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3.2.2光合作用课件(共3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3.2.2光合作用课件(共31张PPT)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第三单元
植物的生活
第二章 植物体内的物质与能量变化
第二节 光合作用
情境导入
第二章
第二节 光合作用
植物在生命活动中吸收的水大部分会通过蒸腾作用散失。那么,在海尔蒙特的柳树生长实验中,柳树质量增加了70多千克,增加的主要是什么物质呢
目标引领
学习目标
1.光合作用的场所、原料、产物和条件分别是什么
2.光合作用的实质是什么
3.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有哪些应用
新 课 探 究
第二节
光合作用
任务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实验目的:
1.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2.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材料用具:
盆栽的天竺葵、酒精、碘液、清水、黑纸片、曲别针、小烧杯、培养皿、水浴锅、镊子等。
新课探究
任务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方法步骤:
1.将盆栽的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将盆栽植物移到阳光下照射。
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黑纸片。
4.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将小烧杯置于水浴锅中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将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暗处理
新课探究
任务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
新课探究
任务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1.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______是植物制造淀粉(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淀粉

叶片的见光部分变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色。
为什么要将天竺葵提前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
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
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形成以光照为变量的对照实验。
新课探究
任务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银边天竺葵
将银边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后,再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经过脱色、漂洗处理后,在叶片上滴加碘液。
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
银边天竺葵的边缘部分不变蓝,中部变蓝。
新课探究
任务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普里斯特利实验
为什么蜡烛可以继续燃烧?小鼠可以存活呢?
思考:
植物能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把一盆植物分别和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只活着的小鼠一同放到密闭的玻璃罩内。
  如果你是普里斯特利的话,观察实验现象后,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新课探究
任务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普里斯特利实验
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小鼠为什么会死掉?
思考:
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都会使空气变“污浊”。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只活着的小鼠分别放到密闭的玻璃罩内。
新课探究
任务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后来的科学实验证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都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而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证实了使空气变“污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原料。
二氧化碳真的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原料吗?
新课探究
任务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新课探究
任务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1.应选择什么作为该实验的变量?
2.除这个变量外,其他条件应是怎样的?
思考
3.如何设计对照实验?
新课探究
任务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制订并实施计划:
  (1)取甲、乙两套装置,在小烧杯中各放入一枝生长状态相似的枝条,在甲装置的水槽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乙装置的水槽中加入清水。
注意:氢氧化钠溶液有腐蚀性!
新课探究
任务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制订并实施计划:
  (2)把甲、乙两个装置同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一起移到光下照射。
  (3)几小时后,各取甲、乙两个装置中的一片叶片,分别编号为A、B,放在酒精中水浴加热,脱去叶绿素,然后用清水漂洗。
  (4)在A、B叶片上各滴上两滴碘液,冲洗后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得出结论:
A叶片不变色,B叶片变蓝色。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实验现象:
新课探究
任务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表达和交流:
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不一致怎么办?
01
否定原来的假设,得出与假设相反的结论。
02
按原来方案重做一遍,检验结果是否可重复。
03
重新设计方案,通过实验重新检验假设。
新课探究
任务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科学研究表明,水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水呢?
思考:
圆圈内叶片就没有水供应了。
新课探究
任务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既然生物的呼吸和物质的燃烧都会消耗大量氧气。为什么我们没有感觉到缺氧呢?
新课探究
任务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新课探究
任务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金鱼藻
  1.请描述水中的金鱼藻在光照条件下产生气体的状况。
  2.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试管口内会发生哪种实验现象?
思考
  水中出现气泡。
卫生香复燃。
氧气具有助燃性。
新课探究
任务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3.如果将装置放置在无光的条件下,一段时间后,试管会有什么现象?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试管口内,会有什么现象?
  4.分析两个实验结果,获得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思考
金鱼藻在光下产生氧气。
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有机物外,还有氧气。
无气泡产生。
卫生香不复燃。
金鱼藻
新课探究
任务三:光合作用的实质
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 + 氧气
光能
叶绿体
(储存着能量)
原料
产物
条件
场所
你能用反应式表示出来吗?
新课探究
任务三:光合作用的实质
光合作用中,物质和能量是如何变化的呢?
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有机物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物质转变
能量转化
新课探究
任务四:有机物的运输及其作用
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都去哪里了呢
如果在杨树、柳树、葡萄等植物的茎上剥去一圈树皮,一段时间后,这株植物依然在生长,但切口处的树皮明显增厚,甚至会形成瘤状物。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运输有机物的通道--筛管就分布在树皮中。环割树皮后,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道被切断,造成局部营养过剩,再加上损伤的刺激等因素,引发细胞无序分裂,进而形成瘤状物。
葡萄茎环割后形成的瘤状物
新课探究
任务四:有机物的运输及其作用
筛管
运输有机物
筛管是被子植物中运输有机物的管状结构,由一系列长筒形的细胞首尾连接而成。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经叶脉、叶柄、茎等结构中的筛管运输到植物体各处,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并参与构建植物细胞,进而构成各种组织、器官和整个植物体。
新课探究
任务五: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在农业生产上,要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综合考虑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
农业上都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呢?
新课探究
任务五: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比较下列三种种植方法,看看其生长状况有何不同,并分析原因(从利用光合作用原理的角度分析)。
过稀
过密
合理密植
新课探究
任务五: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立体种植是充分利用光能,增大光合作用有效面积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间作套种是充分利用光能、空间和时间资源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新课探究
任务五: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二氧化碳发生器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延长光照时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课 堂 小 结
第二节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普里斯特利实验:植物能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金鱼藻实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实验现象:叶片的见光部分变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色。
实验结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植物制造淀粉(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光合作用的实质
农业生产应用
光能
叶绿体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 + 氧气
(储存着能量)
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2.如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③为有机物,④为水
B.光合作用只发生在叶片中
C.光合作用需要[①]氧气作为原料,释放出[②]二氧化碳
D.光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
1.严重干旱时,会造成庄稼颗粒无收,从光合作用的角度来看,表明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
A.阳光    B.水    
C.二氧化碳    D.无机盐
新课探究
【即时检测】
B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