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三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含答案(教师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三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含答案(教师用)

资源简介

第七单元(第二、三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这两句俗语依次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是( A )
A.遗传、变异 B.遗传、进化
C.生殖、进化 D.变异、遗传
2.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
A.生长期相同的鲤鱼个体较大,鲫鱼个体较小
B.金鱼体色有不透明的和透明的
C.桃的果实表面有的光滑、有的带毛
D.番茄的果实有红果与黄果
3.(2023·岳阳中考)从下列细胞染色体情况看,必为父子间基因传递桥梁的是( B )
解析:亲子代之间基因传递的桥梁是生殖细胞。男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Y,产生的精子有含X染色体和含Y染色体两种。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该受精卵发育成男孩。所以从图中细胞染色体情况看,必为父子间基因传递桥梁的是含Y染色体的精子。
4.人类的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是一对相对性状,能卷舌是由显性基因(D)控制的,某男子的基因组成为Dd。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B )
A.该男子的每个神经细胞均含有卷舌基因
B.该男子的每个精子细胞均含有卷舌基因
C.卷舌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携带有其他基因
D.卷舌基因所在的甲状腺细胞的细胞核中含有46条染色体
5.(2024·昆明期末)课堂上某同学用画图的方式表示了组成染色体的各结构的关系,正确的是( B )
解析: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等组成,基因是DNA上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
6.如图为小明家的耳垂调查示意图,已知A表示有耳垂基因,a表示无耳垂基因,由此可推断爸爸耳垂的基因组成是( B )
A.AA B.Aa
C.aa D.AA或Aa
7.在一次基因检测中,小李夫妇发现双方都携带某常染色体(不在性染色体上)致病基因a,但夫妇二人表现均正常,则该夫妇生育一个不正常的孩子的概率为( D )
A.100% B.75%
C.50% D.25%
8.下列有关基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一个基因就是一个DNA分子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每个基因控制的性状都能表现出来
D.父亲的基因都能传给女儿
9.西瓜果肉的红色(R)对黄色(r)为显性。若将纯种红果肉西瓜的花粉传授到纯种黄果肉西瓜的柱头上,则黄果肉西瓜藤上所结的果实,其果肉的基因组成和种子中胚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B )
A.Rr、rr B.rr、Rr
C.RR、rr D.RR、Rr
10.人的成熟红细胞、卵细胞、肌细胞和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B )
A.0条、46条、23条、46条
B.0条、23条、46条、46条
C.23条、46条、23条、46条
D.46条、23条、46条、46条
11.如图为果蝇体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果蝇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一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果蝇的性别是一对相对性状,体细胞内染色体成对存在
B.根据图示可判断此果蝇为雄性
C.此果蝇体细胞内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 3对+XY
D.果蝇卵细胞内有3条形态、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
12.(2023·怀化中考)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升空,搭载着小麦、玉米等多种农作物种子,其目的是使用宇宙射线处理农作物种子,再从中选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这种育种方法能够成功,从根本上是因为改变了农作物的( A )
A.遗传物质 B.生活习性
C.生活环境 D.性状
解析:利用太空中的宇宙射线处理农作物种子,使种子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这种育种方法能够成功,其本质是因为改变了农作物的遗传物质。
13.下列几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 A )
A.经人工选择繁育的肉质佳的母牛产下一头产奶多的牛
B.长在隐蔽处的小麦比阳光下的麦秆细
C.长期在野外工作的人皮肤变黑
D.水肥充足,水稻就穗大粒多
14.如图是米勒模拟原始大气合成有机物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火花放电模拟闪电
B.装置中的气体模拟了原始大气
C.烧瓶中的沸水模拟了高温条件下的原始海洋
D.该实验证明了原始大气中含有氧气
15.考古人员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内挖掘到许多化石,其中,甲地层有马、象牙的化石;乙地层有三叶虫、珊瑚的化石;丙地层有恐龙蛋、始祖鸟的化石。这些地层按地质年代由远到近的排列应是( B )
A.丙、甲、乙 B.乙、丙、甲
C.甲、乙、丙 D.乙、甲、丙
16.下列能正确表示动物或植物进化大致历程的是( B )
A.鱼类→两栖动物→哺乳动物→爬行动物
B.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C.腔肠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扁形动物
D.藻类植物→苔藓植物→种子植物→蕨类植物
17.(2023·成都中考)地球距今已有46亿年的历史,经过数十亿年漫长的演变,形成了目前种类繁多的生物。下列与生物进化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各种生物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B.生物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C.地球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陆生到水生
D.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A.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永远有利于该生物的生存
B.在极古老的地层中找不到结构复杂的生物的化石
C.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
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相互选择的结果
19.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关键词能正确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一组是  ( D )
①自然发生 ②物种不变 ③过度繁殖 ④环境污染 ⑤生存斗争 ⑥遗传与变异 ⑦适者生存
A.①②③⑦ B.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⑤ D.③⑤⑥⑦
20.如图是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下列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C )
