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查高一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I1.答案:D解析:“形成独特艺术表现形式”这一结论在原文中缺乏直接依据。2.答案:B解析:中国现代悲剧观念是在接受西方悲剧传统的基础上,对传统悲情戏曲的影响进行了融合与发展,而不仅仅是简单地保留其特色。3.答案:B解析:A项王昭君的身份不符合“贫民化倾向”,最终的结局也没有呈现出“哀而不伤”的特点;C项“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结局是一个悲剧,全剧氛围凄美哀婉,没有苦乐相间的中和之美;D项“永镇雷峰塔”的结局过于残酷,“个人情感与天道法则的不可调和”是西方悲剧特征。4.①悲剧人物的反抗性不同;②悲剧结局倾向不同;③悲剧主人公阶级不同。(答对 2点给 3分,答对 3点给 4分)5.①悲剧意识:《雷雨(节选)》通过描写周、鲁两家的复杂纠葛,展现了命运的不可抗性和人性的困境。如鲁侍萍与周朴园相认时,回忆起被抛弃后的苦难,面对周朴园她陷入复杂的情感纠葛,在现实处境中尽显无奈。②悲剧精神:剧中人物虽无法逃脱命运,但仍表现出抗争精神。如鲁大海的反抗,他坚定揭露周朴园恶行,面对污蔑与殴打毫不退缩,知其不可而为之,为追求公平正义勇敢行动,展现出人性光辉与崇高精神。(每点 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给分)(二)现代文阅读Ⅱ6. 答案:B解析:宝钗为宝玉取号“富贵闲人”是顺势调侃,并非暗讽,与其性格一致。7. 答案:C解析:“暗示其喜好闲适、随性洒脱的处世态度”分析错误。李纨严格遵守封建礼法,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对贾兰的教育中,这一别号体现了她淡泊自守、清心寡欲的处世态度。8.①既渴望参与诗社,比如提议改了姐妹叔嫂的字样,又因清高自许而假意推辞“我是不敢的”,体现其敏感自尊、孤高自守的性格。②直接调侃探春取号,言语直白,十分率真;但面对“潇湘妃子”的称赞,低头不语,情感表达克制而含蓄。(每点 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给分)1{#{QQABBQSl4wi4gFQACB4bE0HQCQgQkIMQJQouwQAUqAQCQZFABKA=}#}9.①元宵宴饮、中秋赏月等活动是由长辈主导,而诗社是由探春(晚辈)发起成立,成员们一起拟定规则,充分展现出年轻群体对自由和自我表达的追求。②元宵宴饮、中秋赏月等活动讲究排场的奢华,侧重表现家族的荣耀,而诗社活动则是诗词创作与比赛,侧重于展示众人的才华,促进精神文化交流。③元宵宴饮、中秋赏月等活动严格遵循传统礼制,强调尊卑等级,而诗社活动则打破了传统身份界限,在大观园内开创了一个相对平等的活动空间。(每点 3分,答对两点即可给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0. CDG11. B解析:A.暂且,并且;B.因为;C.一向;D.如果,像12. D解析:“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可以看出关羽还是很防备吕蒙的。13.(1)关羽只是专心向北推进,不顾虑我们,又听说您病了,一定更无防备。(2)陆逊(向孙权)详细地禀奏(前线)情况,陈述可以擒服关羽的关键。14.①关羽君臣反复无常,不可信任,宜尽早消除隐患;②徐州地势平坦,易受曹操反攻,难守;③攻克关羽可全据长江天险,守卫容易。(答对 1点给 1分,2点给 3分,3点给 5分)参考译文:当初,鲁肃曾经劝说孙权,由于曹操势力仍然存在,应该暂且安抚结交关羽,和他共同对敌,不能失去和睦。等到吕蒙代替鲁肃驻军陆口,认为关羽一贯勇猛雄武,怀有兼并江南的野心,况且他的军队驻扎在孙权势力的上游,这种形势难以持久,便秘密告诉孙权说:“如果现在命令征虏将军驻守南郡,潘璋驻守白帝,蒋钦率领流动部队一万人沿长江上下活动,哪里出现敌人,就在哪里投入战斗,而我在我方的上游据守襄阳,这样,何必担扰曹操,何必依赖关羽!况且关羽君臣自负,(倚仗)自己的奸诈手段与武力,反复无常,不可以真心相待。现在关羽之所以没有立即向东进攻我们,是因为您圣贤英明,以及我和其他将领们还在。如今不在我们强盛时谋取他,一旦我们衰败倒下,再想尽力(对付他),哪能做到呢?”孙权说:“现在,我准备先攻取徐州,然后再进攻关羽,怎么样?”吕蒙回答说:“如今曹操远在黄河以北,安抚幽州、冀州,没有时间顾虑东部,徐州地区的守军,听说不值得一提,前去进攻,自然能攻取。然而陆地交通方便,适合骁勇的骑兵驰骋,您今天夺取了徐州,曹操十天之后一定会来争夺,即使用七、八万人防守,仍会令人担忧。不如击败关羽,将长江上下游2{#{QQABBQSl4wi4gFQACB4bE0HQCQgQkIMQJQouwQAUqAQCQZFABKA=}#}全部占据,我们的势力更加壮大,也就容易守卫了。”