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2第1单元第1课第1框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课件+练习含答案(教师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2第1单元第1课第1框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课件+练习含答案(教师用)

资源简介

(共52张PPT)
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
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第一框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学情展示 定方向
1.感悟民法对个人生活的作用与影响,了解民法典实施的重大意义。
2.理解民法和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要素。
3.阐述民事权利的种类与体系。
4.理解我国民法体现法治和道德理念。
5.解析民法基本原则。
1.政治认同:认同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法治意识:尊重法律,敬畏法律,推动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3.公共参与:合法行使民事权利,合法履行民事义务。
课前预习 固基础
自|主|梳|理
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
知识点 1
1.民法
(1)必要性:民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无论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还是就业创业,无一不需要______的规范。
(2)含义:民法调整__________的自然人、______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______关系和______关系。
(3)《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______”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__________,能够更好保障人民__________。
民法
平等主体
法人
人身
财产
法典
重大成果
合法权益
2.民事法律关系
(1)含义:是由民法调整的______关系和______关系。
(2)构成的要素:______、客体和______。
①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__________、承担__________。民事主体包括________、______和非法人组织。
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义务所指向的______。
③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______和承担的______。
人身
财产
财产
内容
民事权利
民事义务
自然人
法人
对象
权利
义务
3.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1)依据: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______和______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__________、相互促进。
(2)表现
①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将____________________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__________和社会公德,强化______意识,倡导______精神,维护__________。
②民法强调______人格、______地位,追求权利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文明、______、平等、______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法律
道德
相辅相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统美德
规则
契约
公序良俗
独立
平等
和谐
诚信
解析民法基本原则
知识点 2
1.含义
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__________和司法机关审理__________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2.内容
民法典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基本原则。
民事活动
民事案件
平等
自愿
公平
诚信
守法和公序良俗
绿色
预|习|自|测
1.判断下列观点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个体户张某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处罚不服,他可以通过民法来解决纠纷。(   )
答案:×
提示: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个体户张某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属于非平等主体之间的行政管理关系,不属于民法调整的范畴,属于行政法调整的范畴。
(2)老王向银行贷款人民币10万元,该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人民币10万元。(   )
答案:×
提示:老王向银行贷款人民币10万元,这一民事法律关系属于债权关系,客体为行为,不是人民币10万元。
(3)15周岁的李同学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法律认可其民事活动。(   )
答案:×
提示:自然人自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法定的民事权利能力,但15周岁的李同学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从事与自身年龄、智力状态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如果从事与其年龄、智力状态不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就需要法定代理人的认可才具备法律效力。
(4)甲男与乙女自愿订立代孕协议,违反了民法的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   )
答案:√
提示: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要求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代孕协议在我国既是违法的,也是违背公序良俗原则的。
2.简述民法基本原则。
提示:①含义: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②设立民法基本原则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调整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③内容: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
核心素养 提能力
议题?
