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第2框课时作业 测等级一、选择题1.(2025·河北一模)在开发软件与拍摄过程中,刘博士从一次次失败中发现“空间站不根据我算出的轨迹走”,进而改变策略,采用“空间站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的“光学识别追踪”拍摄法。“空间站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与下列选项所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①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③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 ④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 “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是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主张运动是心灵(意识)的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①④不符合题意。“空间站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的意思是“人的肉身存在则灵魂存在,肉身消亡了灵魂也就消亡了”,坚持了物质第一性的原则,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认为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体现了唯物主义观点,②③正确。故本题选C。2.(2025·海南琼海高一)2024年2月,一项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新研究表明,有科学家利用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观测到距今115亿光年的超大质量星系——这个星系内部恒星群比银河系还要庞大,而且恒星形成时间更早,距今约130亿年。这一发现佐证了( )①思维与存在不可分离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④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存在决定思维,思维依赖于存在,存在可以离开思维单独存在,①错误。有科学家利用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观测到距今115亿光年的超大质量星系,这一发现佐证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②④符合题意。正确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③错误。故本题选C。3.(2025·云南高三阶段练习)人工智能是当下的社会热点词汇之一,也是哲学研究的一大热门主题。人工智能所表现出的超强拟人性(深度学习和模仿能力)让人们开始忧思自身的主体地位,机器人能否等同于人、电脑能否等同于人脑、人工智能能否等同于人类智能等问题引发人们的关注和讨论。这说明( )①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的思考常常会触及一些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②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③哲学是追求智慧的学问,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④具体科学的进步深刻影响着人们对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认识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 B【解析】 人工智能所表现出的超强拟人性(深度学习和模仿能力)让人们开始忧思自身的主体地位,机器人能否等同于人、电脑能否等同于人脑、人工智能能否等同于人类智能等问题引发人们的关注和讨论。这说明具体科学的进步深刻影响着人们对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认识,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的思考常常会触及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①④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的思考常常会触及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没有涉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没有体现哲学善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②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4.(2025·广东清远高一期末)下列选项与漫画(作者:佚名)中招聘者观点所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 )A.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B.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C.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答案】 D【解析】 漫画反映的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是客观唯心主义,D符合题意。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的意思是心是身体的主宰,心发挥出来就是意念,反映的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A不符合题意。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比喻天地之间万事万物各有其自身的规律,它们各自按照其自身规律去运动,体现的是唯物主义观点,B不符合题意。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体现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5.(2025·河北张家口高二)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提到:“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柳宗元在《天对》中提到:“从蒙昧混沌到天地形成,皆为元气之作用,故元气才是宇宙之本源。”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王阳明把人的客观精神理解为世界的本原②二者分别属于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③柳宗元的观点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④二者对世界本原问题的认识是根本对立的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 王阳明把人的主观精神理解为世界的本原,①错误。王阳明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而柳宗元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错误。柳宗元认为元气是宇宙之本源,该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③符合题意。王阳明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而柳宗元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所有二者对世界本原问题的认识是根本对立的,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6.(2025·海南高二)纵观哲学发展的历史,我们看到了“两个对子”的对立。下列选项中能正确体现“两个对子”的是( )A.“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B.“理在事先,理生万物”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与“绝大部分历史是猜测,其余部分则是偏见”【答案】 C【解析】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是指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和“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都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决定意识,A错误。“理在事先,理生万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强调意识决定物质;“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强调意识决定物质,B错误。“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属于辩证法,强调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属于形而上学,强调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二者属于“两个对子”,C正确。“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属于可知论,强调思维可以正确认识存在;“绝大部分历史是猜测,其余部分则是偏见”属于不可知论,强调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D错误。故本题选C。7.(2025·辽宁阜新高一)医生总要重视诊断处方与病人病情的关系;教师总要研究教案与学情的关系;房屋设计者总要考虑居住者的实际需要。这体现了( )A.思维和存在两个方面是同等重要、不可或缺的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C.认识和改造世界实质上是在解决思维和存在的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主要问题【答案】 B【解析】 存在决定思维,二者不是同等重要的,A错误。医生、教师、设计者所要处理的都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B正确。医生、教师、设计者所要处理的都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体现了认识和改造世界实质上是在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错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D错误。故本题选B。8.(2025·黑龙江高二)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守仁曾就路边的花和朋友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一观点( )①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②夸大了人的主观精神的作用 ③否认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④认为人的心灵是世界的本原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一观点把花的开与闭看作是由人的意识决定的,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①排除,④符合题意。题干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夸大了人的主观精神的作用,并未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②符合题意,③排除。故本题选D。9.(2025·河北高一)列宁说:“透过许多新奇的诡辩言辞和学究气十足的烦琐语句,我们总是毫无例外地看到,在解决哲学问题上有两条基本路线、两个基本派别。”以下观点能够体现哲学两个基本派别思想的是( )①气者,理之依也——心外无物 ②我在,故我思——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③形者神之质,神者行之用——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④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悬崖——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 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气者,理之依也,强调气是世界本原,属于唯物主义,心外无物则属于唯心主义;形者神之质,神者行之用,属于唯物主义,理生万物,理主动静,认为理是世界本原,属于唯心主义。这两对思想,体现了哲学基本派别,①③入选。