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易错题型 物质推断题(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易错题型 物质推断题(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物质推断题
类型一、文字叙述型推断题
【避错大招】
错误类型 错误原因解读
题干信息把握不完整 物质种类多,题干描述的物质性质及相关反应现象等信息量大 阅读题干时划出重要信息,有特殊颜色、特征反应条件的物质先确定出来,在题中物质序号旁做标记,各个击破。
题干信息描述的内容解读错误 对常见气体、金属及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或用途不熟悉。 熟悉常见物质的性质、特征反应及条件,按照文字叙述的顺序,理出各物质之间的信息关系,逐一推导。
【易错通关】
1.(2024·四川绵阳·中考真题)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取适量试样溶于水,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再滴加溶液产生沉淀。下列关于固体粉末成分的推断正确的是
A.一定有,没有NaCl和 B.一定有NaCl、和三种
C.一定有和,可能有NaCl D.一定有,可能有NaCl和
2.(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以海水为原料生产的NaOH固体,可能含有NaCl、Na2CO3、Na2SO4,CaCl2、MgSO4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
(1)取适量固体加水溶解,得无色澄清溶液A,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 。
(2)取适量A溶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过滤得白色固体B。取固体B,加入过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产生气泡,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 。生成固体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另取适量A溶液,先加入过量的稀 酸化,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固体中一定含 。
3.(2025·陕西榆林·一模)实验室有一包固体,可能由、KCl、和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该固体溶于足量水中,只得到无色溶液;
②向上述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③向步骤②所得溶液中滴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下列有关原固体成分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一定不含和KCl B.一定不含和
C.一定含有和 D.一定含有和KCl
4.(2025·天津西青·模拟预测)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B都是黑色固体,C、E的组成元素相同,D为红色固体单质,几种物质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①,②,③。反应条件已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为 ,E的化学式为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5.(2025·山东济宁·一模)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有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钡、氯化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有如下现象:
将少量白色粉末放入足量的水中,搅拌、静置、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无色滤液。
向所得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
试推断:该粉末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可能含有 。
6.(2025·陕西·模拟预测)A~F是五种初中常见的物质,分别由H、O、C、Ca、Cl五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是一种氧化物,可用作干燥剂,A与C反应能生成E,E俗称 。
(2)B、D常温下均为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B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D,D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B,这种转化利用了D的 性。
(3)F溶于C中形成的溶液是实验室制取B的反应物之一,则F的化学式是 。
类型二、框图型推断题
【避错大招】
错误类型 错误原因解读
不限定物质范围的框图,无从下手 不限定物质范围,可能有多种答案。 从给出转化关系的框图,找到最有特征的关系作为突破口。从熟悉的物质入手,采用特殊物质代入法推导,再用相互关系进行验证。
物质间的反应不熟悉 相互转化的物质 水与过氧化氢;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铜与氧化铜;铁与四氧化三铁;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碳酸钙与二氧化碳
反应条件为高温的 碳酸钙高温分解;一氧化碳、氢气、碳等还原性物质与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反应;单质碳与氧化铁、氧化铜、四氧化三铁反应
框图中连接的物质间的关系不清楚 短线连接的物质 能相互反应,但不一定有相同元素
箭头两端的物质 能相互转化,箭头起始端是反应物,末端是生成物,二者一般有相同的元素
【易错通关】
1.(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物质转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甲、乙、丙、丁是不同类别的常见物质,甲是单质,丁是配制波尔多液的原料,转化关系如图(“—”表示相互反应,“→”表示一步转化,涉及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一定是置换反应 B.反应②有氢气生成
C.反应③④一定有沉淀生成 D.丙是盐
2.(2025·河南信阳·一模)A~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已知B、C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D的水溶液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E是一种盐,且由三种元素组成。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相连的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固态C俗称 ,其用途有 (任写一条)。
(2)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为 。
(3)D与E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2024·河北·中考真题)为减少炼铁过程中生成的质量,某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炼铁新方案(反应条件已略去)。A~H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常用的溶剂,G是铁;反应①中用到的电为“绿电”,获得“绿电”的过程中不排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可作为“绿电”来源的是 。(选填“煤炭”或“水能”)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①~④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选填序号)。
(4)冶炼得到相同质量的铁,使用该新方案比高炉炼铁生成的质量少,其原因除使用了“绿电”外,还有 。
4.(2025·山东滨州·一模)已知下图中A—F六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纯净物,F是四氧化三铁,A、B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常压下均为液体(反应条件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反应④在集气瓶中进行,该实验现象为 ,为防止集气瓶底炸裂,应采取的措施是 。
(3)物质D的化学式为 。
(4)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填序号)。
5.(2025·河南商丘·二模)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物质,已知中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且A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是人体胃液的成分之一,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可发生反应,“→”表示反应一步生成,部分物质及反应条件已略)。
(1)E物质的化学式为 。
(2)图中共计发生 个复分解反应。
(3)反应的现象是 。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2025·河南周口·一模)工业制烧碱及其副产品循环利用的简易流程如图。A~D是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可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 ,该反应伴随的能量变化是 (填“吸热”或“放热”)。
(3)写出物质C的一种用途 。
7.(2024·四川德阳·中考真题)常见物质A、B、C、D、E、F之间的转化或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一种物质可以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两种物质或其溶液在常温下可相互反应。转化关系A→B常用于炼铁,C的溶液呈蓝色,D是一种常见的碱,E为海水"制碱"的重要产品。
回答下列问题:
(1)红色粉末状固体A的化学式为 。
(2)C的溶液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3)固体E中加入足量F溶液反应的现象是 。
(4)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类型三、流程图类推断题
【避错大招】
错误类型 错误原因解读
白色固体加水后沉淀来源错误 沉淀是不溶物质,可能是固体中本来存在的不溶物,有可能是固体溶于水后相互反应后生成的。
沉淀成分分析错误 白色沉淀中难溶于稀盐酸的有氯化银和硫酸钡;其余都能溶于稀盐酸,其中碳酸盐溶于稀盐酸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易错通关】