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
议题导引
小李与小张是邻居,二人因琐事发生矛盾。小李将小张的个人信息发布在其管理的微信公众号上,并提供下载服务。小张找到小李,要求其删除微信公众号上的自己的个人信息,并消除影响,但遭到小李拒绝。小张一纸诉状将小李告上法庭,要求其在涉案公众号上刊登书面道歉信,并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1元。
探究 结合材料,指出本案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提示:①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小李、小张。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人身利益。③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小李、小张之间的民事权利与义务关系。
重点突破
1.全面理解民事法律关系
(1)基本内涵: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2)要素
要素 含义 具体表现
主体 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客体 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物、行为、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人身利益等
要素 含义 具体表现
内容 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对等的
2.阐释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1)民事权利能力:法律赋予的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有没有,强调资格)
(2)民事行为能力:法律确认的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能不能,强调能力)自然人根据其年龄和智力状态,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事行
为能力 年龄、智力 民事活动 代理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 独立进行民事行为
民事行
为能力 年龄、智力 民事活动 代理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可以进行与他的智力、年龄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民事行
为能力 年龄、智力 民事活动 代理
无民事行为能力 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可以进行接受奖励、赠与、报酬等行为 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1.A某将自己的一枚珍贵邮票转卖给了B某,交易后A某突发脑出血,后神志不清,整天念叨这枚邮票,其30岁的儿子只能找到B某,要求买回邮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①A某神志不清,失去民事行为能力
②A某儿子与B某间的法律关系客体是行为
③A某儿子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④A某与B某间的法律关系客体是人身利益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典例示范
答案:B
解析:A某突发脑出血,后神志不清,这说明A某失去民事行为能力,①正确;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A某儿子与B某之间并不存在债权关系,②错误;A某30岁的儿子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③正确;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A某与B某之间并不存在人身关系,④错误。故选B。
变式训练
1.下列属于我国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
A.交警对小王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的行政处罚
B.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买卖电脑的合同
C.小偷甲因偷盗他人财物被警察拘留
D.甲市政府因市政规划需要将乙家所在区域划入拆迁范围
答案:B
解析: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也就是说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合同属于民事法律关系,B正确;A、D属于行政法律关系;C属于刑事法律关系。故选B。
议题?
民法基本原则
议题导引
赵某不慎将某商场提货单丢失,按照商场挂失的要求,赵某交纳了挂失费200元。但商场要求与赵某签订这样一份协议:“提货单报失期间,万一货物被他人冒领,提货处仅向报失人提供冒领者的情况,而由报失人自行向冒领者追回货物。提货处不承担任何责任。”
探究 依据民法基本原则的知识,你认为赵某应该签订该协议吗?为什么?
提示:不应该签订。原因: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既享有民事权利,也应该履行民事义务。本案中商场有权利收取赵某的挂失费,同时也应承担确保货物不被冒领的义务。该协议违反了公平、守法和公序良俗的基本原则,因此赵某不应该签订该协议。
重点突破
全面理解民法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 内容 理解
平等
原则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强调民事主体法律地位的平等,主体不限于当事人
自愿
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是对民事主体民事权利的尊重,但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和他人利益、危害社会秩序
基本原则 内容 理解
公平
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应当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诚信
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特别是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民事主体应当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基本原则 内容 理解
守法和
公序良
俗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特别是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民事主体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绿色
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与我国的新发展理念相适应
典例示范
2.(2023·山东青岛胶州高二期中)马克思在商品自由过渡时提出:“一方只有符合另一方的意志,就是说每一方只有通过双方共同一致的意志行为,才能让渡自己的商品,占有别人的商品。”这启示我们,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时应遵循(   )
①公平原则,善意信守承诺,不违背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
②平等原则,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和平等地承担民事义务
③诚信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促进公平正义
