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册学业综合检测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黄某(16岁)与王某(19岁) 均系株洲市石峰区某高中学生,课间黄某与王某在教室外的走廊发生碰撞,两人均摔倒在地。黄某摔倒后送往医院治疗,经检查黄某两颗牙齿断裂,司法鉴定后续治疗还需33 000元。事发后,黄某父母与王某父母就赔偿事宜多次协商未果,黄某父母遂将王某、王某父母、学校诉至法院,要求被告赔偿医药费、治疗费、精神抚慰金共计46 644元。对本案分析正确的是( )①学校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应承担过错侵权责任②王某侵犯了黄某的生命权与健康权③黄某与王某对于事故的发生均有一定过错④王某造成他人损害,不应当由其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民法典》第一千二百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学校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应承担过错推定侵权责任,①错误。黄某摔倒后送往医院治疗,经检查黄某两颗牙齿断裂,王某侵犯了黄某的身体权与健康权,②错误。黄某与王某在教室外的走廊发生碰撞,虽然没有主观上的故意,但行为本身存在一定的过错,对于事故的发生均有一定过错,③正确。王某19岁,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不应当由其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④正确。故选D。2.春暖花开,时令鲜果即将上市。3月7日甲和种植户乙口头约定:3月10日,以每千克100元购买樱桃100千克并预付部分货款为定金。乙3月9日致电甲,樱桃价格因今年霜冻影响而偏高,每千克需增加20元,否则不发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双方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合同有效②本案中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樱桃③双方协商不一致,乙应双倍赔偿定金④霜冻属不可抗力,可减轻乙侵权责任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材料中甲和种植户乙虽然订立的是口头合同,但是,双方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是有效的合同,①符合题意。买卖合同的民事关系客体是履行合同的行为,②不符合题意。一方违反合同约定,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违约时可选择适用定金条款,本案中乙违约,因此乙应双倍赔偿定金,③符合题意。合同遇不可抗力造成违约可全部或者部分免除违约责任,不是侵权责任,④错误。故选B。3.某小区业主李某、谭某两户上下毗邻。2021年6月,谭某在两户之间的外墙面违规加装了遮雨棚。李某以下雨天遮雨棚的雨滴声影响其睡眠为由,多次向物业公司反应,要求谭某道歉并拆除遮雨棚。对这一纠纷分析正确的是( D )①相邻关系是对不动产用益物权的限制或延伸②谭某属于过错方,物业应支持李某的所有主张③邻里之间,应本着睦邻友好的原则处理相邻关系④谭某安装的遮雨棚给李某带来困扰,应承担侵权责任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相邻关系是对不动产所有权的限制或延伸,①错误;建筑物外墙属于业主共有,谭某擅自在外墙安装遮雨棚的行为系损害其他业主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依法应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物业应支持李某要求谭某拆除遮雨棚的请求,对其他请求因缺乏相应事实及法律依据,不予支持,②错误,④正确;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③正确。故选D。4.王某向赵某借了50万元,并将自己唯一的机动车交予赵某作为质押。王某又向钱某借了20万元,承诺半年后还款。结果,半年后王某并没有还款。钱某不满,在得知王某名下有机动车后,将王某诉至人民法院,要求将王某名下的机动车折价赔偿给他。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本案涉及债权关系,客体是王某名下的机动车②本案涉及担保物权,对应的是机动车的交换价值③如果王某不履行债务,赵某对该机动车享有质权,可优先受偿④王某将机动车交予赵某质押时,赵某则拥有了机动车的所有权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本案涉及债权关系,客体是行为,而不是机动车,①错误。王某将自己机动车作为质押向赵某借了50万元,故本案涉及担保物权,对应的是机动车的交换价值,②正确。赵某对该机动车享有质权,如果王某不履行债务,赵某有权以机动车折价或者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③正确。王某将机动车交予赵某质押时,赵某则拥有了机动车的质押权,而不是所有权,④错误。故选C。5.