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课件】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第17课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课标:通过明末李自成起义,认识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危机。
导入课堂
为什么朱元璋用“一个碗”打下的江山,276年后却以“一根绳”悲情落幕?为什么勤政的崇祯帝成了“最孤独的守夜人”?又是谁在关外默默积蓄力量,最终入主中原?
视频频里,崇祯皇帝在煤山孤身自缢的背影,李自成高举“均田免粮”大旗的呐喊,吴三桂在山海关前徘徊的身影……他们或许都是明末乱世中的“孤勇者”——有人拼尽全力却难挽狂澜,有人揭竿而起却功败垂成,有人一念抉择改写历史。 让我们穿越回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揭开明朝的灭亡与清朝的建立背后的真相!
目 录
CONTENTS
1.风雨飘摇
2.民心崩塌
3.铁骑南下
4.统合之道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满洲兴起与清军入关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风雨飘摇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输入你的标题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学生:张大人,您好!我是一名七年级学生。想请教您,一条鞭法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这样做有何益处呢?那整顿吏治的关键措施呢?
见效快吗?
可您的用心良苦终被废,大明还是亡了...这是不是说明制度完善比个人铁腕更重要?
谢谢您!我一定谨记教诲!再见!
张居正:一条鞭法就是把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折成银两征收,按亩计算,简化税制 。
如此可减少征发次数、简并税目,优化赋役制度,方便征管,也能减轻百姓负担。
推行考成法,设考核簿,严查官员政绩,庸者黜退能者擢升。
十年间国库增银四百万两,驿站贪腐减半
哎!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后人当记——清丈田亩易,清丈人心难。治腐如治水,堵疏需并举啊!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
“深度肥宅爱好者”
——20年不上朝
明光宗朱常洛(泰昌)
“红丸案的一月天子”
—即位一月嗑药而亡
明熹宗朱由校(天启)
“深度高达手办热爱者”
—名气仅次于鲁班的工匠
明思宗朱由检(崇祯)
(1611年—1644年)
—多疑杀袁崇焕,自毁长城
开局一个碗
“神宗(万历)怠政,中枢瘫痪;熹宗(天启)阉祸,元气尽伤。至崇祯时,虽欲振作,而大势已去。”
——孟森《明史讲义》
皇帝 人设标签 高光备注
明太祖朱元璋 草根逆袭王者 开局一个碗,推翻元朝后狂砍十万贪官人头
明惠宗朱允炆 失踪人口悬案 在位4年遭靖难,南京皇宫大火中神秘蒸发
明成祖朱棣 造反专业户 抢了侄子皇位,迁都北京+郑和下西洋双成就达成
明仁宗朱高炽 超长待机太子,超短体验卡 监国20年,在位10个月即驾崩
明宣宗朱瞻基 蛐蛐发烧友 开创仁宣之治,却因《促织经》喜提"蟋蟀皇帝"称号
明英宗朱祁镇 战俘→囚徒→复辟 土木堡被俘→南宫软禁→夺门之变三连击
明代宗朱祁钰 临时CEO 危难时刻接盘,哥哥复辟后被移除太庙
明宪宗朱见深 姐弟恋先锋 专宠万贵妃,开创西厂监视百官
明孝宗朱祐樘 一夫一妻模范 中国史上唯一践行"帝王独宠"的君主
明武宗朱厚照 叛逆期终身会员 自封"镇国公",在豹房玩出花样治国
明世宗朱厚熜 修仙狂魔 二十多年不上朝,专注炼丹修道引发壬寅宫变
明穆宗朱载垕 躺平派掌门 在位6年开海禁+俺答封贡,全靠高拱张居正打工
明神宗朱翊钧 深度肥宅 28年不上朝纪录保持者,却打赢万历三大征
明光宗朱常洛 一月体验卡 在位30天暴毙,红丸案成明末三大疑案之首
明熹宗朱由校 鲁班转世 木匠活吊打治国能力,魏忠贤趁机专权
明思宗朱由检 悲情背锅侠 除魏忠贤勤政节俭,奈何积重难返自缢煤山
草根逆袭王者
失踪人口
造反专业户
吃货皇帝
蟋蟀皇帝
战俘皇帝
临时皇帝
姐弟恋皇帝
一妻皇帝
叛逆期皇帝
修仙狂魔
躺平皇帝
深度肥宅
一月皇帝
木匠皇帝
背锅侠帝
中央①皇帝昏庸,沉迷享乐,重用宦官,疏于朝政;
年号
庙号
九千岁
魏忠贤
熹宗
朱由校
“明亡于崇祯(思宗),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世宗)”
1.政治腐败表现:
输入你的标题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刘瑾