④自愿原则,按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诚信原则要求善意信守承诺,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要求不违背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①错误;“每一方只有通过双方共同一致的意志行为,才能让渡自己的商品,占有别人的商品”,这启示我们应遵循平等原则,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和平等地承担民事义务,也说明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时应遵循自愿原则,按自己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②④正确;公平原则要求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促进公平正义,③错误。故选C。
变式训练
2.(2023·鸡西期中)刘某在某服装市场上询问了一件衣服的价格之后,商家强迫其购买;李某将自己手中一幅不值钱的仿真画充当真迹卖给了王某。商家和李某的行为分别违背了(   )
A.平等原则、自愿原则
B.平等原则、诚信原则
C.自愿原则、诚信原则
D.自愿原则、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
答案:C
解析:商家强迫刘某购买衣服,商家的行为违背了自愿原则;李某将仿真画充当真迹卖给了王某,其行为违背了诚信原则,C符合题意。故选C。
知识回眸 关重点
[知识图谱]
[核心关注]
一个内涵:民法的内涵。
三个要素: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主体、客体、内容。
六个原则: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绿色原则。
随堂训练 测达标
1.12周岁的小孙在同学的陪同下到当地一家手机店用现金购买了一部高价品牌手机。小孙的父母知道后马上到该手机店退货,要求商家全额退款,双方协商未果后报警。本案中(  )
A.该手机店向未成年人售卖手机是违法行为
B.本次买卖合同只有经过小孙父母的追认才能生效
C.涉及的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该高价品牌手机
D.小孙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购买手机的行为无效
答案:B
解析: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卖给未成年人手机并不违法,但在一定条件下效力存在瑕疵。具体来说,如果卖给十六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买卖合同有效;如果是卖给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需要法定代理人追认买卖合同才有效;卖给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买卖合同是无效的,A排除。根据法律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从事民事行为的(不涉及纯获利益的),该民事行为属于法律效力待定的行为,需要经过其法定代理人追认才能生效。12周岁的小孙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购买高价品牌手机的行为需要经过其父母(法定监护人)的认可和追认才能生效,因其父母不予追认,其购买行为无效,B正确。本案所涉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自然人,C排除。本案中小孙才12周岁,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D排除。故选B。
2.刘某在市场上询问了一件商品的价格后,摊主强迫其购买;李某知道自己手中的一幅画是赝品,却以真迹的价格卖给王某。摊主和李某的行为分别违背了民法基本原则中的(  )
①平等原则 ②自愿原则
③绿色原则 ④诚信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平等原则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①不符合题意。自愿原则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摊主强迫刘某购买违背了自愿原则,②正确。绿色原则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不符合题意。诚信原则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李某知道自己手中的一幅画是赝品,却以真迹的价格卖给王某,违背了诚信原则,④正确。故选C。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条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下列选项中属于民法调整范围的是(   )
A.甲答应和乙一起看演出,但甲因故未能准时赴约
B.甲经过招标向某政府机关提供设备有偿维修服务
C.甲在骑电动车回家途中因未戴头盔受到交警处罚
D.甲听说某股票可能大涨并告知乙,乙买进后大亏
答案:B
解析:A、D中甲、乙之间不存在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不选;甲经过招标向某政府机关提供设备有偿维修服务是基于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财产所有和财产流转关系,因此属于民法调整的范围,B符合题意;交通违规属于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调整范围,C不选。故选B。
4.谢某的石料厂自投入生产以来基本上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开采,灰尘噪声污染特别大,引起附近村民不满。家住附近的王某一怒之下将谢某的石料厂告到法院,要求对方赔偿噪声补偿费10万元,并负担本案诉讼费。谢某与王某违背的民法基本原则分别是(   )
A.绿色原则、公平原则
B.自愿原则、平等原则
C.绿色原则、诚信原则
D.平等、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
答案:A
解析:谢某的石料厂灰尘噪声污染特别大,违背了绿色原则;王某要求的补偿费过高,违背了公平原则,A符合题意。故选A。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下列情境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
①冯某吃了超市卖的过期食品,造成轻微食物中毒
②查某因为违章停车,被交通警察处以罚款二百元
③贺某口头答应借两千元钱给曾某,后来又反悔了
④施某在网上传播单某的谣言,单某因此生病住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冯某吃了超市卖的过期食品,造成轻微食物中毒,涉及冯某与超市的财产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①符合题意。查某因为违章停车,被交通警察处以罚款二百元,属于行政违法行为,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②不符合题意。贺某口头答应借两千元钱给曾某,后来又反悔了,未涉及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③不符合题意。施某在网上传播单某的谣言,单某因此生病住院,涉及两人之间的人身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④符合题意。故选B。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张某21岁,在某公司上班,每月有2 800元的收入。为了上班方便,张某在某小区里租了一间房。7月份,张某欲花2万元从李某处买一辆二手汽车,此事遭到了其父母的强烈反对,但张某还是买了下来。同年10月,张某因车祸死亡。随后,其父找到李某,认为他们之间的买卖无效,要求李某返还钱款,开走汽车。
(1)张某向李某买汽车的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