应用算法推荐技术,能够通过抓取用户日常的使用数据,分析得出人们的行为、习惯和喜好,进而精准化地提供信息、娱乐、消费等各类服务,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是,这些服务的推送大多是网络服务提供者给人们定制的,甚至提供者滥用定制。近年来,“大数据杀熟”、流量造假、诱导沉迷等不合理应用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烦恼。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①擅自抓取用户的日常使用数据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和荣誉权②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定制”违背了市场公平竞争和依法经营的规则③“大数据杀熟”等不合理应用行为违背了自愿、公平的原则④算法推荐技术的使用者应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并尊重其自主选择权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荣誉权,是指公民、法人所享有的,因自己的突出贡献或特殊劳动成果而获得光荣称号或其他荣誉的权利。抓取用户的日常使用数据并未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和荣誉权,①排除;材料讲述网络服务提供者给消费者的服务存在着违背了自愿、公平的原则,而未体现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定制”违背了市场公平竞争的规则,②排除;“大数据杀熟”、流量造假、诱导沉迷等不合理应用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烦恼,这表明“大数据杀熟”等不合理应用行为违背了自愿、公平的原则,③符合题意;应用算法推荐技术的推送大多是网络服务提供者给人们定制的,甚至提供者滥用定制,这表明算法推荐技术的使用者应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并尊重其自主选择权,④符合题意。故选D。6.因在英语考试中小丁未传递答案给小李,小李以小明的名义向政教处写信诬蔑小丁考试作弊,并在同学中绘声绘色描述小丁作弊情形,导致同学们私下对小丁议论纷纷。本案中( B )①小李侵犯了小丁的名誉权②小丁可要求小李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③小李侵犯了小丁的隐私权④本案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小李停止侵权行为A.①③ B.①②C.③④ D.②④答案:B解析:小李的行为使小丁声誉受损,侵犯了小丁的名誉权;小丁可要求小李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①②正确。小李的行为并未侵犯小丁的隐私权,③错误。本案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小丁的人格利益,④错误。故选B。7.谭某以自己的汽车作抵押(抵押协议和手续齐全),从孙某处借得30万元。后因谭某未按约还款,双方又签订车辆转让协议。10天后,因谭某仍不归还借款,孙某擅自将涉案汽车开走,导致谭某误工若干天。因与孙某多次协商未果,谭某将孙某告上法院。本案中( A )①汽车所有权并未转移,仍然归谭某所有②根据抵押和转让协议,孙某有权开走汽车③谭某可以要求孙某返还汽车并赔偿损失④转让协议签订后孙某获得了汽车所有权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答案:A解析:谭某以自己的汽车作抵押从孙某处借款,汽车的所有权未转移,尽管后来签订车辆转让协议,但汽车未交付,汽车的所有权仍然没有转移,仍然归谭某所有,因此孙某擅自将涉案汽车开走给谭某造成损失,侵犯了谭某的权益,谭某可以要求孙某返还汽车并赔偿损失。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A。8.邢某与房东白某签订了3年的长租协议,双方约定,以房子一个月的租金为押金,邢某从居住开始按月支付房租。其间,邢某申请的廉租房验收通过,邢某欲提前结束合同并搬进廉租房。房东白某则以邢某未完全履行合同为由拒绝返还押金。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邢某提前结束合同构成新的要约②邢某可与房东白某通过调解解决纠纷③邢某应承担赔偿白某损失等侵权责任④若双方事先达成仲裁协议,可通过仲裁解决纠纷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邢某提前结束合同不构成新的要约,①说法错误。租赁合同纠纷属于民事纠纷,邢某可与房东白某通过调解解决纠纷;若双方达成仲裁协议,也可通过仲裁解决纠纷,②④符合题意。邢某应承担赔偿损失或者是支付违约金等违约责任,而不是侵权责任,③不符合题意。故选D。9.杜某驾驶电动三轮车拉着骡子途经某街道时,骡子突然将后方驶来的骑行二轮电车的曹某踢倒,造成曹某摔伤。曹某要求杜某赔偿损失,杜某认为曹某故意追尾骡子导致事故发生而拒绝赔偿。曹某诉至法院,要求杜某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各项损失共计15 300元。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按照无过错侵权责任原则,杜某必须承担侵权责任B.骡子踢人属于不可抗力,杜某不应该承担侵权责任C.