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下册科学3.3 化学方程式与质量守恒定律 易错点培优练习(二)一、化学方程式书写1.氧气的性质①碳+氧气――→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磷+氧气――→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硫+氧气――→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铁+氧气――→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集气瓶底留有沙子或水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铝+氧气――→_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镁+氧气――→_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氧气的制取 (填化学方程式):①加热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用二氧化锰催化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电解水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根据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练习:1、用粮食作原料酿酒时,往往发现制得的酒发酸,这实际上是因为酒精(C2H5OH)在酶的作用下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生成了醋酸(CH3COOH)和水,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工业上常用接触法制硫酸(H2SO4),所使用的原料是硫铁矿(主要含FeS)。在高温下,将硫铁矿的粉末与氧气充分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铁和二氧化硫,再经过一系列转化可生成硫酸。试写出硫铁矿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这个反应中铁由+2价升到+3价,硫元素的化合价由 。3、壁画颜料中的铅白[Pb2(OH)2CO3]由于受到空气中硫化氢气体的作用而变成黑色硫化铅(PbS),影响画面的色泽。当用双氧水处理时就可以使黑色的硫化铅氧化成白色硫酸铅和水,试写出双氧水处理硫化铅的化学方程式 。4、将黑色氧化铜粉末装入试管中加热,通入氨气(NH3)则生成红色的铜、水和一种气体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配平下列方程式:(1) Al+ H2SO4= Al2(SO4)3+ H2↑(2) Mg+O2 MgO(3)Fe+ HCl=FeCl2+H2↑(4)CH4+ O2 CO2+ H2O(5) Cu+ HNO3(浓)= Cu(NO3)2+ NO2↑+ H2O(5) Cu+ HNO3(稀)= Cu(NO3)2+ NO↑+ H2O6.配平或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1) 。(2) 。(3)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一种无污染的单质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氧化铁固体高温时会分解成四氧化三铁和一种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1)“假酒”一般是由工业酒精加水配制而成的,它含有一定量的甲醇(CH3OH),而饮用甲醇会使人的视力迅速下降,甚至死亡。甲醇的工业制法为 X+2H2CH3OH, 则 X 的化学式为 ,你判断的依据是 。(2)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Al+ MnO2= Mn+ Al2O38.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铝 。(2)甲烷(CH4)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3)水煤气法制氢气:用焦炭(主要成分是碳单质)为原料与水蒸气在高温时反应制得氢气和二氧化碳 。(4)镁在高温下与TiCl4反应生成Ti和氯化镁 。考点六、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判定物质组成例1:杭州亚运会火炬首次以甲醇作为“绿色燃料”。甲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由此推测甲醇中( )A.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C.可能含有碳、氢元素 D.可能含有碳、氧元素例2:(2024八下·永嘉期中)现有一定质量的有机物A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的水。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机物A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B.有机物A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有机物A是由二氧化碳和水组成的D.有机物A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例3:(2024八下·义乌月考)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4.8g氧气,同时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2.7 g水,则该化合物中( )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只含碳、氧两种元素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例4:(2023八下·浙江期中)1.6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判断:①一定含C、H元素;②一定不含O元素:③可能含O元素:④一定含O元素;⑤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2;⑥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4。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⑤ B.①②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例5:某纯净的有机化合物2.6克,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1.8克水,该物质组成中( )A.一定含C、H、O三种元素B.一定含有C、H元素不含有O元素C.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D.不能确定进一步:试确定该物质的化学式变式训练1.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10.8g某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30.8g CO2和7.2g H2O,则该有机物中( )A.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不含O元素B.一定含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C.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D.C、H两种元素质量比为7:82.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一定含有氧元素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3 3.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水,则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 )A.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C.该物质的化学式可能为C2H6O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4.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3.2g某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 CO2 和3.6g H2O,则该有机物中(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 ( )A.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B.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C.一定含有C、O两种元素,可能含有H元素 D.只含有C、H两种元素,不含O元素进一步:试确定该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5.如果氧气不足,乙醇(C2H5OH)燃烧可能还有CO生成。若乙醇燃烧产物中CO和CO2的总质量为25.2 g,其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5,则参加反应的乙醇的质量为___ __ g,产物中水的质量为_____ g。(利用元素守恒做)考点六、化学方程式前面的系数确定、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和质量比例1:有A、B、C三种物质各16g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混合物中还有12gA、27gC和一定质量的D.