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期中素养测评卷(一)一、基础知识综合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完成练习。童年是人生中tè shū________的一段时光。曾记得风和日丽的季节,我在园子里捉hú dié________、看fán máng________的蜜蜂采蜜,十分开心;还记得夏天的黄昏和哥哥在门前比赛跑步、跳远,我虽然( ),但仍乐此不疲;在金秋时节里在院子摇桂花,更不会忘记冬日里cí xiáng________的爷爷和我一起堆雪人……想起这些,我qíng bú zì jīn________地笑出声来。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对应的词语。2.填入语段括号处的歇后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B.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C.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D.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二、选择题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是( )A.虬(qiú)枝 B.石碣(jiē) C.嫣(yàn)红 D.恐吓(xià)4.“你是军人!”“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沃克医生的话应用( )的语气读。A.霸道 B.不屑 C.疑惑 D.惊讶、震撼5.“你既然装做货郎担儿,你且唱个山东货郎转调歌与我众人听。”这句话中“货郎”的大致意思是( )A.商贩 B.郎中 C.玩具 D.货物6.下面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蚱”“蜢”都是形声字,表示声符的部分为“虫”。B.“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这则歇后语体现了汉字谐音的趣味,一般用来说某人没有用处。C.“车”“马”“枇”“把”这几个字都是形声字。D.“胸”“膛”两个字都有部首“月”,这里的月字旁与月亮有关。三、填空题7.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画“_________”。谐音(xié jié) 绰起(chuò chāo) 蜷曲(quán juǎn)撩乱(liǎo liáo) 踌躇(zhú chú) 玷污(diàn zhān)8.将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入句子中。神( )( )算 一声( )( ) ( )( )起敬 恍然( )( )( )( )见血 ( )( )万顷 乐此( )( ) ( )( )计数上述词语中,表示数量多的是“ ”,“ ”形容把精力倾注在喜欢的事上,不知疲倦。9.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童年的无忧无虑令人羡慕。“ , ”(《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眼中孩子种瓜的童趣;“ , ”(《村晚》)是雷震眼中牧童骑牛晚归的自在。(2)炽热的家国情怀是中华儿女的信念:这是《从军行》中“ , ”的壮志豪言;这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得知叛乱平定后“ , ”的狂喜;这是《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遗民多次希望落空发出“ , ”的喟叹。(3)古典名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从《猴王出世》中我们认识了 的孙悟空;从《景阳冈》中我们结识了 的武松;从《红楼春趣》中我们认识了 的贾宝玉。四、语言表达10.照样子,制作人物评论卡。水浒人物评论卡 三国人物评论卡人物:武松 外貌: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 重要事件:在景阳冈前的酒店喝了18碗酒,不顾阻拦,上了景阳冈。后来遇上了老虎,经过一番打斗,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 我的评价:他是一个武艺高强、有勇有谋的英雄好汉。 人物: 外貌: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重要事件: 我的评价:五、现代文阅读语文在经典文本的品读中。从细节处体会情感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11.为了表现出园子自由的特点,作者写了四种景物:倭瓜爬架、 、 、 。12.请你展开想象,园子里还有什么事物是自由的,用“……愿意……就……”的句式写两种。13.作者仅仅是写这些景物自由吗?她是想通过 。14.题目为什么不用“自由的园子”而用“祖父的园子”?15.在《稚子弄冰》一诗中写道“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请你想象画面,体会“稚子”的感受,把“忽作玻璃碎地声”这一刻的情形写具体。