按照过错推定侵权责任原则,杜某必须承担侵权责任D.杜某如能证明曹某故意追尾骡子导致事故发生,可不承担侵权责任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杜某如能证明曹某故意追尾骡子导致事故发生,可不承担侵权责任,而不是必须承担侵权责任,D符合题意,A错误。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地震、洪水、火灾、战争等。骡子踢人不属于不可抗力,B错误。法律规定无过错侵权责任的,则行为人只要损害了他人的民事权益,不论其有无过错,均应当承担侵权责任。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无过错侵权责任原则,而不是过错推定侵权责任,C排除。故选D。10.甲(男)、乙(女)两人婚后共同经营一家饭馆,住在婚前甲出资购买并登记在甲名下的房子中,后两人因关系不和而离婚,离婚时两人的儿子已经成年,研究生在读。后经人介绍,甲与同样离异的丙(女)再婚,丙的10周岁女儿随甲、丙共同生活。甲、丙住在上述房子中,并继续经营饭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①若甲的儿子跟甲要不到学费则可以跟丙要②甲对丙的女儿和自己的儿子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③乙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饭馆的收益有平等处置权④丙不可能获得对这套住房的处置权利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甲与丙再婚时,甲的儿子已经成年,则丙与甲的儿子不构成扶养关系,所以甲的儿子若跟甲要不到学费,也不能跟丙要,①错误。甲与丙再婚后,丙的未成年女儿随甲、丙共同生活,甲与丙的女儿已经形成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与继子女的关系,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的关系适用民法典关于父母与子女关系的规定,甲对丙的女儿和自己的儿子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②正确。甲和乙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饭馆的收益属于他们的共同财产,所以乙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饭馆的收益有平等处置权,③正确。甲和丙如果约定该房子属于共同财产,丙则获得对这套住房的部分处置权利,④错误。故选C。11.2024年6月,小陈在某网购平台购买了某品牌摩托车头盔一件,收货后发现该头盔为仿品,且没有CCC认证,属于“三无”产品。因为该店铺在服务保障处注明假一赔十,小陈遂与商家沟通,商家也承认此头盔为仿制品。后小陈以“假冒品牌”为由向商家申请退款,该申请未通过。小陈多次与该商家进行沟通,均未得到回应,出于对自身权益的维护,小陈将商家诉至法院,请求退还头盔购买费,并十倍赔偿。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①该假一赔十的承诺系商家自愿作出的,该承诺合法有效②商家承认其出售的头盔系仿制品,不存在欺诈行为③商家销售的是高仿真产品,不存在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④涉案双方存在买卖合同关系,商家应当承担十倍赔偿违约金A.①② B.①④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小陈在某网购平台购买了某品牌摩托车头盔一件,该店铺在服务保障处注明假一赔十,故该假一赔十的承诺系商家自愿作出的,该承诺合法有效,涉案双方存在买卖合同关系,商家应当承担十倍赔偿违约金,①④符合题意。小陈购买的是某品牌摩托车头盔,商家出售的头盔系仿制品,出售“假冒品牌”的行为属于欺诈,不是因为商家承认其出售的头盔系仿制品,其“售假”行为就变得合法,②错误。小陈购买的是某品牌摩托车头盔,而商家销售的是“假冒品牌”的高仿真产品,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③错误。故选B。12.社会生活纷繁复杂,社会成员在交往过程中难免因权利受到侵害、义务未履行而产生争议,引发纠纷。下列解决纠纷的途径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①某企业申请发明专利被驳回,对行政决议产生争议,故该企业向法院提起诉讼②张某和用人单位因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协商解除未果,遂向法院提起诉讼③陈家两兄弟因遗产继承发生纠纷,双方约定了仲裁,哥哥陈某遂提出仲裁申请④丁某与某服饰店因服装质量问题发生纠纷,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诉讼外调解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行政诉讼解决国家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问题,某企业申请发明专利被驳回,对行政决议产生争议,故该企业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①正确。