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1至7页,第Ⅱ卷8至12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某省电视台春晚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成功“出圈”,登上微博综艺榜晚会栏目类第一名。该节目不仅令亿万观众 ,更重要的是把国人印象中的传统文化在台上“舞”活了。它用5G、AR技术展示虚拟场景,力求将盛唐的风采和少女的灵动搬上舞台,再现盛唐时期的大国气象和以“唐三彩”为代表符号的唐韵之美,从而为大众展示出一幅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相辉应的文化画卷。( )。
曾几何时,传统文化传播式微,如此突然 、接二连三地破圈而出,令人震奋和欣慰。信息时代,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亦在文化多样化的今天,以更理想的荧幕呈现实现了“1+1>2”的综合效应。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 、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我们要力求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锻造现代文艺的精彩。
中华文化的根脉自古以来熔铸于每一位华夏子孙的血脉之中,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不仅应和了当代国人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更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之花开在当代中国文化土壤的高光时刻。让优秀传统文化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让更多的年轻人“穿越时空”去体验、触碰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的内心深处落地生根、枝繁叶袤。
毫无疑问,接地气、浸透灵魂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是靠奇装异服的表面浮华“装”出来的,而是借上下五千年的日积月累和现代科技“身临其境”的在现,让浑身充满现代感的当代年轻人有兴趣去点击、去关注、去涵泳。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的不仅是历史上的辉煌与风采,更是华夏民族既往开来的底气与毅力。故而,要以时尚感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优秀传统文化“破壁”,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传统文化、礼敬传统文化,进而愿意投身到传播传统文化的行列中去。
1. 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出圈(quān) 虚拟(nì) 交相辉应(yìng)
B. 震(zhèn)奋 荧幕(mù) 形神兼(jiān)备
C. 锻(duàn)造 涵(hǎn)泳 枝繁叶袤(mào)
D. 熔(yóng)铸 在(zài)现 既(jì)往开来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喜闻乐见 否极泰来 简明扼要
B. 耳目一新 否极泰来 简明扼要
C. 耳目一新 峰回路转 言简意赅
D. 喜闻乐见 峰回路转 言简意赅
3. 在选文括号内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仅舞蹈表现了赴宴宫女灵动机巧的梳妆打扮以及宫廷夜宴的厚重瑰丽,还以两幅传世名画为背景,达到了凸显作品庄严与大气
B. 舞蹈不仅表现了赴宴宫女梳妆打扮的灵动机巧以及宫廷夜宴的厚重瑰丽,还以两幅传世名画为背景,达到了凸显作品庄严与大气
C. 不仅舞蹈表现了赴宴宫女灵动机巧的梳妆打扮以及宫廷夜宴的厚重瑰丽,还以两幅传世名画为背景,达到了凸显作品庄严与大气的效果
D. 舞蹈不仅表现了赴宴宫女梳妆打扮的灵动机巧以及宫廷夜宴的厚重瑰丽,还以两幅传世名画为背景,达到了凸显作品庄严与大气的效果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数字鸿沟”又称“信息鸿沟”,本意是数字差距或者数字分裂。由于人们在经济地位、教育程度,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当社会接入新的信息技术时,就会产生信息技术富有者与信息技术贫穷者之间的数字鸿沟。
“数字代沟”是数字鸿沟概念的一个分支,是数字鸿沟在家庭层面的表现,也是传统代沟在互联网时代的延伸。研究数据表明,无论是对新媒体、新技术的学习和适应能力,还是对信息的甄别能力,年轻群体都领先于年长群体,两代人的“地位”在网络世界发生颠覆。
研究表明,微信作为了解数字代沟现状的一个视角,它的使用情况显示出较大的代际差异(见下表),无论是微信使用的功能类型还是功能数量,亲代与子代都有着明显不同。研究者通过对数字代沟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亲代年龄越大、子代受教育程度越高,数字代沟越大;子代年龄越大、亲代受教育程度越高,数字代沟越小。亲代年龄比子代高出越多,子代受教育程度比亲代高出越多,居住地发达程度越高,数字代沟越大。
研究者还发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因为数字代沟的出现而恶化,微信等新媒体也带来了弥合矛盾的契机,亲代坦然承认自己在新技术方面的不足,虚心向子代请教;子代欣喜地看到自己所具有的优势,主动向亲代传授数字知识。年轻人对老年人进行数字文化的反哺,可以有效地缩小数字代沟,也拉近了两代人之间的关系。
数字反哺的背后是子代指引亲代亲近数字社会的努力,子代与亲代一同消除数字话语体系中的隔阂,亲代也能感受到在数字世界中的体面与尊严,两代人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
