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易错题型 计算题(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易错题型 计算题(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计算题
类型一、化学式与化合价计算
【避错大招】
错误类型 错误原因解读
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 遗漏原子或原子团 如计算CaCO 时漏算氧原子。
未乘化学计量数 当化学式前有系数时(如2H2O),仅计算单个分子的相对质量而未乘以系数。
相对原子质量取值错误 如误用“C=12”为“C=14”等。
质量分数计算误区 直接代入混合物质量 未将含杂质物质的质量转换为纯净物质量后再计算元素质量分数。
忽略溶液浓度 计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时,未考虑溶液总质量或体积单位换算。
单位与格式错误 单位缺失或混乱 如计算结果不带单位(如g、%),或质量与体积单位混用。
解题步骤不完整 缺少必要的文字说明或关键计算过程,导致逻辑不清晰。
特殊情境处理不当 结晶水合物计算 如计算CuSO4·5H2O中的结晶水质量时,未正确包含结晶水的分子量。
气体体积与质量转换 未在标准状况下进行气体体积与质量的换算。
不能灵活使用化合价 不能利用化合价确定化学式 没有真正掌握化合价规则—任何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均为0。
不能确定根中某元素的化合价 如SO 中硫元素化合价的确定方法:SO的化合价为-2,设硫元素化合价为x,则x+(-2)×4=-2,则x=+6.
【易错通关】
1.(2024·山东临沂·中考真题)“临沂炒鸡”是临沂一张靓丽的美食名片,其特色是麻辣鲜香。“麻”的灵魂源于花椒中的花椒酰胺(),下列有关花椒酰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1个花椒酰胺分子由43个原子构成
B.花椒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7
C.花椒酰胺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6∶1
D.247g花椒酰胺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14g
2.(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乙二醇可用于生产汽车防冻液,其分子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乙二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式为 B.相对分子质量为62
C.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D.一个乙二醇分子由10个元素组成
3.(2024·北京·中考真题)秋分吃桂花糕。桂花中含甜菜碱(),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三种元素组成 B.氢、氮元素质量比为11:14
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碳、氧原子个数比为2:5
4.(2024·山东威海·中考真题)如图是某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标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牌补锌口服液主要成分:葡萄糖酸锌化学式:含锌量:每支口服液含锌6.5mg
A.锌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
B.葡萄糖酸锌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每支口服液含葡萄糖酸锌45.5mg
D.葡萄糖酸锌中碳、氢、氧、锌元素质量比为12:22:14:1
5.(2024·上海·中考真题)某物质的微观示意图“”,“”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该物质
A.化学式表示为SO2 B.由4种元素组成
C.“”的质量分数为50% D.“”与“”的个数比为1:1
6.(2024·吉林长春·中考真题)2024年4月,我国搭载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火箭发射成功。化学为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宇航员在太空中钙质流失严重,需要补钙。如图是某钙片标签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碳酸钙D3片【成分】碳酸钙(CaCO3)、维生素D3等。【规格】每片含碳酸钙0.75g。【用法用量】口服,咀嚼后咽下。成人:一次2片,一日1次,儿童酌量。
A.服用钙片可预防甲状腺肿大
B.碳酸钙由3种元素组成
C.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0g
D.按用量服用,成人每天从钙片中摄取钙元素的质量为0.3g
7.(2024·山东济宁·中考真题)菠萝具有特殊的果香,是由于菠萝中含有的丁酸乙酯[化学式为,结构简式为发出的芳香气味。请回答:
(1)丁酸乙酯分子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 .
(2)丁酸乙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8.(2024·四川内江·中考真题)硝酸(H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5
9.(2024·山东淄博·中考真题)我国科研人员在钛酸锶材料研发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制冷技术的革新。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2)由 (填离子符号)和构成,其中的化合价为 。
10.(2024·重庆·中考真题)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庆在行动。重庆企业研发的固态电池和氢能源汽车全球领先。
(1)是某固态电池中的一种成分,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为+1价)。
(2)电解水是制氢的一种传统方法。在与电源 极相连的一端产生。
(3)某制氢技术的原理是将单质硅与水搅拌,即可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硅,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制氢技术相比电解水制氢的优点有(写一条) 。
类型二、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避错大招】
错误类型 错误原因解读
化学方程式相关错误 方程式书写错误 未配平或化学式错、漏写反应条件
质量比计算错误 未乘以化学计量数、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
解题步骤不规范 格式缺失或混乱 缺少“设、答”步骤,或未标注单位计算过程跳跃,未列出比例关系直接得出结果
数据代入错误 将体积直接代入方程式(需先转化为质量)直接使用含杂质物质的质量计算(需先换算为纯净物质量)
审题与思维漏洞 实验与计算结合类错误 未处理多次实验数据(如分次加入盐酸时未判断反应终点)误将实验现象结论作为计算依据(如pH变化与溶质质量的关系)
复杂反应分析不足 多步反应未分步计算(如H SO 与BaCl 反应生成沉淀后继续加试剂)未考虑反应后溶液成分变化
审题与验算 误用未反应物质质量参与计算忽略多步反应需分步计算未注意有效数字或保留位数要求计算后检查数据合理性(如质量是否守恒)
忽略隐含条件 未注意“过量”“适量”等关键词,导致反应物剩余量计算错误未统一单位(如体积单位mL与L混用)
【易错通关】
1.(2025·四川绵阳·一模)一种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I2+SO2+2H2O=2HI+H2SO4
B.反应II属于分解反应
C.反应III中生成的SO2和O2的质量比是2:1
D.反应I、II和III在反应前后均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2.(2025·广东深圳·一模)耐压密闭容器中有一定质量的碳粉和氧气,用电加热板引燃使之充分反应,碳粉完全消失(如图1),利用压强传感器测定容器内的气压变化(如图2)。已知:一定温度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与分子数成正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压强增大说明容器中碳粉已开始燃烧
B.BC段至少发生2个化学反应
C.CD段压强下降的原因是燃烧结束,温度下降,气体分子体积变小
D.D点气体成分是和,其质量比为11:7
3.(2024·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课堂上老师演示了镁条燃烧的实验,相关信息见卡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参加反应的的质量等于生成的质量