孙权认为很好。孙权曾经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骂了孙权的使者,拒绝通婚,孙权因此很恼怒。等到关羽进攻樊城,吕蒙向孙权上书说:“关羽征讨樊城,却留下很多军队防守,一定是害怕我从后面进攻他。我经常患病,请求您允许我以治病为名,率一部分士兵回建业。关羽知道后,必定撤走防守的军队,全部调往襄阳。我大军昼夜乘船溯长江而上,趁他的防守空虚,进行袭击,南郡就可攻取,关羽也会被我擒获。”于是,吕蒙自称病重。孙权则公开发布命令召吕蒙返回,暗中与他进行策划。吕蒙顺江而下至芜湖时,定威校尉陆逊对吕蒙说:“关羽和您的防区相邻,为什么远远离开,以后不会为此而担忧吗?”吕蒙说:“的确如您所说,可是我病得很重。”陆逊说:“关羽自负骁勇,欺压他人,刚刚取得大功,骄傲自大,只想专心向北推进,不顾虑我们,又听说您病了,一定更无防备,如果出其不意,就可以将他擒服。您见到主公,应该妥善筹划此事。”吕蒙说:“关羽素来勇猛善战,我们很难与他为敌,况且他已占据荆州,大施恩德和信义,再加上刚刚取得很大成功,胆略和气势更加旺盛,不易对付。”吕蒙回到建业,孙权询问:“谁可以代替你?”吕蒙回答说:“陆逊思虑深远,有能力担负重任,看他的气度,终究可以大用;而且他没有大名声,不是关羽所顾忌的人,没有人比他更合适了。如果任用他,应该要他在外隐藏锋芒,在里观察形势,寻找可乘之机,然后向敌人进攻,可以取得胜利。”孙权于是召来陆逊,任命他为偏将军、右部督,以接替吕蒙。陆逊至陆口,写信给关羽,称颂关羽的功德,深深地自我谦恭,表示愿意尽忠和托付自己的前程。关羽心中大为安定,不再有疑心,便逐渐撤出防守的军队赶赴樊城。陆逊(向孙权)详细地禀奏(前线)情况,陈述可以擒服关羽的关键。(二)古代诗歌阅读15. C解析:反衬的主次颠倒了,应该是以“白日不到处”的恶劣环境反衬“青春恰自来”的生命力。16. 郑诗的竹“不开花”是不想招蜂惹蝶,体现了拒绝世俗纷扰,清高自守的独立精神;袁诗的苔“如米小”仍“学牡丹开”,象征微小生命的自觉绽放,彰显不甘沉寂的进取精神。(每点 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给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7.(1)舍瑟而作 异乎三子者之撰(2)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3)示例一: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示例二: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示例三:六朝文物草连空 天淡云闲今古同3{#{QQABBQSl4wi4gFQACB4bE0HQCQgQkIMQJQouwQAUqAQCQZFABKA=}#}三、语言文字运用18. A解析:B.顿号多余;C.句号应在双引号的外面;D.省略号多余19. 甲:诗情画意 乙:心旷神怡/浮想联翩/如痴如醉/流连忘返20. A.多与建筑有关 B.更美在其空间 C.一半在阴影里21. 这一情节以幽深的庭院为背景展开;庭院也因这份无言的相思而情趣盎然。(“围绕幽深的庭院为背景”句式杂糅,“情趣无垠”搭配不当,其他改法在理亦可得分)22. 静谥→静谧;流失→流逝;动人之致→动人之至。四、写作23. 解析:两则材料都围绕着个人对社会、对人类的责任与奉献展开,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个人在为他人、为社会谋福祉过程中的担当与付出。可从马克思言论的内涵、人物事迹的共性出发,思考个体如何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实现人生价值。参考立意:担当时代使命,书写人生华章以平凡之我创非凡之人生择业需怀济世志,立身方显人生辉4{#{QQABBQSl4wi4gFQACB4bE0HQCQgQkIMQJQouwQAUqAQCQZFABKA=}#}2024~2025 学年度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期中考查 材料二:第 二 学 期 作为一种外来的文学观念,悲剧真正进入中国,前后不过百年时间。百年间,中国现代悲剧观高一语文试题 念便将西方源远流长的悲剧传统接受、演练了一遍。虽然其间颇多曲折与起伏,但终自成一格,形成了一个既区别于西方悲剧的“中国”文学观念,同时,又区别于中国传统悲情戏曲的“现代”文学观念。以一种动态、开放的视野审视、分析悲剧在中国的接受、成长状况,不难发现中国现代悲注意事项:剧观念的发生、发展,虽然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但其内里却是在持续推进,且隐然1.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有迹可循。