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7张PPT)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第2框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课标素养 定方向●课程标准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增强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2.科学精神:理解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3.公共参与:积极推进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自主学习 获新知?必备知识一、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1.文化交流的作用(1)___________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2)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不仅不会成为文化发展和______的障碍,反而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___________。(3)正是坚持求同存异、___________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才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文化交流创新推动作用取长补短2.文化交流的要求: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_________,加强___________、相互学习、___________,而不应该相互隔膜、___________、相互取代。多样性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排斥有人认为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创新的过程,这一观点是否正确?提示: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二、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1.文化交融的作用(1)___________推动文化的发展。(2)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_______。(3)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_______。文化交融丰富世界(4)人类正是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_______和_______,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_______,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_______、自信、_______,也为___________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长处精华营养自尊自立世界文化2.推进文化交融:推进人类___________,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文化交融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一样?提示:文化交流侧重的是传播开来;文化交融侧重的是产生新文化。?易错明辨1.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完全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提示:错误。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2.今天,我们倡导文化交流互鉴,既要吸收各国文明成果,又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示:错误。今天,我们倡导文化交流互鉴,既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3.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创新的过程。提示:错误。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4.我们进行文化交流的目的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示:错误。进行文化交流,我们倡导交流互鉴,既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文化交流的最终目的是发展本民族文化,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5.文化相互交流传播,其结果必然是文化趋同或全球文化融合统一。提示:错误。文化交流不会减少文化之间的差异,不会使全球文化趋同或全球文化融合统一,相反,加强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从而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议题探究 提能力?情境创设【材料一】 玄奘,唐代著名高僧,中外文化交流杰出使者。他历经艰辛到印度取经,回国后主要从事佛经翻译,译经数量占到唐代译经总卷数的一半以上,所著的《大唐西域记》一书,为研究中古时期中亚、南亚诸国的历史、地理、宗教、文化等提供了重要资料。【材料二】 唐代高僧鉴真,他不畏艰险,曾六次前往东瀛,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并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议题1: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问题探究【探究1】 文化交流对文化发展有什么意义?【答案】 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不仅不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反而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化交流、交融的宏伟画卷。【探究2】 文化交流应坚持什么原则?【答案】 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归纳提升1.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关系(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使得世界文化呈现多姿多彩的景象,同时也为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借鉴、学习提供了可能。(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3)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交流,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4)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包括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也包括外域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文化交流的作用是双重的。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有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繁荣;文化交流违背平等原则,推行文化霸权则不利于文化的发展。2.