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陈情表》《项脊轩志》课件(共5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陈情表》《项脊轩志》课件(共57张PPT)

资源简介

(共57张PPT)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阅读《陈情表》和《项脊轩志》,体会古人的家
族和亲情观念,理解“忠”和“孝”的含义,学 习李密的婉拒艺术。
结合体验与思考,进行对比与联系,集中研习 《陈情表》与《项脊轩志》,全面、深入地认识 古代散文的体裁特点、艺术手法和多样风格。
积累文言通假字、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等文言
基础知识,以及古代散文文体知识。
学习目标
领悟李密高超的拒绝艺术,学习归有光从日常琐事中 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深入研读单元选文,在反复诵读涵泳的基础上,领会 不同作者在审美上的独特追求;理解作者抒发情怀、 表达思想的个性化手法,赏析文章的章法和细节;学 习自主选择角度欣赏古代散文作品。
学习重点

学习两篇课文的艺术特色与写作技巧,领会不同
作者在审美上的独特追求。
学习难点
教法与学法 诵读法、比较阅读法、 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学习课时数
3课时
在生活中敢于向别人说“No”, 不仅需要勇气,
更需要智慧。晋朝建立后,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官,李 密就向皇帝说了“No”。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陈情表》,
看看他是如何拒绝晋武帝的呢
博览多通,机警辩捷。早年曾任蜀尚书郎、大将军主簿等职。曾多次
奉命出使吴国,颇有辩才。蜀汉灭亡后,征西将军邓闻其名,请为主簿, 不就。晋武帝立太子,征召为太子洗马。因祖母年老,须亲自奉养,遂上 《陈情表》固辞不受。及祖母卒,服丧期满,以太子洗马征至洛阳。后出 为温县令、汉中太守等职,为官耿直。因写诗获罪免官,卒于家。
李密(224-287) 又名虔,字令伯,蜀汉西晋间犍为武阳人。著有《述理论》
十篇 , 不传世 。
活动一:预习效果检测
1.了解作者
2.了解陈情背景
向 谁 陈 情 ——司马炎,谥号晋武帝,祖父司马懿,父亲司马昭。他废
魏称帝,建立西晋王朝,为人阴险多疑,杀戮无数。
为 何 陈 情 —①司马炎称帝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国士族采取
怀柔政策,征召李密到洛阳任职。李密被征召时间是公元267年。 【 蜀 汉 ( 公 元221年—263年)、东吴(公元222年—280年)、西晋(公元265年—290年)】 晋武帝执意征召李密,还可以利用他争取蜀汉官员的支持和拥护。另外,李密 作为“亡国贱俘”,被晋朝多次拔擢,晋武帝可以此向东吴示范,瓦解东吴军 队抵抗的决心,减少灭吴的阻力;
②李密实情不允许,家有年迈老祖母,无人照应。
含通假字的语句 通假字 本字
含义
夙遭闵凶 闵 悯
可忧患的事
零丁孤苦 零丁 伶仃
孤独的样子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有 又
表示整数后面还有零数
常在床蓐 蓐 褥
草垫子
3.语言基础知识梳理
(1)通假字
活用类型 语句 相关词语解析 活用类型 语句
相关词语解析
名词作状语 臣不胜犬马 怖惧之情 犬马:像犬马一样 形容词作动词 是以区区不能 废远
远:远离
则刘病日笃 日:一天天地 则刘病日笃
笃:病重
外无期功强 近之亲 外:在家外 名词作动词 臣少多疾病
病:生病
躬亲抚养 躬:亲自 且臣少仕伪朝
仕:做官
历职郎署
职:任职
形容词作名词 猥以微贱 微贱:卑微低贱的身份 动词作名词 臣之进退,实 为狼狈
指是否出来做官
之事
凡在故老 故老:年老而有功德的 旧臣 使动用法 臣具以表闻
闻:使……闻
夙遭闵凶 闵凶:忧患不幸的事 保卒余年
保:使……保全
(2)词类活用
例句 古今义 例句
古今义
九岁不行 古义:不能走路,这里指柔弱 是以区区 不能废远
古义:拳拳,形容感情恳切
今义:不可以
今义:小;少。形容微不足道
