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提升训练一、单选题1.根据以下图示推断,王某的违法行为最有可能是( )A.与邻居发生纠纷将对方打成重伤B.拨打110谎报警情扰乱社会秩序C.签订合同后未按时完成约定义务D.擅自使用他人肖像进行经营宣传2.根据下图所示,判断该违法行为是( ) (违法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触犯法律) 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后果)A.李某因沉迷网络而逃学旷课,夜不归宿B.吴某伙同他人实施网络诈骗,数额巨大C.张某与人争吵后打架斗殴,致人重伤残疾D.陈某在网上散布不实谣言,扰乱社会秩序3.下面图示中“?”处应该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 →被公安机关行政处罚A.丁某醉酒驾驶机动车B.黄某借钱但到期不还C.王某高空抛物致行人重伤D.李某在图书馆里大声喧哗屡劝不止4.2024年12月13日,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原主教练李铁,因犯受贿罪、行贿罪等五项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年,由此可见( )A.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B.所有的违法行为都会受到刑罚处罚C.犯罪不一定违法,违法一定犯罪D.在社会生活中,公民要遵守法律法规5.某县一55岁男子为寻求刺激,在县城北四环的马路边上随意燃放烟花爆竹,一路过的小孩眼睛被炸伤。目前,该男子已被警方行政拘留十日。本案中该男子的行为属于( )A.严重违法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C.民事违法行为 D.行政违法行为6.新修订的《河南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明确规定,学校周边不得设置如酒吧、网吧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一旦发现违规设立相关场所,将面临警告、罚款等处罚。这一规定体现的法律特征是(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7.在某中学初二3班组织开展的法治案例研讨活动上,小颜分享了一个案例:中学生李某因琐事与王某争执,故意将对方推倒在地,导致对方轻微擦伤。派出所对小李处以200元罚款并批评教育。李某的行为属于(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不良行为8.民法典第二百九十四条规定:“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弃置固体废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噪声、光辐射、电磁辐射等有害物质。”这体现了民法典确立的原则是( )A.创新 B.绿色 C.自由 D.平等9.老刘种植的水稻喜获丰收。收购商张某上门收购,与老刘签订了买卖合同。几天后,收购商苗某想以更高的价格收购老刘的大米。面对更高的收益,老刘还是拒绝了苗某。他表示:“既然与他人签订了合同,我就要遵守。”从这一事例中可以看出,老刘履行合同义务时遵循的原则是( )A.公平 B.诚信 C.自愿 D.绿色10.以下对违反民法典基本原则的行为判断正确的是( )①某网店进行虚假宣传、不正当有奖销售——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②李某在某服装店试穿衣服后,商家强行要求其购买——自愿原则③某快递公司以不招女性为由拒绝小美参与求职应聘——诚信原则④某市建筑工程的招标投标中规定本市企业有优先权——绿色原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024年12月30日,河北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邯郸初中生被害案,对张某某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对李某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该案例警示我们青少年( )①远离犯罪,珍惜美好生活 ②法不可违,违法必受刑罚处罚③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 ④依法自律,避免沾染不良习气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权人对自己的财产依法享有( )A.占有、使用、转让、捐赠的权利B.占有、收益、挥霍、处分的权利C.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D.使用、处分、挥霍、捐赠的权利13.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权。下列选项中,受法律保护的财产是( )A.程某参加摄影比赛获得1000元奖金B.李某在出租车上拾得一部苹果手机C.刘某买了一台偷来的电动自行车D.王某把他人的平板电脑卖了5000元14.我们要从内心深处拥护法律,遵守法律。下列行为没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有( )①期末考试时,小刚抄袭同桌的答案②张某开车时,不礼让行人,乱闯红灯③开始上课时,小强左顾右盼不听课④网上交友时,小红传播好友的隐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实施将为残疾人、老年人以及具有无障碍需求的其他人获得社会服务或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等提供法律支撑。这说明( )A.此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核心B.法律体现全体社会成员的意志和利益C.有了法律保障,生活就没有障碍了D.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16.近几年,我国陆续出台了网络安全法、国歌法、图书馆法、英雄烈士保护法、外商投资法、民法典等法律,不断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这表明( )①我国的法律是最完善的法律②我国的法律体系日益完善③法治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④法律体系的完善没有止境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17.张某因借助网络实施诈骗,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这表明法律( )A.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B.只规范违法犯罪人员的行为C.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D.制裁违法犯罪18.父母去世后,张某以出嫁的女儿不能继承遗产为由,将父母的财产独自占有。他的姐姐起诉到法院,法院依法判决姐弟俩共同继承父母的遗产。以下可作为法院判决依据的有( )①第一、二顺序继承人同时继承遗产②公民合法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③我国民法典规定继承权男女平等④子女都是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9.下列能正确反映事物内部逻辑顺序的是( )①拨打报警电话谎报警情→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受到行政处罚②抢劫他人的手机→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受到刑罚处罚③醉酒驾驶机动车致人死亡→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④法治观念不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20.2024年6月,普陀公安分局桃浦派出所接到匿名报警电话称,某小区出租屋内有违法犯罪活动。接报后,民警赶赴现场,却发现屋内并没有报警人所述的违法犯罪活动。经进一步调查,报警人程某如实交代了自己虚构事实谎报警情的违法事实。