为什么要加强不同民族、国家间文化的交流(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2)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3)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4)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有利于增强民族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相互学习,共同发展,也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典题训练1.作为东道主,杭州将这座千年历史名城中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元素,用现代科技手段带给八方来客直观独特的视觉体验;同时,泰姬陵、鱼尾狮像等多个亚洲国家的地标建筑也融入杭州亚运会开幕式视觉场景中,与中国文化符号一道,共同铺陈开一幅美美与共的亚洲文明画卷。这表明( )①文化交流能促进彼此文化认同②文化因为相互交流而精彩③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学习借鉴不等于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真鉴别、合理吸收,不能搞“全盘西化”,不能搞“全面移植”,不能照搬照抄。【答案】 C【解析】 应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①错误。材料没有强调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不符合题意。②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2.近年来,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成功承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世界儒商文化论坛,成立29家海外孔子学堂,实施“一带一路”国家《论语》译介工程,与国际儒联共同举办汉学青年学者曲阜研修营,连续多年开展“孔子文化世界行”,组织举办全球“云祭孔”大型网络直播活动等。开展上述活动有利于( )①加强交流互鉴,发挥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引领作用②讲好中国故事,开创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③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获得普遍认同④坚持求同存异,促进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美美与共、和合共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答案】 D【解析】 这些活动将儒家思想、孔子文化向世界传播,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开创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坚持求同存异,促进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美美与共、和合共生,②④正确;发挥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积极作用而不是引领作用,①错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获得普遍认同与现实不符,③错误。故本题选D。?情境创设【材料】 敦煌是历史上东西方文化交汇的重要枢纽,不同文化在这里汇聚和交融,塑造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敦煌文化是一种在中原传统文化主导下的多元开放文化,敦煌文化中融入了不少来自中亚、西亚和我国西域、青藏、蒙古等地的民族文化成分,呈现出开放性、多元性、包容性,如中亚、我国西域的粟特文化对古代敦煌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深刻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古代敦煌的赛祆胡俗、服饰胡风、饮食胡风、乐舞胡风、婚丧胡风以及敦煌画塑艺术中。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议题2:如何认识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不断坚定文化自信。?问题探究【探究1】 从文化交融的角度,谈谈你对“不同文化在这里汇聚和交融,塑造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的理解。【答案】 ①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交融推动了中西方文化的发展。不同文化在这里汇聚和交融,塑造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这说明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②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探究2】 请你为更好地传承敦煌文化拟定三条宣传标语。【答案】 让世界了解敦煌,让敦煌走向世界;传承敦煌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文载丝路,博览天下,汇聚敦煌。?归纳提升1.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1)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2)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交融,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只有善于通过文化交流与交融从其他文化中汲取有益养分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实现自身文化的发扬光大;只有善于通过有效途径向外传播自身文化的国家和民族,才能为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作出更大贡献。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区别与联系(1)二者的界定和表现不同文化交流是彼此间文化的相互沟通,互通文化的有无,促进文化丰富与发展。也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语言、报刊、网络等)使得文化得以传播。人类创造的文化,其存在形式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与传播形式相一致的。文化交融强调的是不同文化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渗透,难分你我。文化交融更多的是指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2)二者侧重的结果不同文化交流侧重的是把一种文化发扬光大,传播开来,让更多的受众知道、理解的过程。文化交融侧重的是文化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甚至是冲突碰撞之后的发展升华,产生新文化的过程。文化交流发生的是量变,文化交融发生的是质变。(3)二者的意义不同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文化交融的意义在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从而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二者的区别在于:文化交流间接促进文化发展,文化交融本身就是文化发展与创新。(4)二者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文化交流是文化交融的前提、基础,文化交融是文化交流的升华、发展。所有的文化交融都是建立在文化交流基础上的。3.进行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对文化发展的意义和态度(1)意义①通过文化交流,各民族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博采众长,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②可以推动本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本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③可以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2)态度①进行文化交流,首先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②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尊重差异,理解个性。