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4张PPT)复习二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练透2 鉴赏形象要到位定重点 讲技法 掌握解题术考查热点1 鉴赏人物形象●高分技法【必备知识】一、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类型1.主人公形象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如《氓》刻画了对家庭不负责任、始乱终弃的“氓”的形象。又如《孔雀东南飞(并序)》刻画了同封建家长制做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的形象。2.诗人自我形象类型 示例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描写了一片萧条的景象;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再现了诗人不愿同流合污,不低头,不屈服,执着地追求真理的形象类型 示例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金戈铁马、征战沙场的形象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英勇的战士形象,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类型 示例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这是一个归隐田园、从事农耕的诗人形象,他热爱田园生活、安贫乐道藐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傲视权贵的品质,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洒脱的性格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 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描绘了一个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的词人形象,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齐上心头类型 示例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诗人大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年华不再,衰鬓先斑。此二句刻画了一个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的形象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塑造了一个思念故乡亲人的诗人形象二、古诗鉴赏常见人物形象常见意象 性格特征 主要意象 代表作品游子 孤独寂寞、思亲念旧,羁旅愁思、漂泊无依 枯藤老树、古道西风、高楼远山、天涯芳草、江水行舟、飞鸟夕阳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渡汉江》(宋之问)、《除夜作》(高适)贬官 忧国伤时、哀叹民生,怀才不遇、自伤身世,前途迷茫、人生失意,思念故友、惜别牵挂 衰草枯杨、云雨远山、琴瑟知音、高山流水、黍离铜驼、明镜青丝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常见意象 性格特征 主要意象 代表作品征夫将士 矢志报国、建功立业,厌恶战争、思乡念亲 楼兰柳营、烽火亭燧、狼烟关山、冷月笛声、 金伐鼓、旌旆碣石 《从军行》(杨炯)、《燕歌行》(高适)常见意象 性格特征 主要意象 代表作品隐士 自隐:厌恶官场、超然物外,与世无争、淡泊名利,孤傲清高、远离尘嚣,寄情山水、旷达悠闲,超凡脱俗、优哉游哉被迫而隐:孤独失意、报国无门,年华易逝、壮志难酬 青松明月、清泉山石、竹林小径、空谷幽兰、山水垂钓、渔子晚歌、柴门炊烟、小桥流水 《山居秋暝》(王维)、《怀南岳隐士》(孟郊)、《寻隐者不遇》(贾岛)常见意象 性格特征 主要意象 代表作品寒士 忧国伤时、悲天悯人,幽愤身世、怀才不遇,不满官场、清高自守 寒水孤舟、浦树远山、落木长江、浊酒淡食 《登岳阳楼》(杜甫)三、鉴赏古诗人物形象4角度1.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有的诗歌标题有极强的暗示性,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如安徽卷《最爱东山晴后雪》(杨万里),很明显通过标题就可以大体揣测出本诗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然美景的诗人形象。有的诗歌注释也有暗示性。如湖北卷《劳停驿》(欧阳修)的注释“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据此可以揣摩,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大体是“被贬蛮荒、漂泊在外”的形象。2.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要抓住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物心境的直接流露。比如诗歌中若出现“菊”“三径”“柴门”等意象,则极可能是“远离官场、热爱自然的隐者形象”。3.抓描写,分析形象要抓住诗歌中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仔细分析相应的关键词,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如“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一句中,“醉眼”就是一个神态描写,很明显这个描写能够体现出人物的“旷达洒脱”。4.析典故,分析形象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借他人(事)来比况自己,为用典。