根据劳动法律、法规,除特定情形外,未经劳动仲裁程序,当事人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张某和用人单位的劳动争议,必须经过劳动仲裁,才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②错误。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适用于仲裁,陈家两兄弟因遗产继承发生纠纷不能仲裁,③错误。诉讼外调解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丁某与某服饰店因服装质量问题发生纠纷,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诉讼外调解,④正确。故选B。13.魏某将一套住房分别委托甲、乙两家中介公司出售。卢某到甲中介公司看房,与其签订看房协议,约定:“若卢某看中某套房欲购买,需向甲中介公司缴纳定金保留房源;若缴纳定金后反悔,则应承担违约责任。”卢某看中魏某的住房,但觉得甲中介公司要价过高。事后卢某又在乙中介公司发现同一房源,且房价比甲中介公司低不少。卢某遂通过乙中介公司购得此房,甲中介公司得知后提出异议。对此,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D )①乙中介公司的行为属于正当竞争行为②卢某没有违反与甲中介公司签订的协议③甲中介公司私自抬高房价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④看房协议的约定限制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乙中介公司报价低并不违反市场公平竞争和依法经营的规则,属于正当竞争行为,①正确。卢某看中魏某的住房,但觉得甲中介公司要价过高,并未缴纳定金保留房源,其通过乙中介公司购得此房,没有违反与甲中介公司签订的协议,②正确。甲中介公司的行为没有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看房协议的约定也没有限制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③④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4.8周岁的小覃从20楼扔下玩具,导致汪某的汽车天窗被砸出一个小洞。汪某要求赔偿时,覃某夫妇拒绝赔偿。双方产生纠纷,汪某诉至法院。本案中( C )A.小覃不用担责,但覃某夫妇应当给予汪某适当补偿B.覃某夫妇承担举证责任,汪某则不需要举证C.双方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都可在15日内上诉D.覃某夫妇可以委托辩护人,不必亲自参与法庭诉讼答案:C解析:本案为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都可在15日内上诉,C正确。小覃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其监护人担责,覃某夫妇应当给予汪某赔偿而不是补偿,A错误。小覃高空抛物造成汪某汽车天窗被损坏,覃某夫妇要承担小覃没有实施抛物伤车行为的举证责任,汪某对自己汽车天窗被损坏等要进行举证,B错误。本案为民事诉讼,覃某夫妇可委托诉讼代理人而不是辩护人参加诉讼,可以不亲自参与法庭诉讼,D错误。故选C。15.(2023·山东卷)甲公司从乙公司购入一批配件,约定“因本合同发生的一切争议,均由A仲裁委员会仲裁”。后该批配件迟延两个月才交货,且用该批配件生产的甲公司产品造成了数起伤人事故。甲公司召回产品检验后,意外发现配件内部设计使用了自己的发明专利,因此要求乙公司承担侵权责任。乙公司则申请行政主管部门宣告甲公司的专利权无效。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针对配件迟延交货之事,甲公司无权请求法院判决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②针对甲公司产品造成的伤人事故,甲公司即使无过错也应向受害人承担责任③若主管部门作出了专利权无效宣告,甲公司可向法院起诉且需承担举证责任④即使乙公司申请失败,仍可通过证明自己系独立作出相同发明来实现免责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双方约定“因本合同发生的一切争议,均由A仲裁委员会仲裁”,表明双方订立了有效的仲裁协议。法律规定,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因此有效的仲裁协议可排除法院管辖权,甲公司无权向法院提起诉讼,故①正确。甲公司生产的产品造成他人伤害,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无过错侵权责任中的生产者产品责任处理,即行为人只要损害了他人的民事权益,不论其有无过错,均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故甲公司即使无过错也应向受害人承担责任,②正确。甲公司起诉行政主管部门,属于行政诉讼,应当由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而不是由甲公司承担主要举证责任,③错误。发明人取得专利,是以公开其发明内容为条件,换取国家在限定时间内给予强有力的法律保护,其他人即使独立作出了相同的发明,也不得实施该发明,故④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2023·浙江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王宏大与刘文昌准备开设一家有限责任公司,拟取名“普罗旺斯”(法国地名音译),拟以宅基地使用权、两套商品房所有权及其建设用地使用权、100万元现金和一部漫画作品出资。