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重庆市2025届高三拔尖强基联盟高三下联合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语 (34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材料一:数字游戏传播文化由浅入深的三重境界可被概括为“符号、知识与观念”。符号境,是 指活用文化元素与形式,以视听表现、美学风格、文艺作品等方式呈现文化符号;知识境, 即在游戏中置入并传播人文、地理、历史、民俗等方面的知识和信息;观念境,指通过游戏 叙事和互动,呈现和传递文化思想、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近期的爆款《黑神话·悟空》 游戏在三重境界中赋予自身以独特美学和厚重内涵,让海外玩家感受到别样的东方魅力。《黑神话》的游戏景观、物品、武器装备大量取材于真实的中国名胜古迹、文物和艺术 品,赢得中外玩家的广泛赞誉。声音设计上,创新而成功地采纳了民族乐器和陕北说书等元 素。在战斗系统方面, 《黑神话》分别设计了根基、棍法、奇术、身法、毫毛和变化六个 体系,大量灵感来源于《西游记》原著。战斗交互方面, 《黑神话》创新设计出一套围绕 棍棒的动作模组和攻击方式,其丰富程度和可玩性超越了此前任何动作游戏中的棍棒武器。 《黑神话》完全有可能成为继武侠小说、香港功夫片之后,再度风靡世界并形成中式动作美 学与格斗风格的新标杆。《黑神话》的故事灵感来源于小说《西游记》。同时,游戏的关卡与叙事采用了箱庭设 计方式,而非近年流行的开放世界架构。这种做法缩减了玩家探索空间和游玩进程的自由度, 但能够更好地以章回制的形式聚焦游戏叙事,玩家也能更沉浸地按照创作者的设计思路去体 验主线故事剧情。游戏中的影神图包含 203 个可互动角色的图鉴信息和专属故事,其中有名 称的小妖 90 个、头目 55 个、妖王 26 个、其他人物 32 个,其中既有《西游记》原著中的角 色如杨戬、猪八戒、黑熊精、牛魔王、土地公、蜘蛛精等,也有原创性游戏角色如被砍头的 灵吉菩萨、靡道人、刀狼教头等。这为海外玩家进一步了解主线叙事外的文化知识提供了契 机,使他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游戏乃至《西游记》的叙事逻辑和价值理念。《黑神话》通过个体形象建构和双重故事结局两种方式,传递了中华传统文化视角下的 自由观和命运观。游戏主角“天命人”同样也是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重新寻回自由,获得抗 争天命、超越自我的机会。他所继承发扬的精神内核,是原著中孙悟空对自由的追逐和对命 运不公的抗争,既奠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又获得了跨越国界的欣赏和认同。其次,游戏的双 重结局设定也巧妙地助推玩家进行了关于自由和命运母题的沉浸式体验和自反性思考。如果 玩家未曾留意游戏中的暗示、没找到隐藏的梅山关卡,那么在击败大圣残躯后会被戴上紧箍。 不熟悉西游故事的海外玩家在此时常常喜出望外,以为戴上了王冠,获得了“加冕”;而中 国玩家此刻则愤懑不平——为何历经千辛万苦,我再次被紧箍束缚?天命究竟是何意?中国 玩家们将这个结局称为“假结局”。玩家们公认的“真结局”,是要找到在梅山已等待数百 年的杨戬,再以法天象地身击败四大天王和杨戬化身,获得大圣传承的第六根,并最终击败 大圣残躯。此时,天命人就不会再戴上紧箍,而是跳出因果轮回,遵循了自由意志。这样意 味深长的双结局安排和叙事手法,委婉而又明确地昭示着哪一个才是游戏主创期待玩家达成 的结局,以及反抗命运、追寻自由有多么可贵。海外玩家们最终也明白了这一点。(摘编自曹书乐等《玩法为器,文化为魂:<黑神话·悟空>的国际传播与游戏推动文化 走出去的创新机制》)材料二:《小二黑结婚》成稿于 1943 年 5 月,出版后很快就成了畅销书,另一方面还出现了一 个把它改编为戏剧和其他文艺形式上演的热潮。由于赵树理把小说的手抄本提前给了襄垣县一个农村剧团,所以当书还未出版时,秧歌剧《小二黑结婚》就已经提前在襄垣县上演了。书出版后,在太行和太岳根据地,各地的剧团把它改编为各剧种上演的浪潮就一浪高过一浪,并迅速向更多的地区扩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1966 年,全国共有 2000 多个剧团把它改编成 30 多个剧种及曲艺上演,内地和香港还将它数次拍成了电影和舞台艺术片。这种现象说明《小二黑结婚》除了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外,还具有很强的艺术再生性。