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 写作特点分析(课件)(共3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 写作特点分析(课件)(共34张PPT)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写作特点分析
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过年的花炮和花灯
肖复兴
①我们中国传统过年,讲究放花炮和挂花灯。一是震天的声响,一是绚烂的灯光,有声有色,从除夕之夜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热热闹闹,将春节这一幕大戏渲染殆尽。
②除夕之夜,花炮最响,响彻长夜,一直到黎明,有着驱除陈年旧疾辞旧迎新的古老底蕴。这种辞旧迎新,是人们之所以要过年的传统之意。
③花炮多种多样,没钱的人放小鞭,放小人花;有点儿钱的富裕主儿,放二踢脚,放窜天猴。小人花,是一种很小的花,点燃之后,火花四射,不过,很快消失。二踢脚,是点燃之后,在地上响一声,蹦到半空中再响一声。“窜天猴”,是一种礼花,长长的,燃放之后,火箭炮一样飞出,色彩缤纷的礼花,在夜空中盛开一朵或几朵,此起彼伏,犹如四散倒垂的菊花。
④老北京,最讲究放花放炮的,得属放花盒子。花盒子是一种把烟花、鞭炮在一起放的种类,两者结合,彼此呼应,相互的功能整合一起,算是花炮的升级版。它像是多层宝塔,每放一层的时候,呈现出的礼花色彩纷呈各异,还会从中飞迸出一幅大喜字,类如福禄寿喜之类的拜年话。当年北京城做花盒子最有名的店铺,叫吉庆堂。掌柜的曾专门为慈禧太后做过花盒子,进宫里放过,因此被赐为六品顶戴内廷供奉。他最得意之作,是做了一个9层高的大花盒子,那花盒子里绘有彩画,内含机关,
一层层并非一般的花盒子只是单摆浮搁的热闹,彼此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它的一层层却是如链条一样,前后紧紧连接起来,就是一整出连台本的大戏,点燃之后,每一层纷纷升腾,一层落下的是戏里的一个场面,这个场面和下一个场面犬牙交错一起,如层层剥笋,如环环相扣,如叠叠生波,最后是一团团灯火灿烂。那场面,别说让老佛爷看呆了,搁到现在,就是想想,也是分外绚烂夺目,令人向往的。
⑤在老北京过年,少不了挂灯笼。挂灯笼,也还有驱邪避灾之意,灯笼是要彻夜点亮的,这样的意思就更加明显,因为包括病灾人祸等一切的邪气,都是在暗中行走,我们一般人看不见。灯笼,可以替我们照亮它们,驱赶它们。
⑥我家再不富裕,我爸我妈也要买张彩纸,把屋里的电灯泡包裹起来,让它们变成彩灯,这才有点儿过年的味儿。
⑦那时候,那么多灯,只知道看热闹,叫不出它们的名字,认识的,只有一种叫做“气死风”,一种是走马灯,觉得这两种灯已经很高级了。
⑧“气死风”,只是一种简单的圆形或椭圆形提灯。说它“气死风”,是说你提着它怎么跑,风也吹不灭,不过是夸张而已。这种纸做的灯笼,跑不了多久,只要风稍微一大,里面的蜡烛一歪,灯笼就着了。不过,这种“气死风”,一般物美价廉,有各种图案和造型,其中金鱼灯最受老幼欢迎,老人图它个年年有余的吉利,孩子则图它好看玩着痛快,即使最后被风吹得呼呼地燃着成一个火球,也会让孩子在大呼小叫中获得一种难得的快乐。
⑨走马灯,见过我们大院里有钱人家的孩子买过玩。那种灯里面有一柄纸伞,用铁丝绑着,可以转动。这是因为蜡烛点燃后,造成冷热空气流动,灯笼便不由自主地转动不停,显然比我们糊的灯笼要强很多,有点儿技术含量,一般人做不来。大了以后,读到《燕京岁时记》,才知道走马灯有大有小,小的有4面,大的有9面和12面。大者灯的四周可以工笔细描画着西厢红楼,如旋转舞台,成为连贯的一出戏,只可抬头观赏;小者才是我们大院孩子提着满院跑。
⑩得佩服中国人的智慧,简单的一盏盏灯,在手艺人的手里,可以变化万千,展现着丰富无穷的想象。
在这里,人们已是看灯不是灯,有着更多象征的意义和美好祈愿在灯里面了。缤纷的灯光幻影里,有中国传统的文化,包括审美、性情、志趣、驱灾避祸、纳福祈愿等民俗的诸多方面,这应该是人们过年的时候最大的心愿吧。
这样多姿多彩的灯,要一直挂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时候,花炮自然还会响起,但这时候的灯却是比花炮更为重要的角色了。就如同除夕之夜花炮是过年的主角,这时候的主角已经当仁不让属于花灯,所以,这一天叫元宵节,叫上元节,又叫灯节。这一天,春节这一出大戏就要落幕了,满场掌声响起来了,满场观众站起来了,满场灯光一下子亮起来了,那种火树银花、灯火通明的感觉,就像天光璀璨,就像天光猎猎,就像天光浩荡。哪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节日,有我们这里从除夕到元宵节,一场连台戏,唱得如此铺排堂皇?唱出我们避灾驱邪纳福迎新最朴素最真切最渴盼的心底愿景?