称量到的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参加反应的的质量等于未称量到的的质量
未称量到的的质量为
A. B. C. D.
4.(2024·山东临沂·中考真题)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某钙片(有效成分为碳酸钙,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进行如下实验:取10片钙片,研碎后放入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图所示,请回答:
(1)完全反应后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 g。
(2)10片钙片中含碳酸钙质量为 g。
(3)计算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5.(2025·湖南长沙·模拟预测)某化学兴趣小组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假定:石灰石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且为了反应充分,尽可能地将石灰石粉碎)。称取6g样品,把称取好的样品放入烧杯中(烧杯质量为10g)。将50g稀盐酸分5次加入,每次加入稀盐酸后,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对烧杯(包括溶液和残余固体)进行了称量,记录如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盐酸的总质量(g) 10 20 30 40 50
烧杯和药品总质量(g) 25.56 35.12 44.68 54.24 64.24
(1)求样品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6.(2024·广东清远·一模)同学们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他们取80克该样品进行煅烧实验(所含杂质在煅烧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测得反应后固体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表:
反应时间
反应后固体的质量 80 75 70 66 62 58 58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石灰石完全反应后,生成的质量为 g;
(2)求该石灰石中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请在如图坐标图中,画出煅烧时生成气体的质量(m)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
7.(2024·广东深圳·中考真题)中国天宫空间站三名航天员每日需要,固体燃料氧气发生器制氧,是航天员安全可靠的供氧途径之一。向氧气发生器加入粉末状的铁粉和氯酸钠();点燃铁粉,铁粉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受热分解为NaCl和。
(1)氯酸钠受热分解所需的能量来自于 ;
(2)三名航天员4天所需共9.6kg,则理论上至少需要加热分解的质量为多少?(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5,列出化学方程式写出完整过程计算)
(3)①加热和混合物制取的化学方程式 ;
②在一定条件下,制取相同质量的,则加热分解 (选填/)所需质量更少。
8.(2025·湖南·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借助传感器,利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某溶液中的硫酸的质量分数(该溶液中的其他物质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与反应过程中溶液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假设待测溶液的密度为)试计算:
(1)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g。
(2)计算该溶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9.(2025·河北唐山·模拟预测)走进实验室,小明同学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钙,对其成分产生兴趣,进行了相关实验并绘制图像如图:
根据实验过程和图像提供的信息,请回答:
(1)a点溶液中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2)求出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0.(2024·广东·中考真题)科研人员提出一种回收利用铝冶炼产生的废渣赤泥(含Fe2O3)的新方法,助力产业逐“绿”前行。应用新方法从赤泥中提取铁的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
(1)Fe2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铁、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2)应用新方法从赤泥中提取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H2+Fe2O33H2O+2Fe。
i.以该方法处理某赤泥样品的实验数据如图2所示。据图计算,反应从开始至10分钟,提取铁的质量为 g。
ii.我国每年产生赤泥约9000万吨,假设赤泥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30%,用新方法处理9000万吨赤泥,理论上可提取铁 万吨(写出计算过程)。
iii.传统方法通常使用CO还原Fe2O3,新方法能使产业更加绿色环保的原因是 (写一种)。
类型三、技巧性计算
【避错大招】
错误类型 错误原因解读
差量法计算 找不准理论差量 金属与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的盐的质量减去反应物酸的质量即差量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中,两种盐的质量差或两种金属的质量差即差量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分解前后固体质量差是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和
结晶水合物受热分解:每段曲线之间质量差是失去的结晶水或生成的气体的质量
极值法计算 样品成分判断错误 若混合物全部能反应,假设混合物全部为一种成分,分别计算产生的气体质量,取大于实际值和小于实际值的进行组合即可(只需比较最大的和最小的两数值,其余不必考虑)。
若混合物不能全部反应,假设混合物全部为能反应的一种成分,分别计算产生的气体质量,取大于实际值的和不能反应的进行组合,或者取大于实际值的和小于实际值的进行组合。
守恒法计算 找不准守恒的元素 写出化学方程式,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含有的相同元素,依据该元素质量或该元素所在的物质质量关系求算未知量。
金属氧化物发生还原反应时,一般金属氧化物减少的质量是其失去的氧元素的质量
若发生两个连续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找到相关物质之间的联系,将中间产物作为桥梁,直接第一个反应的反应物与第二个反应的生成物之间的关系找出即可。
关系式法计算 找不准相关物质或离子间关系 写出化学方程式,根据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找出相关联的物质之间的微粒数量或质量关系进行求算。
涉及多步反应,从原子个数守恒角度,一定注意涉及的重要原子在反应前后数目相等。
每种物质或混合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荷总数相等。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不仅原子数目守恒,电荷也守恒。
【易错通关】
1.(2025·河南信阳·模拟预测)一定质量的甲烷(CH4)在不足的情况下燃烧,生成、CO和水,其中生成水的质量是10.8g。则生成CO和总质量可能是
A.16.8g B.11.2g C.17.6g D.26.4g
2.(2025·天津·模拟预测)常温下,向由组成的固体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液的质量为,再向溶液中滴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得到固体。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成的质量为 B.原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为
C.原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为 D.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3.(2025·广西贵港·一模)消防员在进入火灾现场时,佩戴的呼吸面罩中有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在真空密闭容器中,将与一定质量的固体充分反应后,收集到气体M质量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气体M中不含有
B.若,生成的的质量为
C.若,反应后可能有剩余
D.若,气体M中有与O2
4.(2025·河南郑州·一模)将3g某金属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烧杯中剩余物的总质量是52.9g,该混合物不可能是
A.Mg、Al B.Fe、Zn C.Cu、Fe D.Cu、Al
5.(2024·河南驻马店·模拟预测)将的碳酸钙和铜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煅烧使其完全反应,若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保持不变,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A. B. C. D.