最温暖的冬天①小的时候是那么疯,数九寒天的,跑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蹿上去,拿一根细竹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成一条冰船。②那是一个午后,我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突然从脚下传来断裂的咔嚓声,低头一看,一块冰分离成两块,慢慢漂向相反的方向。我急了,大叫一声,人掉进了河里,好在河水不深,我颤抖着牙关爬出来,跑回了家。③我被母亲大骂一通,屁股上落了母亲恶狠狠的笤帚。母亲说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吗?母亲把我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冬天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那些衣服很快冻成冰棍。母亲坐在炕沿,看着我愁眉不展。那些年月,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怎么上学?④我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我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⑤半夜我醒来,看到一抹年轻的剪影和微黄的光圈,那是母亲和她的油灯,我好奇母亲怎么还没休息?⑥第二天早晨,我被母亲推醒。我惊奇地发现,母亲竟给我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母亲用了整整一夜,将自己的棉袄棉裤认真地改小,套在我的身上。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⑦那天我突然长大了。我不再爬上房,不再去冰河划船……⑧那年冬天特别冷,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16.阅读短文,梳理下列图示中的事件与“我”的心情。17.在“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中,联系上下文我知道母亲“愤怒”的原因是_______,愁苦”的原因是_______。(选择最恰当的序号填在横线上)①我把衣服弄湿了 ②我做了危险的事情 ③明天穿什么去上学 ④天气太冷了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连用三个“小心翼翼”,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9.下列对第⑦自然段中“那天我突然长大了”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那天我被母亲严厉责骂、责打,让我记住了教训,所以我突然长大了。B.因为我体会到了母亲的苦心,知道了母亲的不易,明白我应该懂事了,不能再做一些让母亲担心的事了,所以那天突然长大了。C.因为那天我掉进冰冷的河里,冻怕了,再也不敢做这样的事了,所以我突然长大了。2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说明妈妈缝的纽扣是新的,特别漂亮,特别闪亮。B.“冬日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可见太阳并不能把湿衣裤晒干,湿衣裤反而很快被冻成了冰棍。C.“那年冬天特别冷,但我一直认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是因为妈妈带给我的温暖和无私的爱。D.文章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母亲的感恩与赞美之情。六、文言文阅读怀素①写字怀素居零陵②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③曰“绿天”。书不足④,乃漆⑤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⑥。——《书林纪事》【注释】①怀素:唐朝书法家。②零陵:今湖南零陵。③庵:住所。④足:足够。⑤漆:用漆涂。⑥穿:破,透。21.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1)贫无纸可书( )( ) (2)以蕉叶供挥洒( )2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贫无纸可书”的朗读节奏是“贫/无纸可书”。B.怀素“以蕉叶供挥洒”,是为了亲近大自然。C.“盘板皆穿”的意思是“把木盘和方板都磨穿了”。D.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怀素勤奋刻苦的品质。23.从这则小故事中我得到的启示是24.下面不是古代著名书法家的是( )A.颜真卿 B.王羲之 C.翁卷 D.柳公权七、书面表达25.“特别”的意思是“与众不同,不普通”。生活中,一丝微笑,一个眼神,一声问候;或者一次旅行,一场球赛,一段情谊;甚至一道彩虹,一缕阳光,一抹色彩……都令人回味,使人感怀。请以“特别的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选取生活中的事例,表达出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期中素养测评卷(一)》参考答案题号 3 4 5 6答案 A D A B1.特殊 蝴蝶 繁忙 慈祥 情不自禁 2.B【解析】1.