我在,故我思,体现的是唯物主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体现的是不可知论,二者不是哲学基本派别之争,②不选。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悬崖,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体现的是客观唯心主义,二者不是哲学基本派别之争,④不选。故本题选A。10.(2025·山西高二)我国著名心学大师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提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下列选项与王阳明上述观点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①见景生情,感悟伤怀 ②痛苦与欢乐都是心灵的折射 ③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④烦恼由心起,凡境皆心造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材料中王阳明的观点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主张意识第一性。“见景生情,感悟伤怀”的观点指先有景的存在,后有情感,体现了物质第一性,是唯物主义观点,①不符合题意。“痛苦与欢乐都是心灵的折射”,主张意识第一性,②符合题意。“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观点是享乐主义,注重物质享乐,③不符合题意。“烦恼由心起,凡境皆心造”,主张意识第一性,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1. (2025·河南南阳高一)慧能与众弟子出海。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坛经》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讨论的实质是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②讨论的实质是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③慧能的回答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④慧能的回答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 风动、幡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而心动是离开物质谈运动,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所以讨论的实质是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①正确。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材料中讨论的实质不是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而是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②排除。材料中“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体现的是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慧能认为是人的心在动,即人的主观精神起决定作用,因此他的回答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③正确。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慧能的回答并未体现这一观点,④排除。故本题选A。12.(2024·河北沧州高二)有人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半截子唯物主义”。这是因为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A.没有实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B.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D.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上不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答案】 C【解析】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被称为半截子唯物主义,是因为其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而不是没有实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A不符合题意;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构不成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被称为半截子唯物主义的原因,B不符合题意;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被称为半截子唯物主义,这主要是说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正确。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上承认还是不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但与题意无关,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方位、时代新变化、发展新要求,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发展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实践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请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知识,联系材料,剖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性。【答案】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②从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角度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坚持了存在决定思维,是唯物主义的做法。③从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角度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方位、时代新变化、发展新要求,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这说明了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解析】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调动教材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哲学基本问题→可联系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关键词②:从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角度看→可联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坚持了存在决定思维,是唯物主义的做法。关键词③:从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角度看→可联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方位、时代新变化、发展新要求,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这说明了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时要符合一定的逻辑、层次感、段落化,并且注重使用学科术语。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五行”,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的,木、火、土、金、水是世界的本原。材料二 程颢和程颐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在哲学史上程颢主张“心是理、理是心”,而程颐则主张“有理则有气”。明朝刘宗周所撰《人谱类记》里载二程应邀赴宴,席间有歌姬在场。程颐怒而拂衣离席,程颢则尽欢而罢。次日,程颐去程颢处责问他没有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程颢说:“昨日席间有歌姬而我心中无歌姬;今日家中无歌姬你却念念不忘。”(1)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属于唯物主义的哪一种形态?“五行学说”体现的哲学形态有哪些合理性?(2)程颢、程颐的思想代表了什么哲学观点?他们的思想区别何在?【答案】 (1)形态: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2)哲学观点:二程思想是唯心主义的典型表现。区别:①程颢主张“心是理、理是心”,属于把人的心灵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属主观唯心主义思想;②程颐主张“有理则有气”,把“理”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属客观唯心主义思想。【解析】 (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是说明“五行学说”属于唯物主义的哪一种形态以及“五行学说”体现的哲学形态有哪些合理性,需要调用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的有关知识,从是什么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的→可联系教材知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关键词②:木、火、土、金、水是世界的本原→可联系教材知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局限性。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指出程颢、程颐的思想代表了什么哲学观点以及他们的思想区别何在,需要调用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的有关知识,从是什么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心是理、理是心”“有理则有气”→可联系教材知识意识是本原的,即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关键词②:心是理、理是心→可联系教材知识主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关键词③:有理则有气→可联系教材知识客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8张PPT)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第2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课标素养 定方向●课程标准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能够辨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全面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把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认同并坚持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2.科学精神:科学判定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充分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及其历史地位。3.公共参与:用唯物主义观点指导学习和生活实践活动。自主学习 获新知?必备知识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内涵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和_______的关系问题,也就是_______和_______的关系问题。思维存在意识物质2.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_______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_________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3.