③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典题训练3.(2024·江西上饶一模)青花瓷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其滥觞于唐代巩县窑,辉煌于大明永乐、宣德两朝景德镇珠山“御器厂”,是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在科技、贸易、人文与艺术交流中共同催生的一枝奇葩。千百年来伴随着青花瓷的传播,中国人的技术、品味以及生活方式亦逐渐为世界其他国家所欣赏、推崇。由此可知( )①青花瓷是不同文化交融和合的产物②文化交流构成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③吸收外来文化有利于获得对方认同④青花瓷展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追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答案】 B【解析】 青花瓷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其滥觞于唐代巩县窑,辉煌于大明永乐、宣德两朝景德镇珠山“御器厂”,是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在科技、贸易、人文与艺术交流中共同催生的一枝奇葩,体现了青花瓷是不同文化交融和合的产物,①符合题意。文化交流构成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而不是根本动力,②错误。认同的应该是本民族文化,③错误。伴随着青花瓷的传播,中国人的技术、品味以及生活方式亦逐渐为世界其他国家所欣赏、推崇,体现了青花瓷展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追求,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4.(2024·江西宜春三模)自古以来,我国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文明不断创新发展的宝贵资源和突出优势。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不仅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也形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材料表明( )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重要基础②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发展的动力,要尊重和保持文化多样性。 ?③文化由多样走向统一是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大势所趋④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A【解析】 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表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重要基础,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①②正确。文化具有多样性,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发展但不会走向统一,③错误。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④错误。故本题选A。知识概览 关重点课堂训练 重达标一、选择题1.(2025·河南新乡高二期中)上海歌舞团创排的舞剧《朱》在世界舞台连演不衰、好评不断;春晚舞台上,《只此青绿》《碇步桥》《咏春》等中国舞节目让国外观众赞不绝口……“想到中国看一看”是很多海外现场观众的第一观后感。有人指出,艺术“出海”的成功密码在于内容。由此可见( )①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②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创新文化传播方式 ③文化交流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文化“出海”要选择彰显中国风格的作品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 材料没有反映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发展,也没有体现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①②不符合题意。“想到中国看一看”是很多海外现场观众的第一观后感,这表明文化交流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③符合题意。艺术“出海”的成功密码在于内容,这说明文化“出海”要选择彰显中国风格的产品,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打开国家图书馆建设的网上“中华古籍资源库”,水墨为底的界面雅致大方,数字古籍、数字方志、宋人文集、敦煌遗珍,十余个细分数据库在网页上排开。更有哈佛大学善本特藏、法藏敦煌遗书等馆外资源,让有需求的读者可以一站式使用多种海内外古籍数据。这说明古籍数字化( )①意在全面继承传统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②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促进中华文化传播 ③通过中外文化互鉴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④为古籍资源的开放共享带来了更大便利A.①④ B.①③C.②④ D.②③【答案】 C【解析】 古籍数字化可以发挥网络数字资源优势,变革中华古籍传播方式,突破时空的限制促进中华文化传播,为古籍资源的开放共享带来了更大便利,②④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全面继承,①错误。材料涉及的是中华古籍资源,包括海外中华古籍资源的数字化,未涉及中外文化互鉴增强中华文化包容性,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3.(2025·广西高二统考期末)从孔子学院带动“中国文化热”,到鲁班工坊帮助共建国家的年轻人掌握职业技能;从开展联合考古项目,到举办艺术节,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图书馆等联盟……“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在文化教育领域赢得共建国家的尊重和认可,这是因为( )①民族文化多样性可以并存共生、取长补短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消除国家间文化隔阂 ④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而不是根本动力,②错误。尊重文化多样性,但不能消除国家间文化隔阂,③错误。故本题选B。4.(2024·河南新乡高二期中)“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要以文明共存架起交流交融的友好之桥,通过国际会议、学术研讨会、文化交流活动等途径,鼓励各方分享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和看法,使国际社会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底蕴和现代化路径。上述做法有利于( )①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 ②增强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③凝聚不同文明的价值共识 ④以文化融合缩小文化的差异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 通过文明共存和交流来促进国际友好关系,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和尊重,有利于超越不同文明之间的隔阂,凝聚不同文明的价值共识,①③符合题意。