已知B完全反应,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32、44、18,则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A.2A+BC+2D B.A+2BC+2DC.2A+B2C+D D.A+BC+D变式1:在反应A+B=C+2D中,2.9g A可跟4.9g B完全反应,生成6.0g C,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26 B.40 C.58 D.86变式2:在3A+B====2C+D的化学反应中,12 g A与3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3︰2。当有8 g A参加反应时,生成D的质量是 ;若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变式3:将A、B、C三种物质各16g 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混合物中有12g A、27g C和一定质量的D,已知B完全反应。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6、32、44、18,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A.2A + B = C + 2D B.A + 2B = C + 2DC.2A + B = 2C + D D.A + B = C + D变式4:甲、乙、丙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丁,在该条件下若取甲、乙、丙各15g,使之充分反应,则只能得到30g丁。若增加10g丙,则甲和丙可恰好完全反应。甲和乙反应时的质量比应为( )A、1:1 B、2:1 C、2:3 D、3:2变式5:将A、B、C各10g的混合物加热后,A全部参加反应,生成4gD,同时增加了8gC,则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是( ) A.1:5 B.l:4 C.4:l D.5:l变式6:在反应2A+3B====2C+4D中,若A、B、C、D的质量比为8︰12︰11︰9,则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A.8︰12︰11︰9 B.16︰36︰22︰36C.16︰16︰22︰9 D.2︰3︰2︰41、已知2A+3B=C+6D,用足量的A和147gB恰好完全反应,其生成200C和54gD,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214 B.112 C.107 D.71.32、A、B、C三种物质各15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g新物质D.若增加10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C.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9g 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50g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2 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33、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 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 g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A. 4:9 B. 8:11 C. 10:11 D. 31:444、在化学反应A+2B═C+3D中,2gA与4.1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5gC,若有1.5gD生成时,反应物A的质量是( )A. 0.5g B. 4.5g C. 5.6g D. 5g5.质X在4.8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X+3O2点燃RO2+2SO2,测得RO2和SO2的质量分别为2.2g和6.4g,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4.3g B.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C.X中含有R元素、S元素和O元素 D.产物为气态时都是空气污染物6.在化学反应中,10克A与14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6克C.若使5克A与足量的B反应,可生成D的质量为( )A.4克 B.8克C.12克 D.16克易错点七、化学方程式前面的系数确定、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和质量比例1:A、B、C三种不同分子的模型分别为“”、“”、“”,如图为三种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的状况,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三物质的化学式前的系数之比为( )A.3:1:2 B.4:1:3 C.4:1:2 D.3:1:3例2:下列反应中生成物都是C,若C的化学式为AB2,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3AB+B2═2C B.AB+B2═2C C.2AB+B2═2C D.AB+2B2═2C例3:现将和足量混合加热,与发生化学反应,完全反应后生成和10gD,则反应中的B与的质量比A.1:4 B.1:2 C.1:1 D.5:1例4:有A、B、C三种物质各16g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混合物中还有12gA、27gC和一定质量的D.已知B完全反应,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32、44、18,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A.2A+BC+2D B.A+2BC+2DC.2A+B2C+D D.A+BC+D例5:某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氧化碳和水。则对该物质判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B.该反应中O2和H2O的分子数之比为1:2C.该反应中CO2和CO2的质量比为12:11D.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例6:A、B、C三种物质各15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g新物质D.若增加10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C.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9g 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50g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2 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3变式训练1.甲、乙、丙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丁,在该条件下若取甲、乙、丙各15g,使之充分反应,则只能得到30g丁。若增加10g丙,则甲和丙可恰好完全反应。甲和乙反应时的质量比应为( )A、1:1 B、2:1 C、2:3 D、3:22.在反应2A+3B====2C+4D中,若A、B、C、D的质量比为8︰12︰11︰9,则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A.8︰12︰11︰9 B.16︰36︰22︰36C.16︰16︰22︰9 D.2︰3︰2︰43.已知2A+3B=C+6D,用足量的A和147gB恰好完全反应,其生成200C和54gD,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214 B.112 C.107 D.71.34.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 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 g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A. 4:9 B. 8:11 C. 10:11 D. 31:445.在化学反应A+2B═C+3D中,2gA与4.1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5gC,若有1.5gD生成时,反应物A的质量是( )A. 0.5g B. 4.5g C. 5.6g D. 5g6.质X在4.8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X+3O2点燃RO2+2SO2,测得RO2和SO2的质量分别为2.2g和6.4g,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4.3g B.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C.X中含有R元素、S元素和O元素 D.产物为气态时都是空气污染物7.质量守恒定律是是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请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回答下列问题:(1)小铭同学将10gA和足量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2)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淀粉+氧气,则有关淀粉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含碳、氢元素 B.