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十 人类民主法治建设-2025届中考历史热点考点训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热点十 人类民主法治建设-2025届中考历史热点考点训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热点十 人类民主法治建设
【热点解读】
美国:民主失序与制度性失灵
美国的政治极化导致两党陷入“否决政治”,政府停摆、国会分裂成为常态。如拜登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多次因党派对立受阻,而特朗普任内因党争引发的“国会山事件”更是暴露了民主制度的脆弱性。
韩国:民主转型的困境与制度缺陷
尹锡悦因“朝小野大”局面铤而走险宣布戒严,最终成为首位任内被捕的总统。
一、世界民主法治建设的历程
(一)世界古代的民主法治建设
(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法治建设
二、中国民主法治的进程
(一)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法治进程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法治进程
【热点练习】
1.在这场运动期间,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从而把顽固的封建主义思想壁垒打破了一个缺口。据此推断,这场运动( )
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C.沉重地打击了腐朽的清王朝统治 D.显示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以下能够印证这则材料的是( )
A.革命志士发动萍浏醴起义和黄花岗起义 B.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C.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D.蔡锷等人领导护国战争
3.“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没有很长时间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就很快把重点转到发动武装起义上来。这是它的优点,但也带来弱点:缺少一场足够力度的思想文化运动作为先导。”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
A.辛亥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延续 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补课 D.辛亥革命为“五四运动”提供思想指导
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说明( )
A.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它是真正反映人民意志的宪法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5.中国现代史上分为四个不同时期,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时代主题,其中“1966—1976年”的主题词是( )
A.举国欢庆,翻身作主 B.疯狂年代,全面内乱
C.拨乱反正,风清气正 D.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为受到迫害的党、政、军领导干部平反昭雪;一批受迫害的民主人士、一大批长期受打击的知识分子也恢复了名誉。这一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
A.坚持“两个凡是” B.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C.平反冤假错案 D.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
7.《汉谟拉比法典》规定:自由民上层,享有完全的权利;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法律地位较自由民上层低,但也享有很多特权;奴隶,没有任何权利。由此可见( )
A.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活跃 B.该法典是奴隶制国家立法规范
C.古巴比伦的社会等级森严 D.该法典维护了封建地主的利益
8.在雅典城邦担任官职是一种荣誉和义务,任职者并无薪资,凡任职者需有充足的生活保障。公元前5世纪,雅典开始向担任公职和出席公民大会者提供一定的津贴。这一做法( )
A.标志雅典确立了民主制度 B.体现雅典健全的法律体系
C.说明外邦人没有政治权利 D.推动雅典民主制度的发展
9.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下列哪一项描述最准确?( )
A.人文主义强调神权高于一切,主张回归中世纪宗教传统
B.人文主义倡导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和理性思考
C.人文主义反对科学探索,主张完全依赖宗教解释世界
D.人文主义提倡封建制度的复兴,反对资本主义萌芽
10.这个国家在1688年达到了它在1640年所定下的目标,放弃了革命的任务,而代之以自由……最终和国王形成了一个法律契约。这个契约是( )
A.《欧洲民法大全》 B.《权利法案》
C.《十二铜表法》 D.《人权宣言》
11.18世纪后半叶,一篇文献中写道:“……我们现在不得不宣布和他们脱离,并且以对待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的态度对待他们:和我们作战,就是敌人;和我们和好,就是朋友……这些联合一致的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按其权利必须成为自由独立的国家。”对这篇文献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废除了旧的制度,确立了新的制度的基本框架
B.宣告了美国独立战争的最终胜利
C.第一次以国家名义表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D.废除了奴隶制,具有进步的意义
12.“1787年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1787年宪法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政治体制设计……为日后美国的发展留下了隐患”。“隐患”最有可能来自( )
A.英国的殖民统治 B.种族歧视的烙印
C.三权分立的政体 D.民主共和的思想
13.英国“光荣革命”后制定了《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后制定了1787年宪法,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些说明
A.新政权才需要法制建设 B.民主需要以法制作保障
C.三国法制建设十分完善 D.法制建设必定带来民主
14.“国王顽固地拒绝了宣言的革命原则,而巴黎民众再一次战胜了王室的反对,以妇女为主的饥饿民众袭击了巴黎的面包铺,然后向凡尔赛的王宫进军。”材料中的“宣言”指的是( )
A.《独立宣言》 B.《权利法案》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15.“《拿破仑法典》是一只船,它把法国革命的行政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远达伊利里亚(亚得里亚海东岸地区)和波兰”。这反映了该法典( )
A.开辟了通往亚洲的新航路 B.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C.传播了大革命的胜利成果 D.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政体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从而把顽固的封建主义思想壁垒打破了一个缺口”可知,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B项正确;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腐朽的清王朝统治,排除C项;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中关键信息“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以及问题指向—“能够印证这则材料的是”,分析选项,结合所学可知是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A、B、D不符合题意,故而选C。