6.(2024·河南·一模)12.8 g MgO和CuO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所得溶液蒸发结晶并充分干燥后称量固体的质量为23.8 g,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25% B.75% C.78% D.80%
7.(2025·天津和平·模拟预测)同学们课后走进实验室,回收处理金属Mg、Cu与氧气反应的废弃物。取MgO和CuO粉末的混合物5g,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0g含硫元素质量分数为3.2%的不饱和溶液;经多步处理后,得13g晶体(不含结晶水)。则原混合物中Mg,Cu两种元素质量分数之和为 。
8.(2025·山东济宁·一模)工业上制得的纯碱中常混有少量氯化钠。为测定某纯碱样品(杂质为氯化钠)中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称取该样品25g,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水配成溶液,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并干燥,称得沉淀的质量为20g,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过程Ⅲ过滤后,所得滤液的质量是 g;
(2)计算该样品中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0.1%)
9.(2025·陕西咸阳·一模)航母舰体需要定期除锈维护,为实现对除锈废液(溶质主要成分为,其他杂质忽略)的综合利用,需测定废液中HCl的质量分数,取200g废液样品,逐滴滴入某氢氧化钠溶液,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a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 (用化学式表示)。
(2)所用NaOH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10.(2025·江苏宿迁·二模)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钙固体,对其是否变质产生兴趣(若变质,杂质只有一种),进行了相关实验并绘制图象如图:
根据实验过程和图象提供的信息,请回答:
(1)b点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为 。(写化学式)
(2)计算稀盐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类型四、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
【避错大招】
错误类型 错误原因解读
忽略未完全反应的反应物质量 认为1g氢气与9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10g水 根据化学反应比例(2H + O → 2H O),1g氢气仅需8g氧气即可完全反应,剩余1g氧气未参与反应,实际生成水质量为9g
气体或沉淀质量未计入总质量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后总质量减少(CO 逸出),认为不符合质量守恒 反应前后总质量守恒,但逸出的气体未计入体系总质量,导致表观质量减少 48。 混淆元素守恒的应用
混淆元素守恒的应用 某物质燃烧生成CO 和H O,认为该物质一定含氧元素。 反应物中的氧可能来自氧气(如燃烧反应),不能直接推断原物质含氧元素
误用于物理变化或未明确反应前提 将100g水与100g酒精混合后总质量为200g视为符合质量守恒。 质量守恒仅适用于化学变化,混合属于物理变化
【易错通关】
1.(2024·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现将4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40gA完全反应后生成32gC和22gD,则参加反应的B与生成的D的质量比是
A.20:7 B.7:11 C.5:4 D.16:11
2.(2024·山东临沂·中考真题)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40 3 5 2
反应后的质量/g 4 x 5 34
A.x=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比是9∶8
3.(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B.该化学反应中乙、丙质量比为3∶17
C.物质丙可能为单质
D.物质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4.(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铁有多种氧化物,为探究其中一种氧化物的组成,某同学将和置于密闭容器中在高温下发生反应.反应开始至某时刻,测得容器中部分物质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表示的质量变化 B.
C.中 D.
5.(2024·河北·中考真题)当前,氨气的能源化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工业上常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反应物和催化剂进行该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图中有两处被墨迹遮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为
B.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为
C.氨气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
D.参加反应的氮气和生成的氨气分子个数比为
6.(2024·四川广元·中考真题)乙醇(C2H5OH)是常用的燃料。现有4.6g乙醇与一定量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全部转化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恢复到室温,测得所得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70%,则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A.6.4g B.8.0g C.8.8g D.9.6g
7.(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已知:2NaHCO3Na2CO3+CO2↑+H2O,将16.8gNaHCO3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13.7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固体加热生成3.1gCO2
B.加热后,固体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小
C.剩余固体中NaHCO3和Na2CO3的质量比为42:53
D.将13.7g剩余固体溶于足量盐酸后,蒸发结晶,得11.7gNaCl
8.(2024·四川广元·中考真题)乙醇(C2H5OH)是常用的燃料。现有4.6g乙醇与一定量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全部转化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恢复到室温,测得所得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70%,则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A.6.4g B.8.0g C.8.8g D.9.6g
9.(2024·湖北武汉·中考真题)化学项目小组为探究久置后自制干燥剂的组成,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静置,再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的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忽略二氧化碳的溶解)已知:①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依次发生反应:,;②碳酸氢钠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久置后自制干燥剂样品中一定含
B.该久置后自制干燥剂样品中一定含和
C.图中,且M点溶液中一定只含一种溶质
D.变质前自制干燥剂中与的质量比为
10.(2024·湖北武汉·中考真题)某气体含中的一种或几种。化学项目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该气体的组成。实验测得:反应前后装置甲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质量减少,装置乙和装置丙的质量分别增加和。(已知:;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装置中试剂均足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则说明该气体中含 B.若,则说明该气体中含
C.若,则说明该气体中含 D.若,则
答案和解析
类型一、化学式与化合价计算
【避错大招】
错误类型 错误原因解读
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 遗漏原子或原子团 如计算CaCO 时漏算氧原子。
未乘化学计量数 当化学式前有系数时(如2H2O),仅计算单个分子的相对质量而未乘以系数。
相对原子质量取值错误 如误用“C=12”为“C=14”等。
质量分数计算误区 直接代入混合物质量 未将含杂质物质的质量转换为纯净物质量后再计算元素质量分数。
忽略溶液浓度 计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时,未考虑溶液总质量或体积单位换算。
单位与格式错误 单位缺失或混乱 如计算结果不带单位(如g、%),或质量与体积单位混用。
解题步骤不完整 缺少必要的文字说明或关键计算过程,导致逻辑不清晰。
特殊情境处理不当 结晶水合物计算 如计算CuSO4·5H2O中的结晶水质量时,未正确包含结晶水的分子量。
气体体积与质量转换 未在标准状况下进行气体体积与质量的换算。
不能灵活使用化合价 不能利用化合价确定化学式 没有真正掌握化合价规则—任何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均为0。
不能确定根中某元素的化合价 如SO 中硫元素化合价的确定方法:SO的化合价为-2,设硫元素化合价为x,则x+(-2)×4=-2,则x=+6.