(取材于林叔,李博,朱秀凌等的相关文章)
家庭角色与微信功能使用数交叉列表
项目 功能
文字 图片 视频 语音聊天 语音视频 聊天 朋友圈 转账 付款 购物 定位 总计
亲代 计数 126 118 53 51 81 52 108 31 42 10 3 147
百分比 85.7% 80.3% 36.1% 347% 551% 35.4% 73.5% 21.1% 28.6% 6.8% 2.0%
子代 计数 126 118 63 55 110 87 94 83 65 59 37 128
百分比 98.4% 92.2% 49.2% 43.0% 85.9% 68.0% 73.4% 64.8% 50.8% 46.1% 28.9%
计数 252 236 116 106 191 139 202 114 107 69 40 275
材料二
2020年,随着新冠疫情的发展,同课学习、远程办公、电子行程卡、电子健康码等数字化技术成为人类与病毒周旋的重要武器。然而在与病毒作斗争的过程中,互联网时代的数字鸿沟也前所未有地暴露出来,部分老年人由于不能得心应手地使用数字化设备,在智能化的疫情防控中显得局促而尴尬,要尊重中老年人在数字化时代的感受与权益,就要填平这道数字鸿沟,家庭内部的代际交流对此有直接影响。
家庭场域内存在着一种“文化反哺”现象,即年轻一代向年长一代进行文化传播。它是中国人反哺情结的存续,彰显着儒家孝道的深层内涵,伴随着数字鸿沟的产生,文化反哺也增加了新的形式,即“数字反哺”。
要帮助数字时代的弱势群体迈过鸿沟,数字反哺是一种理想的方式。家庭内部亲子沟通越好,数字反哺越是频繁、深刻。同时,数字反哺又能显著提升两代人在亲子沟通中的幸福感,无论是亲代主动向子代请教,还是子代主动反哺,都能够让亲代感受到被子女照拂,也能让子代感受到被父母需要和尊重,双方对亲子关系和亲子沟通都会产生更加正向的感知。
然而遗憾的是,调查显示,目前数字反哺效果并不太理想。虽然在家庭内时有发生,但数字反哺的形式意义大于内容,主要表现有:子代很少主动教授亲代如何使用数字服务,亲代往往是受到同辈群体的影响,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困惑,才会向子女请教;很少有子女认为自己应当主动教给父母新的数字文化知识,在他们看来,父母的认知落后于自己是由年龄带来的必然差异,况且向父母解释流行知识太费劲;对信息欺诈的预防,进行安全上网的指导,也总是在看到父母扩散不实信息或财物受损后才会短暂发生。究其原因,数字鸿沟的宽度更多和亲代的阅历、学历及其所处的同辈人际环境有关,子代主动反哺的意识不强烈,反哺行为不具备可持续性,物质与时间成本投入不足,诸多因素导致数字反哺大多停留在浅表层面。
(取材于侯耀婕的相关文章)
4. 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人们接触新的信息技术时,各自经济地位、教育程度、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是影响数字鸿沟的重要因素。
B. 传统代沟在互联网时代有延伸表现,年轻群体会在新媒体等多方面都领先于年长群体,致使两代人的家庭地位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C. 从微信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出较大的代际差异,子代在功能的选择上会更多的考虑生活的便捷性。
D. 数字代沟会随两代人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差距的增大而减小,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因此出现恶化。
5. 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伴随着数字鸿沟而产生的数字反哺,显示出中国人反哺情结在互联网时代的延续。
B. 数字反哺不仅可以帮助年长一代很好地适应数字社会,还可以提升两代人的幸福感。
C. 家庭内部亲子关系的好坏会影响到数字反哺时沟通的次数和深度。
D. 两代人之间的数字鸿沟在与病毒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扩大,急需弥合。
6. 根据两则材料,下列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同城市对数字反哺的需求不同,经济越落后反哺需求越大。
B. 对帮助弱势群体迈过数字鸿沟的问题,两篇文章的作者达成共识。
C. 反哺效果的根本保证是子代的投入成本。
D. “朋友圈”无法成为数字反哺的有效途径。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
材料一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俄直集贤院,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熙宁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之。”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分下。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宋史 王安石传》有删改)
材料二
论曰: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①中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此天下之公言也。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何如?”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
(明张溥《宋史论》节选)
材料三
若乃于三代②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悠悠千年,间生伟人,此国史之光,而国民所当买丝以绣,铸金以祀也。距公之后,垂千年矣,此千年中,国民之视公何如,吾每读宋史,未尝不废书而恸也。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诟,易世而未之湔者,在泰西则有克林威尔,而在吾国则荆公。
