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重难点02 压强与浮力 大小比较与综合计算命题趋势考点 三年考情分析 2025考向预测1、压强 压力与压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液体压强;大气压强 2、浮力 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的应用 压强和浮力的基本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考查频率较高。在 2022 - 2024 年浙江多个地区的中考中,几乎每年都会出现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大小的题目,考查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运用;物体浮沉条件也常被用于分析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变化;液体压强的特点及计算也是常见考点,像通过给出液体深度和密度,计算液体内部某点的压强。此外,浮力与压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考查也较为频繁,如解释轮船、潜水艇等的工作原理,体现了中考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视 预计 2025 年浙江中考科学仍会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的形式考查压强与浮力内容。选择题可能会继续聚焦于基本概念的辨析,如压力与重力的区别、浮力产生的原因等;填空题或侧重简单的压强与浮力计算,以及对生活中压强和浮力现象的定性分析;实验探究题可能在影响压强和浮力大小因素的探究上进一步创新;计算题大概率会综合多个知识点,如将压强、浮力与力学中的功和功率、简单机械等相结合,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计算能力。重点诠释【体系构建】【重难诠释】知识点一、固体压力 固体压强的计算1.重为G的物体在承受面上静止不动时所受压力的大小:分类 直接放置 水平受力 竖直下压 竖直上拉 顶在顶板 压在墙上受力情况压力 G G G+F G-F F-G F多物叠放对地面的压力等于所有物体的重力:F=G1+G2+…+Gn容器装液体+其他物体+外力时对地面的压力:F=G容+G液+G物-F拉(或 +F压)2.压强公式:;求压力大小:F=PS;求受力面积:3.柱体对地面的压强: P=ρgh (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1)柱体特点:V=Sh(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2)柱体对地面的压强公式推导:4、压强的计算类型类型 分析与计算切割 类(密 度均 匀的 规则 柱状 物体) 竖切 p=ρgh,切割后压强不变横切 受力面积S不变,压力F变化 1.切去质量m时:根据p=求剩余部分对接触面的压强。 2.切去体积V时:(1)m=ρV,根据p=求剩余部分对接触面的压强。 (2)h切=,根据p=ρg(h-)求剩余部分对接触面的压强。 3.切去高度d时:用p=ρg(h-d)求剩余部分对接触面的压强切割 类(密 度均 匀的 规则 柱状 物体) 斜切 1.切去B:剩余A可看成规则柱状体1+物体2。1相对原物体竖切,压强不变,增加物体2,由p= 可知,F变大,S不变,p变大。 2.切去A:剩余B可看成规则柱状体切掉2。由p= 可知,F变小,S不变,p变小知识点二、液体压强的比较1.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和液体重力G:的关系图甲:柱形,F底=G液图乙:上小下大台形容器,F底>G液图丙:上大下小台形容器,F底<G液2.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 G液+G容知识点三、浮力大小比较的两种方法①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ρ液gV排②状态法:【漂浮:F浮=G物、上浮:F浮>G物、悬浮:F浮=G物、下沉:F浮知识点四、漂球问题(1)同液体、同体积:A、B、C体积相同→使用阿基米德原理(2)同液体、同质量:A、B、C质量相同→受力分析(3)同物体、不同液体→受力分析知识点五、压强和浮力的计算压力差法 F浮=F向上-F向下(一般应用于计算形状规则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称重法 F浮=G物-F拉(F拉为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阿基米德 原理法 F浮=G排=ρ液g V排(注意ρ液为液体的密度;只有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才有 V排=V物)二力平衡法 F浮=G物(适用于物体漂浮于液体表面或悬浮于液体中)1.物体浸入液体中,液体对柱形容器底的压力:F液=G液+F浮。2.物体浸入液体中,柱形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将物体、液体、容器作为一个整体):(1)整体不受其他外力,如图甲所示,二力平衡:F容=G总=G容+G液+G物。 (2)整体受到其他外力,三力平衡:如图乙所示,受竖直向上的拉力:F容=G总-F拉=G容+G液+G物-F拉。 如图丙所示,受竖直向下的压力:F容=G总+F压=G容+G液+G物+F压。 3.液体对柱形容器底的压强:p=ρgh,p=。4.柱形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限时提升训练1.如图,水槽中的碗既可漂浮在水面上,也可沉入水底。下列关于碗沉入水底后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受浮力比漂浮时大B.排开水的体积与漂浮时相同C.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漂浮时小D.浮力等于碗自身的重力【答案】C【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ABD.根据浮沉条件比较碗受到的浮力大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排开水的体积大小变化;C.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分析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解答】ABD.碗漂浮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碗下沉时,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而碗的重力不变,则碗受到的浮力变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碗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故A、B、D错误;C.碗排开水的体积变小,则容器内水的高度变小。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小,故C正确。故选C。2.向一只重力和体积均不计的薄塑料袋内装入大半袋水,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它的重力,再将其逐渐浸入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如图乙所示,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当袋中的水面与烧杯中的水面相平时,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将塑料袋逐渐浸入水中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变小B.将塑料袋逐渐浸入水中的过程中,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逐渐增大C.当袋中水面与烧杯中的水面相平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为0 ND.该实验不能说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答案】D【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解析】【分析】浮力在图中等于重力减去弹簧测力计示数,结合阿基米德原理以及受力平衡进行分析。【解答】A. 将塑料袋逐渐浸入水中的过程中,排开液体体积越来越大,浮力越来越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变小,A正确;B. 将塑料袋逐渐浸入水中的过程中,液面越来越高,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逐渐增大,B正确;C. 当袋中水面与烧杯中的水面相平时,浮力等于重力,弹簧测力计示数变为0 N,C正确;D. 当袋中水面与烧杯中的水面相平时 ,弹簧测力计示数变为0 N,排开液体重力等于甲图中液体重力,浮力也等于甲图中液体重力,可以说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D错误;故答案为:D。旅游归来,小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于是他决定利用自己课堂所学的知识,和小伙伴们一起动手玩转科学。请根据信息,完成下面小题。3.针筒是不是还可以做其他的模型呢?小伙伴们经过讨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潜艇模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模型漂浮于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B.向内推注射器活塞,水会被压入试管中,可实现模型下沉C.向外拉注射器活塞,模型会下沉,它受到的浮力将变小D.在较浅处悬浮的模型要下潜至更深处悬浮,活塞应先拉后推【答案】8.D【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解析】【分析】8.A、当模型漂浮于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故A错误;B、向内推注射器活塞,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大,试管内的水将变少,总重力变小,模型将上浮,故B错误;C、从外拉注射器活塞,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小,试管内的水将变多,总重力变大,模型会下沉;此时它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它受到的浮力不变,故C错误;D、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浮沉的,要让原本在较浅处悬浮的模型下潜至更深处悬浮,此时应向外抽气,使试管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让水进入试管中,使潜艇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实现下沉,然后停止抽气,再适当充气,通过向外排水使重力等于浮力而悬浮,由此可知,活塞应先拉后推,故D正确。故答案为:D。4.两个边长相同、材料不同的实心正方体甲和乙,用质量不计的细线连,轻轻放入某液体中,静止后悬浮,细线处于绷紧伏态,如图所示。则( )A.甲受到的浮力比乙受到的浮力大B.甲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相等C.如果将细线剪断,甲、乙再次静止后,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大小不变D.如果将细线剪断,甲、乙再次静止后,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不变【答案】C【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 A.根据F浮=ρ液gV排分析解答;B.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分析解答;C.柱形容器中,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大小等于容器内液体和物体的总重力;D.根据p=ρ液gh分析解答。【解答】 A.甲和乙两个正方体棱长相同,则根据体积公式可知其体积相等,两个正方体都浸没在同一液体中,则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甲受到的浮力等于乙受到的浮力,故A错误;B.把甲和乙作为一个整体,甲和乙在液体中静止时悬浮,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可知,甲和乙的平均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而甲和乙由不同材料制成,其密度不同,所以甲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不相等,故B错误;C.柱形容器中,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大小等于容器内液体和物体的总重力,如果将细线剪断,甲、乙再次静止后,容器内液体和物体的总重力不变,则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大小不变,故C正确;D.根据题意可知,细线处于绷紧状态,如果将细线剪断,甲、乙再次静止后,甲将漂浮在液面上,乙将沉底,则甲和乙排开液体的总体积变小,液体深度变小,根据p=ρ液gh可知,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变小,故D错误。故选C。5.小科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猜想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猜想三: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1)小科先后将该一长方体金属块平放、侧放和竖放系在弹簧测力计上,使其部分浸入同一杯水中,保证每次水面到达同一标记处,如图甲所示,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小科上述操作是想验证猜想 ;(2)图乙中金属块在步骤②中所受浮力为 N;(3)观察实验①、③、④可得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 有关;(4)用图乙中数据可计算出该金属块的体积为 cm3。【答案】(1)猜想一(2)1.4(3)液体的密度(4)200【知识点】浮力的变化【解析】【分析】 (1)图甲中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种类相同,改变长方体金属块浸入水中的深度;(2)在图乙中金属块在步骤②中所受的浮力由称重法求出;(3)图①、③、④中金属在空气中的重力已知,浸没在水中和盐水中弹簧测量计的示数已知,由称重法可知受到的浮力,即金属块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只改变密度,观察浮力的大小;(4)由①、③可知,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水的密度可知,排开水的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解答】 (1)图甲中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种类相同,只改变长方体金属块浸入水中的深度,由此可知探究的是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的有关,即猜想一;(2)在图乙中金属块在步骤②中所受的浮力F浮=G-F=4.8N-3.4N=1.4N;(3)图①、③、④中金属在空气中的重力已知,浸没在水中和盐水中弹簧测量计的示数已知,由称重法可知受到的浮力,即金属块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只改变液体密度,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不同,由此可知;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4)由①、③可知,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1=G-F1=4.8N-2.8N=2N,金属块的体积等于排开水的体积:。6.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舟同学提出如下猜想:猜想1: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没的深度有关。