公司成立后,与童漫签订劳动合同约定:服务期5年,年薪30万元人民币,赠送140平方米房屋一套,但5年内不得结婚,否则解聘,并收回房屋。童漫入职一个月后,公司为其办理了赠送房屋的产权登记。半年后,童漫登记结婚。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列举本案中的用益物权,并说明哪项财产不能作为公司财产。(6分)(2)分析童漫是否应当退还房屋。(3分)(3)说明“普罗旺斯”公司名称是否合适。(3分)答案:(1)本案中的用益物权有宅基地使用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民的财产权,不得转让,不能作为公司出资。(2)劳动合同中“5年内不得结婚”的约定因排除当事人结婚权利(自由)而无效,童漫结婚不构成违约,房屋所有权已经合法转移,无须返还房屋。(3)“普罗旺斯”会让人误以为是外国公司,作为中国的公司,取名应当遵循公序良俗原则,选择汉语词汇。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分析列举材料中的用益物权,并明确哪项财产不能作为公司财产。首先要明确用益物权的内容,是指非所有人对他人所有之物享有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等。第二步:审材料,提取材料有效信息,链接教材知识。有效信息:拟以宅基地使用权、两套商品房所有权及其建设用地使用权→说明本案中的用益物权有宅基地使用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第一步:审设问,本题要求分析童漫是否应当退还房屋。第二步:审材料,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签订劳动合同约定:服务期5年,年薪30万元人民币,赠送140平方米房屋一套,但5年内不得结婚,否则解聘,并收回房屋→劳动合同中“5年内不得结婚”的约定,属于违反法律的情形,导致合同全部或部分无效。且公司为童漫办理了赠送房屋的产权登记,房屋所有权已经合法转移,故无须返还房屋。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3)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公司注册名称需要使用符合国家规范的汉字,不可以含有有损于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可能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者误解的文字。普罗旺斯是法国的地名,会对公众造成一定的误解,所以名称不合适。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A针织企业生产的“雪娜”羊毛衫,深受消费者欢迎,属畅销商品。B针织企业也生产羊毛衫,其产品的包装在外形、色彩、构图上与“雪娜”完全一样,只是将“雪娜羊毛衫”字样改为“雷娜羊毛衫”。A企业以B企业擅自使用其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构成不正当竞争为由,向法院起诉。B企业辩称羊毛衫是商品的通用名称,A企业生产的产品叫“雪娜”,自己的产品叫“雷娜”,名称不同,不构成侵权。(1)B企业的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请说明理由。(4分)(2)两企业商品的名称不完全一样,是否可以认定为“相同或者近似使用”?为什么?(5分)答案:(1)B企业的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的混淆行为。首先,被仿冒的商品是“知名商品”,该商品已经建立起良好的商业信誉;其次,被仿冒的名称、包装为知名商品所特有;最后,足以引起消费者误解。(2)可以。B企业对商品名称的改动属于非本质性的改动,其在商品的特有名称、包装等商品构成要素上,以及对商品的整体印象上,足以让消费者误认为是A企业的商品“雪娜”,从而产生购买行为,因此可以认定为“近似使用”他人商品标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B企业存在仿冒他人商品标识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的混淆行为。依据混淆行为的内涵与特征,说明B企业是如何构成混淆行为的即可。第(2)问,切入点较小,要求理解“相同或者近似使用”的内涵,是对“近似使用”与“名称、包装”的关联性理解。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施某于2013年入职F农村电商平台工作,双方签订了长期劳动合同,并约定施某的岗位为管理部科长。2023年10月F平台向施某邮寄一份《书面警告记录》,内容为施某利用职务之便把客户自愿提供并登记的个人信息(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非法卖给某直播平台,随后,该直播平台向相关客户推送了大量广告信息。2023年11月,F平台发现教育部学籍学历平台中并无施某的学历信息,得知施某本科学历造假。2024年1月,F平台要求解除与施某的劳动合同。