各国认同的是本民族的文化,②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缩小文化的差异”说法错误,④排除。故本题选A。5. (2025·山西忻州高三阶段练习)对漫画《行礼与用语》反映的文化现象,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交融而丰富 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③文化交流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B【解析】 漫画中两个人在相互问好,外国人用中国话,行中国人的礼,中国人用外语,行外国人的礼,这说明了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交融而丰富,也说明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①④正确。漫画强调文化交流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并未体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也未强调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②③排除。故本题选B。二、非选择题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创新探索东西方舞蹈语汇的交融是中国芭蕾舞一以贯之的创作理念。中央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红楼梦》以兼具“国际化”与“民族性”的艺术视角,完成了一次东西方艺术融合的大胆探索。一舞红楼入梦来。芭蕾舞剧《红楼梦》在呈现原著经典段落的同时,致力于挖掘中国式诗意情感,为观众带来芭蕾的优雅浪漫与古典文学的气质神韵。这部剧最大的挑战是寻找芭蕾语汇、传统文化和名著文学性的契合点,进而创造出属于这部舞剧的舞蹈语汇和舞台意趣。这部舞剧不是“直译”文学,而是希望构成审美状态的统一,向芭蕾投射中国舞、现代舞的表达逻辑和基本语汇,投射中国古典审美。循着这个思路,舞剧《红楼梦》在舞美空间上引入了戏曲的留白,悬置在舞台上的巨大雪墙灵感取自苏州园林立雪堂;交响乐创作体现民族审美和中国特色;编舞在芭蕾的“形”中注入古典舞的气息和律动……该剧总编导感慨:“舞台和舞蹈语汇的选择和运用要符合题材、服务表达,任何创新都需要反复尝试和实践积累。有创作者的逻辑,同时赋予作品丰富的延展性和多义性,契合观众的观看角度、欣赏心理、审美层次,这是舞剧最大的魅力。”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以“东西交融·探寻中国意蕴”为题,畅谈文化创新。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150~200字。【答案】 东西交融,探寻中国意蕴,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以芭蕾舞剧《红楼梦》为代表的推动东西交融的有益实践,既有利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也有利于运用国际化的表达方式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文化创新要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文化有益成果,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解析】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开放类主观题,考生可根据材料内容和设问要求调动教材知识围绕主题,从文化交流的意义以及如何开展文化交流角度谈文化创新。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中央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红楼梦》以兼具“国际化”与“民族性”的艺术视角,完成了一次东西方艺术融合的大胆探索→可从文化交流的意义角度,说明文化因交融而丰富。以芭蕾舞剧《红楼梦》为代表的推动东西交融的有益实践,既有利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也有利于运用国际化的表达方式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有效信息②:这部剧最大的挑战是寻找芭蕾语汇、传统文化和名著文学性的契合点,进而创造出属于这部舞剧的舞蹈语汇和舞台意趣→可从文化创新的途径角度,说明文化创新要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文化有益成果,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第三单元 第八课 第2框课时作业 测等级一、选择题1.(2025·河北保定高二阶段练习)当前,多重危机挑战交织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社会再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在此背景下,中国倡议联合国大会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2024年6月7日,第七十八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决定将6月10日设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文明对话国际日的成功设立( )①是基于文化认同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和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②有助于各国在寻求发展的同时维护自身独特的文明与文化 ③能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合作,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中国方案 ④彰显了中华文明的优越性,为不同文明发展提供不同文化视角和智慧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和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①错误。中国倡议的文明对话国际日的成功设立,能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合作,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中国方案;有助于各国在寻求发展的同时维护自身独特的文明与文化,②③符合题意。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中华文明的优越性”说法不妥,④错误。故本题选C。2.国礼是以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以国家和国家政府名义互赠的礼品。作为体现国家形象和政治语言的国礼,可谓形式多样:有传统的土特产品和珍奇异宝,也有令人诧异的特色礼品。亚洲国家常送古董或良种马,非洲国家爱送镶着宝石的象牙,南美国家则喜欢把镶着玛瑙的铠甲送人。由此可见,互赠国礼可以( )①展示国家形象,回避经济政治变化的影响②表达美好祈愿,以消除各国间的政治隔阂③增进国家友谊,实现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④彰显文化底蕴,展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 互赠国礼可以增进国家友谊,实现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彰显文化底蕴,展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③④符合题意。互赠国礼不仅不能回避经济政治变化的影响,反而能影响两国间的经济政治,①错误。“消除各国间的政治隔阂”夸大了互赠国礼的作用,②错误。故本题选D。3.(2025·广西梧州高二阶段练习)在成都大运村艺术中心,“体育力量中国精神”中国体育文化展讲述着中国竞技体育、体育文化和对外交往的精彩故事,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人员、媒体记者参观;在媒体酒店,由成都皮影非遗传承人表演的皮影戏《白蛇传·盗仙草》引得观众阵阵叫好;在街头巷尾,成都串串、川式火锅等美食受到外国运动员欢迎。