如果说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发展的阶段性与理论认知、创作实践、社会状况、时代语境等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密切相关,那么其内在路向的发生则源自悲剧意识的觉醒。而且,路向与阶段,事实上是一里一表,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二者互为生发。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朱光潜曾说,尼采的《悲剧的诞生》是“出自哲学家笔下论悲剧的最好一部著作”。原因之一就在于尼采的悲剧观念既不是悲观主义的,也不是乐观主义的,而是二者矛盾的组合,将“酒神原一、现代文阅读(35分) 始的苦难融入日神灿烂的光辉之中”。在朱光潜看来,这是尼采的一大功绩。理由是,悲剧给我们(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展现出来的,就是这样具有两面性的自然。因为悲剧是有感于生活的阴暗、命运的不公等不如意而1—5 产生的;与此同时,悲剧又总是有对苦难的反抗,对于悲剧人物而言,最不可原谅的就是怯懦和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题。从。从观念的角度看,朱光潜的这一评论或者说尼采那看似矛盾的组合,正道出了悲剧的两个最基材料一:本层面:直击人类生存困境的悲剧意识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精神。由于民族精神的差异性,中国古典悲剧的美学品格和西方悲剧存在着鲜明的区别。这种区别主悲剧意识如同悲剧的内核,体现着悲剧的哲思性;悲剧精神则犹如这内核中的灵魂,展示出悲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剧的人性深度。表现在具体的悲剧作品中,如果说悲剧冲突的必然性和不可解决性喻示着悲剧意识第一,中国古典悲剧没有也不可能摆脱封建儒家思想观念的影响,因而多数作品中的悲剧人物的反思深度与力度,那么悲剧人物对人性理想的合理要求,他们的执着追求、行动乃至毁灭,则彰被束缚在现存总体秩序的罗网中而无法抽离,从而损失个体自主意识和对命运的反抗精神。而西方 显着悲剧的精神高度和人性魅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部经典的悲剧作品,都是一首哲学化的诗,悲剧中的多数主人公总是和现存的总体秩序处于不可调和的对立状态,他们总是以挣脱现存秩序的 深邃的思考和悲壮的情调是其基本风貌——从对人的生存的终极关怀出发,在形而上的思考与崇高束缚、否定现存秩序的合理性为自己行动的最终目的。 的人性精神结合处绽放。所以,仅仅表现出深刻的悲剧意识还不足以称之为悲剧作品,是否体现出第二,中国古典美学强调“中和之美”,在悲剧创作中则表现为“哀而不伤”。中国古典悲剧中的许 一种执着的悲剧精神同样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但二者之中,悲剧意识的觉醒显然是最基本的前多作品都具有“悲欢离合”的情节特征和苦乐相错的表现手法,往往有一个“欢乐的尾巴”,以“团圆” 提。结局。如《窦娥冤》《赵氏孤儿》《娇红记》等作品,都不同程度地渗透着喜剧的因素。而西方悲剧特别 由此反观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百年进程,虽然真正堪称悲剧的戏剧作品不太多,但不可否认的是古希腊悲剧,则强调“庄严的风格”在悲剧作品中的统一性,倾向于情节的发展要一悲到底,并往往 是,其现代悲剧意识却呈现出一种持续的、正向的发展态势,由外而内、由下而上、由社会到个体、以主人公毁灭而告终,从而在死亡中给悲剧盖上真实性的最后的印记。哈姆莱特“生存,还是死亡”这 由现实到精神,不断拓展、深入。至于其间的悲剧精神则因作者的诉求不同和作品的艺术表现不同,一著名的内心独白,就道出了西方悲剧冲突的严峻、残酷和不可调和的特征。 而展现出不同的质感和情调。所以,在这两者之中,作为根基的现代悲剧意识的不断觉醒与发展,但是,与西方以帝王贵族为主人公来揭开悲剧的历史不同,中国古典悲剧在早期就表现出贫民 便成为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百年发展进程的最佳见证和似断实连的内在路向,贯穿于中国现代悲剧观化的倾向。“偏于琐屑中传出苦情”是中国早期悲剧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特点。