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八 国际政治与地缘冲突-2025届中考历史热点考点训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热点八 国际政治与地缘冲突-2025届中考历史热点考点训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热点八 国际政治与地缘冲突
【热点解读】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格局深刻调整,地区冲突此起彼伏。
巴以冲突与俄乌冲突比较分析
比较维度 巴以冲突 俄乌冲突
历史根源 殖民遗产、民族自决权争端、宗教矛盾 冷战遗产、地缘安全竞争、民族认同分歧
主要行为体 以色列、巴勒斯坦各派、周边阿拉伯国家、美国等 俄罗斯、乌克兰、北约、欧盟、美国等
国际反应 联合国多次决议但执行不力,美国立场关键 西方对俄严厉制裁,全球南方多保持中立
当前态势(2025) 加沙人道危机持续,耶路撒冷地位争议升级 战事胶着,制裁持续,和谈前景不明
对全球影响 刺激极端主义,影响中东稳定 重构欧洲安全秩序,冲击全球经济
中国的立场与全球治理主张。中国在国际冲突中秉持一贯的外交原则。对于巴以问题,中国呼吁落实“两国方案”,支持联合国相关决议,主张通过政治对话解决争端。在俄乌冲突中,中国保持中立立场,强调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应得到尊重,同时呼吁关注各方合理安全关切,主张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架构。
一、世界政治格局演变(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三次变动)
(一)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会议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时间、地点 1919年/巴黎凡尔赛宫 1921年/华盛顿
中心议题 对战败国主要是德国的和约问题 针对中国问题
操纵国/主导国 英、法、美 美国
结果 签订《凡尔赛条约》等条约 签订《九国公约》等条约
影响 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 构成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两个会议建立了战后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二战后: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
1.冷战的原因:
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2.冷战局面的形成:
(1)冷战开始: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2)1947年,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提出;其目的: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实质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
(3)1949年,美、英、法等12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1955年,苏联与东欧7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进而形成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最终固定下来。
3.冷战的表现:
二战后,美、苏、英、法分区占领德国。1948年“柏林危机”爆发,1949年9月“联邦德国”(西德)成立,10月“民主德国”(东德)成立,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影响:积极:
(1)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客观上有利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消极:两强相争,导致霸权主义的存在,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局部热战时有发生。
(三)苏联解体后: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背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欧盟、日本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
暂时局面:一超(美国) 多强(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
决定因素:经济实力
发展趋势: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
影响:国际关系趋于缓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历史繁荣一个进步。
二、联合国
1.成立时间及总部地点:1945年10月,美国纽约
2.联合国地位: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
3.主要机构:
①联合国大会(联大)
②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安理会)
③联合国秘书处等
4.首要宗旨: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加强国际合作。
5.联合国作用: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
6.安全理事会
(1)成员国:①5个常任理事国:中、法、俄、英、美,拥有否决权(大国一致原则)。
②10个非常任理事国
(2)职责: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7.维和部队:根据安理会或联大的决议,联合国可以向冲突地区派出“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以恢复或维持和平。
三、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
3.恐怖主义。
【热点练习】
1.对下列表述解释正确的是( )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1919年,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召开会议,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会议通过了《凡尔赛和约》等条约 1921年,美英日意中等九国在美国的倡导下,在华盛顿召开会议。会议通过了《九国公约》等条约
A.使世界长期稳定发展 B.承认了中国主权
C.消弭了大国间的矛盾 D.按实力确立秩序
2.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这表明凡尔赛体系( )
A.消除了战胜国间的矛盾 B.孕育了再次战争的可能
C.确立起美国世界领导权 D.实现了世界的永久和平
3.1948年后,杜鲁门政府禁止任何能源领域有重要意义的物品,任何武器、弹药和战争器具,任何供应不足的物品运往社会主义国家,这一举动是为了( )
A.扶持本国企业 B.提高出口价格
C.实施冷战政策 D.扶持西欧发展
4.《国际关系史》(第七卷)指出: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宣称,不论直接侵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都有权进行干涉,且没有“地理界线”。这反映了美国对外政策的实质( )
A.控制欧洲 B.干涉亚洲 C.独霸美洲 D.称霸世界
5.自1990年至2021年8月,中国先后参加了近3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足迹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和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这表明中国( )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拓展多边外交
C.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在全球性问题上采取了积极行动
6.自1948年联合国发起维和行动以来,联合国组织的维和行动共有71次。截至2023年9月,联合国仍在进行的维和行动有12项,轨迹覆盖了非洲、亚洲、美洲和欧洲。该材料旨在强调联合国( )
A.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做出了贡献
B.助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C.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快速发展
D.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7.自“9·11”事件以来,美国政府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打着反恐旗号,在世界多地发动侵略战争,共造成460万人死亡,人民流离失所,政局动荡,出现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由此可见( )
A.全人类应该共同应对恐怖主义 B.国际社会应该重建经济新秩序
C.美国的“反恐战争”成效卓著 D.美国霸权主义是国际动荡之源
8.美国在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成为全球头号强国后,更加肆无忌惮,粗暴干涉别国内政,谋求霸权、维护霸权、滥用霸权,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的幌子,发动“颜色革命”,挑唆地区争端,甚至直接发动战争,对国际社会造成巨大伤害。美国的这些做法说明( )
A.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 B.世界多极化趋势发生动摇
C.联合国失去维护和平的作用 D.经济逆全球化趋势出现
9.自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在全世界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军事活动,如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等。21世纪,随着中国的崛起,2015年美国高调宣布其:“重返亚太战略”,这充分说明( )
A.苏联解体后,中国是美国唯一竞争对手
B.美国发动战争是为了维护地区和平
C.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D.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10.如图是一幅反映当今国际关系的漫画《山姆大叔的饭桌》。该漫画表明( )