猜想2: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猜想3: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猜想4: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体积有关。(1)如图1所示,用手把饮料罐按入水中,饮料罐浸入水中越多,手全感到越吃力。这个事实可以支持猜想 (填序号)。(2)为了研究猜想1,用弹簧测力计挂着铝块,先后将铝块完全浸没在同一杯水中的不同深度,如图2。比较F1、F2、F3大小关系为 ,从而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浸没的深度无关”结论。(3)为了研究猜想2,小舟同学用3块相同的橡皮泥分别捏成不同形状进行如图3所示的实验,由此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请你对此实验方案作出评价: 。(4)为了研究猜想3,请设计实验方案: 。【答案】(1)4(2)(3)不合理,没有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4)用弹簧测力计挂着铝块,分别使其完全浸没在水中、酒精中、盐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比较大小(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改变液体密度、比较示数大小。【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解析】【分析】这个实验主要是通过实验的方法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利用二力平衡先求出物体的重力,再利用三力平衡求出物体所受的浮力。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去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的深度的关系,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关系。【解答】(1)用手把饮料罐按入水中,饮料罐浸入水中越多(即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手会感到越吃力。根据F浮=G-F拉,手越吃力说明浮力越大,所以这个事实表明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有关,支持猜想 4。(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当物体完全浸没在同一液体中时,液体密度不变,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因为是完全浸没),所以浮力不变。又因为F浮=G-F拉,F浮和G都不变,所以 。(3)研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形状的关系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改变物体的形状。而该实验中,小舟同学用 3 块相同的橡皮泥分别捏成不同形状进行实验时,没有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所以得出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的结论是不合理的。(4)研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物体的重力不变,改变液体的密度。用弹簧测力计挂着铝块,分别使其完全浸没在水中、酒精中、盐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比较大小(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改变液体密度、比较示数大小。7.小科用装有沙子的带盖塑料瓶探究浮力的影响因素。(1)小科根据三个常识,分别做出了三个猜想,其中符合常识1的是猜想 (填序号)。常识 猜想常识1:木头漂在水面,铁钉沉在水底 常识2:轮船从长江驶入大海,船身会上浮一些 常示3:人从泳池浅水区走向深水区,感觉身体变轻 猜想1: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猜想2: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3:与物体的密度有关(2)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科依次做了如下实验:①根据A、C、D的结果,可得猜想1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②通过 (填字母)实验对比,可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有关。③为验证猜想3,小科将瓶子中的沙子倒掉一些以减小物体密度(瓶子密度仍大于水)。然后重复实验操作,发现浸入液体前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5N,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5N,则新测得浮力大小为 N。浮力大小与物体密度 (填“有关”或“无关”)。【答案】(1)3(2)错误;CE;1;无关【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解析】【分析】(1)木头漂在水面,是因为木头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铁钉沉在水底,是因为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其中符合常识1的是与物体的密度有关;(2)①A、C、D实验中,C、D两次实验物体在水中深度不同,由称重法,两实验中受到的浮力相同;②CE实验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溶液密度不同,测力计示数不同;③将瓶子中的沙子倒掉一些以减小物体密度,由称重法知,此时受到的浮力为1N,原来没有倒出沙子密度大时,浸没后受到的浮力相比较,说明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是否有关;【解答】(1)木头漂在水面,是因为木头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铁钉沉在水底,是因为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故符合常识1的是猜想3。(2)①A、C、D实验中,C、D两次实验物体在水中深度不同,由称重法,两实验中受到的浮力相同,故猜想1: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是错误的;②CE两次实验,物体浸没在密度不同的液体的深度相同,由称重法可知,受到的浮力不同,在盐水受到的浮力大于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故两次实验对比,可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有关;③将瓶子中的沙子倒掉一些以减小物体密度,浸没在水中,由称重法可知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1=G1-F1=2.5N-1.5N=1N由图可知到瓶子中没有倒出沙子密度大时,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0=G0-F0=2.8N-1.8N=1N所以F浮1=F浮由此可知,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无关。(1)木头漂在水面,是因为木头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铁钉沉在水底,是因为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故符合常识1的是猜想3。(2)[1]①A、C、D实验中,C、D两次实验物体在水中深度不同,由称重法,两实验中受到的浮力相同,故猜想1: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是错误的;[2]②CE两次实验,物体浸没在密度不同的液体的深度相同,由称重法可知,受到的浮力不同,在盐水受到的浮力大于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故两次实验对比,可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有关;[3][4]③将瓶子中的沙子倒掉一些以减小物体密度,浸没在水中,由称重法可知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1=G1-F1=2.5N-1.5N=1N由图可知到瓶子中没有倒出沙子密度大时,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0=G0-F0=2.8N-1.8N=1N所以F浮1=F浮0由此可知,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无关。8.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小明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然后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B、C、D、E、F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其示数记录在表中:实验步骤 B C D E F弹簧测力计示数/N 2.2 2.0 1.7 1.7 1.9(1)分析比较实验步骤A和 ,可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2)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N,金属块密度为 kg/m3。(3)图D和图E中,物体上下表面压力差 (填“D大”“相等”或“E大”)。(4)小明又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测出了一石块的密度,他的测量方案如下:首先将装有适量水的小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上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为F1(如图甲所示);然后用细线将物体系好后,挂在测力计的挂钩上使物体浸没在水中,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为F2(如图乙所示);再用手提着细线使物体浸没在水中,且石块不与杯底接触,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为F3(如图丙所示),则物体的密度是 (用F1,F2,F3和ρ水表示)【答案】(1)D、E(2)1;2.7×103(3)相等(4)【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解析】【分析】(1)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探究浮力与它们的关系时需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2)根据称量法F浮=G-F拉计算出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求金属块的体积,根据得出金属块的密度;(3)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的浮力等于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4)根据图甲和乙求出石块的重力,根据图甲和丙结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力的平衡条件求出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石块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即为石块的体积,根据G=mg和密度公式求出石块的密度。【解答】(1)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液体的密度相同时,浸没深度不同,浮力相同,由此可知选实验步骤中的A和D、E。(2)由图A可知,金属块的重力为2.7N,根据称重法可知:物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G-F=2.7N-1.7N=1N金属块的体积金属块的质量金属块的密度(3)图D和图E中,物体都是浸没在液体中,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都相同,物体上、下表面压力差就等于浮力,浮力大小相同,故物体上、下表面压力差相等。(4)图甲中弹簧测力计测量小桶和水的总重力,图乙中弹簧测力计测量小桶、水和物体的总重力,则物体的重力G=F2-F1则物体的质量图丙中弹簧测力计的小桶和水的重力加上物体对水的作用力,则物体对水的作用力F=F3-F1由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F3-F1因为物体浸没在水中,所以,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的体积则物体的密度 (1)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液体的密度相同时,浸没深度不同,浮力相同,由此可知选实验步骤中的A和D、E。(2)[1][2]由图A可知,金属块的重力为2.7N,根据称重法可知:物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G-F=2.7N-1.7N=1N金属块的体积金属块的质量金属块的密度(3)图D和图E中,物体都是浸没在液体中,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都相同,物体上、下表面压力差就等于浮力,浮力大小相同,故物体上、下表面压力差相等。(4)图甲中弹簧测力计测量小桶和水的总重力,图乙中弹簧测力计测量小桶、水和物体的总重力,则物体的重力G=F2-F1则物体的质量图丙中弹簧测力计的小桶和水的重力加上物体对水的作用力,则物体对水的作用力F=F3-F1由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F3-F1因为物体浸没在水中,所以,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的体积则物体的密度9.如图所示是探究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实验过程及数据。(1)图甲中,物体重 N。(2)如图乙所示,把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2N N。(3)分析甲、乙、丙三图所示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体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4)若要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是否有关,应选择图丁中 (填字母)两个物体,并将它们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测出其所受浮力的大小来进行比较。【答案】(1)4.2(2)1(3)大于(4)C、D【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的变化【解析】【分析】 (1)先确定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再根据指针位置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物体的重力;(2)根据称重法求出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3)分析甲、乙、丙两图,找出相同量和不同量,根据称重法测浮力F浮=G-F拉知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相同,据此分析;(4)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知道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要想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密度是否有关,应使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因而物体的体积相同且使其浸没在同种液体中。