵助(动态助) 副 形容
二、1.⑴清秀的圆脸,个头不高,扎马尾辫,戴一副黑框眼镜。
外貌描写。一位小巧玲珑、文文弱弱的女孩子形象跃然纸上。(正面描写)
⑵“走出去之后,肯定有一部分人要回来的,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
语言描写。这句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恶劣的自然条件及沉重的脱贫任务非但没有吓退黄文秀,反而让她更加坚定,折射出黄文秀对党忠诚、对事业热诚、对群众真诚的青年党员风采。(正面描写)
⑶她打开了驻村日记,眼泪吧嗒吧嗒掉了下来:“我觉得心里憋屈,搞不懂为什么我辛辛苦苦地翻山越岭、走村串户,老百姓们却对我这么排斥……”。
神态、语言描写,生动且真实地展现出黄文秀面对村民排斥时内心的委屈。体现出她一心扶贫、不惧困难、执着奉献的品质。
⑷从她留下的日记里,可以读到这样一句话:“长征中,战士死都不怕,在扶贫路上,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前行
语言描写。直接引用主人公日记中的语句,真实再现黄文秀意志坚强、不愿服输的性格特征。(正面描写)
⑸人家去田里干活儿,她就去帮忙;哪位老人行动不便,她卷起袖子就帮着打扫院子。她还学会了桂柳话,走到哪里都和村民们熟络地打招呼。
动作描写。通过列举在驻村入户开展的一系列帮扶工作,突出黄文秀的热心真诚,勤劳能干。(正面描写)
⑹她能担负起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重任吗?周昌战在心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侧面描写。黄文秀的文弱与他人的质疑形成对比,侧面烘托黄文秀的内心的坚定。
⑺班氏会呆呆的站着,五雷轰顶一样……白坭村最南端者乐屯的韦乃情伤心地哭了。……
班统茂泪如泉涌……孩子们蹲在文秀宿舍门口,抱着膝盖,久久不肯离去……
侧面描写:通过铺叙黄文秀去世后村民们回忆她的点点滴滴音容笑貌突出她的贡献之大,影响之深远。从侧面说明黄文秀在百坭村工作期间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及务实为民的真挚情怀。
⑻这些屯子分散在山坳里,山高路陡,上门一趟十分不易。
环境描写。突出环境之恶劣及扶贫面对的困难之大,侧面烘托黄文秀的勇敢坚强。(侧面描写)
⑼2018年白坭村砂糖橘大丰收,产量高达90万斤……仅电商服务站就售出了2万多斤,带动每户增收2500元……这一年,班统茂和他带动的四户果农户均收入10多万元,全村村民收入达200多万元。
通过列举大量真实的数字,简洁、明了的突出了百坭村脱贫攻坚取得的重大成果,肯定了黄文秀在脱贫攻坚战斗中的巨大贡献。(侧面描写)
2.⑴正面描写:
外貌描写:小巧玲珑,文文弱弱。语言描写:不服输,意志坚强。动作描写:热心真诚,勤劳能干。
⑵侧面描写:面对白坭村的恶劣环境:勇敢坚强。面对他人质疑:信念坚定。脱贫攻坚成果巨大:甘于奉献。去世后村民的反映:务实为民。
3.⑴“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打赢脱贫攻坚战要靠党组织的力量。在她的带动下,白坭村党支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建起了白坭村新时代讲习所。村干部坐班值班常态化,也都学会了用电脑,积极帮助村民扩大种植规模、办理新农合新农保……村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越来越强,村民的心气干劲也越来越高。
来源于党组织的教育。党的教育培养、理论学习,让她积极响应党“脱贫攻坚”的号召,为了光荣的使命甘于奉献、奋不顾身。
⑵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文秀是靠各方资助才得以完成学业的。她的家,毛坯屋、水泥地,“沙发”是废旧轮胎和木板搭成的。文秀的父亲黄忠杰——这位不管多难都坚定支持女儿读书、教育女儿要感恩的老人,哽咽着谢绝了慰问金:“家里的困难,我们自己克服……这些钱拿给更需要帮助的人吧。”
来源于家教家风的影响。虽然家境贫寒,但是黄文秀的父亲坚定支持女儿读书,教育女儿要有感恩的心,支持女儿的选择,女儿牺牲后谢绝了慰问金,希望帮助更多困难的人。
⑶“走出去之后,肯定有一部分人要回来的,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
“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
来源于她回馈家乡、报效祖国的理想追求。黄文秀家境贫寒,父母身体也不好,却自立自强,立志到外地接受更优质的教育,并心系家乡,学成归来助力脱贫。具有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和远大理想。
4.像黄文秀这样忠于职守、有强烈的责任感、赤诚为民、坚守初心、勤奋努力工作、勇于担当、不畏艰险、扎根奋斗有韧性、大公无私、甘于奉献,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优秀人物还有很多,提及那300多万,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表达作者对他们的赞美、敬佩之情,使文章主题升华。
5.青春:指有梦想、有激情、有活力和创新行动力的年轻人。这里指在扶贫路上奋斗的年轻共产党员黄文秀。
光:比喻黄文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
标题用比喻的手法把年轻共产党员黄文秀的精神比作青春之光,化抽象的精神为形象的事物。我们通过小标题了解到青年党员黄文秀带领村民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奋斗过程,从她生前的事迹中体会到了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
三、1.⑴小标题形式,结构清晰。
本文以小标题的形式呈现主体部分的内容,由 “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回村想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到 “我心中的长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再到 “仿佛她还在一样”(村民怀念带领他们脱贫致富的人),小标题提示大部分所要写的主要内容,让读者在通读全文前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了概括性的了解,结构清晰,条理清晰。
⑵多种写作手法,综合运用。