【易错通关】
1.(2024·山东临沂·中考真题)“临沂炒鸡”是临沂一张靓丽的美食名片,其特色是麻辣鲜香。“麻”的灵魂源于花椒中的花椒酰胺(),下列有关花椒酰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1个花椒酰胺分子由43个原子构成
B.花椒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7
C.花椒酰胺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6∶1
D.247g花椒酰胺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14g
【答案】C
【详解】A、花椒酰胺由花椒酰胺分子构成的,一个花椒麻素分子是由16+25+1+1=43个原子构成,故A正确;
B、花椒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25+14+16=247,故B正确;
C、花椒酰胺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6=12∶1,故C错误;
D、247g花椒酰胺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14g,故D正确。
故选:C。
2.(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乙二醇可用于生产汽车防冻液,其分子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乙二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式为 B.相对分子质量为62
C.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D.一个乙二醇分子由10个元素组成
【答案】B
【详解】A、由乙二醇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化学式为C2H6O2,说法错误;
B、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 ,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为62,说法正确;
C、乙二醇(C2H6O2)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2:6=1:3,说法错误;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乙二醇分子由10个原子构成,说法错误;
故选:B。
3.(2024·北京·中考真题)秋分吃桂花糕。桂花中含甜菜碱(),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三种元素组成 B.氢、氮元素质量比为11:14
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碳、氧原子个数比为2:5
【答案】B
【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甜菜碱由C、H、N、O四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甜菜碱中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1:14,符合题意;
C、甜菜碱中C、H、N、O元素的质量比为:,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式可知,甜菜碱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5:2,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024·山东威海·中考真题)如图是某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标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牌补锌口服液主要成分:葡萄糖酸锌化学式:含锌量:每支口服液含锌6.5mg
A.锌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
B.葡萄糖酸锌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每支口服液含葡萄糖酸锌45.5mg
D.葡萄糖酸锌中碳、氢、氧、锌元素质量比为12:22:14:1
【答案】C
【详解】A、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说法错误;
B、葡萄糖酸锌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故葡萄糖酸锌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说法错误;
C、每支口服液含锌6.5mg,则每支口服液含葡萄糖酸锌的质量为,说法正确;
D、葡萄糖酸锌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说法错误;
故选C。
5.(2024·上海·中考真题)某物质的微观示意图“”,“”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该物质
A.化学式表示为SO2 B.由4种元素组成
C.“”的质量分数为50% D.“”与“”的个数比为1:1
【答案】D
【详解】
A、由微观结构示意图可知,“”与“”的个数比为1:1,而SO2中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2或2:1,故不符合题意;
B、“”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由2种元素组成,故不符合题意;
C、“”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但两种原子的质量关系未知,“”的质量分数不确定,故不符合题意;
D、由微观结构示意图可知,“”与“”的个数比为1:1,故符合题意。
故选D。
6.(2024·吉林长春·中考真题)2024年4月,我国搭载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火箭发射成功。化学为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宇航员在太空中钙质流失严重,需要补钙。如图是某钙片标签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碳酸钙D3片【成分】碳酸钙(CaCO3)、维生素D3等。【规格】每片含碳酸钙0.75g。【用法用量】口服,咀嚼后咽下。成人:一次2片,一日1次,儿童酌量。
A.服用钙片可预防甲状腺肿大
B.碳酸钙由3种元素组成
C.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0g
D.按用量服用,成人每天从钙片中摄取钙元素的质量为0.3g
【答案】B
【解析】A.服用钙片可以补充人体所需钙元素,但不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钙的化学式为CaCO3,由钙、碳、氧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1可以省略,因此,选项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错误,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按用量服用,成人每天从钙片中摄取钙元素的质量为,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
7.(2024·山东济宁·中考真题)菠萝具有特殊的果香,是由于菠萝中含有的丁酸乙酯[化学式为,结构简式为发出的芳香气味。请回答:
(1)丁酸乙酯分子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 .
(2)丁酸乙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答案】(1)3:6:1
(2)18:3:8
【详解】(1)由化学式可得,丁酸乙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6:12:2=3:6:1;
(2)丁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2):(16×2)=18:3:8。
8.(2024·四川内江·中考真题)硝酸(H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5
【答案】D
【详解】硝酸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5。
故选D。
9.(2024·山东淄博·中考真题)我国科研人员在钛酸锶材料研发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制冷技术的革新。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2)由 (填离子符号)和构成,其中的化合价为 。
【答案】(1) 金属 38
(2)
【分析】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详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信息可知,的名称中含有“钅”,属于金属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8,则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8。
(2)属于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且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设的化合价为a,则有,则。
10.(2024·重庆·中考真题)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庆在行动。重庆企业研发的固态电池和氢能源汽车全球领先。
(1)是某固态电池中的一种成分,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为+1价)。
(2)电解水是制氢的一种传统方法。在与电源 极相连的一端产生。
(3)某制氢技术的原理是将单质硅与水搅拌,即可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硅,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制氢技术相比电解水制氢的优点有(写一条) 。
【答案】(1)+7
(2)负
(3) 节约成本(或更环保)
【详解】(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计算,锂元素化合价为+1,氧元素常见的化合价为-2,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1)+x+(-2)×4=0,x=+7。
(2)电解水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两者体积比为1:2,氢气与电源负极相连,故填:负;
(3)单质硅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硅,这项制氢技术不需要消耗电能,电能产生过程中可能有污染,如火力发电,故填:Si+2H2O=SiO2+2H2↑;节约成本(或更环保)。
类型二、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避错大招】
错误类型 错误原因解读
化学方程式相关错误 方程式书写错误 未配平或化学式错、漏写反应条件
质量比计算错误 未乘以化学计量数、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
解题步骤不规范 格式缺失或混乱 缺少“设、答”步骤,或未标注单位计算过程跳跃,未列出比例关系直接得出结果
数据代入错误 将体积直接代入方程式(需先转化为质量)直接使用含杂质物质的质量计算(需先换算为纯净物质量)
审题与思维漏洞 实验与计算结合类错误 未处理多次实验数据(如分次加入盐酸时未判断反应终点)误将实验现象结论作为计算依据(如pH变化与溶质质量的关系)
复杂反应分析不足 多步反应未分步计算(如H SO 与BaCl 反应生成沉淀后继续加试剂)未考虑反应后溶液成分变化
审题与验算 误用未反应物质质量参与计算忽略多步反应需分步计算未注意有效数字或保留位数要求计算后检查数据合理性(如质量是否守恒)
忽略隐含条件 未注意“过量”“适量”等关键词,导致反应物剩余量计算错误未统一单位(如体积单位mL与L混用)
【易错通关】
1.(2025·四川绵阳·一模)一种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I2+SO2+2H2O=2HI+H2SO4
B.反应II属于分解反应
C.反应III中生成的SO2和O2的质量比是2:1
D.反应I、II和III在反应前后均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答案】C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Ⅰ为碘、水、二氧化硫反应生成HI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Ⅱ为HI在太阳能作用下生成氢气和碘,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规律,属于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Ⅲ为二氧化硫、氧气和水反应生成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中,二氧化硫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2+16×2)×2]:(16×2)=4: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而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不为零,三个反应中均涉及单质,则均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2025·广东深圳·一模)耐压密闭容器中有一定质量的碳粉和氧气,用电加热板引燃使之充分反应,碳粉完全消失(如图1),利用压强传感器测定容器内的气压变化(如图2)。已知:一定温度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与分子数成正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压强增大说明容器中碳粉已开始燃烧
B.BC段至少发生2个化学反应
C.CD段压强下降的原因是燃烧结束,温度下降,气体分子体积变小
D.D点气体成分是和,其质量比为11:7
【答案】B
【分析】一定温度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与分子数成正比,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中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的分子个数比为1:1,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中气体体积不变;碳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生成一氧化碳的过程中氧分子和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生成一氧化碳的过程中气体体积增大;若完全转化为一氧化碳,气体分子个数变为原来的2倍,压强也变为原来的2倍,但图示中显示压强为原来的1.5倍,所以没有完全生成一氧化碳,即反应后的气体应该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
【详解】A、AB段压强增大是因为电热丝通电放热,容器内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此时容器中碳粉还未开始燃烧,故A错误;
B、BC段压强增大,说明有气体生成且反应放热,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同时一氧化碳和氧气可以继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至少发生2个化学反应,故B正确;
C、CD段压强下降的原因是燃烧结束,温度下降,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气体分子体积不变,故C错误;
D、反应后,压强为1.5P0,一定温度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与分子数成正比,则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Po:1.5P0=1:1.5=2:3,假设参与反应的氧分子数目为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数为3,一氧化碳的分子数为m,则二氧化碳的分子数为3-m,根据氧原子守恒,则有m+2×(3-m)=2×2,解得m=2,则生成一氧化碳的分子数为2,二氧化碳的分子数为3-2=1,则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质量比为44:(28×2)=11:14,故D错误;
故选:B。
3.(2024·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课堂上老师演示了镁条燃烧的实验,相关信息见卡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参加反应的的质量等于生成的质量