【解答】 (1)由图甲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示数为4.2N,即物体的重力为4.2N;(2)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G-F拉乙=4.2N-3.2N=1N;(3)分析甲、乙、丙两图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根据称重法测浮力:F浮=G-F拉知,浸没在酒精中时的拉力较大,因而浮力较小,同一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大于物体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4)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要想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密度是否有关,应使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密度不同,并使其浸没在同种液体中;C、D两物体的体积相同,但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所以物体的密度不同,因此选择C、D。10.2024年11月17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正式入列。“梦想”号排水量42600吨,全球海域无限航行。请回答下列问题:(g取10N/kg,海水的密度ρ取(1)“梦想”号全速前进时,与其并行的多功能保障船需保持百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因为两船中间的水流速度相对于外侧变快,压强 ,容易造成撞船事故。(2)“梦想”号漂浮在海面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3)“梦想”号漂浮时排开海水的体积多大 (4)返港时,“梦想”号从海水密度较大深海驶回密度较小的科考码头时,“梦想”号受到的浮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1)小(2)(3)(4)不变【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解答;(2)根据漂浮条件 计算“梦想”号漂浮在海面时受到的浮力;(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计算“梦想”好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4)根据浮沉条件分析解答。【解答】(1)“梦想”号全速前进时,与其并行的多功能保障船需保持百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因为两船中间的水流速度相对于外侧变快,压强小,容易造成撞船事故。(4)返港时,“梦想”号从海水密度较大深海驶回密度较小的科考码头时,它始终漂浮在水面上,则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重力,即受到的浮力不变。11.小宁自制一支能测液体密度的仪器。如图甲所示,取一根两端开口、粗细厚薄均匀的匀质塑料管MN,N端用合金块封口,再通过计算在塑料管外壁标上刻度线和刻度值,仪器就完成制作。如图乙所示,当仪器竖直漂浮在待测液体中时,液面所对应的刻度值就是待测液体的密度大小。已知塑料管长l1为30cm,质量m1为3g,塑料管横截面的外圆面积S为1.2cm2;合金块高l2为2cm,质量m2为18g,该仪器重心0点离N端的距离为d=3cm。请计算:(g取10N/kg)(1)该仪器的重力为 ;(2)该仪器竖直漂浮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浸入水中的深度为 。(3)物体浮力作用点位于物体浸入液体部分的几何中心,从理论上分析,该仪器竖直漂浮在某种液体中时,如果浮力作用点恰好与该仪器重心重合,则该液体的密度为多少g/cm3(计算结果精确到0.1g/cm3)。(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0.21N(2)0.21N;17.5CM(3)2.9g/cm3【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G=mg求出该仪器的重力;(2)根据漂浮条件求出该仪器竖直漂浮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该仪器排开水的体积,根据体积公式求出该仪器浸入水中的深度;(3)根据物体浮力作用点位于物体浸入液体部分的几何中心可知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根据体积公式求出该仪器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物体的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液体的密度。【解答】(1)该仪器的重力:G=mg=(3×10-3kg+18×10-3kg)×10N/kg=0.21N;(2)该仪器竖直漂浮在水中,由物体的漂浮条件可知:F浮=G=0.21N,由F浮=ρ水gV排可知,该仪器排开水的体积:,由V=Sh可知,该仪器浸入水中的深度:;(3)由题意可知,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h=2×3cm=6cm,则该仪器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液=Sh=1.2cm2×6cm=7.2cm3,由物体的漂浮条件可知:F浮=G=0.21N,由F浮=ρ水gV排可知,液体的密度:。“瓯海农商银行杯” 2024浙江省第四届国际龙舟公开赛暨温州第十一届龙舟系列赛总决赛在温州龙舟运动中心举行。龙舟项目是一项充分体现团体合作精神的比赛,考验运动员爆发力和耐力,请回答(1)-(3)题。12.龙舟比赛中一般用一排浮球来设置航道,某一时间在水波的影响下,浮球在水中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浮球所受浮力的方向是( )A. B.C. D.13.在比赛过程中,当龙舟快速经过赛道浮球时,浮球会向龙舟靠近。若浮球与龙舟之间水的流速为V1,压强为P1,浮球另一侧水的流速为V2,压强为P2,则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B.C. D.14.龙舟的船型呈细长、流线型,船身侧身示意如图所示,比赛开始前运动员陆续登舟,此过程中龙舟所受的浮力F与龙舟底部离河面距离h的关系,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12.D13.D14.B【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浮力产生的原因【解析】【分析】(1)浮力方向的判断: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2)压强大小与流速有关,流速大、压强小。(3)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龙舟的船型呈细长、流线型,由可知,浮力与龙舟底部离河面距离h的关系图像是一条曲线。12.浮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上。故答案为:D。13.流体流速大压强小,浮球会向龙舟靠近,说明龙舟这一侧的压强更小,即,则说明龙舟这一侧水的流速更快,即。故答案为:D。14.龙舟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比赛开始前运动员陆续登舟,总重力变大,所以浮力变大。因为龙舟的船型呈细长、流线型,所以在浮力变化量与龙舟底部离河面距离h的关系不成正比,所以图像是一条曲线。故答案为:B。15.学习了项目化课程后,小宁自制一支能测液体密度的仪器。如图甲所示,取一根两端开口、粗细厚薄均匀的匀质塑料管MN,N端用合金块封口,再通过计算在塑料管外壁标上刻度线和刻度值,仪器就完成制作。如图乙所示,当仪器竖直漂浮在待测液体中时,液面所对应的刻度值就是待测液体的密度大小。已知塑料管长l1为30 cm,质量m1为3g,塑料管横截面的外圆面积S为1.2cm ;合金块高l2为2cm,质量m2为18g。请计算:(1) 该仪器的重力;(2) 求该仪器竖直漂浮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及浸入水中的深度;(3)求该仪器竖直漂浮在水中,水对该仪器底部的压强大小;(4)为了找出该仪器的重心,小宁用细线将它悬挂起来,使其水平平衡,如图丙所示,求出重心O点离N端的距离d;(5)物体浮力作用点位于物体浸入液体部分的几何中心,该仪器的浮力作用点位于重心及以下时,将会在液体中倾倒,难以测量;从理论上分析,该仪器竖直漂浮在某种液体中时,如果浮力作用点恰好与该仪器重心重合,求该液体的密度(计算结果精确到0.1 g/cm )。【答案】(1)G总=m总g=0.021kg×10N/kg=0.21N(2)该仪器正常工作时处于漂浮状态,漂浮时,物体受到浮力等于物体重F=G总=0.21N=2.1×10-5m 则物体浸入水中的深度(3)(4)用细线将它悬挂起来,使其水平平衡,则重心O为支点,塑料管长l1为30 cm,塑料管的重心为O1, 则 NO1长为15 cm, 合金块高为2 cm, 合金块的重心为O2,则NO2长为1cm, 设金属块右端距离O点长为L, 则OO1长为13 cm-L,OO2长为1 cm+L, 由杠杆平衡条件条件可得0.018kg×10N/kg×(0.01m+L)=0.003kg×10N/kg×(0.13m-L)解得 L=0.01m=1cm 所以重心O点离N端的距离为:2 cm+1cm=3cm(5)由于物体浮力作用点位于物体浸入液体部分 的几何中心,浮力作用点恰好与该仪器重心重合,则仪器浸在液体中的深度 h1=2×3 cm=6cm则该液体的密度【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 (1)先求出总质量,再根据G=mg求出该仪器的重力。(2)根据漂浮条件求出该仪器竖直漂浮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该仪器排开水的体积,根据体积公式求出该仪器浸入水中的深度。(3)根据求水对该仪器底部的压强。(4)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求出重心O点离N端的距离d。(5)根据物体浮力作用点位于物体浸入液体部分的几何中心可知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根据体积公式求出该仪器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物体的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液体的密度。16.如图为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水陆两栖飞机“鲲龙-600”,可用于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其最大特点是既能在陆地起降,又能在水面起降,在执行灭火任务时,可在水面汲水后起飞,到达火场后喷水灭火。最大起飞质量是53.5吨,最大巡航速度为500千米/小时。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以最大巡航速度由机场前往火灾地点,来回用时3小时,则火灾地点离机场直线距离最多不超过多少千米?(2)若飞机起落架轮子与地面总接触面积为1.07米2,以最大起飞质量停在飞机场,对机场地面压强是多少?(3)“鲲龙-600”在机翼两侧下方各装有一个浮筒,设计要求每个浮筒的三分之一浸没在水中,每个浮筒至少要产生4.5×104牛的浮力才能防止侧翻,机翼才不会被巨浪卷入水中,则每个浮筒的体积至少是多少?【答案】(1)解:火灾地点离机场的最大直线距离答:火灾地点离机场的最大直线距离为750km。(2)解: 最大起飞质量停在飞机场,对机场地面压强为答: 最大起飞质量停在飞机场,对机场地面压强为。(3)解: 每个浮筒的体积至少为答: 每个浮筒的体积至少。【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解析】【分析】(1)由速度公式可知,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2)在水平面上,压力等于重力。(3)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在水下的体积。17.如图为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水陆两栖飞机“鲲龙-600”,可用于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其最大特点是既能在陆地起降,又能在水面起降,在执行灭火任务时,可在水面汲水后起飞,到达火场后喷水灭火。最大起飞质量是53.5吨,最大巡航速度为500千米/小时。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以最大巡航速度由机场前往火灾地点,来回用时3小时,则火灾地点离机场直线距离最多不超过多少千米 (2)若飞机起落架轮子与地面总接触面积为1.07米2,以最大起飞质量停在飞机场,对机场地面压强是多少?(3)”鲲龙-500”在机翼两侧下方各装有一个浮筒,设计要求每个浮筒的三分之一浸没在水中,每个浮筒至少要产生4.5x104牛的浮力才能防止侧翻,机翼才不会被巨浪卷入水中,则每个浮筒的体积至少是多少 【答案】(1)3 小时飞行总距离:S 总=vt=500km/h×3h=1500 千米火灾地点离机场距离:S=1500 千米/2=750 千米(2)m=53.5 吨=53.5×10 3Kg=5.35×10 4Kg F=G=mg=5.35×10 4Kg×10N/Kg=5.35×10 5N …… P=F/s=5.35×10 5N/1.07m2=5×10 5Pa(3)根据 F 浮=ρ液 gV 排知单个浮筒排开水的体积: V 排=F 浮/ρ液 g=4.5×10 4N/1.0×10 3Kg/m3×1010N/Kg=4.5m3 单侧浮筒的体积为:V'=3V 排=3×4.5m3=13.5m3每个浮筒的体积至少是 13.5m3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s总=vt计算出飞机飞行的总距离,再根据“飞行距离等于机场到火灾地点距离的2倍”计算火灾地点到机场的直线距离;(2)首先根据F=G=mg计算出最大起飞质量时飞机对机场的压力,再根据计算飞机对机场的压强;(3)首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单个浮筒排开水的体积,再根据V'=3V排 计算单侧浮筒的体积即可。18.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底面积为100厘米2的容器,容器内装有5厘米深的水。将一底面积为80厘米2,高为10厘米的物体A用细线悬挂,并浸没在水中,物体A的上表面和水面恰好相平,如图乙所示。(柱形容器的厚度忽略不计,容器内液体没有溢出,物体未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求:(1)放入物体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会 ;(2)图乙中物体A所受水的浮力的大小;(3)有人说1牛的水可以产生超过1牛的浮力,请你结合本题说明,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并通过计算说明理由。【答案】(1)增大(2)解:F浮=G排液=ρgV=1.0×103kg/m3×10N/kg×0.0008m3=8N(3)解:同意,容器中水的重力G=mg=ρVg=1.0×103kg/m3×5×10-4m3×10N/kg =5 N<8N【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分析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2)首先根据V=Sh计算出物体A的体积,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计算出A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3)根据公式G=mg=ρVg计算出容器中水的重力,然后与物体A受到的浮力进行比较即可。【解答】(1)放入物体后,水面的高度会增大,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会增大。19.小阳把家里景观水池底部的鹅卵石取出清洗。他先将一个重为12N的空桶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将池底的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桶仍漂浮在水面。