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思想选择性必修3第2单元第5课第3框正确运用复合判断课件+练习含答案(教师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高中思想选择性必修3第2单元第5课第3框正确运用复合判断课件+练习含答案(教师用)

资源简介

(共60张PPT)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第三框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学情展示 定方向
1.正确理解复合判断,认识复合判断的不同类型及其种类。
2.比较联言判断、选言判断与假言判断之间的区别。
3.正确理解联言判断的真假值特征,理解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
1.科学精神:学会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判断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提高思维能力。
2.公共参与:理解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明确运用选言判断注意的问题,正确进行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
课前预习 固基础
自|主|梳|理
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知识点 1
1.含义
复合判断是其本身______其他判断的判断。
2.构成
由联结词和________两部分组成。
3.种类
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______判断、______判断和______判断等多个种类。
包含
支判断
联言
选言
假言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知识点 2
1.含义
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__________的判断。
2.构成
(1)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________。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______联言支。
(2)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作联言判断的________。在日常语言的表达中,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
同时存在
联言支
两个
联结项
3.性质
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__________,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
4.意义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__________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______,判断更为恰当。
都是真的
多种情况
周密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知识点 3
1.含义
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______情况的判断。
2.构成
(1)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________。一个选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选言支。
(2)用来联结选言支的词项,叫作选言判断的联结项。在日常语言表达中,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______省略。
可能
选言支
不能
3.种类
(1)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可以__________。
(2)不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______。
4.性质
(1)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____________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2)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____________是真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同时并存
并存
至少有一个
只能有一个
5.意义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__________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______和______。
6.要求
(1)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______还是________选言判断,不能误用。
(2)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__________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各种可能
范围
途径
相容
不相容
可能情况
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知识点 4
1.含义: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__________。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
2.种类:充分条件假言判断、__________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3.性质: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__________关系的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______________关系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
条件判断
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
充分必要条件
4.正确理解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掌握假言判断____________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
5.判断的作用
判断是由概念构成的,又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没有判断就不能明确______,没有判断也不能进行______。在逻辑思维中,正确运用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前件和后件
概念
推理
预|习|自|测
判断下列观点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   )
答案:×
提示: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
2.联言判断是断定事物几种情况可能存在的判断。(   )
答案:×
提示: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3.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都是真的。(   )
答案:×
提示: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
4.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   )
答案:×
提示: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
5.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   )
答案:×
提示:假言判断的真假不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是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
核心素养 提能力
议题?
复合判断及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议题导引
京沪高铁全长1 318公里。京沪高铁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次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一直备受关注,何时开通、速度多快、票价多少等问题更是旅客关注的焦点。为了适应旅客的不同需求,京沪高铁将开行时速300和250公里两个速度等级的列车,初期每天开行90对左右,包括京沪一站直达、省城之间直达和沿线车站交错停车三种模式。全国所有动车组列车实行购票实名制。届时旅客需持身份证、军官证、户口本等有效证件购票。
[探究]  (1)复合判断由什么组成?
(2)上述材料中包含复合判断的哪些形式?