举臣秀才 古义:优秀人才 至于成立
古义:一直到 ……
今义:读书人的通称
今义:副词。表示事情达到某种 程度;连词。表示另提一事或另 一情况;到达
臣欲奉召奔驰 古义:奔走效劳,这里指赴京就职 至于成立
古义:成人自立
今义:迅速地跑
今义:组织机构开始存在;理论 意见,站得住脚。创立、建立
臣之辛苦 古义:辛酸苦楚 急于星火
古义:流星的光,比喻急迫
今义:表身心劳苦,比喻艰难困苦,很疲 倦的感觉。现多指工作和劳作的感受
今义:微小的光
则告诉不许 古义:申诉 今义:向别人陈述;通知某事,使人知道
(3)古今异义
词 例句 词义 词 例句
词义
行 ①行年四岁 动词,经历 亲 ①躬亲抚养
代词,亲自
②九岁不行 动词,走路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名词,亲戚
③余嘉其能行古道 动词,施行 夙 ①夙遭闵凶
名词,很早,幼年
矜 ①犹蒙矜育 动词,怜惜 ②夙夜忧叹
名词,早晨
②不矜名节 动词,顾惜 日 ①日薄西山
名词,太阳
③愿陛下矜悯愚诚 动词,怜悯 ②报养刘之日短
名词,日子
见 ①慈父见背 见用在动词前,表他人 行为及于自己 ③则刘病日笃
名词作状语, 一天天
②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动词,看见 当 ①当侍东宫
动词,任,充当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被 ②死当结草
副词,应当
薄 ①日薄西山 动词,迫近 拜 ①拜臣郎中
动词,授官
②门衰祚薄 形容词,微薄,少 ②谨拜表以闻
动词,奉上
③薄微细古 微小
(4)一词多义
4.了解古代散文体式
提 示 :
常见体式有表、志、序、辞、传、记等。《文心 雕龙 ·章表》云: “章以谢恩,奏以弹劾,表以陈请, 议以执异。” “请” 一作“情”,但主要侧重在请求 、请示,以情动人仅是表意的手段。
文心钢抖香肆序
榆兴斋上書也溶發盂心而即雕 命审篇致走平穷聖人啻益鸿
术乎山者有黑文六典座横出赋 乐将之输亚蠢病苑事流参和囊以
容并卷先生批照
交 心 雕 龍
淡 作 河 源 痔 裁 营 医 甄 纹
排 摄 推 古 今 允 决 容 贯
置金陵聚锦堂梓
5
材料1: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 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晋书》)
材料2:颜真卿说:“忠孝难并。已为孝子,不得为忠臣;已为忠臣,不得为孝子。”(《驳吏部尚 韦陟谥忠孝议》)在颜真卿看来,忠孝不能两全。颜真卿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不计个人安危 忠而殉难。
材料3:东汉时,鲜卑族进犯边境,辽西太守赵苞率兵迎敌。不料,他的母亲被对方劫持为人质,并以
逼迫赵苞退兵。在战场上,赵苞强忍悲痛对母亲说:“为子无状,欲以微禄奉养朝夕,不图为母作祸, 昔为母子,今为王臣,义不得顾私恩,毁忠节,唯当万死,无以塞罪。”一面哭, 一面下令进攻。赵苞是 把“忠”置于首位,而他的母亲却惨遭杀害。后人把这段故事,称作“赵苞弃母”。鲜卑军队被击溃后, 赵苞含泪将母亲安葬。他对父老乡亲说:“食禄而避难,非忠也;杀母以全义,非孝也。如是,有何面目 立于天下!”他竟日郁郁寡欢,最终吐血而死。
活动二:感受李密忠孝两难的处境
阅读文章及下面材料,补全下一页的表格
“尽孝”之必须 “尽忠”之必须 ①李密有哪些不幸 ②李密应该怎么做 ①晋武帝对李密的态度
②从侧面可看出李密是 一个什么样的人
忠孝两难 “尽孝” 之必须 “尽忠”之必须 ①李密有哪些不幸 ②李密应该怎么做 ①晋武帝对李密的态度
②从侧面可看出李密是 一个什么样的人
四大不幸: 父丧母嫁,祖母抚养; 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两代单传,形影相吊; 夙婴疾病,常在床褥。 “ 侍汤药 ” 要重用李密,四次征召
“察臣孝廉”,说明李 密孝顺;“举臣秀才” ,说明李密有才。
忠孝两难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提 示 :
思考:结合文章,李密提出了什么解决办法
提 示 :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 情,愿乞终养!”