表达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哲学。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的哲学家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_______和_______不尽相同。本原同一性概念方式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提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从生活实践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___________。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是要解决_______和_______的关系问题。2.从哲学发展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_______,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___________的问题。基本问题思维存在始终必须回答3.从哲学研究看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___________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___________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人与世界基本性质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_______和_______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1)唯物主义认为,_______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_______后有意识,物质_______意识。(2)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_______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_______________。物质意识物质物质决定物质意识决定物质2.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唯心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4.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在哲学史上,___________与唯心主义、________与__________之间的对立和斗争长期存在。从派别上讲,哲学史上的对立和斗争归根到底,只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正如毛泽东所作的通俗比喻,虽然存在着这样“___________”,但从独立的基本派别上看,只能是两大阵营,而不是___________。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两个对子四军对垒唯心主义是无用的哲学?提示:唯心主义虽然华而不实,但它在客观上推动了哲学的历史发展。就其局部作用而言,唯心主义哲学也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易错明辨1.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提示:错误。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分歧是围绕思维和存在的本原问题展开的。提示:错误。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分歧是围绕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展开的。3.唯物主义的观点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提示:错误。唯物主义的观点不一定都是正确的。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提示:错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5.主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提示:错误。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议题探究 提能力?情境创设【材料一】 哲学从总体上研究人与世界的关系。其最本质的方面是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史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一切哲学特别是现代哲学的主要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思维与存在是人与世界关系中最基本的两个方面,也是哲学中最高的两个范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可以概括为两种: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主观与客观)。二者的关系反映了人与世界关系的最基本方面。议题1:如何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材料二】 成语庄周梦蝶,典出《庄子·齐物论》,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所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在其中,庄子运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地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问题探究【探究1】 结合所学知识和情境一、二思考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答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因为这一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也是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探究2】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情境二中庄周梦蝶的故事是如何涉及哲学基本问题的。【答案】 庄周梦蝶的故事中,认为人不可能确切地区分真实与虚幻,即认为人的思维不能正确反映存在,这是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内容。?归纳提升1.哲学的基本问题两方面内容的关系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回答。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作用。它是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科学回答。承认存在决定思维,就是坚持了唯物主义;承认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作用,就是坚持了辩证法。?典题训练1.(2024·湖南高二)柏拉图主张存在着超越感官世界的理念世界,真理和现实可以通过理念的追求获得。他将物质世界视为理念的投影,认为感官世界只是一个相对的映像,真正的现实存在于理念之中。下列与柏拉图的主张构成“对子”的是( )在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上,认为思维或意识是本原的,属于唯心主义观点。①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②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④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柏拉图主张存在着超越感官世界的理念世界,该观点属于唯心主义。“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题干主张构成“对子”,①入选。“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属于唯心主义,与题干观点一致,②不符合题意。“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题干主张构成“对子”,③入选。“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属于唯心主义,与题干观点一致,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2.(2025·广东高一期末)台风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随着科技的发展,气象部门可以对台风进行准确预测,尽量使台风产生的灾害最小化。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看,这主要体现了( )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A.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C.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答案】 A【解析】 随着科技的发展,气象部门可以对台风进行准确预测,尽量使台风产生的灾害最小化,这体现了思维可以反映存在,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A入选。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决定了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材料没有体现,B不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以及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都不属于哲学的基本问题,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情境创设【材料一】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明·王守仁【材料二】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还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宋·朱熹议题2:怎样认识哲学的基本派别【材料三】 笛卡儿,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近代欧洲哲学心理学思想的创始人之一。在哲学上,笛卡儿力图建立一整套由少数基本公式和基本原理出发推演出的“整整一系列数的真理”,一整套奠基和脱胎于数学的哲学体系。他在“物理学”中坚持物质是唯一的实体,是存在和认识的唯一根据,把机械运动看作是物质生命的表现,从而奠定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基础。?问题探究【探究1】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答案】 (1)材料一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材料二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二者的共同点是都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探究2】 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的根本分歧是什么?【答案】 材料三中笛卡儿的观点属于机械唯物主义,材料一、二中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不同。?归纳提升1.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特点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否认神创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常见观点 ①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②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③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④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①霍尔巴赫:原子是世界的本原②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③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合理性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局限性 缺少科学依据;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共同性 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及其特点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区别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①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②王阳明:“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③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①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未有此气,已有此理”②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③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联系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3.