(清梁启超《王荆公》节选)
【注】①二帝三王:唐尧、虞舜及夏禹、商汤、周文(武)王。②三代:夏商周。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能以辩博济其说 济:维护 B. 大抵皆祖此书 祖:祖传
C. 洎复相,岁余罢 洎:及,到 D. 间生伟人 间:偶尔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社稷之托/舆薪之不见
B. 自信所见/君亦无所害
C. 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于其身,则耻师焉
D. 而蒙天下之诟/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人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B. 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人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C. 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人之人/嚣然丧其生之心
D. 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人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忧”指父母的丧事,“母忧”是指母亲去世,也可称为“内艰”,古代官员在位期间,父母去世,官员要回乡为父母守孝。
B. “熙宁”,宋神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按旧制一帝一号。
C. “三司”,古代官职名。宋代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专掌国家的财赋,都由朝廷重要的大臣掌管。
D. “荆公”是对王安石的尊称,因他曾被封为荆国公。古代对平辈或长辈也可称“字”表尊敬,如“王介甫”。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安石思维敏捷,志向远大。他年少时喜欢读书,写文章下笔如飞,文章写得精妙无比,让人叹服。他议论高奇,做事果敢无畏,有改变社会风气的远大志向。
B. 王安石立志变革,矢志不移。他对变革充满激情,在万言书中,力主通过效法先王之政来疗救顽疾,熙宁执政多源于此。
C. 王安石谈吐不俗,颇有见解。他认为经术学问是用来处理政务世事的,世上俗人都以为经学不能辅佐治世的原因,是后世所谓“大儒”,大都是才能平庸之人。
D. 材料一中,主要通过叙述人物言行来突出王安石的特点。材料二中,有论述文的特点,也有对史实的叙述。如韩琦曾委婉地指出王安石不可担任宰相,神宗没有听取他的建议。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
(2)国民之视公何如,吾每读宋史,未尝不废书而恸也。
13. 朱熹和梁启超是如何评价王安石的?请分别简要说明。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12小题,共117分。
四、(25分)
14.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读 书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①
皮日休 陆游
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 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②不我欺。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
[注]:①这首诗写于乾道元年(1165年)秋天,作者初任隆兴通判时,孤寂无侣,郁郁寡欢,公务之余肆力读书。②遗编,遗留后世的著作,泛指古代典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皮诗首联用设问交代家中积书满架,尾联用借喻的手法,照应标题,表明了诗人志趣所在。
B. 皮诗颔联运用简笔勾勒,写诗人在书房展读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读书的宁静和喜悦之情。
C. 陆游头有“白发”逼近“老境”,对着“青灯”夜读,还觉得意味盎然,像儿时读书一样。“白发”“青灯”“无情”“有味”“老境”“儿时”一一相映成趣,引发人们无尽联想。
D. 陆诗首联称自己“腐儒碌碌”“叹无奇”,暗含当道不明、才不见赏、理想未能实现之慨。
(2)赏析《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的颈联。
(3)这两首诗都是谈读书,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15. 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论语·里仁》中就早有类似的表达:“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是描写赤壁之下的长江之水,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一句描绘月出之后雾气笼罩大江的景象,他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一句则用比喻手法表现江水的汹涌。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呦呦鹿鸣(有删改)
吴越
多吉把我从火车站捞出来的时候,我正站在一道铁栅栏旁找出站口。不知道怎么形容,从来没来过这种小地方,没有检票员也没有安全门,原来踏上月台的那一刻,手里那张火车票就已经达成了全部使命。
我跟着多吉奔袭了三十多里地到了他的驻地,他推开红砖瓦小院的门,露出空旷的营房。我很惊讶:“这里居然就你一个人吗?”