A.世界形成单极格局 B.宗教冲突威胁地区稳定
C.经济全球化发展受阻 D.大国霸权加剧世界局势动荡
11.2025年1月17日,美国最高法院以中国互联网公司TikTok威胁其国家安全为由裁定中国互联网公司TikTok“不卖就禁”法案不违宪。TikTok也于1月19日被迫关闭。这表明影响国际经济秩序的原因是( )
A.霸权主义 B.地区冲突 C.意识形态 D.恐怖主义
12.21世纪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吸引了超过150个国家参与,在亚洲合作修建雅万高铁、中老铁路、在非洲帮助人民种植绿色超级水稻,在欧洲中欧班列通达200多个城市。形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核心概念。据此可见,新世纪以来我国( )
A.继续发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重点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C.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彰显理性的大国责任与担当
13.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两次7.8级地震,造成土耳其和叙利亚两国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政府第一时间启动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机制,首批向土耳其提供4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并向叙利亚提供叙方急需的救灾物资。中国政府此举( )
A.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B.展现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增进了同发达国家间友好关系 D.推动了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巴黎和会,同战败国签订《凡尔赛条约》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国召开华盛顿会议,会议签署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形成了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都重建了战后国际秩序,A符合题意。华盛顿会议没有对德国进行宰割,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都没有彻底消除大国的矛盾,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都损坏了中国的主权,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条约》并没有解决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故选B。
3.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1948年后,杜鲁门政府禁止任何能源领域有重要意义的物品,任何武器、弹药和战争器具,任何供应不足的物品运往社会主义国家”和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声称希腊和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威胁。在演说中,他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材料中信息即体现了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敌视态度,是冷战政策的表现,C项正确;题干反映了美国实施冷战政策,未提及本国企业,排除A项;题干反映了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封锁禁运,与出口价格无关,排除B项;马歇尔计划扶持西欧发展,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4.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都有权进行干涉,且没有‘地理界线’”可知,美国“杜鲁门主义”的本质是打着维护和平的幌子称霸世界,D项正确;材料没有具体提及亚洲、欧洲和美洲,而是说没有“地理界线”,这说明美国“杜鲁门主义”妄图称霸的并不是某一个大洲,而是世界,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5.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以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克服了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结合题干材料“不是要把资本主义制度连根掘起,新政只是要把资本主义已锈了的车轮磨得光些,使其能再转动”可知,罗斯福新政的用意在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D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危机的状况,排除A;罗斯福新政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不是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排除B;材料反映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体现保护人民群众利益,排除C。
6.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联合国组织的维和行动共有71次。截至2023年9月,联合国仍在进行的维和行动有12项,轨迹覆盖了非洲、亚洲、美洲和欧洲。”可知,材料反映联合国组织大量人力物力部署了多次维和行动,这践行了联合国世界和平的宗旨,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做出了贡献,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材料反映联合国的维和运动维护世界和平,不能说明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快速发展,排除C项;材料反映联合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做出了贡献,没有体现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排除D项。故选A项。
7.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使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苏联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东方战线”,防止德国法西斯的侵略,B正确;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排除A;1942年,以中、美、英、苏四国为首的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排除C;1933年,为缓解经济危机,罗斯福开始进行改革,与材料反映苏联建立“东方战线”无关,排除D。
8.答案:A
解析:美国在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成为全球头号强国后,更加肆无忌惮,粗暴干涉别国内政,谋求霸权、维护霸权、滥用霸权,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的幌子,发动“颜色革命”,挑唆地区争端,甚至直接发动战争,对国际社会造成巨大伤害。美国的这些做法说明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故选A。
9.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民族、国家或地区间的矛盾冲突,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严重威胁世界和平,故选D。
10.答案:D
解析:根据漫画信息,可知漫画中的山姆大叔指的是美国,其餐桌上的伊拉克、伊朗、黎巴嫩、巴以地区的指代物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之所以充满火药味,原因在于美国的插手,即大国插手,大国霸权加剧世界局势动荡,D项正确;世界形成单极格局,是美国的一厢情愿,题干内容与单极格局无关,排除A项;宗教冲突,漫画信息没有涉及,漫画信息涉及的是大国干预和地区动荡关系,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发展,漫画信息没有涉及,漫画信息涉及的是大国干预和地区动荡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11.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美国最高法院以中国互联网公司TikTok威胁其国家安全为由裁定中国互联网公司TikTok,不卖就禁法案不违宪。TikTok也于1月19日被迫关闭”可知,美国最高法院以国家安全为由裁定TikTok“不卖就禁”法案不违宪,并导致TikTok被迫关闭。这一事件反映了美国通过其霸权地位对国际经济秩序施加影响。因此,影响国际经济秩序的原因是霸权主义,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地区冲突,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体现没有涉及意识形态的不同,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霸权主义不是恐怖主义,排除D项。故选A项。
12.答案:D
13.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习近平主席概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为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材料中描述的中国向发生严重地震的土耳其和叙利亚的紧急援助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A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联合国,排除B项;材料中描述的中国向发生严重地震的土耳其和叙利亚的紧急援助,且土耳其和叙利亚不属于发达国家,排除C项;材料中描述的中国向发生严重地震的土耳其和叙利亚的紧急援助,体现不出世界格局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