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你知道这是哪部法律吗?点击翻开点击翻开点击翻开点击翻开我是国家的根本法我是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我是惩治犯罪、保护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我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你了解刑法吗?知道什么是犯罪吗?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二框11.2犯罪与刑罚核心素养目标法治观念:通过“什么是刑法”的课堂活动,根据“余华英犯罪之路”的情境设计认识刑法的内容及作用。道德修养:通过“犯罪的基本特征”的课堂活动,通过对比两个不同类型的案件探讨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认识犯罪的三个特征,从而明确青少年行为边界。责任意识:通过“如何应对犯罪”的课堂活动,设置“杨妞花寻找被偷走的人生”的情境,引导青少年面对犯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求: 阅读教材P96-99,自主预习以下问题。 (2分钟)1.什么是刑法?2.犯罪的基本特征?3.如何应对犯罪行为?总议题:以法为度 向阳而生——认识犯罪与刑罚子议题一:心中有法知敬畏——了解罪与罚子议题二:行为有度守底线——应对犯罪行为子议题一心中有法知敬畏——了解罪与罚议学情境一:余华英犯罪之路【议学任务】1.观看视频,被告人余华英的行为属于何种违法行为,接受了什么处罚?2.我们依据什么来判断她应受到何种处罚?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025年2月28日,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对余华英执行死刑。据法院经审理查明,余华英为谋取非法利益,于1993年至2003年期间,分别伙同他人,在贵州省、重庆市、云南省等地流窜作案,拐卖儿童十七名。议学情境一:余华英犯罪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条【拐卖妇女、儿童罪】拐卖妇女、儿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刑法是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应当承担何种刑事责任和对犯罪人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作用: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议学小结】(笔记)1.刑法的内容?(P96)议学情境二:我是小法官付某在江门市蓬江区某市场旁一垃圾场排队倒垃圾。因垃圾清运车辆把垃圾箱拉走,付某欲到相邻的垃圾箱倾倒垃圾,此时在相邻的垃圾箱前排队倒垃圾的环卫工人王某认为付某插队,双方因此发生争吵,付某一气之下动手打了王某左脸部位,导致王某受伤,经司法鉴定中心鉴定王某有轻微脑震荡、软组织损伤。【议学任务】根据所给案例,结合相关法律法规,以小组为单位来当小法官,依照判决范例格式,对以上案件作出判决结论,并谈谈判决依据 。普法小课堂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① 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② 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③ 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普法小课堂普法小课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判决结果根据《_______》第_____条规定,判决如下:被告人犯__________,判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江门市公安部门经调查认为付某殴打王某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对付某处以行政拘留八日并处罚款伍佰元的行政处罚。议学情境二:我是小法官法院查明,余华英的罪行导致12个家庭骨肉分离,许多孩子被卖到外地。有的孩子再也没能回到亲人身边,有的家庭因悲痛过度而破裂甚至失去生命。余华英的行为数量多、手段残忍、后果恶劣,早已超出法律和道德的底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条,拐卖儿童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判处死刑。据此,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于2024年10月25日作出一审刑事判决,以拐卖儿童罪判处余华英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议学任务】1.思考:同样是“伤害他人”,为什么付某被处以行政拘留、余华英被判处死刑?2.梳理余华英和付某案件,小组合作完成以下表格内容。行为内容社会危害违反规则/法律受到处罚余华英案件付某案件伤害他人伤害他人THE MEANING OF PUNISHMENT犯罪的基本特征根据两个案件,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内容社会危害严重程度不同法律依据不同处罚方式不同犯罪行为致他人家破人亡且数量巨大刑法脑震荡、软组织损伤,未致轻伤一般违法行为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拘留、行政罚款刑罚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独立使用、不能并用与主刑同时使用、独立使用刑罚种类辨析:罚金VS罚款、拘役VS拘留罚金是刑事处罚,针对的是犯罪分子,使用机关是人民法院。一般数额更大。罚款是行政处罚,适用对象是一般违法分子,使用机关是特定的国家机关(常见的是行政机关)。 一般数额较小。拘役是刑事处罚,针对的是犯罪分子,使用机关是人民法院,依据刑法,期限是1一6个月;拘留是行政处罚,针对的是行政违法者,使用机关是国家机关,依据的是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期限是1一15天。【议学小结】(笔记)2.犯罪的基本特征?(P97、P98)①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任何违法行为都有危害性,当危害性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就构成犯罪。(犯罪的最本质特征)②犯罪是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犯罪是触犯了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区分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分界线。(犯罪的法律标志)③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利为主要内容。(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子议题二行为有度守底线——应对犯罪行为议学情境三:杨妞花寻找“被偷走的人生”5岁时,杨妞花被余华英从贵州拐卖到千里之外的河北。杨妞花说:“我一辈子都记得人贩子余华英的样子。”在寻找证据时,杨妞花找到中间人王某付,多次反复劝说他出庭作证。报警后集中精力配合警察调查、取证。 她发誓要为自己、为父母讨回公道。【议学任务】1.杨妞花为让余华英绳之以法做出了哪些努力?2.从杨妞花的行为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应对犯罪行为的方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常见方法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保护好作案现场议学拓展赵某听到女邻居邹某家中传出谩骂和殴打声,便前去查看,发现李某把邹某摁倒在地,殴打其头部。赵某立即上前制止并从背后拉拽李某,致李某倒地。李某起身后欲殴打赵某,赵某随即将李某推倒,朝李某腹部猛踩一脚。看到李某无法起身后,赵某离开现场。经鉴定,李某腹部横结肠破裂,伤情属于重伤二级;邹某面部挫伤,伤情属于轻微伤。后经检察机关审查认定,赵某属于正当防卫,依法对赵某作出不起诉决定。法律依据: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应该符合四个条件:1.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2.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3.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人。4.正当防卫不能超越一定限度。【议学小结】(笔记)3.如何应对犯罪行为?(P98)①面对犯罪行为,我们要敢于斗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②更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有勇有谋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课堂小结犯罪与刑罚刑法的含义及作用犯罪的基本特征面对犯罪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当受到刑罚处罚主刑附加刑含义作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启思导行结合本单元所学,制作法律知识宣传展板,请列出你的大纲。刑法宪法民法典1.学校法律社团举行模拟法庭活动,小法官作出如下“判决”:被告人冯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该判决依据的法律是刑法②冯某的行为是严重违法行为③有期徒刑属于主刑,罚金属于行政处罚④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课堂练习2.如图所示的包含关系不正确的是( ) D 课堂练习刑罚主刑主刑管制行政处罚拘留附加刑拘役A.B.C.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