魏忠贤
王振
力邀英宗幸其宅第,耽误行程,行至土木堡被瓦兵追至,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被杀死。
以进献飞禽走兽来博取明武宗欢心。逐利腐败,任人唯亲。时人称之“立皇帝”
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时人“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汪直
肆罗织之文,振威福之势,兵连西北,民困东南,天下之人但知有西厂而不知有朝廷,但知畏汪直而不知畏陛下。
明朝的君主,视朝本不甚勤谨的。神宗则中年以后,不视朝者至二十余年。专一听信中官(指宦官)。派他们出去做税使,并到各处开矿,借端诬索,毒流天下。皇帝既不管事,群臣就结党相攻。
——吕思勉《中国通史》
中央②宦官专权,权倾朝野,祸乱朝纲。
“(宦官)虽间有贤者…然利一而害百也。”
——《明史》
明熹宗
明英宗
明武宗
明宪宗
1.政治腐败表现:
输入你的标题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明朝末年的党派斗争从明神宗万历中期开始持续了五十多年,一直到南明王朝灭亡。主要有以浙党为首的五党集团和东林党之争、东林党与阉党之争。这些党派之间争权夺利、互相倾轧,造成明朝末年风雨飘摇的局面。
——尹鑫、刘军民《明朝晚期的党派斗争》
中央③统治集团内部勾心斗角,结党营私,纷争不已。
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
顾宪成等人的“东林党”
VS
1.政治腐败表现:
但在籓府之中,宗室内部彼此因为名利、利益而勾心斗角,相互倾害,甚至父子反目,同宗相残的情形,也属司空见惯。
—雷炳炎《明代宗室的倾轧与争斗述论》
“国本”之争
三王并封之争
福王就国之争
“三案”之争
“李三才入阁”之争
万历以后,赋敛日重,而吏缘为奸,豪右兼并,小民失业。——《明史·食货志》
御史吴姓劾顺天巡抚陈祖苞贪赃巨万,括地害民,帝竟以‘边事需人’姑息之。
——《崇祯长编》卷三十七
在明代中期的嘉靖时,通行的社会准则就已经是:" 贿赂盛行,先朝犹暮夜之私,而今则白日之攫!大臣污则小臣悉效,京官贪则外臣无畏。
——《明史·杨廷和传》
万历帝亲政后,不久就怠于政务,万历中后期开始的缺官不补现象日益发展,成为中国王朝政治史上的奇观。而朝廷中党派林立、盈廷聚讼、党同伐异、是非莫辨的局面愈演愈烈。
输入你的标题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明代《流民图》
朝政混乱
中央控制力下降
农民
流离失所
地方②官员贪赃枉法。
地方①法纪松弛。
地方③土地兼并严重。
1.政治腐败表现:
天下之势,如沸鼎同煎,无一片安乐之地。贫富尽倾,农商交困,流离转徙,卖子抛妻,哭泣道途,萧条巷陌。
——《明史》
输入你的标题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2.张居正改革:
政治腐败
导致
皇帝昏庸
宦官专权
加速
土地兼并
法纪松弛宦官专权
张居正改革
流民遍野 社会动荡
豪民有田不赋,贫民曲输为累……民穷逃亡,故额顿减。
——《明史·张居正传》
近来风俗奢侈,官民服舍俱无限制……财用所以日匮。
——《张文忠公全集》
嘉靖以来,边费日增,司农百计生财……而府库匮竭,海内困敝。
——《明史·食货志》
财政危机
输入你的标题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2.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简历(明朝“超级公务员”)
姓名:张居正
外号:大明“救火队长”
生卒年:1525年—1582年(享年57岁,加班过多)
【神童出道】
12岁考中秀才,16岁中举人,23岁中进士(别人还在背四书五经,他已经在翰林院喝茶了 )。
小八卦:因太年轻被考官故意“压分”,结果被嘉靖皇帝亲自捞上岸!
【职场晋升】
从翰林院“打杂”到内阁首辅(相当于国务院总理),只用了25年!
必杀技:写奏折骂老板(嘉靖皇帝)还敢提建议,结果老板居然点赞!
输入你的标题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2.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改革信息表
时间
措施 经济
政治
军事
意义
结果
万历初年(明神宗)
清丈田亩,推行“一条鞭法”
整顿吏治(考成法)
巩固边防
①一条鞭法简化了税收手续,减少了地方官吏渔利百姓的行为,政府税收增加,取得了积极成效。②政治局面为之一新
一条鞭法将赋役合并、折银征收,简化了税制,但触动了地主阶级利益,阻力巨大。
-韦庆远《张居正改革研究》
田赋
徭役
杂税
计入田亩
合并折银
二、改革大招
考成法:
给官员装“KPI监控器” ,完不成任务就扣工资、降职,吓得贪官集体颤抖!