某校学生在法律课堂上围绕本案展开讨论,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发表了以下观点: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分别分析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11分)答案:①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施某以欺诈手段签订的劳动合同应为无效劳动合同。施某非法出售客户个人信息,没有坚持守法原则,违反了劳动法和用人单位相关规章制度,没有尽到相关劳动义务。故甲的观点正确。②客户自愿登记的个人信息(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不属于个人的私密信息,法院只能支持这些客户以施某侵犯其个人信息权益为由的起诉。本案中施某的行为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处理个人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权益造成损害,由个人信息处理者施某对其没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若法庭中形成抗辩,这些客户也需提供相关证据,故乙的观点不正确。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需调用积极维护人身权利、做个明白的劳动者、依法收集运用证据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信息,链接教材知识。关键信息①:施某本科学历造假,施某利用职务之便把客户自愿提供并登记的个人信息(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非法卖给某直播平台→可调用法理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第十八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说明甲的观点正确。关键信息②:若被泄露信息的客户以施某非法处理个人私密信息为由向法院起诉,应得到法院支持,但这些客户需要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承担举证责任→可调用法理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六十九条第1款规定,处理个人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权益造成损害,个人信息处理者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等侵权责任。说明本案中客户自愿登记的个人信息(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不属于个人的私密信息,法院只能支持这些客户以施某侵犯其个人信息权益为由的起诉。施某的行为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这些客户也需提供相关证据。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小吴的父母吴某与李某离婚后,母亲李某以身体多病、无力抚养女儿小吴为由,让法院判决女儿小吴随父亲吴某生活。小吴14周岁时,母亲去世,其母李某在临终前立下遗嘱,以自己在患病期间一直是她的父母和弟弟在身边照料为由,将其一套房产及所有存款全部留给了弟弟。小吴为此将李某的弟弟诉上法庭,要求分割涉案房产及继承全部存款。结合本案,运用《法律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李某的弟弟有权继承李某的遗产吗?请说明理由。(3分)(2)谈谈法庭该如何对待小吴的诉求。(6分)答案:(1)有权继承。法律尊重死者生前通过遗嘱处分个人合法财产的意愿。李某的弟弟在李某生前患病时一直在身边照料,又是遗嘱继承对象,所以有权继承。(2)无论是遗嘱继承还是遗赠,都应当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小吴是未成年人,缺乏劳动能力,没有独立的生活来源,应依法给予必要的遗产继承。因此法庭可驳回小吴分割涉案房产及继承全部存款的诉求,判决小吴可继承部分遗产。解析:本题考查遗嘱继承、继承原则。第(1)问,可结合材料“其母李某在临终前立下遗嘱,以自己在患病期间一直是她的父母和弟弟在身边照料为由,将其一套房产及所有存款全部留给了弟弟”,可知李某的弟弟有权继承李某的遗产,法律尊重死者生前通过遗嘱处分个人合法财产的意愿。李某的弟弟在李某生前患病时一直在身边照料,又是遗嘱继承对象,遗嘱继承的效力优于法定继承,所以有权继承。第(2)问,根据继承的原则,无论是遗嘱继承还是遗赠,都应当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小吴是未成年人,缺乏劳动能力,没有独立的生活来源,应依法给予必要的遗产继承。因此法庭可驳回小吴分割涉案房产及继承全部存款的诉求,判决小吴可继承部分遗产。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人脸是个人独有的生物识别信息,具有不可更改的特性,一旦被泄露,用户的财产、隐私将会受到威胁。在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3·15晚会”上,人脸识别成为第一个被关注的话题。某卫浴品牌在线下门店大量安装人脸识别设备,在未提前告知用户、没有取得用户同意的前提下,大量抓取用户的脸部信息,在人脸信息上做标记。