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科学试题1.(2024八上·浙江期中)大河断流指某河段在某时间内水源枯竭、河床干涸的现象。水循环中与出现这种现象相关的环节是(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B【知识点】水循环【解析】【分析】水汽输送能将让陆地水得出补充。【解答】根据图示可以看出,①代表的是降水,②代表的是蒸发,③代表的是水汽输送,④代表的是植物蒸腾;⑤代表的是地表径流,⑥代表的是地下径流。根据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如果该地区降水减少,造成大河断流,其原因是③水汽输送和①大气降水较少引起的,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2.(2024八上·浙江期中)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滴加液体C.用纸槽取用粉末 D.过滤泥水【答案】C【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倾倒液体时,标签朝向手心持瓶的目的是防止标签被腐蚀。【解答】A、倾倒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持瓶,瓶口紧靠试管口缓缓倒入液体,故A错误;B、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悬于试管口上方,不能将胶头滴管伸进试管内,故B错误;C、用纸槽取用粉末,先将试管横放,再将盛有粉末的试管送到试管底部,故C正确;D、过滤时,应使用玻璃棒引流,图中缺少玻璃棒,且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故D错误。故答案为:C。3.(2024八上·浙江期中)现代生活中的饮品各式各样,下列几种常见的饮料中,属于溶液的是( )A.果粒橙 B.牛奶C.雪碧 D.豆浆【答案】C【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解析】【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悬浊液指的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中,乳浊液指的是小液滴分散在液体中。【解答】A、果粒橙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A错误;B、牛奶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B错误;C、雪碧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D、豆浆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D错误。故答案为:C。4.(2024八上·浙江期中)2022年1月17日,我国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十三号卫星发射升空。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首先要经过大气层的(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答案】A【知识点】大气的分层【解析】【分析】大气自下而上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解答】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可以将大气层随高度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首先要经过大气层的对流层,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5.(2024八上·浙江期中)如图所示图片都有“吸住”的现象,其中的原理与大气压无关的是( )A. 覆杯实验B. 塑料吸盘挂物钩C.火罐吸在皮肤上D. 磁铁吸引大头针【答案】D【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覆杯实验中将纸片转至不同方向,纸片也不掉落,说明各个方向都存在大气压。能被磁铁吸引的物质为:铁、钴、镍。【解答】A、覆杯实验中,纸片受到向上的大气压强,因此纸片和水不会落下来,故A不合题意;B、塑料吸盘挂物钩,吸盘内的气压小于外面的大气压强,于是大气对吸盘产生压力,故B不合题意;C、火罐吸在皮肤上,火罐内的气压小于外面的大气压强,于是大气对火罐产生压力,故C不合题意;D、磁铁吸引大头针,是因为磁铁有磁性,与大气压强无关,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6.(2024八上·浙江期中)以下词语中,描述气候特征的是( )A.冬雨夏干 B.阴转多云 C.和风细雨 D.电闪雷鸣【答案】A【知识点】气候的概念;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解析】【分析】气候指的是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解答】冬雨夏干表示的是某个地方常年冬天雨水、夏天干燥的天气状况,具有相对稳定性,属于气候特征,A符合题意。阴转多云、和风细雨和电闪雷鸣表示的是某个地方短时间的阴晴、风雨和雷电的情况,属于天气特征,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7.(2024八上·浙江期中)如图是茶水分离飘逸杯示意图,按压茶杯按钮,只有茶水从隔离层缝隙间流出。飘逸杯的这种功能类似于物质分离方法中的( )A.沉淀法 B.结晶法 C.蒸馏法 D.过滤法【答案】D【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解析】【分析】过滤用于分离不互溶的固体和液体。【解答】茶水分离飘逸杯示意图,按压茶杯按钮,只有茶水从隔离层缝隙间流出,将液体与难溶性固体进行了分离,类似于物质分离方法中的过滤。故答案为:D。8.(2024八上·浙江期中)拉萨和成都大致在同一个纬度上,但两地气温差异很大,主要原因是( )A.海陆因素 B.地形因素 C.纬度因素 D.季风因素【答案】B【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季风等。【解答】地形是影响气温的基本因素,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由图可知,图中拉萨海拔要比成都高很多,所以拉萨的气温比成都低很多,这说明了地形对气温的影响,B正确,与海陆因素、纬度因素及季风因素关系不大,ACD错误。故答案为:B。9.(2024八上·浙江期中)下列物体中,没有受到浮力的是( )A.太空中的“嫦娥五号”B.下潜的“核潜艇”C.航行的航母D.上升的飞艇【答案】A【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解析】【分析】浮力指的是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或气体的压力差。【解答】A、太空中的“嫦娥五号”处于失重状态,太空中没有空气,故遨游的“嫦娥五号”不受到浮力,故A符合题意;B、下潜的“核潜艇”,浸没在水中,仍然受到水的浮力,故B不符合题意;C、航行的航母“山东舰”,能浮在海水面上,因为航母浸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故C不符合题意;D、上升的飞艇,因为浸没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所以飞艇会上浮,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0.(2024八上·浙江期中)如图甲,杯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将熄灭;若将一张纸插入杯中,如图乙,发现蜡烛将一直燃烧下去。这是由于图乙杯中的空气会发生对流,下列各图表示空气流动的方向,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A. B. C. D.【答案】B【知识点】大气的温度【解析】【分析】根据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进行判断。【解答】如图乙,纸左侧有燃烧的蜡烛,其周围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右侧的空气流过来补充,气压低,则右侧的烟向下流,从而使空气形成对流,蜡烛便可燃烧,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11.(2024八上·浙江期中)如图是某品牌“一摇冰”功能饮料,该饮料罐在夏天能制冷,罐底中的固体是(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硝酸铵 D.蔗糖【答案】C【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解析】【分析】饮料罐能制冷,即罐中固体与水接触吸收热量。【解答】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故A不符合题意;B、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C、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降低,故C符合题意;D、蔗糖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2.(2024八上·浙江期中)如图,两个实验的目的均是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实验一 实验二A.实验一研究的变量是温度B.实验一可以得到温度会影响硝酸钾的溶解性C.实验二目的是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D.实验二中氯化钠的颗粒大小必须相同【答案】D【知识点】控制变量法;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解析】【分析】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和溶剂的种类以及温度有关。【解答】A、加热前试管的底部有未溶解的硝酸钾晶体,通过加热来观察试管底部的硝酸钾是否溶解,所以实验一研究的变量是温度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B、 加热前试管的底部有未溶解的硝酸钾晶体,通过加热来观察试管底部的硝酸钾是否溶解,可以观察到加热之后,试管底部的硝酸钾溶解消失,说明温度对硝酸钾的溶解性有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实验二中两支试管中所放的溶剂种类分别是水和酒精,加入的溶质都是氯化钠,所以实验二的目的是为了比较氯化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也就是要探究溶剂的种类对氯化钠溶解性的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D、 溶解性指的是难溶、易溶、微溶、可溶等描述性的词语,氯化钠的颗粒大小只会影响氯化钠在溶剂中的溶解速率,不会改变溶解性,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3.