提示:(1)复合判断由联结项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组成复合判断的判断,称为支判断。联结支判断的词项,叫作联结项。
(2)①“京沪高铁是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何时开通、速度多快、票价多少等问题更是旅客关注的焦点”等,属于联言判断。②“将开行时速300和250公里两个速度等级的列车”“开行90对左右,包括京沪一站直达、省城之间直达和沿线车站交错停车三种模式”等属于不相容的选言判断。③“旅客需持身份证、军官证、户口本等有效证件购票”属于相容选言判断和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重点突破
区分联言判断和关系判断
(1)当联言判断用单句表达时,在形式上与关系判断很容易混淆。
例如:①小刘和小赵是球迷。
②小刘和小赵是同乡。
(2)区别联言判断和关系判断的方法,是将单句变成复句看是否成立,联言判断变成复句后,每个分句都成立;关系判断变成复句后,两个分句都不成立。如例①变成“小刘是球迷,小赵也是球迷”,句子成立。例②变成“小刘是同乡,小赵也是同乡”,句子不成立。因此,例①是联言判断,例②是关系判断。
典例剖析
1.《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强调了食品标签中食品添加剂的标示方式,要求所有食品添加剂必须在食品标签上明显标注。食品标签不得标示违背营养科学常识的内容,也不应具有暗示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内容。从复合判断的类型看,上述规定属于(   )
A.联言判断 B.选言判断
C.假言判断 D.性质判断
答案:A
解析:明显标注食品添加剂,不得标示违背营养科学常识的内容,也不应具有暗示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内容等,这些是“同时存在”的,属于联言判断,A符合题意;选言判断的特点是断定“可能情况”,与题意不符,排除B;假言判断的特点是掌握“条件联系”,与题意不符,排除C;D不属于复合判断。
变式应用
1.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情况的断定。认识对象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仅仅依靠简单判断往往不能全面地反映对象的情况。这就需要运用复合判断。下列选项中属于复合判断的是(   )
A.北京既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又是文化中心
B.武松喝了三碗酒后把老虎打死了
C.小李是一名三好学生
D.张华信任吴双,吴双也信任张华
答案:A
解析:B、C为简单判断中的直言判断,不符合题意;D为简单判断中的对称关系判断,不符合题意;A为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符合题意。
议题?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议题导引
有人来向楚王进献不死之药。传达官拿着药走进内宫,迎面碰到卫队射击手。射手问他:“你手上拿的是什么,可以吃吗?”传达官说:“这是不死之药,怎么不可以吃?”射手听了,一把夺过药吞了下去。楚王大怒,命人将那位射手斩了。射手托人到楚王面前辩白:“射手是问了传达官‘可不可以吃’,传达官说‘可以吃’,他才吃的,这不是他的错,而是传达官的罪过。而且,这客人送来时说是不死之药,可是射手刚吃下肚,就要被大王杀掉,这就明明是催死之药嘛。这说明是客人在欺骗大王。您要是杀了射手,就是要让天下人都知道,大王宁愿听别人欺骗自己。”楚王听了这话,就把那个射手放了。
[探究] (1)上述材料中,射手表现了什么样的智慧?
(2)在运用这种智慧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提示:(1)射手被释放的原因在于射手运用了选言判断。他从传达官那里得到了或者可以吃,或者是不死之药。这两种情况下,他都是无罪的。
(2)运用选言判断时要注意: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应该使用相容的还是不相容的选言判断,不能混用;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提出来,不要遗漏了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重点突破
比较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
相容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
含义 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可以同时并存 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
常用
联结
项 “或者……或者……”“是……还是……”“也许……也许……” “要么……要么……”“不是……就是……”
相容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
真假 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选言支中有且只有一个是真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典例剖析
2.选言判断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下列语句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的有(   )
①实验若不成功,就失败 ②老张去或老王去
③不仅他不会,而且你也不会 ④或去或不去,岂能犹豫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成功”与“失败”“去”与“不去”只能有一种情况存在,不能同时并存,①④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符合题意;②是相容选言判断,不符合题意;③是联言判断,不符合题意。
变式应用
2.周末,张嘉和李贺相约去逛街,中午时分,二人就午餐吃什么发生争论。最后,张嘉说:“火锅、饺子选一个吧!”如果张嘉的话为假,则以下可能是他们最后的选择的是(   )
①张嘉说服李贺放弃吃饺子,去吃了火锅 ②张嘉和李贺中午只吃了兰州拉面 ③李贺不愿意吃火锅,坚持去吃饺子,张嘉妥协了 ④张嘉和李贺吃完火锅又去吃了饺子
A.①或② B.①或③
C.②或④ D.③或④
答案:C
解析:“火锅、饺子选一个”,其逻辑形式为:要么吃火锅,要么吃饺子。张嘉的话为假,即“要么吃火锅,要么吃饺子”为假。根据不相容选言判断的真值表可知,其为假有两种情况,即“吃火锅、吃饺子同时存在或同时不存在”。②为两者同时不存在,④为两者同时存在,入选,排除①③。
议题?