称量到的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参加反应的的质量等于未称量到的的质量
未称量到的的质量为
A. B. C. D.
【答案】B
【详解】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不等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因为还有氧气参加反应,选项错误;
称量到的氧化镁中氧元素的质量为=4.8g××100%=1.92g,选项正确;
解:设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x,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y
= x=3.2g
= y=8g

未称量到的氧化镁的质量=8g 4.8g=3.2g,所以参加反应的的质量等于未称量到的氧化镁的质量,选项正确;
未称量到的氧化镁的质量=8g 4.8g=3.2g,选项错误,故选B。
4.(2024·山东临沂·中考真题)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某钙片(有效成分为碳酸钙,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进行如下实验:取10片钙片,研碎后放入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图所示,请回答:
(1)完全反应后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 g。
(2)10片钙片中含碳酸钙质量为 g。
(3)计算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4.4
(2)10
(3)解设:稀盐酸中盐酸溶质的质量为x,则
x=7.3g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详解】(1)由图像可知,加入100g稀盐酸后,气体质量达到4.4g,并且再往烧杯中添加盐酸,气体质量不增加,说明在添加100g盐酸的时候反应完全,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2)解设,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为y,则,
故10片钙片中,碳酸钙为10g;
(3)过程和答案一样,参考答案作答。
5.(2025·湖南长沙·模拟预测)某化学兴趣小组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假定:石灰石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且为了反应充分,尽可能地将石灰石粉碎)。称取6g样品,把称取好的样品放入烧杯中(烧杯质量为10g)。将50g稀盐酸分5次加入,每次加入稀盐酸后,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对烧杯(包括溶液和残余固体)进行了称量,记录如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盐酸的总质量(g) 10 20 30 40 50
烧杯和药品总质量(g) 25.56 35.12 44.68 54.24 64.24
(1)求样品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1.76
(2)解:设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x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66.7%。
【详解】(1)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中烧杯和药品总质量的减少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第1、2、3、4、5次生成二氧化碳质量总质量分别为10g+6g+10g-25.56g=0.44g、10g+6g+20g-35.12g=0.88g、10g+6g+30g-44.68g=1.32g、10g+6g+40g-54.24g=1.76g、6g+10g +50g-64.24g=1.76g;故样品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76g。
(2)由上一步分析中第4次于第5次产生气体总质量相同,说明酸过量,样品中碳酸钙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为1.76g。据此进行计算,具体过程见答案。
6.(2024·广东清远·一模)同学们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他们取80克该样品进行煅烧实验(所含杂质在煅烧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测得反应后固体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表:
反应时间
反应后固体的质量 80 75 70 66 62 58 58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石灰石完全反应后,生成的质量为 g;
(2)求该石灰石中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请在如图坐标图中,画出煅烧时生成气体的质量(m)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
【答案】(1)22
(2)设该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为
则该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62.5%。
(3)
【详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到t5时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即t5时石灰石中碳酸钙完全反应,减小的质量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0g-58g=22g;
(2)解析见答案;
(3)由表中的数据可知,t1、t2、t3、t4、t5时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分别是5g、5g、4g、4g、4g。煅烧时生成气体的质量(m)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下:。
7.(2024·广东深圳·中考真题)中国天宫空间站三名航天员每日需要,固体燃料氧气发生器制氧,是航天员安全可靠的供氧途径之一。向氧气发生器加入粉末状的铁粉和氯酸钠();点燃铁粉,铁粉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受热分解为NaCl和。
(1)氯酸钠受热分解所需的能量来自于 ;
(2)三名航天员4天所需共9.6kg,则理论上至少需要加热分解的质量为多少?(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5,列出化学方程式写出完整过程计算)
(3)①加热和混合物制取的化学方程式 ;
②在一定条件下,制取相同质量的,则加热分解 (选填/)所需质量更少。
【答案】(1)铁粉的剧烈燃烧
(2)解:设理论上至少需要加热分解NaClO3的质量为x
答:理论上至少需要加热分解NaClO3的质量为21.3kg。
(3) NaClO3
【详解】(1)根据题目信息,点燃铁粉,铁粉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NaClO3受热分解为NaCl和O2,所以氯酸钠受热分解所需的能量来自于铁粉的剧烈燃烧。
(2)NaClO3受热分解为NaCl和O2,化学方程式为,O2的质量(9.6kg)为已知量,据此可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所需NaClO3的质量,详见答案。
(3)①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生成KCl、O2,化学方程式为:。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每213份质量的NaClO3能分解产生96份质量的O2,根据化学方程式,每245份质量的KClO3能分解产生96份质量的O2,则制取相同质量的O2,则加热分解NaClO3所需质量更少。
8.(2025·湖南·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借助传感器,利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某溶液中的硫酸的质量分数(该溶液中的其他物质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与反应过程中溶液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假设待测溶液的密度为)试计算:
(1)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g。
(2)计算该溶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4
(2)解:设溶液中硫酸的质量为。
则该溶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溶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4.9%。
【详解】(1)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当溶液pH为7时,说明氢氧化钠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结合图像可知,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2)计算过程见答案。
9.(2025·河北唐山·模拟预测)走进实验室,小明同学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钙,对其成分产生兴趣,进行了相关实验并绘制图像如图:
根据实验过程和图像提供的信息,请回答:
(1)a点溶液中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2)求出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CaCl2
(2)解:设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由图可知,与碳酸钙反应用到的稀盐酸质量为75g-50g=25g
解得:
答: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4.6%。
【详解】(1)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滴加稀盐酸,一开始无气体生成,后生成气体的质量逐渐增大,故悬浊液中含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待氢氧化钙完全反应后,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a点时稀盐酸与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此时的溶质只有氯化钙,故填:CaCl2;