3.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信息“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缺少一场足够力度的思想文化运动作为先导”可知,“从这个意义上”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补课。因为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文化上更彻底地提倡反封建,C项符合题意。故选C。
4.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可知,这主要是体现了宪法制定的民主性,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B符合题意;A观点正确但与材料内容无关;C不符合题文主旨;D错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故选:B。
5.答案:B
解析:中国现代史上分为四个不同时期,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时代主题,其中“1966—1976年”的主题词是疯狂年代,全面内乱。故选B。
6.答案:C
7.答案:C
解析:A.题干中主要描述的是不同阶层的权利状况,并未提及商品经济相关内容,比如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的发展状况,排除。B.题干重点在于通过法典规定的不同阶层的权利差异来体现社会状况,而不是强调法典的性质,无法得出是奴隶制国家立法规范的结论,排除。C.根据题干信息“自由民上层,享有完全的权利;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法律地位较自由民上层低,但也享有很多特权;奴隶,没有任何权利”和所学知识可知,从题干可知,自由民上层、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在权利方面有着巨大差异,自由民上层享有完全权利,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权利次之,奴隶毫无权利,这清晰地展现出古巴比伦社会存在明显的阶层划分,且等级差异巨大,即社会等级森严,符合题意。D.古巴比伦时期是奴隶制社会,不存在封建地主阶层,排除。故选:C。
8.答案:D
解析:雅典向担任公职和出席公民大会者提供津贴,使得更多平民有经济能力参与政治,有利于调动公民参政积极性,推动雅典民主制度发展,此前雅典民主制度已初步确立,题干未体现法律体系健全,外邦人政治权利与题干无关。
9.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文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尊严和理性思考,反对中世纪以神为中心的观念,B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反对神权至上,是对中世纪宗教传统的突破,并非主张回归,排除A项;人文主义鼓励科学探索,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非反对科学探索和完全依赖宗教解释世界,排除C项;人文主义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它反对封建制度的束缚,而不是提倡封建制度复兴,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B
解析:根据“这个国家在1688年达到了它在1640年所定下的目标,放弃了革命的任务,而代之以自由……最终和国王形成了一个法律契约。”可知,这个契约是英国的《权利法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奠定了国王统而不治的基础,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故B符合题意;《欧洲民法大全》是欧洲民法的基础,与英国“最终和国王形成了一个法律契约”不符,排除A;罗马共和国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是欧洲法学的渊源,与题意不符,排除C;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颁布《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权等基本原则。排除D。故选:B。
1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8世纪后半叶”“我们现在不得不宣布和他们脱离,并且以对待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的态度对待他们:和我们作战,就是敌人;和我们和好,就是朋友…….这些联合一致的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按其权利必须成为自由独立的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文献为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其核心内容是自由平等和美国独立、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它宣告了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标志着美国的诞生。这是第一部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C项正确;《独立宣言》没有涉及废除旧制度和确立新制度,排除A项;《独立宣言》宣告了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标志着美国的诞生,与南北战争无关,排除B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奴隶制,具有进步的意义,排除D项。故选C项。
12.答案:B
解析:据题干“1787年宪法……为日后美国的发展留下了隐患”,结合所学可知,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留下了种族歧视的烙印,为日后美国的发展留下了隐患,因此,“隐患”最有可能来自种族歧视的烙印,故选B项;据所学可知,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美国人民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体,体现了民主进步性,不属于“隐患”来源,排除C项;1787年美国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体现了民主共和的思想,反映了美国宪法的进步性不属于“隐患”来源,排除D项
13.答案:B
解析:据“英国‘光荣革命’后制定了《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后制定了1787年宪法,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可知,这些说明民主需要以法制作保障。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都是用立法的形式来巩固革命的成果,说明民主需要以法制作保障。故选:B。
14.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革命群众发表《人权宣言》,主张自由平等,国王顽固地拒绝了宣言的革命原则,而巴黎民众向凡尔赛的王宫进军,革命深入发展,C项正确;《独立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均是美国的法律文献,《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题意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15.答案:C
解析:A.《拿破仑法典》传播了自由、平等、民主的立法成果,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排除。B.题干强调了《拿破仑法典》的传播,而不是吸收欧洲文化,排除。C题干“《拿破仑法典》是一只船,它把法国革命的行政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说明《拿破仑法典》把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平等、民主的原则传播开来,极大地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符合题意。D.《拿破仑法典》确实实践了法国启蒙思想,但题干呈现的是它的传播情况,排除。故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