(g值取10N/kg,不考虑捞出过程中带出的水,水的密度1g/cm3)(1)请判断,鹅卵石在空桶内与鹅卵石在池底时相比,水池水面高度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2)空桶漂浮在水面上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N。(3)若此时桶排开水的体积为6.0×10﹣3m3,求桶内鹅卵石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上升(2)12N(3)4.8kg【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物体的沉浮情况可以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解答】(1)鹅卵石在池底时,桶所受重力等于所受浮力,鹅卵石所受重力大于所受浮力,即G桶+G石>F浮;鹅卵石在桶内时,G桶+G石=F浮。浮力变大,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水面高度升高。(2)空桶漂浮在水面,浮力等于重力等于12N。(3)由排开水的体积,可求出总体所受浮力为60N,因为是漂浮,总重力等于浮力等于60N,则鹅卵石的重力等于总重力减去桶重等于48N,根据m=G/g,可求得鹅卵石的质量为4.8kg。巩固训练1.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不同密度的液体,将同一物体先后放入甲、乙两杯中,当物体静止时,两个烧杯的液面相平,物体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杯液体密度比乙杯液体密度大B.甲杯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与乙杯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小相等C.甲杯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与乙杯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相等D.甲杯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比乙杯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小【答案】C【知识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2.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密度计,它是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细铜丝做成的。将它依次分别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两个烧杯中,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A.甲杯中的液体密度较乙杯液体大B.甲杯中的液体密度较乙杯液体小C.甲、乙两杯底所受液体的压强大小相等D.密度计在甲图中受的浮力比乙图要大【答案】B【知识点】浮力的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3.水平桌面上放有一容器,容器内装有一定质量的水,将物体A、B叠放后一起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再将A从B上拿下放入水中,B静止时漂浮,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体A的密度大于物体B的密度B.与甲图相比,乙图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小C.与甲图相比,乙图中桌面受到的压力变大D.甲、乙两图中物体A所受的浮力大小相等【答案】C【知识点】浮力的利用【解析】【解答】A.由图乙可知,A物体沉底,B物体漂浮,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A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B物体的小于水的密度,所以A物体的密度大于B物体的密度,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甲图中,A、B排开水的体积等于A、B的体积之和,乙图中,A、B排开水的体积小于A、B的体积之和,所以甲图中A、B排开水的体积大于乙图中A、B排开水的体积,则甲图中水的深度大于乙图中水的深度,根据p=ρgh可知,与甲图相比,乙图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甲、乙图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力都等于容器、物体A、B和容器内水的重力之和,所以与甲图相比,乙图中桌面受到的压力不变,故C错误,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甲、乙两图中物体A排开水的体积相等,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甲、乙两图中物体A所受的浮力大小相等,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1)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下沉;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悬浮;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漂浮;(2)由图甲、图乙可知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据此可知容器液体的深度关系,根据p=ρgh可知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关系;(3)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物体A、B和容器内水的重力之和;(4)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甲、乙两图中物体A所受的浮力大小关系。4.同一个长方体物块(不易吸水),甲图用细线系住没入水中,乙图是该物块漂浮在水面上,且一半的体积露出水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浮力大于乙图浮力B.甲图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图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C.甲图中细线对木块拉力与木块所受浮力之比是2:1D.甲、乙两图中,水对容器底部压强大小相等【答案】A【知识点】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5.如图1所示,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叫做密度计,将其插入被测液体中(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先后被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计的工作原理是B.密度计在图2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图3中受到的浮力C.图2与图3中液体对密度计下表面的压强相等D.图2中液体的密度比图3中液体的密度大【答案】C【知识点】浮力的利用6.将体积相同的A、B实心小球用细线系好,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浸没在液体中,细线对小球的拉力相等(不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将细线剪断,当两球静止时,受到的浮力相等B.A球的密度可能小于B球的密度C.若将细线剪断,当小球静止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与图中相比不变D.若将细线剪断,当小球静止时,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与图中相比变大【答案】D【知识点】浮力的利用7.小明同学利用矿泉水瓶和薄壁小圆柱形玻璃瓶制作了“浮沉子”,玻璃瓶在矿泉水瓶中的情况如图所示(玻璃瓶口开着并倒置),玻璃瓶的横截面积为S=1.5cm2,此时玻璃瓶内外水面高度差h1=2cm,矿泉水瓶内水面到玻璃瓶口高度差h2=8cm,矿泉水瓶内水面到玻璃瓶底部高度差h3=4cm。(ρ水=1.0×103kg/m3)求:(1)“浮沉子”所受的浮力。(2)空玻璃瓶的质量。(3)挤压矿泉水瓶,肖“浮沉子”恰好在水中悬浮,与漂浮时相比较,小玻璃瓶内水对瓶口处压强的变化量。【答案】(1)解:“浮沉子”所受的浮力为(2)解:瓶子和水都漂浮, 浮力等于重力, 即整理得(3)解:当“浮沉子”由漂浮变为悬浮时,有水进人到小瓶内,小瓶中水增加的重力等于小瓶子增加的浮力, 即小玻璃瓶内水对瓶口处压强的变化量【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F浮=ρ液gV排,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2)利用m=ρV,计算物体的质量;(3)根据,计算柱形固体压强的大小。8. 如图所示,小明利用一个水槽、一个长方体空盒A、一个正方体金属块B研究浮力问题。已知水槽的底面积为,盒A底面积为,金属块B边长为5cm。他先把金属块B放入水槽中沉底,当空盒A漂浮在水面上时,盒底浸入水中2cm深。整个实验中,水槽里的水未溢出。(已知,取g=10N/kg)求:(1)空盒A漂浮在水面上时,盒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2)空盒A漂浮在水面上时所受浮力的大小;(3)若小明把金属块B从水中捞起后放进盒A,并漂浮在水面上,问水槽里的水位与之前相比会上升还是下降?请算出水槽里水位变化的高度。【答案】(1)解:空盒A漂浮在水面上时,盒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2)解:空盒A漂浮在水面上时排开水的体积为空盒A漂浮在水面上时受到的浮力为(3)解:B沉底时,B排开水的体积为将B捞出来,放入A中后,相比于未放入A中时,浮力增加量等于B的重力,将B放入A中后,放之后比放之前多排开水的体积为,所以水位会上升;两次排开液体体积之差为水位上升的高度为【知识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1) 根据计算空盒A漂浮在水面上时,盒底部受到水的压强;(2) 根据计算空盒A漂浮在水面上时排开水的体积,再根据计算空盒A漂浮在水面上时受到的浮力;(3) B沉底时,根据计算B排开水的体积。将B捞出来,放入A中后,相比于未放入A中时,浮力增加量等于B的重力,将B放入A中后,根据计算放之后比放之前多排开水的体积,据此分析水位的变化;根据计算两次排开液体体积之差,根据计算水位上升的高度。9. 如图所示,重为的实心合金球被轻细线悬挂于弹簧测力计下端,并浸没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已知图中盛水容器的底面积为。求:已知水的密度,取(1)该合金球所受浮力的大小?(2)该合金球的密度是多大?(3)与球未放入水中时相比,合金球浸没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多少?【答案】(1)解:合金球浸没水中受到的浮力:;答:铁球所受浮力的大小为;(2)解:由可得合金球的体积:,合金球的质量,合金球的密度:。答:合金球的密度为;(3)解:水对实心合金球的浮力为,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增大值:,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量:。答:与铁球未放入水中时相比,铁球浸没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解析】【分析】(1)利用称重法可求出浮力大小。(2)根据浮力求出合金球的体积,然后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合金球的重力,进而求出合金球的质量,最后求出合金球的密度。(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金属球受到水的浮力与金属球对水的压力时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放入合金球后,水对容器底部增大的压力等于金属球受到的浮力,利用压强公式可以算出增大的压强。10.如图所示,一底面积为足够高的轻质圆柱形容器装入适量的水,将密度为的木块放入水中漂浮时,水面深度为20cm,木块浸入水中部分的体积为,则(1)木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多大?(2)木块的质量为多大?(3)若将木块浸入水中的这部分体积切去后,将剩余部分再投入水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了多少?(与木块未切时比较)【答案】(1)解: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为,则受到的浮力为:;(2)解: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浮力等于重力,则木块的重力,根据得木块的质量为:;(3)解:由得木块的体积为:切去木块的重力为:;由于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切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仍将漂浮,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则切去一部分后受到的浮力比未切之前减少了2.4N;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切去后,物体少排开了2.4N的水,则少排开水的体积为:,则水面下降的高度为,则变化的压强为:。【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计算木块受到的浮力;(2)首先根据漂浮条件F浮=G计算木块的重力,再根据 计算木块的质量;(3)首先根据计算切去木块的重力,然后与原来的状态比较,从而确定切去后木块受到浮力的减小量,接下来根据 计算排开水的体积的减小量,根据 计算水面下降的高度,最后根据p=ρ液体gh计算变化的压强。11.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一个底面积为0.03m2薄壁圆柱形容器,容器侧面靠近底部有一控制出水的阀门K。边长为0.1m的正方体木块A体积的浸入水中,下方用细线TB系有重为3N的合金球B,B的体积是A体积的0.1倍。木块A上方的悬线TA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N,此时悬线TA处于松弛状态。(容器内的水足够深,不计细线的体积和质量,ρ水=1.0×103kg/m3,g取10N/kg)求:(1)木块A受到的浮力大小;(2)细线TB对合金球B的拉力大小;(3)打开阀门K使水缓慢流出,当悬线TA断裂的一瞬间关闭阀门K,此时木块A排开水的体积为多少?(4)若在悬线TA断裂的一瞬间关闭阀门K同时剪断细线TB,待木块A再次静止漂浮时,与悬线TA断裂的瞬间相比,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改变了多少?【答案】(1)解:由题意知A物体的体积为此时A物体浸没在水中的体积为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此时物体A受到浮力为答:木块A受到的浮力大小为9N(2)解:物体B的重力为,B物体的体积为A物体体积的0.1倍由于物体B完全浸没在水中故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B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对物体B进行受力分析,受到一个向上TB对合金球B的拉力,一个自身的重力3N,还有一个向上的浮力1N,在这3个力的作用下物体B处于平衡,故有以下关系所以答:细线TB对合金球B的拉力大小为;(3)解:由于B受到一个向上TB的拉力,所以B对A也有一个向下大小为TB的拉力2N。对A进行分析,A受到一个向上大小为9N的浮力,受到一个自身的重力GA,还受到一个向下的大小为2N的拉力,此时A处于平衡状态,故有关系式所以,当悬线TA断裂的一瞬间时,对A进行分析,此时A受到自身重力7N,受到B对A的拉力2N,受到向上的拉力TA(由题意知绳子断掉时,TA为5N),受到向上浮力,故有如下关系式故此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故答:打开阀门K使水缓慢流出,当悬线TA断裂的一瞬间关闭阀门K,此时木块A排开水的体积为(4)解:若悬线TA断裂的一瞬间关闭阀门K同时剪断细线TB,对A进行分析,此时A受到竖直向下重力7N,竖直向上浮力7N,故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有下式则由于容器底面积,根据液面高度变化量故所以压强的变化量为答: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改变了。