可见,成都大运会( )①通过各种途径展现了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②搭建了了解和体验中华民族文化的窗口 ③向外国友人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④让中国感受到世界各地多元文化的别样风采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①错误。在成都大运村艺术中心,“体育力量中国精神”中国体育文化展讲述着中国竞技体育、体育文化和对外交往的精彩故事,成都皮影非遗传承人在媒体酒店表演皮影戏《白蛇传·盗仙草》,成都串串、川式火锅等美食受到外国运动员欢迎。可见,成都大运会搭建了了解和体验中华民族文化的窗口,②正确。成都大运会让外国人有更多机会认识中国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向外国友人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③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成都大运会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而不是让中国感受到世界各地多元文化的别样风采,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4.(2024·湖北一模)2024年6月,中美青年版画展在江苏举行。该展览搭建了两国版画艺术交流平台,增进了文化理解,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与合作。版画发源于中国,传播到世界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版画风格,又为中国版画艺术兼收并蓄创造了条件。这表明( )①不同文化在交流互鉴中趋向同质化 ②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进步影响深远 ③中美文化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基础 ④文化交流是推动文化创新的动力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 不同的文化会推动交流借鉴和融合,会促进文化的发展,但不会趋向同质化,①错误。中美青年版画展搭建了两国版画艺术交流平台,增进了文化理解,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与合作,说明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进步影响深远,②正确。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基础,③错误。版画发源于中国,传播到世界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版画风格,又为中国版画艺术兼收并蓄创造了条件,说明文化交流是推动文化创新的动力,④正确。故本题选D。5.(2025·辽宁大连高二阶段练习)2024年7月10日,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山东曲阜尼山开幕。本届论坛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为主议题,700余名中外嘉宾齐聚孔子故里,共话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出“尼山声音”,贡献智慧力量。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①为不同文明对话交流和思想碰撞提供重要平台 ②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交融,渐趋统一 ③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世界文化繁荣 ④能够为解决当代世界问题提供具体方法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为主议题,700余名中外嘉宾齐聚孔子故里,共话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可以为中外文明的交流提供平台,也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世界文化繁荣,①③符合题意。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渐趋统一”的说法错误,②排除。中华文化能够为解决当代世界问题提供有益借鉴,而不是提供具体方法,④错误。故本题选B。6.(2025·云南德宏高三阶段练习)纪录片《风雨落坡岭》从第一视角出发,用电影手法记录了K396次列车被困滞留105个小时救援全程;纪录片《巅峰》将镜头对准赛场外备战亚运的中国运动员,讲述他们背后的故事……近年来,很多文化机构、平台都在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以贴近网民的视角展现身边的真善美,运用新技术创意呈现网络空间的正能量。材料表明( )①数字技术深度赋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②文化发展要交流互鉴,弘扬时代精神 ③优秀文化作品是经过实践发展的民族文化结晶 ④优质的网络文化产品可以服务社会、引领风尚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很多文化机构、平台都在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以贴近网民的视角展现身边的真善美,运用新技术创意呈现网络空间的正能量,表明数字技术深度赋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优质的网络文化产品可以服务社会、引领风尚,①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文化的传播,未涉及文化的交流互鉴,②排除。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③排除。故本题选B。7.(2025·湖北武汉高二阶段练习)2024年7月27日,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西班牙梅迪播集团在巴塞罗那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合作,共享媒体设备和技术资源,开展专业人员交流,联合制播新闻、电视剧、纪录片、专题节目等,加强体育等产业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拓展传播市场,搭建起中西文明互鉴的友谊之桥。由此可知( )①不同民族文化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 ②文化的呈现要借助一定物化形式 ③不同民族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统一 ④政治、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A.①② B.①④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 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西班牙梅迪播集团在巴塞罗那签署合作备忘录,在包括文化在内的多领域开展合作,体现不同民族文化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①正确。双方合作,联合制播新闻、电视剧、纪录片、专题节目等,体现文化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体现出来,②符合题意。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故“走向统一”说法不对,③排除。材料未体现政治领域,排除④。故本题选A。8.(2025·湖南长沙高三阶段练习)2024年6月7日,国家大剧院五月音乐节公益演出走进俄罗斯大使馆,这是中俄文化年的重要活动,中国艺术家带来了精彩表演。《炎黄风情组曲》选段《猜调》《杨柳青》,仿佛带人来到了祖国的江南水乡与云岭高原,领略别样的风土人情。《长江之歌》《我和我的祖国》令俄罗斯观众如痴如醉。