1.(2025·天津北辰·一模)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钠、氯化钠、氯化钡、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该固体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A是 (填化学式)。
(2)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 (填化学式)。
2.(2025·天津宝坻·模拟预测)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钡、硫酸铜、氢氧化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小刚为了测定该白色粉末的组成,设计了如下实验:
请根据如图实验现象帮助小刚判断:
(1)操作X为 。
(2)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
(3)写出A→C的化学方程式 。
(4)向红色溶液F中加入足量硝酸钡的目的是 。
3.(2025·陕西西安·二模)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其组成,取少量该固体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1)由步骤②可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
(2)若向无色溶液B中滴加酚酞溶液,可以观察到 。
(3)步骤③中产生气泡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由以上实验分析,原白色固体成分的组成情况有 种。
4.(2025·山东济南·一模)已知某固体混合物A中可能含有、、、、NaCl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欲探究A的成分,分别取一定量固体混合物A,按如图所示进行探究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请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分析判断,填写以下空白:
(1)气体B为 (填化学式)。
(2)白色沉淀F为 (填化学式)。
(3)写出步骤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在滤液H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共有 种。
(5)在固体混合物A中,上述五种物质中一定不存在的是 (填化学式),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 。
5.(2025·陕西西安·二模)已知某固体样品可能含有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另有一固体样品可能含有、三种物质中的两种或三种。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是恰好完全反应)
结合上述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II中生成气体F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根据上述流程进行分析,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B.无色溶液中一定没有存在
C.固体样品一定含有和
(3)在固体样品里,所述三种物质中,还有一种物质不能确定,要进一步确定其是否存在,另取少许样品加水配成溶液,先向试管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静置,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固体样品中含有该物质。
类型四、表格类推断题
【避错大招】
错误类型 错误原因解读
“无明显现象”认为是两种物质间不反应 “无明显现象”有两种情况:①两种物质之间不发生反应②两种物质之间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如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
不发生反应的物质之间以为能反应 酸碱盐之间进行的反应中:①若两种物质有相同的阳离子或相同的阴离子,则不反应;②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③碱与盐反应或碱与碱反应,除了符合复分解反应条件,还必须要求反应物均可溶与水。
【易错通关】
1.(2025·山东济南·一模)实验室中有甲、乙、丙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分别是稀盐酸、溶液、溶液中的各一种。为了鉴别三种溶液,各取适量两两混合,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述。下列判断中合理的是
甲+乙 甲+丙 乙+丙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有气泡冒出
A.甲是稀盐酸 B.丙是溶液
C.甲和乙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D.乙和丙生成的气体能与甲发生化学反应
2.(2024·山东济南·二模)已知某溶液X是稀硫酸和溶液两者之一,又知甲、乙、丙三种试剂分别是BaCl2溶液、Na2CO3溶液、稀盐酸三种物质中的各一种,取三等份溶液X,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甲、乙、丙三种试剂,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依据实验现象做出的下列推断中合理的是
加入试剂 甲 乙 丙
实验现象 有气泡冒出 产生沉淀 无明显现象
A.溶液X一定是溶液 B.试剂乙是BaCl2溶液
C.上表中白色沉淀是BaSO4 D.试剂丙是稀盐酸
3.(2025·山东济南·一模)已知某无色溶液X是NaOH溶液和稀硫酸两者之一,甲和乙分别是溶液、无色酚酞试溶液中的各一种。取两等份无色溶液X,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甲、乙两种试剂,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依据实验现象做出的下列推断中,不合理的是
加入试剂 甲 乙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产生沉淀
A.溶液X一定是NaOH B.甲为无色酚酞试液
C.乙中产生的沉淀是盐的一种 D.乙一定是溶液
4.(2024·山东济南·模拟预测)已知某无色溶液X是BaCl2溶液、稀盐酸、稀硝酸、NaOH溶液四种溶液中的一种,取等量的三份X溶液,分别向其中加入AgNO3溶液、Cu(OH)2固体、NH4Cl溶液,产生的现象如表所示。该无色溶液X可能是
加入的物质 AgNO3溶液 Cu(OH)2固体 NH4Cl溶液
实验现象 有沉淀产生 固体溶解,溶液变蓝 无明显现象
A.BaCl2溶液 B.稀盐酸 C.稀硝酸 D.NaOH溶液
5.(2024·山东济南·一模)已知某溶液X是氢氧化钾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两者之一,又知甲、乙、丙三种试剂分别是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碳酸钾溶液三者中的各一种。取三等份溶液X,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甲、乙、丙三种试剂,产生的现象如表所示。则依据实验现象做出的下列推断中,不合理的是
加入试剂 甲 乙 丙
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产生蓝色沉淀
A.甲是碳酸钾溶液 B.X是氢氧化钙溶液
C.X与乙不发生化学反应 D.X与丙生成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
类型五、游戏类推断题
【避错大招】
错误类型 错误原因解读
推导物质错误 若游戏中的物质相互联系形成链状结构,中间物质都能跟两种其他物质反应,端点的物质跟一种物质反应。先将所有物质排成一行,将能反应的物质之间用线连起来,找出端点物质,再跟据能否反应依次找出其他物质。
相互连接的物质之间都能反应,不一定有明显实验现象。注意不能遗漏相互反应但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的物质。
【易错通关】
1.(2025·黑龙江哈尔滨·模拟预测)春节有“挂灯笼,放鞭炮”的习俗,将灯笼与化学推断题相结合也别有一番乐趣,如图“灯笼”中的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可以发生反应,部分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F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A、B、G、H是氧化物,其中A是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H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1,C、I是单质,D、E中含有三种元素,D能发生分解反应同时生成B和G,且使紫色石蕊变红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和D的化学式:A 、D 。
(2)写出H转变为G的化学方程式 。
(3)F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产生 火焰、放热。
(4)E物质可能属于物质分类中 。
①酸 ②碱 ③盐
2.(2024·陕西榆林·二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一个“彩灯游戏”。
(1)串联彩灯:相邻两灯的物质可以发生反应,电流才能通过,灯才能发光。有下列六种物质,铁、氧化铁、烧碱、稀盐酸、硫酸铜、纯碱。从上述物质中选择,每个彩灯代表一种物质,A为红棕色固体,A~D分别为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
①A灯代表的物质是 。
②C和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并联彩灯:处对应的是一种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与彩灯对应的四种物质均能发生反应,四盏彩灯同时亮起。
则处的物质可以是 (填化学式)。
3.(2024·内蒙古呼伦贝尔·模拟预测)如图,物质王国中的A-F及X七种物质玩“独木桥”游戏,其中A-F分别是盐酸、氢气、氧化铜、氢氧化钙、碳酸钠、二氧化碳六种物质中的一种。
(1)搭桥:规则是A-F搭桥后相邻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已知E的俗名叫熟石灰。
①F的化学式是 ;
②A与B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③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过桥:若A-F分别能通过一步反应直接转化为X,则X可成功过桥。物质X是 。
4.(2024·内蒙古赤峰·二模)如图,棋盘上编号为的五枚棋子代表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游戏规则是相邻的棋子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是胃酸的主要成分,B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C的溶液显蓝色,E是红棕色固体;请回答:
(1)D物质的类别为 ;(填“碱”或“盐”或“氧化物”)
(2)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F具有造纸、玻璃、洗涤剂等用途,则F棋子可落在 位置。(填甲、乙、丙)