【知识点】力的合成与应用;液体压强的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计算浮力;(2)根据液体密度和排开的体积,计算浮力,结合物体的重力和浮力,可以计算拉力;(3)根据物体受到的力,计算合力大小;(4)根据物体受到的浮力和液体密度,计算排开液体的体积;结合底面积计算深度变化;利用液体密度和深度,可以计算液体压强。1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柱形容器,中间通过很细的导管相连,此时阀门K处于关闭状态,容器底面积均为200cm 、高均为40cm。左侧容器中盛满水,且放有底面积为100cm 、高为30cm、密度为4.0×103kg/m3的圆柱体A,A已沉底但未与容器底紧密接触。右侧容器内悬吊有底面积为140cm2、高为20cm、重36N的圆柱体B,它的下表面到容器底部的距离为10cm。A和B通过质量可忽略的细绳分别悬吊在轻质杠杆MN的两端,已知ON=2OM,杠杆MN始终保持水平平衡。求:(1)物块A受到的浮力大小;(2)容器底部对物块A的支持力大小;(3)打开阀门,待液面静止后,与阀门打开前相比,圆柱体A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答案】(1)解:物块A的体积物块A受到的浮力答:物块A受到的浮力为 ;(2)解:设绳子对A的拉力为F,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解得物块A的重力根据力的平衡,有解得,容器底部对物块A的支持力为答:容器底部对物块A的支持力为(3)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圆柱体A对容器底部压力为圆柱体A对容器底部压强打开阀门,待液面静止后,两容器液面相平,即深度相同,设深度为h,则有代入数据(其中h0为B到容器底的距离),解得圆柱体A排开水的体积圆柱体A受到的浮力圆柱体B排开水的体积圆柱体B受到的浮力圆柱体B对上方绳子的拉力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绳子对A的拉力圆柱体A对容器底的压力圆柱体A对容器底的压强圆柱体A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为答:打开阀门,待液面静止后,与阀门打开前相比,圆柱体A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为【知识点】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杠杆的平衡分析法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物体的密度和体积,计算浮力的大小;(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计算杠杆对物体的拉力,结合物体的重力,计算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大小;(3)根据压力和受力面积的比值计算压强;利用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计算受到的浮力。13.如图所示,重为50N的正方体木块A,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绳子的拉力为30N,水深为50cm。g取10N/kg。要求:画出受力分析图。求:(1)物体A所受浮力的大小。(2)水对容器底的压强。(3)若绳子断了,物块最终露出水面的体积与总体积之比。【答案】(1)解:受力分析图如图。物体A所受浮力F浮=G+F=50N+30N=80N答:物体A所受浮力的大小80N;(2)解:水对容器底的压强答:水对容器底的压强5000Pa;(3)解:物体体积为木块密度若绳子断了,物体最终漂浮,浮力等于重力,即解得答:若绳子断了,物块最终露出水面的体积与总体积之比 。【知识点】重力示意图;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浮力的示意图【解析】【分析】(1)作重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点在物体几何中心上,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用字母G表示。作浮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点在物体几何中心上,方向竖直向上,用字母F浮表示浮力;(2)求解液体内部的压强,利用公式p=ρgh,其中ρ是液体的密度,h是深度;(3)结合物体受到的浮力,结合物体受到的浮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变形公式求解物体排开水的体积。14.如图所示,底面积为50cm2的大烧杯中装有适量的水,杠杆CD可绕支点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CO=3DO,钩码A的质量为100g,物体B的体积为750cm3,杠杆CD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物体B有的体积露出水面;当在A的下方加挂1个相同的钩码时,物体B有的体积露出水面,杠杆CD仍在水平位置平衡,g取10N/kg,杠杆、悬挂物体的细绳的质量可忽略不计,求:(1)物体B浸没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2)物体B的密度;(3)挂两个钩码与挂一个钩码相比,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减小了多少。【答案】(1)解:物体B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ρ水gVB=1.0×103kg/m3×10N/kg×750×10-6m3=7.5N答:物体B浸没在水中受到浮力7.5N;(2)解:当挂一个质量为100g的钩码时,杠杆D端向下的拉力等于重力减去此时的浮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OD×(GB﹣F浮')=OC×GA所以有OD×(ρBVBg﹣ρ水gVB)=OC×mAg解得ρB=+ρ水=+×1.0×103kg/m3=1.2×103kg/m3答:物体B的密度1.2×103kg/m3(3)解:由题意可知,挂两个钩码与挂一个钩码相比,B排开水的体积减小量V排=VB﹣VB=VB则液面下降的高度所以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减小量p=ρ水gh=1.0×103kg/m3×10N/kg×0.06m=600Pa答:挂两个钩码与挂一个钩码相比,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减小了600Pa。【知识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1)利用F浮=ρ水gV排求物体B浸没在水中受到浮力。(2)当挂一个质量为100g的钩码,杠杆CD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物体B有的体积露出水面;结合杠杆平衡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可求物体B的密度。(3)由题意求出挂两个钩码与挂一个钩码相比,B排开水的体积减小量,利用体积公式求出液面下降的高度,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求出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的减小量。15.水平桌面上放置一轻质圆筒,筒内装有米深的某液体,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悬挂底面积为、高为米的圆柱体,从液面逐渐浸入直到浸没,弹簧测力计示数与圆柱体浸入液体深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圆筒的厚度忽略不计,筒内液体没有溢出,圆柱体不碰到筒底.(1)若牛,牛,求圆柱体浸没时所受浮力;筒内液体的密度.(2)圆柱体未浸入时筒底受到的液体压强.(3)若轻质圆筒的底面积为,高度为筒内液体深度为,液体密度为,圆柱体底面积为、高为,求圆柱体浸没时,通过计算说明液体对圆筒底部的压强与圆筒对桌面的压强的大小关系用字母表示.【答案】(1)解:由图象知,当时,此时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圆柱体的重力,所以;当深度为时,测力计的示数不变,说明圆柱体完全浸没;,所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由得,;(2)解:圆柱体未浸入时,筒底受到的液体压强:;(3)解:圆柱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总体积,液体深度:,对容器底的压强:圆柱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圆柱体对液体的压力:,轻质容器对桌面的压力:轻质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所以,即:液体对圆筒底部的压强与圆筒对桌面的压强相等.【知识点】液体压强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由力的平衡法,可知浮力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之和等于物体的重力,进而求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由求出液体的密度。(2)由液体压强公式算出液体压强的大小。(3)利用 计算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用计算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进而比较出大小关系。16.(1)如图1是小亮同学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①比较图乙和图丙,可以得出结论:同种液体,深度越深,液体的压强越 (填“小”或“大”)。②比较图乙和图丁,得出“液体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的结论,你认为小亮的判断是 (填“合理”或“不合理”)。(2)小亮还通过如图2的步骤进行了“浮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①对A、C、D三图中的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下列结论:物体浸没后,浮力的大小与深度 (填“有关”或“无关”)。②分析D、E两图中的实验现象和数据,可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还与液体的 有关。③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出物体的密度为 kg/m3,如考虑物体具有吸水性,则计算的结果比物体的真实密度偏 (填“小”或“大”)。【答案】(1)大;不合理(2)无关;密度;4×103;大【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解析】【解答】 (1)①比较图乙和图丙,可以得出结论:同种液体,深度越深,液体的压强越大。②在研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时,需要控制液体的深度相同,所以比较图乙和图丁,是因为没有控制深度相同,得出“液体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的结论不合理。(2)①由称重法测浮力F浮=G-F示,对A、C、D三图中的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C、D中物体受到浮力相同,所以得出物体浸没后,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无关;②由称重法可知D E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浮D=G- F示D=4N - 3N = 1N,F浮E=G-F示E=4N-3.2N= 0.8N,由F浮= ρ液9V排知道,物体的体积为:,所以【分析】 (1 ) 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液体深度有关。 液体密度越大,深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2) 称重计原理是指通过各种测量方法,将物体的质量转换为数字或电信号的过程。 称重法求浮力的公式是:F浮=G-F。17.如图所示是“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过程及数据。(1)图a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图b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N;(2)比较图a、b、c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3)图c、d中,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 (选填“相等”“图c大”或“图d大”);(4)比较图 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若向d中加入一定量的盐,并搅拌均匀,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比较图a、c、d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 无关。【答案】(1)0.4(2)排开液体的体积(3)相等(4)a、d、e;变小(5)深度【知识点】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18.在进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如下猜想:A.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B.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C.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D.可能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小明选用了物块甲和乙(甲和乙的体积相等但密度不同)、弹簧测力计、一杯水、一杯盐水、细绳等器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分析比较实验①⑤,可以知道甲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是 N。(2)小明认为分析比较实验①③④,不可以验证猜想A是错误的,原因是 。应分析比较实验 ,才可以验证猜想A是错误的。(3)分析比较实验①⑤与②⑥,可以验证猜想 是错误的。(4)分析比较实验 ,可以验证猜想D是正确的。(5)分析比较实验②⑥⑦可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6)综合以上分析,得出最后的实验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 和 有关。【答案】(1)2(2)未控制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相同;①④⑤(3)B(4)①③④(5)液体的密度(6)液体的密度;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物理学方法19.如下图所示是“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过程及数据。(1)图A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图B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N;(2)比较图A、B、C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3)比较图 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并能计算出浓盐水的密度是 kg/m3;(g=10N/kg,ρ水=1.0×103 kg/m3)(4)比较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 无关。