(2)分析本案中买卖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答案:(1)此行为完全有效。因为购车行为发生时张某已满18周岁,已经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行为,无需征得其父母同意。张某车祸死亡是在购车行为成立之后,这不影响他在此前所做出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2)本案中买卖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别为:①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张某和李某。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李某向张某交付汽车的行为和张某向李某付清价款的行为。③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张某和李某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解析:第(1)问,本题分为两步,第一步,判断:有效。第二步,分析“理由”,法律依据:关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律规定;事实依据:张某已满18周岁。将“法律依据”和“事实依据”相结合:购车行为发生时张某已满18周岁,已经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无需征得其父母同意。张某车祸死亡是在购车行为成立之后,这不影响他在此前所做出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第(2)问,本题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的相关知识,然后运用这一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主体:张某和李某。客体:双方买卖的标的物汽车。内容:张某和李某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第一单元 第一课 第1框
一、选择题
1.小李在某商场购买了一台冰箱,商家承诺送货到家,但在运输途中发生碰撞,导致冰箱门损坏,小李需要退换冰箱,这期间产生的费用,在没有特殊约定的情况下应由商家承担。这主要体现的民法的基本原则是(  )
A.自愿原则 B.平等原则
C.公平原则 D.诚信原则
答案:A
解析:民事主体有权自愿从事民事活动,并应当自觉承受相应的法律后果,这是民法自愿原则的体现。商家承诺送货到家,运输途中冰箱损坏,商家要自觉承担因自己过错行为而产生的责任,A正确。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相互之间在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材料没有体现,B不选。公平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材料没有体现,C不选。诚信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材料没有体现,D不选。故选A。
2.民法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下列关于民事主体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民事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同等
②民事主体的民事行为能力平等
③民事主体平等地享有权利
④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平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民事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同等,“同等”表述有误,民事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并不都是相同的,①排除。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民事主体的民事行为能力并不平等,②错误。我国民法的平等原则是指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任何自然人、法人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适用法律,③正确。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是指法律地位平等,④正确。故选D。
3.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下列对民事主体的理解,正确的有( D )
①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是不一致的
②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
③民事行为能力不是所有自然人都具有的
④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依法享有民事权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自然人并不都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根据其年龄和智力状态,可以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③④正确。法人依法登记设立即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这两种能力同时发生,同时消亡,①错误。并不是成年人都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那些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②错误。故选D。
4.A县人民政府为建宾馆,向该县B银行贷款500万元,到期未能偿还。B银行以A县人民政府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案所涉及的法律关系( D )
A.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B.应属行政法律关系,不应由民法调整
C.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纵向经济关系
D.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民事法律关系。政府向银行贷款属于借贷关系,在这种法律关系中,政府与银行是平等的民事主体,该法律关系应当由民法调整,D正确。故选D。
5.某地14岁初中生反击15名霸凌者,用折叠刀捅伤3人,其中两人重伤二级。最高法院最终认定该初中生属于正当防卫且不存在防卫过当,故不负刑事责任。后几位伤者家属起诉到法院,要求获得民事赔偿。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①该初中生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应由其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②该初中生没有独立财产收入,应在其成年后用收入所得赔偿
③此种正当防卫行为既不承担刑事责任,也不承担民事责任
④该案件启示我们要树立法治意识,尊法、守法、学法、用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正当防卫且不存在防卫过当的情况下,行为人的行为既不受刑事责任的追究,也不需要承担民事责任,这体现了法律对正当防卫行为的支持和保护,③符合题意,①②排除。14岁初中生反击15名霸凌者,属于正当防卫且不存在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这个案件启示我们要树立法治意识,尊法、守法、学法、用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④符合题意。故选D。
6.在北京上大学的李某,某天到某快递公司给在老家上高三的表弟张某寄高考复习资料,转交相关物品后,李某填写了快递单,付清了快递费。运输过程中,邮件丢失,李某诉诸法律。在这起民事法律关系中( D )
A.对李某来讲,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自己,客体是快递公司
B.对张某来讲,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自己,客体是快递物品
C.李某和快递公司是这起民事法律关系义务人,张某是权利人
D.李某和快递公司都是这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是快递物品
答案:D
