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八电解质溶液中的平衡与微粒变化微专题3溶液中微粒变化文字叙述型与表格型分析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八电解质溶液中的平衡与微粒变化微专题3溶液中微粒变化文字叙述型与表格型分析课件

资源简介

(共46张PPT)
专题八 电解质溶液中的平衡与微粒变化
微专题3 溶液中微粒变化文字叙述型与表格型分析
高考真题赏析 明考向
溶液中微粒变化文字叙述型分析
1
角度
1. (2024·江苏选考)室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SO2的性质。已知Ka1(H2SO3)=1.3×10-2,Ka2(H2SO3)=6.2×10-8。
实验1:将SO2气体通入水中,测得溶液pH=3。
实验2:将SO2气体通入0.1 mol·L-1 NaOH溶液中,当溶液pH=4时停止通气。
实验3:将SO2气体通入0.1 mol·L-1酸性KMnO4溶液中,当溶液恰好褪色时停止通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答案】 D
2. (2023·天津选考)在浓度为0.1 mol·L-1的NaH2PO4溶液中,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
【答案】 B
溶液中微粒变化表格型分析
2
角度
【答案】 D
4. (2023·天津选考)下表列出25 ℃时不同羧酸的pKa(即-lg Ka)。根据表中的数据推测,结论正确的是(  )
羧酸 CH3COOH CH2FCOOH CH2ClCOOH CH2BrCOOH
pKa 4.76 2.59 2.87 2.90
A.酸性强弱:CH2ICOOH>CH2BrCOOH
B.对键合电子的吸引能力强弱:FC.25 ℃时的pKa大小:CHF2COOHD.25 ℃时0.1 mol·L-1溶液的碱性强弱:CH3COONa【答案】 C
【解析】 根据电负性F>Cl>Br>I,CH2FCOOH、CH2ClCOOH、CH2BrCOOH的酸性逐渐减弱,则酸性CH2ICOOH<CH2BrCOOH,A错误;电负性越大,对键合电子的吸引能力越强,电负性:F>Cl>Br,对键合电子的吸引能力强弱:F>Cl>Br,B错误;F是吸电子基团,F原子个数越多,吸电子能力越强,使得羧基中O—H键极性增强,更易电离,酸性增强,则25 ℃时的pKa大小:CHF2COOH规律方法整合 建模型
?依据“3大守恒”,确定解题原则
2.元素质量守恒(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水解或电离,离子种类增多,但某些关键性的原子总是守恒的。
?锁定3种情况,判断溶液酸碱性
2.水解能力大于电离能力,如:HClO的电离程度小于ClO-水解程度,所以等浓度的HClO与NaClO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
?明确“4大常数”,确定不同常数关系
1.平衡常数与电离平衡常数、溶度积之间的关系
2.常温下Kw、Ka、Kb、Ksp、Kh之间的关系
【思维模型】  突破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五种思维模型
(1)MCl(强酸弱碱盐)溶液
电荷守恒 c(M+)+c(H+)=c(Cl-)+c(OH-)
物料守恒 c(M+)+c(MOH)=c(Cl-)
粒子浓度 c(Cl-)>c(M+)>c(H+)>c(MOH)>c(OH-)
(2)Na2A(强碱弱酸盐)溶液
电荷守恒 c(Na+)+c(H+)=2c(A2-)+c(HA-)+c(OH-)
物料守恒 c(Na+)=2[c(H2A)+c(HA-)+c(A2-)]
粒子浓度 c(Na+)>c(A2-)>c(OH-)>c(HA-)>c(H+)
(3)NaHA(a:水解为主,b:电离为主)
电荷守恒 c(Na+)+c(H+)=2c(A2-)+c(HA-)+c(OH-)
物料守恒 c(Na+)=c(H2A)+c(HA-)+c(A2-)
粒子浓度 a c(Na+)>c(HA-)>c(OH-)>c(H2A)>c(H+)>c(A2-)
b c(Na+)>c(HA-)>c(H+)>c(A2-)>c(OH-)>c(H2A)
(4)HA(弱酸)与NaA混合液(同浓度同体积)
(a:pH<7,b:pH>7)
电荷守恒 c(Na+)+c(H+)=c(A-)+c(OH-)
物料守恒 2c(Na+)=c(HA)+c(A-)
粒子浓度 a c(A-)>c(Na+)>c(HA)>c(H+)>c(OH-)
b c(HA)>c(Na+)>c(A-)>c(OH-)>c(H+)
