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泡泡飞》教学设计教材: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四版考级教材教材分析:舞蹈《泡泡飞》是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四版考级教材第五级的内容,旨在通过古典舞基本手位的练习,结合“吹泡泡”的情境,培养学员的身体协调性、舞蹈表现力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舞蹈以“吹泡泡”为主题,包含双按掌、双托掌、顺风旗、问好、吹泡泡、亲吻等动作,通过丰富的动作组合和情境模拟,展现舞蹈的韵律美和动态美。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舞蹈节奏感和一定的身体控制能力,但古典舞手位可能较为陌生。学生需要通过直观的示范和生动的情境引导来理解和掌握动作,同时需要在游戏中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三、教学目标:1.掌握古典舞基本手位(如双按掌、双托掌、顺风旗等),学会在舞蹈中准确运用这些手位。2.通过情境模拟和动作组合练习,提高身体协调性和舞蹈表现力。3.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感受舞蹈的韵律美和动态美,增强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古典舞基本手位的准确掌握及其在舞蹈中的灵活运用。教学难点:动作组合的记忆与协调,以及如何通过舞蹈表达“吹泡泡”的情境和情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入1.通过播放泡泡吹出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兴趣,介绍舞蹈主题《泡泡飞》。2.热身活动:进行简单的身体拉伸和舞蹈基础步伐练习,为学习新舞蹈做准备。(二)新授内容:1. 示范并讲解古典舞基本手位双按掌:兰花掌形,双手腕部交叉按于胃前一竖掌有余的位置,小臂呈斜坡状,肘微架起,展腕、挑指,要求沉肩。双托掌:双手掌心向上,托于身体两侧,肘部微弯,手臂呈圆弧形。顺风旗:一手托掌位,一手山膀位,形成顺风旗状。问好:双手顺风旗位,扩指摆手(手心向外),模拟打招呼的动作。吹泡泡:双手四指并拢,虎口张开相对位于嘴前,做吹泡泡状,注意口型模仿吹的动态。亲吻:兰花手型点于唇上,模拟亲吻的动作。2.分段教授舞蹈动作,结合“吹泡泡”的情境进行模拟练习。准备位置:身对2点,向天空吹泡泡状。准备音乐:三个八拍,主要为吹泡泡舞姿及燕式坐准备。 第一段(六个八拍):1.1-2燕式坐吹泡泡,身体前倾45°(目视2点)。2.3-4燕式坐,立腰,双手兰花手型旁点地。3.5-8双手兰花手型,小晃手形成顺风旗位,左倾头目视1点。4.9-12亲吻,13-16问好(目视2点上位)。5.17-24体向2点和8点,燕式坐双按掌,左右倾头。 第二段(四个八拍):1.1-4右脚上步单跪立,双手兰花手型位于旁斜下位,右倾头目视1点。2.5-8双手小晃手同时踏步位站立,保持顺风旗舞姿,右倾头目视1点。3.9-12左脚上步形成踏步位,双按掌,左倾头目视1点。4.13-16双手体前落下旁起形成双托掌,同时屈膝右倾头,目视1点。 第三段(四个八拍):1.1-2跳跟步(右左)吹泡泡。2.3-4直膝双手兰花手型位于旁斜下位,左倾头目视1点。3.5-8重复1-4动作。4.9-16屈膝向2点轻跳四次,同时手从前斜下位经前平位至前斜上位(眼随手动)。5.17-24重复上述动作,体向8点。结束动作:5拍,1-4拍半脚碎步,双托掌,身体自由摇摆;5拍泡泡爆破状,自由造型。第二课时1.强调动作的准确性和情感的表达。2.组合练习:将分段动作串联起来,进行完整的舞蹈组合练习。3.巩固提高:通过分组练习、互相观摩等方式,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舞蹈技能。4.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舞蹈《泡泡飞》的学习,学员们不仅掌握了古典舞的基本手位,还学会了在舞蹈中表达情感和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动作的准确性和情感的表达,通过情境模拟和生动的讲解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员在动作组合的记忆和协调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教学反思成功之处:通过情境模拟和生动的讲解,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分组练习和互相观摩的方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动作组合的记忆和协调方面还存在困难,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练习和个性化指导;课堂氛围虽然活跃但有时过于喧闹,需加强课堂纪律管理。改进措施: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水平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加强课堂纪律管理,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增加互动环节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