5.(2024·陕西商洛·二模)“天问一号”环绕器是一座通信“中继站”,为火星表面巡视器与地球之间的通讯搭建起桥梁。硫酸铜、碳、二氧化碳、氧化铜、盐酸、氢氧化钙、碳酸钠七种物质组合出如图所示的“化学号”环绕器,图中相邻的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已知常温下D为气体,G的溶液显蓝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为 。
(2)写出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A与F发生反应的现象 。
(4)下列选项中可以替换E、F的物质分别是______(填字母)。
A.H2O、CaO B.O2、Fe C.MgCl2、Fe2O3
6.(2024·陕西西安·模拟预测)如图所示“延安”红色宝塔五层A~E分别代表初中化学中五种常见物质,下层物质可以生成相邻的上层物质,题中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其中B常用于食品干燥剂且与水反应放热,A、B、C中含相同的金属元素。D俗称火碱。
(1)B的化学式是 。
(2)写出C生成D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请你写出一种不易挥发且与ABCD均反应的物质的化学式 。
(4)B可能的物质类别 (填序号)
①氧化物 ②盐 ③碱 ④酸
7.(2024·陕西商洛·二模)春天是鲜花盛开的季节。某学习小组利用花瓣归纳了一些物质相互反应关系。每片花瓣表示一种物质,且相邻花瓣代表的两物质能相互反应。已知A~F六种物质分别是铁粉、二氧化碳、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中的一种,且A物质是黑色的,B物质是蓝色的,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物质的俗名是 。
(2)E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该反应中不包含的基本反应类型有 。
答案和解析
类型一、文字叙述型推断题
【避错大招】
错误类型 错误原因解读
题干信息把握不完整 物质种类多,题干描述的物质性质及相关反应现象等信息量大 阅读题干时划出重要信息,有特殊颜色、特征反应条件的物质先确定出来,在题中物质序号旁做标记,各个击破。
题干信息描述的内容解读错误 对常见气体、金属及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或用途不熟悉。 熟悉常见物质的性质、特征反应及条件,按照文字叙述的顺序,理出各物质之间的信息关系,逐一推导。
【易错通关】
1.(2024·四川绵阳·中考真题)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取适量试样溶于水,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再滴加溶液产生沉淀。下列关于固体粉末成分的推断正确的是
A.一定有,没有NaCl和 B.一定有NaCl、和三种
C.一定有和,可能有NaCl D.一定有,可能有NaCl和
【答案】D
【分析】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稀盐酸与氯化钠、硫酸钠不反应,白色粉末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故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与氯化钠,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与氯化钠,氯化钠与氯化钡不反应,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氯化钠、硫酸钠,故可能含有氯化钠、硫酸钠。
【详解】根据分析,白色粉末一定含有碳酸钠,可能含有氯化钠、硫酸钠;
故选D。
2.(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以海水为原料生产的NaOH固体,可能含有NaCl、Na2CO3、Na2SO4,CaCl2、MgSO4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
(1)取适量固体加水溶解,得无色澄清溶液A,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 。
(2)取适量A溶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过滤得白色固体B。取固体B,加入过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产生气泡,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 。生成固体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另取适量A溶液,先加入过量的稀 酸化,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固体中一定含 。
【答案】(1)MgSO4/硫酸镁
(2) Na2SO4、CaCl2
(3) 硝酸/HNO3 NaCl/氯化钠
【详解】(1)NaOH固体中可能含有NaCl、Na2CO3、Na2SO4,CaCl2、MgSO4中的一种或几种,取适量固体加水溶解,NaOH能与MgSO4反应生成Mg(OH)2沉淀,而实验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说明原固体中一定不含MgSO4。
(2)取适量A溶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过滤得白色固体B,NaOH、NaCl、Na2CO3、Na2SO4,CaCl2中,能与BaCl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物质有Na2CO3、Na2SO4,BaCl2与Na2CO3反应生成BaCO3沉淀、NaCl,Na2SO4与BaCl2反应生成BaSO4沉淀、NaCl。取固体B,加入过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产生气泡,由于BaSO4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而BaCO3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固体B是BaCO3沉淀,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Na2SO4,一定含有Na2CO3。由于Na2CO3能与CaCl2反应生成CaCO3沉淀,所以原固体中一定不含CaCl2。
BaCl2与Na2CO3反应生成BaCO3沉淀(固体B)、NaCl,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前面的分析,A溶液中含有NaOH、Na2CO3,不含MgSO4、Na2SO4、CaCl2,不确定是否含有NaCl。Na2CO3能与AgNO3反应生成Ag2CO3沉淀,NaCl能与AgNO3反应生成AgCl沉淀。若要验证溶液A中是否存在NaCl,滴加AgNO3溶液前,需加入过量的稀硝酸酸化,Na2CO3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二氧化碳、水,硝酸钠不会干扰NaCl的检验,从而避免Na2CO3对NaCl的检验造成干扰。AgCl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实验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后,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固体中一定含NaCl。
3.(2025·陕西榆林·一模)实验室有一包固体,可能由、KCl、和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该固体溶于足量水中,只得到无色溶液;
②向上述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③向步骤②所得溶液中滴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下列有关原固体成分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一定不含和KCl B.一定不含和
C.一定含有和 D.一定含有和KCl
【答案】B
【分析】①取少量该固体溶于足量水中,只得到无色溶液,硫酸铜溶于水显蓝色,说明原固体中不含有硫酸铜,同时碳酸钾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说明原固体中含有氯化钙或碳酸钾中的一种;②向上述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碳酸钾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和水,说明原固体中含有碳酸钾,不含有氯化钙;③向步骤②所得溶液中滴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由于步骤②所得溶液中含有氯离子,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所以不能确定原固体中是否含有氯化钾。
【详解】A、由分析可知,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氯化钙,可能含有氯化钾,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原固体中一定不含和,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原固体中一定含有,一定不含,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原固体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氯化钾,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025·天津西青·模拟预测)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B都是黑色固体,C、E的组成元素相同,D为红色固体单质,几种物质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①,②,③。反应条件已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为 ,E的化学式为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 Cu CO
(2) 置换
(3)
【分析】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B都是黑色固体,C、E的组成元素相同,D为红色固体单质,几种物质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①A+B→C+D,②A+C→E,③B+E→C+D;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铜,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铜,则A是碳,B是氧化铜,C是二氧化碳,D是铜,E是一氧化碳。
【详解】(1)由分析可知,D是铜,化学式为Cu;E为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
(2)反应①是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3)反应③是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2025·山东济宁·一模)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有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钡、氯化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有如下现象:
将少量白色粉末放入足量的水中,搅拌、静置、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无色滤液。