含有碳、氧、氢三种元素C.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确定(3)铜丝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铜丝的质量大,原因是 ;纸片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片的质量小,原因是 。8.(2023八下·拱墅期末)在一密闭容器内有4种物质A、B、C、D,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B、C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物质 A B C D微观示意图 反应前质量/g 100 1 1 46反应后质量/g 4 89 55 X(1)A,B,C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写字母)。(2)X的值为 。(3)该反应的生成物是 (写物质名称)。(4)该反应中B和C的分子个数比为 。易错点七: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例1:(2024八下·越城月考)某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过程,对原实验进行部分改进,增加了称量操作.具体做法是:取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入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称量,记录如下:反应过程 反应前 反应后质量变化(不含容器质量) 34.3g 32.7g若反应后,双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试回答:(1)制得氧气的质量为 克。(2)请你列式计算所取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多少克?例2:(2024·浙江期末)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某同学取质量为x的高锰酸钾(KMnO4)加热,记录产生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t0 t1和t4 t5时段固体质量都不变,为什么?(2)已知两个高锰酸钾分子经过化学反应后能生成一个氧分子,请根据图中数据计算,高锰酸钾的质量x为多少?(3)请在图乙所示的坐标图中,画出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在t0 t5时段变化示意图。例3:(2024八下·西湖期末)氢化钙(CaH2)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剂,用它和水反应可以生成氢气,利用氢气燃烧提供能量。(1)已知CaH2和水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CaH2+2H2O=X+2H2↑,写出X的化学式 。(2)现需要制取16g氢气,理论上消耗氢化钙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3)相比于电解水制取氢气,用该药品制取氢气有什么优点? (写出一点即可)。变式训练1.(2023八下·义乌期中)在做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某同学误把高锰酸钾当二氧化锰加入反应,反应前混合物的总质量为12.96g,加热混合物到质量不再减少,反应后混合物的质量为8.8g,将反应后的固体溶入水中,过滤,干燥得到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87g。(1)求制取氧气的质量。(2)反应前高锰酸钾的质量为多少?(3)求反应后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2.(2024八下·越城期末)实验室有一瓶含少量氯化钾的氯酸钾样品,某项目化学习小组利用该样品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数据记录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a= (2)计算氯酸钾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3)计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2023八下·下城期中)某同学在研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过程中,记录了如下数据(已知Fe+S△FeS):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硫粉的质量/g 16 32 32铁粉的质量/g 28 28 56硫化亚铁(FeS)的质量/g 44 44 88(1)第 次实验,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2)通过实验说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之间存在着比例关系,从如表可知 。(3)若该同学要进行第四次实验,如果要将48克硫粉完全反应,则需要铁粉多少克?能生成硫化亚铁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4.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取一定质量的该样品与1克二氧化锰混合,其总质量为6克。依次加热该混合物t1、t2、t3、t4时间后,分别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记录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与化学反应),请回答:加热时间 t1 t2 t3 t4剩余固体质量(克) 4.24 4.16 4.08 4.08(1)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氧气的总质量为 克。(2)样品中氯酸钾的纯度是多少?5.(2023八下·拱墅期末)为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杂质不参与反应)的纯度,取一定量该样品进行加热,不同时刻固体质量数据如图所示。(1)t1时刻产生的氧气质量是 。(2)t3-t4时段剩余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 。(3)列式计算该样品中氯酸钾的纯度。6.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某同学取质量为15.0g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1)t0~t1时段固体质量不变,是因为________;t4~t5时段固体质量不变,是因为________。(2)t4时,制得氧气质量是________克。(3)t5时MnO2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4)请在图乙中画出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在t0~t5时段的变化曲线。(应做适当标注)7.(2023八下·椒江期末)小科探究二氧化锰的质量是否会影响过氯化氢分解的速率。于是他利用右图实验装置,往分液漏斗中加入30亳升15%的过氧化氢溶液,往烧瓶中加入50毫升水,仅改变加入的二氧化锰的质量,并进行多次实验,记录每次实验收集一集气瓶氧气所用的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次数 1 2 3 4 5 615%的过氧化氢溶液体积/毫升 30 30 30 30 30 30加入二氧化锰粉末的质量克 0.1 0.3 0.5 0.7 0.9 1.1收集一集气瓶氧气所用时间/秒 32 16 8 5 5 5(1)实验时,烧瓶内事先装有50毫升水的作用是 (2)分析表格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3)已知氧气密度为1.43克/升,若制取448毫升氧气,理论上需要分解的过氧化氢质量为多少?(计算氧气质量时,保留2位小数)8.(2022八下·浦江期末)某同学在实验室做“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他使用的实验药品和器材有:氯酸钾、二氧化锰、药匙、大试管、铁架台、铁夹、酒精灯、火柴、导管、集气瓶、水槽、抹布等。(1)清点器材时,他发现要完成该实验还缺少的器材是 。(2)如图所示为他的实验装置,请说出装置存在的两处明显错误: , 。(3)若他收集的4瓶氧气的质量共1.6g,为了不浪费药品,实验时,他要取用多少克氯酸钾?(结果保留2位小数)9.(2024八下·安吉期末)某同学取双氧水溶液68.0g 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2.0g二氧化锰,放在电子秤上,每隔一分钟观察一次并记录,烧杯中的剩余物质质量如表所示,直到实验结束。请回答下列问题:时间(分钟) 0 1 2 3 4 5 6质量(g) 70.0 69.3 68.9 68.6 68.4 m 68.4(1)实验结束时的现象是 ;从表格可知,m数值是 g。(2)请计算该双氧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八年级下册科学3.3 化学方程式与质量守恒定律 易错点培优练习(二)答案一、化学方程式书写2.