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国有了共产党——红军不怕远征难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教育部审定教科书《道德与法治》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内容来源:《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第9课 中国有了共产党课 时:第3课时《红军不怕远征难》 共1课时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目标确定的依据:一、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政治认同理解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战略转移,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与牺牲精神;认同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树立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感。2.道德修养体会红军面临的艰难险阻,培养坚韧不拔、勇于担当的意志品质。3.法治观念:理解长征途中红军严格遵守纪律、尊重少数民族风俗的行为,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和尊重多元文化的观念。4.健全人格:通过长征精神的传承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毅力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5.责任意识联系现实生活,思考新时代如何践行长征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教材分析本课选自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的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的第三个话题,本单元共有六课,包括从鸦片战争到走进新时代等内容。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为主线,以时间为脉络,以精神为核心。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在教材“逻辑链”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一课由“开天辟地的大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军不怕远征难”三个话题组成,既贯穿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三大历史事件的时间明线,又贯穿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精神暗线。“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教材内容涉及长征的背景、过程、意义,以及长征精神的学习和传承等内容。三、学情分析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但有的学生对红军长征的相关具体史实认识较模糊,难以理解长征之途何以如此艰苦。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仅仅将长征看作一个孤立的历史往事,忽略了新时代长征精神的传承。对于如何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不少学生感觉在身边找不到什么榜样,更不知道如何具体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四、学习目标:1.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知道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2.体会长征中遇到的困难,探究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原因,感悟长征精神。3.激发大家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长征精神,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五、评价任务:1.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分享所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等方式,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路线和过程,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主要困难,知道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2.通过课中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原因,感受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激发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长征精神,努力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3.通过学习榜样故事,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制定具体可行的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的行动计划,践行并坚持下去。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导入新课 1.视频导入。2.揭示课题。3.明确学习目标。环节一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活动一:阅读课本P63和相关资料,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为什么要开始长征?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观看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长征”。(完成评价目标一)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观看视频、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了为什么要开始长征?认识遵义会议在我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评价目标一)环节二红军长征有多难 活动二:分析相关数字材料分析相关数字材料,从中认识长征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完成评价目标二) 通过分析材料认识长征中遇到的艰难险阻。(评价目标二)环节三红军为什么不怕难 活动三:合作探究学生阅读课文,合作交流,查阅资料,结合案例,讲述故事,解决问题:1.红军不怕难的原因是什么?2.长征精神是什么?(完成评价目标二、三) 通过生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方式,分析红军不怕难的原因,并从中感悟伟大的长征精神。(完成评价目标二、三)环节四长征精神代代传 活动四:合作探究生活中如何传承长征精神?(完成评价目标三) 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观看视频、联系实际等方式,进一步领悟长征精神的内涵,掌握传承长征精神的方法和技巧。(评价目标三)板书设计9.3红军 不怕 远征 难战胜生活艰苦力量悬殊围追堵截环境恶劣路途遥远依靠群众党的领导意志坚定勇往直前路途遥远浴血奋战百折不挠不怕牺牲传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