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泌尿系统与废物排出 章末复习课件(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4 泌尿系统与废物排出 章末复习课件(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冀少版(2024)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四章
泌尿系统与废物排出
章末复习
章节复习目标
1
熟练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结构,透彻理解肾单位的构成,精准概述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泌尿系统异常引发的相关症状。
2
准确说出皮肤的结构组成,深入分析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机制,理解皮肤在排泄、调节体温和保护身体等方面的重要功能,认同健康的生活习惯对皮肤及整体身体健康的积极影响。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肾静脉
肾动脉
形成尿液
功能
输送尿液
暂时储存尿液
排出尿液
泌尿系统的组成
泌尿系统的组成
泌尿系统组成 结构 位置与形态 功能
与其他结构关系
肾脏 腹腔背面、腰部脊柱两侧,形似蚕豆,红褐色,表面光滑、手感柔软 形成尿液 左右各一,是泌尿系统主要器官,与输尿管、肾动脉、肾静脉相连
输尿管 连接肾脏和膀胱 输送尿液 将肾脏产生的尿液运输至膀胱
膀胱 位于盆腔内(位置相对) 暂时储存尿液 上连输尿管,下接尿道
尿道 (与膀胱相连,延伸至体外) 排出尿液 是尿液排出体外的通道
水分、无机盐、尿素等代谢废物减少。
血中氧气和营养物质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肾动脉
肾静脉
输尿管
血液在流经肾脏的前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尿液
肾脏结构
肾脏结构 结构 位置与形态 功能 与其他结构关系
肾皮质 肾脏外周 参与尿液形成相关过程(如肾小球所在位置,与滤过功能相关) 位于肾髓质外侧,颜色较深,呈红褐色
肾髓质 肾皮质内侧 参与尿液形成相关过程(如肾小管主要分布在此,与重吸收功能相关) 位于肾皮质内侧,颜色稍淡
肾盂 肾的内侧凹陷处 收集尿液,将尿液导入输尿管 下端连着输尿管,是尿液排出肾脏的汇集部位
肾单位 分布于肾脏内(肾小体主要在皮质,肾小管主要在髓质) 是肾脏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每个肾脏约有 100 多万个,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
血液在肾单位的流动
肾盂
含废物多的血液
毛细血管
含废物少的血液
尿液
(形成原尿)
肾小囊
肾小球
(形成尿液)
肾小管
肾脏结构 结构 位置与形态 功能 与其他结构关系
肾小体 主要在肾皮质 进行滤过形成原尿(肾小球和肾小囊协同作用) 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是肾单位的一部分
肾小球 肾小体内 对血液进行滤过,形成原尿(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让部分血浆成分通过) 是肾小体的组成部分,与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相连
肾小囊 包裹肾小球 收集肾小球滤过后的液体,形成原尿 是肾小体的组成部分,与肾小管相连
肾小管 主要在肾髓质 对原尿进行重吸收,形成尿液(重新吸收原尿中有用物质) 与肾小囊相连,是肾单位的一部分
腹腔背面、腰部脊柱的两侧
像蚕豆
红褐色
表面光滑,手感柔软
两个
肾脏——主要的排泄器官,形成尿液
数量:
位置:
形状:
颜色:
手感:
尿的形成机制
肾小球和肾小囊的滤过作用: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就像滤网,具有选择性滤过的功能。它们允许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等小分子物质通过,而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则被阻挡在外。这样,血浆中的一部分物质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正常情况下,原尿中含有很少量的蛋白质,以及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 。
肾小球
肾小囊
血液
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起
滤过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肾小囊中的原尿在流经肾小管时,会发生重吸收。肾小管就像一个 “回收车间”,将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尿液。一个人每天肾小囊中的液体形成总量约为180升,但最终排出的尿液只有大约1.5升。
泌尿系统健康
健康管理方面 具体内容 详情
疾病判断 常见异常症状 血尿(尿液含红细胞)、蛋白尿(尿液含蛋白质)
判断依据 正常时血液中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进入肾小囊腔,出现血尿和蛋白尿可能是肾小球病变致通透性增大,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还可能伴有发烧、水肿等症状
日常保健 饮水排尿 每天饮用适量的水,及时排尿,避免憋尿,防止尿液中有害物质在膀胱停留过久,降低感染和结石风险
清洁卫生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泌尿系统健康
健康管理方面 具体内容 详情
医疗干预 干预手段 血液透析
原理与作用 人工肾脏依据肾脏工作原理制成,模拟肾脏功能,滤过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有毒物质,维持病人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
肾脏
泌尿系统
滤过
重吸收
肾单位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尿液
输送
暂时储存
排出
如图1、2分别是人体泌尿系统组成模式图和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泌尿系统由___________、输尿管、__________和尿道组成。
(2)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而排出是间断的,是因为______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
(3)每个肾脏大约由120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图2中的[4]肾小球和[3]肾小囊以及___________三部分构成肾单位.