A.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B.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C.农药的使用使害虫发生了定向变异
D.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21.(8分)马副蛔虫(如图一)与人蛔虫同属于蛔虫目,是常见的马寄生虫,也是自然界已知的染色体数量较少的动物之一,其体细胞的细胞核中只有4条染色体(Ⅰ、Ⅱ、Ⅲ、Ⅳ,如图二),马副蛔虫是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
(1)DNA分子上的基因能够决定生物的 性状 。
(2)已知该马副蛔虫的一对基因组成是Aa,A位于染色体Ⅲ上,则a位于染色体 Ⅳ (填染色体编号)上;两条基因组成同为Aa的马副蛔虫交配,产生基因组成为Aa后代的概率为 50%(或1/2) 。
(3)若图一是雄虫,产生的某精子中含有染色体Ⅱ与Ⅲ,除了这种精子,该雄虫还能产生 3 种染色体组合不同的精子。
22.(14分)拟南芥(如图一)是一种十字花科植物,被科学家誉为“植物中的果蝇”,广泛用于植物遗传学的研究。拟南芥体细胞中只有5对染色体,2号染色体上的突变基因能使拟南芥植株提前开花(简称早花,与晚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现将两株早花拟南芥作为亲本进行杂交,收集种子种植下去,观察子代拟南芥的花期并统计数据,将其结果绘制成如图二所示柱状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晚花是 隐性 性状。如果控制早花、晚花的基因分别用F和f表示,则子代早花的基因组成是 FF或Ff 。
(2)为了确定图二中某早花植株的基因组成,选取该植株与晚花拟南芥杂交,收集种子种植下去,观察子代拟南芥的花期:①若 子代全是早花 ,则该早花植株的基因组成为FF;②若子代既有早花,也有晚花,则该早花植株的基因组成为 Ff 。
(3)科学家发现催促植物开花的基因F还具有调整叶片气孔开闭的作用,有利于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科学家成功地将该基因转入水稻的细胞中,提高了水稻对二氧化碳的利用效率,增加了产量。这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这项生物技术称为 转基因技术 。
(4)果蝇也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材料,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幼虫在25 ℃环境下发育成长翅果蝇;在35~37 ℃环境下,部分长翅幼虫发育成残翅果蝇。由此可知,生物的性状表现是由 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 共同作用的结果。
23.(10分)进化树又称“系统树”“系谱树”,它简明地表示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树根处A代表原始生命,它诞生于 原始海洋 。原始生命形成以后,由于 营养方式 的不同,分化为原始的藻类植物和原始的单细胞动物。
(2)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原始[B] 爬行类 进化来的。
(3)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如不同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相似,形成保护色,是 自然选择 的结果。
(4)由进化树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由简单到复杂 、由水生到陆生。
24.(10分)图一表示2002~2022年某地降雪天数,图二表示在同一时间内该地白鼠占同种个体的百分数,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图二
(1)生活在雪地的老鼠的毛色为白色,这是生物对环境的 适应 现象,如果降雪推迟,白鼠容易被天敌发现而遭捕食。
(2)随着降雪天数的增加,白鼠的数量 增多 ,随着降雪天数的减少,白鼠的数量 减少 ,白鼠占同种个体百分数的最大值出现在降雪天数最大值之 后 (填“前”或“后”),从2002~2022年降雪天数来看,开始是逐步上升,之后逐渐下降,这种变化的环境对老鼠的体色起 定向选择 作用。
解析:(1)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激烈的生存斗争过程中,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自然界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生活在雪地的老鼠的毛色为白色,体色与环境一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如果降雪推迟,白鼠易被天敌发现而被捕食,表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2)随着降雪天数的增加,白色是有利变异,能适应环境,因此白鼠的数量增加,随着降雪天数的减少,白色不再是有利变异,不能适应环境,因此白鼠的数量减少。白鼠占同种个体的最高百分数出现在降雪天数最大值之后。从2002~2022年的降雪天数看,开始是逐步上升,之后逐渐下降,这种变化的环境对老鼠的体色起定向选择的作用。
25.(18分)(2024·岳阳期中)我国有20%~25%的人患有不同类型的遗传病,遗传病一般不能根治,但可以预防,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图二
(1)染色体主要由 蛋白质 和DNA组成。图一中1、2、3表示基因的是 2 (填数字)。
(2)人的肤色正常与白化,在遗传学上称为 相对性状 。
(3)分析图二所示的遗传情况图解,可判断出白化病为 隐性 (填“显性”或“隐性”)遗传病。
(4)请写出图二中6号个体的基因组成: dd (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1号和2号的基因组成分别为 Dd 、 Dd 。
(5)若图二中6号和7号个体是一对新婚夫妇,该夫妇生一个肤色正常的女孩的概率是 25% ,7号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 22条常染色体+X或22条常染色体+Y 。
解析:(1)图一中,1是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其上承载着[3]遗传信息,其结构为双螺旋结构,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是[2]基因。
(2)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因此人的肤色正常与白化,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
(3)分析图二所示的遗传情况图解,可知第一代1和2皮肤颜色都正常,子代中出现了变异现象即白化病6,控制性状的基因在1和2体内没有表现,被隐藏了,因此皮肤正常是显性性状,白化病为隐性性状。因此,可根据1、2、6判断出白化病为隐性遗传病。
(4)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故1号和2号的基因组成都为Dd,6号的基因组成为dd,5号的基因组成为DD或Dd。
(5)由于白化病为隐性性状,所以6号的基因组成为dd,7号肤色正常,其体内一定含有D基因,但其父亲3号为白化病,基因组成为dd,故可判断7号也含d基因,则 7号基因组成为Dd。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根据遗传图解可知,6号和7号夫妇生一个肤色正常孩子的概率50%,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均等的,各是50%,因此生一个肤色正常女孩的概率是50%×50%=25%。由图二可以看出7号为男性,其体细胞内染色体组成为22对常染色体+XY。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因此,7号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22条常染色体+X或22条常染色体+Y。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