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议题导引
星期天,王珊、张丽、李玲一起逛街。她们走到一家电影院门前,看到买票的人排成很长的队。王珊立即提议:“我们看电影吧,今天的电影一定很好看。”“你怎么知道?”张丽问。“你看好多人在买票哦!如果买票的人很多,电影就一定好看。”王珊说。张丽接着说:“你的意思是说,如果买票的人不多,电影就不好看了?”王珊说:“我可没有这个意思。”这时,李玲对张丽说:“王珊确实没有这个意思。她只是说‘只有买票的人不多,电影才会不好看’。”
[探究] 运用复合判断的有关知识,说明张丽和李玲两个人中,谁正确地理解和转述了王珊的意思。
提示:①王珊的判断(如果买票的人很多,电影就一定好看)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断定“买票的人多”是“电影好看”的充分条件。②张丽的判断(如果买票的人不多,电影就不好看了)也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但断定的是“买票的人不多”是“电影不好看”的充分条件。所以,张丽的理解和转述是不正确的。③李玲的判断(只有买票的人不多,电影才会不好看)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断定“买票的人不多”是“电影不好看”的必要条件,正确理解和转述了王珊的意思。因为我们知道,如果p是q的充分条件,那么,非p就是非q的必要条件。所以,李玲的理解和转述是正确的。
重点突破
1.正确理解假言判断
含义 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又叫条件判断
结构 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前件和后件);“如果……那么……”“只有……才……”“……当且仅当……”等是常用的联结项
种类 充分
条件
假言
判断 (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①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有前必有后);②常用联结项:“如果……那么……”“倘若……则……”“只要……就……”“一旦……就……”“当……便……”“要是……就……”“假使……那么……”。
(2)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如果p,那么q”,表示为p→q(“→”读作“蕴涵”),p为前件,q为后件。其逻辑性质是:有前件必有后件,即前件为真,后件就一定为真
种类 必要
条件
假言
判断 (1)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①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事物情况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无前必无后);②常用联结项:“只有……才……”“必须……才……”“除非……才……”“……才……”“没有……就没有……”;③只断定一个判断前件是假的,后件也是假的(不断定前件是真的时后件怎么样)。
(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只有p,才q”,表示为p←q(“←”读作“逆蕴涵”)。其逻辑性质是:没有前件就一定没有后件,即前件为假,后件就一定为假
种类 充分
必要
条件
假言
判断 (1)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
①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有前必有后、无前必无后);②常用联结项“……当且仅当……才……”“只有并且只有……才……”“……当且仅当……”“如果……就……并且如果不……就不……”。
(2)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当且仅当p,才q”,表示为pq(“”读作“等值”或“等值于”)。其逻辑性质是:前件为真,后件就一定为真;前件为假,后件就一定为假
2.无论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还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要是前后件均假,那么假言判断就真。这一点是建立在严格的逻辑分析的基础上的。如果拘泥于某个具体的例子,反而可能想不明白。
提醒: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之间存在着两种有规律的转换关系。第一,改变了前件、后件的值就改变了条件关系,其公式是:如果p,那么q=只有非p,才非q;只有p,才q=如果非p,那么非q。第二,调换前件、后件的位置,就改变了条件关系,其公式是:如果p,那么q=只有q,才p;只有p,才q=如果q,那么p。
典例剖析
3.(2023·全国专题练习)2023年2月第4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文章指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我国经济必须确保国家安全,确保基本民生,确保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总体正常运转。二是加快实现产业体系升级发展。要在重点领域提前布局,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既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又创造新的竞争优势。以下从文中得出的正确判断有(   )
①联言判断: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加快产业体系升级发展 ②充分条件判断:如果国家安全、基本民生得以保障,国民经济就会循环畅通 ③选言判断:既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又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④关系判断: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是实现产业体系升级发展的内容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题干中指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既要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又要加快实现产业体系升级发展。”,同时断定了事物的几种情况,这是联言判断,①符合题意;国家安全、基本民生得以保障是国民经济循环畅通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应该是:只有国家安全、基本民生得以保障,国民经济才能循环畅通,②表述错误;“既……又”是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既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又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是联言判断,③表述错误;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是实现产业体系升级发展的内容,该句断定了“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和“实现产业体系升级发展”的关系,为关系判断,④符合题意。