氧气的性质①碳+氧气――→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磷+氧气――→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硫+氧气――→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铁+氧气――→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集气瓶底留有沙子或水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铝+氧气――→_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镁+氧气――→_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氧气的制取 (填化学方程式):①加热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用二氧化锰催化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电解水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根据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练习:1、用粮食作原料酿酒时,往往发现制得的酒发酸,这实际上是因为酒精(C2H5OH)在酶的作用下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生成了醋酸(CH3COOH)和水,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工业上常用接触法制硫酸(H2SO4),所使用的原料是硫铁矿(主要含FeS)。在高温下,将硫铁矿的粉末与氧气充分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铁和二氧化硫,再经过一系列转化可生成硫酸。试写出硫铁矿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这个反应中铁由+2价升到+3价,硫元素的化合价由 。3、壁画颜料中的铅白[Pb2(OH)2CO3]由于受到空气中硫化氢气体的作用而变成黑色硫化铅(PbS),影响画面的色泽。当用双氧水处理时就可以使黑色的硫化铅氧化成白色硫酸铅和水,试写出双氧水处理硫化铅的化学方程式 。4、将黑色氧化铜粉末装入试管中加热,通入氨气(NH3)则生成红色的铜、水和一种气体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配平下列方程式:(1) Al+ H2SO4= Al2(SO4)3+ H2↑(2) Mg+O2 MgO(3)Fe+ HCl=FeCl2+H2↑(4)CH4+ O2 CO2+ H2O(5) Cu+ HNO3(浓)= Cu(NO3)2+ NO2↑+ H2O(5) Cu+ HNO3(稀)= Cu(NO3)2+ NO↑+ H2O【答案】(1)2;3;3 (2)2;2 (3)2 (4)2;1;2(5) 1 4 1 2 2 (6) 3 8 3 2 4【解析】质量守恒应用于方程式的配平,遵循下列规则六个不变:宏观:1.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2.元素的种类不变 3.各元素的总质量不变微观:4.原子的种类不变;5.原子的数目不变;6.原子的质量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种类改变。微观:物质的粒子构成方式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宏观: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微观:分子总数可能会改变。(5)利用待定系数法配平,分别设铜的化学计量数为x、硝酸的化学计量数为2y,NO2前面系数为z,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首先使反应前后,铜原子、氢原子个数相等,则可得:,根据反应前后氮原子个数相等,列出方程:2y=2x+z,根据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相等,列方程:6y=6x+2z+y,解此方程组,可得y=2x,z=2x,代入方程式,约去x,可得:;(6)利用待定系数法配平,分别设铜的化学计量数为a、硝酸的化学计量数为2b,NO前面系数为c,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首先使反应前后,铜原子、氢原子个数相等,则可得:,根据反应前后氮原子个数相等,列出方程:2b=2a+c,根据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相等,列方程:6b=6a+c+b,解此方程组,,,代入方程式,约去a,两边均乘以3,可得:。6.配平或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1) 。(2) 。(3)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一种无污染的单质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氧化铁固体高温时会分解成四氧化三铁和一种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 3 2 4 3 (2) 1 6 2 3(3) (4)【解析】(1)利用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配平,以氧原子作为配平的起点,Fe2O3、CO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3,最后调整碳、铁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3、4;(2)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Al2O3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HCl、AlCl3、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6、2、3;(3)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一种无污染的单质气体,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的单质气体是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氧化铁固体高温时会分解成四氧化三铁和一种气体,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的气体是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7.(1)“假酒”一般是由工业酒精加水配制而成的,它含有一定量的甲醇(CH3OH),而饮用甲醇会使人的视力迅速下降,甚至死亡。甲醇的工业制法为 X+2H2CH3OH, 则 X 的化学式为 ,你判断的依据是 。(2)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Al+ MnO2= Mn+ Al2O3【答案】(1)CO;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2)4;3;3;2【解析】(1)甲醇的工业制法为,反应后有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反应前有4个氢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则1个X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CO;判断的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2)利用最小公倍数法来配平,MnO2和Al2O3中氧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6,所以MnO2前配个3,Al2O3前配个2,再根据铝原子和锰原子的个数来配平,所以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MnO2═3Mn+2Al2O3,化学计量数分别为:4、3、3、2。8.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铝 。(2)甲烷(CH4)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3)水煤气法制氢气:用焦炭(主要成分是碳单质)为原料与水蒸气在高温时反应制得氢气和二氧化碳 。(4)镁在高温下与TiCl4反应生成Ti和氯化镁 。【答案】(1)(2)(3)(4)考点六、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判定物质组成例1:杭州亚运会火炬首次以甲醇作为“绿色燃料”。甲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由此推测甲醇中( )A.一定含有碳、氢元素B.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C.可能含有碳、氢元素D.可能含有碳、氧元素解:甲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CO2和H2O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甲醇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A。例2:(2022八下·永嘉期中)现有一定质量的有机物A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的水。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机物A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B.有机物A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有机物A是由二氧化碳和水组成的D.有机物A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答案】D【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判断。【解答】有机物A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水中的氢元素肯定来自于物质A,而其中的氧元素可能来自于物质A,也可能来自于氧气。例3:(2024八下·义乌月考)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4.8g氧气,同时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2.7 g水,则该化合物中( )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只含碳、氧两种元素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反应前后元素质量和种类不变分析。