(4)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生理过程: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某人的尿检中出现了蛋白质和红细胞,如果是肾脏有病变那么可能的部位是肾脏的_____(填序号)处。
(6)图2中含尿素最多的是____(填序号)中的液体,尿素含量最低的是____(填序号)中的液体。
(7)某同学认为二氧化碳这种废物没有从尿波中排出,说明排泄还有其他途径,你认为排泄的其他途径有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1.如图1、2分别是人体泌尿系统组成模式图和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习题演练
(1)泌尿系统由___________、输尿管、__________和尿道组成。
(2)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而排出是间断的,是因为________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
(3)每个肾脏大约由120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图2中的[4]肾小球和[3]肾小囊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构成肾单位.
肾脏
膀胱
膀胱
【5】肾小管
如图1、2分别是人体泌尿系统组成模式图和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泌尿系统由___________、输尿管、__________和尿道组成。
(2)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而排出是间断的,是因为______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
(3)每个肾脏大约由120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图2中的[4]肾小球和[3]肾小囊以及___________三部分构成肾单位.
(4)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生理过程: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某人的尿检中出现了蛋白质和红细胞,如果是肾脏有病变那么可能的部位是肾脏的_____(填序号)处。
(6)图2中含尿素最多的是____(填序号)中的液体,尿素含量最低的是____(填序号)中的液体。
(7)某同学认为二氧化碳这种废物没有从尿波中排出,说明排泄还有其他途径,你认为排泄的其他途径有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4)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生理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人的尿检中出现了蛋白质和红细胞,如果是肾脏有病变那么可能的部位是肾脏的_____(填序号)处。
1.如图1、2分别是人体泌尿系统组成模式图和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习题演练
肾小球和肾小囊的滤过
(6)图2中含尿素最多的是____(填序号)中的液体,尿素含量最低的是____(填序号)中的液体。
(7)某同学认为二氧化碳这种废物没有从尿波中排出,说明排泄还有其他途径,你认为排泄的其他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肾小管的重吸收
4
7
6
呼吸或排汗
习题演练
2 . 某实验室中保存着一个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样本。由于管理员的疏忽,样本的标签丢失了。管理员将三种样本各取少量,分别装在三个试管中,标上A、B、C加以区分,然后对每个试管内的液体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克/100毫升)
(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样本____是血浆,其经过_________的______作用而进入肾小囊中形成了原尿,即样品____。原尿又经过________的________作用形成了尿液,即样品____。
(2)人体排尿,不但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______和________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成分/样品 A B C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
尿素 0.03 0.03 1.8
A
肾小球
滤过
B
肾小管
重吸收
C

无机盐
习题演练
3.生活中因特殊原因不能及时排尿,造成积尿,俗称“憋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期憋尿,膀胱胀大,肌肉会变得松弛无力,导致排尿困难
B.憋尿可能会使膀胱内的尿液或尿液内的细菌逆行,易引发炎症
C.憋尿对中老年人的健康影响很大,对青少年没有什么影响
D.经常性憋尿,有可能造成神经细胞受损,出现尿失禁的症状
C
4.下图是尿的形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习题演练
(1)在尿的形成过程中要经过两个作用过程,即图中的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C 肾小管的_________作用,通过A过程形成的液体B为_________,通过C过程形成的液体D为尿液。