变式应用
3.《墨经》的逻辑学体系是世界上出现较早、比较完整的逻辑学体系之一,是中国逻辑史上光辉的和值得骄傲的一页。下列判断的类型与《墨经》中的“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一致的是(   )
①如果台湾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对中美关系造成颠覆性影响 ②因为有太阳的能量,所以生命才能在地球上存活 ③因为你今天上班迟到,所以我才扣你的钱 ④只有患者接受手术,他的疾病才能治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因为有太阳的能量,所以生命才能在地球上存活”和“只有患者接受手术,他的疾病才能治愈”都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②④符合题意;“如果台湾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对中美关系造成颠覆性影响”和“因为你今天上班迟到,所以我才扣你的钱”都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①③不符合题意。
知识回眸 关重点
[知识图谱]
[核心关注]
一个核心:复合判断。
三大种类: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
随堂训练 测达标
一、选择题
1.学“习语”金句,悟“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金句中往往蕴含着大逻辑大智慧。下列对其部分金句的逻辑分析,正确的是(  )
序号 讲话金句 逻辑分析
① “中国不仅发展自己,也积极拥抱世界” “不仅……也……”表达联言判断
②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宏伟”与“朴素”两个概念的外延是相容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序号 讲话金句 逻辑分析
③ “团结就是力量,信心赛过黄金” “赛过”关系是非对称关系
④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是……”表达关系判断,“中国式现代化”是第一关系者项,“是”为关系项
解析:“中国不仅发展自己,也积极拥抱世界”中两种情况同时存在,“不仅……也……”表达联言判断,①正确;“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由此可见,“宏伟”与“朴素”两个概念的外延是交叉关系,是相容关系,②正确;“团结就是力量,信心赛过黄金”。那么肯定不能说黄金“赛过”信心,所以“赛过”关系是反对称关系,而不是非对称关系,③错误;“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表达性质判断,而不是关系判断,④错误。故选A。
2.中国文学中蕴含着丰富的逻辑知识,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与顾宪成的对联。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诗词巧妙创造了雨疏风骤与绿肥红瘦间的客观联系 ②诗词中的“绿肥红瘦”体现思维的间接性和能动性 ③对联以假言判断的形式揭示了读书爱国的条件关系 ④对联以联言判断的形式倡导既要读书又要关心国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诗词属于意识范畴,因此,“诗词创造客观联系的”说法错误,①排除;诗词通过“绿肥红瘦”的用词反映绿叶繁茂,红花凋零的景象,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和能动性,②正确;联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材料中的对联是联言判断而不是假言判断,对联是以联言判断形式倡导要将读书与关心国事相结合,而不是以假言判断的形式,揭示了读书爱国的条件关系,③不选,④正确。故选D。
3.下列判断是选言判断的是(   )
A.事物矛盾表现的形态不外乎两类,要么是对抗性的,要么是非对抗性的
B.雨停了,天晴了,太阳出来了
C.他虽然满头银发,但精神矍铄
D.如果脱离实际,就会犯错误
答案:A
解析:B、C是联言判断,D是假言判断,都不选;A正确。
4.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讲话,他强调:“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下列对这一判断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只有当它的支判断都是真的时,该判断才为真
B.若该判断为真,则它的支判断至少有一个为真
C.只有当它的支判断全部为假时,该判断才为假
D.属于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即选言判断
答案:A
解析:“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这是联言判断。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A符合题意;B、C说的都是相容选言判断的特点,而题中判断是联言判断,不符合题意。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从几个方面对中国的地位加以断定,属于联言判断,不是选言判断,D不符合题意。故选A。
5.下列选项中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B.如果骄傲自满,学习成绩就会下降
C.若某数能被6除尽,则它就能被2除尽
D.只有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才能保持香港的繁荣
答案:D
解析:A、B、C分别使用“只要……(就)……”“如果……就……”“若……就……”,这些都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常用联结项;D使用“只有……才……”的联结项,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列语句是否表达假言判断?如表达,是哪种假言判断?