【答案】(1)1(2)排开液体体积/浸入液体体积(3)ADE;1.1×103(4)深度【知识点】浮力及其产生原因【解析】【解答】(1) 图A中, 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即物体的重力G=8N,根据称重法可知,图B中,物体有一部分浸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G-F=8N-7=1N;(2) B、C 两次实验中选择的液体密度相同,而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a、b、c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3)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要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应控制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相同,使液体的密度不同,所以,应选择A、D、E;根据题意可知,物体在水中和浓盐水中都处于浸没状态,所以V排水=V排盐水=V,由图A、D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水=G-F1=8N-6N=2N,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物体的体积,由图A、E可知,物体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盐水=G-F2=8N-5.8N=2.2N,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盐水的密度:ρ盐水=%0D%0AF浮盐水%0D%0AgV排盐水%0D%0A=%0D%0A1.1N%0D%0A10N/kg×1×10 4m3%0D%0A=1.1×103kg/m3;%0D%0A若向c中加入盐,并搅拌均匀,盐水的密度会变大,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相同时,密度越大,浮力越大,根据称重法可知,弹簧测力计示数会变小;%0D%0A(5)c、d中物体都是浸没在液体中,液体密度也相同,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a、c、d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分析】(1)根据图(a)中弹簧的示数可知物体的重力;根据称重法求出图(b)中物体受到的浮力;%0D%0A(2)(b)(c)中液体密度相同,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不同,据此分析;%0D%0A(3)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上、下表面的受到的压力差;%0D%0A(4)要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应控制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相同,改变液体的密度;%0D%0A根据图(a)(d)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物体的体积;%0D%0A根据图(a)(e)可知物体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盐水的密度;%0D%0A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浮力越大,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0D%0A(5)(c)(d)中物体都是浸没在液体中,液体密度也相同,深度不同,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0D%0A【解答】解:20.小敏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到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实心圆柱体铜块,相同的圆柱形容器若干,水和密度未知的某种液体,细线等。(1)分析图A、B、C、D可知: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2)图C中,铜块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 N。(3)小敏用图中的数据算出了液体的密度为 kg/m3;如果在实验F中不小心使物体接触到了容器底且与容器有力的作用,则此时计算出的液体密度值将 (选填“偏大”或“偏小”)。(4)若图E与图F的液面相平,则图 (选填“E”或“F”)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较大。(5)利用“等浮力”方法比较液体的密度:①小明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c、d两种等体积的不同液体,并将装有石块的小盒放在液体c中漂浮,此时杯内液面高度做标记1,如图G;②再将装有石块的小盒放在液体d中漂浮,此时杯内液面高度做标记2;③若标记1的位置在标记2的下方,则pc pd(选填“>”“<”或“=”)。【答案】(1)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2)0.2(3)2×103;偏大(4)F(5)>【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解析】【解答】(1)实验步骤A、B、C、D中,变量为排开液体的体积,其余因素相同,可以说明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综上 第1空、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2)步骤C中铜块下表面受到的浮力等于水的压力,根据称重法可计算;综上 第1空、 0.2;(3)根据实验步骤AE结合称重法可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水=G F示E=2.7N 2.4N=0.3N实验步骤F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液=G F示F=2.7N 2.1N=0.6N;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代入数据解得;物体接触到了容器底部,导致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减小,所以导致浮力变大。由计算出的液体密度会偏大。综上 第1空、2×103; 第2空、 偏大;(4)图E与图F相比,F图液体密度大,深度相同,根据P=ρgh计算可知F图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较大。综上 第1空、 F。(5)装有石块的小盒始终漂浮,浮力等于重力,根据,标记位置较高的,说明液体密度大,所以若标记1的位置在标记2的下方,则液体c的密度大于液体d的密度,即pc>pd。综上 第1空、 >;【分析】1、浮力的本质为上下表面产生的压力差,计算公式为F浮=ρ液gV排,所以物体所受浮力和物体所处的深度无关,与排开水的体积有关,当排开水的体积越小时,浮力越小,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时,浮力越大;2、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排开水的重力等于物体所受浮力;3、物体沉浮条件:物体悬浮时的浮力等于重力(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物体体积),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漂浮表明浮力等于重力(排开水的体积小于物体体积),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物体下沉时重力大于浮力(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物体体积),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4、称重法测量物体浮力:先测出物体的重力,然后将物体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会减小,减小的示数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1)实验步骤A、B、C、D中,物体排开液体的密度不变,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化,可以说明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2)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步骤C中铜块下表面受到的浮力等于水的压力,根据称重法得(3)[1]实验步骤E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水=G F示E=2.7N 2.4N=0.3N实验步骤F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液=G F示F=2.7N 2.1N=0.6N因物体均浸没,所以,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所以[2]如果物体接触到了容器底部,物体会受到来自容器底部的支持力,这会导致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减小,由式子可得在液体中的浮力偏大。由可知计算出的液体密度会偏大。(4)图E与图F相比,液体深度相同,F图液体密度大,所以F图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较大。(5)通过比较烧杯外壁的标记位置可比较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装有石块的小盒始终漂浮,浮力等于重力,重力不变,则浮力不变,根据,标记位置较高的,说明较大排开液体的体积较小,则说明液体密度大,所以若标记1的位置在标记2的下方,则说明在c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较大,则液体c的密度大于液体d的密度,即pc>pd。21.如图为某小组同学“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装置及过程。(1)分析实验步骤 (填序号)可知,在同种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步骤④中,若金属块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为1N,则金属块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力为 N;(2)分析实验步骤①②③可知,在同种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 (选填“大”或“小”);(3)根据图中数据可计算出未知液体的密度为 kg/m3。小明提出若在计算过程中g取9.8N/kg会使测量结果更准确,而小敏认为无影响,你认为 。(选填“小明”或“小敏”)的说法正确。【答案】(1)①③④;3(2)大(3)1.2×103;小敏【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重难点02 压强与浮力 大小比较与综合计算命题趋势考点 三年考情分析 2025考向预测1、压强 压力与压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液体压强;大气压强 2、浮力 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的应用 压强和浮力的基本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考查频率较高。在 2022 - 2024 年浙江多个地区的中考中,几乎每年都会出现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大小的题目,考查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运用;物体浮沉条件也常被用于分析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变化;液体压强的特点及计算也是常见考点,像通过给出液体深度和密度,计算液体内部某点的压强。此外,浮力与压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考查也较为频繁,如解释轮船、潜水艇等的工作原理,体现了中考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视 预计 2025 年浙江中考科学仍会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的形式考查压强与浮力内容。选择题可能会继续聚焦于基本概念的辨析,如压力与重力的区别、浮力产生的原因等;填空题或侧重简单的压强与浮力计算,以及对生活中压强和浮力现象的定性分析;实验探究题可能在影响压强和浮力大小因素的探究上进一步创新;计算题大概率会综合多个知识点,如将压强、浮力与力学中的功和功率、简单机械等相结合,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计算能力。重点诠释【体系构建】【重难诠释】知识点一、固体压力 固体压强的计算1.重为G的物体在承受面上静止不动时所受压力的大小:分类 直接放置 水平受力 竖直下压 竖直上拉 顶在顶板 压在墙上受力情况压力 G G G+F G-F F-G F多物叠放对地面的压力等于所有物体的重力:F=G1+G2+…+Gn容器装液体+其他物体+外力时对地面的压力:F=G容+G液+G物-F拉(或 +F压)2.压强公式:;求压力大小:F=PS;求受力面积:3.柱体对地面的压强: P=ρgh (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1)柱体特点:V=Sh(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2)柱体对地面的压强公式推导:4、压强的计算类型类型 分析与计算切割 类(密 度均 匀的 规则 柱状 物体) 竖切 p=ρgh,切割后压强不变横切 受力面积S不变,压力F变化 1.切去质量m时:根据p=求剩余部分对接触面的压强。 2.切去体积V时:(1)m=ρV,根据p=求剩余部分对接触面的压强。 (2)h切=,根据p=ρg(h-)求剩余部分对接触面的压强。 3.切去高度d时:用p=ρg(h-d)求剩余部分对接触面的压强切割 类(密 度均 匀的 规则 柱状 物体) 斜切 1.切去B:剩余A可看成规则柱状体1+物体2。1相对原物体竖切,压强不变,增加物体2,由p= 可知,F变大,S不变,p变大。 2.切去A:剩余B可看成规则柱状体切掉2。由p= 可知,F变小,S不变,p变小知识点二、液体压强的比较1.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和液体重力G:的关系图甲:柱形,F底=G液图乙:上小下大台形容器,F底>G液图丙:上大下小台形容器,F底<G液2.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 G液+G容知识点三、浮力大小比较的两种方法①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ρ液gV排②状态法:【漂浮:F浮=G物、上浮:F浮>G物、悬浮:F浮=G物、下沉:F浮知识点四、漂球问题(1)同液体、同体积:A、B、C体积相同→使用阿基米德原理(2)同液体、同质量:A、B、C质量相同→受力分析(3)同物体、不同液体→受力分析知识点五、压强和浮力的计算压力差法 F浮=F向上-F向下(一般应用于计算形状规则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称重法 F浮=G物-F拉(F拉为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阿基米德 原理法 F浮=G排=ρ液g V排(注意ρ液为液体的密度;只有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才有 V排=V物)二力平衡法 F浮=G物(适用于物体漂浮于液体表面或悬浮于液体中)1.物体浸入液体中,液体对柱形容器底的压力:F液=G液+F浮。2.物体浸入液体中,柱形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将物体、液体、容器作为一个整体):(1)整体不受其他外力,如图甲所示,二力平衡:F容=G总=G容+G液+G物。 (2)整体受到其他外力,三力平衡:如图乙所示,受竖直向上的拉力:F容=G总-F拉=G容+G液+G物-F拉。 如图丙所示,受竖直向下的压力:F容=G总+F压=G容+G液+G物+F压。 3.液体对柱形容器底的压强:p=ρgh,p=。4.