【解答】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4.8g氧气,同时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2.7 g水,则该化合物的质量为4.4+2.7-4.8=2.3g,其中碳元素质量为,氢元素质量为,由此可知还含有2.3g-1.2g-0.3g=0.8g氧元素。故选C。例4:(2023八下·浙江期中)1.6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判断:①一定含C、H元素;②一定不含O元素:③可能含O元素:④一定含O元素;⑤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2;⑥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4。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⑤ B.①②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答案】B【解析】(1)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然后分别计算出二氧化碳和水中氧元素的质量然后相加,将得到的结果与参加反映的氧气质量进行比较,进而确定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2)用物质质量减去氧元素质量,分别计算出碳元素的质量和氢元素的质量,然后根据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比计算出二者原子的个数之比。【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到,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4.4g+3.6g-1.6g=6.4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因为3.2g+3.2g=6.4g,所以该物质中肯定不含氧元素;根据元素种类守恒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C、H元素,故①②正确,而③④错误;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4.4g-3.2g=1.2g;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3.6g-3.2g=0.4g;根据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比,得到:1.2g:0.4g=12x:1y;解得:x:y=1:4,故⑤错误,⑥正确。那么正确的是①②⑥。例5:某纯净的有机化合物2.6克,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1.8克水,该物质组成中( )A.一定含C、H、O三种元素B.一定含有C、H元素不含有O元素C.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D.不能确定进一步:试确定该物质的化学式解:8.8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8.8g××100%=2.4g,1.8g水中含氢元素质量=1.8g××100%=0.2g;可燃物中所含C、H元素质量和=2.4g+0.2g=2.6g=2.6g,因此可燃物中一定含有C、H元素,一定不含氧元素;故选:B。化学式:C2H2变式训练1.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10.8g某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30.8g CO2和7.2g H2O,则该有机物中( )A.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不含O元素B.一定含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C.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D.C、H两种元素质量比为7:8【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就是有机物中碳元素的质量,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就是有机物中氢元素的质量。故该有机物中含有C的质量为:30.8g8.4g;该有机物中含有H的质量为:7.2g0.8g;该有机物中含有O的质量为:10.8g﹣8.4g﹣0.8g=1.6g,因此可判断该有机物中含有C、H、O三种元素,其中C、H两种元素质量比为8.4g:0.8g=21:2。故选:C。2.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一定含有氧元素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3 D3.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水,则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 C )A.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C.该物质的化学式可能为C2H6O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因为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一定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氧有没有,要算过。4.4g二氧化碳有1.2克碳,2.7g水中有0.3克氢。碳氢质量比为4︰1,个数比为1︰3,此题中,没有说原有物质多少克,故无法知道有没有氧元素,A错。4.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3.2g某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 CO2 和3.6g H2O,则该有机物中(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 ( B )A.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B.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C.一定含有C、O两种元素,可能含有H元素 D.只含有C、H两种元素,不含O元素进一步:试确定该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因为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一定有碳元素和氢元素,4.4g CO2 中有1.2克碳,3.6g H2O中有0.4克氢,加起来只有1.6克,说明还有1.6克是氧元素。故选B。由此可推出碳原子个数一个,氢原子个数为四个,氧原子个数为一个,故化学式为:CH4O(甲醇)5.如果氧气不足,乙醇(C2H5OH)燃烧可能还有CO生成。若乙醇燃烧产物中CO和CO2的总质量为25.2 g,其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5,则参加反应的乙醇的质量为___13.8 __ g,产物中水的质量为___16.2__ g。(利用元素守恒做)25.2克混合物中碳占了七分之二,求得碳的质量为7.2克,即多少克乙醇中有碳7.2克?反求可得为13.8 g。其中有氢元素1.8克,反求水的质量为16.2g。易错点七、化学方程式前面的系数确定、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和质量比例1:A、B、C三种不同分子的模型分别为“”、“”、“”,如图为三种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的状况,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三物质的化学式前的系数之比为( )A.3:1:2 B.4:1:3 C.4:1:2 D.3:1:3【答案】A【解答】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共有4个A分子和1个B分子,反应后含有1个A分子和2个C分子,可判断有1个A分子未参加图示中的反应,则参加反应的A、B、C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分别为3、1、2,原图可表示为:例2:下列反应中生成物都是C,若C的化学式为AB2,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3AB+B2═2C B.AB+B2═2C C.2AB+B2═2C D.AB+2B2═2C【答案】C【解析】A.3AB+B2═2AB2,该方程式中,反应前有3个A原子,反应后只有2个A原子,不符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故错误;B.AB+B2═2AB2,该方程式中,反应前有1个A原子,反应后只有2个A原子,不符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故错误;C.2AB+B2═2AB2,该方程式中,反应前后都有2个A原子和4个B原子,符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故正确;D.AB+2B2═2AB2,该方程式中,反应前有1个A原子,反应后只有2个A原子,不符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故错误;例3:现将和足量混合加热,与发生化学反应,完全反应后生成和10gD,则反应中的B与的质量比A.1:4 B.1:2 C.1:1 D.5:1【答案】C【解析】10gA和足量 B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10g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8g+10g-10g=8g,故反应中的B与C的质量比是8g:8g=1:1。