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道德与法治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
中华传统美德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存在过的、在今天仍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道德规范、行为等的总和。因此,要从文化自信的高度全面认识和深入挖掘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用其中蕴含的精髓滋养当代中国人的道德世界,守护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源泉。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生活观察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2004年底,印度洋突发海啸灾难。一对中年夫妇走进青岛市红十字会,为印度洋海啸灾区的灾民捐款五万元。当工作人员问其姓名时,他们留下了“微尘”的化名。在青岛市红十字会的记录中,这对热心公益事业、化名“微尘”的好心人,多次捐款且数额较大,却一直不愿透露真名。有人认为,“微尘”是值得尊重的人,不为名、不图利,只想以自己的方式做善事,那么人们就该尊重其选择。在青岛,“微尘”正在凝聚更多的爱心,越来越多的市民在捐款后也留下“微尘”“小小微尘”“微粒”等名字。现在,“微尘”已经成为诠释爱心的精神符号和青岛公益事业的品牌。
寻找身边的“中国好人”,分享他们的故事,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
生活观察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1.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在生活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和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探究与分享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1961年,我国核物理学家于敏开始从原子核理论研究转入氢弹原理研究和核武器研制。当时,我国想要研究氢弹,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于敏和他的团队几乎是从零开始,依靠他们的勤奋和智慧进行理论探索。通过不懈努力,他们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了中国独立发展的氢弹构型,世人称为“于敏构型”。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书写了中国人用最快速度独立研制出氢弹的奇迹。
于敏
在新时代,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践行自强不息的中华传统美德
探究与分享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2.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做自强不息的人。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的精神动力。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自立自强、刚健有为,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1)做自强不息的人
探究与分享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1981年3月,刚从河北农业大学毕业、
留校任教的李保国走进太行山,来到邢台
县前南峪村,投身山区生态治理,帮助当
地农民发家致富。李保国和他的团队直接
帮扶村庄40多个,间接带动百余个村庄发
展,技术示范推广总面积上千万亩,举办
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
李保国向村民讲解果树修剪知识
探究与分享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余人次,帮助农民增收数十亿元。李保国还为群众办夜校,开展技术培训。村民们称他是“农民教授”“科技财神”“太行新愚公”。李保国把最好的论文写在了河北大地上,让千山万岭披上了绿装,让千万农民摆脱了贫困。
分享你身边敬业乐群人物的故事,谈谈他们的工作有什么社会意义。
探究与分享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2)做敬业乐群的人
做敬业乐群的人。对待学习和工作,我们要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我们要乐于与他人交往,在集体中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只有敬业乐群,才能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守望相助、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发展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
制定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推动慈
善组织有序发展,慈善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党的
二十大报告指出:“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相关链接
1.如何理解慈善法第八十五条“国家鼓励、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积极参与慈善事业”这一规定?
2.在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践行扶危济困的中华传统美德?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相关链接
(3)做扶危济困的人
做扶危济困的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助人者,人恒助之。当他人身处困境时,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仗义疏财”“雪中送炭”等成语是扶危济困美德的集中体现。正是有了这种美德,我们的社会才是一个充满爱心与温情的文明社会。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探究与分享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当今社会,见义勇为是指个人不顾自身安危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或者在抢险、救灾中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为他人的安全挺身而出,为家国安宁赴汤蹈火,历来都是中华儿女推崇和敬仰的品质。见义勇为,更要见义智为,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帮助他人、匡扶正义,具有基本的安全防范意识并掌握科学的施救方法。只有让凡人善举成为时代风景,让美德浸润社会每个角落,才能使见义勇为体现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1.你知道哪些见义勇为的人?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践行见义勇为的中华传统美德。
探究与分享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4)做见义勇为的人
做见义勇为的人。“见义不为,无勇也。”真正勇敢的人具有捍卫正义的勇毅精神,并能付诸行动。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帮助他人。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探究与分享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古人讲“百善孝为先”,这是指孝敬父母居各种美德首位,是“行仁”“行德”的起点。
习近平指出:“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成员孝老爱亲,才有社会的和谐安定,只有从尊重、孝敬自家长辈开始,才可能实现面向全社会的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孝老爱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1.材料中习近平主席的话给了你哪些启示?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践行孝老爱亲的中华传统美德。
探究与分享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5)做孝老爱亲的人
做孝老爱亲的人。百善孝为先。“孝”的本质是“爱”和“敬”。我们应当孝敬老人,爱护亲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还要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到全社会。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阅读感悟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猫与蝴蝶是国画经典题材之一。中国人习惯称八九十岁的年纪为耄,七八十岁的年纪为耋。猫谐音“耄”,蝶谐音“耋”,猫蝶相戏,便有了“耄耋之年”的含义,寓意长寿。因此,在古代祝贺长寿的画作中,经常会出现猫与蝶同框的情景。
明代画家孙克弘的《耄耋图》
探究与分享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习近平指出:“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讲道德,就是要强化道德意识,注重道德养成,切实把道德规范铭记于心,使道德在全社会家喻户晓。尊道德,就是把道德作为立言立行、做人做事、干事创业的重要准则,确保做到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守道德,就是
使道德外化于行,言行举止都坚守道德底线,自觉进行道德实践。
结合上述材料,说说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具体要求。
探究与分享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3.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践行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践行。我们要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让人生更加幸福,社会更加美好。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启思导行
中国人自古就有“道德文章”的说法。读中华经典,养浩然之气,对于当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十分必要。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推荐一:《论语》
推荐理由:这是一部体现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经典著作。“夫子风采,溢于格言。”读者可以通过经典,感受古圣先贤的道德智慧。
推荐二:《与妻书》
推荐理由:这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写给妻子的诀别信。这封信将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深情和对祖国深沉的爱。全文直抒胸臆,情真意切,字字泣血,动人心魄。
启思导行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推荐四:《雷锋日记》
推荐理由:这是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留下的几百篇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光辉、充满着理性思考的日记的合集。文字虽然平实,却掩不住青春的激情,极富道德感染力。
推荐三:《清贫》
推荐理由:这是革命烈士方志敏被捕后在狱中所写的文章。“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篇文章虽然写于九十年前,但今天读来仍然十分亲切感人。
1.开展“读书漂流”活动,向同学推荐一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好书,并说明你的推荐理由。
2.认真阅读经典,在读书中涵养品格,亲近道德人物,提升人生境界,并与同学交流阅读体会。
启思导行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做自强不息的人
做敬业乐群的人
做扶危济困的人
做见义勇为的人
做孝老爱亲的人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践行
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