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高三下学期考试模拟演练(一)【三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高三下学期考试模拟演练(一)【三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机密★启用前
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演练(一)
历史
2025.05
本试卷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2.客观题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主观题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伏羲、女娲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下图为山西大同沙岭北魏鲜卑贵族墓出土的《伏羲女娲图》,伏羲女娲,两人头戴花冠,双手袖于胸前,下半身龙身长尾交缠在一起。这反映出当时
A.民族交融呈现双向性 B.华夏文化认同感增强
C.儒学影响力逐步上升 D.边疆内地间风俗一致
2.下表描述的是北宋时期人口户数的变化。以下解读合理的是
A.杜绝了隐匿人口现象 B.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C.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D.加剧积贫积弱局面
3.观察下面学者绘制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表,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A.①-河姆渡 B.②-仰韶 C.③-红山 D.④-良渚
4.从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流入中国的白银占到世界白银产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中国的白银存量也相应的从15世纪的1亿两增长到2.5亿两,但在中国却并没有发生在欧洲出现的因货币增长而推动社会变革的景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经济结构抑制资本积累 B.白银货币化未渗透基层市场
C.明清易代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D.海禁政策阻断海外市场扩展
5.清末,河北保定育德铁工厂只能制造简单农具。民国初年,育德铁工厂开始生产织布机,因结构精巧、效率高,被誉为“大力”织布机。到1920年,育德铁工厂能制造简易台式钻床,成为河北省机床工具业的发源地。材料所述变化说明当时保定
A.经济结构渐趋于完善 B.民族工业得到了逐步发展
C.重工业生产领先全国 D.纺织业半殖民地特征凸显
6.《广东群报》是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机关报,五四后期创刊于广州。创刊初期大量转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1921年1月起频繁刊发《万国庆祝声中我们中国劳动界的鏖战声》《五一纪念与中国工人》《广州一年来之劳工运动》等系列文章,并积极参与工人活动。该刊宣传内容的变化
A.受到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影响 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C.促使全国工人运动走向联合 D.提升了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
7.武汉会战初期,国民党高层虽然在具体战役指挥过程中认识到运动战、游击战的作用,但是未能上升到战略层面系统认识和把握持久战的作战原则和基本方针,一度准备与日军在武汉“决战”。1938年7月底,日苏在张鼓峰冲突爆发后,日军对武汉的攻势有所放缓,蒋介石对武汉会战指导方针由“决战”转为“固守”。据此可知,国民政府
A.企图借助国际关系以应对时局 B.制定了持久抗战的策略
C.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情绪滋长 D.仍坚持“中国速胜论”
8.1945年5月,中国共产党代表董必武在参加旧金山联合国代表大会期间接受《平等周报》专访时指出,中国国情具有特殊性,不能照搬苏联模式,应通过“联合政府”途径建设国家,并详细介绍了各解放区的成就。这反映中共
A.配合重庆谈判并争取舆论的支持 B.探索符合国情的政权建设路径
C.加速推翻国民党政权的军事行动 D.践行多党联合执政的政治主张
9.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道:“..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中国式现代化”最准确的理解是
A.要把人民生活富足摆在首要地位 B.使中国的科技跃居世界第一
C.始终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D.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现代化
10.如图是创作于1962年的宣传画《革命的女战士,生产的红旗手》。该作品旨在()
A.激励民众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B.强调新中国阶级斗争的重要性
C.展示工业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D.褒扬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主力
11.罗马共和国早期的教育活动主要在家庭中进行,以道德教育为主。公元前3世纪未罗马形成三级学校教育体系,其中最高等级学校主要学习的是法律、哲学和军事等。这一变化表明古罗马
A.民主制度促进公共事务参与 B.国家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C.商品经济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D.帝国扩大推动教育体系完备
