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单元 控制燃烧 综合评价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第Ⅰ卷 选择题(共45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标志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C)A B C D2.社会发展需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活中的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环保理念的是(A)①积极植树种草 ②乘公交车出行 ③废弃电池深埋 ④践行光盘行动 ⑤随意丢弃垃圾 ⑥自备购物布袋A.①②④⑥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⑥ D.②④⑤⑥3.能源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下列关于能源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A.化石燃料主要是指煤、石油、天然气B.选择燃料应从资源、经济和环境等多方面综合考虑C.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放热D.石油分馏可得到汽油、煤油等多种产品4.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部分操作,其中错误的是(B)A.检查气密性 B.加入石灰石C.加入稀盐酸 D.收集二氧化碳5.如图所示4个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实验中所用的纸花均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并干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信息:稀醋酸是醋酸的水溶液,醋酸和碳酸一样,水溶液都显酸性)A.最终只有实验④中的紫色石蕊纸花会变红B.实验④就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C.由实验①④推断,实验④中有酸性物质D.实验②证明水和二氧化碳不反应6.化学观念是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从不同化学观念角度对CO和CO2的认识错误的是(D)A.元素观:CO和CO2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分类观:CO和CO2都属于氧化物C.变化观: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结构观:CO和CO2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相似7.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B)A.将煤球制作成蜂窝状的目的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B.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遭遇火灾要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域等D.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8.如图是我国《可再生资源法》倡导的碳资源的转化与循环利用示意图。下列做法与该图体现的理念不符的是(C)A.将秸秆加工转化为酒精燃料B.利用二氧化碳生产化学品C.加速开采煤、石油作为燃料D.将石油精炼,制备合成材料9.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B)A.釜底抽薪——移走可燃物B.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C.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D.架空柴火——使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10.如图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D)A.鼓入空气仅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B.燃着的蜡烛能提高面粉的着火点C.燃烧引起的爆炸与空间大小无关D.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11.使用天然气做饭,点火后,发现炉火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时就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使用完毕,关闭开关,火焰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天然气会燃烧,因为它是可燃物B.点火是为了使温度达到天然气的着火点C.调大进风口的目的是提供足够的空气,使燃烧更充分D.关闭开关火焰熄灭,原因是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12.某同学用如图装置探究磷燃烧的条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B)A.实验室可通过加热KMnO4制取O2B.通入O2后,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只需要O2C.通入O2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D.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13.在如图气密性良好的装置中充满了二氧化碳气体,往2支试管中分别缓缓注入5 mL紫色石蕊试液和5 mL澄清石灰水。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C)A.左边试管内液体变红色B.右边试管内石灰水有浑浊现象产生C.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的液面左边高于右边D.相同体积的水和石灰水,石灰水吸收的二氧化碳较多14.构建知识网络可提高学习效率。如图是CO2的知识网络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A.物质③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B.物质⑤可能是金刚石C.物质①和物质⑤反应生成物质④的过程放出热量D.物质②→物质①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变15.若下列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均能完全进行,则有关CO2、CO的实验设计错误的是(D)A.鉴别CO2、CO B.鉴别CO2、COC.除去少量CO2 D.除去少量CO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5分)二、填空简答题(共4小题,共28分)16.(4分)“西气东输”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之一,“气”指的是天然气,回答下列问题:(1)天然气中常加入少量具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便于及时发现天然气是否泄漏。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甲烷 (填物质名称)。(2)乙硫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2C2H5SH+9O24CO2+2SO2+6H2O 。 (3)天然气第一次通过管道输送到用户时,需先在管道内注满氮气,目的是 排尽管道内的空气,防止点燃时发生爆炸 。 17.(10分)请用化学的观点解释或分析下列与燃烧有关的现象:a b c d e(1)图a家庭用的煤球通常需要加工成蜂窝煤以促进燃烧,其原理是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 (2)图b中火柴头 斜向下 (填“向上”或“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3)图c中“纸火锅”是用纸代替金属材料作容器来盛放汤料,当火锅下面的酒精燃烧时纸不会被点燃,你认为“纸火锅”烧不着的原因是 酒精燃烧产生的热量被汤料吸收,温度达不到纸的着火点 。 (4)图d中镁条发生剧烈燃烧,由此你对一些特殊物质发生燃烧的条件有什么新的认识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 (5)图e中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的性质。 18.