比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用典,作者以廉颇自比,雄心不减当年,渴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关键能力】鉴赏人物形象3步骤●典题试做(2024·湖南省长沙一中月考一)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①(其一)王守仁蹊路高低入乱山,诸贤相送愧间关。溪云压帽兼愁重,风雪吹衣着鬓斑。花烛夜堂还共语,桂枝秋殿听跻攀②。相思不作勤书礼,别后吾言在订顽③。?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注】 ①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冬,王守仁谪贵州龙场驿驿丞,与诸生讲学不辍,三年期满离开。②桂枝句:秋殿,朝廷在秋天举行的殿试。跻攀:上升。旧时把登科及第喻为折桂。③订顽:订正愚顽。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6分)/状元支招/第一步:概括形象特点采用性格+身份的格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对学生重情重义、对工作重学善教的师者形象。第二步:具体分析形象前两联写高低不平的小路穿行于乱山之间,诸位贤人相送这么远真令我不安。小溪上空乌云压头更增添了离别的愁绪,风吹动着衣服雪花沾满了鬓发。面对学生依依不舍的送别,王守仁心怀感激,他称学生为“诸贤”,描写他们在乱山高低不平的小路上相送,用“愧”字表达自己的感情。后两联写什么时候还能在燃着花烛的草堂上共叙情谊,我等着听你们登科及第的喜讯。只要互相思念也用不着太多的书信问候,分别之后我希望你们更深入地研究学问。一方面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重要的是勉励学生,“桂枝秋殿听跻攀”,期望学生能在科举中蟾宫折桂;“别后吾言在订顽”,勉励学生要努力研究学问。第三步:概括形象意义前两联展现诗人关爱学生、重情重义的一面;后两联表达对学生们的殷殷期望和要求,展现诗人重学善教的一面。【答案】 ①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对学生重情重义、对工作重学善教的师者形象。②对学生重情重义:山路不平,溪云重重,风雪凛冽,学生们却相送很远。诗人对学生们饱含感激、难舍之情,展现诗人重情重义的一面。③对工作重学善教:诗人叮嘱学生们以后要戒除愚顽,勤勉钻研学问,期盼听到他们蟾宫折桂的好消息,展现了他重学善教的师者形象。考查热点2 鉴赏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从高考命题来看,对景物形象的考查往往有三种类型:一是画面描述题,二是意境赏析题,三是写景作用题。前两种类型有诸多相通之处,区别主要体现在前者答案要点有“画面特点”“画面内容(意象)”两部分,对情感分析一般不作要求;后者答案要点除以上两点外,还要分析其所蕴涵的感情、所运用的艺术技巧。考查角度一 描绘画面题●高分技法【必备知识】古诗鉴赏常见特定意象1.送别类特定意象杨柳 表惜别、怀远等情思长亭、短亭 表依依惜别之情南浦 表凄凄别离之情酒 有解愁绪、送祝福之意2.思乡类意象月亮 是思乡的代名词鸿雁 表游子思乡怀亲的伤感双鲤 代指书信3.爱情类意象红豆 象征爱情或相思莲 借以表达爱情连理枝、比翼鸟 喻夫妻恩爱4.愁苦类意象芭蕉 是孤独忧愁的象征流水 象征绵绵的愁思猿鸣 表悲伤的感情杜鹃 是凄凉哀伤的象征斜阳 传达凄凉沉郁之情梧桐 是凄凉悲伤的象征5.抒怀类意象菊花 象征清高梅花 象征不屈松柏 象征坚贞不屈的人格竹 象征气节冰雪 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6.战争类意象投笔 表建功立业之豪情长城 指守边的将士楼兰 代指边境之敌柳营 称纪律严明的军营请缨 喻杀敌报国羌笛 喻凄切怆然7.闲适类意象五柳 隐者的代称东篱 表辞官归隐或闲雅的情致三径 指隐士居住的地方【关键能力】描绘画面3步骤●典题试做(2024·新高考仿真模拟)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陶渊明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①。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注】 ①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6分)/状元支招/第一步:概括特点本题通过明确重点词语的含义来概括画面特点。如“平畴”指平旷的田野,“怀新”指孕育着新的生机。第二步:描绘画面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这两句诗所描绘的画面。【答案】 ①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②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步骤一、二)(每点3分)考查角度二 赏析意境题●高分技法【必备知识】常见诗歌意境特点意境特点 举例雄浑壮丽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壮阔苍茫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苍凉悲壮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闲适恬淡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意境特点 举例清幽明净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明丽清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萧疏凄寂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安谧美好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王维《辛夷坞》)意境特点 举例高远深邃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淡雅幽远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清冷幽静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关键能力】赏析意境4步骤●典题试做(2024·山东临沂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度破讷沙①二首(其二)李 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注】 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鹈泉:泉水名。