小说的再生性源于其情节的拓展性和意义的丰富性。 《小二黑结婚》改编的潜力大、再生性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A 。 《小二黑结婚》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恋爱结婚的故事,他们在追求婚姻自主的过程中,既受到各自家长的阻挠,又遭遇社会邪恶势力的摧残,可谓磨难重重,最后在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才喜结良缘。这一过程曲折、人物众多、矛盾尖锐、结局圆满的爱情故事最适宜于改编成戏剧上演。其二,B。几个主要人物不仅性格鲜明,而且与传统戏剧中常见的角色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小二黑是小生,小芹是花旦,三仙姑是彩旦,小二黑妈是老旦,区长是须生,二诸葛是丑角,金旺和兴旺是净角,如此等等。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既符合戏剧脸谱化的要求,又行当齐全,演起戏来必然热闹好看。这一切都为顺利改编戏剧创造了条件。其三,C 。小说对小二黑同二诸葛、小芹同三仙姑、小二黑与小芹同金旺兄弟之间的矛盾着墨较多,但冲突激化不足。对二诸葛同三仙姑、村民同金旺兄弟之间的矛盾只是一笔带过,这些都为戏剧改编留下了充分的拓展余地,比如,小说中对两场斗争会只是间接提及,写得简略平淡,结局是在村长的调解下不了了之。1951 年北京人艺将《小二黑结婚》改编为话剧时,就大大增加了斗争会的戏份,正面表现了小二黑与小芹同金旺兄弟面对面斗争的精神。其四,D 。小说原本对大黑涉笔不多,但改编为话剧时则增加了大黑反对父亲为弟弟收留童养媳的情节。另外小说中一些无名无姓的村民也为戏剧改编时提供了增加人物的可能。话剧中就增加了大力支持小二黑与小芹为争取自主婚姻展开斗争的村民三元和小永,豫剧中就增加了同情他们的二嫂和小莲等。(摘编自许纪庸《通俗小说的明珠————纪念<小二黑结婚>发表 70 周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文化符号是游戏中最浅的境界,其中包括了游戏景观、物品、武器、战斗体系、声音设计等。B.爆款游戏《黑神话》,从符号、知识与观念三个层面让海外玩家领悟到东方传统文化的魅力。C. 《黑神话》的设计方式缩减了游玩进程的自由度,让玩者按《西游记》的章回顺序体验剧情。D. 《小二黑结婚》出版后十分畅销,以襄垣县剧团为代表的众多剧团把它改编成多个剧种上演。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在《黑神话》游戏中,海外玩家以为“戴上紧箍”就是成功“加冕”,这说明东西方文化存在着差异。B. 《黑神话》游戏中的某些角色来源于《西游记》,这说明《西游记》的叙事逻辑有利于构造游戏架构。C. 《小二黑结婚》的改编成功,说明再生性很强的小说能带动相关文化产业链,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D.小说中的人物个性鲜明,类似于戏剧人物的脸谱化,这可以让小说人物与戏剧中常见的角色一一对应。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填入材料二相应位置的一项是 ( ) (3 分)A. A 处:小说中内含的戏剧元素多B. B 处:小说的人物个个身上有戏C. C 处;小说中的矛盾拓展空间大D. D 处:小说塑造的群像特点鲜明4.下列选项中,最不适合作为支持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 ( ) (3 分)A. 《三国演义》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矛盾冲突尖锐,后来被改编成多款 电脑游戏。B.香港电视剧《天地争霸美猴王》基于原著情节,加入了很多创新的内容,强化了杨戬 的戏分。C.曹雪芹所写《红楼梦》的前八十回,人物矛盾关系仍有拓展空间,给后人的续写留下 了可能。D.小说《琅琊榜》主人公以病弱之躯智搏奸佞,最终昭雪冤案,被改编成电视剧深受大 众欢迎。5.游戏《黑神话·悟空》的故事灵感来源于小说《西游记》,游戏在海内外的爆红说明 小说《西游记》的再生性很强。请结合材料对此简要分析。 (6 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6~9 题。灰色的月亮【注】【日本】志贺直哉立在东京车站的失掉了屋顶的走廊里,虽然没有风,却感到一阵阵的寒气,幸而出来的 时候穿了一件夹大衣,同来的两个人,搭上先到来的绕道上野的车子走了,我一个人留在后面,等候绕道品川的车子。