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结合语境,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殊”“蝴”“繁”“慈”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2.本题考查选歇后语填空。根据语境“我虽然( ),但仍乐此不疲”,这里表达的是尽管在和哥哥比赛跑步、跳远时总是失败,但依然喜欢做这件事。A.“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意思是和原来一样,没有变化,不符合语境。B.“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因为孔子学问大,搬家时书多,“书”谐音“输”,表示总是失败,符合语境中“我”比赛总是输但仍乐此不疲的意思。C.“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吴”谐音“无”,表示没有用处,不符合语境。D“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盐”谐音“言”,指事先已经把话说清楚了,不符合语境。故选B。3.A【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识记。B.石碣(jiē)——(jié);C.嫣(yàn)红——(yān);D.恐吓(xià)——(hè)。故选A。4.D【详解】本题考查朗读句子。句子出自《军神》,课文《军神》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用麻药,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从“你是军人”“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可知沃克医生被刘伯承坚韧的意志力惊讶到了。朗读时应该用惊讶、震撼的语气。故选D。5.A【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A.“货郎”在古代指的是肩挑货物,摇着拨浪鼓,走街串巷贩卖日用品、小物件等的商贩。在“你既然装做货郎担儿,你且唱个山东货郎转调歌与我众人听”这句话中,“装做货郎担儿”意思是装扮成挑着担子卖东西的人,所以“货郎”就是商贩的意思。故正确。B.“郎中”在古代一是对医生的称呼;二是作为官职名称。和句子中“货郎”的含义毫无关联。故错误。C.“玩具”是供人们玩耍的物品,“货郎”不是指玩具。故错误。D.“货物”是指供出售的物品,而“货郎”是从事贩卖货物这一行为的人,并非指货物本身。故错误。故选A。6.B【详解】本题考查汉字知识和歇后语。A.结合所给生字,“蚱”“蜢”,可知“虫”表示和昆虫有关,是这两个字的形旁。此项说法有误;C.结合所给生字,“车”“马”是象形字。此项说法有误;D.结合所给生字,“胸”“膛”可知都是人身体部位的一部分,因此月字旁和人的身体部位有关。此项说法有误。故选B。7.xié chāo quánliáo chú diàn【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谐音(xié yīn):意思是“和谐、协调”。绰:读chuò:表示“宽裕、柔美”,如“绰号”“绰约”。chāo:表示“抓、拿起”,如“绰起一根棍子”。绰起:读chāo qǐ,释义:1、抓起;举起。 2、竖起。蜷曲(quán qū):“弯曲、收缩”。撩:读 liāo:表示“掀起、提起”,如“撩起帘子”。liáo:表示“挑弄、纷乱”,如“撩拨”“眼花缭乱”(“撩乱”同“缭乱”)。撩乱:读liáo luàn,纷乱。踌躇(chóu chú):犹豫。玷污(diàn wū):弄脏、使有污点。8. 机 妙 不 吭 肃 然 大 悟 一 针 一 碧 不 疲 不 可 不可计数 乐此不疲【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神机妙算:指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一声不吭: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过。肃然起敬:形容产生恭敬钦佩的感情。恍然大悟:对某一事物突然明白、突然醒悟。一针见血:比喻论断直截了当,切中要害。一碧万顷:形容湖泊、海洋等广阔的水面一片湛蓝的意思。乐此不疲:乐于做某件事而不感觉疲倦。不可计数:多得数不过来,形容很多。结合所给词语,结合词语意思“不能计算数目,形容非常多。”可知表示数量多的四字词语是:不可计数;结合词语意思“乐于做某件事而不感觉疲倦。”可知乐此不疲形容把精力倾注在喜欢的事上,不知疲倦。9.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活泼可爱、敢做敢为 武艺高强、固执爱面子 天真直率、善良宽容【详解】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默写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1)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全诗内容为: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全诗的意思为: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其中“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通过描写小孩子虽然不懂得从事耕田织布等农活,但却在桑树树荫下模仿大人种瓜的情景,展现出孩子的天真可爱与无忧无虑的童趣。