这说明( )①中国文化要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②中俄文化年体现两国文化的融合和趋同 ③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④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仅属于本民族,而且属于世界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 D【解析】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中国文化要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的说法错误,①不选。中俄文化年体现两国文化的交融,但两国文化趋同的说法错误,②不选。中国艺术家带来了精彩表演,《长江之歌》《我和我的祖国》令俄罗斯观众如痴如醉,说明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③正确。中国的艺术作品能够在国际舞台上赢得观众的喜爱和赞誉,说明了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是具有普遍价值的,它能够跨越国界和语言的障碍,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产生共鸣,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正确。故本题选D。9.(2025·河北沧州高三阶段练习)2024年8月18日,“华人老家”山西洪洞大槐树举办甲辰年中元节祭祖大典,来自全国各地的大槐树移民后裔齐聚一堂,共同祭拜先祖。此次祭祖大典以“寻根溯源老家洪洞”为主题。祭祖仪式遵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槐树祭祖习俗”,进行了“敬献供品”“奠酒献礼”“敬致祝文”等各项传统仪程。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山西洪洞大槐树是文化传承的物化形式,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②祭祖大典增强了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一个民族传承发展的根本 ③祭祖大典不仅是对先人的缅怀和敬仰,更是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④文化具有民族性,各民族文化交流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华人老家”山西洪洞大槐树举办甲辰年中元节祭祖大典,表明山西洪洞大槐树是文化传承的物化形式,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①符合题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发展的根本,②说法错误。祭祖仪式遵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槐树祭祖习俗”,进行了“敬献供品”“奠酒献礼”“敬致祝文”等各项传统仪程。说明祭祖大典不仅是对先人的缅怀和敬仰,更是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③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各民族文化交流,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0.(2024·江西一模)历史为师,文化似友。多年来,中法双方在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展览交流、考古研究等多个领域,持续不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2024年5月,中法签订《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关于互办文物展览的合作意向书》《中国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法国文化遗产科学基金会关于木质遗存与土遗址保护科学研究之合作协议书》,这是双方传承友谊、着眼长远、携手再出发的又一次“双向奔赴”。中法文化“双向奔赴”( )①能发挥文化的纽带作用,推动中法关系更加融合 ②推动中法文化取长补短,促进中法文化共同发展 ③推动中法关系继往开来,能化解两国之间的矛盾 ④展现中法文化独特魅力,引领世界文化共同发展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 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中法双方在文化遗产保护修复等多个领域,持续不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能推动中法文化取长补短,促进中法文化共同发展,②正确。中法双方传承友谊、着眼长远、携手再出发的“双向奔赴”能发挥文化的纽带作用,推动中法关系更加融合,①正确。能推动中法关系继往开来,但“能化解两国之间的矛盾”夸大了其作用,③错误。能展现中法文化独特魅力,促进世界文化发展,而不是“引领”,④错误。故本题选A。11.(2025·河北高二课后作业)2024年新年伊始,“埃尔奥拉——阿拉伯半岛的奇迹绿洲”“历史之遇——中国与西亚古代文明交流展”“璀璨波斯——伊朗文物精华展”三大展览在故宫博物院与观众见面,展览聚焦中国与西亚古代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揭示了丝绸之路上形成的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材料说明( )①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要在文化交汇融合中,尊重和认同世界各国的文化 ③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文化具有多样性,应坚持求同存异、融合共生的原则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 材料主要是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与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无关,①排除。在文化交汇融合中,要认同本国文化,尊重他国文化,②错误。故宫博物院的三大展览聚焦中国与西亚古代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揭示了丝绸之路上形成的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这不但体现了文化具有多样性,应坚持求同存异、融合共生的原则,而且也反映了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可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2.(2025·河南高二课后作业)2024年1月5日,第40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暨中法文化旅游年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开幕。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天坛和巴黎圣母院为灵感,建造“童话王国”景观群,用一座代表友谊的桥梁将两个区域的冰建景观连接在一起,把中国传统文化、法国建筑文化与哈尔滨冰雪文化融为一体,向中法两国建交60周年隆重献礼。由此可见( )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发展中华文化的必然要求 ②中法两国文明在交流互鉴中美美与共 ③中法文化在交流中展现了优越性,增强了国际影响力 ④中法文化融合统一方显价值,有利于加强政治互信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 A【解析】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天坛和巴黎圣母院为灵感,建造“童话王国”景观群,用一座代表友谊的桥梁将两个区域的冰建景观连接在一起,把中国传统文化、法国建筑文化与哈尔滨冰雪文化融为一体,由此可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发展中华文化的必然要求,①正确。第40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暨中法文化旅游年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开幕。