先尽孝后尽忠,以时间来换取空间,祖母刘96 岁,李密44岁,晋武帝31岁。机智巧妙的办法。
活动三:了解李密解决矛盾的方法
小组探究思考
苏轼曾评价说: “读李密《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也许正是受苏轼
这一评价的影响,后世不少读者在读《陈情表》时,将重点放在感悟和认同李密奉养祖
母的一片孝心上。《陈情表》陈的只是孝情吗
提 示 :
不是,孝情是表面,实际是忠情。因为,首先,这是呈献给皇帝的一封文书, 《 陈
情表》中是有所诉求的,如何顺利地达成自己的目的才是其写作重点。其次,结合当时 的历史背景,当时晋朝尚未完全统一,东吴依然据守江东,中原还没有大一统,此时,
很多旧臣对新政权持观望态度。但面对新政权的怀柔政策,李密又不能直接拒绝,需要
表示衷心以求安定。所以短短一篇《陈情表》, “臣”字竟多达27个之多,因此有评论
称《陈情表》实乃“臣情表”。
技巧 特点效果
具体内容
活动四:探究《陈情表》高超的拒绝艺术
要求:通读文章,梳理《陈情表》的拒绝技巧,填写表格。
技巧 特点效果
具体内容
(1)以情动人 最是直击人心
①个人人生成长苦悲情。②祖母无私抚育祖孙情。③成长 之后一心尽孝情。④感恩君主宠命优渥情。⑤进退维谷两 难惶恐情。
(2)以理服人 最是让人信服
①尽孝与尽忠孰先孰后有矛盾。②尽孝与尽忠两全其美统 一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最高明的说理方法 ,辞官的借口恰恰击中晋武帝的软肋,让对方无言以对。
(3)抬他贬己 ,甘愿俯首 消除对方戒备
①27个“臣”字自称积极示好。②亡国贱俘谦辞不断自我
贬低。
(4)提供方案 ,供君选择 让对方省心、放心
提出了一个具体方案——先尽 孝 ,后尽忠,等祖母百年之 后再做官。这一方案不仅让晋武帝吃了一颗定心丸,也给 自己留下了进退有据的出路。
小结
其实,晋武帝倒不一定非要李密出来做官;李密也非常明白晋武帝的用心是要自己拿出一个合作 的态度拥护其统治。因此,非常懂事的李密在表文中自我贬低,积极示好,正面直接表达忠心淋漓尽 致。如此,晋武帝目的完全达到,顺水推舟地成全李密的孝心也就是举手之劳的事情了。
刘勰的《文心雕龙 · 章表》说: “表以致禁,骨采宜耀。”意思是表带有倾诉衷情的性质,因此 表文往往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陈情表》就是很好地体现了表的这个特色:整齐、对称的四字句的大量运用,诸多成语的使用 ,使得表文语言生动形象,文采飞扬,富有感染力。而从“表”这种明显带有交际性质的文体来看, 李密最终得以实现愿望,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有“情”的功劳,还有言说策略与智慧的胜利——把话说
作业
1.背诵课文,体悟李密孝心深情,感受其高超的拒绝艺术。
2.梳理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3.预习《项脊轩志》。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文学常识, 通读文章,查阅工具书结合注释解决疑难词语及句式等)
刘禹锡有“陋室”、蒲松龄有“聊斋”、陆游有
“老学庵”……归有光的的书斋有什么光阴故事呢
彼时的人或物,总能深深拨动人的心弦,今天
我们走进项脊轩,跟作者一起回首往事,学习一篇抒 写往日情怀的文言散文—— 《项脊轩志》。
中通作指富下年
在 一 重 的 a 代 子

活动一:预习效果检测
1.了解作者
归有光(1507-1571) 字熙甫、开甫,别号震川、项脊生,世称震
川先生,江苏昆山人,明代文学家。
出身儒学世家,弱冠尽通五经三史,嘉靖十九年(1540)中举人。崇尚唐
宋古文,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抵制文学拟古。
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时人称之“今之欧阳修”,后人赞其散文为
“明文第一”。与唐顺之、王慎中合称为“嘉靖三大家”,又与宋濂、方孝 孺、王守仁等并称为“明六大家”。精于易学,湛深经术,与德清胡友信齐 名,世称“归胡”。徙居安定时,关心时政民生,实地考察三江古迹,阐述 太湖治水主张,撰成《三吴水利书》4卷。
基本观点
以《史记》为代表的秦汉文章虽好,但唐宋间文章未必不佳,所以他主张“变秦汉为欧曾” ,属文时应“出于意之所诚……非特求绘藻之工为文章”。当然,他反对拟古,多从形式着 眼,并未达到内容上的真正革新。