天空阴暗,灰色的月亮朦胧地照着日本桥旁烧焦的废墟。大概是阴历初十左右,月亮很 低,不知什么缘故,看来好像很近。时间是八点半的样子,人很少,宽大的走廊显得更加宽 大了。远远望见电车的头灯,不一会就突然进来了。车内乘客不多,我在对面的车门边,找到了空位子坐下,右首是一个穿束脚裤子的五十岁光景的妇人,左首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 大概是少年工人,背对着我,因为座位上没有靠手板,他就横坐着,面对着车门。我刚上车 的时候偶然瞅见这孩子的脸,他闭着眼睛,茫然地张着大嘴,上半截身子前仰后合地摇晃着。不是他故意在摇晃,是身体往前面倒下去,再直起来,又倒下去,这样不断地反复着。如果 是打瞌睡,这样打个没完,叫人瞅着不好受,我出于本能地跟着少年工人保持了一段距离。车子到了新桥,上来了许多乘客,有几个像是买了东西回家的。一个二十五六岁红圆脸的青年,把扛在肩上的一只挺大的帆布包,放在少年工人身边,劈开双腿在旁边站下来。在他后面,又被人挤上来一个也扛着帆布包的四十来岁的汉子。汉子上车后,望了望前面的青年。“搁上去行吗?”也不等人回答,就把肩上的包往下卸。“慢着,压上去不行。”青年护住自己的布包,回头望着那个汉子。“啊,对不起。”他抬头望一望行李架,行李架上搁不下那个包,他只好在狭窄的地方 局促地侧着身子,仍旧把包扛在肩上。青年觉得对不起他,说他那个包,可以把一半搁在我和少年工人座位的中间。“不用了,并不沉,只是嫌累赘才想搁一搁,不用了。”那汉子这么说着,轻轻地点了 点头。我在旁边看着觉得很惬意,这时节,看来人的脾气都变好了。车子过滨松町,接着到了品川,有人下去,可是上来的人更多。这其间,那少年工人仍 旧前仰后合地摇晃着他的身子。“啊,看他这张脸。”有人这么说了,说话的是四五个像公司职员中的一个,他的同伴都笑起来了。我这边望不见少年工人的脸,可是那公司职员说得可笑,大概那一张脸一定是 可笑的,车子里顿时充满了快活的气氛。那时候,圆脸的青年回头望一望身后的汉子,用手指头点点自己的胃部,小声地说:“看 样子差不多啦。”那汉子好似吃了一惊,默默地望了一望少年工人说: “是么 ”刚才那些发笑的人,好像也觉得有点奇怪:“是有病么 ”“恐怕是喝醉了吧。”他们这样猜测着,其中一个人说:“看样子也不像。”这样,大家好像都明白是怎么回 事,立刻不作声了。少年工人的粗布工作服肩头是破的,从里边钉上了块手巾布,头戴着一顶军帽,帽檐下 露出肮脏的脖子,瘦得可怜。他现在不摇晃身子了,脸不住地挨擦着车窗与车门之间的那块 夹板。这样子完全是一个孩子,在他迷迷糊糊的头脑里,大概把这夹板当作了谁,正在和他 亲热吧。“喂!”站在前面的那个大汉,用手拍一拍他的肩头, 问了: “你上哪儿去?”少年 工人没有答话,那汉子又问了一声。“到上野去。 ”他很忧郁地回答了。“不对啊,你坐倒了,这是到涩谷的车啊。”少年工人站起来想往窗外看,身体失去了重心,突然向我这边倒过来。当少年工人向我 倒过来的时候,我几乎像条件反射一样用肩头把他顶回去了。完全是出于不意地,但我后来 想想真觉得奇怪。这动作跟我当时的心情是完全相反的,使我自己也觉得惊奇。当我把他顶 回去的时候,他的身体很少有什么抵抗力,这使我心里更觉得不好受,我的体重现在已减到 九十多斤,可是少年工人的身体却比我轻得多。“在东京站已经在车上了,坐过了站了——你是在哪儿上车的?”我从他身后问了。少年工人没回过头来说: “在涩谷上车的。 ”“从涩谷上车, 绕了一个大圈子。”有人这样说。少年工人脑门贴在窗玻璃上,想往窗外望,一会儿又不望了,用仅能听见的低低的声音 说:“到哪,都没有关系。”少年工人这句自言自语的话,后来一直留在我心里。身边的乘客们,以后再没谈那少年 工人,大家觉得反正没有办法了。我也是其中的一个,觉得反正没有法子了,假使我带着吃 食,我会送给他安一安自己的心;如果给他钱,即使白天或许也买不到吃的,何况现在是晚 上九点钟了。我带着黯淡的心情,在涩谷站下了电车。这是 1945 年 10 月 16 日的事情。【注】小说写于 1945 年11月。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此前美军 对东京进行了多次空袭。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小说开始用“失掉了屋顶的走廊”写出了东京车站的破败,也是凋敝的社会经济的暗 示,奠定了整篇小说压抑阴沉的感情基调。B. “我”刚上车就见到不断前仰后合的少年工人,心生嫌弃,就本能地和他拉开了空 间的距离。C.青年、汉子、公司职员陆续上车,他们的举动让车厢里原本压抑的氛围有了些许快乐、 温暖的气息。D.文中少年工人的一句“到哪,都没关系”,写出了他生活虽然艰难,但乐意随遇而安, 对未来满怀期待。