文章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如倒叙与顺叙结合,铺叙与细节描写并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配合等,使人物形象生动而立体。同时,适当摘引黄文秀的日记和入党申请书,让读者直接聆听人物的心声。在记叙过程中,作者还穿插精短的议论和真挚的抒情,并进行适当的环境描写,既深化了读者的认识,又使文章带有浓郁的抒情气息,感人至深。
2.本文记述了黄文秀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工作与生活经历,表现了她作为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崇高的精神品质,热情地赞扬和歌颂了她以及像她一样在脱贫攻坚战中作出贡献,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服务奉献的广大青年们。
四、⑴张桂梅,女,满族,中共党员,1957年出生,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先后在大理喜洲一中、华坪县中心中学等地任教,现任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院长。她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了改变贫困地区女孩失学辍学现状,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推动创建了一所免费招收贫困女生的高中,用知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命运,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⑵孙丽美,生前系福建省霞浦县松山街道古县村党支部书记。她17年如一日扎根农村基层,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任劳任怨、苦干实干,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大力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带领群众把落后的古县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被当地村民视为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2021年8月6日,在防抗台风工作中,为保护群众财产安全,不幸因公殉职,年仅44岁。被追授“全国三八红旗手”“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
五、1.班统茂 “认栽” 的原因:黄文秀的执着精神打动了班统茂,黄文秀的行为让班统茂深受感动,最终 “认栽”。
2.黄文秀心中的长征:黄文秀心中的长征是在百坭村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为百坭村脱贫不懈努力,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3.描写角度:从侧面描写和语言描写的角度。通过大娘的语言 “路通了,好日子也有盼头了!闺女歇一会儿,别累坏了” 来进行描写。
作用:侧面表现出黄文秀的工作成果得到了村民认可,烘托出黄文秀一心为村民服务,不辞辛劳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4.“不到一个月”突出时间之短, “熟练”突出了她适应能力强。体现了黄文秀一心为民、无私奉献、不辞辛劳的精神品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青春之光》教案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学会抓住小标题和提示性语句给文章划分层次结构,把握主要内容。
2.学习文章综合运用多种手法的方法,体会概括性叙述与具体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配合的好处。
3.了解黄文秀的事迹,学习黄文秀对党忠诚,对事业热诚、对群众真诚的品质,体会其时代意义。
[学习重点]
1.抓住小标题和重点语句,把握主要内容。
2.学习运用多种手法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习难点]
思考黄文秀精神品质的来源,体会其时代意义。
[学习时间]2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灌溉gài 山坳ào 静谧bì 毛坯pī
B.憋屈biē 执拗òo 心扉fēi 崎岖qū
C.诚挚zhì 哽咽yàn 硝烟xiāo 昼夜zhòu
D.倾泻xiè 噩耗è 铆足mǎo 抖擞sǒu
2.下列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山拗  静谧  憋屈 瓢泼大雨    B.接讷  贷款  心扉 翻山越岭
C.哽咽  奔赴  砂糖 昼夜不停    D.崎岖  硝烟  熟络 村情民义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2分)
老支书的话平平淡淡,却语重心长。
B.噩耗传来,村民们纷纷挤到村部。有人失声痛哭,有人坚决不信。
C.然而,文秀真的走了,花儿般灿烂的30岁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
D.这已经是黄文秀第三次到班统茂家“围追堵截”了。
4.下面各句中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天就要揭晓考试成绩了,看他坐立不安的样子,大家都劝他不要太着急
B.听到父亲突发重病的消息,他瞬间感觉如五雷轰顶,手中的文件散落一地。
C.对于许多领导干部身上的缺点,我们能直言不讳的批评吗?
D.小明几乎每天早上都会迟到,老师已经进班上课了,他才初来乍到。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对《青春之光》的研读,让我们明确了青春奋斗的方向。
B.《青春之光》里描绘的那些青年,他们的事迹对于我们是非常熟悉的。
C.我们要学习《青春之光》中展现的青年们那种坚韧不拔、勇于追梦的精神。
D.《青春之光》的作者以细腻笔触,使青春的绚丽多彩被生动地展现出来。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青春之光》中提到:“青春的路上,有欢笑、有泪水,更有成长”。
B.老师问我们:“读完《青春之光》,你们对青春有了怎样新的认识”?