(6分)小金对物质燃烧知识进行了整理并探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两者都能燃烧生成有毒的五氧化二磷)a b(1)图a是甲同学设计的方案示意图,根据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2)乙同学设计的另一方案如图b所示,与甲同学的方案相比,该方案的优点是 可以防止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气 。 (3)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将可燃物架空,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火燃烧得更旺 。(4)请你结合工业生产或生活中的实例,就如何使燃料得到充分燃烧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提出一条具体的建议: 把煤块制成蜂窝状再燃烧(或给炉具加烟囱保持通风或将燃料架空保持通风等) 。19.(8分)已知A、E、F是单质,B、C、D是化合物,它们分别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的。其中B乃生命之源,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D物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B和C,且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1)A的名称为 氧气 ,请写出A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 。(2)请写出DB+C的化学方程式: H2CO3H2O+CO2↑ ,并写出C的一种用途: 灭火(或人工降雨等) 。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共17分)20.(17分)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并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a 长颈漏斗 ;b 铁架台 。(2)写出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选择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 伸入液面以下 ,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D (填字母),验满时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 集气瓶口 ,发现木条 熄灭 ,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3)连接装置B、F,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缓慢通入F装置,观察到乙处燃着的火柴先熄灭。由实验现象可推知CO2具有的性质是 密度比空气的大 ; 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4)如图G所示,将一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立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试管内液面上升 ; 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 (5)如图H所示,打开瓶塞,迅速将烧杯中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少许蒸馏水倒入软塑料瓶中,立即拧紧瓶塞,振荡,出现的现象是 溶液变红,软塑料瓶变瘪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2OH2CO3 。 四、计算题(共1小题,共10分)21.(10分)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玻璃等建筑材料的重要原料。某地石灰石资源丰富,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该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判断是否有开采使用价值,决定称取该地石灰石样品4.0 g于烧杯中,将50 g稀盐酸分5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加入稀盐酸质量/g 10 10 10 10 10剩余固体质量/g x 2.0 1.0 0.4 0.4请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x的值为 。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 (3)计算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3.0 (2)90%(3)解:1 g碳酸钙与10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设10 g稀盐酸中HCl的质量为y。CaCO3+2HClCaCl2+H2O+CO2↑100 731 g y= y=0.73 g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7.3%答: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第六单元 控制燃烧 综合评价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第Ⅰ卷 选择题(共45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标志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A B C D2.社会发展需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活中的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环保理念的是( )①积极植树种草 ②乘公交车出行 ③废弃电池深埋 ④践行光盘行动 ⑤随意丢弃垃圾 ⑥自备购物布袋A.①②④⑥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⑥ D.②④⑤⑥3.能源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下列关于能源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化石燃料主要是指煤、石油、天然气B.选择燃料应从资源、经济和环境等多方面综合考虑C.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放热D.石油分馏可得到汽油、煤油等多种产品4.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部分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加入石灰石C.加入稀盐酸 D.收集二氧化碳5.如图所示4个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实验中所用的纸花均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并干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信息:稀醋酸是醋酸的水溶液,醋酸和碳酸一样,水溶液都显酸性)A.最终只有实验④中的紫色石蕊纸花会变红B.实验④就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C.由实验①④推断,实验④中有酸性物质D.实验②证明水和二氧化碳不反应6.化学观念是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从不同化学观念角度对CO和CO2的认识错误的是( )A.元素观:CO和CO2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分类观:CO和CO2都属于氧化物C.变化观: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结构观:CO和CO2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相似7.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将煤球制作成蜂窝状的目的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B.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遭遇火灾要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域等D.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8.如图是我国《可再生资源法》倡导的碳资源的转化与循环利用示意图。下列做法与该图体现的理念不符的是( )A.将秸秆加工转化为酒精燃料B.利用二氧化碳生产化学品C.加速开采煤、石油作为燃料D.将石油精炼,制备合成材料9.