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第五节 第2课时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第七章 认识地区一起挑战说出极地地区科考的意义;能解释极地环境保护的意义。获取知识得到素养图片、地图以及影像资料。使用工具运用资料说出极地科学考察的科学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综合思维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运用相关资料说明开展极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根据南极、北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说明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新课导入2023年9月5日,中国科考船首次抵达北极点,“雪龙2号” 极地科考破冰船载着中国第十三次北极科考队抵达北极点。2023年11月1日上午,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启航,开启为期5个多月的科考征程。我国南极科考任务首次由3船保障,本次考察最突出亮点是:建设罗斯海新站。9月5日11月1日请问科考队员为什么选择9月份去北极,11月份去南极?极地保护行动02极地科学考察0101极地科学考察人类在极地的活动从自然探险进入了以科学考察为主的阶段,极地科考的意义是什么呢?极地科学考察早在15~16世纪,欧洲航海家就开始了北极探险。1831年,英国探险家约翰﹒罗斯和詹姆斯﹒罗斯发现了北磁极;1909年,美国探险家皮尔里成为第一个到达北极点的人;1895年,挪威海员博尔赫格列文克第一次登上南极大陆;1904年,南极第一个科学考察站——阿根廷奥尔卡达斯站建成。极地科学考察科考队员带我们认识我国的极地科学考察站建第1站-长城站(乔治王岛)建第2站-中山站(南极大陆)建第3站-昆仑站(南极内陆)南极地区及其矿产资源分布图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极地科学考察建第4站-泰山站(位于中山站和昆仑站之间)秦岭站开站南极地区及其矿产资源分布图泰山站秦岭站黄河站中国首个北极考察站科考队员带我们认识我国的极地科学考察站北极地区南极地区北极地区一般为5月~9月南极地区一般为11月~次年3月气候及特征极地气候:终年严寒,降水少暖季因此,去南极或北极考察要选择当地的暖季,气温相对较高,白昼时间长,便于开展科学考察。极地科学考察极地科学考察南极地区及其矿产资源分布图北极地区及其矿产资源分布图任务一阅读下面两幅图,结合材料,分析人类进行极地科考的意义?第40次南极科考中,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刘顺林说:“秦岭站面向太平洋扇区,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未来秦岭站将承担海洋生态、海冰、冰川、海平面、大气、地球物理、高空大气物理、陆地生态等业务化观测,为评估南极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提供基础支撑,为了解罗斯海区域自然特征提供重要保障。极地科学考察任务一阅读下面两幅图,结合课本内容,分析人类进行极地科考的意义?1、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独特,为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丰富的矿产资源无数的海洋资源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极地科学考察任务一阅读下面两幅图,结合课本内容,分析人类进行极地科考的意义?2、极地科考能够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可靠的矿物学依据。科学家通过该南极冰芯揭秘全球大气环境的变化历史,分析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南极冰芯科考人员取冰芯图拓展阅读北极航道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道,由西北航道和东北航道两条航道构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盖消融量逐渐增大,通航时间延长,加上亚洲地区对能源等需求的激增,北极东北航道商贸往来快速升温。随着北极航道的开通,北极地区的战略地位跃升,北极科考活动日益频繁。中国1999年首次组织开展北极科考活动,2004年7月建立了北极黄河站,开展了海洋、大气、生态、空间物理等科研领域的观测研究。北极航道开通及意义北极破冰船北极航道示意极地科学考察各国极地科考站大比拼中国 泰山站中国 秦岭站比利时 伊丽莎白公主站德国 第三代纽曼因站分析科考站建筑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活动探究3极地科考站的房屋多采用“夹心”式,中间是保温材料。窗户较小,且多采用双层玻璃,玻璃夹层中间多为真空。房屋根基很深,下面为立柱,房屋通常高出地面1~2米,朝不同方向开门,还没有天窗。阅读下面两段材料,讨论分析科考站建筑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小组合作中国 泰山站极地气候严寒,“夹心”式及双层玻璃都有利于保暖;房屋根基深,下面为立柱,是未来防止积雪掩埋,利于烈风吹过。02极地保护行动在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强度加剧的背景下,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承受着怎样的压力?如何保护极地环境?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领队张北辰说:“考察队在时间紧、任务重,不断受绕极气旋影响的严峻考验下,围绕生态系统、近岸海洋、土壤环境、地质环境、大气环境、冰雪环境、空间环境等要素开展综合调查监测,完成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秦岭站度夏调查监测任务,取得了一批重要进展和成果。”极地保护行动全球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他地区人类活动产生的能量和物质会通过大气和洋流影响到极地地区。任务二结合课本,分析极地地区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 极地保护行动任务二结合课本,分析极地地区出现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及问题 1、南极地区出现全球变暖、冰川消融、臭氧层空洞、海洋生物资源减少等问题。