向所得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
试推断:该粉末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可能含有 。
【答案】 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钡 硫酸铜 氯化钠
【详解】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将少量白色粉末放入足量的水中,搅拌、静置、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无色滤液,所以样品中一定不含硫酸铜,一定含有氯化钡,可能含有硫酸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向所得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硫酸钠,题中的现象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氯化钠,所以该粉末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钡,一定不含有硫酸铜,可能含有氯化钠。
6.(2025·陕西·模拟预测)A~F是五种初中常见的物质,分别由H、O、C、Ca、Cl五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是一种氧化物,可用作干燥剂,A与C反应能生成E,E俗称 。
(2)B、D常温下均为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B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D,D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B,这种转化利用了D的 性。
(3)F溶于C中形成的溶液是实验室制取B的反应物之一,则F的化学式是 。
【答案】(1)熟石灰/消石灰
(2)可燃/还原
(3)HCl
【分析】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作干燥剂,则A为氧化钙,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C可为水、E为氢氧化钙;B、D常温下均为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B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D,则B为二氧化碳、D为一氧化碳;F溶于C中形成的溶液是实验室制取B的反应物之一,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则F为HCl,C为水,符合推断。
【详解】(1)由分析可知,E为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和消石灰。
(2)D为一氧化碳、B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体现了一氧化碳的可燃性,且一氧化碳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体现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3)结合分析可知,F的化学式为HCl。
类型二、框图型推断题
【避错大招】
错误类型 错误原因解读
不限定物质范围的框图,无从下手 不限定物质范围,可能有多种答案。 从给出转化关系的框图,找到最有特征的关系作为突破口。从熟悉的物质入手,采用特殊物质代入法推导,再用相互关系进行验证。
物质间的反应不熟悉 相互转化的物质 水与过氧化氢;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铜与氧化铜;铁与四氧化三铁;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碳酸钙与二氧化碳
反应条件为高温的 碳酸钙高温分解;一氧化碳、氢气、碳等还原性物质与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反应;单质碳与氧化铁、氧化铜、四氧化三铁反应
框图中连接的物质间的关系不清楚 短线连接的物质 能相互反应,但不一定有相同元素
箭头两端的物质 能相互转化,箭头起始端是反应物,末端是生成物,二者一般有相同的元素
【易错通关】
1.(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物质转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甲、乙、丙、丁是不同类别的常见物质,甲是单质,丁是配制波尔多液的原料,转化关系如图(“—”表示相互反应,“→”表示一步转化,涉及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一定是置换反应 B.反应②有氢气生成
C.反应③④一定有沉淀生成 D.丙是盐
【答案】A
【分析】甲、乙、丙、丁是不同类别的常见物质,甲是单质,丁是配制波尔多液的原料,甲与丁能反应,所以丁是硫酸铜,甲是比铜活泼的常见金属(如铁等),甲能和乙反应且乙能转化为丁,所以乙是稀硫酸,丙能和酸、盐反应,故丙是碱(如氢氧化钠等),带入验证,推理正确。
【详解】A、甲是铁等较活泼金属,丁是硫酸铜,反应①可以是活泼金属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另一种硫酸盐,此类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说法正确;
B、乙是稀硫酸,丁是硫酸铜,反应②可以是氧化铜或氢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说法错误;
C、乙是稀硫酸,若丙是氢氧化钠,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没有沉淀生成,故说法错误;
D、由分析可知,丙是碱,故说法错误。
故选A。
2.(2025·河南信阳·一模)A~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已知B、C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D的水溶液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E是一种盐,且由三种元素组成。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相连的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固态C俗称 ,其用途有 (任写一条)。
(2)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为 。
(3)D与E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答案】(1) 干冰 作制冷剂(合理即可)
(2)
(3)复分解反应
【分析】A~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D的水溶液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则D为氢氧化钙; B、C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B和C能相互转化,且C能与D氢氧化钙反应,二氧化碳和碳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C为二氧化碳、B为一氧化碳,E是一种盐,且由三种元素组成,C(二氧化碳)能与E相互转化,D(氢氧化钙)能与E反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则E为碳酸钠;A能生成B(CO)、C(CO2),则A为氧气,代入检验,推断合理。
【详解】(1)C为二氧化碳,固态C(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干冰易升华吸热,可用作制冷剂(合理即可);
(2)A转化为B,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D与E反应,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3.(2024·河北·中考真题)为减少炼铁过程中生成的质量,某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炼铁新方案(反应条件已略去)。A~H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常用的溶剂,G是铁;反应①中用到的电为“绿电”,获得“绿电”的过程中不排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可作为“绿电”来源的是 。(选填“煤炭”或“水能”)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①~④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选填序号)。
(4)冶炼得到相同质量的铁,使用该新方案比高炉炼铁生成的质量少,其原因除使用了“绿电”外,还有 。
【答案】(1)水能
(2)
(3)③
(4)反应③是氢气和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生成铁和水(合理即可)
【分析】A~H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常用的溶剂,故A是水,所以B、C是氢气、氧气,G是铁,B和E生成水和铁,所以B是氢气,E是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C是氧气,F和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生成铁和H,C和D反应生成F,所以D是碳,F是一氧化碳,H是二氧化碳,代入验证,推理正确。
【详解】(1)反应①中用到的电为“绿电”,获得“绿电”的过程中不排放,所以可作为“绿电”来源的是水能;
(2)反应①是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①是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此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反应②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此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反应③是氢气和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生成铁和水,此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④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所以属于置换反应的是:③;
(4)反应③是氢气和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生成铁和水,导致生成二氧化碳的量减少了。
4.(2025·山东滨州·一模)已知下图中A—F六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纯净物,F是四氧化三铁,A、B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常压下均为液体(反应条件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反应④在集气瓶中进行,该实验现象为 ,为防止集气瓶底炸裂,应采取的措施是 。
(3)物质D的化学式为 。
(4)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填序号)。
【答案】(1)
(2) 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集气瓶底部加水或细沙
