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阐明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命观念、科学思维)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命观念、科学思维)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生命观念、科学思维)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科学探究)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2.生态平衡的特征(1)结构平衡。(2)功能平衡。(3)收支平衡。3.负反馈是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减弱或受到限制,它可使系统保持稳定。4.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强调的是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教材梳理1.生态平衡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处于______________的一种状态。(2)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如下特征①结构平衡: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保持相对稳定。②功能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③______________:例如,在某生态系统中,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物的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知识点一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各组分生产—消费—分解收支平衡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这一调节机制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________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________或受到限制,它可使系统______________。(2)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这种能力的存在使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即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3)原因: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4)特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_。负反馈机制信息减弱保持稳定维持或恢复自我调节能力有限的判断正误1.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2.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不会有波动。( )3.生物群落能量的输入量大于输出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则保持相对平衡。(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恒定不变的。( )√×××核心探讨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资料1 在一片草地上,如果兔大量增加,草就会被大量啃食,于是兔之间对食物等资源的竞争就会加剧,导致兔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减少;同时,捕食者狼因食物(兔)丰富而数量增多,它们会捕食更多的兔。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兔的数量又会恢复或接近原来的水平。资料2 下图为某湖泊生态系统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1)资料1中的这种调节方式属于什么调节?尝试用文字、线框、箭头等描绘上述调节过程。提示:负反馈调节。调节过程如图所示:(2)资料2中的调节过程属于什么调节?提示:正反馈调节。(3)资料1和资料2所反映的调节方式,哪一种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提示:资料1所反映的调节方式即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核心归纳反馈调节的类型及比较项目 负反馈调节 正反馈调节作用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平衡 使生态系统向着更好或更坏的方向发展结果 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项目 负反馈调节 正反馈调节实例 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说明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正反馈调节往往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常具有爆发性,经历时间也短典题应用1.下列关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生态系统保持其结构与功能的稳定状态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D.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没有关系答案:D解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在自然状态下,生态系统是稳定的,并具有保持和恢复其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所以A、B项正确;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C项正确;由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如果人类的干预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生态平衡依赖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项错误。2.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使藻类减少,藻类的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水蚤的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下列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负反馈调节B.早期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调节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答案:B解析:早期藻类大量繁殖引起水蚤增加,水蚤增加,又使藻类减少,这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污水引起水蚤死亡,水蚤的死亡又加重了污染,不存在抑制关系,仅具有促进作用,为正反馈调节。教材梳理1.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______________(不受损害)的能力,而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________到原状的能力。2.不同的生态系统在这两种稳定性的表现上有着一定的_______。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越多,___________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破坏)后,其恢复速度与恢复时间是___________的。知识点二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及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原状恢复差别组分食物网不一样3.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可以持续不断地满足人类生活所需,能够使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环境______________。(2)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________,在不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范围内,合理适度地利用生态系统;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给予相应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保持稳定干扰强度物质、能量的投入判断正误1.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2.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 )3.增加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区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核心探讨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定量分析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1)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2)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偏离的程度可以作为衡量___________稳定性的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_____,反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_____。(3)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_____,反之,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高。(4)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作为衡量总稳定性的指标,TS面积越大,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_____。