贫民化倾向在后来的 念发生、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摘编自章池《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百年流变》)《窦娥冤》《琵琶记》和《桃花扇》等优秀的戏剧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西方悲剧论的开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山者亚里士多德所界定的悲剧都是“英雄悲剧”,悲剧主人公必须是名声显赫、超越常人的“著名A.中国古典悲剧受封建儒家思想观念影响,悲剧人物常缺乏个体自主意识和对命运的反抗精神,人物”。古希腊悲剧中的主角多是神化的英雄,而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角色,也都出于名门望族。而西方悲剧主人公常与现存总体秩序对立。在西方的一些戏剧理论家看来,悲剧和喜剧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是摹仿帝王贵人的行动,而后者B.在“中和之美”的美学理念下,中国古典悲剧在创作中多以“团圆”结局,渗透喜剧因素;是摹仿卑微小民的行动。(摘编自赵凯《悲剧与人类意识》) 西方悲剧倾向于一悲到底,以主人公毁灭告终。高一语文试题 第 1页共 8页 高一语文试题 第 2页共 8页{#{QQABBQSl4wi4gFQACB4bE0HQCQgQkIMQJQouwQAUqAQCQZFABKA=}#}C.中国现代悲剧的观念发展有其阶段性,这与理论认知、创作实践、时代语境等密切相关, 人都道别致有趣。黛玉笑道:“你们快牵了他去,炖了脯子吃酒。”众人不解。黛玉笑道:“古人曾内在推动力则是悲剧意识的不断觉醒和深化发展。 云‘蕉叶覆鹿’。他自称‘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众人听了都笑起来。D.中国真正堪称悲剧的戏剧作品虽然不多,但其悲剧意识的觉醒呈现出持续发展的态势,并 探春因笑道:“你别忙中使巧话来骂人,我已替你想了个极当的美号了。”又向众人道:“当日在创作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潇湘妃子’就完了。”大家听说,都拍手叫妙。A 林黛玉低了头方不言语。李纨笑道:“我替薛大妹妹也早已想了个好的,也只三个字。”惜春迎春都.中国古典悲剧的“团圆”结局与西方悲剧的悲剧性结局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美学观念。B 问是什么。李纨道:“我是封他为‘蘅芜君’了,不知你们以为如何。”探春笑道:“这个封号极好。”.中国现代悲剧观念既受到西方悲剧传统的影响,也保留了自身传统悲情戏曲的特色。宝玉道:“我呢?你们也替我想一个。”宝钗笑道:“你的号早有了,‘无事忙’三字恰当的很。”李C.中国现代悲剧作品中悲剧精神的展现,是中西悲剧观念融合与悲剧意识觉醒的结果。纨道:“你还是你的旧号‘绛洞花主’就好。”宝玉笑道:“小时候干的营生,还提他作什么。”探春D.中西方悲剧在主人公身份背景上的差异,影响了各自悲剧作品的情感表达与社会反响。道:“你的号多的很,又起什么。我们爱叫你什么,你就答应着就是了。”宝钗道:“还得我送你个3.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中国古典悲剧特征的一项是( )(3分)号罢。有最俗的一个号,却于你最当。天下难得的是富贵,又难得的是闲散,这两样再不能兼有,A.《汉宫秋》:王昭君作为和亲公主被迫远嫁匈奴,在异域饱受思乡之苦,最终选择投江自尽。不想你兼有了,就叫你‘富贵闲人’也罢了。”宝玉笑道:“当不起,当不起,倒是随你们混叫去罢。”B.《赵氏孤儿》:程婴保全忠良之后忍辱负重,虽历经丧子之痛仍坚守道义,最终奸臣伏诛、正李纨道:“二姑娘四姑娘起个什么号?”迎春道:“我们又不大会诗,白起个号作什么?”探春道:义得彰。 “虽如此,也起个才是。”宝钗道:“他住的是紫菱洲,就叫他‘菱洲’;四丫头在藕香榭,就叫他C.《梧桐雨》: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最终以“此恨绵绵无绝期”作结,全剧氛围凄美哀婉。 ‘藕榭’就完了。”D.《雷峰塔》:白娘子为追求人间真情触犯天规,最终永镇雷峰塔下,展现了个人情感与天道法 李纨道:“就是这样好。但序齿我大,你们都要依我的主意,管情说了大家合意。我们七个人则的不可调和。 起社,我和二姑娘四姑娘都不会作诗,须得让出我们三个人去。我们三个人各分一件事。”探春笑4.请结合材料一,概括中国古典悲剧和西方悲剧在美学品格上的三点区别,每点 10字以内。(4分) 道:“已有了号,还只管这样称呼,不如不有了。以后错了,也要立个罚约才好。”李纨道:“立定了社,再定罚约。我那里地方大,竟在我那里作社。我虽不能作诗,这些诗人竟不厌俗客,我作个5.材料二中提到“悲剧的两个基本层面是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请分析《雷雨(节选)》这部作品 东道主人,我自然也清雅起来了。