(2)详见答案。
10.(2024·广东·中考真题)科研人员提出一种回收利用铝冶炼产生的废渣赤泥(含Fe2O3)的新方法,助力产业逐“绿”前行。应用新方法从赤泥中提取铁的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
(1)Fe2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铁、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2)应用新方法从赤泥中提取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H2+Fe2O33H2O+2Fe。
i.以该方法处理某赤泥样品的实验数据如图2所示。据图计算,反应从开始至10分钟,提取铁的质量为 g。
ii.我国每年产生赤泥约9000万吨,假设赤泥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30%,用新方法处理9000万吨赤泥,理论上可提取铁 万吨(写出计算过程)。
iii.传统方法通常使用CO还原Fe2O3,新方法能使产业更加绿色环保的原因是 (写一种)。
【答案】(1) +3 7:3
(2) 2.58 解:设理论上可提取铁的质量为x,
x=1890万吨
答:理论上可提取铁1890万吨。 新方法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合理即可)
【详解】(1)Fe2O3中氧元素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铁、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2):(16×3)=7:3;
(2)i、0分钟时,铁的质量为15.0g×28.0%=4.2g;10分钟时,铁的质量为9.0g×18.0%=1.62g;故反应从开始至10分钟,提取铁的质量为4.2g-1.62g=2.58g;
ii、见答案;
iii、传统方法通常使用CO还原Fe2O3,新方法用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水,能使产业更加绿色环保的原因是氢气还原氧化铁产物为水,对环境无污染。
类型三、技巧性计算
【避错大招】
错误类型 错误原因解读
差量法计算 找不准理论差量 金属与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的盐的质量减去反应物酸的质量即差量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中,两种盐的质量差或两种金属的质量差即差量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分解前后固体质量差是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和
结晶水合物受热分解:每段曲线之间质量差是失去的结晶水或生成的气体的质量
极值法计算 样品成分判断错误 若混合物全部能反应,假设混合物全部为一种成分,分别计算产生的气体质量,取大于实际值和小于实际值的进行组合即可(只需比较最大的和最小的两数值,其余不必考虑)。
若混合物不能全部反应,假设混合物全部为能反应的一种成分,分别计算产生的气体质量,取大于实际值的和不能反应的进行组合,或者取大于实际值的和小于实际值的进行组合。
守恒法计算 找不准守恒的元素 写出化学方程式,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含有的相同元素,依据该元素质量或该元素所在的物质质量关系求算未知量。
金属氧化物发生还原反应时,一般金属氧化物减少的质量是其失去的氧元素的质量
若发生两个连续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找到相关物质之间的联系,将中间产物作为桥梁,直接第一个反应的反应物与第二个反应的生成物之间的关系找出即可。
关系式法计算 找不准相关物质或离子间关系 写出化学方程式,根据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找出相关联的物质之间的微粒数量或质量关系进行求算。
涉及多步反应,从原子个数守恒角度,一定注意涉及的重要原子在反应前后数目相等。
每种物质或混合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荷总数相等。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不仅原子数目守恒,电荷也守恒。
【易错通关】
1.(2025·河南信阳·模拟预测)一定质量的甲烷(CH4)在不足的情况下燃烧,生成、CO和水,其中生成水的质量是10.8g。则生成CO和总质量可能是
A.16.8g B.11.2g C.17.6g D.26.4g
【答案】B
【详解】10.8g水中氢元素质量为10.8g×()=1.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则参加反应的甲烷质量为1.2g÷()=4.8g,4.8g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8g-1.2g=3.6g;若反应只生成二氧化碳,则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3.6g÷()=13.2g,若反应只生成一氧化碳,则生成的一氧化碳质量为3.6g÷()=8.4g,因此生成CO和总质量应在8.4g~13.2g之间,故选B。
2.(2025·天津·模拟预测)常温下,向由组成的固体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液的质量为,再向溶液中滴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得到固体。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成的质量为 B.原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为
C.原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为 D.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答案】AB
【分析】氧化镁、氢氧化镁、碳酸镁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MgO+2HCl=MgCl2+H2O、Mg(OH)2+2HCl=MgCl2+2H2O、MgCO3+2HCl=MgCl2+H2O+CO2↑,加入稀盐酸后,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镁,再加入氢氧化钠,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MgCl2+2NaOH= Mg(OH)2↓+2NaCl。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原混合物中镁元素与最终生成氯化钠的质量关系Mg~2NaCl,设原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为x,
,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分析,设碳酸镁的质量为y,
碳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为8.4g×()=2.4g,氧化镁和氢氧化镁质量和是24g-8.4g=15.6g,设氧化镁质量为m,氢氧化镁质量为15.6g-m,则有m×()+(15.6g-m) ×()=9.6g-2.4g,得m=4g,原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为15.6g-4g=11.6g,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4g×()+11.6g×()+8.4g×()=12.8g,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B。
3.(2025·广西贵港·一模)消防员在进入火灾现场时,佩戴的呼吸面罩中有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在真空密闭容器中,将与一定质量的固体充分反应后,收集到气体M质量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气体M中不含有
B.若,生成的的质量为
C.若,反应后可能有剩余
D.若,气体M中有与O2
【答案】C
【详解】A、设,时反应的二氧化碳质量为m,生成碳酸钠质量为n,二氧化碳完全反应,气体M中不含有CO2,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上述质量关系计算可知,若x=4.8,生成的Na2CO3的质量为31.8g,故选项说法正确;
C、设,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a,
根据上述质量关系计算可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有剩余,则Na2O2已经完全反应,反应后没有剩余,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C分析可知,二氧化碳有剩余,M为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4.(2025·河南郑州·一模)将3g某金属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烧杯中剩余物的总质量是52.9g,该混合物不可能是
A.Mg、Al B.Fe、Zn C.Cu、Fe D.Cu、Al
【答案】A
【分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为3g+50g-52.9g=0.1g,则说明生成0.1g氢气时,分别需要一种金属的质量大于3g,另一种金属的质量小于3g。
【详解】A、设分别生成0.1g氢气时,需要的镁和铝的质量分别为x、y,则


解得x=1.2g、y=0.9g
需要镁和铝的质量均小于3g,则不可能为镁和铝,该选项符合题意;
B、设分别需要的铁和锌的质量分别为x、y,则


解得x=2.8g、y=3.25g
需要铁的质量小于3g,需要锌的质量大于3g,则可能为铁和锌,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铜不能和盐酸反应,需要的铁的质量小于3g,则可能为铜和铁,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铜不能和盐酸反应,需要铝的质量小于3g,则可能为铜和铝,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024·河南驻马店·模拟预测)将的碳酸钙和铜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煅烧使其完全反应,若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保持不变,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A. B. C. D.