(1)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生产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就会得到逐步提高。
(2)除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才能建成社会主义强国。
(3)只要,而且只有你请,我才去。
(4)如果说这张脸上曾有过些美丽的东西的话,今天也已经荡然无存了。
答案:(1)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2)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3)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4)不表达假言判断而是联言判断。
解析: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断定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的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生产发展了”是“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断定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的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断定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的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只要,而且只有你请,我才去”,“你请”是“我去”的充分条件,而且还是必要条件。“如果曾有过美丽的东西,今天也荡然无存了”,虽然有联结项“如果……”,但两个选言支之间不存在条件关系,实际上表达的是联言判断。第二单元 第五课 第三框
一、选择题
1.(2023·广东汕头金山中学期中)2021年10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他指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这一判断属于(   )
A.直言判断 B.联言判断
C.选言判断 D.假言判断
答案:D
解析:“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即如果人不负青山,那么青山定不负人,属于假言判断,只有D正确。
2.“认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它来源于实践。”下列关于该联言判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联言判断只有一个联言支是真的
B.该联言判断一定是假的
C.该联言判断是真的
D.该联言判断的真假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也就是说,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关于认识的来源问题,例句的各个联言支都是正确的,故C正确,排除A、B、D。
3.对下列判断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动物园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园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尽到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 使用了联言判断
②除非学好逻辑,否则不吃火锅。 使用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③喻家山不是最高的山峰。 使用了性质判断中的特称否定判断
④小郭认识罗翔。 使用了关系判断中的非对称关系判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动物园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园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尽到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联结项“但是”前后两部分是并列存在的,可以看出是使用联言判断,①正确;“除非……否则不……”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联结项,不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②错误;喻家山不是最高的山峰,使用了性质判断中的单称否定判断,而不是特称否定判断,③错误;小郭认识罗翔,但罗翔有可能认识小郭,也有可能不认识小郭,“认识”关系是非对称关系,④正确。故选B。
4.对下列判断的类型分析正确的是(  )
判断 类型
① 乌宿池边树,僧站月下门 联言判断
②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直言判断
③ 单丝难成线,独木不成林 联言判断
④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选言判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联言判断,①正确;“红豆生南国”是对事物的性质有所断定的思维方式,属于直言判断或性质判断,但“春来发几枝”是疑问句,不属于判断,②错误;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在日常语言的表达中,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单丝难成线,独木不成林”属于联言判断,③正确;“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属于假言判断,“人不负青山”是“青山定不负人”的条件,④错误。故选B。
5.(2023·山东潍坊月考)中国探月工程不断创造奇迹的背后,是一代代航天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他们从大山深处到大海之滨,一路追随、永不言弃;从翩翩少年到白发院士,矢志坚守、攀登不止。追梦没有坦途,圆梦唯有实干。“实干”是“圆梦”的(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不构成条件关系
答案:B
解析: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实干不一定圆梦,所以A错误,同时可以排除C。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没有实干就不能圆梦,B正确。“实干”和“圆梦”构成条件关系,排除D。
6.“只有认识错误,才能改正错误。”下列没有准确表达这一判断的含义的是(   )
A.除非认识错误,否则不能改正错误
B.如果不认识错误,那么不能改正错误
C.认识错误是改正错误必不可少的条件
D.只要认识错误,就一定能改正错误
答案:D
解析:题干讲的是“认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必要条件,A、B、C都是题干判断的等值判断,与题干的意思一致,但与设问指向不符,排除;D则认为“认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充分条件,显然不能表达题干判断的意思,符合设问要求,入选。
7.有人说:“只要好好学习,就能考上理想的学校。”如果这一判断是真的,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某同学没有好好学习,考上了理想的学校
B.某同学好好学习,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
C.某同学好好学习,考上了理想的学校
D.某同学没有好好学习,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
答案:B