1.(4分)选文描写了各种各样的花炮、花灯,请归纳它们的特点,并完成下表。
名称 特点
花炮 小人花 体积小,点燃后火花四射,但很快消失。
二踢脚 响两声。
① . 长长的,燃放之后色彩缤纷,呈花状。
花盒子 ② .
.
花灯 ③ . 圆形或椭圆形提灯,物美价廉,造型多样。
走马灯 ④ .
.
窜天猴
像多层宝塔,把烟花和鞭炮的功能组合在一起,礼花色彩纷呈,且有拜年话。
“气死风”
会转动,有大小之分,大的挂着,只可抬头观赏,小的孩子手提着满院跑。
2.(2分)请从修辞角度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做批注。
“窜天猴”,是一种礼花,长长的,燃放之后,火箭炮一样飞出,色彩缤纷的礼花,在夜空中盛开一朵或几朵,此起彼伏,犹如四散倒垂的菊花。
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窜天猴”燃放时的状态说成火箭炮一样飞出,将礼花在空中盛开的样子比作四散倒垂的菊花(1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窜天猴”升空的速度快及绽放时美丽的形态,表达出作者对“窜天猴”的喜爱之情(1分)。
3.(3分)【详略安排】请结合选文,谈谈作者在写花炮时是如何安排详略的,并分析这样安排的用意。
作者写了各种各样的花炮,其中对小人花、二踢脚、“窜天猴”做了简要介绍,是略写;而花盒子用大量的文字进行介绍,是详写(1分)。作者这样安排,是因为花盒子是老北京放花炮最讲究、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更能突出文章主题(1分):表达作者内心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文化的自豪之感(1分)。
4.(4分)【表达方式】作者在选文中融合了说明、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请你结合⑨— 段的内容,简要分析说明、议论的作用。
第⑨段运用说明,清晰地向读者介绍了走马灯的样子,点明其制作技艺难(2分);第⑩— 段运用议论,表达了对中国人智慧的赞美,揭示了花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美好祝愿的内涵,使文章主题更鲜明深刻(2分)。
九、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闲读梧桐
余秋雨
①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②它要比别处的其它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③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叩窗棂。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从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每次站在它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
④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⑤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⑥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没有昨天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树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奈你其何,坠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
⑦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落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想起没能见过一面的外祖父,惋惜他英年早逝,忍不住潸然泪下。
⑧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叩击着耳鼓。俯目望去,一个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此刻,我的窗台上,扑进一阙蓬松的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
1.(2分)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运用比喻和拟人,写出了梧桐的高大和繁茂,也为下文“我”再次关注和读懂梧桐做了铺垫。
B.第③段写母亲的来信,表现了母爱的细腻和体贴,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思念和赞美,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C.第④段描写寒风中叶叶枝枝互相簇拥的梧桐,又提到外祖父,点出两者的共同点是都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D.【表现手法】这篇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由树写到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坚强、从容、大度精神的赞美。
【解析】B.有误。虽然第③段确实提到了母亲的来信,但这封信主要是为了引出后文对外祖父的回忆和感慨,而不是为了突出母爱的细腻和体贴,也不是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和赞美。文章的中心并非是关于母爱的,而是关于梧桐树以及它所象征的坚韧和大度精神。