散文特点
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
②注重细节,刻画生动
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
④ 结 构 精 巧 , 波 折 多 变
代表作品
《项脊轩愿格朴芜妣感璐力强。
《思子亭记》《寒花葬志》
2.了解写作背景
归有光主要生活在明朝嘉靖、隆庆时期,当时明王朝的统治十分腐朽。
项脊轩是作者年轻时学习、生活过的地方。它印证着一些人和事的变迁。
小小的书斋是作者家庭和身世遭遇的见证,那里记录着他的希望和梦想,也留
下了他的喜悦和悲哀。
归有光一直郁郁不得志,他回首往事,情不自已,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
含通假字的语句 通假字 本字
含义
而母立于兹 而 尔

以当南日 当 挡
挡住
3.语言基础知识梳理
(1)通假字
活用类型 语句 相关词语解 析 活用类 型 语句
相关词语解析
名词作 状语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手,亲自 名词作 动词 垣墙周庭
垣,砌
室西连于中闺 西,在西面 乳二世
乳,抚养
数作名 庭中通南北为一 一,一体, 整体 执此以朝
朝,上朝
形容词作 名词 多可喜,亦多可悲 多,许多事 吾家读书久不效
效,取得效果, 此指考取功名
客逾庖而宴
宴,用饭
(2)词类活用
例句 古今义 例句
古今义
室仅方丈, 可容一人居 古义:一丈见方 吾妻来归
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寺院或道观的住持
今义:回来
往往而是 古义:到处 余久卧病无聊
古义:无所依靠
今义:表示某种情况经常出现
今义:精神无寄托
凡再变矣 古义:两次
今义:又一次
(3)古今异义
词 例句 词义 词 例句
词义
过 日过午已昏 超过,动词 谓 且何谓阁子也
叫作,动词
大母过余曰 访,探望,动词 妪每谓余曰
告诉,动词
置 顾视无可置者 放置,动词 庭中通南北为一
整体,名词
内外多置小门 设置,动词 先妣尝一至
来,副词
为 始为篱,已为墙 做,动词 归 吾妻来归
女子出嫁,动词
轩东故尝为厨 作,动词 吾妻归宁
归宁,出嫁的女儿回娘家 探望
庭中通南北为一 成为,动词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做,介词
(4)一词多义
4.了解文体—— “志”
提示:
“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志”或“记”属于
“杂记类”文体,这种文体常常灵活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来记人
叙事,描摹对象,抒发怀抱。其其内 容丰富多样,可
写“书画杂物” (如《核舟 记 》 可以写一亮
形通所随物赋形,言而有序。
背轩志》),可以


雨亭记》
第一部分 1-3(作者18岁时)
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风貌
项脊轩的变迁和家人间的往事
项脊轩的变迁和往事
第二部分 4-5(作者而立之年)
妻子来归及去世
庭有枇杷,亭亭如盖
5.梳理文章的行文脉络(结构)
提 示 :
修葺前
修葺后
相关语句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又北 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 反照,室始洞然。"“冥然兀坐,万籁有
声;而庭阶寂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特点 老、破、小、昏暗
明亮、安静、环境优美
活动二:了解项脊轩的概貌
要求:朗读文章第一自然段,填写表格。
鲜明对比
对阁子的喜爱

人物 原文相关语句 先大母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 曰…… 先妣 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 欲食乎 ” 老妪 “某所,而母立于兹。” “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 为应答。"语未闭,余泣,妪亦泣。
