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注意事项:1.化学斌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4,考试结束后,请將“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0-16S一32K一39Gu-641一127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造纸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北宋诗人曾对“敲冰纸写下“寒溪浸楮春夜月,敲冰举帘匀割脂”的黄美诗句。古代造纸的部分生产情景如图,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春捣B.蒸煮C.晒纸D.揭纸2.化学与能源和环境保护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天然气代替煤可减缓酸雨的形成B.垃圾分类处理,做到变废为宝C.研发高效低毒农药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D.为了保护环境将废旧电池做深琿处理3.天然盐水已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锂来源。近日,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电化学反应器,能从天然盐水中提取锂。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锂属于非金属元素B.锂原子结构示意图为:+3)3 LiC.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钮D.锂原子的质量为6.9416.9414.胶头滴管在实验室有多种用途,下图胶头滴管在使用时,操作正确的是…【目A.挤压取液B.转移液体C.滴加液体D.搅拌均匀阅读短文,回答5-6小题。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称。食用加碘盐是摄入碘的重要途径。所谓加碘盐;就是在食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碘化钾(KI)或海藻碘。通常食盐的碘添加剂更常选用碘酸钾(KO 】而不选碘化钾(KI),,是由于碘化钾受保存和烹饪等环境因素影响,KI与O2、H20反应生成KOH和12,使其转化为碘单质(12,易升华)造成损失。海藻碘盐是新一代的碘盐产品,热稳定性好,海藻碘更有利于人体的吸收,是理想的天然补碘品。5.下列关于碘酸钾的说法错误的是…【】A.碘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4B.碘酸钾中钾、碘和氧元素质量比为1:1:3C.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5D.碘酸钾中碘元紊质量分数最大6.下列关于碘盐的食用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需要的碘元茶只能通过食用加碘盐得到补充B.人休缺碘会患甲状腺肿大,为了健康,补碘越多越好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题号123456789101112选项B0BCCBD1,B蒸煮过程中有新物质产生,涉及化学变化;春捣、晒纸和揭纸的过程中均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B。2.D废旧电池应回收处理,深埋土壤中会污染土壤和水体,D错误。3.B锂中文名称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A错误;根据锂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表示原子序数为3;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和质子数均为3,B正确;锂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C错误;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D错误。4.C吸取液体试剂前,应先将胶头滴管中的空气排净,不能将胶头滴管伸人试剂后再排气,以防造成试剂变质,A错误;取液后的胶头滴管不能倒置或平放,以防试剂倒流,腐蚀胶帽,B错误;胶头滴管加液时,不能伸入试管中,更不能接触试管壁,应垂直悬空于试管正上方滴加,C正确;胶头滴管不能用于搅拌溶液,D错误。5.B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为相对分子质量,碘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9+127+16×3=214,A正确;碘酸钾中钾、碘和氧元素质量比-39:127:(16×3)=39:127:48,B错误;碘酸钾中钾的化合价为+1,氧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出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5,C正确;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1O0%,则碘酸钾中碘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分数最大,D正确。6.C食用海带等富含碘的食物也可以为人体补充碘元素,A错误;碘摄入过多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B错误;根据短文可知,海藻碘更有利于人体的吸收,是理想的天然补碘品,C正确;主要是碘化钾受保存和烹饪等环境因素影响,KI与O2、H2O反应生成KOH和2,使其转化为碘单质(I2,易升华)造成损失,因此通常食盐的碘添加剂不选用碘化钾,D错误。7.C鉴别衣服面料是羊毛纤维还是合成纤维的方法是灼烧闻气味,A错误;油脂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并不是摄入越多越好,要合理摄入,B错误;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因此住房装修材料挥发出的甲醛等物质可用活性炭吸附,C正确;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合成材料,D错误。8.B“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的失衡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A正确;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但不能将大气中CO2全部吸收,B错误;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相对稳定,C正确;水循环过程中水的状态会发生改变,因此水分子间隔会发生变化,D正确。9.D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可知,该反应是氨分子与二氧化碳分子反应生成了尿素分子和水分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CO2一定条件CONH2)2+H20,该反应的两种氧化物是二氧化碳和水,A错误;尿素中只含农作物需求量大的氮元素,属于氮肥,B错误;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之比为2:1,C错误;结合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60:18=10:3,D正确。10.D放在热水试管内的喷有无色酚赋溶液的小纸花比放在冷水试管内的喷有无色酚酞溶液的小纸花先变红,可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A能达到实验目的:图中实验,左边量简中的铁丝绒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不生锈;左边烧杯中的铁丝绒只能与水接触,不生锈;右边量筒中的铁丝绒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一段时间后生锈,可探究铁生锈条件是与氧气、水充分接触;最终,右边量筒中液面上升至量筒内气体容积的五分之一,可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能达到目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化学答案.pdf 安徽省六安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化学试卷(PDF版,含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