效果:十年间裁掉30%混日子的公务员,政府效率飙升!
一条鞭法:
把苛捐杂税打包成“一单付清”,农民不用再交粮食布匹,直接交银子 (明朝版“支付宝”)。
副作用:地主哭晕:“我的隐形田产被查出来了!”
军事整顿:
提拔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把蒙古骑兵打到主动求签“和平协议” 。
经典台词:“修长城不如练精兵!”(戚继光:老板说得对!)
三、人设标签
工作狂:每天工作16小时,批改奏章到凌晨(明朝版“996”)。
毒舌导师:骂下属金句频出:“尔等若再敷衍,不如回家种红薯!”
吃货:最爱吃湖北老家“鱼糕”,加班必备零食!
四、结局反转
生前荣耀:皇帝喊他“元辅张先生”,太后赏他“九锡之礼”(差点封王)。
死后翻车:被清算抄家,儿子自杀,只因得罪太多人…
历史彩蛋:死后40年,明朝皇帝又偷偷给他平反:“还是张老师靠谱!”
张居正去世后,大多废止。
万历中兴,指的是明朝万历帝在位时出现的短暂中兴局面

明朝万历帝在位时出现的短暂中兴局面
”万历中兴“
通过无锡东林书院可以感受到当时士人们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顾宪成(1550—1612年)
关注现实生活,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

民心崩塌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输入你的标题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背景
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卷八六
(明末)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鹊,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燐,夜夜常闻鬼哭。
——《豫变纪略》
(1)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尖锐。
(2)当时陕西北部连年大旱,饥民遍野。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政治____
土地兼并严重财政危机加深
________异常尖锐
连年____
饥民遍野
腐败
阶级矛盾
大旱
加派赋税
人祸
天灾
农民起义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三饷:即辽饷、剿饷与练饷的合称。辽饷加派是为后金入侵,辽东战事紧急,军饷不足而起; 剿饷是为镇压农民起义筹措军费; 练饷为镇压农民起义练兵所用。
陕北起义
进军中原
攻克西安
攻克北京
推翻明朝
输入你的标题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2
1
3
1644年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1644年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
李自成
张献忠
姓名:李自成
籍贯:陕北米脂人
生卒:1606年—1645年
主要经历:
童年:给地主放牛
长大后:当兵
原职业:驿站马卒
性格爱好:
英勇善战,不好酒色,
与其下同甘苦
绰号“李闯王”
2.经过
1631年米脂号召饥民起义
1636年高迎祥被杀后,李自成被推为闯王
1641年提出“均田免赋”口号
朕自登基十七载,上邀天罪,致虏陷地三次,逆贼直逼京师,诸臣误朕也。朕无颜见先皇于地下,将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首......勿坏陵寝,勿伤我百姓一人。
——崇祯《血衣遗诏》
平均土地,免于纳赋
(反映了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和反对封建压迫的愿望)
崇祯帝最后在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时年33岁。
君王死社稷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朝求升,暮求合(gě),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明末歌谣
广大民众对李自成起义军的态度如何?为什么?
译文:杀了牛羊,备好酒水,打开城门迎接闯王,闯王来了就不用缴纳粮食了。
早上求1升粮食,晚上求1合粮食,最近穷苦人活不下去了。早早打开城门拜见闯王,一定让全家老小都高兴。
态度:热烈拥护
01
02
李自成提出的“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
李自成起义军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还向贫苦农民发放钱粮。
是故明之亡,亡于流贼,而其致亡之本,不在于贼也。而在于民心。
——《明史·流贼》
思考明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启示?
明朝灭亡的原因
(1)根本原因: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
(2)直接原因: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
(3)重要原因:后金的兴起,消耗了明朝的国力。
启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铁骑南下
——满洲兴起与清军入关
输入你的标题
满洲兴起与清军入关
1.满族兴起
何方神圣?
输入你的标题
满洲兴起与清军入关
1.满族兴起
女真已经渐渐兴起…
后金
大清
1616年,努尔哈赤基本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635年,皇太极定族称为满洲;
1636年,改国号为大清。
努尔哈赤
皇太极
明朝
大清
1643年,顺治皇帝福临登基,多尔衮辅政。
1625年,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顺治皇帝
太极的一生就是四面开拓的一生,用“鹰扬天下”来形容是恰如其分的。其谋略包括精心谋划,继承汗位;一后四妃,笼络蒙古;松锦用兵,精于谋略;设反间计,除袁崇焕等,皇太极心计之深、谋略之高、手段之辣,令人叹为观止。—— 阎崇年
输入你的标题
满洲兴起与清军入关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建立八旗制度,把所属人员编为八个旗,将生产、行政、军事三种功能结合在一起,实行兵民合一、军政一体,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具有旗籍的家族人员称为旗人。八旗是清朝统治全国的重要军事支柱,曾在中国历史上起过积极和进步的作用,为发展和巩固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为保卫边疆防止外来侵略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满洲八旗
1.满族兴起
输入你的标题
满洲兴起与清军入关
2.清军入关
吴三桂为明辽东边防部队将领,28岁升为山海关总兵。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城,明军主力殆尽,吴三桂几乎成为挽救明朝的“唯一救星”。
——《崇祯十七年》
如何抉择?