解析:“只要好好学习,就能考上理想的学校”逻辑形式为:“好好学习”→“考上理想的学校”,也就是p→q的形式。设问中的“不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要找p→q为假的情况,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当p为真且q为假时,p→q为假,就可以断定B为假,即B所述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A、C、D则是可能出现的情况,与题意不符。
8.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下列语句属于联言判断的是(   )
①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②时已近黄昏,夕阳无限好 ③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④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中联结项是“不是……就是……”,相当于“要么……要么……”,所以这句话是一个不相容的选言判断,与题意不符,排除。②④都没有明显的表示联结项的词项,但这两个句子都分别断定了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因此,都是联言判断。③是假言判断,与题意不符,排除。
9.直言判断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下列判断属于直言判断的是(   )
A.冬奥会是全世界人民的冰雪盛会
B.如果不履行承诺,就是不诚信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超越历史、超越现实的东西
D.哲学家的哲学思想,或者是唯物主义派别,或者是唯心主义派别
答案:A
解析:直言判断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A符合题意;B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不符合题意;C是由“价值判断不是超越历史、超越现实的东西”“价值选择不是超越历史、超越现实的东西”两个直言判断构成的联言判断,不符合题意;D属于相容的选言判断,不符合题意。
10.记者小白周四去某市采访陈教授与王研究员。次日,其同事小李问小白:“昨天你采访到那两位学者了吗?”小白说:“不,没那么顺利。”小李又问:“那么,你一个都没采访到?”小白说:“也不是。”以下最可能是小白周四采访所发生的情况的是(   )
A.小白采访到了两位学者
B.小白根本没有去采访两位学者
C.两位采访对象都没有接受采访
D.小白采访到了一位,但没有采访到另一位
答案:D
解析:“小白采访陈教授与王研究员”是一个联言判断。题干中对“两位都采访到”和“两位都没采访到”进行了否定,最有可能的情况是“有一位采访到,而另一位没有采访到”,据此可以选择D项。
11.2024年5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他指出,中东是一片发展沃土,但这片土地上战火仍在延烧。战争不能再无限继续,正义也不能永久缺席,“两国方案”更不能任意动摇。这一论断(  )
①是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 ②是简单判断中的关系判断 ③若有一个支判断是假的,那么这个判断就是假的 ④若该论断是真的,要求其所有的支判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中东是一片发展沃土,但这片土地上战火仍在延烧。战争不能再无限继续,正义也不能永久缺席,“两国方案”更不能任意动摇,该判断同时断定了几种情况同时存在,属于联言判断,根据其逻辑性质,若有一个支判断是假的,那么这个判断就是假的,①③入选;这一论断属于联言判断,不是简单判断中的关系判断,②不选;根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若该论断为真,要求其所有的联言支都是真的,④不选。故选A。
1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对此,邓小平早有论述指出: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由此可以推断出(  )
①选言判断:我们或者搞社会主义现代化,或者搞别的现代化 ②假言判断:我们没有失败,我们的政策没有导致两极分化 ③假言判断:我们没有产生新的资产阶级,我们没有走邪路 ④联言判断: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这属于联言判断,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存在。不能推出我们或者搞社会主义现代化,或者搞别的现代化,①不符合题意;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这是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正确的推理结构是肯前肯后式或否后否前式。我们没有失败,否定了后件,可以推出我们的政策没有导致两极分化,②符合题意;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这是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正确的推理结构是肯前肯后式或否后否前式。我们没有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否定了前件,不能必然推出否定后件,③不符合题意;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可以推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④符合题意。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3.“灯不亮的原因或者是停电了,或者是灯泡坏了,或者是线路断了。既然是灯泡坏了,那么就没停电,线路也没断。”上述推理是否有效?若有效,请写出其推理形式;若无效, 请说明原因。
答案:①推理无效。②因为相容选言推理的规则告诉我们:前提肯定选言前提中的部分选言支,结论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支,即相容选言推理没有肯定否定式。
解析:本题设问要求回答上述推理是否有效,该题考查的是相容选言推理, 相容选言判断的规则为:前提否定选言前提中的部分选言支,结论就要肯定剩下的选言支;不能靠肯定部分选言支来否定另一部分选言支。故该题推理无效。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小华和小浩来到某景区旅游。进入景区后,小华感叹道:“这里不但景色优美,而且温度非常宜人。”小浩摇了摇头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你说这里景色优美我不反对,但温度实在不算宜人,我觉得有点热了。”小华反驳说:“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观点,却又承认这里景色优美,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1)小华的评论属于什么判断?
(2)上述对话中谁的话不合乎逻辑,为什么?
答案:(1)小华的评论属于联言判断,联结项是“不但……而且……”断定对象的两种情况同时存在。(2)小浩的推理是符合逻辑的,小华的推理不符合逻辑。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解析:(1)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分析小华的评论属于什么判断,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小华的评论属于联言判断,联结项是“不但……而且……”断定对象的两种情况同时存在。(2)本题要求学生分析上述对话中谁的话不合乎逻辑,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小浩的推理是符合逻辑的,小华的推理不符合逻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