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作者在塑造人物时,采用冷静而客观的笔法,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细节描写等, 深刻地揭示小说主题。B.文章叙述了“我”晚上坐电车的经历,对自己的所见所感进行了细腻的描写,采用了 有限视角,通过“我”来观察和讲述,拉近了作品与读者的距离,C.小说以“我”在东京车站等车开始,又以“我”在涩谷车站下车作为小说结束,以车 厢作为故事展开的地点,使小说结构紧凑,情节一波三折。D.小说标题“灰色的月亮”意蕴丰富,象征了战后在物质上陷入匮乏、精神上陷入迷茫 的日本社会。8.请结合文章,说明小说中少年工人最有可能的结局是什么,并阐述理由。 (4 分)9.宇野浩二曾评价《灰色的月亮》是“捕捉到了大部分人习惯忽视的事物,将战后日本 世情的一隅深刻而又清晰地呈现出来”。请结合文本加以说明。 (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材料一: 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故 审得失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则主不可欺以诈伪;审得失有权衡之称者,以听远事, 则主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 求用于法。故官之失能者其国乱。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 术,比周以相为也。忘主外交,以进其与,则其下所以为上者薄也。交众与多,外内朋党, 虽有大过,其蔽多矣。故忠臣危死于非罪,奸邪之臣安利于无功。忠臣之所以危死而不以其 罪,则良臣伏矣;奸邪之臣之所以安利不以功,则奸臣进矣,此亡之本也。若是,则群臣废 法而行私重,轻公法矣。数至能人之门,不一至主之廷;百虑私家之便,不一图主之国。属 数虽多,非所尊君也;百官虽具,非所以任国也。然则主有人主之名,而实托于群臣之家也。 故臣曰:亡国之廷无人焉。廷无人者,非朝廷之衰也。家务相益,不务厚国;大臣务相尊, 而不务尊君;小臣奉禄养交,不以官为事。此其所以然者,由主之不上断于法,而信下为之也。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能者不可敝,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则君臣之间明辩而易治,故主仇法则可也。(节选自《韩非子·有度上》)材料二: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不知法之义而正法之数者,虽博,临事必乱。故明 主急得其人,而暗主急得其势。急得其人,则身佚而国治;急得其势,则身劳而国乱。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 于诽,率道而行,至诚之道也。(节选自《荀子·君道》)10 材料二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黑。(3 分)则法虽具A失B先后之施C不能D应E事之变F足以G 乱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听,译为“治理,处理”,与《陈情表》中“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中的“听” 词义不同。B. “比周”一词源于《论语·为政》中的“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比”指勾结、偏袒, “周”指公正无私、广泛团结。C.外交,本文中指私下与外面的势力结交,与现在所说的“外交官”中“外交”含义不同。D.贵,指“以……为贵”,引申为尊重,与《兰亭集序》中“齐彭殇为妄作”中的“齐”用法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当臣子百般地考虑如何让私家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君主的手底下即便官员众多,也没有一个真正把君主放在心上的。B.韩非子认为,君主以法律为依凭,不亲自选拔人才,不亲自估量功绩,这样君臣之间的是非能分清,国家就容易治理。C.荀子认为,有君子,法令简明,并且严于执法,就足以普遍适用。D.韩非和李斯传说都是荀子的学生,但李斯《谏逐客书》中反映的思想观点比之《韩非子·有度上》的观点,更贴近《荀子·君道》中注重的治国之道。