初,三桂奉诏入援至山海关,京师陷,犹豫不进。自成劫其父襄…三桂欲降,至滦州,闻爱姬陈沅被刘宗敏掠去,愤甚归山海。自成怒…东攻山海关。三桂惧,乞降于我。”
——《明史·流寇》
冲冠一怒为红颜
输入你的标题
满洲兴起与清军入关
2.清军入关
1644年,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封“平西王”。
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最后失败。
清兵入关是明末农民起义从胜利走向失败的一个转折点同时也是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开始。
输入你的标题
满洲兴起与清军入关
2.清军入关
材料:崇祯十七年(1644年)4月,攻入北京,初期严肃军纪,将抢劫绸缎铺的2名士兵“以手足钉于前门左栅栏”。但很快农民军开始腐败,李自成与其他首领瓜分宫嫔,畅饮宫中,唯一关注的事就是登基大典。
——《国史概要》
思考: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农民起义自身的局限性;(必然性)
吴三桂与清军联合打击。(偶然性)
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他们没有统筹全局的观念,内部矛盾与领导层问题,没有高屋建瓴的政治智慧与政治谋划……

统合之道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输入你的标题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1.统一全国
1644年,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以北京为都城。清军随后南下,陆续消灭了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的力量,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顺治帝
(1638—1661)
康熙帝
(1654—1722)
雍正帝
(1678——1735)
乾隆帝
(1711—1799)
都城设立在北京的朝代有:
金朝(中都)、元朝(大都)、明朝(北京)、清朝(北京)。
输入你的标题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2.巩固措施
天下大权,当统于一。中外臣工,宜各矢公忠,共襄治理。
——《清实录》卷二百四十五,康熙五十年(1711年)
治天下者,莫亟于正人心、厚风俗,其道在尚教化。教化之本,自学校始……今宜崇儒重道,表章经学。
——《清世祖(顺治)实录》卷六十八
清制大体沿明,而损益之。内阁、六部、都察院、理藩院,皆仍其旧……至军机处,世宗特设,为机要重地。
——《清史稿》卷一百十四
政治上:沿袭中原王朝的做法,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思想文化上: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清朝的统治政策。
课后活动
1.明朝灭亡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请在□内画“√”。
□朝政腐败,宦官擅权
□土地兼并严重
□朝廷征派苛捐杂税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梳理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说说这些口号反映了农民的哪些诉求
质疑了封建等级制度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表达了敢于反抗压迫的勇气。
他们对旧王朝的否定和对新秩序的期待。
体现他们对于贫富差距的强烈不满。
农民阶级推翻元朝政权的强烈愿望。
体现了农民无法忍受明末赋役沉重、土地兼并的残酷社会现实,集中代表了广大农民的要求。
这些口号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农民阶级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社会不公和政治压迫的反映。通过这些口号,我们可以窥见社会的深层次矛盾和人民的愿望。每一次农民起义都是历史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陈胜、吴广起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伐无道,诛暴秦"
王小波、李顺起义军
”我疾贫富不均
今为汝均之”
李自成起义
"均田免粮"
黄巾军起义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红巾军起义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秦末
东汉末年
北宋
元末
明末
认识:①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②每一次农民起义都是历史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1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3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4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2
腐朽统治:政治腐败,社会动荡
张居正改革:一条鞭法
口号:“均田免赋”
政权:西安 大顺
明朝灭亡:1644年
统治全国:1644年,进入北京都城
巩固统治:维护政治大一统
推崇儒家学说
建立政权:1616年,努尔哈赤;
1636年,国号为大清;
清军入关:吴三桂降清
李自成起义失败
课堂小结
1.将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②明朝灭亡
③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 ④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A. ①④③② B. ①②④③ C. ①③②④ D. ①④②③
2.关于清朝代明的历史过程,四位同学整理出以下内容,符合史实的是( )
A. 甲:明朝是被清朝起兵攻打灭亡的
B. 乙:清廷得知明朝灭亡,兴兵入关绞杀农民军夺取全国最高统治权
C. 丙:明朝灭亡后,清朝建立,并成功入主中原
D. 丁:吴三桂是明朝最终灭亡的关键人物
随堂练习
A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