雷震的《村晚》,全诗内容为: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全诗的意思为: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往家里走去;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其中“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描绘了牧童骑在牛背上,随意地吹着不成调的短笛,悠然自得地归来的画面,体现出牧童的自在闲适。书写时注意“童”“耕”“横”的正确写法。(2)王昌龄的《从军行》,全诗内容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全诗的意思为:青海湖上空的阴云笼罩着雪山,站在孤城上远远地望着玉门关。在黄沙漫天的战场上,战士们身经百战,身上的铠甲都被磨穿了,但他们坚定地表示,不打败敌人绝不返回故乡。其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了战士们在黄沙漫天的战场上历经无数次战斗,铠甲都磨穿了,但仍然怀揣着不打败敌人誓不归还的壮志豪情。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内容为: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全诗的意思为:剑门关外忽然传来官军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这个消息,诗人激动得泪水沾满了衣裳。回头看妻子儿女,他们的愁容也已消失不见,诗人随手卷起诗书,高兴得简直要发狂。在这晴朗的日子里,应该放声高歌,开怀畅饮,趁着美好的春光与家人一同还乡。诗人仿佛已经看到自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最后直奔洛阳的情景。其中“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诗人杜甫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回头看妻子儿女的愁容已不知去向,随意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狂喜之情。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全诗内容为: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全诗的意思为: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碰到青天。在金兵统治下的遗民们,眼泪都流干了,他们在异族的统治下受尽折磨,每年都盼望南宋朝廷的军队能够北伐,收复失地。其中“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句诗写出了沦陷区的百姓在金人的统治下,眼泪都流干了,年年盼望南宋朝廷的军队能够北伐收复失地,却一次次失望,抒发了遗民的痛苦与无奈。书写时注意“妻”“漫”“遗”“望”的正确写法。(3)课文《猴王出世》一文中,石猴与群猴嬉戏,自由穿梭山林,其活泼可爱跃然纸上。面对水帘洞的未知,众猴皆惧,唯有它瞑目蹲身、纵身而入,发现洞天福地后又引领群猴入住,尽显敢作敢为的气魄。课文《景阳冈》一文中,武松连饮十八碗酒,不听店家劝阻执意上冈,当看到官府榜文知有猛虎,因怕被耻笑而硬着头皮前行,固执爱面子的性格展露无遗。但遭遇猛虎时,他闪转腾挪,徒手打虎,以哨棒、拳头将虎制服,高强武艺令人惊叹。课文《红楼春趣》一文中,贾宝玉放风筝不顺便急得冒汗,还孩子气地要跺烂风筝,天真直率之态可掬。他不仅让身边丫头一同玩乐,还担心风筝孤独,欲放飞自己的风筝作伴,其善良宽容、体恤他人的品性,让人物形象丰满动人。10. 诸葛亮 司马懿大军逼近西城,不巧城中只有一些老弱兵丁。危急之中,自坐城头焚香抚琴。司马懿兵临城下,见城门大开,几个百姓在扫地,耳听诸葛亮琴声镇定不乱,心中疑惑,不敢贸然进城,下令两路兵尽皆退去。 他是一个临危不乱、足智多谋的智者。【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确定人物:根据所给外貌描写“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在《三国演义》中,这是诸葛亮典型的外貌特征,所以确定人物为诸葛亮。梳理重要事件: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有众多著名事件,如草船借箭,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草船诱敌,成功借得十万支箭;还有空城计,在兵力空虚时,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抚琴,吓退司马懿大军等,任选其一即可。做出评价:从其智慧、谋略等方面进行评价。诸葛亮足智多谋,在诸多战役和局势中,凭借超群的智慧、卓越的战略眼光和高超的外交手段,为蜀汉政权出谋划策,鞠躬尽瘁。示例:①人物:诸葛亮②重要事件:草船借箭。他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算准天时,用草船向曹操“借”来十万支箭。