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1)能者不可敝,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2)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14.材料一与材料二均论及治国策略,请比较其异同。 (4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次韵和甫咏雪【注】王安石奔走风云四面来,坐看山垄玉崔嵬。平治险秽非无德,润泽焦枯是有才。势合便疑包地尽,功成终欲放春回。寒乡不念丰年瑞,只忆青天万里开。【注】此诗写于王安石新法强力推行之时。和甫,王安石之弟王安礼,字和甫。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首联写出雪之大之猛,既有正面描绘,又使用比喻修辞形象地勾勒出雪后之景。B.颔联表达了对大雪的赞美,即使它没有清除污秽的德惠,却有滋润万物的才华。C.颈联采用拟人化的口吻,如“终欲”等词,颇具匠心,传递出内心的情感态度。D.诗人在结尾处发表议论,写出了寒乡之人对雪的不同认识, 一反常语,引人深思。16.咏物诗不仅观照物象,更在言志抒怀,本诗表面在咏雪,实则饱含丰富意蕴,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 1 小题,6 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列传》中表现屈原自动地远离脏污,像蝉脱壳那样摆脱肮脏的境地的句子是“ , ”。(2) 《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借盘庚之事道出了自己的行事准则,三思而后行,确认正确,则无怨无悔的句子是“ , ”。(3)古诗词中,叠词的运用,使景物特征更加鲜明,且富于音乐美。如摹写声音的有“ , ”。三、语言文字运用 (本题共 6 小题,20 分)(一 )语言文字运用 Ⅰ(本题共3小题,1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心理韧性不是一种天生的品质,而是需要通过后天不断的学习、探索、实践和调整,才能够发展出来。心理韧性是帮助人们在逆境中保持稳定情绪和积极心态,因此我们只有学会调整心态,就能逐渐提升。一种有韧性的文化,往往会经历四个步骤来应对变化,特别是那些长期的、深层次的、复杂的变化。一是 (1) 。就是面对可能存在的变化,保持必要的警觉,谨慎制定合理的目标与战略系统。二是 (2) 。对于无法判断、难以预见的问题,保持冷静,抵御外部负面影响的侵袭,以“柔韧”的姿态主动吸收外部能量。三是(3) 。要适应变化并采取灵活的战术与之周旋,从中找到发挥自身优势的空间,切不可陷入自怨自艾的受害者心态,更不要抱怨“适应不良”,固步自封。四是快速恢复。任何大的变化都有时间周期, 当新的生存适应到来之时,要快速投入资源,建立创新系统来进行“反弹”,形成闭环。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4 分)19.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 分)(1)(2)(3)20.下列句子中的“通过”与文中加点的“通过”,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A.父亲在目前的心境下自然也绝不会想到应该打开另外半扇门,以便让格里高尔顺利通过。B.他主持的“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课题通过了国家“863 计划”论证。C.要没有意见,这方案就先用举手的方法通过了。D.每一个宇宙通过无穷多的蛀洞跟其他宇宙相连。(二)语言文字运用 Ⅱ(本题共 3 小题,10 分)有年轻的朋友问我,如果遇到人生中的艰难时刻,该怎么办?小的时候,我跟着爷爷去荒草甸子里割草。归程时天象诡异,一根飞速旋转着的黑色的圆柱向我们逼过来,并且伴随着沉闷如雷鸣的呼隆声。我惊问爷爷,那是什么?爷爷淡淡地说,风,使劲拉车吧,孩子。风越来越大。我们车上的草被刮到天上去,我被风刮倒在地,双手死死地抓住了两丛根系很深的牛筋草才没有被风刮走。我看到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在颤抖,小褂子被风撕破,只剩下两个袖子挂在肩上。爷爷与大风对抗着,车子未能前进,但也没有后退半步。大风过去了,爷爷还保持着这个姿势,仿佛一尊雕塑。许久之后,他才慢慢地直起腰,他的手指蜷曲着都伸不开了。爷爷与狂风对峙的模样,永远印刻在我的脑海里。