(2024八上·浙江期中)小明在实验室中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下列各烧杯的溶液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答案】C【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解析】【分析】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晶体,那么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反之,溶液肯定饱和。【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甲和乙中都没有未溶的晶体出现,那么二者是否饱和无法判断。丙烧杯中有固体析出,说明烧杯内溶液肯定是饱和溶液。丁烧杯中的溶液是将丙烧杯中混合物过滤所得溶液,组成与丙相同,所以也是饱和溶液。故选C。14.(2024八上·浙江期中)在高台跳水比赛中,常看到运动员高高跳起在空中完成各项动作后跃入水中,然后在水面下游过一段距离后再露出水面游向池边。下列图象中能粗略反应运动员从跳起到跃入水中再游向池边这段时间内所受水的浮力大小的图象是( )A. B.C. D.【答案】C【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浮力指的是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液体或气体的压力差,根据F浮=ρgV排判断浮力大小变化,等物体浸没后,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则浮力不变,据此判断正确的图像。【解答】运动员高高跳起在空中完成各项动作后跃入水中之前没有受到水的浮力;在运动员开始接触水面到全部没入水中之前,排开水的体积不断变大,根据F浮=ρgV排可知,受到水的浮力不断变大;在运动员在水面下游过一段距离的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F浮=ρgV排可知,受到水的浮力大小不变;在运动员露出水面游向池边的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不断变小,根据F浮=ρgV排可知,受到水的浮力不断变小。综上分析可知,只有C图象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5.(2024八上·浙江期中)在实验室中,常用到以下方法:①蒸发溶剂、②冷却热饱和溶液、③溶解过滤、④蒸馏。将食盐水中的食盐分离出来可以用 ,将酒精溶液中的酒精和水分离出来可以用 。 (用序号填空)【答案】①;④【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解析】【分析】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结晶方法分为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可溶性物质;蒸馏是通过加热汽化的方法而将物质分离的一种方法。【解答】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将食盐水中的食盐分离出来,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故选①。分离水和酒精,可利用水和酒精沸点的不同,采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选④。16.(2024八上·浙江期中)如图所示,是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A层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最为密切,这一层最显著的特点是 。(2)B层的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 。【答案】(1)有强烈的对流运动(有强烈的对流运现象)(2)升高【知识点】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解析】【分析】(1)A在最下层,为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2)大气分层的依据是大气温度在竖直高度上的变化,对流层高度越高,温度越低,平流层高度越高,温度越高。【解答】(1)读图可知,A为对流层,B为平流层,C为中间层,A层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最为密切,这一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有强烈的对流现象。(2)据所学知识及读图可知,B平流层的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平流层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1)读图可知,A为对流层,B为平流层,C为中间层,A层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最为密切,这一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有强烈的对流现象。(2)据所学知识及读图可知,B平流层的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平流层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17.(2024八上·浙江期中)小明查阅了某天温州的天气预报(如图)。(1)当天最高气温出现时间约为 。(2)当天的风吹来的方向是 。【答案】(1)午后2时(14时)(2)东【知识点】风;天气预报与天气图【解析】【分析】(1)一天中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2)根据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判断当天风吹来的方向,测量风向的仪器为风向标。【解答】(1)根据图示可知,当天最高气温为9℃。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在午后2时(14时)。(2)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根据图中所示可知当天吹东风,所以风吹来的方向是东。(1)根据图示可知,当天最高气温为9℃。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在午后2时(14时)。(2)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根据图中所示可知当天吹北风,所以风吹来的方向是北。18.(2024八上·浙江期中)在研究水的组成时,某兴趣小组开展水电解的实验,测定两管逸出气体的体积,记录如上表,请回答:时间 体积/mL 1 2 3 4 5 6 7 8连电源负极的管(A)中气体 6 12 20 29 39 49 59 69连电源正极的管(B)中气体 2 4 7 11 16 21 26 31(1)在水电解的过程中,A玻璃管内的气体检验时产生的现象是 。(2)若装置密闭性良好、读数正确,实验中发现:测得两种气体体积比仍然存在偏差。小明查阅资料发现产生这种偏差的原因跟气体的溶解性大小有关,请根据表中数据,比较氢气和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大小并说明判断依据。 。【答案】(1)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2)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大【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1)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可知A中气体为氢气,B中气体为氧气,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氢气可燃。(2)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际测得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说明氧气偏少,氧气溶解在水中的量更多。【解答】(1)由图可知,A玻璃管连接电源的负极,生成的气体为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能够燃烧,检验A玻璃管内的气体时,将燃着的木条伸到A玻璃管尖嘴处,打开活塞,然后移走燃着的木条,观察到的现象是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填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2)由图可知,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原因可能是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大,即溶解的氧气多一些,剩余的氧气较少,使得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故填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大。(1)由图可知,A玻璃管连接电源的负极,生成的气体为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能够燃烧,检验A玻璃管内的气体时,将燃着的木条伸到A玻璃管尖嘴处,打开活塞,然后移走燃着的木条,观察到的现象是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填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2)由图可知,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原因可能是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大,即溶解的氧气多一些,剩余的氧气较少,使得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故填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大。19.