全球变暖冰川消融臭氧层空洞海洋生物资源减少极地保护行动任务二结合课本,分析极地地区出现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及问题 2、北极地区出现夏季海冰范围缩小、沿岸永久冻土融化、环境污染等。沿岸永久冻土融化环境污染夏季海冰减少全球变暖近50年来,全球气候日益变暖,导致极地地区的冰川、海冰消融速度加快,不仅使得极地生物受到危害,而且海平面的升高也威胁着各国主要沿海城市。冰架崩塌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南极地区的冰架崩塌,冰山消融速度加快。绿色和平组织阻止捕鲸商业化捕捞鲸和磷虾等,使极地地区海洋生物资源减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践行极地保护行动活动探究3保护极地,人人有责。作为一名中学生,如何为保护极地做贡献?小组合作建设极地自然保护区;游客在极地旅游时,不随意丢垃圾;践行低碳生活,节约用电;绿色出行;通过网络宣传极地保护条约……拓展阅读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进行科学考察,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南极仅用于和平目的,保护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自由,促进科学考察中的国际合作,禁止在南极地区进行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活动、核爆炸和处理放射性废物;冻结各国对南极的领土要求等。条约规定:只有在南极建立科考站或派遣科考队等实质性科学研究活动的国家,才能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只有协商国才有权参与南极事务的决策。中国在1983年加入了南极条约组织,1985年因在南极开展实质性科研活动而成为拥有决策权的协商国。《南极条约》2. 为了践行<2℃计划,保护极地生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 加快开发北极资源 B. 增加化石燃料使用C. 多乘坐私家车出行 D. 开发使用清洁能源1. 北极小队在网络上查阅南极资料时,发现下面图片,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北极旅游破坏生态环境 B. 石油泄漏造成海洋污染C. 大量开发极地矿产资源 D. 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小试牛刀2016年《巴黎协定》中各国承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努力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之内,为此南极小队决定在探险规划的最后进行极地环境保护栏目。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1~2小题。满身石油的海鸟小试牛刀3. 帝企鹅的栖息地为深入认识南极气候变化对企鹅生存环境的影响,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一次以“帝企鹅的栖息地”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项目式学习内容。任务一 搜集信息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图沿东、西经90°附近南极洲地形剖面图小试牛刀(1)帝企鹅生存的南极地区大部分位于_________________(特殊纬线)以南,地处________(高/低)纬度地区。(2)南极洲地形以________为主,如果不去除冰层的厚度,南极洲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极圈(66.5°S)高高原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图我是南极的帝企鹅,身上的脂肪层可以储存能量、保温御寒,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蹲在冰面上抱团取暖,抵御暴风雪。近50年来,天气越来越温暖,冰川、海冰消融得很快,我们的栖息地不断减少。任务二 分析探究(3)说出“天气越来越温暖”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简述其对南极地区的影响。【答案】问题:全球变暖(1分);影响:冰川融化加剧,极地生物栖息地减少等。小试牛刀任务三 成果展示(4)为保护企鹅的生存环境,南极小队撰写了《保护帝企鹅栖息地倡议书》,请你补充完整。保护帝企鹅栖息地倡议书亲爱的全体中学生:我们都知道,帝企鹅是南极洲最著名的动物之一,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帝企鹅的栖息地正受到威胁。为了保护这些可爱的生物,我们需要采取行动。首先,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参加______活动,以此来增加植被数量;其次,我们还可以选择________等绿色出行方式,从而减少________等矿物燃料的使用;最后,我们还可以呼吁社会增加对________等清洁能源的使用。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帝企鹅的栖息地,保护南极洲的生态系统,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倡议人:南极小队2023年9月20日【答案】 植树造林 自行车、公共交通 煤、石油 风能、太阳能思维梳理1极地科学考察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中国极地科考站极地科考价值科考时间及建筑特点2极地保护行动极地生态环境问题极地保护行动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极地地区的科考价值及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有所了解,你是否也想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示本节课的内容?(基础探究必须完成,挑战探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做)。基础探究:绘制本节课思维导图。要求:回顾所学内容,绘制思维导图,要尽量包含所有所学知识,重点内容请突出,下节课展示。挑战探究:制作手抄报。要求:查阅相关资料,以保护极地生态环境为主题,完成一副手抄报,下节课课堂展示。探究实践保护极地,保护地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