那么我们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风来时,爷爷没有躲避,尽管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刮得只剩下一棵,我们的车还在,我们就像钉在大坝上一样,没有前进,但是也没有倒退。——节选自《不被大风吹倒——致年轻朋友的一封信》 (莫言)21.下列各项中的造词方式和文中“荒草甸子”相同的一项是( )A.大金链子 B.煎饼馃子C.吃饭搭子D.宽窄巷子22.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故都的秋》郁达夫)B.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C.咱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龙须沟》老舍)D.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琵琶行》白居易)23.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看到双手攥着车把的背脊紧绷、双腿颤抖的穿着被 风撕破褂子的爷爷。”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4 分)四、写作(本题共 1 小题,60 分)24.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 II 中写到:“爷爷与狂风对峙的模样,永远印刻在我的脑海里。那么我们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对于这个问题,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参考答案:1.B2.B3.D4.C5.①矛盾(或情节)拓展空间大:孙悟空与众多次要角色的矛盾复杂多样,有很大拓展 空间;②次要人物改编空间大(答人物形象鲜明不给分):杨戬、黑熊精等为故事的再生提供 了很大空间;③意义的丰富性:孙悟空追逐自由、抗争命运不公的精神内核,既奠基于中国 传统文化,又获得了跨越国界的欣赏和认同。④所含游戏元素多:九九八十一的取经历程便 于设置游戏关卡;棍棒、奇术和毫毛等多种战斗方式利于设计多种游戏战斗系统。(或答: 孙悟空、杨戬、四大天王等人物的武器技能不同,利于设计不同的动作楼殖和攻击方式。) (4 选 3)(没有前面的理论概括,扣一半分)6.D7.C8.①少年 T 的最后结局应该是饿死。(1 分)(写成“身体虚弱而死”也可给分,“死在 街头”给分 只要说到结局是死,就给 1 分)②从少年来说,他穿着破败,无家可归(1 分), 身体非常轻(1 分),已经到物死的状态。③从车厢中的其他乘客来说,虽然多数看出了少年 的结局,但碍于战后日方经济凋敝,自身都难保,更无法伸出援手予以帮助。(1 分)④少 年人说去哪里都可以,表明他精神上已丧失求生欲,痛苦绝望 YY1 分)(理由 4 选 3)9.①“大部分人习惯忽视的事物”,主要是指写作内容。以真实风战后普通百姓的日常 生活为写作对象(1 分,“普通”或“日常”均可;),以电东车厢为故事发生的场景(1 分 结合文本分析 1 分,答出“日常生活”在文本中的具体体现即搭电车相关即可(没有概括“日 常生活”只罗列出具体事物,只给阐释的 1 分) ②“日本世情一隅深刻而清晰地呈现”指向世态和人们的心理状态。细腻而深刻地表达 了战后日本经济凋敝,物资匮乏的现状(答到具体,“世态”2 分),人们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迷茫/对自身、身边人的命运关心但又无能为力的精神状态(答到具体“人情”2 分,答“对 国家担忧”和“对身边人”任何一个都可)。10.ACF11.D12.C13.(1)能者不可敝,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有才能的人不能被埋没, 无能的人不可能用假话掩饰自己的过失,受到赞誉的人不能因此得到进升,受到非议的人不 会因此被免职。(每句 1 分,要点:敝,通“蔽”,遮住、遮挡、被埋没饰,掩饰;誉者, 受到赞誉的人/被赞誉的人;非者:受到非议的人/被否定的人/被指责的人,扣“非”的本 义即可。“进和退”,进官、贬职,大致意思恰当、和官场进退相关就不扣分,否则扣 1 分)(2)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所以,君子以不修德行为耻辱, 而不以被污辱为耻辱;以不诚实为耻辱,而不以不被信任为耻辱。(每句 1 分,要点:耻不 修:以不修德/不修身为耻/看轻/轻视/瞧不起不修德;见污:被侮辱;信:诚信;见信:被 信任)14.