若是要推我作社长,我一个社长自然不够,必要再请两位副社长,中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的具体表现。(6分) 就请菱洲藕榭二位学究来,一位出题限韵,一位誊录监场。亦不可拘定了我们三个人不作,若遇见容易些的题目韵脚,我们也随便作一首。你们四个却是要限定的。若如此便起,若不依我,我也不(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敢附骥了。”迎春惜春本性懒于诗词,又有薛林在前,听了这话便深合己意,二人皆说:“极是”。6—9 探春等也知此意,见他二人悦服,也不好强,只得依了。因笑道:“这话也罢了,只是自想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题。笑,好好的我起了个主意,反叫你们三个管起我来了。”宝玉道:“既这样,咱们就往稻香村去。”众人见他进来,都笑说:“又来了一个。”探春笑道:“我不算俗,偶然起个念头,写了几个帖李纨道:“都是你忙,今日不过商议了,等我再请。”宝钗道:“也要议定几日一会才好。”探春道:儿试一试,谁知一招皆到。”宝玉笑道:“可惜迟了,早该起个社的。”黛玉道:“此时还不算迟,也“若只管会的多,又没趣了。一月之中,只可两三次才好。”宝钗点头道:“一月只要两次就够了。没什么可惜。但是你们只管起社,可别算上我,我是不敢的。”迎春笑道:“你不敢谁还敢呢。”宝拟定日期,风雨无阻。除这两日外,倘有高兴的,他情愿加一社的,或情愿到他那里去,或附就了玉道:“这是一件正经大事,大家鼓舞起来,不要你谦我让的。各有主意自管说出来大家平章。宝来,亦可使得,岂不活泼有趣。”众人都道:“这个主意更好。”姐姐也出个主意,林妹妹也说个话儿。”宝钗道:“你忙什么,人还不全呢。”探春道:“只是原系我起的意,我须得先作个东道主人,方不负我这兴。”李纨道:“既这样说,一语未了,李纨也来了,进门笑道:“雅的紧!要起诗社,我自荐我掌坛。前儿春天我原有这 明日你就先开一社如何?”探春道:“明日不如今日,此刻就很好。你就出题,菱洲限韵,藕榭监个意思的。我想了一想,我又不会作诗,瞎乱些什么,因而也忘了,就没有说得。既是三妹妹高兴, 场。”迎春道:“依我说,也不必随一人出题限韵,竟是拈阄公道。”李纨道:“方才我来时,看见他我就帮你作兴起来。” 们抬进两盆白海棠来,倒是好花。你们何不就咏起他来?”迎春道:“都还未赏,先倒作诗。”宝钗黛玉道:“既然定要起诗社,咱们都是诗翁了,先把这些姐妹叔嫂的字样改了才不俗。”李纨道: 道:“不过是白海棠,又何必定要见了才作。古人的诗赋,也不过都是寄兴写情耳。若都是等见了“极是,何不大家起个别号,彼此称呼则雅。我是定了‘稻香老农’,再无人占的。” 作,如今也没这些诗了。”探春笑道:“我就是‘秋爽居士’罢。”宝玉道:“居士、主人,到底不恰,且又累赘。这里梧 迎春道:“既如此,待我限韵。”……桐芭蕉尽有,或指梧桐芭蕉起个倒好。”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称‘蕉下客’罢。”众 (有删改)高一语文试题 第 3页共 8页 高一语文试题 第 4页共 8页{#{QQABBQSl4wi4gFQACB4bE0HQCQgQkIMQJQouwQAUqAQCQZFABKA=}#}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权尝为其子求昏于羽,羽骂其使,不许昏;权由是怒。及羽攻樊,吕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A.大观园诗社由探春发起,展示了探春的不俗资质和出色的组织才能,也体现了大观园内青年 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们的文学追求。 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禽也。”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B.宝钗为宝玉取“富贵闲人”之号,看似调侃实则暗讽,与其一贯“不干己事不开口”的处事 与图计。蒙下至芜湖,定威校尉陆逊谓蒙曰:“关羽接境,如何远下,后不当可忧也?”蒙曰:“诚原则相矛盾。 如来言,然我病笃。”逊曰:“羽矜其骁气,陵轹于人,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未嫌于我;C.诗社的规则细致又合理,既保证了社事活动的有序开展,也有利于后续诗社成员持续参与创 有相闻病,必益无备。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下见至尊,宜好为计。”蒙曰:“羽素.勇猛,既难为作和交流。 敌,且已据荆州,恩信大行,兼始有功,胆势益盛,未易图也。”D. 众人听取宝钗的建议,最终以白海棠为吟咏对象即兴作诗,凸显了诗歌创作的自由性和情感志 蒙至都,权问:“谁可代卿者?”蒙对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趣的自然流露。 