“你以为?我们可是人手很紧的!”多吉瞥了我一眼,“现在你来了,正好给我搭个伴儿。”我算是明白了,为啥多吉会不遗余力地怂恿了我大半年。一时间有种莫名的失落涌上心头,我那时是真的觉得,也许这个地方其实也没有我存在的位置。
多吉像是看出了我的心思:“来,我给你点好东西!”他拉着我往院子的后面去,甚至没让我先把行李放下,我们蹚过好几条小溪,穿过云杉、红松和白桦的小树林,爬上一个山包。顺着多吉指的方向,我的眼前突然温热地一亮,满眼都是绵延的群山、森林与沟壑,那一瞬间,我心里仿佛有些东西被放下了。
“你看,这是长白山!”他笑嘻嘻地说,“现在,这都是你的了!”
然后他认真地看着我,眼睛里有星辰的光彩。
“阿朗,你也会喜欢上这里的,我保证。”当天晚上,多吉就出去工作了,他说,他忙着去给母猪接生。他让我老实在家待着,如果嫌闷,就去他之前带我去的山麓,那里有他垦出来的菜地。
第二天一大早,我便出门了,我匆匆赶往山上,终于在群山之间,找到了那片静谧的田地。我花了些力气,把丝瓜架子上的破篾席拆了下来,就着阳光最好的空地一铺,便躺了下来,我只想在阳光下面好好睡一觉。不得不说,长白山的阳光有种别样的魔力,晒在身上暖洋洋的,就着泥土和森林的香气。就在我睡得正香的时候,隐约听到身边有些窸窸窣窣的声音,我突然反应过来,我现在不在大城市的写字楼里,我在长白山,身边有一只饥肠辘辘的东北虎这很合理吧这么一想,我的睡意与燥热全无,冷汗瞬间就下来了。于是猛地把身上的席子一掀,张牙舞爪,发出“啊———”的一声怪叫。一只身形小小的、有着板栗色毛皮的小家伙四腿一软,一个劈叉坐到地上,随后又像根弹簧一样蹦起来,飞也似的逃走了,一边卷起飞扬的尘土,一边叫着:“汪!汪!”
“有一种小鹿,”我把正在家里补觉的多吉拍了起来,他揉着惺忪的睡眼,一脸生无可恋地看着我比划,“这么大,这么高,会狗叫!”
多吉歪着头思考了片刻:“噢,傻狍子啊!不过野生动物是很少会到人类的地盘上活动的,看来你和长白山挺搭,这么快就交到朋友了。”
谁要和傻狍子交朋友肯定是多吉太久没打理菜地,荒芜到被野生动物占领了。
我虽然满口这样说着,心里还是莫名涌过一丝暖意。有个傻朋友不是坏事,我有过很多顶顶聪明的朋友,可是现在,肯陪着我的还是傻里傻气的多吉。
我给它取名叫小鸣,因为我发现它只有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才会发出狗叫,大部分时候,它的叫声都是“呦呦”的,呦呦鹿鸣。那时我到长白山也差不多有两个月了,我渐渐习惯了这里,熟悉山林、熟悉田地、熟悉流水和嘎嘎叫的鹅。短短两个月,大城市的生活已经像一个埋藏在远古的梦,变得无比遥远。
我与小鸣的关系日渐亲密。不过多吉告诉我说,雄狍子的头上会有一对角,这么说,我的小鸣其实是一名“少女”。
转眼便过年了。
长白山下的小镇,不像城里到处挂着彩灯,但皑皑的白雪与树上冒出的芽苞似乎有一种别样的年味,那是告别严冬,迈向春天、迈向生机的气息,是在城市的霓虹灯里体会不到的。
多吉问我:“你不回家吗”
我摇摇头,如今哪儿才算我的家呢?
我问多吉:“你呢?”
他理直气壮地瞅了我一眼:“回家?这会儿可是母猪怀崽儿的关键时候,我走了,谁给它们授孕呢?”
这话讲完我和他都沉默了。
一会儿,多吉笑了:“你太不了解我了,你知道我为什么来当这个猪倌儿吗”
他接着纠正道:“不对!是兽医志愿者!”
“现在这长白山下的养猪户,十有八九,从前都是猎户!后来政府封了山,他们才都改了行!”