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状元支招/第一步:筛选诗歌中的典型景物(意象)前两句的主要意象有辽远的大漠、高飞的大雁。后两句的主要意象有日出、铁衣。第二步:描述诗歌中所呈现的图景画面把第一步中筛选出来的主要意象组合和画面描摹出来。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第三步:概括画面氛围特征辽远的大漠、高飞的大雁,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构成喜忧对比;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下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构成暖冷、声色等的比照。由此可概括出雄健、壮美的意境。第四步:据氛围特征分析情感根据上面的意境分析,不难概括出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答案】 ①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②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下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③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每点2分)考查角度三 分析写景作用●高分技法写景的作用与诗歌所要表达的主旨密不可分,这一点是分析写景作用的根本。但面对具体的诗歌、特定的要求,一定要指出其作用的独特性,若面面俱到,或牵强附会,皆不可取。【必备知识】把握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1.交代事件发生的时令、地点。2.渲染气氛,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氛围。3.烘托人物的形象或心理。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4.在情节结构中的作用。开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奠定情感基调。中间:承上启下,推动情节的发展。结尾:照应开头,使结构更加完整。以景结情,含蓄蕴藉,回味无穷。5.写景的作用还有寄情、寓理、显志等。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包孕着对晚唐衰败的叹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蕴含着变化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哲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显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快意。【关键能力】分析写景作用4步骤●典题试做(2023·新高考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②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③迟。【注】 ①无名氏: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6分)/状元支招/第一步:认真审题,明确答题指向题干有两方面的限定:一是仅对上阕的景物描写进行分析,而不是全篇的景物描写;二是谈“作用”,只针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而言,而不是面面俱到。第二步:弄清整首诗词抒发的感情显然是词中女主人公的“愁”——内心的痛苦——深闺独处的无奈和孤寂。第三步:分析所写景物的作用将“愁”与上阕的写景联系起来分析,景物的色调,与“愁”的色调具有一致性,所以,可认为其作用是以哀景写哀情,奠定了一种“悲愁”的基调。第四步:梳理思路,按顺序答题梳理思路,先谈具体作用是什么,即亮出观点,再联系具体词句作分析。【答案】 ①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②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考查热点3 鉴赏事物形象●高分技法【必备知识】鉴赏事物形象由外在特征到内在品性【关键能力】鉴赏事物形象3步骤●典题试做(2024·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野 菊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 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同“正”。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6分)/状元支招/第一步:概括物象的表层特点“在野有幽色”体现出野菊生长于山野,散发着“幽香”的特点。第二步:分析物象内涵“况随流俗作重阳”说明其超凡脱俗;“肯为无人减妙香”刻画其孤傲高洁的情操,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第三步:点出物象意义依据物象内涵,点明诗人借助物象所抒发的感情。【答案】 ①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②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③诗歌借野菊的形象暗示了诗人不媚俗邀宠,不孤芳自赏,且狂放不羁的情怀,表达了作者率性自然、超凡脱俗的志趣。找短板 强突破 全面促提升短板 梳理不全,形象概括理解偏颇对诗歌形象的把握,考生容易犯梳理不全和概括不准确两方面的错误。“梳理不全”,即不能全面梳理出诗歌中所有的形象,可能会遗漏人、事、景、物、理等中的一项或几项;或者不能对某一形象进行全面概括,比如对某景物形象的概括,可能会遗漏一点或几点。“概括理解偏颇”,即对形象的特征和体现的含义理解有偏差,对形象进行分析时,没有联系诗歌内容或者分析不到位等。针对突破 运用2步骤、5方面概括诗歌形象1.