【答案】A
【详解】根据题目中完全反应,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保持不变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与铜反应的氧气的质量,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a,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铜的质量为(27.6-x)g,
由,解得x=10g,故选A。
6.(2024·河南·一模)12.8 g MgO和CuO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所得溶液蒸发结晶并充分干燥后称量固体的质量为23.8 g,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25% B.75% C.78% D.80%
【答案】B
【详解】氧化镁、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由上述化学方程式可知:1个氧化镁、1个氧化铜中的1个氧原子被2个氯原子取代,1个氧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16,2个氯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71,2个氯原子和1个氧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相差=71-16=55,即完全反应后质量增加55份质量,氧化镁、氧化铜中氧原子占16份质量,实际反应中固体增加质量=23.8g-12.8g=11g,设12.8 g MgO和CuO的混合物氧元素质量为
,,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
故选:B。
7.(2025·天津和平·模拟预测)同学们课后走进实验室,回收处理金属Mg、Cu与氧气反应的废弃物。取MgO和CuO粉末的混合物5g,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0g含硫元素质量分数为3.2%的不饱和溶液;经多步处理后,得13g晶体(不含结晶水)。则原混合物中Mg,Cu两种元素质量分数之和为 。
【答案】68%
【详解】设氧化镁的质量为a,则氧化铜的质量为5g-a,反应后硫酸镁的质量为,反应后硫酸铜的质量为,,a=3g,则氧化镁的质量为3g,氧化铜的质量为2g,镁元素的质量为,铜元素的质量为,则原混合物中Mg,Cu两种元素质量分数之和为。
8.(2025·山东济宁·一模)工业上制得的纯碱中常混有少量氯化钠。为测定某纯碱样品(杂质为氯化钠)中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称取该样品25g,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水配成溶液,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并干燥,称得沉淀的质量为20g,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过程Ⅲ过滤后,所得滤液的质量是 g;
(2)计算该样品中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0.1%)
【答案】(1)216
(2)设:生成20g沉淀需碳酸钠的质量为y。
y=21.2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答: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84.8%。
【详解】(1)设: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CaCl2溶液质量为x。
x=111g;
过程Ⅲ过滤后,所得滤液的质量=25g+100g+111g-20g=216g;
(2)见答案。
9.(2025·陕西咸阳·一模)航母舰体需要定期除锈维护,为实现对除锈废液(溶质主要成分为,其他杂质忽略)的综合利用,需测定废液中HCl的质量分数,取200g废液样品,逐滴滴入某氢氧化钠溶液,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a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 (用化学式表示)。
(2)所用NaOH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
(2)由图可知,100g氢氧化钠的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的质量为
设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则所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所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
【详解】(1)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由图可知,a点时氢氧化钠过量,溶质为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故填:NaCl、NaOH;
(2)见答案。
10.(2025·江苏宿迁·二模)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钙固体,对其是否变质产生兴趣(若变质,杂质只有一种),进行了相关实验并绘制图象如图:
根据实验过程和图象提供的信息,请回答:
(1)b点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为 。(写化学式)
(2)计算稀盐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CaCl2、HCl
(2)由图可知,与碳酸钙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为150g-100g=50g,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设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x,则:

x=7.3%
答: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7.3%
【详解】(1)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滴加稀盐酸,一开始无气体生成,后生成气体的质量逐渐增大,悬浊液中含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待氢氧化钙完全反应后,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b点时稀盐酸过量,此时的溶质有氯化钙和氯化氢,化学式分别为,CaCl2、HCl;
(2)见答案。
类型四、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
【避错大招】
错误类型 错误原因解读
忽略未完全反应的反应物质量 认为1g氢气与9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10g水 根据化学反应比例(2H + O → 2H O),1g氢气仅需8g氧气即可完全反应,剩余1g氧气未参与反应,实际生成水质量为9g
气体或沉淀质量未计入总质量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后总质量减少(CO 逸出),认为不符合质量守恒 反应前后总质量守恒,但逸出的气体未计入体系总质量,导致表观质量减少 48。 混淆元素守恒的应用
混淆元素守恒的应用 某物质燃烧生成CO 和H O,认为该物质一定含氧元素。 反应物中的氧可能来自氧气(如燃烧反应),不能直接推断原物质含氧元素
误用于物理变化或未明确反应前提 将100g水与100g酒精混合后总质量为200g视为符合质量守恒。 质量守恒仅适用于化学变化,混合属于物理变化
【易错通关】
1.(2024·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现将4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40gA完全反应后生成32gC和22gD,则参加反应的B与生成的D的质量比是
A.20:7 B.7:11 C.5:4 D.16:11
【答案】B
【详解】40gA完全反应后生成32gC和22g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32g+22g﹣40g=14g,故参加反应的B和D的质量比是14g:22g=7:11。
故选:B。
2.(2024·山东临沂·中考真题)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40 3 5 2
反应后的质量/g 4 x 5 34
A.x=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比是9∶8
【答案】C
【详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g=(40g+3g+2g+5g-(4g+5g+34g)=7g,故说法正确;
B、丙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故说法正确;
C、由表中信息可知,甲物质质量在减少为反应物,乙和丁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反应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故说法错误;
D、由表可以得出,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比为(40g-4g):(34g-2g)=9:8,故说法正确。
故选C。
3.(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B.该化学反应中乙、丙质量比为3∶17
C.物质丙可能为单质
D.物质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C
【分析】由图可知,甲反应前质量分数为70%,反应后质量分数为42%,减小了28%,即甲为反应物;乙反应前质量分数为14%,反应后质量分数为8%,减小了6%,即乙为反应物;分析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丁反应后的质量分数为,即丁反应前后质量分数保持不变,则丁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丙反应前质量分数为6%,反应后质量分数为40%,增长了34%,即丙为生成物,该反应为:甲+乙丙。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该化学反应中乙、丙质量比为,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为:甲+乙丙,属于化合反应,则丙一定是化合物,不可能是单质,故C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丁反应前后质量分数保持不变,则丁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铁有多种氧化物,为探究其中一种氧化物的组成,某同学将和置于密闭容器中在高温下发生反应.反应开始至某时刻,测得容器中部分物质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表示的质量变化 B.