③我的评价:他是一个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忠心耿耿的杰出谋士。11. 黄瓜开花 玉米长高 蝴蝶飞舞 12.小鸟愿意唱歌就唱歌,就算唱上一整天,也没人嫌它吵。风儿愿意奔跑就奔跑,就算卷起满地落叶,也没人怪它淘气。 13.通过描写景物的自由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自由和快乐。 14.是祖父的爱和宽容让作者在这个园子里拥有了“快乐和自由”。 15.冰锣摔碎的瞬间,“哗啦”一声,让耳朵顿时嗡嗡响,亮晶晶的碎片像打碎的鱼缸一样炸开,碎了一地。阳光一照闪出彩虹光,手指头刚碰到碎冰,凉气“嗖”地钻到骨头里,稚子瘪着嘴蹲下来,眼泪在眼眶打转:“怎么就碎了?”【导语】这段文字以童趣盎然的笔触描绘了祖父园子里的自由景象。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倭瓜"愿意"攀爬、黄瓜"愿意"开花结果),构建了一个无拘无束的童话世界。蝴蝶的"随意"飞行与"太阳也不知道"的设问,更强化了这种自在氛围。作者看似写景,实则借物抒情:园中万物的自由生长,暗喻童年时光在祖父庇护下的无忧无虑。这种将情感投射于景物的写法,既展现了孩童独特的观察视角,又暗含对亲情庇护的温暖追忆。文字间流淌着散文诗般的韵律美。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根据选文中的句子“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可知,写了“黄瓜开花”这一景物;根据句子“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可知,写了“玉米长高”这一景物;根据句子“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可知,写了“蝴蝶飞”这一景物。12.本题考查词语造句。从文中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这些“愿意……就……”的句子中,可以看出这些动植物的自由自在和没有约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发挥想象,通过自然事物进一步表现园子的无拘无束,延续原文拟人化的自由意境,写出类似的两个句子。如:蜜蜂愿意采哪朵花就采哪朵花,愿意在花蕊里打滚就打滚,若是不愿意,便嗡嗡地飞过,连花瓣都不碰一下。 蒲公英的种子愿意飘多远就飘多远,愿意落在墙角就落在墙角,若是高兴了,便乘着风一直飞到云彩边上去。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选文可知,作者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写了四种景物:倭瓜爬架、黄瓜开花、玉米生长、蝴蝶飞舞。看似写景,实则她是借物抒情,通过园中万物的自由生长,暗喻童年时光在祖父庇护下的无忧无虑。14.本题考查分析标题的含义及作用。用“自由的园子”只是单一地表现出对原指这一环境的喜爱,而用“祖父的园子”是为了突出人与环境的特殊情感联结,赋予园子个人记忆的温度(如:祖父的呵护让园子成为自由乐园),暗示自由源于祖父的宽容与爱。15.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及情景写话。“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的意思是: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从诗句中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孩子看到冰块突然碎裂的表情是:先是一瞪眼;然后从错愕到惊喜,觉得这意外比原先的敲击更有趣。根据这一分析,结合想象写出“忽作玻璃碎地声”这一刻的情形即可。如:当晶莹的冰块突然碎裂,孩子先是瞪圆了眼睛,随后清脆的“哗啦”声那碎裂的冰像撒落一地的水晶珠子 ,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光斑。 他愣住半秒,随即咯咯笑起来,追着滚动的碎冰蹦跳。16.发现母亲给“我”做了新的棉衣裤 小心翼翼 好奇 感动 17.② ③ 18.作者连用三个小心翼翼,反复强调“我”做错之后的表现,突出“我”看到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时害怕自责的心情。 19.B 20.A【导语】这篇短文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母子之间的深情,展现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作者以“最温暖的冬天”为题,巧妙地通过寒冷的冬天与母亲给予的温暖形成对比,突出了母亲的爱与关怀。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件和细节,如母亲连夜改衣、孩子掉入冰河后的反应等,生动地刻画了母亲的焦虑与关爱,以及孩子对母爱的深刻体会。整体语言朴实而富有情感,情节紧凑,情感真挚,令人动容。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我急了,大叫一声,人掉进了河里,好在河水不深,我颤抖着牙关爬出来,跑回了家。”