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4单元素养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八年级下册统编版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费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逸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作雄辩,凡人就是(jiǎo)辩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作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名人喝酒,叫(háo)饮,凡人就叫贪杯;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强( )词夺理 (jiǎo) 辩(háo) 饮(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3)文中“不修边幅”的意思是: 。(4)文段中的“逸”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 部,再查 画。(5)“逸”有以下几种意思,“逸事”中“逸”的意思是( )A.逃跑 B.散失,失传 C.安乐,安闲 D.超过一般二、综合性学习2.学校打算举办以“走近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为主题的讲座,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任务一】请你为此次讲座拟写一句宣传标语。(不得多于15个字)(2)【任务二】主持人给出了下列【链接材料】,请同学们据此概括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不超过30个字)【链接材料】在奥林匹克运动语境中,“奥林匹克精神”有专门的含义。参与原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第一项原则。奥运会是集体育精神、民族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于一身的世界级运动盛会,象征着世界的和平、友谊和团结。这就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奥林匹克精神不仅强调宽容和理解文化差异,还强调竞技体育的公平和正义,人人平等,实现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理想。(3)【任务三】学校有幸请到了著名国乒选手樊振东、孙颖莎等人来校担任此次讲座的嘉宾,你作为校报小记者,被安排在活动结束后去采访(她)他们,你会怎样提问?采访问题一:采访问题二:三、语言表达3.讲演者常常把不同的人物置于明暗对比鲜明的角度,故意拉大两者距离,并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从而达到更佳的表达效果。请你也运用对比手法写一段文字。(100字左右)【情境提示】①面对校园食物浪费现象的不同看法 ②考试成绩出来后老师、父母的不同态度 ③安全演练中同学们的不同表现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作家的劳动(节选)路遥①文学创作的艰苦性还在于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任何简单的创造都要比复杂的模仿困难得多。平庸的作家会反复制造出一堆又一堆被同样平庸的评论家所表扬的文学废品,而任何一个严肃认真的作家,为寻找一行富有创造性的文字,往往就像在沙子里面淘金一般不容易。如果说创作还有一点甜头,那么,这种甜头只有在吃尽苦头以后才能尝到。②为了适应这种艰苦的劳动的需要,我们必须一开始就培养自己的优良品质。③首先要有坚强的性格。一个软弱的人不能胜任这种长期艰苦的劳动。性格的坚定是建立在信仰的坚定这个基础上的。一个人要是对社会、事业等等方面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坚定的信仰,也就不可能具有性格的坚定性。而一个经常动摇的人怎么可能去完成一项艰难困苦的事业?④性格也不完全是天生的,主要是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我们不仅应该在创作实践中,更重要的是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寻找困难,在不断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性格。不要羡慕安逸和享乐,不要陶醉在一时的顺利和胜利中,我们应该不断地强迫自己自找苦吃!⑤对生活应该永远抱有热情。对生活无动于衷的人是搞不成艺术创作的。艺术作品都是激情的产物。如果你自己对生活没有热情,怎么能指望你的作品去感染别人?当然,这种热情绝不是那种简单的感情冲动。它必须接受成熟的思想和理智的指导。尤其是在进入艺术创造的具体过程中,应该用冷静的方式来处理热烈的感情,就像铁匠的锻造工作一样,得把烧红的铁器在水里蘸那么几下。不管怎样,作家没有热情是不行的,尤其是在个人遭到不幸的时候,更需要对生活抱有热情。⑥应该有自我反省的精神。如果说,一个人的进取精神是可贵的,那么,一个人的自我反省精神也许更为可贵。尤其是搞创作的人,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品质,一个对自己经常抱欣赏态度的作家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应该经常检讨自己,要有否定自己的勇气。有些人否定别人很勇敢,但没有自我否定的力量,而且对别人出自诚心的正确批评也接受不了,总爱让别人抬举自己。人应该自爱,但不要连自己身上的疮疤也爱。要想成就自己的事业,就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检讨,真诚地听取各种人的批评意见,即使别人的批评意见说得不对,也要心平气静地对待。⑦这个真理不要光拿来教育别人,主要教育自己为好。(有删改)4.进行文学创作,需要有哪些优良品质?5.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6.阅读选文,结合下面材料说说你对作家“劳动”的认识。