(2024八上·浙江期中)科学实验的创新和改进有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拓宽思维,科学兴趣小组尝试将学过的课本实验进行了改进,以下是他们小组合作的实验过程: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1)实验一:将矿泉水瓶底部切除,乒乓球上粘一根细线,用瓶盖旋紧固定在A点,如图甲;将矿泉水瓶倾斜,如图乙。请在答题纸上画出图乙中小球和细线在矿泉水中的位置 。(2)实验二:如图为模拟潜水艇原理的模型实验,当注射器向试管内推入空气时,潜水艇将如何运动? 。(3)实验三:吹风机在工作时,吹风口能“吸”住气球,利用了 原理。【答案】(1)(2)上浮(3)气球上方流速大,压强小【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小球受到浮力,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2)由沉浮条件可知,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将上浮,最终漂浮,此时浮力等于重力;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将下沉。(3)利用流体流速大,压强小进行分析。【解答】(1)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故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故图乙中小球和细线在矿泉水中的位置如图所示:(2)试管的体积一定,所以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一定,根据阿基米德可知,浮力一定。当注射器向试管内推入空气时,试管内的部分水通过排水管被排出,重力变小,重力小于浮力时,试管上浮,故潜水艇上浮。(3)吹风机在工作时,吹风使气球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气球下方的空气流速,流速大,压强小,故下方空气的压强大于上方空气的压强,从而能“吸”住气球。(1)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故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故图乙中小球和细线在矿泉水中的位置如图所示:(2)试管的体积一定,所以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一定,根据阿基米德可知,浮力一定。当注射器向试管内推入空气时,试管内的部分水通过排水管被排出,重力变小,重力小于浮力时,试管上浮,故潜水艇上浮。(3)吹风机在工作时,吹风使气球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气球下方的空气流速,流速大,压强小,故下方空气的压强大于上方空气的压强,从而能“吸”住气球。20.(2024八上·浙江期中)食盐水在医疗和农业上都具有一定的作用。Ⅰ.在医疗上通常用0.9%的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如图甲是一种清洗鼻腔的工具——洗鼻器。它将生理盐水送入一侧鼻孔,盐水从另一侧鼻孔流出,从而达到清洗鼻腔的目的。(1)生理盐水放置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的现象,这是因为溶液具有 的特点。Ⅱ.在农业上通常用12%的氯化钠溶液选种。小明在实验室欲配制该质量分数的溶液60g,操作如图乙,请回答下列问题:(2)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用序号表示)。(3)小华发现小明的操作②有错误,若不改正操作②的错误,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1)稳定性(2)④②①⑤③(3)偏小【知识点】误差分析;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溶液均一稳定,久置不分层。(2)配制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和量取、溶解。(3)左物右码放反,药品的质量等于砝码减游码,药品即溶质的质量偏小。【解答】(1)溶液具有稳定性,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会分成,也不会变浑浊,故填稳定性。(2)配制溶液,先从广口瓶中取出氯化钠固体,使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再将称量好的固体放到烧杯中,然后将量取好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固体的烧杯中,最后使用玻璃棒搅拌溶解,即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④②①⑤③,故填④②①⑤③。(3)操作②的错误是托盘天平上物码位置颠倒,称取的固体的质量偏少,若不改正操作②的错误,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偏小,故填偏小。(1)溶液具有稳定性,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会分成,也不会变浑浊,故填稳定性。(2)配制溶液,先从广口瓶中取出氯化钠固体,使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再将称量好的固体放到烧杯中,然后将量取好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固体的烧杯中,最后使用玻璃棒搅拌溶解,即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④②①⑤③,故填④②①⑤③。(3)操作②的错误是托盘天平上物码位置颠倒,称取的固体的质量偏少,若不改正操作②的错误,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偏小,故填偏小。21.(2024八上·浙江期中)为探究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科学兴趣小组选择三种不同的物质a、b、c,分别加入到相同温度的水中,使之充分溶解。实验过程中,将有关信息记录在下表中,并进行了分析与交流。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物质种类 a b c物质质量/克 40 40 40水的质量/克 100 100 150溶解情况 完全溶解 完全溶解 部分溶解(1)若要研究物质溶解性与溶剂种类的关系。设计实验方案时,除控制温度、溶质和溶剂质量相同外,还要控制 因素相同。(2)比较实验一和实验二,小明认为不能确定该温度下物质a、b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相同的。其理由是 。(3)根据实验二和实验三的数据,小红得出结论:在相同温度下,物质b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物质c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你认为这个结论正确吗?为什么? 。【答案】(1)溶质的种类(2)不合理,a、b完全溶解,不能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能力(3)正确,实验二和实验三中物质的质量相同,实验二中水少,溶解的b的质量多,实验三中水多,溶解的c的质量少【知识点】控制变量法;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1)溶解性与溶质和溶剂的种类以及温度有关。(2)完全溶解,不能比较溶解能力,应继续加药品,直至有一组实验中的药品不能完全溶解,该药品的溶解性较弱。(3)由表中信息可知,实验三中水更少,但仍有c未溶解,可知c的溶解能力弱。【解答】(1)研究物质溶解性与溶剂种类的关系,实验中的变量是溶剂种类,其它的量保持一致,即设计实验方案时,除控制温度、溶质和溶剂质量相同外,还要控制溶质的种类相同,故填溶质的种类。(2)由图可知,实验中,a、b的质量相同,水的质量相等,a、b完全溶解,不能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故填不合理,a、b完全溶解,不能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能力。(3)实验二和实验三中物质的质量相同,实验二中水少,溶解的b的质量多,实验三中水多,溶解的c的质量少,能够证明在相同温度下,物质b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物质c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故填正确,实验二和实验三中物质的质量相同,实验二中水少,溶解的b的质量多,实验三中水多,溶解的c的质量少。(1)研究物质溶解性与溶剂种类的关系,实验中的变量是溶剂种类,其它的量保持一致,即设计实验方案时,除控制温度、溶质和溶剂质量相同外,还要控制溶质的种类相同,故填溶质的种类。(2)由图可知,实验中,a、b的质量相同,水的质量相等,a、b完全溶解,不能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故填不合理,a、b完全溶解,不能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能力。(3)实验二和实验三中物质的质量相同,实验二中水少,溶解的b的质量多,实验三中水多,溶解的c的质量少,能够证明在相同温度下,物质b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物质c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故填正确,实验二和实验三中物质的质量相同,实验二中水少,溶解的b的质量多,实验三中水多,溶解的c的质量少。22.(2024八上·浙江期中)小明利用自制实验装置,验证阿基米德原理。〖选材制作〗弹簧测力计、金属块、大饮料瓶、矿泉水瓶、水、铁丝、剪刀等。〖验证步骤〗①剪去大饮料瓶底,穿一根铁丝,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大饮料瓶的重力F1;②在矿泉水瓶的侧壁开一小孔,再将大饮料瓶和矿泉水瓶用一根铁丝穿在一起;往矿泉水瓶中加水,__________;③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力F2;④将金属块完全浸入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⑤测出带有水的大饮料瓶的重力F4;⑥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实验结论,整理器材。(1)请补充实验步骤②: 。(2)利用上述实验数据,写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关系式: 。(用符号表示)(3)经过实际操作,小明发现计算得到的浮力大小比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要大一些,请分析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 。