12.下图是1898年纽约漫画《没有批评的机会》,英国、法国、德国、沙俄、日本等在分“China”蛋糕,美国在另一桌,餐盘里是一块小小的蛋糕“古巴”,桌上有个标有“菲律宾岛”的醒酒器和标有“波多黎各”的瓶子,英国朝着美国眨了下眼,美国保持了风度、德国、沙俄表情很不满意,日本偷着乐,意大利国王和奥匈帝国皇帝则趴在栏杆上羡慕。该漫画旨在反映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C.“有效占领”原则成为共识 D.列强之间扩张与争夺不断加剧
13.1902年在墨西哥召开的第二届泛美大会上,拉美国家提出外国人在拉美国家遭受各类损害,须遵照用尽当地救济原则,由本国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处理,仅发生明显司法不公、异常延迟或违反国际法之时,才能实施外交保护。多数国家在此次会议上签署了相关文件。这表明当时拉美国家
A.积极维护国家主权 B.开启政治一体化进程
C.构建独立司法体系 D.寻求国际社会的承认
14.1922年5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土地劳动使用法》,规定土地可以出租和在农业中使用雇佣劳动;10月又通过《土地法典》,延长农民的土地使用期和放松了使用雇佣劳动的范围。上述法令的颁布
A.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
C.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D.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
15.有学者指出:非洲国家独立60余年,经济发展取得诸多进步,但殖民地时期形成的单一经济结构、对国际资本的过度依赖、过高的出生率、政局动荡、经济政策的失误等因素依然存在,非洲国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必须着力进行经济结构转型。由此可见
A.二战后非洲国家实现社会转型 B.独立后的非洲机遇和挑战并存
C.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建立 D.殖民主义依然阻碍非洲的发展
16.20世纪初、美国社会兴起一场黑人爵士乐流行热潮,白人文化精英发起了针对爵士乐的批判和抵制活动。20世纪上半期美国主流社会对爵士乐的态度从抵制转变为吹捧,爵士乐从社会底层的“堕落音乐”转变为专属于整个美利坚民族的文化遗产。这一转变反映
A.美国种族隔离政策的结束 B.民权运动提高黑人的地位
C.艺术领域渗透了冷战思维 D.二战影响美国的国家建构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千百年来,一直存在着褒伍(子胥)“贬伍”的激烈争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上的伍子胥伍子胥(前559-前484)出身于楚国的士大夫家庭。父亲伍奢身为太子的老师,被牵连进楚平王和太子建的矛盾之中,父兄被杀,伍家家破人亡。伍子胥忍辱负重,逃到吴国,帮助公子光(吴王阖间)篡位成功后,率师伐楚,掘楚平王墓并鞭尸,报仇雪恨,并助吴王阖间成为春秋一霸。吴王夫差继位后,吴越交恶,越国战败,伍子胥向夫差谏言,拒绝与越国讲和。夫差没听劝,还以谋反之名赐死伍子胥。
伍子胥父不受诛,子复仇,礼也。生则斩首,死则鞭尸,发其至痛,无所择也。
-北宋文学家苏轼(1037-1101)
伍子胥以父见诛于楚,而奔吴,知阖间之将弑僚也,进专诸成其事.....既弑吴之君,复弑楚之君。
-南宋理学家黄震(1212-1280)
“伍子胥孝知有亲而不知有国,仇一人而戕一国,卒之流毒宗社,不亦甚哉!-明朝南京礼部尚书邵宝(1460-1527)伍子胥绝孝纯忠,惊天震地,楚之烈也。
-明代思想家李贽(1527-1602)
(1)对伍子胥的不同评价折射出评价者所处的历史时代和价值观念的不同。试对此作出解释。(8分)
(2)作为一名历史观察者,你如何看待伍子胥?谈谈你的看法。(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东北部的苏伊士地峡上。1859年由苏伊士运河公司破土动工,1869年正式通航。1882年英国入侵埃及,占领运河区后,企图完全控制苏伊士运河。因该运河是重要的国际轨道,关系着各国的切身利益,所以,英国的企图遭到了西方列强的反对。但英国占领埃及后,在运河区驻军,严重损害了埃及的主权。埃及人民为了摆脱英国殖民统治,收回运河,进行了长期斗争。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普通高中历史地图册·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二 1845-1875全球铁路发展情况
地区 发展概况 1845 年 1855 年 1865 年 1875 年
欧洲 拥有铁路国家的数量 9 14 16 18
超过1000公里以上的国家数量 3 6 16 15
美洲 拥有铁路国家的数量 3 6 11 15
超过1000公里以上的国家数量 1 2 2 6
亚洲 拥有铁路国家的数量 0 1 2 5
超过1000公里以上的国家数量 0 0 0 1
材料三 1876年英国在上海修建的淞沪铁路通车(下表经重绘)
阅读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以“铁路见证的历史”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题目自拟。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图一 古代世界主要文明示意图
图二15世纪末至17世纪上半叶世界形势图
图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
(1)依据图一,为人类最初的文明定位并概括其分布特点。(6分)
(2)有学者说“真正的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综合以上地图,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6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慈禧太后与戊戌变法发生在十九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而进行的一场爱国运动。但这场运动被慈禧太后发动的戊戌政变无情地扼杀了。慈禧太后对维新变法的态度究竟如何?