(2)液体在A过程中,除了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_________等物质都可以通过;而在C过程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_________和部分无机盐被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围在外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
重吸收
原尿
尿素
葡萄糖
表皮
真皮
皮下组织
毛发
皮脂腺
毛囊
血管
汗腺
皮肤与汗液分泌
皮肤与汗液分泌
结构组成 位置 组织类型 特点 功能 与其他结构或生理现象的联系
表皮 皮肤最外层 上皮组织 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生发层具分裂能力,含黑色素细胞 阻挡病菌入侵、防止水分散失、补充角质层细胞、吸收紫外线保护深层组织 皮屑由角质层脱落产生;皮肤晒黑与生发层黑色素细胞分泌黑色素有关
真皮 表皮 下方 结缔组织 比表皮厚,含大量弹性纤维、胶原纤维、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赋予皮肤弹性和韧性,为皮肤提供营养,感受外界刺激 皮肤被划伤流血,是因为伤到真皮血管;打针疼痛是真皮感觉神经末梢受刺激
皮下组织 真皮 下方 结缔组织 / 缓冲和保护内部组织 /
皮肤与汗液分泌
结构组成 位置 组织 类型 特点 功能 与其他结构或生理现象的联系
毛发 皮肤表面 / / 保护皮肤、保持体温 /
皮脂腺 皮肤中 / / 分泌皮脂滋润皮肤和毛发 /
毛囊 包裹毛发根部 / / 包裹毛发根部 /
汗腺 皮肤中 / 由分泌部和导管组成,分泌部周围有毛细血管
为什么皮肤表面有皮屑脱落而皮肤不会变得越来越薄呢?
皮屑为角质层表皮脱落的细胞
皮表皮的生发层,不断分裂新细胞
角质层
细胞排列紧密,细菌不易侵入,还可防止水分过分散失
生发层
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
汗液的形成与排出


体外
导管
分泌部
毛细
血管
分泌部由盘成团的细管组成,位于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内,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当环境温度较高时,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汗腺分泌部细胞从血管中吸收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
形成的汗液通过细长的导管开口于皮肤表面,进而排出体外。当外界温度较高时,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汗腺活动增强,汗液量增多;反之,外界温度较低时,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活动减弱,汗液量减少。
形 成
排 出
皮肤的功能
1.保护功能:表皮的角质层和黑色素,以及真皮中的各种组织,共同构成了皮肤的保护屏障。角质层阻挡病菌,黑色素吸收紫外线,防止深层组织受损。
2.分泌和排泄功能:皮脂腺分泌皮脂,汗腺分泌汗液。汗液中含有代谢废物,通过排汗可以排出部分水、少量无机盐和尿素,实现排泄功能。
3.调节体温功能:当外界温度变化时,皮肤通过血管的收缩和舒张,以及汗液的分泌来调节体温。温度高时,血管扩张,汗液分泌增多,散热增加;温度低时,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
4.感受刺激功能:真皮中的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冷、热、痛、触、压等刺激,使人体能感知外界环境变化,及时做出反应。
汗腺与汗液的排出
皮下组织
汗腺与汗液的形成
皮肤的结构
表皮
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
生发层(可分裂产生新细胞)
真皮
形成汗液
分泌部
分泌汗液
导管
皮肤附属物
1.跳绳是我市初中学业水平体育考试项目之一。跳绳具有良好的健身作用,连续跳了一段时间,跳绳者呼吸、心跳明显加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习题演练
B
A.汗液是由皮肤中的汗腺形成的,汗腺无导管
B.汗液和尿液共有的成分是水、尿素、无机盐
C.大量出汗,应及时喝水来补充能量
D.满脸通红是因为皮肤血管位于表皮层,较浅易观察
习题演练
2.如图一为皮肤结构示意图,图二是某健康人汗液和尿液的分泌量随外界温度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皮肤在人体的结构层次中属于组织,主要由表皮和真皮构成
B.针刺手指能感觉到疼痛,是因为2真皮内分布着神经末梢
C.随外界温度升高,汗液分泌量增多,汗液蒸发时带走身体部分热量,可以调节体温
D.排尿和排汗都能排出人体产生的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
A
习题演练
3.下列关于人体内废物排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人体每天产生的尿液大约有180升,只有一条途径排出体外
B.排泄就是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而排出食物残渣不属于排泄
C.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每个肾脏大约由100万个肾单位组成
D.人体的部分代谢废物可以通过皮肤中的汗腺分泌汗液排出体外
A
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