【答案】(1)直到水由刚好和小孔相平(2)F2-F3= F4-F1(3)水没有装满到溢水口【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1)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是,溢水杯中的水要灌满。(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分别表示出浮力和重力,两者相等,则阿基米德原理成立。(3)浮力大于重力的原因是水没有灌满,有部分排开的水没有溢出。【解答】(1)因为要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则需要测量物体浸在液体中时排开液体的重力,当矿泉水瓶中的水是满的,排开液体的重力才等于溢出的水的重力,因此需要往矿泉水瓶中加水,直到水由刚好和小孔相平。(2)由③、④可知,根据称重法得出金属块浸没时受到的浮力F浮=F2-F3由①、⑤可知,金属块排开液体的重力为G排=F4-F1当F2-F3= F4-F1即F浮=G排,阿基米德原理得到验证。(3)如果事先水没有装满到溢水口,溢出水的体积小于排开液体的体积,使得G排偏小,即F浮>G排。(1)因为要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则需要测量物体浸在液体中时排开液体的重力,当矿泉水瓶中的水是满的,排开液体的重力才等于溢出的水的重力,因此需要往矿泉水瓶中加水,直到水由刚好和小孔相平。(2)由③、④可知,根据称重法得出金属块浸没时受到的浮力F浮=F2-F3由①、⑤可知,金属块排开液体的重力为G排=F4-F1当F2-F3= F4-F1即F浮=G排,阿基米德原理得到验证。(3)如果事先水没有装满到溢水口,溢出水的体积小于排开液体的体积,使得G排偏小,即F浮>G排。23.(2024八上·浙江期中)探究“当气体温度和质量一定时,气体压强跟气体体积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用力F向内推注射器的活塞(密封性好)压缩气体,利用气压传感器来测量针筒内气体的气压,并画出气压随体积变化的图像(如图乙)。(1)根据图乙信息,你得出的结论: 。(2)夏天烈日下的自行车容易爆胎,说明气体压强与 有关。(3)在实验中,小明同学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如图丙,根据实验数据作出p—图线如图丁所示,请分析图线弯曲的可能原因是 。【答案】(1)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体积越大,压强越小(2)温度(3)在推动过程中,气体的温度升高了【知识点】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解析】【分析】(1)根据图乙中图像进行分析,体积越大,压强越小。(2)夏天温度高,说明容易爆胎与温度有关。(3)推动时,活塞与器壁摩擦,产生热量,温度升高,所以压强偏大。【解答】(1)从图乙可以看出,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体积越大,压强越小。(2)夏天烈日下的自行车轮胎中的气体温度很高,夏天轮胎容易爆胎,说明气体压强与温度有关。(3)气体的压强跟气体的体积成反比,在图丁中,图线向上弯曲,说明气体的压强偏大,则可能是在推动过程中,气体的温度升高了。(1)从图乙可以看出,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体积越大,压强越小。(2)夏天烈日下的自行车轮胎中的气体温度很高,夏天轮胎容易爆胎,说明气体压强与温度有关。(3)气体的压强跟气体的体积成反比,在图丁中,图线向上弯曲,说明气体的压强偏大,则可能是在推动过程中,气体的温度升高了。24.(2024八上·浙江期中)将新打开盖子的饮料盒中的果汁倒入杯中时,选择图甲方式(开口在下)倒饮料,会出现果汁不易流出,出现断断续续的现象,果汁很容易溅出杯子外面;选择图乙方式(开口在上)倒饮料,果汁却容易稳定的流出,不易溅到杯子外面。请根据所学科学知识解释图甲、乙两种方式倒果汁效果不同的原因。实物图 结构图【答案】甲饮料盒开口在下,果汁倒出一部分后,盒内气压变小,下方瓶口被里面的果汁堵住,外界气体无法进入,内外气体产生的压强差(或盒内气压小于盒外大气压)使果汁不易流出,在倾倒液体的过程中有气泡从饮料盒口进入到饮料盒底,此时饮料盒内压强突然大于大气压,然后有液体快速喷出,易溅到饮料盒外面。而乙瓶中的液体没有完全封住瓶口,气体可以进入,瓶中液体能够平稳的倒出。【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将液体倒出利用了大气压,空气进入装置将液体压出,乙中瓶口不会被液体堵住,空气能连续进入装置,所以液体流出均匀。【解答】甲饮料盒开口在下,果汁倒出一部分后,盒内气压变小,下方瓶口被里面的果汁堵住,外界气体无法进入,内外气体产生的压强差(或盒内气压小于盒外大气压)使果汁不易流出,在倾倒液体的过程中有气泡从饮料盒口进入到饮料盒底,此时饮料盒内压强突然大于大气压,然后有液体快速喷出,易溅到饮料盒外面。而乙瓶中的液体没有完全封住瓶口,气体可以进入,瓶中液体能够平稳的倒出。25.(2024八上·浙江期中)小明为了研究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的实验,做了如下实验。(1)在这个实验中注射器的作用是为了改变 。(2)图乙实验,水沸腾后,用注射器向烧瓶内充气,液体停止沸腾,同时继续用酒精灯加热,发现温度计示数 。(填“升高”“下降”或“不变”)。(3)压力锅就是利用 (选填“甲”或“乙”)实验原理制成的。【答案】(1)烧瓶内气压(2)升高(3)乙【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解析】【分析】(1)注射器可以改变烧瓶中气体的量,从而改变压强。(2)液体沸点与大气压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液体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3)压力锅内的压强更大外界大气压+限压阀产生的压强,可知是通过增大压强,提高水的沸点,从而较快煮食物的速度。【解答】(1)实验中注射器的作用是改变烧瓶内气压。(2)水沸腾后,用注射器向烧瓶内充气,烧瓶内气压增大,液体的沸点也随之升高,所以水会停止沸腾。等加热一段时间后,水的温度达到在更高的气压下对应的沸点,所以温度计示数会升高。(3)压力锅是增大锅内气压从而使液体沸点升高,从而更快的煮熟食物,所以对应的是图乙的实验原理。(1)实验中注射器的作用是改变烧瓶内气压。(2)水沸腾后,用注射器向烧瓶内充气,烧瓶内气压增大,液体的沸点也随之升高,所以水会停止沸腾。等加热一段时间后,水的温度达到在更高的气压下对应的沸点,所以温度计示数会升高。(3)压力锅是增大锅内气压从而使液体沸点升高,从而更快的煮熟食物,所以对应的是图乙的实验原理。26.(2024八上·浙江期中)氯化钠俗名食盐,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下表是20℃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① 20 4 24② 20 6 26③ 20 8 27.2④ 20 10 m(1)表格中m= 。(2)实验②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保留0.1%)(3)20℃时,实验室把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4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20%的氯化钠溶液多少 ?加入水多少 ?【答案】(1)27.2(2)23.1%(3)100g;300g【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27.(2024八上·浙江期中)如图是小明设计的“空气浮力演示器”:将一空心金属球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并保持静止,用气泵往玻璃容器内缓慢抽出或压入空气,可根据现象证明空气浮力的存在。已知:金属球的重力为5N,体积为5×10﹣3米3,压入空气前,容器内原有空气密度约为1.3千克/米3,细线的重力忽略不计。(1)用气泵从装置玻璃容器内抽出部分空气,观察到 现象,可以说明金属球受到空气浮力的作用。(2)压入空气前,计算求出金属球在容器内受到的浮力大小 。(3)小明想通过最小刻度为0.1牛的弹簧测力计反映空气浮力大小的变化。气泵向玻璃容器内压入空气前,弹簧测力计示数4.9N。压入空气后,若发现演示器中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了0.1牛,则此时容器内空气密度为多少千克/米3,请通过计算说明 。【答案】(1)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2)0.065N(3)根据题意可知,压入空气后,受到的浮力为F浮=G-F示数=5N-4.8N=0.2N则容器内空气的密度为【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解析】【分析】(1)抽出气体,气体密度变小,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变小,物体静止,受力平衡,拉力等于重力减浮力,重力不变,可知拉力变大。(2)由F浮=ρ气gV排计算浮力。(3)称重法测浮力,浮力等于重力减拉力,计算出浮力,再由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气体密度。【解答】(1)由题知,用气泵从装置玻璃容器内抽出部分空气,若金属球受到空气浮力,则空气密度下降,根据阿基米德公式,金属球受到的浮力减小,浮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上,则会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2)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压入空气前金属球受到的浮力F浮=ρ气gV球=1.3kg/m3×10N/kg×5×10-3m3=0.065N。(1)由题知,用气泵从装置玻璃容器内抽出部分空气,若金属球受到空气浮力,则空气密度下降,根据阿基米德公式,金属球受到的浮力减小,浮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上,则会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2)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压入空气前金属球受到的浮力F浮=ρ气gV球=1.3kg/m3×10N/kg×5×10-3m3=0.065N(3)根据题意可知,压入空气后,受到的浮力为F浮=G-F示数=5N-4.8N=0.2N则容器内空气的密度为1 / 1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科学试题1.(2024八上·浙江期中)大河断流指某河段在某时间内水源枯竭、河床干涸的现象。水循环中与出现这种现象相关的环节是(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2.