材料一
史料1 掌握实际大权的慈禧太后,在变法开始时,迫于社会舆论压力,对新政暂时采取了容忍的态度......但内心却对变法极端仇恨。 郭孝义《中国近代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史料2 同时慈禧太后又逼光绪皇帝下谕:凡二品以上大臣授新职,要具折道皇太后前谢恩;又任命后党荣绿属直隶总督,统帅董福祥、聂士成、袁世凯三军。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材料二
史料3 (注:六君子之一杨锐女婿苏继祖)然推之太后之心,未必不愿皇上能励精图治也未必不愿天下财富民强也,至法当变不当变,未必有成见在胸也 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
史料4 后(注:慈禧太后)常告德宗,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凡以图富强也。 戴逸《中国近代史通鉴-戊戌维新与义和团运动》(红旗出版社1997年版)
史料5 (慈禧谕旨)前因中外积弊过深,不得不因时制宜,力加整顿。而宵小之徒,窃变法之说为煽乱之谋业经严拿惩治,以遏横流。至一切政治有关国计民生者,无论新旧,均须次第推行,不得因噎废食。 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第四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史学界关于慈禧太后对维新变法的态度”的公认观点并说明造成该观点的原因。(6分)
(2)分析材料二的史料价值,并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一个历史结论。(8分)
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演练(一)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D A B D A B D A
11 12 13 14 15 16
B D A B B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4分)
(1)解释:苏轼认为伍子胥为父报仇符合礼的要求,掘墓鞭尸也是无奈之举,所以是赞同伍子胥行为;苏轼的观点体现了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学成为古代正统思想,主张伦理纲常秩序。黄震认为伍子胥杀了吴国君主,又杀了楚国君主皆是因报复仇,违背了忠君的思想;南宋时期,以朱喜为代表的理学成为主流思想,国家面临外敌威胁,忠君爱国成为理学家的重要价值观,强调个人应为国家利益服务。邵宝认为伍子胥因为个人仇恨灭亡一个国家的行为是错误的;作为明朝礼部官员,维护国家统治、政权稳定是首要任务,明朝复古文学运动的发展使儒学对社会思想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强调忠君爱国。李贽对伍子胥的忠孝行为高度赞同;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逐渐发展,个人意识和自由思想逐渐萌芽,李贽主张个性解放,伍子胥报父仇的行为符合个性自由的主张。
(2)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伍子疍帮助吴国成就霸业,体现了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借助吴国力量报仇,鞭尸楚平王,反映了春秋时期“如亲复仇”的社会风气;对吴王夫差的“三谏而不入”最终被赐死的愚忠错误行为。(开放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18.(12分)
结构(2)
1.题目:围绕主题,用词准确,呈现观点
2.总起切入-论证分析-总结提升,运用历史术语,逻辑严密。
(二)历史阐述与论证
史论结合,时空定位准确,注意多角度分析
写作视角(供参考)
(1)铁路见证资本主义市场的扩张
示例:
铁路见证资本主义市场的扩张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铁路运输发展起来,蒸汽机的发明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1814年史蒂芬森发明了蒸汽机车,火车问世,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直接促进了铁路交通的发展。铁路的发展改变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格局,带动了机器制造业、钢铁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大发展,人类步入铁路时代。欧洲国家也纷纷在殖民地修建铁路,使得世界各地铁路交通迅速发展。世界铁路网的发展,扩大了全球各地的经济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铁路也便利了欧美各国倾销工业产品、掠夺原材料,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英国打开中国国门后在中国修建铁路扩大经济侵略,使得中国的农产品等原料加速流向世界市场,英国从中谋取了巨额利益。铁路是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发展的见证,它拓展了商品市场,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也成为对外经济掠夺的重要工具。随着铁路等技术的传播,客观上也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2)铁路见证了列强的侵略
史实:资本主义在世界各地修铁路(材料二);1876年英国在上海修建的淞沪铁路(材料);中国1911年前的铁路90%被列强控制;苦力贸易与美国太平洋铁路
(3)铁路见证了中国的崛起
史实:唐胥铁路;京张铁路;高铁及高铁出海
(4)铁路见证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史实: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地铁、时间观念
(5)铁路见证了交通的现代化(史实略)
(6)铁路见证了世界的现代化(史实略)
(7)铁路见证了人类科技创新(史实略)
19.(分)
(1)定位: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西亚、北非等部分区域。
分布特点:多元并存,独立发展,相对孤立、分散。
(2)世界历史是逐渐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
1500年以前,各区域文明多元并存,相对隔绝、孤立发展。1500年以后,随着新航路开辟、美洲被发现,殖民扩张、洲际贸易等使人类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是世界历史形成的重要环节,在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下,19世纪未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形成紧密联系的整体,以西方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20.(14分)
(1)观点:慈禧太后仇恨并反对变法。
原因:慈禧太后掌握实际大权并在变法过程中控制了人事任免等权力;发动戊戌政变破坏变法,传统的观点将慈禧太后看作是保守派的代表。
(2)史料价值:材料二来自档案资料,属于一手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它们反映了慈禧太后对戊戌变法的支持态度,丰富了史学界对慈禧太后在戊戌变法中的态度的研究。
结论:慈禧太后在变法之初应是支持变法的,但在变法过程中,因变法政策损害封建官僚集团利益、变法政策失当等原因,慈禧太后转而发动政变扼杀变法。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是慈禧太后对待变法态度变化的根本出发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