为创作《平凡的世界》,路遥翻阅了1975-1985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资料,密手指的指纹磨没了,就用手掌翻阅。7.阅读选文,完成问题。更团结:奥林匹克新增格言的中国解读许昕①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欢迎宴会上指出:“我们应该弘扬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团结应对国际社会共同挑战……国际社会应当‘更团结’。各国唯有团结合作,一起向未来,才能有效加以应对。”“更团结”是奥林匹克的新增格言,是体育界对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入思考,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的直接响应,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团结奋斗的品质具有内在一致性。②团结是世界和平发展的现实要求,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当代发展。当前,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导致极端天气频发,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出现逆全球化浪潮,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这些全球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全球化的治理方案,不是某个国家仅靠一国之力就可以完成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应该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未来。”和平发展是人类共同的诉求,团结正是达成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2021年7月20日,国际奥委会投票表决通过,将奥林匹克格言由原来的“更快、更高、更强”改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更团结”的增加,鲜明地体现出体育界对世界发展迫切需要团结协作的倡议。③团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一贯追求,契合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现代以后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论语》中有“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中庸》中提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宽容并生、美美与共的思想是中国哲学的核心理念。在奥运赛场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运动员同场竞技,展示了人类挑战身体极限,拼搏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这正是“和而不同”理念的反映。④团结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的精神密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团结源于共同的利益和追求,奋斗彰显了团结的力量,使团结的目标有可能实现。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团结的作用,指出“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敌人缩小到最少”。团结奋斗、不断进取、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让中国共产党,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历久弥新,百年恰是风华正茂。⑤世界的发展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是一体的,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北京已经成为首个“双奥”之城,“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新增格言,也将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被世界铭记和广泛传播。(选自《天津日报》,有删改)(1)选文的观点是什么?(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试分析下列各句中哪一句更适合填写在第④段的横线上,为什么?A民族团结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B百年奋斗历史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团结奋斗的政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4)请你说说全文的论证思路。五、名句名篇默写8.经典诗文默写。(1) ,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近岸,卷石底以出, , , ,为岩。(柳宗元《小石潭记》)(4) ,皆出酒食。(陶渊明《桃花源记》)(5)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6) ,团团围定炕上坐。(贺敏之《回延安》)六、文言文阅读阅读《小石潭记》和《雁山观石梁记》,按要求回答问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乙】泰定元年冬,予与客张子约、陈叔夏复来,从两家僮。冬日妍燠,黄叶布地。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然如浮屠氏。时落日正射东南山,山气尽紫。鸟相呼如归人,入宿石梁。石梁拔地起,上如大梯,倚屋檐端,檐下入空洞,中可容千人,地上石脚空嵌,类腐木根。檐端有小树长尺许,倒挂绝壁上,叶着霜正红,绝可爱。