答案是B
2.(4分)品味语言,完成下面的题目。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横线句。
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梧桐落光叶子后的样子,表现它的坚强不屈。
(2)从句式特点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横线句。
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
运用短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表现了梧桐的从容、大度。
3.(3分)借助不同的语调和语速朗读文章,可以更好地表达不同的感情。如果你来朗读第⑦段,应该采用怎样的语调和语速?结合具体句子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朗读前三句应该采用高扬的语调、急促的语速,因为要表达对梧桐坚强、大度的赞美和敬佩;朗读最后一句应该采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因为要表达对外祖父英年早逝的惋惜和悲伤。
4.(2分)文中多次提到外祖父,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
文章表达了对外祖父热爱家乡、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敬佩和赞美,也表现了对他英年早逝的惋惜和悲痛。
十、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暖心粥
①来到爱心粥铺时,天刚亮,太阳还没露头。一下车,一股寒风袭来,脸上刀割似的。我不由得打了个寒战。
②掀起棉门帘,走进屋,热气扑面。只见右边是餐厅,五张长条桌,能坐下一二十人的样子。左边矮墙边放着两个粥桶。我掀开桶盖,粥香扑鼻。一桶是小米粥,金黄金黄的;另一桶是大米粥,雪白雪白的。桶边有两盆拌好的咸菜,一盆芹菜,一盆芥菜疙瘩。
③矮墙里面是厨房,两个大蒸锅冒着缕缕热气。两个穿着白大褂的中年女人,一个低头揉面,一个低头切菜,看样子两人都很忙。
④“环卫清洁工、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贫困残疾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我不在免费喝粥范围呢。”我看着墙上红纸上写的免费就餐范围,嘴里念叨着。切菜的女人转身打量我说:“第一次来吧?自己拿碗盛粥,随便喝,不在范围内也不向你要钱。”
⑤正说着,进来三个戴棉帽、穿棉袄的女人,帽子前檐上挂着白霜,棉衣外面套着橘黄色马甲。打头的女人摘下帽子,搓着手说:“这天,真冷啊!”看这身打扮,我猜她们是环卫工人。
⑥一问,果然是。我洗过手,盛了三碗粥,端到她们面前:“喝碗粥暖暖身子。”高个子说声谢谢,接着问我:“以前没见过你,是新来的义工吧?”我笑了笑,说:“算是吧,临时帮忙。”她笑着应道:“热乎乎的粥,喝一口热在身上、暖在心里,我们姐妹把这粥叫暖心粥!”
⑦矮个子接过话茬:“我们每天凌晨四点多出来干活,抡着大扫帚,干活时没感到冷,扫完停下来就冷了,特别是后背冰凉冰凉的,又冷,又累,又饿。”停一会儿,她指着碗里的粥说:“你看,这时热乎乎的粥馇好了,还是免费的,喝上一碗,是不是特别暖心?”
⑧此时,陆续有人进来喝粥吃饭,人多了起来。顾客自己盛,吃多少盛多少。忙完手中活,两个中年女人从厨房出来,坐在木凳上歇息。趁着空闲,我与她俩聊了起来。
⑨原来这个粥铺是一个叫老李的人在2012年开办的,她们是这里的义工,其间来来走走的有三十多人。她们说起了老李办爱心粥铺的初衷:有一次,老李起早外出谈业务,三九天特别冷,车出了点故障停在路边,见一名女环卫工在干活,眉毛上都是白霜。聊几句,她说干完活,大冷天就想喝碗热乎乎的粥。还有,老李居住的小区,有些七八十岁的老人,独自生活,手脚不大利落,做饭困难。小时候老李家困难,读书时没少得到好心人的帮助,就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于是老李就开了这个免费粥铺。
⑩粥铺开办初期,只限环卫工人和孤寡老人用餐,后来扩大到现在的用餐人员范围。每天来喝粥的有五六十人,主要还是环卫工人和附近的老人。
以环卫工人为主的就餐高峰过了。其中一个女人说:“咱们把米粥和馒头热热,再拌个豆腐咸菜,老人们该来了。”说完,俩人又忙了起来……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餐桌上。窗外凛凛寒风,屋内融融暖意……
(作者:车承金,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3分)【叙述人称及叙述视角】请以文中“我”的视角,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我”来到爱心粥铺,通过和爱心粥铺的三个环卫工人以及两个义工的谈话,了解到老李办爱心粥铺的初衷,并见证了爱心粥铺的爱心行为。
2.(4分)【叙述顺序】第⑨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插叙(1分)。作用:交代老李办爱心粥铺的初衷,说明老李是个知恩图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照应上文第⑥⑦段环卫工人喝粥的内容(3分)。
3.(3分)如何理解最后一段画横线句子中“暖意”的含义?
“暖意”既指照进屋里的阳光让人感觉温暖,又指爱心粥铺的爱心行为让人感到很温暖。
4.(3分)“爱心粥”让环卫工人感受到了温暖,在你的学习生活中,肯定也遇到过令你感到温暖的事,请把它写下来。
示例:有一次我摔断了腿,只能坐轮椅。在校期间,有两个同学一直照顾我,无论我是去上厕所还是去吃饭,他们都无怨无悔地推着我去,一直照顾我到我的脚痊愈。他们的行为让我感到十分温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