柱形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限时提升训练1.如图,水槽中的碗既可漂浮在水面上,也可沉入水底。下列关于碗沉入水底后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受浮力比漂浮时大B.排开水的体积与漂浮时相同C.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漂浮时小D.浮力等于碗自身的重力2.向一只重力和体积均不计的薄塑料袋内装入大半袋水,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它的重力,再将其逐渐浸入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如图乙所示,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当袋中的水面与烧杯中的水面相平时,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将塑料袋逐渐浸入水中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变小B.将塑料袋逐渐浸入水中的过程中,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逐渐增大C.当袋中水面与烧杯中的水面相平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为0 ND.该实验不能说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旅游归来,小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于是他决定利用自己课堂所学的知识,和小伙伴们一起动手玩转科学。请根据信息,完成下面小题。3.针筒是不是还可以做其他的模型呢?小伙伴们经过讨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潜艇模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模型漂浮于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B.向内推注射器活塞,水会被压入试管中,可实现模型下沉C.向外拉注射器活塞,模型会下沉,它受到的浮力将变小D.在较浅处悬浮的模型要下潜至更深处悬浮,活塞应先拉后推4.两个边长相同、材料不同的实心正方体甲和乙,用质量不计的细线连,轻轻放入某液体中,静止后悬浮,细线处于绷紧伏态,如图所示。则( )A.甲受到的浮力比乙受到的浮力大B.甲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相等C.如果将细线剪断,甲、乙再次静止后,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大小不变D.如果将细线剪断,甲、乙再次静止后,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不变5.小科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猜想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猜想三: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1)小科先后将该一长方体金属块平放、侧放和竖放系在弹簧测力计上,使其部分浸入同一杯水中,保证每次水面到达同一标记处,如图甲所示,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小科上述操作是想验证猜想 ;(2)图乙中金属块在步骤②中所受浮力为 N;(3)观察实验①、③、④可得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 有关;(4)用图乙中数据可计算出该金属块的体积为 cm3。6.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舟同学提出如下猜想:猜想1: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没的深度有关。猜想2: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猜想3: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猜想4: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体积有关。(1)如图1所示,用手把饮料罐按入水中,饮料罐浸入水中越多,手全感到越吃力。这个事实可以支持猜想 (填序号)。(2)为了研究猜想1,用弹簧测力计挂着铝块,先后将铝块完全浸没在同一杯水中的不同深度,如图2。比较F1、F2、F3大小关系为 ,从而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浸没的深度无关”结论。(3)为了研究猜想2,小舟同学用3块相同的橡皮泥分别捏成不同形状进行如图3所示的实验,由此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请你对此实验方案作出评价: 。(4)为了研究猜想3,请设计实验方案: 。7.小科用装有沙子的带盖塑料瓶探究浮力的影响因素。(1)小科根据三个常识,分别做出了三个猜想,其中符合常识1的是猜想 (填序号)。常识 猜想常识1:木头漂在水面,铁钉沉在水底 常识2:轮船从长江驶入大海,船身会上浮一些 常示3:人从泳池浅水区走向深水区,感觉身体变轻 猜想1: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猜想2: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3:与物体的密度有关(2)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科依次做了如下实验:①根据A、C、D的结果,可得猜想1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②通过 (填字母)实验对比,可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有关。③为验证猜想3,小科将瓶子中的沙子倒掉一些以减小物体密度(瓶子密度仍大于水)。然后重复实验操作,发现浸入液体前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5N,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5N,则新测得浮力大小为 N。浮力大小与物体密度 (填“有关”或“无关”)。8.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小明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然后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B、C、D、E、F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其示数记录在表中:实验步骤 B C D E F弹簧测力计示数/N 2.2 2.0 1.7 1.7 1.9(1)分析比较实验步骤A和 ,可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2)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N,金属块密度为 kg/m3。(3)图D和图E中,物体上下表面压力差 (填“D大”“相等”或“E大”)。(4)小明又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测出了一石块的密度,他的测量方案如下:首先将装有适量水的小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上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为F1(如图甲所示);然后用细线将物体系好后,挂在测力计的挂钩上使物体浸没在水中,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为F2(如图乙所示);再用手提着细线使物体浸没在水中,且石块不与杯底接触,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为F3(如图丙所示),则物体的密度是 (用F1,F2,F3和ρ水表示)9.如图所示是探究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实验过程及数据。(1)图甲中,物体重 N。(2)如图乙所示,把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2N N。(3)分析甲、乙、丙三图所示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体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4)若要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是否有关,应选择图丁中 (填字母)两个物体,并将它们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测出其所受浮力的大小来进行比较。10.2024年11月17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正式入列。“梦想”号排水量42600吨,全球海域无限航行。请回答下列问题:(g取10N/kg,海水的密度ρ取(1)“梦想”号全速前进时,与其并行的多功能保障船需保持百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因为两船中间的水流速度相对于外侧变快,压强 ,容易造成撞船事故。(2)“梦想”号漂浮在海面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3)“梦想”号漂浮时排开海水的体积多大 (4)返港时,“梦想”号从海水密度较大深海驶回密度较小的科考码头时,“梦想”号受到的浮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1.小宁自制一支能测液体密度的仪器。如图甲所示,取一根两端开口、粗细厚薄均匀的匀质塑料管MN,N端用合金块封口,再通过计算在塑料管外壁标上刻度线和刻度值,仪器就完成制作。如图乙所示,当仪器竖直漂浮在待测液体中时,液面所对应的刻度值就是待测液体的密度大小。已知塑料管长l1为30cm,质量m1为3g,塑料管横截面的外圆面积S为1.2cm2;合金块高l2为2cm,质量m2为18g,该仪器重心0点离N端的距离为d=3cm。请计算:(g取10N/kg)(1)该仪器的重力为 ;(2)该仪器竖直漂浮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浸入水中的深度为 。(3)物体浮力作用点位于物体浸入液体部分的几何中心,从理论上分析,该仪器竖直漂浮在某种液体中时,如果浮力作用点恰好与该仪器重心重合,则该液体的密度为多少g/cm3(计算结果精确到0.1g/cm3)。(写出计算过程)“瓯海农商银行杯” 2024浙江省第四届国际龙舟公开赛暨温州第十一届龙舟系列赛总决赛在温州龙舟运动中心举行。龙舟项目是一项充分体现团体合作精神的比赛,考验运动员爆发力和耐力,请回答(1)-(3)题。12.龙舟比赛中一般用一排浮球来设置航道,某一时间在水波的影响下,浮球在水中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浮球所受浮力的方向是( )A. B.C. D.13.在比赛过程中,当龙舟快速经过赛道浮球时,浮球会向龙舟靠近。若浮球与龙舟之间水的流速为V1,压强为P1,浮球另一侧水的流速为V2,压强为P2,则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B.C. D.14.龙舟的船型呈细长、流线型,船身侧身示意如图所示,比赛开始前运动员陆续登舟,此过程中龙舟所受的浮力F与龙舟底部离河面距离h的关系,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A. B.C. D.15.学习了项目化课程后,小宁自制一支能测液体密度的仪器。如图甲所示,取一根两端开口、粗细厚薄均匀的匀质塑料管MN,N端用合金块封口,再通过计算在塑料管外壁标上刻度线和刻度值,仪器就完成制作。如图乙所示,当仪器竖直漂浮在待测液体中时,液面所对应的刻度值就是待测液体的密度大小。已知塑料管长l1为30 cm,质量m1为3g,塑料管横截面的外圆面积S为1.2cm ;合金块高l2为2cm,质量m2为18g。请计算:(1) 该仪器的重力;(2) 求该仪器竖直漂浮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及浸入水中的深度;(3)求该仪器竖直漂浮在水中,水对该仪器底部的压强大小;(4)为了找出该仪器的重心,小宁用细线将它悬挂起来,使其水平平衡,如图丙所示,求出重心O点离N端的距离d;(5)物体浮力作用点位于物体浸入液体部分的几何中心,该仪器的浮力作用点位于重心及以下时,将会在液体中倾倒,难以测量;从理论上分析,该仪器竖直漂浮在某种液体中时,如果浮力作用点恰好与该仪器重心重合,求该液体的密度(计算结果精确到0.1 g/cm )。16.如图为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水陆两栖飞机“鲲龙-600”,可用于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其最大特点是既能在陆地起降,又能在水面起降,在执行灭火任务时,可在水面汲水后起飞,到达火场后喷水灭火。最大起飞质量是53.5吨,最大巡航速度为500千米/小时。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以最大巡航速度由机场前往火灾地点,来回用时3小时,则火灾地点离机场直线距离最多不超过多少千米?(2)若飞机起落架轮子与地面总接触面积为1.07米2,以最大起飞质量停在飞机场,对机场地面压强是多少?(3)“鲲龙-600”在机翼两侧下方各装有一个浮筒,设计要求每个浮筒的三分之一浸没在水中,每个浮筒至少要产生4.5×104牛的浮力才能防止侧翻,机翼才不会被巨浪卷入水中,则每个浮筒的体积至少是多少?17.如图为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水陆两栖飞机“鲲龙-600”,可用于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其最大特点是既能在陆地起降,又能在水面起降,在执行灭火任务时,可在水面汲水后起飞,到达火场后喷水灭火。最大起飞质量是53.5吨,最大巡航速度为500千米/小时。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以最大巡航速度由机场前往火灾地点,来回用时3小时,则火灾地点离机场直线距离最多不超过多少千米 (2)若飞机起落架轮子与地面总接触面积为1.07米2,以最大起飞质量停在飞机场,对机场地面压强是多少?(3)”鲲龙-500”在机翼两侧下方各装有一个浮筒,设计要求每个浮筒的三分之一浸没在水中,每个浮筒至少要产生4.5x104牛的浮力才能防止侧翻,机翼才不会被巨浪卷入水中,则每个浮筒的体积至少是多少 18.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底面积为100厘米2的容器,容器内装有5厘米深的水。将一底面积为80厘米2,高为10厘米的物体A用细线悬挂,并浸没在水中,物体A的上表面和水面恰好相平,如图乙所示。(柱形容器的厚度忽略不计,容器内液体没有溢出,物体未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求:(1)放入物体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会 ;(2)图乙中物体A所受水的浮力的大小;(3)有人说1牛的水可以产生超过1牛的浮力,请你结合本题说明,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并通过计算说明理由。19.小阳把家里景观水池底部的鹅卵石取出清洗。他先将一个重为12N的空桶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将池底的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桶仍漂浮在水面。(g值取10N/kg,不考虑捞出过程中带出的水,水的密度1g/cm3)(1)请判断,鹅卵石在空桶内与鹅卵石在池底时相比,水池水面高度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2)空桶漂浮在水面上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N。(3)若此时桶排开水的体积为6.0×10﹣3m3,求桶内鹅卵石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巩固训练1.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不同密度的液体,将同一物体先后放入甲、乙两杯中,当物体静止时,两个烧杯的液面相平,物体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杯液体密度比乙杯液体密度大B.