可知,“我”开冰船掉到河里时,此时“我”的心情惊慌、害怕;结合文章第④自然段“我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我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可知,“我”因被母亲责骂,内心满是小心翼翼和对给母亲带来麻烦的愧疚;结合文章第⑤自然段“半夜我醒来,看到一抹年轻的剪影和微黄的光圈,那是母亲和她的油灯,我好奇母亲怎么还没休息?”可知,当半夜发现母亲还没休息时,“我”的心情是好奇、疑惑的;结合文章第⑥自然段“第二天早晨,我被母亲推醒。我惊奇地发现,母亲竟给我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和第⑦自然段“那天我突然长大了。我不再爬上房,不再去冰河划船……”可知,当“我”看到母亲给我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时,此时的心情无比感动。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我急了,大叫一声,人掉进了河里,好在河水不深,我颤抖着牙关爬出来,跑回了家。”可知,母亲“愤怒”的原因是“我”不顾危险在冰河上玩耍,掉入河中,让母亲非常担心,故第一空选②;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那些年月,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袄、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怎么上学?”可知,母亲“愁苦”的原因是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袄、棉裤,担心“我”第二天无法上学,故第二空选③。18.本题考查句子分析。结合文章第④自然段“我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可知,连用三个“小心翼翼”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分别修饰吃饭、说话、写作业和睡觉,强调“我”因害怕再次犯错而表现出的谨慎和紧张。强调了“我”在犯错后的谨慎和自责,生动地表现了“我”对母亲情绪的敏感和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同时,细节描写使场景更生动,展现“我”的乖巧和母亲的严厉,为后续母亲熬夜改衣的情节做铺垫。19.本题考查句子分析。结合文章第⑥自然段“我惊奇地发现,母亲竞给我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母亲用了整整一夜,将自己的棉袄、棉裤认真地改小,套在我的身上。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和第⑦自然段“那天我突然长大了。我不再爬上房,不再去冰河划船……”可知,母亲用了整整一夜将自己的棉袄改小,这一细节将物质匮乏的残酷现实与母爱的无私付出具象化。当“我”穿上干燥并贴身的棉衣时,不仅身体获得温暖,更在心灵层面完成了对母爱深度的认知,体会到了母亲的苦心,明白了母亲的不易,意识到自己应该懂事,不能再让母亲担心。故选B。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A.“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这里重点不是强调扣子是新的。结合第⑥自然段“母亲用了整整一夜,将自己的棉袄棉裤认真地改小”可知,是因为母亲对“我”的爱,让“我”觉得这些扣子格外亮闪闪,是饱含情感的表达,而非单纯说扣子新且漂亮,该项说法有误。B.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母亲把我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冬天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那些衣服很快冻成冰棍”可知,能明确看出冬日阳光微弱,无法晒干湿衣裤,湿衣裤很快冻成冰棍,该项说法正确。C.结合文章第⑥自然段“母亲用了整整一夜,将自己的棉袄棉裤认真地改小,套在我的身上。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可知,母亲熬夜把自己的棉衣棉裤改小给“我”穿,这份温暖和无私的爱,让“我”即便在寒冷冬天也觉得温暖,该项说法正确。D.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文章回忆了童年玩冰船等经历,以及母亲对“我”的关爱,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流露出对母亲的感恩与赞美,该项说法正确。故选A。21. 贫穷 写字 用 22.B 23.我们学习要勤奋,要坚持不懈。同时,学习也要有创新,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的道理。 24.C【导语】这篇短文通过怀素“种蕉代纸”“盘板皆穿”的轶事,生动展现了唐代书家对艺术的极致追求。文本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两个典型场景:万株芭蕉构成的“绿天庵”意象充满诗意,而反复书写至磨穿木板的细节则极具视觉冲击力。作者巧妙运用“贫”“不足”与“万余株”“再三”的数量对比,凸显物质匮乏与精神富足的张力。21.本题考查字词解释。贫无纸可书:怀素家境贫寒,没有纸张可以用来书写。贫:贫困、贫穷。书:书写、写字。以蕉叶供挥洒:用芭蕉叶来供自己书写。