梁下有寺,寺僧具煮茶醅酒,客主俱醉。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瓴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镗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灯下相顾,苍然无语。夜将半,设两榻对卧,子约沾醉,比晓犹呼其门生,不知岩下宿也。(李孝光《雁山观石梁记》,有删改)【注释】①选自《五峰集》。作者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②妍燠,暖和。③髠,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④浮屠氏,和尚,今译“佛陀”。⑤空嵌,孔窍玲珑剔透的样子。⑥瓴,瓦沟。⑦铿镗,这里指橡栗落在积叶上的声音。⑧沾醉,大醉。9.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 檐端有小树长尺许 B.从两家僮 从瓴中出C.绝可爱 沿溯阻绝 D.比晓 其两膝相比者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2)鸟相呼如归人,入宿石梁。11.下面对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采用移步换景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富有画面感和动态感。B.乙文作者善用白描写人状物。橡栗堕落的“三级跳”,经作者慢镜头分解和音响陪衬,声状毕现。C.甲文按“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的思路写景;乙文交代了空间的变化,主要采用的是空间顺序。D.两文都采用了动静结合。甲文把日光、鱼影的静态和鱼的“远逝”“往来”的动态相结合,勾画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乙文白日所见是以静见动,至晚间反过来以动衬静。12.两篇文章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作文13.以“在实践中收获”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可以写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经历、体验和感悟。《第4单元素养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八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1.(1) qiǎng 狡 豪(2) 费物 废物(3)不注意衣着、容貌的整洁(4) 辶 8(八)(5)B【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强词夺理:qiǎng cí duó lǐ,无理强辩,指明明没理却硬说成有理。例如,在辩论会上,某人明明论据不足,却仍然强词夺理,试图说服对方接受他的观点。狡辩:jiǎo biàn:狡猾地强辩,通常用于形容某人面对事实或证据时,仍试图通过巧妙的言辞来逃避责任或掩盖真相。豪饮:háo yǐn,动词,指放量饮酒。(2)本题考查字形。费物——废物,凡人类一切活动过程产生的,且对所有者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物质统称为废物。(3)本题考查词义。不修边幅:(边幅:布帛的边缘)指人穿着过于随便;比喻不注重仪容,衣着。(4)本题考查字典的使用。首先,我们要明确“逸”字的字形结构。观察“逸”字,我们可以发现它的左边是一个“辶”(走之旁),这是一个常见的部首。接下来,我们根据部首检字法的规则,首先需要确定字的部首,也就是“辶”部。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我们需要先查找“辶”部所在的位置。然后,我们需要计算除去部首后剩余部分的笔画数。在“逸”字中,除去“辶”部后,剩余部分的笔画数是8画(即“兔”字的笔画数)。综上所述,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部首检字法检索“逸”字时,应先查“辶”部,再查8画。(5)本题考查字义。逸事,意思是世人不太知道的事迹。“逸”字,在这里的意思解释为“散失、失传”;故选B。2.(1)(示例)生命不息 运动不止(2)(示例)奥林匹克精神是宽容理解、积极参与、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的精神。(3) (示例)你们好,请问你们日复一日地练习乒乓球会觉得枯燥吗?练习时遇到了困难是如何解决的呢? 乒乓球是奥运会上国人最看重的项目之一,请问你们上了赛场会紧张吗?上场前都会做什么准备呢?【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拟写宣传标语的目的是为了让观众了解某些内容,所以宣传标语要围绕活动主题,中心明确,语言简洁有力,易懂易记,可用对偶的修辞。示例:用汗水与坚持,铸就梦想与荣耀!(2)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概括能力。结合“参与原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第一项原则”可知,奥林匹克精神是积极参与;结合“象征着世界的和平、友谊和团结。这就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可知,奥林匹克精神上团结一致;“奥林匹克精神不仅强调宽容和理解文化差异,还强调竞技体育的公平和正义,人人平等,实现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理想”可知,奥林匹克精神是宽容理解,公平竞争。据此分析概括作答,不超过30个字即可。(3)本题考查采访问题的设计。采访问题的设计即为采访过程的简单设计,所以先要围绕此次活动主题设计好采访问题。示例:采访问题一:请问在你们的运动生涯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你们是如何克服这些挑战并保持动力的?采访问题二:对于未来的年轻运动员,你们有什么建议或鼓励的话语?3.示例:考试成绩出来了,仍旧不理想。老师的眼神是柔和的,她不似父母那般对我严厉批评,大声指责,她的理解、包容之心却深深地触动着我。老师总是在考试后无私地为我讲解错误,让我掌握知识点,总让我的心头添上一抹温馨之感。