例4:有A、B、C三种物质各16g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混合物中还有12gA、27gC和一定质量的D.已知B完全反应,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32、44、18,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A.2A+BC+2D B.A+2BC+2DC.2A+B2C+D D.A+BC+D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D的质量为:(16×3)﹣(12+27)=9g;在此反应中,A质量减少16g﹣12g=4g,B完全反应,质量为16g,C质量增加27g﹣16g=11g,D是生成的新物质,质量为9g。根据反应的数据可知,A、B为反应物,C、D为生成物。因为A、B的质量比为:4g:16g=1:4,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6:32=1:2,故B的系数应为2;C、D的质量比为:11g:9g=11:9,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44:18=22:9,故D的系数应为2;故可判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2BC+2D。故选:B。例5:某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氧化碳和水。则对该物质判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B.该反应中O2和H2O的分子数之比为1:2C.该反应中CO2和CO2的质量比为12:11D.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答案】C【解析】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等于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A、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之和为1.2g+0.3g=1.5g<2.3g,说明该物质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 ;B、该反应中氧气的质量为4.4g+2.7g-2.3g=4.8g,该反应中 O2 和 H2O 的分子数之比为=1:1,C、该反应中 O2 和 CO2 的质量比为4.8g:4.4g=12:11,故C正确;D、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3,故D错误。例6:A、B、C三种物质各15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g新物质D.若增加10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C.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9g 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50g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2 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3【答案】.B变式训练1.甲、乙、丙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丁,在该条件下若取甲、乙、丙各15g,使之充分反应,则只能得到30g丁。若增加10g丙,则甲和丙可恰好完全反应。甲和乙反应时的质量比应为( D )A、1:1 B、2:1 C、2:3 D、3:22.在反应2A+3B====2C+4D中,若A、B、C、D的质量比为8︰12︰11︰9,则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C )A.8︰12︰11︰9 B.16︰36︰22︰36C.16︰16︰22︰9 D.2︰3︰2︰43.已知2A+3B=C+6D,用足量的A和147gB恰好完全反应,其生成200C和54gD,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214 B.112 C.107 D.71.3【解答】解:用足量的A和147gB恰好完全反应,其生成200gC和54gD,则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200g+54g﹣147g=107g。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2A+3B=C+6D2x 294107g 147gx=1074.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 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 g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A. 4:9 B. 8:11C. 10:11 D. 31:44【答案】.C5.在化学反应A+2B═C+3D中,2gA与4.1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5gC,若有1.5gD生成时,反应物A的质量是( )A. 0.5g B. 4.5g C. 5.6g D. 5g【答案】.D6.质X在4.8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X+3O2点燃RO2+2SO2,测得RO2和SO2的质量分别为2.2g和6.4g,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4.3g B.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C.X中含有R元素、S元素和O元素 D.产物为气态时都是空气污染物【答案】B【解析】根据 反应方程式为X+3O 2 点燃 RO 2 +2SO 2 ,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及个数不变进行分析计算即可。【解答】A.根据 反应方程式为X+3O2点燃RO2+2SO2 和质量守恒定律,参与反应的X的质量=(2.2g+6.4g)-4.8g=3.8g≠4.3g,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B.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之比=分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反应中X、O2、RO2、SO2四种物质的质量之比=3.8g:4.8g:2.2g:6.4g=76:96:44:128,利用参加反应的3个氧分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6,可计算出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故B正确,符合题意。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后有1个R,6个O,2个S,反应前有6个O,则X中有1个R,2个S,不含O,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D.根据B和C的分析,可知产物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不是,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7.质量守恒定律是是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请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回答下列问题:(1)小铭同学将10gA和足量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2)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淀粉+氧气,则有关淀粉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含碳、氢元素 B.含有碳、氧、氢三种元素C.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确定(3)铜丝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铜丝的质量大,原因是 ;纸片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片的质量小,原因是 。【答案】(1)5∶1 (2)C(3)铜丝加热吸收了空气中的氧气,使固体的质量增加纸燃烧时,其中所含的C(S、N)元素变为CO2(SO2、NO2)气体,固体质量减少【解析】(1)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4g+8g 10g=2g,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10g:2g=5:1,故填5:1。(2)反应前的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与氧元素,水中含有氢元素与氧元素,反应后生成的氧气中只有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淀粉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填C。(3)铜丝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铜丝的质量大,原因是铜丝加热吸收了空气中的氧气生成氧化铜,使固体的质量增加,故填铜丝加热吸收了空气中的氧气,使固体的质量增加;纸片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片的质量小,原因是纸燃烧时,其中所含的C(S、N)元素变为CO2(SO2、NO2)气体,气体挥发到空气中,使得固体质量减少,故填纸燃烧时,其中所含的C(S、N)元素变为CO2(SO2、NO2)气体,固体质量减少。