把握诗歌形象,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把诗歌的形象细化为“人、事、景、物、理”五个方面,“人”指作者或抒情、叙事的主人公,“事”指事件,“景”指自然景物或意象,“物”指具体的物件,“理”指诗歌表达的哲理。第二步:筛选诗歌中所有有关“人、事、景、物、理”的词语,细致分析这些词语体现的形象特征。2.从特征、情感2角度正确理解形象体现的意义。形象体现的意义可以分为两个角度:第一:形象本身的特征,比如景物营造的意境、人物体现的性格特征、事物表现的意义等。第二:形象体现的情感,比如景物、事物表达诗人或抒情、叙事的主人公的情感等。●对点强化1.(2024·湖南省长沙市一中第二次高考模拟)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赠李白①杜 甫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②。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③为谁雄?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④李 白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注】 ①④天宝三载(744)杜甫与赐金放还的李白在洛阳相识,遂相约同游梁宋。天宝四载(745)同游齐赵,同年秋,两人在鲁郡(今山东兖州)东石门相别,杜甫写了赠诗,李白写了别诗。杜二甫,因杜甫行二,故称。②丹砂:朱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葛洪:东晋道士,号抱朴子,成就卓著的道学家和医学家,曾入罗浮山炼丹。③飞扬跋扈:本义为鸷鸟飞扬,大鱼跋扈。【鉴赏人物形象】请结合对这两首诗的理解,说说诗人李白这一人物的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6分)【答案】 ①才气纵横,狂放傲岸:杜诗三、四句是说李白尽日痛饮狂歌,可见狂放不羁;心雄万夫,可见济世之才。②怀才不遇,漂泊沦落:杜诗“飘蓬”句,李诗“飞蓬”句,均见李白如蓬飘零;“飞扬跋扈为谁雄”可见李白不受重用,怀才不遇。③嗜酒如命,热爱山水:两首诗饮酒句“痛饮狂歌”“醉别”可见嗜酒情怀,李诗“登临遍池台”“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可见其热爱山水情怀。④重情重义,珍惜友情:携手同游,别时痛饮。(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2.(2024·福建省福州市十校联考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郡斋书事寄子履①欧阳修使君居处似山中,吏散焚香一室空。雨过紫苔惟鸟迹,夜凉苍桧起天风。白醪酒嫩迎秋熟,红枣林繁喜岁丰。寄语瀛洲未归客,醉翁今已作仙翁。【注】 ①此诗于治平四年知亳州时作。子履,即陆子履,欧阳修的朋友,此时在亳州的临郡颍州为官,两人多有诗歌唱答。【分析写景作用】颈联中“白醪”与“红枣”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案】 ①借“白醪”“红枣”两个意象,描绘出金秋时节的丰收景象。②“白”“红”色彩鲜明,烘托出官民同乐、热闹祥和的气氛。③两个意象营造的意境氛围,使诗歌由安闲惬意转入关注民生,为下文抒情积蓄力量。(每点2分)【解析】 诗句“白醪酒嫩迎秋熟,红枣林繁喜岁丰”,具体介绍了当地的特产,也描述出金秋时节的丰收景象,借“白醪”“红枣”两个意象,描绘出金秋时节的丰收景象。村民们拿出自酿的甘醇,又采摘熟透的红枣,热情地招待诗人,一红一白,色彩亮丽,对比鲜明,烘托出官民同乐、热闹祥和的气氛。其乐融融的官民之间,再加上醇香的美酒和红枣,营造了安居乐业、官民和谐的场面,诗人陶醉于仙源之地秀丽的景色和淳朴的民风,诗人与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轻松地交谈,一边共同期待秋熟和丰收,使诗歌由安闲惬意转入关注民生,为下文抒发“醉翁今已作仙翁”的情感积蓄力量,诗人在书信中开心地告诉在外漂泊的朋友,曾经的醉翁现在已经变成了仙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3.(2024·湖南省重点高中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官舍竹①王禹偁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为“闲官”。?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注】 ①此诗为诗人受小人之谤,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鉴赏事物形象】王禹偁爱竹写竹,从这首《官舍竹》中你读出一个怎样的王禹偁?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6分)【答案】 ①这首诗塑造了王禹偁与世无争、淡泊清高、坚守高尚节操的诗人形象。②首联,“闲官”一词传达出的是因遭贬无法申志的无奈和愤懑。颔联,“官舍竹”具有不争春色、独守严寒、不怕寂寞的品格,诗人借咏竹子表现了与世无争、淡泊清高的节操情怀。颈联,表现出物我同趣的画面,和谐一致,无限清欢,体现诗人自有情趣。尾联,诗人对今后仕途的设想。即使明年调往别处,今年冬天还能雪里看竹,结为岁寒之友,表现了诗人坚守高尚的节操。【解析】 首联,写官舍北窗边数百竿耸立的竹子不知是谁种下的,但如今伴诗人苦吟非常相称。“闲官”一词传达出的是因遭贬无法申志的无奈和愤懑。清冷的郡斋,难挨的时光,迁客的意绪,使诗人感到凄凉。他忽推北窗,一阵可餐的翠色迎面扑来。颔联,春日,桃李东园争宠,竹子却静静独守坚贞,它要直待冰雪岁寒日,才向人们昭示并证实自己不渝的操守。“官舍竹”具有不争春色、独守严寒、不怕寂寞的品格,诗人借咏竹子表现了与世无争、淡泊清高的节操情怀。颈联,诗人把竹与人的生活联系起来。公退之暇,拂琴敲棋,清风徐至,物我同趣,竹声与琴声共生雅趣;竹影与棋局同助清欢。表现出物我同趣的画面,和谐一致,无限清欢。尾联,诗人对今后仕途的设想。即使明年调往别处,今年冬天还能雪里看竹,结为岁寒之友。这首诗采用了咏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写出了“官舍竹”具有不争春色、独守严寒、不怕寂寞、保持贞洁、自有情趣等品格,诗人借咏竹,塑造了自己与世无争、淡泊清高、坚守高尚节操的诗人形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