(2024八上·浙江期中)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滴加液体C.用纸槽取用粉末 D.过滤泥水3.(2024八上·浙江期中)现代生活中的饮品各式各样,下列几种常见的饮料中,属于溶液的是( )A.果粒橙 B.牛奶C.雪碧 D.豆浆4.(2024八上·浙江期中)2022年1月17日,我国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十三号卫星发射升空。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首先要经过大气层的(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5.(2024八上·浙江期中)如图所示图片都有“吸住”的现象,其中的原理与大气压无关的是( )A. 覆杯实验B. 塑料吸盘挂物钩C.火罐吸在皮肤上D. 磁铁吸引大头针6.(2024八上·浙江期中)以下词语中,描述气候特征的是( )A.冬雨夏干 B.阴转多云 C.和风细雨 D.电闪雷鸣7.(2024八上·浙江期中)如图是茶水分离飘逸杯示意图,按压茶杯按钮,只有茶水从隔离层缝隙间流出。飘逸杯的这种功能类似于物质分离方法中的( )A.沉淀法 B.结晶法 C.蒸馏法 D.过滤法8.(2024八上·浙江期中)拉萨和成都大致在同一个纬度上,但两地气温差异很大,主要原因是( )A.海陆因素 B.地形因素 C.纬度因素 D.季风因素9.(2024八上·浙江期中)下列物体中,没有受到浮力的是( )A.太空中的“嫦娥五号”B.下潜的“核潜艇”C.航行的航母D.上升的飞艇10.(2024八上·浙江期中)如图甲,杯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将熄灭;若将一张纸插入杯中,如图乙,发现蜡烛将一直燃烧下去。这是由于图乙杯中的空气会发生对流,下列各图表示空气流动的方向,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A. B. C. D.11.(2024八上·浙江期中)如图是某品牌“一摇冰”功能饮料,该饮料罐在夏天能制冷,罐底中的固体是(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硝酸铵 D.蔗糖12.(2024八上·浙江期中)如图,两个实验的目的均是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实验一 实验二A.实验一研究的变量是温度B.实验一可以得到温度会影响硝酸钾的溶解性C.实验二目的是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D.实验二中氯化钠的颗粒大小必须相同13.(2024八上·浙江期中)小明在实验室中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下列各烧杯的溶液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14.(2024八上·浙江期中)在高台跳水比赛中,常看到运动员高高跳起在空中完成各项动作后跃入水中,然后在水面下游过一段距离后再露出水面游向池边。下列图象中能粗略反应运动员从跳起到跃入水中再游向池边这段时间内所受水的浮力大小的图象是( )A. B.C. D.15.(2024八上·浙江期中)在实验室中,常用到以下方法:①蒸发溶剂、②冷却热饱和溶液、③溶解过滤、④蒸馏。将食盐水中的食盐分离出来可以用 ,将酒精溶液中的酒精和水分离出来可以用 。 (用序号填空)16.(2024八上·浙江期中)如图所示,是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A层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最为密切,这一层最显著的特点是 。(2)B层的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 。17.(2024八上·浙江期中)小明查阅了某天温州的天气预报(如图)。(1)当天最高气温出现时间约为 。(2)当天的风吹来的方向是 。18.(2024八上·浙江期中)在研究水的组成时,某兴趣小组开展水电解的实验,测定两管逸出气体的体积,记录如上表,请回答:时间 体积/mL 1 2 3 4 5 6 7 8连电源负极的管(A)中气体 6 12 20 29 39 49 59 69连电源正极的管(B)中气体 2 4 7 11 16 21 26 31(1)在水电解的过程中,A玻璃管内的气体检验时产生的现象是 。(2)若装置密闭性良好、读数正确,实验中发现:测得两种气体体积比仍然存在偏差。小明查阅资料发现产生这种偏差的原因跟气体的溶解性大小有关,请根据表中数据,比较氢气和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大小并说明判断依据。 。19.(2024八上·浙江期中)科学实验的创新和改进有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拓宽思维,科学兴趣小组尝试将学过的课本实验进行了改进,以下是他们小组合作的实验过程: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1)实验一:将矿泉水瓶底部切除,乒乓球上粘一根细线,用瓶盖旋紧固定在A点,如图甲;将矿泉水瓶倾斜,如图乙。请在答题纸上画出图乙中小球和细线在矿泉水中的位置 。(2)实验二:如图为模拟潜水艇原理的模型实验,当注射器向试管内推入空气时,潜水艇将如何运动? 。(3)实验三:吹风机在工作时,吹风口能“吸”住气球,利用了 原理。20.(2024八上·浙江期中)食盐水在医疗和农业上都具有一定的作用。Ⅰ.在医疗上通常用0.9%的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如图甲是一种清洗鼻腔的工具——洗鼻器。它将生理盐水送入一侧鼻孔,盐水从另一侧鼻孔流出,从而达到清洗鼻腔的目的。(1)生理盐水放置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的现象,这是因为溶液具有 的特点。Ⅱ.在农业上通常用12%的氯化钠溶液选种。小明在实验室欲配制该质量分数的溶液60g,操作如图乙,请回答下列问题:(2)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用序号表示)。(3)小华发现小明的操作②有错误,若不改正操作②的错误,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1.(2024八上·浙江期中)为探究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科学兴趣小组选择三种不同的物质a、b、c,分别加入到相同温度的水中,使之充分溶解。实验过程中,将有关信息记录在下表中,并进行了分析与交流。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物质种类 a b c物质质量/克 40 40 40水的质量/克 100 100 150溶解情况 完全溶解 完全溶解 部分溶解(1)若要研究物质溶解性与溶剂种类的关系。设计实验方案时,除控制温度、溶质和溶剂质量相同外,还要控制 因素相同。(2)比较实验一和实验二,小明认为不能确定该温度下物质a、b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相同的。其理由是 。(3)根据实验二和实验三的数据,小红得出结论:在相同温度下,物质b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物质c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你认为这个结论正确吗?为什么? 。22.(2024八上·浙江期中)小明利用自制实验装置,验证阿基米德原理。〖选材制作〗弹簧测力计、金属块、大饮料瓶、矿泉水瓶、水、铁丝、剪刀等。〖验证步骤〗①剪去大饮料瓶底,穿一根铁丝,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大饮料瓶的重力F1;②在矿泉水瓶的侧壁开一小孔,再将大饮料瓶和矿泉水瓶用一根铁丝穿在一起;往矿泉水瓶中加水,__________;③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力F2;④将金属块完全浸入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⑤测出带有水的大饮料瓶的重力F4;⑥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实验结论,整理器材。(1)请补充实验步骤②: 。(2)利用上述实验数据,写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关系式: 。(用符号表示)(3)经过实际操作,小明发现计算得到的浮力大小比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要大一些,请分析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 。23.(2024八上·浙江期中)探究“当气体温度和质量一定时,气体压强跟气体体积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用力F向内推注射器的活塞(密封性好)压缩气体,利用气压传感器来测量针筒内气体的气压,并画出气压随体积变化的图像(如图乙)。(1)根据图乙信息,你得出的结论: 。(2)夏天烈日下的自行车容易爆胎,说明气体压强与 有关。(3)在实验中,小明同学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如图丙,根据实验数据作出p—图线如图丁所示,请分析图线弯曲的可能原因是 。24.(2024八上·浙江期中)将新打开盖子的饮料盒中的果汁倒入杯中时,选择图甲方式(开口在下)倒饮料,会出现果汁不易流出,出现断断续续的现象,果汁很容易溅出杯子外面;选择图乙方式(开口在上)倒饮料,果汁却容易稳定的流出,不易溅到杯子外面。请根据所学科学知识解释图甲、乙两种方式倒果汁效果不同的原因。实物图 结构图25.(2024八上·浙江期中)小明为了研究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的实验,做了如下实验。(1)在这个实验中注射器的作用是为了改变 。(2)图乙实验,水沸腾后,用注射器向烧瓶内充气,液体停止沸腾,同时继续用酒精灯加热,发现温度计示数 。(填“升高”“下降”或“不变”)。(3)压力锅就是利用 (选填“甲”或“乙”)实验原理制成的。26.(2024八上·浙江期中)氯化钠俗名食盐,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下表是20℃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① 20 4 24② 20 6 26③ 20 8 27.2④ 20 10 m(1)表格中m= 。(2)实验②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保留0.1%)(3)20℃时,实验室把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4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20%的氯化钠溶液多少 ?