我暗暗吃了一惊,原来是这样,多亏政策好,我才能够遇到小鸣!
“可是呢!叫猎户们放下枪容易,叫他们改行难啊!那些猎户,祖祖辈辈都靠打猎为生,你不为他们指条路,悉心引导,他们还是只能向大山索取……所以,你现在明白了吗?”
我眼里这个发了福的多吉,此刻突然变得高大起来。
“你看,在长白山,人、动物、树还有山,所有的命运都是相连的,在长白山啊,生活很不容易呢!”
我有好多天没看见小鸣了,只是这次我的焦虑少了好多,它是野生动物,它属于大自然,我爱它,所以必须接受它。放下那些自以为是的控制,去感受、去接纳,我夜里不再失眠了,我想我那时是真的从城市里走出来了。
四月的一天傍晚,我拔完田里的杂草,正准备回去,一回头,看见小鸣突然站在我身后。我吓了一跳,刚想责备两句,突然发现它的神情很不正常,仔细一瞧,它浑身瑟瑟发抖,有一些透明的液体顺着它的后腿淌到地上。凭我这几个月跟着多吉出诊的经验,我知道坏了!它要生了。
我安抚着小鸣,让它在这里等我,然后用最快的速度往家跑。我们赶到菜地的时候,小鸣已经站不起来了,它趴在刨出来的坑里,呦呦地叫着,多吉摸着它的脑袋:“闺女,等着,你大舅这就来帮你!”
“呦呦!”小狍子轻轻地叫着,我们就跟跑完了马拉松似的,如释重负地躺倒在初春的菜地里,满脸都是藏不住的笑容。那时天已经黑了,漫天的星斗眨呀眨呀,可好看了。
“阿朗,生命很有意思,对不对?”多吉朝我侧过脸来,我重重地点点头。
多吉又淡淡地说:“所以,请不要再轻易地放弃了。”
我沉默了,拼命地睁着眼睛望着天上的星星。
突然,我的手上传来一些温凉的触感,我转过头,发现是小鸣,它已经恢复了精神,正低着头舔我的手臂,那里原本刺眼的那道疤痕,仿佛雪一般融化、消融。一整条银河亮堂了起来。
那时,我的心,也悄然融化在灿烂的夜空里。
(摘编自2024年9月《人民文学》)
1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全文以“我”与小鸣的行为往来为线索,写了“我”在长白山的经历,以及对新环境的适应和感悟。
B. 文本第二段“惊讶”一词,写出了“我”在看到多吉空旷的驻地仅有一人后内心的失落。
C. 文中画波浪线句连用三个“熟悉”,突出了“我”对新环境的悦纳感,与逐渐“遥远”的城市生活形成对比。
D. 文中田地独处这一段写到“我”放松与融入,说明“我”彻底放下了心中的包袱,摆脱了迷茫与失落,开始享受这份宁静与自由。
E. 文本写“我”和小狍子的初次照面,颇具匠心,我受到小狍子惊吓后的反应,也使得小家伙受到惊吓。
17. 文中的多吉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给予归纳。
18. 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19. 小说题目“呦呦鹿鸣”意蕴丰富,请根据对文本的理解,简要概括。
20. 文章结尾部分展现了一幅星空下的画面图景,这样设计有何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简析。
六、(10分)
21. 下面是发表在2025年3月8号《天津日报》上的一则新闻。有关部门希望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介扩大这个活动的影响力,从而使该活动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响应。请你选择一种熟悉的传播媒介,根据其传播特点,参照这篇新闻稿,从调整内容、语言、呈现形式等方面入手,帮助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学校广播站或者活动主办方公众号中的任意一方,完成宣传推介文案的起草任务。同时,记得阐明你如此创意的具体理由。
昨日,红桥区政府新闻办召开“第34届天津运河桃花文化商贸旅游节”专题新闻发布会。据介绍,本届桃花节以“津运繁花、源起红桥”为主题,将于3月15日面向市民游客正式开放,特色重点活动延展至4月6日。
据介绍,本届运河桃花文化商贸旅游节活动主会场设在北运河畔桃花堤和西沽公园,分会场延伸至三岔河口综合景区和西北角商圈,链接“天津之眼”摩天轮、西北角特色美食街区以及陆家嘴中心、鹏欣水游城等商业综合体,形成“一核多点、全城联动”的文商旅节庆布局,并聚焦文化创意、商务商贸、融合推广3大板块,精心策划推出24项系列文旅活动。
节庆活动将以“天津之源看红桥”文化品牌宣传为主线,现场开展“十二花神”春日祈福等沉浸式演艺,组织“数字花朝节”华服秀主题文化活动,设置民俗巡游、诗词答题等互动环节,并引入“国潮品牌+本地老字号”举办运河桃花主题市集,设置食品专区等。在商贸活动方面,红桥区将围绕重点地块开发、重点项目招商和产学研共同体建设等,加快推动一批项目落地,并邀请京津冀和运河沿线地区企业家商会走进红桥、共谋商机。
22. 现代汉语中仍保留了部分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但其功能与语境已发生显著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这在具体语境中需要符合现代语法规范。网络流行语“何弃疗”(为何放弃治疗),虽借用古汉语疑问词“何”,但已脱离原语法结构(如“何”在古汉语中需搭配特定句式,而现代用法更自由),形成新的语言变体,成为独立的网络语言符号。请从古今汉语角度分析材料提到的“何弃疗”“脱离原语法结构”这一现象的语言价值。
