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走月亮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读准“卵” “境” “穗”等字音,会写易错字“卵”和“稻”。2.品读描写走月亮时的见闻、感受的句子,想象画面,体会景色的美丽,以及“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的愉悦与幸福。(重点)3.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写自己在月光下的见闻、感受。(难点)二、教学过程(一)回想古诗,导入新课1.交流诗句。导入:夜晚,抬头望着天空中的一轮明月,我们会想起哪些和月亮有关的诗句呢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2.板书课题,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走进美景1.初读课文。导入:这是一篇很美的散文,需要我们用情感受,用心体会。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做上记号,多读几遍。2.交流难读的句子。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 收了油菜,栽上水稻。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3.“走月亮”是什么意思 ——在月光下散步。教师补充:走月亮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习俗,人们常在有月亮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4.课文中的“我”在月光下走过了哪些地方?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笔画下来。——小路、溪边、稻田、果园、田地。5.在这些地方,“我”和阿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请默读课文,圈画关键词语,并填写。我和阿妈走月亮 ……走在月光闪闪的溪岸看( )走在宽阔平坦的村道听( )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闻( )走过沟水汩汩的稻田看( )走过硕果累累的菜地想( )6.学生默读课文,提取关键词填写,交流。我和阿妈走月亮 ……在月光闪闪的溪岸看(溪水、卵石)走在宽阔平坦的村道听(虫鸣、鸟飞、鱼跃)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闻(甜香)走过沟水汩汩的稻田看(丰收)走过硕果累累的菜地想(快乐)我和阿妈走月亮 ……7.梳理板贴,形成画面。(1)师生合作朗读。引导:“我”和阿妈走月亮,走着走着,就走成了一首幸福的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相机板贴:看、听、闻、想)(2)方法提炼。作者就是抓住了看到、听到、闻到、想到的,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二)细读品味,感受画面的美好温馨1.过渡。接下来,让我们走近洱海,走进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2.(课件出示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想象画面,品味语言,运用语言。(1)抓住“照亮了”体会反复的表达效果。①交流脑海中浮现的画面。点拨:从这些画面中我们体会到了月亮的明亮、柔和。②出示重点句比较体会。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村头的大青树、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③方法提炼。通过比较,我们关注四个“照亮了”,写出了月亮的“明亮”, 这样运用同一个词反复强调,能在情感上给人带来强有力的震撼,将事物的特点充分地展现出来,这种手法就是反复——多有意思啊!答题公式:运用_____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④师生接读。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了,照亮了——⑤想象说话。这明亮的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 (课堂作业本第四题)发挥想象说一说。月光照亮了( 丰收的果园 ),照亮了 (广阔的稻田 ),也照亮了 (弯弯的石拱桥 ),照亮了( 绿油油的草坪 )……引导学生找一找运用反复手法的句子,体会表达效果。①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②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③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鲜花的地方。④啊,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⑤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 (句段反复)师生合作朗读体会。(学生读反复的词句,了解“反复”可以是词语,也可以是句段)(3)拓展运用。引导:多有趣的一种表达手法啊,同学们一定跃跃欲试了!明亮的月光可以用反复的手法写得这样美,旭日东升和激烈的比赛场面也可以这样表达。太阳升起来了,从山的那边升起来了!她是那样温暖,拂去了清晨彻骨的寒冷,阳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烈的赛事拉开了序幕!你看,你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练笔,交流反馈。(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引导:“我”和阿妈就是在这样幽静、柔美的月光下走着,我们一起读一读。3.学习第四至第七自然段,调动感官想象画面,体会情意,品味语言并积累。(1)过渡。在这柔美的夜晚,“我”和阿妈牵手走月亮,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宽阔平坦的村道,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沟水汩汩的稻田,走过硕果累累的菜地,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选择你最喜欢的场景读一读,用“_________”画出看到、听到、闻到、想到的,想象画面,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2)品读第四自然段,积累语言。①交流重点句。句子一: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看到月光,闻到了香味。两个“流着”反复强调了溪水的动态美,充满情趣。想象一下细细的溪水还流着什么 多有意思的溪水啊,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句子二: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充满情味的口语化增添了情趣,给人惊喜。 一个“抱”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自然景物间的情意——小水塘中的月亮与天上的圆月遥相呼应,真是神奇。 (指名读,读出情趣)答题公式:运用_____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②抓住“流着”“流着”“抱着”,体会用词的精确和情韵。反复品读,读出情味,读出情趣。 (板贴:流着、流着、抱着)③背诵第四自然段,采用师生合作的形式积累语言。引导:这么美的语言,这么美的画面,不把它放进心里岂不遗憾——请大家边读边想象。细细的溪水,流着_______________,流着_______________。灰白色的鹅卵石_______________。哟,卵石间_______________,每个小水塘_______________!哦,阿妈,白天______________,而我,___________ ,运载_______________ ……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_______________ ,看看_______________ ,看看_______________ 。(3)品读第六自然段,积累语言。抓关键词——从看到、听到、闻到、想到的角度引导学生圈画关键词,想象画面。交流反馈,朗读体会。溪岸:流着、流着、抱着 看到村道:虫鸣、鸟飞、鱼跃 听到果园:瓜果飘香 闻到稻田:丰收的喜悦 看到菜地:快乐无限 想到(4)配乐朗读第四至第七自然段。4.学习第八自然段,体会温情。引导:“我”和阿妈就这样静静地走着,一边走一边看,一边听一边闻, 一边想一边品,就这样静静地,这份温情也能相互感染,走着走着“我”突然看见——啊,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点拨:这句话是作者的联想,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熟悉吗 (就像我和阿妈牵手走月亮)给你怎样的感受 这美丽的月亮就是——(请学生接着说)小星星就是——(请学生接着说)多温馨的画面啊! (板书:温馨、快乐)(三)聚焦温情,运用方法仿写片段。1.整合归纳,方法提炼。预设:看到、听到、闻到+联想。2.仿写月光下温情的画面。你和妈妈牵着手走月亮,动用多种感官把你看到、听到、闻到的,加上联想记录下来。让我们也模仿课文的写法,描绘一幅月光下的温馨、美好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借助以下句式交流。我和妈妈走月亮 …… 走在( ) , 走 在 ( ) , 走 过 ( ) , 走过 ( )。学生以“月光下,我和阿妈手牵手漫步”为开头完成片段。附板书:走月亮溪岸:流着、流着、抱着 看村道:虫鸣、鸟飞、鱼跃 听果园:瓜果飘香 闻 温馨、快乐稻田:丰收的喜悦 看菜地:快乐无限 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