8.(2023八下·拱墅期末)在一密闭容器内有4种物质A、B、C、D,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B、C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物质 A B C D微观示意图 反应前质量/g 100 1 1 46反应后质量/g 4 89 55 X(1)A,B,C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写字母)。(2)X的值为 。(3)该反应的生成物是 (写物质名称)。(4)该反应中B和C的分子个数比为 。【答案】(1)BC(2)0(3)水、二氧化碳(4)2:3【解析】(1)根据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分析;(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相等分析;(3)根据微观粒子构成书写化学式分析;(4)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变化及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分子个数比分析。【解答】(1)A为单质,B和C都是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物。(2)由前后物质质量总和相等可知,X=100+1+1+46-4-89-55=0。(3)反应后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该反应的生成物为水、二氧化碳。(4) 该反应中B和C的分子个数比为。故答案为:(1)BC;(2)0;(3) 水、二氧化碳 ;(4)2:3.易错点七: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例1:(2024八下·越城月考)某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过程,对原实验进行部分改进,增加了称量操作.具体做法是:取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入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称量,记录如下:反应过程 反应前 反应后质量变化(不含容器质量) 34.3g 32.7g若反应后,双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试回答:(1)制得氧气的质量为 克。(2)请你列式计算所取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多少克?【答案】1.6克;34克【解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氧气的质量确定过氧化氢的质量,从而求得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容器内物质减少的质量为反应产生的氧气的质量。故反应制得的氧气质量为:34.3-32.7=1.6g;(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可得过氧化氢的质量。解:设,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X;2H2O22H2O + O2↑68 32X·10% 1.6g68:32= X·10%:1.6gX=34g答: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34g。例2:(2024·浙江期末)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某同学取质量为x的高锰酸钾(KMnO4)加热,记录产生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t0 t1和t4 t5时段固体质量都不变,为什么?(2)已知两个高锰酸钾分子经过化学反应后能生成一个氧分子,请根据图中数据计算,高锰酸钾的质量x为多少?(3)请在图乙所示的坐标图中,画出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在t0 t5时段变化示意图。【答案】(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t0-t1固体质量不变,是因为反应还未进行; t4-t5时固体质量不变,是因为反应已经进行完全(2)根据图1可知,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2g。 设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2KMnO4 ~ O2↑316 32x 32g; 解得:x=31.6g。(3)例3:(2024八下·西湖期末)氢化钙(CaH2)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剂,用它和水反应可以生成氢气,利用氢气燃烧提供能量。(1)已知CaH2和水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CaH2+2H2O=X+2H2↑,写出X的化学式 。(2)现需要制取16g氢气,理论上消耗氢化钙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3)相比于电解水制取氢气,用该药品制取氢气有什么优点? (写出一点即可)。【答案】(1)Ca(OH)2(2)解:设理论上消耗氢化钙的质量是x=x=168g答:理论上消耗氢化钙的质量是168g。(3)常温下反应,节约能源【解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来分析;(2)根据氢气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分析;(3)根据用氢化钙制取氢气是在常温下反应,节约能源,操作简便来分析。【解答】(1)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出现了1个钙原子、6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反应后出现了4个氢原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尚缺的1个钙原子、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存在于X中,则X的化学式为Ca(OH)2,故填Ca(OH)2。(3)相比于电解水制取氢气,用该药品制取氢气的优点是常温下反应,节约能源,操作简便等,故填常温下反应,节约能源或操作简便等。(1)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出现了1个钙原子、6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反应后出现了4个氢原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尚缺的1个钙原子、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存在于X中,则X的化学式为Ca(OH)2,故填Ca(OH)2。(2)见答案(3)相比于电解水制取氢气,用该药品制取氢气的优点是常温下反应,节约能源,操作简便等,故填常温下反应,节约能源或操作简便等。变式训练1.(2023八下·义乌期中)在做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某同学误把高锰酸钾当二氧化锰加入反应,反应前混合物的总质量为12.96g,加热混合物到质量不再减少,反应后混合物的质量为8.8g,将反应后的固体溶入水中,过滤,干燥得到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87g。(1)求制取氧气的质量。(2)反应前高锰酸钾的质量为多少?(3)求反应后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答案】(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制取氧气的质量为:12.96g-8.8g=4.16g;(2)设反应前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生成锰酸钾质量的y,2KMnO4K2MnO4+MnO2+O2↑,316 197 87 x y 0.87g;解得:x=3.16g,y=1.97g。(3)反应后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2)写出高锰酸钾分解的方程式,根据二氧化锰的质量计算高锰酸钾的质量和生成锰酸钾的质量;(3)反应后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钾的质量=反应后固体混合物的质量-锰酸钾的质量-二氧化锰的质量,进而求解反应后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2.(2024八下·越城期末)实验室有一瓶含少量氯化钾的氯酸钾样品,某项目化学习小组利用该样品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数据记录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a= (2)计算氯酸钾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3)计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1)4.5(2)解:设 氯酸钾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x2KClO3 2KCl + 3O2↑245 9615gx 4.8g245:96=15gx:4.8gx=81.7%(3)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2)根据生成氧气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氯酸钾质量及质量分数分析;(3)根据反应后固体质量与二氧化锰质量计算出氯化钾质量,再由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计算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分析。