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复是过也。若.用之,当令外自韬隐,内察形便,然后可克。”权乃召逊,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拜偏将军、右部督,以代蒙。逊至陆口,为书与羽,称其功美,深自谦抑,为尽忠自托之意。羽意A.文章以成立诗社为主线串联起多个场景,叙事脉络清晰且富有层次性,与传统文人的雅集有 大安,无复所嫌,稍撤兵以赴樊。逊具启形状,陈其可禽之要。异曲同工之妙。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B.文章的语言描写精彩纷呈,不仅具有推动情节、塑造人物之功,又体现出古典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使文章富有典雅韵味。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C.众人所拟定的别号具有一定的隐喻含义,如“稻香老农”既符合李纨的寡居身份,又暗示其 一处给 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喜好闲适、随性洒脱的处世态度。蒙为国家 A前 B据襄阳 C如此 D何 E忧 F于操 G何 H赖于羽!D.作者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直接表现出众人对诗社的热切期待与浓厚兴致,让诗社成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分)的场景具有感染力。A.“宜且抚辑关羽”与“且居国上流”句中的“且”意思相同。8.黛玉在诗社成立过程中表现出矛盾心理,请结合文本分析其性格特点。(4分)B.“以至尊圣明”与《烛之武退秦师》中“以其无礼于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9 C.“羽素勇猛”与《鸿门宴》中“素善留侯张良”句中的“素”意思不同。.与贾府其他家族活动(如元宵佳节宴饮、中秋赏月等)相比,探春结社有其独特的意义,请结合文本内容加以分析。(6分) D.“若用之”与《齐桓晋文之事》中“若是其甚与”句中的“若”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A.吕蒙自称病重,孙权即公开发布命令将其召回,实则欲暗中与其商讨攻取荆州的计划。B.陆逊和吕蒙均认为根据目前形势,正面强攻关羽难以奏效,若采取出其不意的战术则可制胜。(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2 分)C.吕蒙认为陆逊才堪大任且声名未显,不会引起关羽的戒备,是接替自己职务的最佳人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D.关羽取得大功就骄傲自大,不把吕蒙和陆逊放在眼里,逐步撤走防守的军队,一心征讨樊城。初,鲁肃尝劝孙权以曹操尚存,宜且.抚辑关羽,与之同仇,不可失也。及吕蒙代肃屯陆口,以为羽素骁雄,有兼并之心,且.居国上流,其势难久,密言于权曰:“今令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于操何赖于羽!且羽君臣矜其诈 (1)但务北进,未嫌于我;有相闻病,必益无备。(4分)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今不于强壮时 (2)逊具启形状,陈其可禽之要。(4分).图之,一旦僵仆,欲复陈力,其可得邪!”权曰:“今欲先取徐州,然后取羽,何如?”对曰:“今操远在河北,抚集幽、冀,未暇东顾,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骋。 14. 孙权提出主张后,吕蒙则力主“取羽”,二人战略主张存在明显差异。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吕至尊今日取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 蒙主张“取羽”的原因。(5分)易为守也。”权善之。高一语文试题 第 5页共 8页 高一语文试题 第 6页共 8页{#{QQABBQSl4wi4gFQACB4bE0HQCQgQkIMQJQouwQAUqAQCQZFABKA=}#}(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情节,围绕幽深的庭院为背景展开;庭院也因这份无言的相思而情趣无垠。阅读下面两首清诗,完成 15—16题。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庭院春夜,形态朦胧,动人之致。“半人家”,有一半被月光所照, C ,生动无比。