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典题训练3.2024年1月以来,预订寺庙景区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近50%,一跃成为点燃寺庙旺盛香火的主力。“烧香拜佛”成为年轻人群新的潮流,这一现象令人担忧。从哲学的基本派别看,下列观点与“烧香拜佛”不一致的是( ) 把客观精神(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是客观唯心主义。①井蛙不可语海大意是不能和井里面生活的青蛙说大海是什么样的,因为它受空间限制自己不了解,体现了唯物主义观点。②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③我命由我不由天④转发锦鲤,好运连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 【解析】 “烧香拜佛”属于唯心主义,“井蛙不可语海”“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与材料不一致,①②符合题意。“我命由我不由天”“转发锦鲤,好运连连”都属于唯心主义,③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4.(2024·辽宁高二统考)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能同时体现这“两个对子”的一组成语是( )A.画龙点睛与喧宾夺主,瑕不掩瑜与本末倒置B.天行有常与心外无物,积叶成书与焚林而猎 大自然运行自有它内在运行规律,不可逆也。体现唯物主义中尊重规律的客观性。C.返璞归真与审时度势,掩耳盗铃与鬼使神差D.防微杜渐与微不足道,唇齿相依与闭门造车【答案】 B【解析】 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分别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A体现的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没有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不符合题意。“天行有常与心外无物”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积叶成书与焚林而猎”体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符合题意。“返璞归真与审时度势”都体现了辩证法思想,“掩耳盗铃与鬼使神差”没有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都是唯心主义观点,C不符合题意。D体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没有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知识概览 关重点课堂训练 重达标一、选择题1.(2025·四川乐山高二)2023年5月30日9时30分许,搭载神舟十六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16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神舟十六号发射成功意味着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在这次任务中,神舟16号将与天和核心舱对接,为后续建设中国空间站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在空间技术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从哲学的基本问题来看,这主要体现了(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答案】 D【解析】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在神舟十六号发射成功的例子中,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空间技术的进步,体现了人类思维能够正确地认识存在,即思维能够反映存在,二者具有同一性,A排除,D正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C排除。故本题选D。2. (2024·广西桂林高二)出门之前,人们通常会查询一下天气、路况等,但也有一部分人会采取下图的做法。这反映出( )①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 ②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 漫画中的人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命由天定,出门前会求助于客观精神。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也说明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②③符合题意。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①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而没有体现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④排除。故本题选C。3.(2025·湖北高二)下列观点中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有( )①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 ②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③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寂 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①④【答案】 D【解析】 ①选项中的观点把原子和虚空当作世界的本原,是把具体的物质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符合题意。②选项中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不符合题意。③选项中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不符合题意。“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把“形”这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4.(2024·河南高二统考)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下列观点与之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A.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B.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C.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D.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答案】 D【解析】 “万物皆备于我”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属于唯物主义观点,A不符合题意。“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不符合题意。“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属于唯物主义观点,C不符合题意。“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5.(2025·湖南高二)格言名句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其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常常被用于相应思想,以及传达丰富的哲理。下列选项的名句和成语中,能正确反映哲学两大阵营对立的是( )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疑邻盗斧 ②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拔苗助长 ③草木本无意,枯荣自有时——随机应变 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掩耳盗铃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哲学上的“两个阵营”对立,是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属于唯物主义思想,“疑邻盗斧”属于唯心主义思想,二者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①正确。“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是说花开因为人能感受到,花落是因为人感受不到,这属于唯心主义。“揠苗助长”是违背客观规律,这属于唯心主义思想,②不符合题意。“草木本无意,枯荣自有时”强调规律的客观性,“随机应变”属于唯物主义并体现辩证法思想,③不符合题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属于唯物主义,“掩耳盗铃”属于唯心主义,二者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④正确。故本题选C。二、非选择题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当面对自然灾害的时候,人们会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有的人认为,天灾已成定局,过一天算一天吧;有的人认为,天灾不可避免,但事在人为,我们应该把损失降到最低。(1)试判断上述三种人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别?(2)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答案】 (1)①第一种人认为“天命不可违”,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②第二种人消极对待,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第三种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2)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②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③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分析】 背景素材:面对灾害的不同看法考点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解析】 (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需调用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可联系教材客观唯心主义。关键词②:天灾已成定局,过一天算一天吧→可联系教材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关键词③:天灾不可避免,但事在人为,我们应该把损失降到最低→可联系教材辩证唯物主义。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2)本题属于简答题,依据教材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知识回答即可,详解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1单元第1课第2框哲学的基本问题练习含答案(教师用).doc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1单元第1课第2框哲学的基本问题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