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釜底抽薪——移走可燃物B.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C.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D.架空柴火——使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10.如图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鼓入空气仅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B.燃着的蜡烛能提高面粉的着火点C.燃烧引起的爆炸与空间大小无关D.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11.使用天然气做饭,点火后,发现炉火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时就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使用完毕,关闭开关,火焰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天然气会燃烧,因为它是可燃物B.点火是为了使温度达到天然气的着火点C.调大进风口的目的是提供足够的空气,使燃烧更充分D.关闭开关火焰熄灭,原因是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12.某同学用如图装置探究磷燃烧的条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可通过加热KMnO4制取O2B.通入O2后,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只需要O2C.通入O2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D.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13.在如图气密性良好的装置中充满了二氧化碳气体,往2支试管中分别缓缓注入5 mL紫色石蕊试液和5 mL澄清石灰水。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左边试管内液体变红色B.右边试管内石灰水有浑浊现象产生C.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的液面左边高于右边D.相同体积的水和石灰水,石灰水吸收的二氧化碳较多14.构建知识网络可提高学习效率。如图是CO2的知识网络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③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B.物质⑤可能是金刚石C.物质①和物质⑤反应生成物质④的过程放出热量D.物质②→物质①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变15.若下列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均能完全进行,则有关CO2、CO的实验设计错误的是( )A.鉴别CO2、CO B.鉴别CO2、COC.除去少量CO2 D.除去少量CO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5分)二、填空简答题(共4小题,共28分)16.(4分)“西气东输”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之一,“气”指的是天然气,回答下列问题:(1)天然气中常加入少量具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便于及时发现天然气是否泄漏。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填物质名称)。(2)乙硫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3)天然气第一次通过管道输送到用户时,需先在管道内注满氮气,目的是 。 17.(10分)请用化学的观点解释或分析下列与燃烧有关的现象:a b c d e(1)图a家庭用的煤球通常需要加工成蜂窝煤以促进燃烧,其原理是 。 (2)图b中火柴头 (填“向上”或“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3)图c中“纸火锅”是用纸代替金属材料作容器来盛放汤料,当火锅下面的酒精燃烧时纸不会被点燃,你认为“纸火锅”烧不着的原因是 。 (4)图d中镁条发生剧烈燃烧,由此你对一些特殊物质发生燃烧的条件有什么新的认识 。 (5)图e中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的性质。 18.(6分)小金对物质燃烧知识进行了整理并探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两者都能燃烧生成有毒的五氧化二磷)a b(1)图a是甲同学设计的方案示意图,根据 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2)乙同学设计的另一方案如图b所示,与甲同学的方案相比,该方案的优点是 。 (3)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4)请你结合工业生产或生活中的实例,就如何使燃料得到充分燃烧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提出一条具体的建议: 。19.(8分)已知A、E、F是单质,B、C、D是化合物,它们分别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的。其中B乃生命之源,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D物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B和C,且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1)A的名称为 ,请写出A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请写出DB+C的化学方程式: ,并写出C的一种用途: 。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共17分)20.(17分)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并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a ;b 。(2)写出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选择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 ,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验满时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 ,发现木条 ,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3)连接装置B、F,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缓慢通入F装置,观察到乙处燃着的火柴先熄灭。由实验现象可推知CO2具有的性质是 ; 。 (4)如图G所示,将一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立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如图H所示,打开瓶塞,迅速将烧杯中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少许蒸馏水倒入软塑料瓶中,立即拧紧瓶塞,振荡,出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四、计算题(共1小题,共10分)21.(10分)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玻璃等建筑材料的重要原料。某地石灰石资源丰富,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该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判断是否有开采使用价值,决定称取该地石灰石样品4.0 g于烧杯中,将50 g稀盐酸分5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加入稀盐酸质量/g 10 10 10 10 10剩余固体质量/g x 2.0 1.0 0.4 0.4请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x的值为 。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 (3)计算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六单元 控制燃烧 综合评价卷 - 学生版.docx 第六单元 控制燃烧 综合评价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