(5)MOH(弱碱)与MCl混合液(同浓度、同体积)
(a:pH>7,b:pH<7)
电荷守恒 c(M+)+c(H+)=c(Cl-)+c(OH-)
物料守恒 2c(Cl-)=c(MOH)+c(M+)
粒子浓度 a c(M+)>c(Cl-)>c(MOH)>c(OH-)>c(H+)
b c(MOH)>c(Cl-)>c(M+)>c(H+)>c(OH-)
强基培优精练 提能力
溶液中微粒变化文字叙述型分析
1
角度
1. (2024·河北部分高中二模)氢硫酸(H2S)是二元弱酸。某小组做如下两组实验:
实验1:向20 mL 0.1 mol·L-1 NaHS溶液中滴加0.1 mol·L-1 HCl溶液。
实验2:向20 mL 0.1 mol·L-1 NaHS溶液中滴加0.1 mol·L-1 CuSO4溶液。
已知:H2S的电离常数Ka1=1.1×10-7,Ka2=4.7×10-11,Ksp(CuS)=6.3×10-38,溶液混合后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HS溶液中c(OH-)·c(H2S)>c(H+)·c(S2-)
B.实验1中V(HCl溶液)=10 mL时,一定存在c(Na+)=c(H2S)+c(HS-)+c(S2-)
C.实验2初期发生反应2HS-+Cu2+===CuS↓+H2S
D.实验2中加入30 mL CuSO4溶液,溶液中c(S2-)=3.15× 10-36 mol·L-1
【答案】 B
A.口腔中残留大量的酸性物质会破坏牙釉质
B.牙膏中添加适量的磷酸盐,可以有效保护牙齿
C.若用碳酸氢钠稀溶液进行漱口,会使上述平衡发生移动,此时Ksp变小
D.使用含氟(NaF)牙膏,可实现Ca5(PO4)3OH(s)与Ca5(PO4)3F(s)的转化
【答案】 C
溶液中微粒变化表格型分析
2
角度
3. (2024·河北唐山二模)已知室温下的电离常数:
电解质 H2CO3 H2SO3 HClO NH3·H2O
电离常数 Ka1=10-6.37
Ka2=10-10.32 Ka1=10-1.85
Ka2=10-7.22 Ka=3×10-8 Kb=1.8×10-5
下列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
确定产物,再做讨论
【答案】 C
4. (2024·湖南邵阳二模)25 ℃,4种溶液的pH如下表所示:
编号 ① ② ③ ④
溶液 氨水 氢氧化钠溶液 醋酸 盐酸
pH 11 11 3 3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①=③>②=④
B.向①、②中分别加入适量氯化铵晶体后,溶液的pH均减小
D.将a L②与b L④混合,若所得溶液的pH=4,则a∶b=11∶9
【答案】 B
【解析】 酸碱都抑制水电离,pH=11的氨水中c(H+)=10-11、c(OH-)=10-3,由水电离的c(H+)=10-11;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c(H+)=10-11、c(OH-)=10-3,由水电离的c(H+)=10-11;pH=3的醋酸中c(H+)=10-3、c(OH-)=10-11,由水电离的c(H+)=10-11;pH=3的盐酸中c(H+)=10-3、c(OH-)=10-11,由水电离的c(H+)=10-11;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①=③=②=④,故A错误;向①中加适量氯化铵晶体后,铵根离子浓度增大,一水合氨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pH减小;向②中加入适量氯化铵晶体
考前押题 练预测
1. (2024·广东省韶关市三模)室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NaHCO3溶液的性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1 用pH计测定0.05 mol·L-1 NaHCO3溶液,测得pH约为8.3
2 向10 mL 0.05 mol·L-1 NaHCO3溶液中滴加10 mL 0.05 mol·L-1 NaOH溶液,反应结束后测得溶液pH约为10.3
3 向10 mL 0.05 mol·L-1 NaHCO3溶液中滴加10 mL 0.05 mol·L-1 HCl,反应结束后测得溶液pH约为5.6
4 向0.05 mol·L-1 NaHCO3溶液中滴加过量0.1 mol·L-1 Ca(OH)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 B
【答案】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