解析:本题中,李某和快递公司互有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李某要付给快递公司快递费,快递公司负责把邮寄物安全及时投递到位,两者都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民事法律关系涉及的物件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权利义务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D符合题意。就本起民事法律关系来说,A、B、C说法错误。故选D。
7.甲在丙开的专卖店买了一块手表,后因为手表机芯问题,找到店员丁要求退货。在该法律关系中,主体是( B )
A.甲和丁 B.甲和丙
C.甲和丙、丁 D.丁和丙
答案:B
解析:此题中,甲在丙开的专卖店买了一块手表,参与买卖关系的就是甲、丙双方,甲是买方,丙是卖方,二人是法律关系的主体,选B;丁是店员,不是法律关系的主体。故选B。
8.李某从小极富音乐天赋,17周岁就以演出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深得长辈喜爱,曾经常接受馈赠,7周岁时受赠口琴一个,10周岁时受赠小提琴一把,15周岁时受赠名贵钢琴一架。下列对李某的行为能力及其受赠行为的效力的判断正确的是( C )
A.受赠口琴行为有效,因为李某的行为是纯获益的民事行为
B.受赠小提琴行为无效,因为其与李某当时的年龄、智力不相适应
C.受赠小提琴行为有效,因为其与李某当时的年龄、智力相适应
D.在本案例中,李某自始至终都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答案:C
解析:10周岁时李某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据其年龄和智力条件可以独立实施纯获益的民事行为,受赠小提琴的行为有效,C符合题意;自然人未满8周岁即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其民事行为完全由其监护人代理,因此李某在7周岁时受赠口琴的行为无效,A说法错误;10周岁时李某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据其年龄和智力条件可以独立实施纯获益的民事行为,受赠小提琴的行为有效,B说法错误;17周岁且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可视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D说法错误。故选C。
9.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可完全独立地参与民事活动,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依据法律,下列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有( B )
①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成年人)
②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③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
④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我国法律规定,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成年人)和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①③符合题意,②④排除。故选B。
10.小明(7周岁)向其表哥阿强(16周岁)借钱用于上网打赏,先后向表哥借了3 000多元,保证过年用压岁钱偿还并写了张借条给表哥。小明的父母知道此事后,找到阿强,称其不会为小明偿还债务且过年会减少小明的压岁钱。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小明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承担还钱义务
②小明的父母应承担偿还小明债务的责任
③阿强借钱给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借条不合法
④小明打赏主播的3 000元已成事实,无法追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不承担还钱义务”说法错误,小明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借的钱应由其父母承担偿还,①错误。小明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监护人是其父母,其借的钱应由其父母承担偿还,②正确。小明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所以阿强借钱给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借条不合法,③正确。7岁的小明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法定代理人对其行为不予追认,应全额退款,④错误。故选C。
11.小安父母已无抚养能力,已满17岁的小安辍学后在夜市打工,跟老板约定工作报酬和时间,虽每晚工作到深夜,但还算愉快。某晚12点,劳动执法人员发现小安不满18周岁,要求老板辞退小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劳动法禁止任何单位招用未成年人
②小安与老板签订的合同需要小安父母的同意方才成立
③小安自己养活自己,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④劳动执法人员要求辞退小安的行为有滥权之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法律规定,禁止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但招用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未成年人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执行国家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保护措施等方面的规定。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小安与老板签订的合同不需要小安父母的同意,小安享有劳动权,执法人员以小安不满18周岁为由要求老板辞退小安的行为有违法律规定,①②错误。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小安与老板签订的合同不需要小安父母的同意就可以成立,劳动执法人员要求辞退小安的行为有滥权之嫌,③④正确。故选D。
12.2023年10月,李某在某小区购买毛坯现房一套。同年11月,李某与张某签订装修合同,约定装修总价款为40万元,张某包工包料,李某先付一半钱款,验收合格后支付另一半钱款。2024年5月,房屋的装修通过李某聘请的专业机构验收合格;但李某以资金困难为由,要求到春节付款并写下欠条一张。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判断(  )
①在买卖毛坯现房中的客体是行为
②李某与张某的装修合同中的客体是人身权益
③李某欠张某装修款的客体是行为
④李某与张某的债务关系不属于民法调整的范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买卖合同关系是一种债权关系,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因此,李某在某小区购买毛坯现房一套,在买卖毛坯现房中的客体是房屋的买卖行为,①正确。合同关系是债权法律关系,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因此,李某与张某的装修合同中的客体是装修施工行为,②错误。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李某欠张某装修款的客体是行为,③正确。债权债务是民事法律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债权人向债务人主张权益的权利,以及债务人对债权人承担的义务,所以李某与张某的债务关系属于民法调整的范畴,④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赵莉为江南某一电子厂的合同工,今年16周岁。某日,她在工艺美术商店购买了项链和宝石戒指,价值1 700元,赵莉的父亲认为她尚未成年,未经家长同意不能进行大额交易,要求工艺美术商店退货,而赵莉提出,自己已经是自食其力的工人,可以自己作主,表示不愿退货。
(1)赵莉父亲要求商店退货是否合乎法律规定?