七、(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鲁迅的杂文集《热风》里,有一篇《生命的路》。这是鲁迅第一次给“路”下定义:“什么是路 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一年多后,他又在《故乡》中说出了经典的一句:“其实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答案】1. D 2. C 3. D
【答案】4. C 5. D 6. B
【答案】7. B 8. B 9. D 10. B 11. D
12. (1)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祸患,祸患是由于治理天下财政不得其法罢了。
(2)国民怎样看待你,我每次读宋史,都要放下书悲痛万分。
13. ①朱熹肯定王安石文章、品行、才干,赞扬他以崇尚道德、经世济民为己任,而否定他在变法中迫不及待地将财物货利、征战作为国家首要事务以及用人不当造成恶果的做法。
②梁启超高度赞美王安石,认为他是盖世英杰,有杰出的才能,并为他遭受世人的诟骂和误解叫屈。
14.【答案】(1)A (2)①借景抒情,借高梧、寒意,烘托出秋夜读书时的孤寂凄凉;
②以声衬静,用策策梧叶声、冬冬叠鼓声,衬托出环境的静谧;
③叠词运用,“策策”“冬冬”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与韵律美,强化了秋夜的清冷氛围。
(3)①皮诗通过写藏书之多,抒发了对书籍的喜爱以及对书中先贤们的崇拜与敬仰之情,表达了诗人热爱读书胜过世俗交往的非凡志趣。
②陆诗由夜读的缘起、老来读书的盎然兴味和睡前的进食,表现了诗人济世的理想抱负,到老犹安贫乐道、好学不倦的情怀。
15.【答案】 ①. 见贤思齐焉 ②.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 (故)不积跬步 ④. 无以至千里 ⑤. 白露横江 ⑥. 卷起千堆雪
【答案】16. AD 17. (1)热情善良。他主动邀请“我”来到长白山,热情地介绍环境,带“我”欣赏长白山的美景,鼓励“我”会喜欢上这里。
(2)乐观幽默。他总是以一种轻松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他调侃自己是“猪倌儿”,用“这会儿可是母猪怀崽儿的关键时候”的幽默的方式缓解“我”的尴尬。
(3)认真负责。即使过年他也不离开长白山,他还引导猎户们放下猎枪,改行养猪,体现了他对生态保护的爱心和责任感。
(4)富有爱心。他不仅帮助母猪接生,还对野生动物小鸣的状况非常关注,体现了他对动物的爱心。
(5)善于引导。他通过自己的言行引导“我”适应并喜欢长白山的生活,他讲述猎户们的故事,是让“我”明白长白山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我”去接受和尊重自然规律。
18. 这句话通过对比长白山下的小镇与城市在过年氛围上的不同,揭示了小镇独特的自然之美和生命活力,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质朴、自然的生活方式的欣赏与向往。
19. ①是指小鹿(傻狍子)发出的“呦呦”叫声;
②是大自然中一种纯净、和谐的声音,象征着自然界的宁静与美好;
③展现了对人性光辉、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20. ①结尾部分,满天的星斗、小鸣的舔舐、多吉的鼓励,共同构成了一幅温馨而美好的画面。
②促成了“我”内心转变,让“我”在经历了迷茫后,接纳与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③让读者在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奇迹的同时,也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21.【答案】例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宣传文案
各位居民朋友们: 咱红桥区又要有大活动啦!第34届天津运河桃花文化商贸旅游节3月15日就开幕啦,一直持续到4月6日。这次桃花节主会场在北运河畔桃花堤和西沽公园,分会场有三岔河口综合景区、西北角商圈,还和“天津之眼”、西北角美食街、陆家嘴中心等连起来,好玩好吃的地方特别多。活动超丰富!现场能看到“十二花神”春日祈福表演,参加“数字花朝节”华服秀,还有民俗巡游、诗词答题可以互动。喜欢购物的居民,能在桃花主题市集买到国潮品牌和本地老字号商品。而且,红桥区还在积极推进重点项目落地,邀请京津冀的企业家来红桥发展。这么热闹的活动,快叫上家人朋友一起去感受感受吧!