加入水多少 ?27.(2024八上·浙江期中)如图是小明设计的“空气浮力演示器”:将一空心金属球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并保持静止,用气泵往玻璃容器内缓慢抽出或压入空气,可根据现象证明空气浮力的存在。已知:金属球的重力为5N,体积为5×10﹣3米3,压入空气前,容器内原有空气密度约为1.3千克/米3,细线的重力忽略不计。(1)用气泵从装置玻璃容器内抽出部分空气,观察到 现象,可以说明金属球受到空气浮力的作用。(2)压入空气前,计算求出金属球在容器内受到的浮力大小 。(3)小明想通过最小刻度为0.1牛的弹簧测力计反映空气浮力大小的变化。气泵向玻璃容器内压入空气前,弹簧测力计示数4.9N。压入空气后,若发现演示器中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了0.1牛,则此时容器内空气密度为多少千克/米3,请通过计算说明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水循环【解析】【分析】水汽输送能将让陆地水得出补充。【解答】根据图示可以看出,①代表的是降水,②代表的是蒸发,③代表的是水汽输送,④代表的是植物蒸腾;⑤代表的是地表径流,⑥代表的是地下径流。根据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如果该地区降水减少,造成大河断流,其原因是③水汽输送和①大气降水较少引起的,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2.【答案】C【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倾倒液体时,标签朝向手心持瓶的目的是防止标签被腐蚀。【解答】A、倾倒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持瓶,瓶口紧靠试管口缓缓倒入液体,故A错误;B、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悬于试管口上方,不能将胶头滴管伸进试管内,故B错误;C、用纸槽取用粉末,先将试管横放,再将盛有粉末的试管送到试管底部,故C正确;D、过滤时,应使用玻璃棒引流,图中缺少玻璃棒,且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故D错误。故答案为:C。3.【答案】C【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解析】【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悬浊液指的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中,乳浊液指的是小液滴分散在液体中。【解答】A、果粒橙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A错误;B、牛奶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B错误;C、雪碧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D、豆浆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D错误。故答案为:C。4.【答案】A【知识点】大气的分层【解析】【分析】大气自下而上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解答】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可以将大气层随高度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首先要经过大气层的对流层,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5.【答案】D【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覆杯实验中将纸片转至不同方向,纸片也不掉落,说明各个方向都存在大气压。能被磁铁吸引的物质为:铁、钴、镍。【解答】A、覆杯实验中,纸片受到向上的大气压强,因此纸片和水不会落下来,故A不合题意;B、塑料吸盘挂物钩,吸盘内的气压小于外面的大气压强,于是大气对吸盘产生压力,故B不合题意;C、火罐吸在皮肤上,火罐内的气压小于外面的大气压强,于是大气对火罐产生压力,故C不合题意;D、磁铁吸引大头针,是因为磁铁有磁性,与大气压强无关,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6.【答案】A【知识点】气候的概念;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解析】【分析】气候指的是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解答】冬雨夏干表示的是某个地方常年冬天雨水、夏天干燥的天气状况,具有相对稳定性,属于气候特征,A符合题意。阴转多云、和风细雨和电闪雷鸣表示的是某个地方短时间的阴晴、风雨和雷电的情况,属于天气特征,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7.【答案】D【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解析】【分析】过滤用于分离不互溶的固体和液体。【解答】茶水分离飘逸杯示意图,按压茶杯按钮,只有茶水从隔离层缝隙间流出,将液体与难溶性固体进行了分离,类似于物质分离方法中的过滤。故答案为:D。8.【答案】B【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季风等。【解答】地形是影响气温的基本因素,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由图可知,图中拉萨海拔要比成都高很多,所以拉萨的气温比成都低很多,这说明了地形对气温的影响,B正确,与海陆因素、纬度因素及季风因素关系不大,ACD错误。故答案为:B。9.【答案】A【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解析】【分析】浮力指的是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或气体的压力差。【解答】A、太空中的“嫦娥五号”处于失重状态,太空中没有空气,故遨游的“嫦娥五号”不受到浮力,故A符合题意;B、下潜的“核潜艇”,浸没在水中,仍然受到水的浮力,故B不符合题意;C、航行的航母“山东舰”,能浮在海水面上,因为航母浸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故C不符合题意;D、上升的飞艇,因为浸没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所以飞艇会上浮,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0.【答案】B【知识点】大气的温度【解析】【分析】根据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进行判断。【解答】如图乙,纸左侧有燃烧的蜡烛,其周围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右侧的空气流过来补充,气压低,则右侧的烟向下流,从而使空气形成对流,蜡烛便可燃烧,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11.【答案】C【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解析】【分析】饮料罐能制冷,即罐中固体与水接触吸收热量。【解答】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故A不符合题意;B、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C、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降低,故C符合题意;D、蔗糖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2.【答案】D【知识点】控制变量法;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解析】【分析】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和溶剂的种类以及温度有关。【解答】A、加热前试管的底部有未溶解的硝酸钾晶体,通过加热来观察试管底部的硝酸钾是否溶解,所以实验一研究的变量是温度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B、 加热前试管的底部有未溶解的硝酸钾晶体,通过加热来观察试管底部的硝酸钾是否溶解,可以观察到加热之后,试管底部的硝酸钾溶解消失,说明温度对硝酸钾的溶解性有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实验二中两支试管中所放的溶剂种类分别是水和酒精,加入的溶质都是氯化钠,所以实验二的目的是为了比较氯化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也就是要探究溶剂的种类对氯化钠溶解性的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D、 溶解性指的是难溶、易溶、微溶、可溶等描述性的词语,氯化钠的颗粒大小只会影响氯化钠在溶剂中的溶解速率,不会改变溶解性,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3.【答案】C【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解析】【分析】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晶体,那么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反之,溶液肯定饱和。【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甲和乙中都没有未溶的晶体出现,那么二者是否饱和无法判断。丙烧杯中有固体析出,说明烧杯内溶液肯定是饱和溶液。丁烧杯中的溶液是将丙烧杯中混合物过滤所得溶液,组成与丙相同,所以也是饱和溶液。故选C。14.【答案】C【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浮力指的是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液体或气体的压力差,根据F浮=ρgV排判断浮力大小变化,等物体浸没后,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则浮力不变,据此判断正确的图像。【解答】运动员高高跳起在空中完成各项动作后跃入水中之前没有受到水的浮力;在运动员开始接触水面到全部没入水中之前,排开水的体积不断变大,根据F浮=ρgV排可知,受到水的浮力不断变大;在运动员在水面下游过一段距离的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F浮=ρgV排可知,受到水的浮力大小不变;在运动员露出水面游向池边的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不断变小,根据F浮=ρgV排可知,受到水的浮力不断变小。