(2)分析本案中买卖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答案:(1)赵莉父亲要求商店退货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由于赵莉依法应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故其买卖合同已经合法成立。根据民法典规定,民事法律行为从成立时起具有法律约束力,行为人非依法律规定或取得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而赵莉父亲认为未经家长同意不能进行大额交易的说法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2)本案中买卖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别为:
①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赵莉和工艺美术商店。
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工艺美术店向赵莉给付项链和宝石戒指的行为以及赵莉向工艺美术店给付货款的行为。
③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赵莉与工艺美术商店之间买卖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解析:本题以赵莉在工艺美术商店购买了项链和宝石戒指产生纠纷为背景材料。(1)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命题,要求回答赵莉父亲要求商店退货是否合乎法律规定。根据材料“赵莉是自食其力的工人,16周岁”,以及民法典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有关规定,可从赵莉依法应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故其买卖合同合法成立,赵莉父亲要求商店退货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角度分析。(2)本题要求分析本案中买卖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解答本题,考生可从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李某的父亲生前是一个集邮爱好者,去世时还留有几本邮票。李某对邮票从不感兴趣,在后来的几次搬家中他都觉得这些邮票不好处理。一日,李某的朋友刘某来吃饭,无意间发现了这几本邮票,刘某也是集邮爱好者,他随即表示愿意全部购买,最后以5 000元的价格将邮票全部拿走,李某对这一价格也比较满意。事过不久,李某从父亲生前的一个朋友处得知,他父亲所留的邮票中,有5张相当珍贵,可能每张都值5 000元;同时另一同事告诉他,刘某正在寻找买主。李某立即找到刘某,要求退还刘某的5 000元钱,取回邮票,但刘某坚决不同意。双方协商不成,李某诉至法院,要求撤销合同,收回邮票。
运用民法基本原则的知识,分析李某与刘某买卖邮票行为的效力如何。
答案:民法典确立了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及绿色原则。在李某与刘某买卖邮票这一交易过程中,虽然双方当事人是平等自愿的,但是李某缺乏对邮票相关知识以及市场行情的了解,导致他对买卖标的物的价值有严重的误解,而刘某应该知道此邮票的价值,但仍以较低价格换取,显然违背了公平、诚信等原则。权利人李某要求撤销合同,收回邮票,人民法院应当允许。
解析:本题以李某与刘某买卖邮票行为为背景话题,题目类型为认识类,知识限定民法基本原则,问题指向分析李某与刘某买卖邮票行为的效力如何。解题时首先要阐述民法基本原则,然后结合李某与刘某间买卖邮票的行为加以分析。虽然双方当事人是平等自愿的,但刘某应该知道此邮票的价值,可他仍以较低价格换取,显然违背了公平、诚信等原则;材料中李某诉至法院,要求撤销合同,收回邮票,人民法院应当允许。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