抵抗力低高低低核心归纳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项目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核心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影响因素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反之越低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一般越容易恢复;反之越难项目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联系 ①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低,反之亦然;②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③图示知识贴士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并不一定都是呈负相关的,如苔原、荒漠等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且环境条件恶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低。典题应用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正反馈调节B.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适当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可有效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A项错误;有些生态系统如北极冻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B项错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C项错误;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低,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适当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可有效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D项正确。4.下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B.在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范围的时间越长和幅度越小,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C.S2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D.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受到干扰后曲线回到正常范围的时间越短,曲线围成的面积S2越小,C项错误。教材梳理知识点三 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设计要求 相关分析生态缸必须是________的 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有很强的生命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___________) 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封闭分解者设计要求 相关分析生态缸的材料必须透明 为光合作用提供________,保持生态缸内温度,便于观察生态缸的采光用较强的_________ 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光能散射光判断正误1.可以将制作好的生态缸放置在通风良好、阳光直射的地方。( )2.在设计生态缸时,要考虑系统内组分及营养级之间的合适比例。( )×√典题应用5.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制作的小生态瓶,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瓶中的浮萍和金鱼藻(生产者)的数量越多,该生态瓶越稳定B.生态瓶中的生物种类太少,其群落无水平结构C.虽然生态瓶可实现物质循环,但需要能量的输入D.生态瓶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无分解者答案:C解析:根据“设计并制作生态缸”的基本原理可知,设计时要考虑系统内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因此,生产者的数量并非越多越稳定,A项错误;虽然生态瓶很小,但其群落仍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项错误;生态瓶具有生态系统的各种组成成分,包括分解者(存在于泥沙中),D项错误。6.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过小生态缸,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缸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B.生态缸的稳定性与生物种类的数量的合理搭配有关C.生态缸生态系统起始比较简单,演替必定使其越来越稳定D.缸内加泥沙以提供分解者答案:C解析:生态缸内生物群落比较简单,不会长期存在,不会在演替过程中越来越稳定。网络构建第3章 第5节对点训练题组一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与这种稳定状态无关的因素是( )A.处于大量物种更替的过渡阶段B.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C.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D.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答案:A解析:若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则不会有大量物种的更替,A项符合题意;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使得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B项不符合题意;若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则该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C项不符合题意;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使其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D项不符合题意。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森林中,当害虫数量增多时,食虫鸟数量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答案:C解析: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生物群落内部存在负反馈调节,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也存在负反馈调节,C项错误。3.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态平衡就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B.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的各种组成成分保持不变C.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达到平衡状态D.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是负反馈调节答案:B解析: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A项正确;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达到平衡状态,而不是保持不变,B项错误,C项正确;负反馈调节能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从而维持生态平衡,D项正确。4.以下实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是( )A.豆科植物能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同时能通过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B.草原上羊的数量剧增会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进而抑制了羊数量的增长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或掠夺式砍伐后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泥石流D.废弃多时的耕地上会逐渐生长出杂草,进而逐渐出现小灌木林答案:B解析: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的关系为互利共生,体现的是种间关系,A项不符合题意;草原上羊的数量剧增会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进而抑制羊数量的增长,这属于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项符合题意;山区植被遭到破坏或掠夺式砍伐后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泥石流,体现的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C项不符合题意;废弃多时的耕地上会逐渐生长出杂草,进而逐渐出现小灌木林,体现的是群落的演替过程,D项不符合题意。题组二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及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为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两个方面: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成分和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题中A、C、D选项中的生态系统,都是向着成分和营养结构复杂化的方向发展,而B选项中生态系统是趋向牧草生长的单一化发展,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6.习总书记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下列叙述不符合此理念的是( )A.植物园中人工林群落垂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阳光B.将作物秸秆当燃料燃烧,加快了物质循环,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赢C.提高三江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D.“桑基鱼塘”的生产模式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答案:B解析:植物园人工林中群落垂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阳光,A不符合题意;将作物秸秆当燃料燃烧,不能充分利用秸秆中的能量而且会导致环境的污染,B符合题意;提高三江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C不符合题意;“桑基鱼塘”的生产模式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D不符合题意。7.