创意理由:1.语言风格:使用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语言,符合社区居民日常交流习惯,拉近与居民的距离,让居民更容易接受。
2.内容侧重:突出活动的时间、地点和趣味性环节,删减关于商贸招商等相对专业的内容,更关注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满足居民对休闲娱乐信息的需求。
例二:学校广播站宣传文案
亲爱的同学们:本周六,一场盛大的文化盛宴——第34届天津运河桃花文化商贸旅游节,将在红桥区精彩启幕,一直持续到4月6日。本次桃花节以“津运繁花、源起红桥”为主题,主会场设在北运河畔桃花堤和西沽公园,分会场延伸到三岔河口综合景区等地。在这里,不仅能欣赏到桃花美景,还能体验超有趣的文化活动。有“十二花神”春日祈福沉浸式演艺,仿佛穿越到古代。参加“数字花朝节”华服秀,可以穿上漂亮的华服,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还有民俗巡游和诗词答题,充满文化韵味。说不定,大家还能在桃花主题市集淘到心仪的国潮好物和本地老字号商品。这么棒的活动,周末不妨和家人一起去逛逛,感受天津的独特文化吧!
创意理由:1.语言风格: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
2.内容调整: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场景,强调活动的趣味性和文化体验,对商业和招商部分进行简化,突出适合学生参与和体验的活动内容。
例三:活动主办方公众号宣传文案
34届天津运河桃花文化商贸旅游节来袭!快来打卡!灼灼桃花,盈盈运河,第34届天津运河桃花文化商贸旅游节3月15日盛大开启,至4月6日,邀您共赴这场春日之约。本届桃花节以“津运繁花、源起红桥”为主题,打造“一核多点、全城联动”的文商旅节庆布局。主会场北运河畔桃花堤和西沽公园,分会场三岔河口综合景区、西北角商圈等联动“天津之眼”、美食街区和商业综合体。文化板块:“十二花神”春日祈福、“数字花朝节”华服秀、民俗巡游、诗词答题等活动精彩纷呈,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魅力。商业板块:桃花主题市集云集国潮品牌与本地老字号,更有京津冀和运河沿线地区商机洽谈,共赴商业新征程。赶紧约上好友,来红桥赏桃花、品文化、寻商机!
创意理由:1.语言风格:语言富有吸引力和煽动性,运用“灼灼桃花,盈盈运河”等富有诗意的表述,营造浪漫的氛围。同时使用“快来打卡”“赶紧约上”等网络流行用语,增强互动感。
2.内容形式:直观地展示活动信息,方便用户获取更详细的活动攻略。对新闻稿内容进行梳理,突出文化和商业两大板块,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22.【答案】从古汉语角度来看:
①形式借用:保留古汉语疑问词“何”的表意功能,但脱离古汉语中“何……为”“何以”“何如”“何……乎”等固定句式。
②结构简化:现代用法省略了古汉语的语法限制,直接以“何+双音节动词”构成疑问短语,符合现代汉语的“自由语序”倾向。
从现代汉语角度来看:
①语用功能:通过“仿古”形式制造幽默反讽效果,符合网络语境的表达需求。
②符号化倾向:脱离原语法后,“何弃疗”成为特定文化标签,其意义超越字面,体现语言符号的“再语境化”能力。
23.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