(3)H2
(4)③④
【分析】A、B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常压下均为液体,A分解生成B,故A为过氧化氢B为水,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E为氧气,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D为氢气,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C为铁,代入转化关系,符合题意。
【详解】(1)反应①,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填:。
(2)反应④铁在氧气中燃烧,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为防止集气瓶底炸裂,应采取的措施是集气瓶底部加水或细沙,故填: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集气瓶底部加水或细沙。
(3)由分析可知,D为氢气,故填:H2。
(4)反应③氢气和氧气生成水,反应④铁和氧气生成四氧化三铁,都是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填:③④。
5.(2025·河南商丘·二模)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物质,已知中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且A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是人体胃液的成分之一,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可发生反应,“→”表示反应一步生成,部分物质及反应条件已略)。
(1)E物质的化学式为 。
(2)图中共计发生 个复分解反应。
(3)反应的现象是 。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
(2)三/3
(3)固体溶解,放出大量热
(4)
【分析】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物质,已知A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A为氢氧化钙(碱),中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钙元素,D是人体胃液的成分之一,则D为盐酸(酸),A能转化为B,B能转化为C,C能转化为A,A、B、C均能与D反应,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则B为碳酸钙(盐),C为氧化钙(氧化物),A、B、C、D、E为不同类别的物质,则E为单质,D盐酸能转化为E,盐酸和活泼金属反应可生成氢气,则D为氢气(单质),代入验证,推论合理。
【详解】(1)E为氢气,化学式为H2;
(2)A→B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B→C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C→A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A—D氢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C—D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B—D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D→E盐酸和活泼金属反应可生成氢气,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综上共计发生3个复分解反应;
(3)C→A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的现象为固体溶解,放出大量热;
(4)B+D为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6.(2025·河南周口·一模)工业制烧碱及其副产品循环利用的简易流程如图。A~D是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可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 ,该反应伴随的能量变化是 (填“吸热”或“放热”)。
(3)写出物质C的一种用途 。
【答案】(1)
(2) 化合反应 放热
(3)作建筑材料或补钙剂等
【分析】A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A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B反应生成C和烧碱,则B是碳酸钠,C是碳酸钙;碳酸钙能转化成D,D能转化成氢氧化钙,则D是氧化钙,代入验证,推断合理。
【详解】(1)反应①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②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该反应伴随的能量变化是放热;
(3)C为碳酸钙,则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是作建筑材料、补钙剂。
7.(2024·四川德阳·中考真题)常见物质A、B、C、D、E、F之间的转化或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一种物质可以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两种物质或其溶液在常温下可相互反应。转化关系A→B常用于炼铁,C的溶液呈蓝色,D是一种常见的碱,E为海水"制碱"的重要产品。
回答下列问题:
(1)红色粉末状固体A的化学式为 。
(2)C的溶液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3)固体E中加入足量F溶液反应的现象是 。
(4)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Fe2O3
(2)Cu2+
(3)产生大量气泡,固体逐渐消失
(4)
【分析】转化关系A→B常用于炼铁,C的溶液呈蓝色,说明C是可溶性铜盐溶液,例如硫酸铜,B和C能发生反应,则B为铁,A是红色粉末状固体,则A是氧化铁,D是一种常见的碱,C能和D反应,E为海水"制碱"的重要产品,则E为碳酸钠,E能转化为D,则D为氢氧化钠,F能和D、B、A、E反应,则F为稀盐酸或稀硫酸,代入验证,推论合理。
【详解】(1)红色粉末状固体A为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
(2)C溶液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为铜离子,离子符号表示为Cu2+;
(3)固体E(碳酸钠)中加入足量F溶液(稀盐酸或稀硫酸),碳酸钠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或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现象是产生大量气泡,固体逐渐消失;
(4)C与D反应可以为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化学方程式为:。
类型三、流程图类推断题
【避错大招】
错误类型 错误原因解读
白色固体加水后沉淀来源错误 沉淀是不溶物质,可能是固体中本来存在的不溶物,有可能是固体溶于水后相互反应后生成的。
沉淀成分分析错误 白色沉淀中难溶于稀盐酸的有氯化银和硫酸钡;其余都能溶于稀盐酸,其中碳酸盐溶于稀盐酸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易错通关】
1.(2025·天津北辰·一模)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钠、氯化钠、氯化钡、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该固体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A是 (填化学式)。
(2)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 (填化学式)。
【答案】(1)CaCO3
(2)Ba(NO3)2+Na2SO4=BaSO4↓+2NaNO3
(3)CuSO4、BaCl2
【分析】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得到的白色沉淀A,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有气体放出,说明沉淀中不含有硫酸钡,含有能与稀盐酸反应的沉淀,应为碳酸钙;得到无色滤液B,则说明一定不含硫酸铜,因为硫酸铜溶于水显蓝色,加入足量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液B中含有硫酸钠,原固体中不含有氯化钡,因此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钙和硫酸钠,一定没有硫酸铜、氯化钡,可能含有氯化钠。
【详解】(1)由分析可知,白色沉淀A为碳酸钙,故填:CaCO3;
(2)由分析可知,反应Ⅱ为硫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NO3)2+Na2SO4=BaSO4↓+2NaNO3,故填:Ba(NO3)2+Na2SO4=BaSO4↓+2NaNO3;
(3)由分析可知,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硫酸铜、氯化钡,故填:CuSO4、BaCl2。
2.(2025·天津宝坻·模拟预测)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钡、硫酸铜、氢氧化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小刚为了测定该白色粉末的组成,设计了如下实验:
请根据如图实验现象帮助小刚判断:
(1)操作X为 。
(2)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
(3)写出A→C的化学方程式 。
(4)向红色溶液F中加入足量硝酸钡的目的是 。
【答案】(1)过滤
(2) 碳酸钠、氯化钡、氢氧化钠 硫酸铜/CuSO4
(3)BaCO3+H2SO4=BaSO4+H2O+CO2↑
(4)除去溶液中可能存在的剩余碳酸钠,排除碳酸钠对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存在的干扰
【分析】如果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碳酸钠同时存在,则会生成蓝色沉淀,如果不含氢氧化钠、碳酸钠,含有硫酸铜,过滤后得到的溶液应该是蓝色。依据白色粉末加水后生成白色沉淀A和无色液体B,说明一定不存在硫酸铜。
因为无色气体C通入澄清石灰水会生成白色沉淀E,所以C是二氧化碳,E就是碳酸钙。白色沉淀A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说明白色沉淀A中含有碳酸盐沉淀,因此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钡,白色沉淀D是难溶于酸的硫酸钡。因为稀硫酸会引入硫酸根离子,白色沉淀A中一定有碳酸钡,碳酸钡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难溶于酸的硫酸钡,所以不能确定白色沉淀A中是否存在硫酸钡,故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存在碳酸钠和氯化钡,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硫酸钠。
