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娄底市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地 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A C B D A D C A C B C C B D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
17. 【答案】 (1)东南季风携带水汽深入内陆;经过黄河谷地时(M 地附近),气流下
沉增温,水汽不易凝结,降水较少;在阴山南坡(N 地附近)受地形抬升影响,水汽易凝结,
降水较多。(6 分)
(2)特点:冬冷夏热,降水较少,降水集中于夏季。(2 分)
原因:河套平原位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受干冷的冬季风影响较强,冬季寒
冷干燥;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较弱,降水较少。(6 分)
(1)首先明确图 2 的内涵,图 2 表达的是以 108°E 为轴线,M 点位于 108°E 的 40°10′N
的位置,N 点则位于 108°E 的 40°20′N 的位置。结合图 1 可判定该地为河套平原,属于我
国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东南季风携带水汽深入内陆;经过黄河谷地
时(M 地附近),气流做下沉运动,气温上升,水汽不易凝结,降水较少;在阴山南坡(N 地
附近),地处迎风坡,水汽受地形抬升影响,易冷却凝结,降水较多。(2)该地为河套平原,
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夏季受到夏季东南季风的影响,高温多雨。冬
季受冬季西北风的影响,寒冷干燥。由于处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过渡地带,所以受
到夏季风的影响较弱,年降水总量较少。
18.【答案】 (1)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与沪苏浙水运相连,交通便利;是池州市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基础设施完善,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土地租金、劳
动力工资水平和生产成本较低,生产利润高;临近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消费市场广阔。(6
分)
(2)可共享公共设施和专业劳动力资源,共同进行生产和销售等活动,获得规模效益;
可降低上下游企业间的交易成本,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可促进专业知识的传
播和扩散,激发创新活力。(6 分)
(3)完善营商投资环境,继续打造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产业项目吸引人才,
建设宜业城镇;实施优惠政策,吸引高端人才,集聚科技力量,建设宜创城镇;美化、绿化
城市环境,完善生活配套等服务保障功能,汇聚和合理布局优质教育、医疗、商业资源,建
设宜居城镇。(6 分)
(1)从工业区位因素角度入手,结合池州市的区域特点,从交通、土地成本、劳动力
成本与长三角的距离等方面分析贵池区打造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区位优势。贵池区
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适宜建设港口,与沪苏浙水运相连,交通通达度高,交通便利;贵池
区是池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发展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
产业协作较好;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土地租金、劳动力工资水平和生产成本较低,生产利润
高,有助于吸引企业进入;临近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消费市场广阔,承接产业转移较为便
利。(2)从共享基础设施和劳动力资源、规模效益、交易成本、激发创新活力等方面阐释贵
池区产业集群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产业集群化可共享公共设施和专业劳动力资源,共
同进行生产和销售等活动,获得规模效益;空间距离邻近,可以节省原料运输费用,加强产
业协作,可降低上下游企业间的交易成本,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企业集聚在
一块,有助于加强科技信息交流,可促进专业知识的传播和扩散,激发创新活力。(3)分别
从宜创、宜业、宜居三个角度,为贵池区打造的产城融合新城镇提出合理建议。从产业发展
角度看,完善营商投资环境,推出合适的政策支持,继续打造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
以产业项目吸引人才,增加区域产业集聚程度,建设宜业城镇;实施优惠政策,吸引高端人
才,增强区域创新能力,集聚科技力量,打造创新科技平台,建设宜创城镇;增加绿化面积,
美化、绿化城市环境,完善生活配套等服务保障功能,完善相关基础设施,汇聚和合理布局
优质教育、医疗、商业资源,建设宜居城镇。
19.【答案】 (1)海岸线较长,海港多,海运便利;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水源
充足,工、农业用水充足;纬度低,水热条件优越,生物资源(农产)丰富等。(8 分)
(2)矿产开发投资不足,开采力度较小;矿产开采技术水平低,部分矿产难以开采;受
环保等相关政策影响,矿产开采成本高;相关工业发展慢、规模小,对矿石需求较小等。(6
分)
(3)加大矿产开发力度和深度,推动钛铁矿、高岭土和粘土等矿产产业化;适当进口部
分短缺矿产,满足经济发展需要;推动风力、水能等清洁能源开发,提高能源保障;加大对
海洋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保障矿产和能源安全等。(6 分)
(1)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海岸线、矿产、水资源等方面分
析。北部湾经济区纬度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充足,生物资源(农产品)丰富;
位于沿海地区,海岸线较长,海港多,有便利的海运,方便对外联系;有丰富的钛铁矿、高
岭土和粘土等资源,开发潜力大;降水丰富,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工、农业用水充足。
(2)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经济水平、技术水平、政策等相关。广西经济较落后,资源开发投资
不足,开采力度较小;广西技术水平较为落后,矿产开采技术水平低,部分矿产难以开采,
开发利用率低;国家环保政策的严格执行,使矿产开采成本上升;由于经济相对落后,相关
工业发展慢、规模小,矿石需求量小。(3)为保障矿产和能源资源供给应该开发优势矿产,
进口短缺矿产,开发清洁能源、海洋资源等;“钛铁矿、高岭土和粘土等矿产丰富,但开发
水平较低”,可以加大矿产开发力度和深度,推动钛铁矿、高岭土和粘土等矿产产业化;“已
探明的铁、煤等矿产储量较少,且多为贫矿,品位低”,需要适当进口短缺矿产,以满足经
济发展的需要;能源短缺,可以开发风力、水能等清洁能源,增加能源供给,保障能源供应;
临海,可以加大对海洋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保障矿产和能源安全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