程某的做法( )A.滥用公民权利,属于行政违法行为B.侵犯接警人员的人格尊严,构成民事违法C.扰乱公共秩序,属于刑事违法行为D.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不需承担法律责任二、非选择题21.【崇尚法治与法同行】七年级学生小华在放学回家途中,发现有一群社会青年正在持刀向一个小男孩索要财物。此时,小华应该如何做?对此,两位同学发表了如下观点:同学甲:上前制止这种行为,必要时与他们搏斗,帮助小男孩。同学乙:告诉周围群众这一情况,寻求帮助,或者拨打110报警。运用所学知识,请你对以上两位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升入初中后,小康经常为自己个子比别人矮而自卑,为自己长得不如别人帅气而烦恼,一次,学校组织篮球比赛,同班同学因为小康打篮球技术好,想邀请他参加比赛,他却说:“我个子不高,抢球时不占优势,就不参加了!”班主任得知后,批评小康不积极参加比赛,小康觉得很委屈,坐在教室里一直哭泣,很久都停不下来……。(1)假如你是小康的好朋友,运用所学的知识,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开导一下他 材料二 中学生小刚课余时间喜欢上网,他在网络上多次散布同学小德的隐私,给小德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小德和家长要求其停止侵害并赔礼道歉,但是小刚不予理睬,小德和家长最后选择了报警。面对警察的询问,小刚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有上网发表言论的自由。我是未成年人,国家法律给予我特殊保护,就算违法我也不用承担责任。”(2)结合材料,对小刚的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23.【认清违法犯罪维护自身权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赵某杰通过聊天软件添加未成年女性40余人为好友。在聊天过程中,赵某杰故意称对方把自己气病,以到被害人学校和家中持刀捅人相威胁,要求被害人“拿钱治病”,先后向4名被害人索要人民币共计18964元。法院依法对被告人赵某杰以敲诈勒索罪判处拘役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0元。(1)请你解读赵某杰的行为是怎样体现犯罪特征的。(2)如果你是案例中的受害人,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四川德阳在2025年中考中招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今年将“校园欺凌”纳入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被认定为“校园欺凌”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得评定为B等及以上等级、按照录取规则、此类学生将不能被录取到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一旦被认定为校园欺凌,考分再高,也无缘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四川德阳的这一举措、引发网友点赞,有网友说:“这个好,必须支持!”此外,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和湖北等多个省市早已将“校园欺凌”相关内容纳入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由此可见,这样的安排,传递出对校园欺凌“零容忍”的鲜明态度。(1)从法律角度,谈谈四川德阳的这一举措为什么被网友支持。(2)材料中各地采取的这些共同举措,启示中学生与同学交往时要遵循哪些道德原则 (3)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这一政策,请你设计一条宣传标语。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提升训练》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D D D B B B B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C A C D B D D C A21.①同学甲的观点是错误的,同学乙的观点是正确的。②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③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④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22.(1)①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学会接纳和欣赏自己,既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②我们要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冷静分析,不能盲目听从,也不要忽视。③情绪是可以调控的,我们要学会合理调节情绪,做情绪的主人。(2)①小刚的观点是错误的。②公民有上网发表言论的自由,但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的,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小刚在网络上散布同学隐私,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没有正确行使言论自由权。③未成年人受国家法律特殊保护,但并不意味着违法不用承担责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未成年人违法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小刚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停止侵害并赔礼道歉,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23.(1)①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赵某杰以持刀捅人相威胁,向未成年女性索要钱财,严重侵害了他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权益,社会危害性大。②犯罪具有刑事违法性。赵某杰的行为违反了刑法中关于敲诈勒索罪的规定,其行为触犯了刑法。③犯罪具有应受刑罚处罚性。法院依法对赵某杰判处拘役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0元,体现了犯罪应受刑罚处罚。(2)①及时向家长、老师或其他信任的人求助,告知他们自己遭遇的情况。②保留好与赵某杰聊天的记录、转账记录等相关证据,为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依据。③勇敢地向公安机关报案,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让违法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的等。24.(1)①将“校园欺凌”纳入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校园欺凌行为的有力约束,能规范学生行为,减少校园欺凌事件发生,保护学生的生命健康权和人格尊严权等合法权益。②这一举措体现了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彰显了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传递出对校园欺凌“零容忍”的态度,维护了校园的安全和秩序,所以被网友支持。(2)①尊重他人,平等待人,不歧视同学,不欺负弱小。②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和包容同学,与同学友好相处。③友善待人,在同学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不恶意伤害他人。(3)示例:“抵制校园欺凌,守护青春净土,共筑美好未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