无色液体B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氯化钡、氯化钠、硫酸钠都呈中性,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呈碱性。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钡,如果碳酸钠没有和氯化钡完全反应,无色液体B中就含有碳酸钠,因此在红色溶液F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钡,就可以除去碳酸钠,排除碳酸钠对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存在的干扰,根据实验现象溶液仍然呈红色,可以得出白色粉末中含有氢氧化钠。
通过该实验,无法判断氯化钠和硫酸钠是否存在。
【详解】(1)经过操作X,得到白色沉淀A和无色溶液B,实现了固液分离,该操作为过滤。
(2)根据分析,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氯化钡(BaCl2)、氢氧化钠(NaOH);一定没有的物质是硫酸铜(CuSO4)。
(3)根据分析,白色沉淀A中一定含有碳酸钡,无色气体C是二氧化碳。碳酸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O3+H2SO4=BaSO4+H2O+CO2↑。
(4)因为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所以在红色溶液F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钡,就可以除去可能存在的碳酸钠,排除碳酸钠对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存在的干扰。
3.(2025·陕西西安·二模)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其组成,取少量该固体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1)由步骤②可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
(2)若向无色溶液B中滴加酚酞溶液,可以观察到 。
(3)步骤③中产生气泡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由以上实验分析,原白色固体成分的组成情况有 种。
【答案】(1)AgCl
(2)溶液变红
(3)
(4)3
【分析】白色固体加足量水后得到白色沉淀与无色溶液,故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硫酸铜,无色溶液B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故白色固体中一定含碳酸钠,白色沉淀A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说明A中含有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故A中一定含有氯化银,故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氯化银。
【详解】(1)根据分析,由步骤②可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氯化银,其化学式为AgCl;
(2)根据分析,无色溶液B中含有碳酸钠,故溶液呈碱性,滴加酚酞溶液,可以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3)步骤③中产生气泡的反应是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 = 2NaCl + H2O+CO2 ↑;
(4)根据分析,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氯化银,一定不含硫酸铜,可能含有氢氧化钙、碳酸钙、或氢氧化钙、碳酸钙,原白色固体成分的组成情况有:第一种:碳酸钠、氯化银、氢氧化钙;第二种:碳酸钠、氯化银、碳酸钙,第三种:碳酸钠、氯化银、氢氧化钙、碳酸钙。
4.(2025·山东济南·一模)已知某固体混合物A中可能含有、、、、NaCl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欲探究A的成分,分别取一定量固体混合物A,按如图所示进行探究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请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分析判断,填写以下空白:
(1)气体B为 (填化学式)。
(2)白色沉淀F为 (填化学式)。
(3)写出步骤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在滤液H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共有 种。
(5)在固体混合物A中,上述五种物质中一定不存在的是 (填化学式),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 。
【答案】(1)
(2)
(3)
(4)5/五
(5) 因为一定存在,假如有,会与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与步骤Ⅲ中的沉淀全部溶解不符,所以一定没有
【分析】步骤Ⅰ向一定量固体混合物A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气体B、红褐色沉淀C和滤液D,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与硫酸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钠与硝酸铵反应生成硝酸钠、氨气和水,则固体混合物A中含有硝酸铵,还含有硫酸铁、氯化铁中的一种或两种,则气体B为氨气;步骤ⅠⅠ向一定量固体混合物A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得到滤液E和白色沉淀F,氯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说明固体混合物A中含有氯化钡,则白色沉淀F为硫酸钡;步骤ⅠⅠⅠ向红褐色沉淀C中加入适量稀硝酸,沉淀全溶解,步骤Ⅴ向白色沉淀F中加入适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硫酸钡不与稀硝酸反应,则红褐色沉淀C中不含有硫酸钡,则固体混合物A中不含有硫酸铁,因为硫酸铁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则红褐色沉淀C为氢氧化铁;综上可知,固体混合物A中含有氯化铁、硝酸铵、氯化钡,不含有硫酸铁,可能含有氯化钠;则步骤Ⅰ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的滤液D中含有氯化钠、硝酸钠、氯化钡,步骤ⅠⅠ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的滤液E中含有氯化铁、硝酸铵、盐酸,步骤Ⅳ将滤液D、E混合,再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得到白色沉淀G和滤液H,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氯化钡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钡,氯化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铁,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则白色沉淀G为氯化银,滤液H中含有硝酸钠、硝酸钡、硝酸铁、硝酸铵和硝酸。
【详解】(1)由分析可知,气体B为氨气,其化学式为;
(2)由分析可知,白色沉淀F为硫酸钡,其化学式为;
(3)由分析可知,红褐色沉淀C为氢氧化铁,则步骤ⅠⅠⅠ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4)由分析可知,滤液H中含有硝酸钠、硝酸钡、硝酸铁、硝酸铵和硝酸,则在滤液H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有钠离子、钡离子、铁离子、铵根离子和氢离子共五种;
(5)由分析可知,在固体混合物A中,上述五种物质中一定不存在的是硫酸铁,其化学式为;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因为一定存在,假如有,会与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与步骤Ⅲ中的沉淀全部溶解不符,所以一定没有。
5.(2025·陕西西安·二模)已知某固体样品可能含有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另有一固体样品可能含有、三种物质中的两种或三种。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是恰好完全反应)
结合上述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II中生成气体F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根据上述流程进行分析,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B.无色溶液中一定没有存在
C.固体样品一定含有和
(3)在固体样品里,所述三种物质中,还有一种物质不能确定,要进一步确定其是否存在,另取少许样品加水配成溶液,先向试管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静置,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固体样品中含有该物质。
【答案】(1)
(2)B
(3)硝酸钡(合理即可)
【详解】(1)样品B中只有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故样品B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2)A、氢氧化钠能与硝酸铵反应产生氨气,样品A中加入氢氧化钠产生气体,样品中含有硝酸铵,气体C为氨气,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选项正确;
B、样品可能含有、三种物质中的两种或三种,根据实验现象可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氧化镁和氢氧化镁中至少含有一种,氧化镁和氢氧化镁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故溶液E中一定含有氯化镁,氯化镁不与硝酸钡和稀硝酸反应,所以无色溶液中一定有存在,选项错误;
C、样品A中加入氢氧化钠产生气体,样品中含有硝酸铵,向D和E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H出现,H为硫酸钡沉淀,说明D和E的混合溶液中含有硫酸根,故样品A中一定含有硫酸钾,选项正确;
故选B;
(3)固体A中不能确定的物质是氯化钾,氯化钾能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由于样品中含有硫酸钾,避免对实验产生影响,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硝酸钡与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将硫酸钾全部除去,在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固体样品中含有氯化钾。
类型四、表格类推断题
【避错大招】
错误类型 错误原因解读
“无明显现象”认为是两种物质间不反应 “无明显现象”有两种情况:①两种物质之间不发生反应②两种物质之间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如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
不发生反应的物质之间以为能反应 酸碱盐之间进行的反应中:①若两种物质有相同的阳离子或相同的阴离子,则不反应;②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③碱与盐反应或碱与碱反应,除了符合复分解反应条件,还必须要求反应物均可溶与水。