‘儿寒乎 欲食乎 ’吾从板外
亡妻 “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转诸小妹语曰”
活动三:看看项脊轩里的人和事
1.阅读文章3-6自然段,找出主要人物,填写下表
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
——清 ·梅曾亮
四件琐事
诸父异爨、
老妪忆母、 追忆大母、 回忆亡妻
三个人物
先妣
先大母 亡妻
两种情感
一喜一悲
一 间老屋
页脊轩
四件琐事 细节描写
情感表达
2.分小组研究四件事的细节描写,尝试分析文章写出了什么情感,完成表格。
四件琐事 细节描写
情感表达
诸父异爨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特征性的细节
封建大家庭分崩离析,分家后所 产生的那衰败、混乱不堪
回忆母亲 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 欲食乎 ”吾从 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思亲之悲,伤逝之痛
追忆祖母 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 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 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 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 之 ! ”
睹物伤情,怀念亲人。
功名未成,有负祖母,愧对先人
追忆亡妻 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 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
夫妻情深,爱妻逝世、物是人非
2.分小组研究四件事的细节描写,尝试分析文章写出了什么情感,完成表格。
段落 情感类型 相关语句 具体情感
情感分析
第一段 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 陶醉于读书生活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 界的互相融合,作 者自得其乐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 陶醉于寂寂的庭阶 “桂影斑驳,风移影动” 陶醉于清幽的月景
活动四:揣摩作者的情感变化
要求:阅读全文,填写下列表格
提示
段落 情感类型 相关语句 具体情感 情感分析 第二段 悲 “诸父异爨” 大家庭零落衰败、 分崩离析的伤感 “庭中始为 篱,已为墙 ,凡再变矣 99
从客观的记述中 寄寓感叹
妪每谓余曰:“某所, 而母立于兹。”妪又曰 :“汝姊在吾怀,呱呱 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 : ‘儿寒乎 欲食乎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97 对先母的追念 “ 余 泣 ”
有泪无声,含蓄 有节制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 9 先大母对自己的爱 抚、教诲和期望, 由历历在目 “令人长号 不自禁”
泪水直泄,失去 控制
\ \ \
由内向转为外露 ,由沉稳趋于强 烈,感情的发展
脉络分明
段落 情感类型 相关语句 具体情感 情感分析 第三段 深厚感情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 ,从轩前过" “久之,能以足音 辨人" ( 插 曲 ) 富 于生活实感 的琐事,极 亲切地写出 自己的生活 体验
进一步表现出环 境的清幽,以及 对人对轩的情感 深厚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殆有神护者” 第 四 、 五段 悲 “后五年……其后六年 ……其后二年” 时间推移,项脊轩 变迁 伉俪情深,但此情可待成追忆 !由先大母、先妣写到亡妻, 感情愈益亲近深挚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 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 亭如盖矣” \