【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题目要求运用对比手法写一段文字,情境提示中给了三种情景,作答时应先确定对比双方,例如“面对校园食物浪费现象的不同看法”,一方是珍惜食物、餐盘干净的同学,另一方是随意倒掉大量饭菜的同学。从情感色彩上,赋予前者赞赏、钦佩之情,描述他们深知粮食来之不易;对后者则是批判、惋惜,比如提及农民的汗水白流。拉大差距可体现在,一边是默默践行光盘,一边是毫无顾忌地浪费,通过对比突出节约粮食的重要。又如“考试成绩出来后老师、父母的不同态度”,可以对比老师和父母,老师一般较为理性,面对成绩好的同学会公开表扬,目光中满是期许,鼓励其保持;对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则是私下耐心辅导,语重心长。父母呢,成绩优时或许喜形于色,准备各种奖励,成绩差时,可能焦急万分,言语间满是督促,展现两种不同风格却同样关注孩子成长的态度对比。再如“安全演练中同学们的不同表现”,可以把同学分为两类,一类是认真对待演练,警报一响迅速有序撤离,听从指挥,眼神专注坚定,这类同学身上赋予积极、负责的色彩;另一类是嘻嘻哈哈,不当回事,慢悠悠走着还打闹,对他们给予批评,突出演练的严肃性,以对比强调安全意识的重要等。例如:在校园食堂,餐盘回收处形成鲜明对比。有的同学餐盘干干净净,一粒米都不剩,他们深知粮食来之不易,心怀敬畏;而有的同学饭菜几乎未动就倒掉,一脸漠然,丝毫不在意农民的辛苦付出,真该反思自身行为了。例如:成绩公布后,老师的态度平和而专业。对成绩优异者,公开表扬并期许再接再厉;对成绩欠佳者,私下耐心指导,鼓励奋起直追。父母则不同,孩子考好,喜笑颜开,忙着准备奖励;考差了,焦虑万分,恨铁不成钢地督促。例如:安全演练警报拉响,同学们表现迥异。一组同学迅速有序地撤离,弯腰、捂鼻,动作规范,眼神专注,深知演练关乎生命;另一组却不当回事,慢悠悠走着,还嬉笑打闹,把演练当儿戏,完全没意识到危险随时可能降临。4.坚强的性格;对生活抱有热情;有自我反省的精神。 5.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在进入艺术创造的具体过程中,应该用冷静的方式处理热烈的感情”,通俗易懂,便于读者理解。 6.作家的劳动是脑力劳动,要有创作的激情和灵感,在此基础上完成构思和创作;作家的劳动也是体力劳动,为写出有创造性的文字,他们查阅整理筛选资料、修改稿件等过程充满艰辛。【解析】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第③段“首先要有坚强的性格”,第⑤段“对生活应该永远抱有热情”,第⑥段“应该有自我反省的精神”可知,需要坚强的性格,对生活抱有热情,有自我反省的精神。5.本题考查论证方法。根据第⑤段画线句“就像铁匠的锻造工作一样,得把烧红的铁器在水里蘸那么几下”,联系前文“尤其是在进入艺术创造的具体过程中,应该用冷静的方式来处理热烈的感情”可知,将艺术创造的具体过程中应该用冷静的方式来处理热烈的感情类比铁匠的锻造工作需要把烧红的铁器在水里蘸几下的过程,运用了比喻论证法;使对“在进入艺术创造的具体过程中,应该用冷静的方式处理热烈的感情”的论证更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便于读者理解。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第⑤段“艺术作品都是激情的产物”“它必须接受成熟的思想和理智的指导。尤其是在进入艺术创造的具体过程中,应该用冷静的方式来处理热烈的感情”可知,作家的劳动是脑力劳动,作家要对生活抱有热情,激发创作的灵感,在此基础上完成构思和创作;根据材料“为创作《平凡的世界》,路遥翻阅了1975-1985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资料,密手指的指纹磨没了,就用手掌翻阅”可知,路遥为创作《平凡的世界》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可见作家的劳动也是体力劳动,为写出有创造性的文字,他们查阅整理筛选资料、修改稿件等过程充满艰辛。7.(1)“更团结”是奥林匹克的新增格言,是体育界对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入思考,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的直接响应,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团结奋斗的品质具有内在一致性。(2)道理论证,有力地论证了“团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一贯追求,契合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初心”,进而论证中心论点。(3)B。因为A论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做法以及目标。B论述了团结使人奋斗,使民族有前途,使政党立于不败之地。第④段的观点是“团结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的精神密码”。所以,B可以作为第④段的道理论据。(4)文章首先由习近平的讲话引出中心论点,然后分别从三个方面对“奥林匹克新增格言‘更团结’”进行了解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详解】(1)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提炼。中心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有的文章题目就是论点;有的则含在第一段或最后一段中;少量的在文中;还有的论点则需要结合论题、论据等内容进行概括。题目“更团结:奥林匹克新增格言的中国解读”点明了本文的论题。文章第①段引用习近平书记的话引出了中心论点:“更团结”是奥林匹克的新增格言,是体育界对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入思考,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的直接响应,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团结奋斗的品质具有内在一致性。根据②至④段的首句和内容可知,这四段分别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论点,解读了“团结”的意义和价值。