这些信息会同步给所有门店用来做营销推广,严重干扰了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北京的李先生2021年2月在该卫浴品牌门店购买卫浴产品时,被非法采集了人脸信息。事后,李先生担心自己的信息被泄露,欲通过诉讼来维权,但李先生工作繁忙又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与技能,无暇参与诉讼活动。(1)你认为李先生在提起诉讼前应做哪些准备?(6分)(2)请根据上述事实,帮李先生完成一份民事起诉状。(8分)民事起诉状原告:李某某家庭住址: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区委托诉讼代理人:王某某北京市朝阳区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某卫浴品牌门店住所:北京市朝阳区×街道×号法定代表人:张某某诉讼请求:1.删除已采集的相关个人信息,拆除人脸识别设备。2.被告向原告公开道歉。3.被告承担本案诉讼费用。事实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上所述,原告合法权益遭到被告的严重侵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现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恳请人民法院支持原告全部诉讼请求。此致_________________人民法院附:本诉状副本1份证据和证据来源:(略)起诉人:李某某2021年×月×日答案:(1)证据是当事人主张自己权利的重要工具,李先生在提起诉讼前,需要准备好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如现场照片、进店消费的发票、相关证人证言等。起诉是诉讼程序的第一步,李先生应该根据相关信息完成民事起诉状的撰写,以便向法院提起诉讼。李先生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还应委托诉讼代理人,帮助其进行诉讼。(2)答案示例:事实与理由:2021年2月,原告在被告门店购买产品时,被告在未经原告同意的情况下,抓取了原告的脸部信息,并做标记,侵犯了原告的知情权和隐私权。同时被告将所获取的人脸识别数据非法用于营销,严重干扰原告的消费决策,侵犯了原告作为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等级水平 等级描述水平4(5~6分) 事实陈述准确,以事论理与依法论理相结合,重点突出,诉求理由翔实充分水平3(3~4分) 事实陈述准确,依法论理,能抓住重点,诉求理由比较充分水平2(1~2分) 事实陈述准确,以事论理,能够简单阐明诉讼请求理由水平1(0分) 事实陈述与案情不符;或无应答提交法院:北京市朝阳区解析:本题以民事侵权案为例,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回答问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事物的能力。本题是一道一拖二的案例分析题,第(1)问是起诉准备,第(2)问是撰写起诉状。第(1)问考查严格遵守诉讼程序。要求学生围绕一个民事侵权案例亲身感受提起诉讼的准备过程。解答本问需要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案例分析,了解通过诉讼方式解决纠纷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本题侧重考查了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和反思与评价三项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晰起诉流程,即应提前准备好诉讼和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在案例分析和观点阐释过程中增强证据意识、法治意识以及公共参与意识。(2)本问考查诉讼实现公平正义和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要求学生在简要分析案情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知识起草一份民事起诉状。这一问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与难度,考虑学生实际。试题提供了一份民事起诉状的范例,提示学生起诉状的撰写要求。解答本问需要了解起诉条件、民事起诉状的主要内容与格式要求,将范例中的空白补充完整即可,起诉必须有明确的原告和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本题侧重考查学生的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探究与建构和反思与评价四项关键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对诉讼、民事权利与义务、证据的收集与保存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在民事诉讼状的撰写过程中严格遵守诉讼程序,依法收集运用证据,正确行使诉讼权利,在学法用法过程中树立科学精神,增强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