在静谥中,我们感竹 苔受到有一股春的暖流弥散在空气中;虫声在夜静人闲之中,更表现出春的气息。若置身其境,仰望郑燮 袁枚夜空,星斗横斜,会令人( 乙 ),感到时光在流失,一切都历历留在这美好的庭院空间中了。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18.第一段标序号的四个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句子是( )(3分)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A.① B.② C.③ D.④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19.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A.郑诗首句既写出了竹的外形特征,又生动地表现了其动态生长的过程。B.郑诗第二句中的“攒”,紧紧聚拢的样子;“千枝攒万叶”写出了竹林的勃勃生机。20.请在文中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C.袁诗以“青春恰自来”的生命力,反衬苔藓“白日不到处”的恶劣生长环境。 过 10个字。(6分)D.两首诗均为五言绝句,语言质朴自然,通过咏物抒怀,形象地展现文人品格。16.竹不开花而苔开花,二者选择有别,表现了两位诗人不同的精神追求,请作具体分析。(6分) 21.第二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22.第三段有三处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修改。(3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面对孔子问志,曾皙“ ”,恭敬地起身回答,并通过“ ”四、写作(60分)一句表明其政治抱负与子路等人不同。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孟子认为可以通过“ , ”来教化百姓,让百姓在道德材料一:修养上有所提高,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从而实现“王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3)古人常于登高望远之际油然而生思古之幽情,如“ , ”。家而献身。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小题,18分) ——卡尔·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2题。 材料二: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①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这种形象, A 。②“来日 杜甫在战乱中颠沛流离,饱经磨难,但仍心系苍生;林觉民不惜牺牲个人幸福,矢志拯救国家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③“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民族,“为天下人谋永福”;屠呦呦在科研攻坚中夙兴夜寐,只为攻克疟疾难题,护佑生命安康。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的感人。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代建筑形象也充满了( 甲 )。④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不少于 800字。“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中国古代建筑不仅美在建筑形象,B 。它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早在东汉,就有《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这是一处很有情趣的庭院空间。深院孤守,思妇折花寄远未成,以幽闭的空间映衬独居相思之苦,读来感人。这一高一语文试题 第 7页共 8页 高一语文试题 第 8页共 8页{#{QQABBQSl4wi4gFQACB4bE0HQCQgQkIMQJQouwQAUqAQCQZFABK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答案.pdf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