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政治抢押秘籍(浙江专用)高频考点01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高考政治抢押秘籍(浙江专用)高频考点01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

资源简介

高频考点01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
目录
核心考点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
核心考点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3
核心考点三:改革开放时期 4
核心考点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5
核心考点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6
知识点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的原因
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②中国共产党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③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④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发动群众进行武装斗争、建立起广泛的统一战线,为夺取中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从国家性质看(结束过去) 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从革命任务看(成就未来) 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从世界角度看(影响世界) 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特别提醒:“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请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该观点错误。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②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选择题 仔细审题:明确题目考查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哪一阶段、哪一事件或哪一方面的特征,关注题干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关键信息,准确把握题目考查方向。 选项分析:首先排除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选项,排除与题干无关的选项。 主观题 构建知识框架: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脉络有清晰的认识,包括革命的开端、党的成立与发展、不同阶段的革命斗争、重要的会议和决策、革命胜利的意义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以便快速准确地调用相关知识。 解读材料信息:认真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判断材料所涉及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哪个具体方面,找到材料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将材料内容转化为学科语言。答题时要分点作答,语言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知识点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过渡时期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总路线、 总任务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
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胜利标志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历史意义 ①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②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③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极大地刺激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2.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时间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1978年改革开放
历史课题 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中共八大 重要贡献 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结论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一个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2)第二次结合: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3)一个理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4)一个肯定: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特别提醒:
1.“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
①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②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③1949年,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④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文明、科技进步、教育文化等方面都得到长足进步,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历史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
2.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①近代中国经过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彷徨困顿,历史反复证明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必须另辟新路。②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的、革命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③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与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选择题 精准审题:明确题目考查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背景、过程、意义等具体内容中的哪一部分,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准确把握题目意图。 选项甄别:首先排除本身表述错误的选项,排除与题干无关的选项。 主观题 知识整合:在脑海中构建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完整知识体系,包括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一化三改”的具体内容、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等。根据题目要求,迅速筛选出相关知识点。 材料剖析:仔细阅读材料,划分层次,提取有效信息,判断材料是侧重于讲述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历史背景、具体事件,还是强调其带来的影响等。将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进行精准对接,找到答题的切入点。 规范作答:采用“原理 + 材料分析”的模式,答题时要条理清晰,分点列出,突出重点。
知识点三:改革开放时期
1.改革开放的脉络
改革脉络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南方谈话——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开放脉络 经济特区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2.改革开放的意义
(1)意义
历史意义 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四个面貌) 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三个伟大飞跃)
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一个重要法宝、一个必由之路、两个关键一招)
提醒 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并不是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性变更。
(2)要求
①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②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选择题 审清题意:明确题目是考查改革开放的背景、进程、成就、意义中的哪一方面,关注题干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关键信息,准确把握题目要求。 判断选项:首先排除与教材知识不符的错误选项,对于表述正确但与题干无关的选项也要排除。 主观题 知识梳理:对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有清晰的脉络梳理,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和成就,以及改革开放的理论成果和历史意义等。根据题目要求,快速检索并提取相关知识要点。 材料解读:认真研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分析材料所反映的改革开放的具体方面,找到材料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将材料信息转化为学科语言。答题时要分点作答,字迹清晰,使答案层次分明。
知识点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1.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中国是如何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一定能”,开创改革开放全新局面的
①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道路自信,立足中国国情,走了一条既适合自身特色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道路。
②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理论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根本遵循/指导。
③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立足于社会实践,坚持文化创新,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制度自信,以强大的制度优势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一定能。
选择题:精准把握核心概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构成要素要准确理解。若选项中对这些概念的表述不准确,就可判断为错误选项。关注关键信息:注意题目中的限定词、时间节点、事件等关键信息。对比分析选项:对于相似的选项,要仔细对比其差异,需根据题目要求准确判断。 非选择题:原因分析类: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发展中国的原因,可从多个角度入手。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史实或现实成就进行分析,增强说服力。成就列举类:要求列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成就时,要具体且有代表性。启示措施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总结启示或提出措施,回答时要结合当前时代背景和发展要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指导性。
知识点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1)历史方位:党的十八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历史 脉络 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奋斗 目标 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世界 影响 新时代是我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3)进入新时代的意义(三个“意味着”)
对中华 民族 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对社会 主义 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对其他 国家和 民族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是 什 么 内涵 (变)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不变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怎 么 做 针对“变” 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针对“不变” 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3.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原 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要 求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继续书写历史新篇章
选择题 审题技巧:仔细研读题干,明确题目所考查的具体知识点,把握题目主旨和方向。 选项分析:对于选项,要判断其表述是否准确,是否与教材知识相符。同时,注意选项与题干的关联性,有些选项可能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所问无关,也应排除。 主观题 知识储备:熟练掌握新时代的内涵、意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四个伟大”等核心知识点,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以便在答题时能够快速准确地调用相关知识。 材料分析:认真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找到材料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要善于将材料内容转化为学科语言。 在解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相关高考题时,要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灵活运用解题技巧,注重材料与知识的结合,以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得分率。
1.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铲除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在中国统治的根基。( × )
纠正: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 )
纠正:五四运动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3.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 )
纠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 )
纠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5.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式结束。( × )
纠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 )
纠正: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7.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我国的主要任务是实行“一化三改”。( × )
纠正: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我国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8.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 )
纠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9.改革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 )
10.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城市转向农村。( × )
纠正: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11.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
纠正: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2.中国共产党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 × )
纠正: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人民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
1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 )
纠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 )
纠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1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是我们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 )
纠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6.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 √ )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基本矛盾发生了变化。( × )
纠正:我国的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一矛盾并没有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