小结
归有光享受亲情的“多可喜”的时光短暂,而失去亲情的“多可悲”的时光漫长,充满了
孤独。结尾一句,亭亭如盖的枇杷树融入了作者无限的感伤之情,寄托了作者对往事、亡 妻的追怀。
《项脊轩志》至真至性,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就像一首明丽而又忧伤的乐曲,让
作业
1.梳理重要的文言词语、句式。
2.诵读《项脊轩志》,体会真挚动人的情感。
3.思考《陈情表》与《项脊轩志》的写作艺术。
不管是《陈情表》还是《项脊轩志》后人都给予
了很高的评价,那么两篇文章是有哪些高超的写作艺 术呢
本节课,就一起来探讨二者的写作艺术,以及同
为表达亲情的文章,二者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融真挚的情感于事、理之中。 感情真挚,融情于事。强烈的感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无论是述 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 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 来写的。文章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

1.作者浓烈真挚的感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提示
活动一:探究《陈情表》的艺术特色
李密为蜀汉尚书郎,深知“批龙鳞,逆圣听”的后果。只对皇帝讲理,有时也难以理喻。
何况自己又是亡国之臣。故此,文章更多的不是议论,而是示“弱”,只是意在“陈情”,陈
述自己的苦衷:李密生下六个月后,父亲就去世,四岁时,其母在舅父逼迫下改嫁他人。祖母
刘氏“躬亲抚亲”, “祖孙二人,更相为命。”其语言辞恳切,情意殷殷,“皇天后土,实所
共鉴”足以打动任何铁石心肠的人,更何况是曾经下诏“以孝治天下”来笼络人心的武帝呢
故此,文章既达到了以理服人,更达到了以情动人的艺术效果。
②夹叙夹议,以情动人
①本文借着排比、对偶句式整齐而和谐的节奏,反复强调语意,情感也得以加强
往往通过句式内容上的相互对立和相辅相成,来表达情绪上的起伏变化。
如:“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就是通过内容上的对立 ,写出了作者进退两难的狼狈处境。“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
、孙二人,更相为命”,通过母孙二人的两情依依,相辅相成,突出了作者的拳拳
2.探究《陈情表》的语言艺术。
提示
②骈散结合,间接凝练参差错落的句式,不仅音节、语气有缓有急疏密有致,而且有助于更好 地表达情感。
本文使用了大量的四字句,但又不是严格的四六文,其中有不少的散文句式。
如:“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有力地突出了
作者先尽孝后尽忠的思想,入情入理,令人感动。“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 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通过缓急相宜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答应先尽孝后尽忠 的不胜感激之情。这种骈散相间的形式,既增强了表现力;渲染了浓郁的感情氛围,又显得生
动活泼,使作者的真情实意溢于言表,使文章富于表现力,成为千百年来传诵不绝的名篇。
活动二:探究《项脊轩志》的艺术特色
要求:阅读两则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
方苞曾对本文进行评价称“不俟修饰,而情采并得,使览者恻然有
材料二:
“所为抒写怀抱之文,温润典丽如
高 《 归 公 志 铭
左 部
①细节“显”情,叙事传情,借景抒情。
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 情。 如写修葺后的南阁子,图书满架,小鸟时来,明月半墙,桂影斑驳,把作者的偃 怡然自得的情绪充分表现了出来。环境固然清幽、静谧,充满诗意,然而作者更为怀 己的亲人。作者写祖母、写母亲、写妻子,只是通过一两件和她们有关联的事来叙述 多,事情不大,只留下人物的一些身影,但人物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