以:用、拿。2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内容理解、句子翻译和人物形象分析。A.“贫无纸可书”的意思是家境贫穷,没有纸张可以用来书写。“贫”指贫穷,是谓语表状态,应在其后断句;“无纸可书”整体作为谓语的补充说明。所以正确断句是:贫/无纸可书。该项说法正确。B.文中提到“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怀素种芭蕉用蕉叶书写是因为贫困没有纸张,并非为了亲近大自然,该项说法错误。C.“书之再三,盘板皆穿”,“穿”是磨穿的意思,所以“盘板皆穿”就是把木盘和方板都磨穿了,该项说法正确。D.结合文中“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用蕉叶来书写还不够,于是怀素就在一个木盘上涂上漆,在上面书写,又在一块木板上涂上漆,多次在上面书写,最后木盘和木板都被磨穿了。体现了他勤奋刻苦练习书法的品质,该项说法正确。故选B。23.本题考查主旨分析。这则故事中,怀素因贫无纸,却以蕉叶为纸、漆盘板为书写载体,反复练习直至盘板磨穿。从中我们能得到启示:其一,面对困境不应消极放弃,而要像怀素一样积极寻找解决办法,换角度突破阻碍;其二,成功离不开勤奋,怀素持之以恒的练习,正是他书法造诣深厚的基石,无论学习或工作,都需坚持不懈;其三,专注执着是实现目标的关键,怀素一心投入书法,不为外界所扰,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激励我们专注目标、坚定前行。24.本题考查书法常识。A.颜真卿:唐代杰出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书法作品,如《颜勤礼碑》《祭侄文稿》等,字体端庄雄伟、气势磅礴,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B.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书法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C.翁卷:南宋诗人,字续古,一字灵舒。他是“永嘉四灵”之一,以诗歌创作闻名,并非著名书法家。D.柳公权:唐代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书法以楷书著称,骨力劲健,代表作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故选C。【点睛】参考译文:怀素居住在零陵的时候,十分贫困,没有纸张可供书写,于是他种植了一万多株芭蕉,用芭蕉叶来挥毫泼墨,还把自己的住所命名为“绿天庵”。芭蕉叶不够书写时,他就找来一个木盘,在上面涂上漆当作书写的地方,又找了一块方木板,同样涂上漆。反复在上面书写,最终木盘和木板都被磨穿了。25.例文:特别的卖菜经历成长路上,总有一些经历如星辰照亮回忆。这个寒假,我体验了一次特别的卖菜经历。清晨,我和哥哥、姐姐、弟弟带着爷爷种的大蒜和芹菜来到集市。起初,我羞涩得叫卖声像蚊子哼,见哥哥姐姐大方吆喝,我和弟弟也鼓起勇气大喊:“卖大蒜啦,卖芹菜啦,新鲜又实惠!”没想到,这一喊吸引了顾客。一位阿姨买走一捆芹菜,给了两元钱,我们收获了第一笔收入!接着,又有一位叔叔前来询问大蒜的价格。我紧张又认真地回答:“六元一捆。”叔叔听后,皱了皱眉,转身欲走。哥哥见状,赶忙说道:“叔叔,六元不行就五元,五元不行,咱再商量商量。”叔叔被哥哥的热情打动,最终以四元的价格挑选了一捆大蒜。我在一旁看着,心里直佩服哥哥的机灵。随着时间推移,来买菜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几人分工明确,有人负责称重,有人找零,忙得不亦乐乎。弟弟还想出了个好点子,他拿着一些零钱,主动去给那些需要找零的顾客兑换,小小的身影在人群中穿梭,十分可爱。回想这次卖菜经历,我深切体会到了赚钱的不易,也明白了爷爷种菜的艰辛。每一棵蔬菜都饱含着爷爷数月的辛勤汗水,从播种、浇水、施肥到收获,每一步都凝聚着他的心血。这次特别的经历,不仅让我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做生意,更让我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收获。【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一、审题。以“特别的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需补充题目,所填内容可以是具体事物、人物、经历等,要围绕其展开记叙文写作。同时注意选取生活事例,表达真情实感。二、立意。可围绕所填内容,展现其独特价值,如通过特别的经历收获成长感悟;或突出特别之人带来的温暖、力量等;亦或是体现特别之物给予的心灵慰藉等,传递积极向上的情感或道理。三、写作思路。开头:可采用悬念式,引出特别的事物/人/经历,引发读者兴趣。中间:详细叙述与所填内容相关的具体事例,按照一定顺序(如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展开,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使情节生动,人物形象丰满。结尾: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再次强调所写对象的特别之处,以及给自己带来的深刻影响。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