综上分析可知,只有C图象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5.【答案】①;④【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解析】【分析】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结晶方法分为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可溶性物质;蒸馏是通过加热汽化的方法而将物质分离的一种方法。【解答】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将食盐水中的食盐分离出来,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故选①。分离水和酒精,可利用水和酒精沸点的不同,采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选④。16.【答案】(1)有强烈的对流运动(有强烈的对流运现象)(2)升高【知识点】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解析】【分析】(1)A在最下层,为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2)大气分层的依据是大气温度在竖直高度上的变化,对流层高度越高,温度越低,平流层高度越高,温度越高。【解答】(1)读图可知,A为对流层,B为平流层,C为中间层,A层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最为密切,这一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有强烈的对流现象。(2)据所学知识及读图可知,B平流层的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平流层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1)读图可知,A为对流层,B为平流层,C为中间层,A层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最为密切,这一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有强烈的对流现象。(2)据所学知识及读图可知,B平流层的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平流层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17.【答案】(1)午后2时(14时)(2)东【知识点】风;天气预报与天气图【解析】【分析】(1)一天中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2)根据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判断当天风吹来的方向,测量风向的仪器为风向标。【解答】(1)根据图示可知,当天最高气温为9℃。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在午后2时(14时)。(2)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根据图中所示可知当天吹东风,所以风吹来的方向是东。(1)根据图示可知,当天最高气温为9℃。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在午后2时(14时)。(2)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根据图中所示可知当天吹北风,所以风吹来的方向是北。18.【答案】(1)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2)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大【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1)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可知A中气体为氢气,B中气体为氧气,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氢气可燃。(2)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际测得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说明氧气偏少,氧气溶解在水中的量更多。【解答】(1)由图可知,A玻璃管连接电源的负极,生成的气体为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能够燃烧,检验A玻璃管内的气体时,将燃着的木条伸到A玻璃管尖嘴处,打开活塞,然后移走燃着的木条,观察到的现象是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填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2)由图可知,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原因可能是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大,即溶解的氧气多一些,剩余的氧气较少,使得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故填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大。(1)由图可知,A玻璃管连接电源的负极,生成的气体为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能够燃烧,检验A玻璃管内的气体时,将燃着的木条伸到A玻璃管尖嘴处,打开活塞,然后移走燃着的木条,观察到的现象是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填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2)由图可知,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原因可能是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大,即溶解的氧气多一些,剩余的氧气较少,使得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故填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大。19.【答案】(1)(2)上浮(3)气球上方流速大,压强小【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小球受到浮力,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2)由沉浮条件可知,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将上浮,最终漂浮,此时浮力等于重力;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将下沉。(3)利用流体流速大,压强小进行分析。【解答】(1)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故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故图乙中小球和细线在矿泉水中的位置如图所示:(2)试管的体积一定,所以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一定,根据阿基米德可知,浮力一定。当注射器向试管内推入空气时,试管内的部分水通过排水管被排出,重力变小,重力小于浮力时,试管上浮,故潜水艇上浮。(3)吹风机在工作时,吹风使气球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气球下方的空气流速,流速大,压强小,故下方空气的压强大于上方空气的压强,从而能“吸”住气球。(1)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故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故图乙中小球和细线在矿泉水中的位置如图所示:(2)试管的体积一定,所以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一定,根据阿基米德可知,浮力一定。当注射器向试管内推入空气时,试管内的部分水通过排水管被排出,重力变小,重力小于浮力时,试管上浮,故潜水艇上浮。(3)吹风机在工作时,吹风使气球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气球下方的空气流速,流速大,压强小,故下方空气的压强大于上方空气的压强,从而能“吸”住气球。20.【答案】(1)稳定性(2)④②①⑤③(3)偏小【知识点】误差分析;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溶液均一稳定,久置不分层。(2)配制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和量取、溶解。(3)左物右码放反,药品的质量等于砝码减游码,药品即溶质的质量偏小。【解答】(1)溶液具有稳定性,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会分成,也不会变浑浊,故填稳定性。(2)配制溶液,先从广口瓶中取出氯化钠固体,使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再将称量好的固体放到烧杯中,然后将量取好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固体的烧杯中,最后使用玻璃棒搅拌溶解,即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④②①⑤③,故填④②①⑤③。(3)操作②的错误是托盘天平上物码位置颠倒,称取的固体的质量偏少,若不改正操作②的错误,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偏小,故填偏小。(1)溶液具有稳定性,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会分成,也不会变浑浊,故填稳定性。(2)配制溶液,先从广口瓶中取出氯化钠固体,使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再将称量好的固体放到烧杯中,然后将量取好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固体的烧杯中,最后使用玻璃棒搅拌溶解,即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④②①⑤③,故填④②①⑤③。