C.中 D.
【答案】D
【详解】A、一氧化碳和铁的氧化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的质量逐渐增大,一氧化碳的质量逐渐减少,铁的质量逐渐增大,则a表示 CO的质量变化,b表示 Fe 的质量变化,故A说法错误;
B、当生成8.8g二氧化碳时,根据碳元素质量守恒,则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的质量为,则ng=10g-5.6g=4.4g,故b=4.4,故B说法错误;
C、当生成8.8g二氧化碳时,生成铁的质量为8.4g,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的质量为5.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参加反应的铁的氧化物的质量为8.8g+8.4g-5.6g=11.6g,根据铁元素质量守恒,则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的质量为8.4g,氧元素的质量为11.6g-8.4g=3.2g,则FexOy中 x:y=,故C说法错误;
D、由C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铁的氧化物的质量为11.6g,则加入的铁的氧化物的质量m≥11.6,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5.(2024·河北·中考真题)当前,氨气的能源化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工业上常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反应物和催化剂进行该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图中有两处被墨迹遮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为
B.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为
C.氨气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
D.参加反应的氮气和生成的氨气分子个数比为
【答案】B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反应前催化剂的质量为5g,故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也为5g,故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氢气质量为:52g+9g+34g-80g-0g=15g,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为:15g-9g=6g,故B正确;
C.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每个氨分子是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的,氨气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故C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氮气质量为:80g 52g=28g,生成的氨气质量为:34g 0g=34g,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氮气和生成的氨气分子个数比为,故D错误。
故选:B。
6.(2024·四川广元·中考真题)乙醇(C2H5OH)是常用的燃料。现有4.6g乙醇与一定量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全部转化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恢复到室温,测得所得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70%,则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A.6.4g B.8.0g C.8.8g D.9.6g
【答案】C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来分析。
【详解】现有4.6g乙醇与一定量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全部转化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4.6g乙醇(C2H5OH)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6g××100%=2.4g,氢元素的质量为4.6g××100%=0.6g,恢复到室温所得气体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其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70%,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0%=30%,所以混合气体的质量为2.4g÷30%=8g,乙醇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为0.6g÷×100%=5.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8g+5.4g)-4.6g=8.8g。故选C。
7.(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已知:2NaHCO3Na2CO3+CO2↑+H2O,将16.8gNaHCO3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13.7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固体加热生成3.1gCO2
B.加热后,固体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小
C.剩余固体中NaHCO3和Na2CO3的质量比为42:53
D.将13.7g剩余固体溶于足量盐酸后,蒸发结晶,得11.7gNaCl
【答案】D
【详解】A、解:设原固体加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2.2g,不符合题意;
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故固体中钠元素的质量不变,由于生成了气体,加热后,固体的质量减小,故加热后,固体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不符合题意;
C、解:设参加反应的碳酸氢钠的质量为y,反应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z
y=8.4g
z=5.3g,则剩余固体中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质量比为:(16.8g-8.4g):5.3g=84:53,不符合题意;
D、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最后得到氯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与16.8g碳酸氢钠中钠元素的质量相同,则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符合题意。
故选D。
8.(2024·四川广元·中考真题)乙醇(C2H5OH)是常用的燃料。现有4.6g乙醇与一定量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全部转化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恢复到室温,测得所得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70%,则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A.6.4g B.8.0g C.8.8g D.9.6g
【答案】C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来分析。
【详解】现有4.6g乙醇与一定量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全部转化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4.6g乙醇(C2H5OH)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6g××100%=2.4g,氢元素的质量为4.6g××100%=0.6g,恢复到室温所得气体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其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70%,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0%=30%,所以混合气体的质量为2.4g÷30%=8g,乙醇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为0.6g÷×100%=5.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8g+5.4g)-4.6g=8.8g。故选C。
9.(2024·湖北武汉·中考真题)化学项目小组为探究久置后自制干燥剂的组成,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静置,再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的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忽略二氧化碳的溶解)已知:①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依次发生反应:,;②碳酸氢钠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久置后自制干燥剂样品中一定含
B.该久置后自制干燥剂样品中一定含和
C.图中,且M点溶液中一定只含一种溶质
D.变质前自制干燥剂中与的质量比为
【答案】A
【详解】A、根据图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变化,刚开始生成的二氧化碳为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后来生成的二氧化碳为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的,设碳酸氢钠消耗的盐酸的质量为x,则:
解得x=3.65g
根据碳酸氢钠和盐酸的质量比关系,可知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时,消耗的盐酸的质量也为3.65g,又由于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则说明原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消耗的盐酸的质量为14.6g-3.65g=10.95g,根据图像,可知除了氢氧化钠外,还含有碳酸钠和碳酸钙,选项错误;
B、结合前面分析可知,该久置后自制干燥剂样品中一定含碳酸钠和碳酸钙,该选项说法正确;
C、结合前面分析可知,x=14.6g+3.65g=18.25g,刚开始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来发生的总反应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M点时表示碳酸钠和盐酸恰好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由于碳酸钠、碳酸氢钠完全反应后形成氯化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设变质前自制干燥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则
解得x=2g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32g-0.44g=0.88g,设变质前自制干燥剂中 CaO 为y,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解得y=1.12g
则变质前自制干燥剂中CaO和NaOH的质量比为1.12g:2g=14:25,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0.(2024·湖北武汉·中考真题)某气体含中的一种或几种。化学项目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该气体的组成。实验测得:反应前后装置甲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质量减少,装置乙和装置丙的质量分别增加和。(已知:;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装置中试剂均足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则说明该气体中含 B.若,则说明该气体中含
C.若,则说明该气体中含 D.若,则
【答案】C
【分析】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则乙增加的质量即为生成的水的质量,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则丙增加的质量即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则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个数比为,则生成物中氢、碳原子个数比为,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则反应物中氢、碳原子个数比为。
【详解】A、甲烷中碳、氢个数比为1:4,若,即9m3=11m2,则气体中只含甲烷,若9m3<11m2,则说明,则说明该气体中一定含有氢气,至少含一氧化碳和甲烷中的一种,该选项说法正确;
B、若9m3>11m2,则,则说明该气体中一定含一氧化碳,至少含氢气和甲烷中的一种,该选项说法正确;
C、若9m3=11m2,该气体中可能为甲烷,也可能为一氧化碳和氢气,也可能三种气体都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若m2=0,则说明没有生成水,则气体为一氧化碳,由于,则m1g:m3g=(80-64):44,即11m1=4m3,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