问题:《项脊轩志》表达感情时运用了哪些手法
提 示 :
②质朴“增”情,语言平实质朴,不加藻饰
作者不大张声势,不故作惊人之笔,甚至也不采用色彩强烈的词藻来作恣意的渲染,而只 是运用明净、流畅的语言,平平常常地叙事,老老实实地回忆。但通俗自然之中蕴含着丰富的 表现力,浅显明白的文字却能使景物如画,人物毕肖。 如写老妪叙述母亲之事,寥寥数语,老妪的神情、母亲的慈爱无不尽现纸上。祖母爱怜的 言辞、离去时的喃喃自语、以手阖扉以及持象笏的动作等,也都是通过通俗平淡的语言表现出 来的,但平淡的文字,道出了人间的亲情。此外,妻婚后来轩的往事,从娘家回来后转述的诸 小妹语,亭亭如盖的枇杷树等细节,无一不是平时如话中露真情。
③叠字“助”情,增加形象性和音乐美。


《项脊轩志》行文中频繁的出现叠词,而且分布均匀。
如用“寂寂”来烘托环境之清静,用“往往”来渲染门墙之杂乱,用“呱呱”来描摹小儿
的哭声,用“默默”来状写作者攻读之刻苦。又如写月下之树随风摇曳,用“姗姗”;写枇杷 树高高耸立,用“亭亭”。用叠词,摹声更为真切,状物更为细致,写景更为生动。而且读起 来,音节和谐,更富美感。
④移情于物,借物抒情,委婉深挚,含蓄蕴藉。
不直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通过外物来体现。
比如不直接写家人,而是通过项脊轩的变迁,来表现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怀念之情;通
过祖母当年拿出来的象笏,表达对祖母的怀念,以及自己功业未就的人生遗憾之痛。再比如, 文章末尾,作者把极深的悲痛寄寓一棵枇杷树。“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 亭如盖矣。”枇杷树本来是无思想感情的静物,但把它的种植时间与妻子逝世之年联系起来, 移情于物;在“亭亭如盖”四个字的前面加上“今已”这个时间词,表明时光在推移,静物t 显示着动态。树长人亡,物是人非,光阴易逝,情意难忘。由于想念人而触及与人有一定关系 的物,便更添了对人的思念;再由对物的联想,又引发对往事的伤怀。于是托物寄情,物我交 融,进一步把思念之情深化了。只说树在生长,不说人在思念,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则是:不 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文体 作者的具体情况 写法 语言
思想感情
《陈情表》 “ 表 ” 西晋初立,尚未完全统 一,曾侍蜀汉政权,对 新朝持观望态度,同时 家有九十多岁的祖母需 要赡养,朝不保夕 以情感人,以 理服人,事、 理、情交融 言辞诚恳,恭敬 得体,切合身份 ,胼散结合,整 饬修洁
孝情、忠情
《项脊轩志 》 “ 志 ” 祖母、母亲、妻(魏氏 )已亡故,自己科考失 意、功业未就 借景言情,叙 事传情,移情 于物,借物抒 情,细节显情 语言质朴,善用 叠字,将典雅的 叙述与口语化的 描写融为一体
亲情、爱情、 科考不得意的 人生遗憾之情
活动三:比较阅读《陈情表》和《项脊轩志》
1.通过作者、写法、语言、情感等方面来比较,填写下面表格。
①《陈情表》感人因为作者的孝心本来感 人,也因为作者精心撰写文章刻意感人。
②《项脊轩志》是作者自抒情意之文,
然不无法度,但毕竟可以随性落笔,写景物, 绘细节,记言语,不求感人自有动人之处。
2. 《项脊轩志》与《陈情表》是两篇传情佳作,具体比较两篇文章感情的异同
之 处 。
这两篇文章都体现了中国人对亲人、家庭、家
族的重视。李密不愿为官而要奉养祖母,体现 的是感人至深的孝道;归有光体现的是对家庭, 家族的珍视。
不同点
相同点

作业
从《陈情表》中我们看到了为人子孙的拳拳孝心,也读出了为人臣子
的诚惶诚恐;从《项脊轩志》中,我们可以窥见项脊轩里景物变迁,可以 悟到温馨的亲情画面之下的悲情和难言的人生失意。同时,也为我们提供 了情感抒写的最佳范式。
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则相关的片段。
要求:语言质朴,最少运用三个本课学到的抒情的相关手法,300字左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