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第一框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知识提纲一、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1、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2、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周易》讲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古人认为,观察大自然中日月星辰的变化,可以知晓四季转换的规律;观察人间万象,可以知晓人和社会的道理,通过礼乐教化促成人类的文明。思考:《周易》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结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强调以人文化成天下,以人类社会和人本身发展的道理来教育世人,达到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的目的,并由此发展出影响深远的中华人文精神。思考:中华人文精神现在还有价值可言吗?感悟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思考:结合这段时空对话来说一说中华人文精神现在还有存在的价值吗?感悟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课堂笔记1.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P58、59、62)思考: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①中华人文精神影响深远、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③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揭秘中华人文精神之体现北宋时期,苏轼与王安石都是才华横溢的文坛巨匠,朝廷肱股之臣。但在政治见解上存在较大分歧,王安石推行变法,旨在通过改革措施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而苏轼认为变法过于激进,可能会给百姓带来负面影响,于是多次上书反对。在朝堂上,两人经常互相反驳,实际上,两人的想法也难以判断对错,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民谋利,只是方法不同而已。尽管政见不合,王安石欣赏苏轼的才华,苏轼对王安石的人格和能力同样怀有敬意。后来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性命堪忧。王安石毅然决然地站出来为他求情,苏轼才得以免于死罪。元丰三年,他们金陵之会一笑泯恩仇,成为知己好友。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凭借完璧归赵等功绩,被赵王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自恃战功赫赫,对蔺相如心生不满,扬言要羞辱他。蔺相如得知后,总是刻意回避廉颇,不与其正面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们对此感到不解,认为他畏惧廉颇。蔺相如却解释说,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攻打赵国,正是因为有他和廉颇两人在。如果他们将相失和,赵国必将陷入危机。廉颇听闻蔺相如这番话后,深受触动,意识到自己的狭隘。他主动背负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蔺相如和廉颇冰释前嫌。从此,两人求同存异,携手为赵国的稳定和发展效力。思考:这两个流传千年的交友故事说明中华民族推崇什么样的处世方法?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揭秘中华人文精神之体现(1)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A内涵B作用A1.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A2.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B1.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B2.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B3.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课堂笔记思考:中华民族坚持什么样的教化思想?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揭秘中华人文精神之体现说一说我国的四大名著是哪些?其反映了怎样的主题?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以四大家族兴衰为背景,展现复杂人性与社会百态,启示人们洞察世情借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奇幻冒险,展现人战胜困难的不屈精神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描绘梁山好汉聚义与抗争,反映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凸显忠义与反抗,感受正义力量叙说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政治军事斗争,展示权谋和忠诚的较量,启示人们做事需谋略揭秘中华人文精神之体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国忧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自强不息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自尊互敬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见利思义思考:以下诗词传递着哪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思考:除了文学作品和诗词外,还有哪些文化的表现形式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呢?揭秘中华人文精神之体现民间故事传说:“孔融让梨”教导人们要懂得谦让。戏曲演绎善恶有报故事中秋节承载着团圆、感恩与珍惜。以忠孝节义为题材的绘画,传递正能量和价值观民间歌谣:包含生活哲理与传统美德,在传唱中启迪大众。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揭秘中华人文精神之体现(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A内涵B作用A1.文以载道,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即,写文章就是表达思想。A2.以文化人,其本质是通过文化来教化、影响和改变人 。B1.各种各样的文化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B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课堂笔记思考:《千里江山图》体现了中华民族怎样的美学追求?形神兼备、情景交融揭秘中华人文精神之体现(3)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A内涵B作用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具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课堂笔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陶渊明思考:陶渊明的田园诗大多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陶渊明的诗句体现了什么样的生活理念?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4)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揭秘中华人文精神之体现思考: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何作用?晏婴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他历仕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 ,辅政长达五十余年。在生活上,晏婴身为齐国的卿相,却一直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他的住房十分简陋,齐景公想为他更换宽敞明亮的住宅,被他婉言拒绝。他饮食也很简单,每餐不过是糙米饭和普通的蔬菜,肉都很少见。在朝堂上,他处理事务时不偏不倚、以和为贵,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又能做到适度、恰当,使各方关系和谐。杨震:东汉名臣一生为官清廉,他虽然官至太尉,却始终保持着俭朴的生活作风。他的子孙常常蔬食步行,生活并不富裕。有人劝他为子孙置办产业,他却更看重的是留给子孙清白的名声,而非物质财富。史书记载,杨震家门四世清白、家风廉正。在处理政务时,杨震秉持公正、中和的原则。他不畏权贵,敢于揭发当时的腐败现象。他“四知拒金”,以正直的态度坚守道德底线,不与不良风气同流合污。结论: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揭秘中华人文精神之体现拜金主义是一种金钱至上的思想道德观念,认为金钱不仅万能,而且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消费主义是指人们一种毫无顾忌、毫无节制的消耗 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并把消费看作是人生最高目的的消费观和价值观。享乐主义认为快乐和幸福是生活的首要目标。知识拓展A内涵B作用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4)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课堂笔记课堂笔记2.中华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59-61)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②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③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④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我读过许多古代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它们都蕴含着勇于追求梦想的执着精神。甲同学我非常欣赏《论语》中描写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我很喜欢“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它告诉我们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谐共处。我特别喜欢中国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从曲子中就能听出山之雄浑、水之浩瀚,感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美谈。结合以上同学的讨论,谈谈所体现的中华人文精神及其对你的启示?①体现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启示:要尊重他人的差异,学会包容、友善待人、与人和谐相处。②体现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启示:要扩大阅读,丰富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③体现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启示:要培养审美情趣、塑造审美气质。④体现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启示:要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坚守做人品格。生活观察中华人文精神价值体现①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②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③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②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③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④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课堂小结1.下列行为中,符合中华人文精神中“和而不同”理念的是( )A.排斥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B.只与兴趣爱好相同的人交往C.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和个性D.要求别人与自己完全一致随堂练习C2.下列关于中华人文精神传承的说法,错误的是( )A.传承中华人文精神只能靠学校教育B.家庭是传承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场所C.社会文化活动对中华人文精神传承有重要作用D.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传承中华人文精神A随堂练习3.《石灰吟》是明代文学家于谦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表达了于谦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启迪人们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体现了( )A.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B.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C.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D.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随堂练习B4. 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是好友。两人虽然性格和才能各异,但能够相互理解和尊重,共同为齐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这启示我们与他人相处应该( )A.友好相处,消除差异B.相互尊重,逐渐趋同C.求同存异,和而不同D.开放包容,全盘模仿C随堂练习随堂练习A5.某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围绕建立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向学生征集宣传标语。下列标语最适合的是( )A.周而不比,和而不同B.功崇惟志,业广惟勤C.静以修身,俭以养德D.天地之大,黎元为本6.“岁寒三友”是传统诗词文艺作品中常见的主题。松坚毅挺拔、竹中空外直、梅花迎寒开放,寄托着中国人对高尚品格的推崇。它们蕴含的人文精神是( )A.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B.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C.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D.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随堂练习A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pptx media2.mp4 视频1:时空对话.mp4 视频3:千里江山图.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