【解答】(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14.7g+4.8g-15g=4.5g。3.(2023八下·下城期中)某同学在研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过程中,记录了如下数据(已知Fe+S△FeS):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硫粉的质量/g 16 32 32铁粉的质量/g 28 28 56硫化亚铁(FeS)的质量/g 44 44 88(1)第 次实验,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2)通过实验说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之间存在着比例关系,从如表可知 。(3)若该同学要进行第四次实验,如果要将48克硫粉完全反应,则需要铁粉多少克?能生成硫化亚铁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一、三(2)7:4(3)要将48克硫粉完全反应,设需要铁粉质量为x,则x:48g= 7:4,x=84g,生成硫化亚铁质量为84g+48g=132g.【解析】(1)根据方程式确定铁与硫恰好完全反应的质量比,结合表中数据分析;(2)根据方程式确定反应物质量关系分析;(3)根据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比保持不变分析。【解答】(1)由方程式可知,铁与硫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56:32=7:4,由表中数据可知,第一、三次铁粉和硫粉质量比为7:4,即恰好完全反应,第二次硫剩余。(2)反应中铁与硫的质量比为56:32=7:4。故答案为:(1)一、三;(2)7:4;(3)84g;132g。4.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取一定质量的该样品与1克二氧化锰混合,其总质量为6克。依次加热该混合物t1、t2、t3、t4时间后,分别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记录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与化学反应),请回答:加热时间 t1 t2 t3 t4剩余固体质量(克) 4.24 4.16 4.08 4.08(1)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氧气的总质量为 克。(2)样品中氯酸钾的纯度是多少?1. 设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2KClO32KCl+3O2↑245,x) 96,1.92克)=x==4.9克KClO3%=×100%=98%。5.(2023八下·拱墅期末)为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杂质不参与反应)的纯度,取一定量该样品进行加热,不同时刻固体质量数据如图所示。(1)t1时刻产生的氧气质量是 。(2)t3-t4时段剩余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 。(3)列式计算该样品中氯酸钾的纯度。【答案】(1)1.68g(2)氯酸钾已完全分解(3)解:设5克样品中含有氯酸钾的质量为x由图甲可知,氯酸钾完全分解生成的氧气质量m=5克+1.5克-4.58克=1.92克2KClO3 2KCl + 3O2↑245 96x 1.92gx=4.9克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答:该样品中氯酸钾的纯度为98%。【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2)根据氯酸钾完全分解质量不再变化分析;(3)根据生成氧气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氯酸钾质量及质量分数分析。【解答】(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t1时刻产生的氧气质量是5g+1.5g-4.82g=1.68g.(2) t3-t4时段剩余固体质量不变,是由于氯酸钾已完全分解 。故答案为:(1)1.68g;(2) 氯酸钾已完全分解 ;(3)98%。6.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某同学取质量为15.0g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1)t0~t1时段固体质量不变,是因为________;t4~t5时段固体质量不变,是因为________。(2)t4时,制得氧气质量是________克。(3)t5时MnO2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4)请在图乙中画出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在t0~t5时段的变化曲线。(应做适当标注)3. (1)温度不够高,反应没有开始;反应结束了(2)4.8g(3)解:设氯酸钾的质量为x3245 96x 4.8gX=12.25g15g-12.25g=2.75g答:二氧化锰的质量为2.75克(4)7.(2023八下·椒江期末)小科探究二氧化锰的质量是否会影响过氯化氢分解的速率。于是他利用右图实验装置,往分液漏斗中加入30亳升15%的过氧化氢溶液,往烧瓶中加入50毫升水,仅改变加入的二氧化锰的质量,并进行多次实验,记录每次实验收集一集气瓶氧气所用的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次数 1 2 3 4 5 615%的过氧化氢溶液体积/毫升 30 30 30 30 30 30加入二氧化锰粉末的质量克 0.1 0.3 0.5 0.7 0.9 1.1收集一集气瓶氧气所用时间/秒 32 16 8 5 5 5(1)实验时,烧瓶内事先装有50毫升水的作用是 (2)分析表格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3)已知氧气密度为1.43克/升,若制取448毫升氧气,理论上需要分解的过氧化氢质量为多少?(计算氧气质量时,保留2位小数)【答案】(1)稀释溶液,减慢反应速率(2)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二氧化锰质量增加,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达到一定值后, 分解速率保持不变(3)mO2= ρV = 1.43g/L×0.448L = 0.64g设分解的过氧化氢质量为x2H2O2 2H2O+ O2↑68 32x 0.64gx=1.36g答:理论上需要分解的过氧化氢质量为1.36g【解析】(1)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有关分析;(2)根据表中所给数据确定二氧化锰质量与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关系分析;(3)由生成氧气体积计算出氧气质量,再由方程式中过氧化氢与氧气质量关系计算过氧化氢质量分析。【解答】(1)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有关,实验时,烧瓶内事先装有50毫升水的作用是稀释溶液,减慢反应速率。(2)由表中数据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二氧化锰质量增加,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达到一定值后, 分解速率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1)稀释溶液,减慢反应速率 ;(2)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二氧化锰质量增加,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达到一定值后, 分解速率保持不变 ;(3) 1.36g 。8.(2024八下·浙江期末)某同学在实验室做“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他使用的实验药品和器材有:氯酸钾、二氧化锰、药匙、大试管、铁架台、铁夹、酒精灯、火柴、导管、集气瓶、水槽、抹布等。(1)清点器材时,他发现要完成该实验还缺少的器材是 。(2)如图所示为他的实验装置,请说出装置存在的两处明显错误: , 。(3)若他收集的4瓶氧气的质量共1.6g,为了不浪费药品,实验时,他要取用多少克氯酸钾?(结果保留2位小数)【答案】(1)药匙(2)试管口向上倾斜;导气管进入试管太长(3)设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x2KClO 2KCl+ 3O ↑245 96x 1.6g解得:x≈4.08g9.(2024八下·安吉期末)某同学取双氧水溶液68.0g 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2.0g二氧化锰,放在电子秤上,每隔一分钟观察一次并记录,烧杯中的剩余物质质量如表所示,直到实验结束。请回答下列问题:时间(分钟) 0 1 2 3 4 5 6质量(g) 70.0 69.3 68.9 68.6 68.4 m 68.4(1)实验结束时的现象是 ;从表格可知,m数值是 g。(2)请计算该双氧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无气泡产生(电子秤读数不再变化);68.4(2)解:设68.0g双氧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是x2H2O2 2H2O+ O2↑68 32x 1.6gx= =3.4g68克双氧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溶质质量为3.4克该双氧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4/68=0.0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