故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从第①段就可直接得出:“更团结”是奥林匹克的新增格言,是体育界对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入思考,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的直接响应,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团结奋斗的品质具有内在一致性。(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第③段“《论语》中有‘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中庸》中提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是引用著作中的话,可判断运用了道理论证;“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意思是万物同时生长而不相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而不相违背。这两句话都体现了“团结”的思想,说明中国自古以来就提倡团结,故可知用《论语》和《中庸》中的思想来具体有力地论证“团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一贯追求,契合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初心”这一分论点,这是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可信度。(3)本题考查论据补写及作用分析。第④段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来论证“团结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的精神密码”这个分论点。根据A句“民族团结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可知,这一句主要论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做法、目标;根据B句“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团结奋斗的政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可知,这一句主要论述了团结的重要作用:团结使人奋斗,使民族有前途,使政党立于不败之地。根据这两句的论述内容分析可知,B句更适合填写在第④段的横线上,作为道理论据,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4)本题考查论证思路。分析作者论证思路,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所写的内容,分析出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一般采用“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的答题方法,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作答。(1)文章第①段由两个部分组成,习近平书记的话和论点,两者都扣住了“团结”“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两个关键词,故可知:首先,引用习近平书记的话,引出了本文论点:“更团结”是奥林匹克的新增格言,是体育界对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入思考,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的直接响应,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团结奋斗的品质具有内在一致性。(2)根据第②段“团结是世界和平发展的现实要求,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当代发展”,第③段“团结是世界和平发展的正确选择,呼应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第③段“团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一贯追求,契合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初心”,第④段“团结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的精神密码”可知,这几个段落的段首都是分论点,由此可判断,②到④段分别从四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3)根据最后一段“‘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新增格言,也将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被世界铭记和广泛传播”可知,最后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论点。8. 城阙辅三秦 为坻 为屿 为嵁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气蒸云梦泽 米酒油馍木炭火【详解】此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阙、秦、坻、屿、嵁、延、蒸、馍、炭”等字的正确书写。9.A 10.(1)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迅疾,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2)鸟儿犹如赶着回家的人一样彼此呼唤,一道进入石梁过夜。 11.C 12.甲文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以及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乙文表达了作者纵情山水、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解析】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意。