【易错通关】
1.(2025·山东济南·一模)实验室中有甲、乙、丙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分别是稀盐酸、溶液、溶液中的各一种。为了鉴别三种溶液,各取适量两两混合,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述。下列判断中合理的是
甲+乙 甲+丙 乙+丙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有气泡冒出
A.甲是稀盐酸 B.丙是溶液
C.甲和乙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D.乙和丙生成的气体能与甲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BCD
【分析】由表格数据可知,甲与乙混合无明显现象,甲与丙混合产生白色沉淀,乙与丙混合有气泡冒出,稀盐酸与碳酸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钾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稀盐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无明显现象,综上可知,丙为碳酸钾溶液、乙为稀盐酸、甲为氢氧化钡溶液。
【详解】A、由分析可知,甲为氢氧化钡溶液,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丙为碳酸钾溶液,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丙为碳酸钾溶液、乙为稀盐酸,稀盐酸与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和水,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气体、沉淀或水,属于复分解反应,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 丙为碳酸钾溶液、乙为稀盐酸、甲为氢氧化钡溶液,稀盐酸与碳酸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BCD。
2.(2024·山东济南·二模)已知某溶液X是稀硫酸和溶液两者之一,又知甲、乙、丙三种试剂分别是BaCl2溶液、Na2CO3溶液、稀盐酸三种物质中的各一种,取三等份溶液X,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甲、乙、丙三种试剂,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依据实验现象做出的下列推断中合理的是
加入试剂 甲 乙 丙
实验现象 有气泡冒出 产生沉淀 无明显现象
A.溶液X一定是溶液 B.试剂乙是BaCl2溶液
C.上表中白色沉淀是BaSO4 D.试剂丙是稀盐酸
【答案】BCD
【分析】X溶液中加入甲,产生气泡,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X是稀硫酸,甲是碳酸钠,稀硫酸中加入乙无明显现象,说明丙是稀盐酸,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盐酸,因此乙是氯化钡;
【详解】A、由分析可知,溶液X一定是稀硫酸,故选项错误;
B、由分析可知,乙是氯化钡溶液,故选项正确;
C、由分析可知,上表中白色沉淀是BaSO4,故选项正确。
D、由分析可知,丙是稀盐酸,故选项正确;
故选:BCD。
3.(2025·山东济南·一模)已知某无色溶液X是NaOH溶液和稀硫酸两者之一,甲和乙分别是溶液、无色酚酞试溶液中的各一种。取两等份无色溶液X,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甲、乙两种试剂,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依据实验现象做出的下列推断中,不合理的是
加入试剂 甲 乙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产生沉淀
A.溶液X一定是NaOH B.甲为无色酚酞试液
C.乙中产生的沉淀是盐的一种 D.乙一定是溶液
【答案】A
【分析】无色溶液X是溶液和稀硫酸两者之一,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与溶液反应;稀硫酸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能与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结合题干实验现象可推测,无色溶液为溶液,甲为无色酚酞溶液,乙为溶液。
【详解】A.无色溶液X如果是,分别加入甲、乙物质,应观察到的现象为溶液变红、或无明显变化,不会产生沉淀,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无色溶液X是稀硫酸,甲为无色酚酞溶液,乙为溶液,稀硫酸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能与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符合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乙中产生的沉淀为,其组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属于盐,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乙一定为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24·山东济南·模拟预测)已知某无色溶液X是BaCl2溶液、稀盐酸、稀硝酸、NaOH溶液四种溶液中的一种,取等量的三份X溶液,分别向其中加入AgNO3溶液、Cu(OH)2固体、NH4Cl溶液,产生的现象如表所示。该无色溶液X可能是
加入的物质 AgNO3溶液 Cu(OH)2固体 NH4Cl溶液
实验现象 有沉淀产生 固体溶解,溶液变蓝 无明显现象
A.BaCl2溶液 B.稀盐酸 C.稀硝酸 D.NaOH溶液
【答案】B
【详解】加入硝酸银溶液有沉淀产生,说明不是稀硝酸;加入Cu(OH)2固体,固体溶解,溶液变蓝,说明X溶液是稀盐酸,氢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氯化铜溶液为蓝色溶液,氯化钡、氢氧化钠均不与氢氧化铜反应;氯化铵与盐酸不反应,故选B。
5.(2024·山东济南·一模)已知某溶液X是氢氧化钾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两者之一,又知甲、乙、丙三种试剂分别是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碳酸钾溶液三者中的各一种。取三等份溶液X,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甲、乙、丙三种试剂,产生的现象如表所示。则依据实验现象做出的下列推断中,不合理的是
加入试剂 甲 乙 丙
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产生蓝色沉淀
A.甲是碳酸钾溶液 B.X是氢氧化钙溶液
C.X与乙不发生化学反应 D.X与丙生成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
【答案】C
【分析】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氢氧化钾与碳酸钾不反应;氢氧化钾、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都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都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对比表中信息可知,由于氢氧化钾与三种溶液混合,都不能形成白色沉淀,所以X溶液是氢氧化钙,则甲是碳酸钾溶液、乙是稀盐酸,丙是硫酸铜溶液。
【详解】A.由分析可知,甲是碳酸钾溶液,故A选项正确;
B.X是氢氧化钙溶液,故B选项正确;
C.X为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混合,虽然无明显现象,但二者能发生中和反应,故C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钙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钙,故D选项正确;
故选C。
类型五、游戏类推断题
【避错大招】
错误类型 错误原因解读
推导物质错误 若游戏中的物质相互联系形成链状结构,中间物质都能跟两种其他物质反应,端点的物质跟一种物质反应。先将所有物质排成一行,将能反应的物质之间用线连起来,找出端点物质,再跟据能否反应依次找出其他物质。
相互连接的物质之间都能反应,不一定有明显实验现象。注意不能遗漏相互反应但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的物质。
【易错通关】
1.(2025·黑龙江哈尔滨·模拟预测)春节有“挂灯笼,放鞭炮”的习俗,将灯笼与化学推断题相结合也别有一番乐趣,如图“灯笼”中的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可以发生反应,部分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F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A、B、G、H是氧化物,其中A是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H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1,C、I是单质,D、E中含有三种元素,D能发生分解反应同时生成B和G,且使紫色石蕊变红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和D的化学式:A 、D 。
(2)写出H转变为G的化学方程式 。
(3)F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产生 火焰、放热。
(4)E物质可能属于物质分类中 。
①酸 ②碱 ③盐
【答案】(1)
(2)或(或)
(3)蓝色
(4)①③
【分析】F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则F是甲烷;A是氧化物,是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则A是氧化钙;氧化钙能和B反应,B是氧化物,则B是水;D中含有三种元素,能发生分解反应同时生成水和G,且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则D是碳酸,G是二氧化碳;C是单质,能转化为水,也能转化为二氧化碳,则C是氧气;I是单质,能转化为二氧化碳,则I是碳;H是氧化物,H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1,能转化为二氧化碳,则H是氧化铜,代入验证,推断正确,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1)由分析可知,A是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D是碳酸,其化学式为H2CO3。
(2)H转变为G可以氧化铜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C2Cu+CO2↑;也可以是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OCu+CO2。
(3)F是甲烷,甲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放热。
(4)E中含有三种元素,能转化为水,也能转化为二氧化碳,则E可能是硫酸,硫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E可能是碳酸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E不可能是碱,碱能和二氧化碳反应,故填:①③。