(3)操作②的错误是托盘天平上物码位置颠倒,称取的固体的质量偏少,若不改正操作②的错误,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偏小,故填偏小。21.【答案】(1)溶质的种类(2)不合理,a、b完全溶解,不能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能力(3)正确,实验二和实验三中物质的质量相同,实验二中水少,溶解的b的质量多,实验三中水多,溶解的c的质量少【知识点】控制变量法;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1)溶解性与溶质和溶剂的种类以及温度有关。(2)完全溶解,不能比较溶解能力,应继续加药品,直至有一组实验中的药品不能完全溶解,该药品的溶解性较弱。(3)由表中信息可知,实验三中水更少,但仍有c未溶解,可知c的溶解能力弱。【解答】(1)研究物质溶解性与溶剂种类的关系,实验中的变量是溶剂种类,其它的量保持一致,即设计实验方案时,除控制温度、溶质和溶剂质量相同外,还要控制溶质的种类相同,故填溶质的种类。(2)由图可知,实验中,a、b的质量相同,水的质量相等,a、b完全溶解,不能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故填不合理,a、b完全溶解,不能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能力。(3)实验二和实验三中物质的质量相同,实验二中水少,溶解的b的质量多,实验三中水多,溶解的c的质量少,能够证明在相同温度下,物质b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物质c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故填正确,实验二和实验三中物质的质量相同,实验二中水少,溶解的b的质量多,实验三中水多,溶解的c的质量少。(1)研究物质溶解性与溶剂种类的关系,实验中的变量是溶剂种类,其它的量保持一致,即设计实验方案时,除控制温度、溶质和溶剂质量相同外,还要控制溶质的种类相同,故填溶质的种类。(2)由图可知,实验中,a、b的质量相同,水的质量相等,a、b完全溶解,不能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故填不合理,a、b完全溶解,不能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能力。(3)实验二和实验三中物质的质量相同,实验二中水少,溶解的b的质量多,实验三中水多,溶解的c的质量少,能够证明在相同温度下,物质b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物质c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故填正确,实验二和实验三中物质的质量相同,实验二中水少,溶解的b的质量多,实验三中水多,溶解的c的质量少。22.【答案】(1)直到水由刚好和小孔相平(2)F2-F3= F4-F1(3)水没有装满到溢水口【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1)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是,溢水杯中的水要灌满。(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分别表示出浮力和重力,两者相等,则阿基米德原理成立。(3)浮力大于重力的原因是水没有灌满,有部分排开的水没有溢出。【解答】(1)因为要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则需要测量物体浸在液体中时排开液体的重力,当矿泉水瓶中的水是满的,排开液体的重力才等于溢出的水的重力,因此需要往矿泉水瓶中加水,直到水由刚好和小孔相平。(2)由③、④可知,根据称重法得出金属块浸没时受到的浮力F浮=F2-F3由①、⑤可知,金属块排开液体的重力为G排=F4-F1当F2-F3= F4-F1即F浮=G排,阿基米德原理得到验证。(3)如果事先水没有装满到溢水口,溢出水的体积小于排开液体的体积,使得G排偏小,即F浮>G排。(1)因为要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则需要测量物体浸在液体中时排开液体的重力,当矿泉水瓶中的水是满的,排开液体的重力才等于溢出的水的重力,因此需要往矿泉水瓶中加水,直到水由刚好和小孔相平。(2)由③、④可知,根据称重法得出金属块浸没时受到的浮力F浮=F2-F3由①、⑤可知,金属块排开液体的重力为G排=F4-F1当F2-F3= F4-F1即F浮=G排,阿基米德原理得到验证。(3)如果事先水没有装满到溢水口,溢出水的体积小于排开液体的体积,使得G排偏小,即F浮>G排。23.【答案】(1)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体积越大,压强越小(2)温度(3)在推动过程中,气体的温度升高了【知识点】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解析】【分析】(1)根据图乙中图像进行分析,体积越大,压强越小。(2)夏天温度高,说明容易爆胎与温度有关。(3)推动时,活塞与器壁摩擦,产生热量,温度升高,所以压强偏大。【解答】(1)从图乙可以看出,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体积越大,压强越小。(2)夏天烈日下的自行车轮胎中的气体温度很高,夏天轮胎容易爆胎,说明气体压强与温度有关。(3)气体的压强跟气体的体积成反比,在图丁中,图线向上弯曲,说明气体的压强偏大,则可能是在推动过程中,气体的温度升高了。(1)从图乙可以看出,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体积越大,压强越小。(2)夏天烈日下的自行车轮胎中的气体温度很高,夏天轮胎容易爆胎,说明气体压强与温度有关。(3)气体的压强跟气体的体积成反比,在图丁中,图线向上弯曲,说明气体的压强偏大,则可能是在推动过程中,气体的温度升高了。24.【答案】甲饮料盒开口在下,果汁倒出一部分后,盒内气压变小,下方瓶口被里面的果汁堵住,外界气体无法进入,内外气体产生的压强差(或盒内气压小于盒外大气压)使果汁不易流出,在倾倒液体的过程中有气泡从饮料盒口进入到饮料盒底,此时饮料盒内压强突然大于大气压,然后有液体快速喷出,易溅到饮料盒外面。而乙瓶中的液体没有完全封住瓶口,气体可以进入,瓶中液体能够平稳的倒出。【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将液体倒出利用了大气压,空气进入装置将液体压出,乙中瓶口不会被液体堵住,空气能连续进入装置,所以液体流出均匀。【解答】甲饮料盒开口在下,果汁倒出一部分后,盒内气压变小,下方瓶口被里面的果汁堵住,外界气体无法进入,内外气体产生的压强差(或盒内气压小于盒外大气压)使果汁不易流出,在倾倒液体的过程中有气泡从饮料盒口进入到饮料盒底,此时饮料盒内压强突然大于大气压,然后有液体快速喷出,易溅到饮料盒外面。而乙瓶中的液体没有完全封住瓶口,气体可以进入,瓶中液体能够平稳的倒出。25.【答案】(1)烧瓶内气压(2)升高(3)乙【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解析】【分析】(1)注射器可以改变烧瓶中气体的量,从而改变压强。(2)液体沸点与大气压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液体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3)压力锅内的压强更大外界大气压+限压阀产生的压强,可知是通过增大压强,提高水的沸点,从而较快煮食物的速度。【解答】(1)实验中注射器的作用是改变烧瓶内气压。(2)水沸腾后,用注射器向烧瓶内充气,烧瓶内气压增大,液体的沸点也随之升高,所以水会停止沸腾。等加热一段时间后,水的温度达到在更高的气压下对应的沸点,所以温度计示数会升高。(3)压力锅是增大锅内气压从而使液体沸点升高,从而更快的煮熟食物,所以对应的是图乙的实验原理。(1)实验中注射器的作用是改变烧瓶内气压。(2)水沸腾后,用注射器向烧瓶内充气,烧瓶内气压增大,液体的沸点也随之升高,所以水会停止沸腾。等加热一段时间后,水的温度达到在更高的气压下对应的沸点,所以温度计示数会升高。(3)压力锅是增大锅内气压从而使液体沸点升高,从而更快的煮熟食物,所以对应的是图乙的实验原理。26.【答案】(1)27.2(2)23.1%(3)100g;300g【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27.【答案】(1)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2)0.065N(3)根据题意可知,压入空气后,受到的浮力为F浮=G-F示数=5N-4.8N=0.2N则容器内空气的密度为【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解析】【分析】(1)抽出气体,气体密度变小,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变小,物体静止,受力平衡,拉力等于重力减浮力,重力不变,可知拉力变大。(2)由F浮=ρ气gV排计算浮力。(3)称重法测浮力,浮力等于重力减拉力,计算出浮力,再由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气体密度。【解答】(1)由题知,用气泵从装置玻璃容器内抽出部分空气,若金属球受到空气浮力,则空气密度下降,根据阿基米德公式,金属球受到的浮力减小,浮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上,则会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2)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压入空气前金属球受到的浮力F浮=ρ气gV球=1.3kg/m3×10N/kg×5×10-3m3=0.065N。(1)由题知,用气泵从装置玻璃容器内抽出部分空气,若金属球受到空气浮力,则空气密度下降,根据阿基米德公式,金属球受到的浮力减小,浮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上,则会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2)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压入空气前金属球受到的浮力F浮=ρ气gV球=1.3kg/m3×10N/kg×5×10-3m3=0.065N(3)根据题意可知,压入空气后,受到的浮力为F浮=G-F示数=5N-4.8N=0.2N则容器内空气的密度为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科学试题(学生版).docx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科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