A.表示约数;B.跟随/自;C.极/断;D.接近/靠近。故选A。10.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俶尔:忽然;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似,好像。(2)相呼:互相呼唤;如:像;宿:这里是栖息的意思。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C.有误,乙文除了空间顺序,还有时间顺序。由“时落日正射东南山”“月已没”“夜将半”等时间词可看出,故C项表述有误。故选C。12.本题考查比较性阅读。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梳理及分析。阅读甲文,根据文章前后出现的“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三个句子,分别是:心里十分高兴;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是由最初的“乐”变为了“忧”“悲”,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以及被贬官后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而乙文通篇表达了陶醉千山水的愉悦、惬意之情。作者是分白天、黑夜两段来写石梁奇景的。白日所见是以静见动。如山口立石,见之为驮看行装赶路的和尚;日暮鸟语,闻之为相互招唤着归去的山人。至晚间,便反过来以动见静;白云流水般地拂过,风吹橡实落在瓦上,又转而坠地触动积叶,发出非人间的奇妙音响。这都是写动、写声,而其效果,却是愈发衬出一种奇特的静。以致游人“灯下相顾,苍然无语”,犹恐打搅了这份宁静。此文的又一妙处,在于写景不忘写人,写人愈添景致。如文章起句,便写出作者的深情:“每一至,常如遇故人万里外”,顿使人对雁荡生出一种亲近感。再如其后遇僧状奇石,“客辗然而笑”,平添儿多游趣?最妙是在石梁饮酒,居然主客俱醉。其甚者,次日清晨仍恍恍惚惚,不知身在何处。这哪里只是酒醉,分明是醉在这奇美的景物之中。【点睛】参考译文: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成为水中的小岛,成为水中的不平岩石,成为水中的悬崖。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甲泰定元年的冬天,我与客人张子约、陈叔夏带着两个仆人又来到雁山。冬天天气暖和,黄叶布满大地。两位客人看见北面山口立着一块石头,很像一个和尚这时落日直直地照射在东南山上,山中全部显现出紫气。鸟儿犹如赶着回家的人一样彼此呼唤,一道进入石梁过夜。石梁拔地而起,向上看,就像有架大梯子在房檐;向下是中空的石梁洞,其中可以容纳千人;地上石梯孔窍玲珑剔透,就像腐木的根。石檐的外端有棵只有尺来长的小树倒挂在绝壁上,树叶因为霜的关系变成红色,极其可爱。石梁下有一石梁寺,寺中的僧人沏茶端酒,主人和客人都喝醉了。月亮消失了,白云如流水般从西面飘来;风将橡票吹落到瓦上,又弹到岩石下的小屋上,从瓦沟上进出,击中地上的落叶,发出咚咚的声音,几乎不像世间敲击石头的声音。我和客人点灯对望,没有话说。午夜来到,架起两张床,面对面躺着子约已大醉,等到天亮,还在唤他的仆人,不知道他的仆人已经睡在了岩石下面了。13.例文:在实践中收获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它让我收获颇丰。记得一次学校组织的手工制作活动,我们要制作一个小型的木制书架。一开始,我满以为凭借自己的想象就能轻松完成,可实际操作起来才发现困难重重。我拿起锯子,想要按照设计的尺寸锯下木板,可锯子在手中却不听使唤,不是锯歪了,就是锯不动。我有些气馁,但看到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尝试,我又鼓起了勇气。经过多次练习,我终于掌握了锯子的使用技巧。接下来是组装环节,我按照说明书上的步骤,小心翼翼地拼接木板。然而,由于我在测量时的一点小误差,导致两块木板无法完美契合。我仔细检查后,发现了问题所在,于是重新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细心和耐心。当书架终于完成时,我心中充满了成就感。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不仅学会了制作书架的技能,还明白了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差距,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我也懂得了在面对困难时不能轻易放弃,要不断尝试和改进。这次实践让我收获了成长和自信,也让我更加珍惜实践所带来的宝贵经验。【详解】本题考查话题作文。一、审题立意。应紧扣“在实践中收获”的主题,将重点放在实践活动中的体会和成长。文章内容可以涉及自己参与的具体实践活动,如学习、社会服务、志愿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获得的知识、技能或精神上的收获与反思。文章的主线应围绕“实践”和“收获”展开。首先要明确实践的具体情境,即参与的活动或事件;其次,通过描述个人在过程中经历的挑战、解决的困难,以及通过努力习得的新知识、新技能;最后,总结出个人在实践中获得的成长与启发,深化主题。撰写时需注意结合具体的实践事例,突出个人的体验与思考,使文章内容充实、有说服力。二、选材构思。需注意文章的核心是“收获”,因此需要在具体实践中总结出个人成长、心得体会,以及思想观念的变化等。可以选择暑期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工作等,这些常见的活动能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在构思时可从以下方面入手:①描述参与的具体实践活动;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③因实践获得的新能力、知识或情感上的变化④这次经历对未来的启发或影响。文章需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由具体事例引出感悟,使文章主旨明确。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