同:都重视法律在治国中的作用。(1 分)异:韩非子认为应该将法放在首位(1 分),用人也应该以能否严格执行法律为标准(1 分 荀子认为应该重视发挥君子在治国中的 关键作用,治国之要在于急于得到君子(1 分,梁到君子在治国中的作用”即可)。15.B【解析】“它没有清除污秽的德惠”理解有误,应该是“具有清除污秽的德惠”。16.①诗歌首句写雪的冰清玉洁、联写其清除污秽、滋润焦枯的作用,其实是写诗人有 像瑞雪一样惠济苍生的愿望,寄托了诗人治理积弊的伟大抱负。或答:对自身才华的自信(豪 迈,自信,昂扬姿态,开阔胸襟) ②颈联写白雪覆盖世界,只待功成之时便放春归来,由雪的铺合之势、“功成身退”表 现了诗人乐观的、改革成功的信心。或答:“功成身退”的高尚情操。(或对改革成功充满 期待) ③尾联写乡之人只盼天晴而并不感念丰年的瑞雪,含蓄表达百姓对变法的不理解以及对 目光短浅的保守者的批判。(要点:对目光短浅的批判)(或:不被世人理解的遗憾,无奈)(每 点 2 分,共 6 分)(抒发怎样的志向怀抱 1 分,结合诗句分析情感志向产 由 1 分)17.(1)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2)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不(3)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 符合“叠音词写声音”即 可)18.修改 1:成分残缺:“心理韧性是帮助人们…"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积极心态” 后加“的重要能力/品质/素质”或:把“是”改成“可以”/“能够”/删掉“是”。修改 2: 关联词搭配不当:“只有…就…”逻辑矛盾,应改为“只有…才…”。19.(1)未雨绸缪/防患未然/防患未然/居安思危/曲突徙薪 A 曲奕徙薪(2)临危不乱/ 处变不惊/泰然自若/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临危不惧/静观其变(带“不惊”“不乱”“自若” 等的成语即可)(3)随机应变/见机行事/便宜行事/临机制变乘机应变/临机应变20.D【解析】文中加点的“通过”表示一种手段或方式,是一个介词,意思是心理韧性 是通过后天不断的学习、探索、实践和调整发展出来的。A.“父亲在目前的心境下自然也绝 不会想到应该打开另外半扇门,以便让格里高尔顺利通过。”这里的“通过”是指物理上的 通过,是一个动词,表示“经过”或“穿过”,即格里高尔从门中通过,与文中的“通过” 意义不同。B.“他主持的‘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课题通过了国家‘863 计划’ 论证。”这里的“通过”是物 动词,表示“获得批准”,此处是指研究课题获得了国家“863计划”的认可。 C.“要没有意见,这方案就先用举手的方法通过了。”这里的“通过”是 动词,表示“被接纳”或“被认同”的意思,此处是指方案被接受或批准。 D.“每一个宇宙通过无穷多的蛀洞跟其他宇宙相连。”这里的“通过”表示一种手段或方式,是一个介词,表示“经由”的意思,即宇宙之间通过蛀洞相连,与文中“通过”意义 相同。21.A【解析】荒草甸子是一个“定语(荒草)+名词(甸)+词缀(子)”的组合。荒草, 形容词+名词。甸,指的是田野,子,无实义。A.大金链子,形容词+名词+名词+词缀。B. 煎饼课子,动词+名词+名词+词缀。课,一种油炸面食,即油条。子,无实义。C.吃饭搭子, 动词+名词+名词+词缀。D.宽窄巷子,形容词+形容词+名词+词缀。22.C23.①句答①原句为“脊背绷得像一张弓”相较“脊背紧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与大风对抗下的爷爷脊背的弯曲而有力,写出了爷爷的艰难与顽强。(“比 喻”1 分,效果正确 1 分)②原句有“只剩下两个袖子挂在上”这一处细节描写,具体可感地写出了小褂子被风撕 破的程度,相较改句更具画面感,突出风势猛烈(“细节描写”1 分,效果任答 1 点 1 分。)③原句为短句,将爷爷 攥着车把的动作,脊背的姿态、双腿的动作、衣衫的状态分 开描述,节奏短促,相较改后 长句,更能够表现出大风之下的危险和紧急或爷爷的坚强不 屈。(“短句”1 分,效果任答其少个 1 分。)④原句多处使选号进行停顿,相较改写后的句子,不具有流畅性,表现了大风之下爷爷 挺立不倒的艰难!扣“标点”,“多个逗号使句子不再具有流畅性”1 分,“大风之下斧爷挺 立不倒的艰难。"1 分。)(每点 2 分,任答两点即可满分,如有其它角度,言之成理粉精 给分)24.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