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落花生》教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学习花生默默奉献的品质,懂得做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语言运用:理解文章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运用。思维能力:学会详略得当的写法。审美创造:学习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教学重难点】通过“练笔”“观点陈述”等形式辨析、探究应做怎样的人。【教学流程】课前谈话1.反馈表扬预习单上的高质量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提高提问水平。2.据图猜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一、揭题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许地山的一篇文章。齐读课题。二、预习反馈,整体感知(一)学习字词出示: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1.关注读音:“播种”,意思是——播撒种子2.关注标点:这并列的四个词,中间逗号可以换成顿号吗?齐读,注意逗号的停顿时间。3.关注易错字字形:“播”“浇”;这两个字的右上部件容易写错,听写:播种、浇水(二)整体感知1.反馈预习单第二题种花生、收花生、尝/吃花生、议花生(品、聊、说、谈、论、评、讲)小结:语文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有理有据,都是好答案。2.谁能借助这个思维导图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姐弟几个种花生,收获后,我们全家一起尝花生、议花生。三、聚焦“议花生”,辨析“最可贵的好处”1.出示:学习任务一1.默读课文3-15自然段,完成表格2.完成后同桌轻声交流2.学生练习3.反馈交流姐姐:味美;哥哥:可榨油;我:便宜;父亲:(预设: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必须挖起来;虽然不好看,可以很有用,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4.细读第10自然段发现共同之处引导:难道只有花生是有用的?第10自然段,父亲说的话,信息量很大,有一个词语反复出现,大声地读一遍,找到它。小结:【板贴:花生;桃子 石榴 苹果】是的,它们都有果实【板画:维恩图】,它们都有用【板书:有用】。5.对比不同之处有用是它们的共同之处,那么它们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请同学们默读,圈一圈关键词句,并在旁边写一写批注。(1)不同之处:找关键信息,用自己的话概括特点。花生:(预设:谦虚、低调、谦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藏而不露、内敛……)桃子、石榴、苹果:(预设:张扬个性、展示自我、高调、炫耀、显摆;吹嘘和吹牛,没有真才实学,不属于有用)(2)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花生是那么的……(读板书内容),桃子、石榴、苹果又是那么的……(读板书内容),通过这么一梳理,我们就会发现,原来作者他是用了什么写作手法?(3)男女生合作对比读。出示:桃子、石榴、苹果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花生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6.读懂“最可贵”现在你读懂这句话的含义了吗?出示: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有用且谦虚)请写在课题的下面。四、反观“社会”,思辨“应做怎样的人”这个故事发生在100多年前,那时父亲希望我们姐弟几个做一个像——花生一样,有用而且谦虚的人。像这样借用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品格的方法,叫——借物喻人。100多年后的今天,你认为我们应该做一个怎么样的人呢?1.出示:学习任务二:独立学习:完成练习当今社会,我认为我们应该要做一个像 一样的人。理由:(它们让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可列举一两件事例来说明。)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3.举手了解支持观点的人数4.小组交流5.全班交流花生预设:隐姓埋名的缉毒警察、做好事不留名的活雷锋、坚守在试验田上数十年如一日的袁隆平爷爷、扎根于实验室潜心研究抗疟疾疫苗的屠呦呦奶奶、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国的钱学森爷爷、无私奉献的张桂梅校长、默默付出的班干部。苹果预设:主持人、歌手、演员、奥运冠军,校朗诵队《卢沟桥》临海市朗诵比赛一等奖、有了一点小成绩就四处吹嘘、炫耀的人,肚子里有一点才学,就夸夸其谈的人,取得一次好成绩就骄傲自满、不思进取的同学。错误预设:网红,她们对社会有帮助吗?仅仅为了博取流量赚钱,有些网红甚至用低俗的方式。比如:吃播(比的是谁吃的多)、游戏主播等等。支架1:除了同学等身边熟悉的人、你还联想到社会中的哪些人?支架2:花生派同学说的很有道理,苹果派同学也很有道理,那么有没有第三种可能呢?(那什么时候应该做花生一样的人,什么时候应该做桃子、苹果、石榴呢?)事物都有两面,当我们用辩证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往往会思考得更全面更透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课前提出的问题已经解决了的请举手。这节课我们知道许地山通过对比的方法,写出了这些事物与花生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下节我们继续去探究许地山先生的写作秘密。板书:落花生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