甲杯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与乙杯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小相等C.甲杯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与乙杯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相等D.甲杯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比乙杯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小2.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密度计,它是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细铜丝做成的。将它依次分别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两个烧杯中,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A.甲杯中的液体密度较乙杯液体大B.甲杯中的液体密度较乙杯液体小C.甲、乙两杯底所受液体的压强大小相等D.密度计在甲图中受的浮力比乙图要大3.水平桌面上放有一容器,容器内装有一定质量的水,将物体A、B叠放后一起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再将A从B上拿下放入水中,B静止时漂浮,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体A的密度大于物体B的密度B.与甲图相比,乙图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小C.与甲图相比,乙图中桌面受到的压力变大D.甲、乙两图中物体A所受的浮力大小相等4.同一个长方体物块(不易吸水),甲图用细线系住没入水中,乙图是该物块漂浮在水面上,且一半的体积露出水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浮力大于乙图浮力B.甲图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图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C.甲图中细线对木块拉力与木块所受浮力之比是2:1D.甲、乙两图中,水对容器底部压强大小相等5.如图1所示,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叫做密度计,将其插入被测液体中(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先后被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计的工作原理是B.密度计在图2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图3中受到的浮力C.图2与图3中液体对密度计下表面的压强相等D.图2中液体的密度比图3中液体的密度大6.将体积相同的A、B实心小球用细线系好,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浸没在液体中,细线对小球的拉力相等(不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将细线剪断,当两球静止时,受到的浮力相等B.A球的密度可能小于B球的密度C.若将细线剪断,当小球静止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与图中相比不变D.若将细线剪断,当小球静止时,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与图中相比变大7.小明同学利用矿泉水瓶和薄壁小圆柱形玻璃瓶制作了“浮沉子”,玻璃瓶在矿泉水瓶中的情况如图所示(玻璃瓶口开着并倒置),玻璃瓶的横截面积为S=1.5cm2,此时玻璃瓶内外水面高度差h1=2cm,矿泉水瓶内水面到玻璃瓶口高度差h2=8cm,矿泉水瓶内水面到玻璃瓶底部高度差h3=4cm。(ρ水=1.0×103kg/m3)求:(1)“浮沉子”所受的浮力。(2)空玻璃瓶的质量。(3)挤压矿泉水瓶,肖“浮沉子”恰好在水中悬浮,与漂浮时相比较,小玻璃瓶内水对瓶口处压强的变化量。8. 如图所示,小明利用一个水槽、一个长方体空盒A、一个正方体金属块B研究浮力问题。已知水槽的底面积为,盒A底面积为,金属块B边长为5cm。他先把金属块B放入水槽中沉底,当空盒A漂浮在水面上时,盒底浸入水中2cm深。整个实验中,水槽里的水未溢出。(已知,取g=10N/kg)求:(1)空盒A漂浮在水面上时,盒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2)空盒A漂浮在水面上时所受浮力的大小;(3)若小明把金属块B从水中捞起后放进盒A,并漂浮在水面上,问水槽里的水位与之前相比会上升还是下降?请算出水槽里水位变化的高度。9. 如图所示,重为的实心合金球被轻细线悬挂于弹簧测力计下端,并浸没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已知图中盛水容器的底面积为。求:已知水的密度,取(1)该合金球所受浮力的大小?(2)该合金球的密度是多大?(3)与球未放入水中时相比,合金球浸没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多少?10.如图所示,一底面积为足够高的轻质圆柱形容器装入适量的水,将密度为的木块放入水中漂浮时,水面深度为20cm,木块浸入水中部分的体积为,则(1)木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多大?(2)木块的质量为多大?(3)若将木块浸入水中的这部分体积切去后,将剩余部分再投入水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了多少?(与木块未切时比较)11.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一个底面积为0.03m2薄壁圆柱形容器,容器侧面靠近底部有一控制出水的阀门K。边长为0.1m的正方体木块A体积的浸入水中,下方用细线TB系有重为3N的合金球B,B的体积是A体积的0.1倍。木块A上方的悬线TA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N,此时悬线TA处于松弛状态。(容器内的水足够深,不计细线的体积和质量,ρ水=1.0×103kg/m3,g取10N/kg)求:(1)木块A受到的浮力大小;(2)细线TB对合金球B的拉力大小;(3)打开阀门K使水缓慢流出,当悬线TA断裂的一瞬间关闭阀门K,此时木块A排开水的体积为多少?(4)若在悬线TA断裂的一瞬间关闭阀门K同时剪断细线TB,待木块A再次静止漂浮时,与悬线TA断裂的瞬间相比,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改变了多少?1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柱形容器,中间通过很细的导管相连,此时阀门K处于关闭状态,容器底面积均为200cm 、高均为40cm。左侧容器中盛满水,且放有底面积为100cm 、高为30cm、密度为4.0×103kg/m3的圆柱体A,A已沉底但未与容器底紧密接触。右侧容器内悬吊有底面积为140cm2、高为20cm、重36N的圆柱体B,它的下表面到容器底部的距离为10cm。A和B通过质量可忽略的细绳分别悬吊在轻质杠杆MN的两端,已知ON=2OM,杠杆MN始终保持水平平衡。求:(1)物块A受到的浮力大小;(2)容器底部对物块A的支持力大小;(3)打开阀门,待液面静止后,与阀门打开前相比,圆柱体A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13.如图所示,重为50N的正方体木块A,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绳子的拉力为30N,水深为50cm。g取10N/kg。要求:画出受力分析图。求:(1)物体A所受浮力的大小。(2)水对容器底的压强。(3)若绳子断了,物块最终露出水面的体积与总体积之比。14.如图所示,底面积为50cm2的大烧杯中装有适量的水,杠杆CD可绕支点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CO=3DO,钩码A的质量为100g,物体B的体积为750cm3,杠杆CD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物体B有的体积露出水面;当在A的下方加挂1个相同的钩码时,物体B有的体积露出水面,杠杆CD仍在水平位置平衡,g取10N/kg,杠杆、悬挂物体的细绳的质量可忽略不计,求:(1)物体B浸没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2)物体B的密度;(3)挂两个钩码与挂一个钩码相比,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减小了多少。15.水平桌面上放置一轻质圆筒,筒内装有米深的某液体,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悬挂底面积为、高为米的圆柱体,从液面逐渐浸入直到浸没,弹簧测力计示数与圆柱体浸入液体深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圆筒的厚度忽略不计,筒内液体没有溢出,圆柱体不碰到筒底.(1)若牛,牛,求圆柱体浸没时所受浮力;筒内液体的密度.(2)圆柱体未浸入时筒底受到的液体压强.(3)若轻质圆筒的底面积为,高度为筒内液体深度为,液体密度为,圆柱体底面积为、高为,求圆柱体浸没时,通过计算说明液体对圆筒底部的压强与圆筒对桌面的压强的大小关系用字母表示.16.(1)如图1是小亮同学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①比较图乙和图丙,可以得出结论:同种液体,深度越深,液体的压强越 (填“小”或“大”)。②比较图乙和图丁,得出“液体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的结论,你认为小亮的判断是 (填“合理”或“不合理”)。(2)小亮还通过如图2的步骤进行了“浮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①对A、C、D三图中的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下列结论:物体浸没后,浮力的大小与深度 (填“有关”或“无关”)。②分析D、E两图中的实验现象和数据,可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还与液体的 有关。③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出物体的密度为 kg/m3,如考虑物体具有吸水性,则计算的结果比物体的真实密度偏 (填“小”或“大”)。17.如图所示是“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过程及数据。(1)图a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图b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N;(2)比较图a、b、c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3)图c、d中,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 (选填“相等”“图c大”或“图d大”);(4)比较图 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若向d中加入一定量的盐,并搅拌均匀,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比较图a、c、d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 无关。18.在进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如下猜想:A.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B.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C.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D.可能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小明选用了物块甲和乙(甲和乙的体积相等但密度不同)、弹簧测力计、一杯水、一杯盐水、细绳等器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分析比较实验①⑤,可以知道甲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是 N。(2)小明认为分析比较实验①③④,不可以验证猜想A是错误的,原因是 。应分析比较实验 ,才可以验证猜想A是错误的。(3)分析比较实验①⑤与②⑥,可以验证猜想 是错误的。(4)分析比较实验 ,可以验证猜想D是正确的。(5)分析比较实验②⑥⑦可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6)综合以上分析,得出最后的实验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 和 有关。19.如下图所示是“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过程及数据。(1)图A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图B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N;(2)比较图A、B、C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3)比较图 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并能计算出浓盐水的密度是 kg/m3;(g=10N/kg,ρ水=1.0×103 kg/m3)(4)比较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 无关。20.小敏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到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实心圆柱体铜块,相同的圆柱形容器若干,水和密度未知的某种液体,细线等。(1)分析图A、B、C、D可知: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2)图C中,铜块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 N。(3)小敏用图中的数据算出了液体的密度为 kg/m3;如果在实验F中不小心使物体接触到了容器底且与容器有力的作用,则此时计算出的液体密度值将 (选填“偏大”或“偏小”)。(4)若图E与图F的液面相平,则图 (选填“E”或“F”)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较大。(5)利用“等浮力”方法比较液体的密度:①小明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c、d两种等体积的不同液体,并将装有石块的小盒放在液体c中漂浮,此时杯内液面高度做标记1,如图G;②再将装有石块的小盒放在液体d中漂浮,此时杯内液面高度做标记2;③若标记1的位置在标记2的下方,则pc pd(选填“>”“<”或“=”)。21.如图为某小组同学“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装置及过程。(1)分析实验步骤 (填序号)可知,在同种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步骤④中,若金属块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为1N,则金属块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力为 N;(2)分析实验步骤①②③可知,在同种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 (选填“大”或“小”);(3)根据图中数据可计算出未知液体的密度为 kg/m3。小明提出若在计算过程中g取9.8N/kg会使测量结果更准确,而小敏认为无影响,你认为 。(选填“小明”或“小敏”)的说法正确。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重重难点02 压强与浮力 大小比较与综合计算(学生版).docx 重重难点02 压强与浮力 大小比较与综合计算(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