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天坛和巴黎圣母院为灵感,建造“童话王国”景观群,中法两国文明在交流互鉴中美美与共,②正确。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中法文化在交流中展现了优越性的说法错误,③错误。中法文化融合统一的说法错误,坚持文化多样性,④错误。故本题选A。二、非选择题13.(2025·云南昆明高二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十年春秋,“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形成了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新局面,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十年来,已有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共建“一带一路”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144个共建国家与中国签署了文化和旅游领域合作文件。十年来,中国不断深化对外文化交流,启动实施了“文化丝路”计划,广泛开展“欢乐春节”“你好!中国”“艺汇丝路”等重点品牌活动。中国与文莱、柬埔寨、希腊、意大利、马来西亚、俄罗斯及东盟等共同举办文化年、旅游年,与共建国家互办文物展、电影节、艺术节、图书展、音乐节等活动及图书广播影视精品创作和互译互播,实施“一带一路”主题舞台艺术作品创作推广项目、“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和文化睦邻工程,扎实推进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如何正确处理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答案】 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在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同时,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②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③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欢迎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提升国际影响力。④立足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分析】 背景素材:“一带一路”促进文化交流考点考查:文化交流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解析】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调用文化交流的有关知识,从措施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信息,链接教材知识。关键信息①:十年来,中国不断深化对外文化交流,启动实施了“文化丝路”计划,广泛开展“欢乐春节”“你好!中国”“艺汇丝路”等重点品牌活动→可联系教材知识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在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同时,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关键信息②:中国与文莱、柬埔寨、希腊、意大利、马来西亚、俄罗斯及东盟等共同举办文化年、旅游年,与共建国家互办文物展、电影节、艺术节、图书展、音乐节等活动及图书广播影视精品创作和互译互播,实施“一带一路”主题舞台艺术作品创作推广项目、“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和文化睦邻工程,扎实推进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可联系教材知识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关键信息③:十年春秋,“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形成了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新局面,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可联系教材知识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欢迎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提升国际影响力。立足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14.(2025·广东佛山高二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杭州亚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竞赛,更是一次文化交流的宏大盛会。在杭州亚运会上,随处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国代表团礼服,融入了青花瓷等元素。首次推出的亚运会花器,以花觚之形意彰显宋韵极简美学;亚运会核心图形“润泽”,化用了杭州代表性的特产丝绸……在开幕式上,中国的京剧、日本的歌舞伎、韩国的传统舞蹈,泰姬陵、鱼尾狮像等多个亚洲国家的地标建筑……共同铺陈开一幅美美与共的亚洲文明画卷。运动员们在武术、藤球、板球、克柔术、柔术这5个代表亚洲不同地区体育文化的特色项目中展开竞技,展现了亚洲地域的多元文化之美。杭州亚运会组委会策划了一系列多元化的活动,展示各国的传统手工艺、音乐、舞蹈等。如中国丝绸博物馆的“五彩亚细亚:亚洲服饰展”,中国茶叶博物馆的“茶中日月长——亚洲茶文化展”。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知识,说明杭州亚运会在促进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中的作用。【答案】 杭州亚运会架起亚洲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沟通的桥梁,搭建了亚洲各国文化交流的平台,增进了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互信;为亚洲文明交流互鉴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推动了亚洲文明共同进步,促进亚洲文化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分析】 背景素材:杭州亚运会考点考查:文化交流、文化交融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解析】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信息,链接教材知识。关键信息①:在开幕式上,中国的京剧、日本的歌舞伎、韩国的传统舞蹈,泰姬陵、鱼尾狮像等多个亚洲国家的地标建筑……共同铺陈开一幅美美与共的亚洲文明画卷→可联系教材知识“文化交流”作答,说明杭州亚运会搭建了亚洲各国文化交流的平台。关键信息②:杭州亚运会组委会策划了一系列多元化的活动,展示各国的传统手工艺、音乐、舞蹈等。如中国丝绸博物馆的“五彩亚细亚:亚洲服饰展”,中国茶叶博物馆的“茶中日月长——亚洲茶文化展”→可联系教材知识“文化交融”作答,说明杭州亚运会促进了各国文化交流互鉴。关键信息③:在杭州亚运会上,随处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国代表团礼服,融入了青花瓷等元素。首次推出的亚运会花器,以花觚之形意彰显宋韵极简美学;亚运会核心图形“润泽”,化用了杭州代表性的特产丝绸→可联系教材知识“中华文化影响力”作答。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3单元第8课第2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练习含答案(教师用).doc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3单元第8课第2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