【点睛】本题属于物质的推断题,首先根据题干信息推出部分物质,再结合转化关系推出剩余物质,然后代入验证,若推断正确,则进行分析解答。
2.(2024·陕西榆林·二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一个“彩灯游戏”。
(1)串联彩灯:相邻两灯的物质可以发生反应,电流才能通过,灯才能发光。有下列六种物质,铁、氧化铁、烧碱、稀盐酸、硫酸铜、纯碱。从上述物质中选择,每个彩灯代表一种物质,A为红棕色固体,A~D分别为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
①A灯代表的物质是 。
②C和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并联彩灯:处对应的是一种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与彩灯对应的四种物质均能发生反应,四盏彩灯同时亮起。
则处的物质可以是 (填化学式)。
【答案】(1) 氧化铁
(2)Ca(OH)2(合理即可)
【分析】有铁、氧化铁、烧碱、稀盐酸、硫酸铜、纯碱六种物质。A为红棕色固体,则A是氧化铁(氧化物);A~D分别为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氧化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稀盐酸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能和硫酸铜反应,则B是盐酸(酸),C是氢氧化钠(碱),D是硫酸铜(盐)。
【详解】(1)①由分析可知,A灯代表的物质是氧化铁。
②C是氢氧化钠,D是硫酸铜,则C和D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
(2)氢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碳、氯化铵、碳酸钠、氯化亚铁反应,则电源开关处的物质可以是:Ca(OH)2。
3.(2024·内蒙古呼伦贝尔·模拟预测)如图,物质王国中的A-F及X七种物质玩“独木桥”游戏,其中A-F分别是盐酸、氢气、氧化铜、氢氧化钙、碳酸钠、二氧化碳六种物质中的一种。
(1)搭桥:规则是A-F搭桥后相邻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已知E的俗名叫熟石灰。
①F的化学式是 ;
②A与B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③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过桥:若A-F分别能通过一步反应直接转化为X,则X可成功过桥。物质X是 。
【答案】(1) 置换反应
(2)
【分析】E的俗名叫熟石灰,氢氧化钙会与碳酸钠、盐酸反应,氢气只会与氧化铜反应,所以A、F可能是氢气,F是氢气时,不会与氢氧化钙反应,所以A是氢气,B是氧化铜,氧化铜会与盐酸反应,所以C是盐酸,D是碳酸钠,F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1)①综上分析,F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②A与B的反应是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
③C与D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
(2)若A~F分别通过一步反应能直接转化为X,则X可成功过桥,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水,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水,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水,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X是水。
4.(2024·内蒙古赤峰·二模)如图,棋盘上编号为的五枚棋子代表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游戏规则是相邻的棋子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是胃酸的主要成分,B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C的溶液显蓝色,E是红棕色固体;请回答:
(1)D物质的类别为 ;(填“碱”或“盐”或“氧化物”)
(2)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F具有造纸、玻璃、洗涤剂等用途,则F棋子可落在 位置。(填甲、乙、丙)
【答案】(1)碱
(2)
(3)丙
【分析】A是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B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为铁;C的溶液显蓝色,含有铜离子;E是红棕色固体,为氧化铁;
【详解】(1)A E 的五枚棋子代表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由分析可知,A是酸,B是单质,C为盐,E为氧化物,则D为碱;
(2)A与E反应: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3)若F具有造纸、玻璃、洗涤剂等用途,则F为碳酸钠,碳酸钠不能与铁反应,故不在甲处;碳酸钠不与氧化铁反应,故不在乙处;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故在丙处。
5.(2024·陕西商洛·二模)“天问一号”环绕器是一座通信“中继站”,为火星表面巡视器与地球之间的通讯搭建起桥梁。硫酸铜、碳、二氧化碳、氧化铜、盐酸、氢氧化钙、碳酸钠七种物质组合出如图所示的“化学号”环绕器,图中相邻的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已知常温下D为气体,G的溶液显蓝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为 。
(2)写出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A与F发生反应的现象 。
(4)下列选项中可以替换E、F的物质分别是______(填字母)。
A.H2O、CaO B.O2、Fe C.MgCl2、Fe2O3
【答案】(1)Ca(OH)2
(2)
(3)黑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4)A
【分析】D常温下为气体,则D是二氧化碳,G的溶液显蓝色,则G是硫酸铜。C和二氧化碳、硫酸铜都发生反应,则C是氢氧化钙。E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则E是碳,F可以和碳反应,则F是氧化铜,A可以和氧化铜反应,则A是盐酸,B能和盐酸、氢氧化钙反应,则B是碳酸钠,代入验证无误。
【详解】(1)C是氢氧化钙,化学式Ca(OH)2。
(2)E碳和F氧化铜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A盐酸和F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氯化铜溶液为蓝色,所以现象是黑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4)替代EF则需要两种物质可以相互反应。且E可以和D二氧化碳反应,F可以和A盐酸反应。
A、水和氧化钙可以反应,水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氧化钙可以和盐酸反应。符合题意;
B、氧气和铁可以反应,但氧气不能和二氧化碳或盐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C、氯化镁和氧化铁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2024·陕西西安·模拟预测)如图所示“延安”红色宝塔五层A~E分别代表初中化学中五种常见物质,下层物质可以生成相邻的上层物质,题中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其中B常用于食品干燥剂且与水反应放热,A、B、C中含相同的金属元素。D俗称火碱。
(1)B的化学式是 。
(2)写出C生成D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请你写出一种不易挥发且与ABCD均反应的物质的化学式 。
(4)B可能的物质类别 (填序号)
①氧化物 ②盐 ③碱 ④酸
【答案】(1)CaO
(2)
(3)H2SO4
(4)①
【分析】A~E分别代表初中化学教材中五种常见物质,下层物质可以生成相邻的上层物质,其中B常用于食品干燥剂且与水反应放热,可推出B为氧化钙,A、B、C中含相同的金属元素,故均含钙元素,D俗称火碱,则D为氢氧化钠,A能转化为B,B能转化为C,C能转化为D,D能转化为E,可推出A为碳酸钙,C为氢氧化钙,E可以为碳酸钠,代入验证,推论合理。
【详解】(1)由分析可知,B为氧化钙,化学式为CaO;
(2)C→D反应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A为碳酸钙、B为氧化钙、C为氢氧化钙,D为氢氧化钠,与ABCD均反应且不易挥发的物质为硫酸,化学式为H2SO4;
(4)B为氧化钙,氧化钙是由钙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①。
7.(2024·陕西商洛·二模)春天是鲜花盛开的季节。某学习小组利用花瓣归纳了一些物质相互反应关系。每片花瓣表示一种物质,且相邻花瓣代表的两物质能相互反应。已知A~F六种物质分别是铁粉、二氧化碳、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中的一种,且A物质是黑色的,B物质是蓝色的,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物质的俗名是 。
(2)E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该反应中不包含的基本反应类型有 。
【答案】(1)熟石灰或消石灰
(2)
(3)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分析】已知A~F六种物质分别是铁粉、二氧化碳、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中的一种,且A物质是黑色的,A为铁粉,B物质是蓝色的,B为硫酸铜溶液,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为氢氧化钙溶液;A(铁粉)可以与F反应,则可知F为稀硫酸;C(氢氧化钙溶液)能与B(硫酸铜)、D 反应,则可知D为二氧化碳,六种物质就剩余氢氧化钠,故E为氢氧化钠溶液,代入验证,推论合理。
【详解】(1)C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
(2)E为氢氧化钠溶液,D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3)A和B反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B和C反应,硫酸铜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C和D反应,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D和E反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E和F反应,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F和A反应,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该反应中不包含的基本反应类型有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