下图表示甲、乙两个相邻的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在遭受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其稳定性发生明显波动后,再恢复到原有的结构状态所需时间的图像。关于这两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乙高B.乙的恢复力稳定性较甲高C.甲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而恢复力稳定性较高D.甲可能为森林生态系统,乙可能为草原生态系统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可知,随着时间(横轴)的推移,甲、乙两条曲线的变化情况为甲偏离稳态的幅度大,这表明其抵抗力稳定性低,乙恢复稳态所需时间长,表明其恢复力稳定性低;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应高于草原生态系统的,乙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甲的,则说明甲可能为草原生态系统,乙可能为森林生态系统。题组三 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8.设计制作封闭型生态缸应该遵循一定的原理和要求。下列原理或要求中合理的是( )A.应该将生态缸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的地方,以保证获得足够的能量B.应该经常向生态缸中通气,从而保证缸中生物的呼吸C.生态缸中投放的生物必须有很强的生命力,投放的动物数量要多一些D.生态缸的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答案:D解析:应该将生态缸放在散射光下,而不能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的地方,A错误;生态缸应该是密闭的,不能通气,B错误;生态缸中投放的生物的数量和比例要适中,C错误。综合强化一、选择题1.埃及的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尽管改善了电力和灌溉条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巨大的水库沿岸水草丛生,使血吸虫病发病率高达80%~100%,尼罗河下游农田失去了肥源等,说明该工程( )A.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B.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C.维持了原来的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得复杂答案:B解析:大坝的建成虽取得了经济效益,但同时也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破坏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温带针阔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B.大量引进外来物种,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控制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慢答案:C解析:温带针阔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生物种类少,抵抗力稳定性低,A项错误;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能导致外来物种入侵现象,使当地生物多样性降低,不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项错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控制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项正确;沙漠生态系统较为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草原生态系统中水分相对较多,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快,D项错误。3.某环保部门在凌晨2点选择某养猪场附近河流的四个不同地点测量其溶氧量,结果如下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这条河流污染最严重的是地点3附近B.污染最可能从地点2附近开始C.地点3溶解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D.地点4数据表明该河流具有抵抗力稳定性答案:C解析:地点3溶氧量最少,说明污染最严重,A项正确;水中溶氧量从地点2减少,说明污染最可能从地点2附近开始,B项正确;地点3溶解氧减少主要是由于水中有机物较多,需氧细菌消耗氧气增多引起的,C项错误;地点4数据表明该河流具有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即具有抵抗力稳定性,D项正确。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大小不能只通过种群内个体数目的多少来体现C.弃耕农田长满杂草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D.达到稳定状态后,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与数量维持不变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项正确;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复杂程度,是由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多少等多个因素决定的,B项正确;弃耕农田长满杂草后,增加了生物的种类,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项正确;达到稳定状态后,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与数量不是维持不变,而是保持相对稳定,D项错误。5.如图所示为不同生态系统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变化下,甲和乙两个生物群落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高于乙生物群落的B.甲和乙群落所在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同,生物种类完全不同C.不同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不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甲所在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则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在相同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甲生物群落的变化明显,说明其生物多样性较低;并非所有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呈负相关,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其恢复力稳定性也低。二、非选择题6.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图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___________,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大功能。(2)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一定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该特性称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该稳定性越_____(填“强”或“弱”)。(3)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出现雾霾,甚至PM2.5爆表的现象,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答案:(1)营养结构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2)抵抗力稳定性 强 (3)自我调节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2)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称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3)雾霾的出现及PM2.5爆表的现象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7.一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的密度长期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保持动态平衡。后来在时间T点,对森林施放了一种邻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这一生态系统就发生了变化。如下图所示:(1)甲昆虫是_____食性昆虫,乙昆虫是_____食性昆虫,甲、乙两种昆虫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关系。施放化学杀虫剂后,甲昆虫密度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乙昆虫密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2)施药前,该生态系统保持___________的状态,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稳定性;施药后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3)预测施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密度和森林光合作用产物量通过_____反馈调节会___________,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稳定性。答案:(1)植 肉 捕食 具有抗药性 没有抗药性 (2)相对稳定 抵抗力 自我调节 (3)负 逐渐恢复 恢复力解析:(1)乙昆虫的密度随甲昆虫的密度波动,所以甲昆虫是植食性昆虫,乙昆虫是肉食性昆虫,甲、乙两种昆虫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关系。施放化学杀虫剂后,甲昆虫密度上升的原因是具有抗药性,乙昆虫密度下降的原因是没有抗药性。(2)施药前,该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施药后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3)施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密度和森林光合作用产物量通过负反馈调节会逐渐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3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练习含答案(教师用).doc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3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