C.文中的青年们,有的为了理想背井离乡;有的在困境中坚守初心;有的在拼搏中实现价值。
D.我们从《青春之光》里收获了勇气,收获了力量,更收获了对青春的深刻理解。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文秀冒着雨出发了。雨起初还小,渐渐变为piáo泼大雨。黄文秀心急如焚,bō通了村支书周昌战的电话,商讨防洪对策。赶到凌云县路段时,暴雨倾xiè,几乎看不清道路,巨大的水流仿佛要将车掀翻,冲走。黄文秀困在车中,进退两难。
⑴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心急如焚( )   piáo( )泼大雨 bō( )通 倾xiè( )
⑵写出下列词语的词性。
①“黄文秀冒着大雨出发了”中的“了”是 词。
②“几乎看不清道路”中的“几乎”是 词。
③“巨大的水流”中的“巨大”是 词。
二、探究课文
1.作者运用多种手法来塑造黄文秀的形象:既有概括性的叙述,又有对外貌、行为、语言等的具体描写;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找出你印象深刻的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本文作者运用多种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总结出黄文秀的哪些优秀品质?
3.“路灯的光洞穿了山村暗夜,正如黄文秀的青春点燃了这片土地上的希望。”这一抹“青春之光”在白坭村的大地上燃烧着,支撑她一路前行的力量有哪些?
结合课文内容,从党组织的教育、家教家风的影响以及个人理想追求等角度来思考。
4.本文主角是黄文秀,但最后一段为什么要提及全国那300多万名干部 说说你的理解。
5.如何理解“青春之光”这个标题的含义?
三、课堂总结
1.写法探究
2.主题概括
四、拓展延伸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国有300多万名干部奔赴农村和山区。你还能列举类似的例子吗?
课堂检测
“我心中的长征”
⑴当黄文秀泥水淋漓地站在班统茂面前的时候,这个壮家汉子“认栽”了。这已经是黄文秀第三次到班统茂家“围追堵截”了。第一次,他根本不搭理。第二次,他挠挠头说:“我自己刚脱贫,也没什么技术,产业带头人我怕是当不了,你另找别人吧。”他一边说,一边把黄文秀“请”出了家门。此后,哪怕是远远见到她,班统茂都会绕道走,但没想到,这个执拗的第一书记又趁雨天将他堵在家里。
⑵“班大哥,你只要认真种好你家的果,再领着乡亲们扩大种植面积,其他问题我来解决。”来不及擦去身上的泥水,黄文秀诚挚地说。
⑶黄文秀说到做到。她从县里请来农业技术员给果农指导果树管理;带领干部村民赶在砂糖橘成熟前把破损路面修好;联系外地果商上门收购,在村里建起了电商服务站。
⑷“一个女娃子,开1个多小时车,山路上跑了一趟又一趟,人家图什么?人心都是肉长的,是不是?”班统茂深受感动,埋头干了起来。他带头成立砂糖橘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果农施肥,疏果,治虫,建设“标准化果园”……2018年百坭村砂糖橘大丰收,产量高达90万斤。黄文秀通过朋友圈和电商服务站昼夜不停地发布信息,联系买家,仅电商服务站就售出了两万多斤,带动每户增收2500元,砂糖橘的销售由此搭上了“快车”。这一年,班统茂和他带动的4户果农户均收入10多万元,全村村民收入达200多万元。
……
⑸百坭村成了脱贫攻坚的热土,家家户户都有了致富产业。
⑹每天清晨,百坭村人都能看到精神抖擞的黄文秀。她和村民一起采摘茶叶,浇灌蔬菜,盘算一年的收成。她和村委班子成员带领村民遇阻修路,逢水架桥,遇暗装灯。一天,她忙完回到宿舍,鞋都没脱就睡着了。天蒙蒙亮时醒来,浑身散架一般。要不休息一天?她摇摇头,还有那么多事等着她呢。
⑺村民们喜欢上了这个和他们想到一起、干在一起的第一书记。那用屯通路那天,一位大娘顶着烈日将热乎乎的熟鸡蛋塞到文秀手里:“路通了,好日子也有盼头了!闺女歇一会儿,别累坏了。”她眼睛一红,眼泪就下来了。她在日记中写道:“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
⑻黄文秀开着贷款买的车行驶在山路上。刚开始,对面来车时她只得靠边停下;雨天泥泞时车轮空转打滑,同行的周昌战都心惊肉跳。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她就能熟练地开着车,在市、县、村之间来回奔波着为乡亲跑项目、请专家了。驻村满1年那天,汽车仪表盘里程数正好增加了2.5万公里。黄文秀发了一条朋友圈:“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
1.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班统茂 “认栽”的原因。
2.结合文段内容,说说黄文秀心中的长征是什么。
3.分析第⑺段中画线句的描写角度及其作用。
4.“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她就能熟练地开着车,在市、县、村之间来回奔波着为乡亲跑项目、请专家了。”说说句中加点词语的表作用。
五、布置作业
1.完成《同步练习册》;
2.课外搜集并阅读有关黄文秀的文章,思考她精神品质的来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