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土壤的结构和质地 同步练习(2课时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节 土壤的结构和质地 同步练习(2课时 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四章第二节第1课时 土壤的形成、土壤的成分
夯实基础巩固
1.关于土壤的形成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地球上一开始就有土壤 B.风、流水和太阳的共同作用使岩石逐渐变为砂粒
C.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也在岩石变为砂粒的过程中发挥着作用
D.岩石的热胀冷缩导致岩石的碎裂,这个过程叫岩石的风化
2.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B.矿物质颗粒占土壤的95%左右
C.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D.土壤中的空气是土壤生物所需氧气的来源
3.土壤是地球形成以后逐渐在生物和非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土壤的物质组成主要有( )
①砂粒 ②有机物 ③水 ④空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下列有关土壤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B.构成土壤的物质只有固体和液体
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 D.土壤中的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5.将一定量灼烧过的土壤放入蒸馏水中制成土壤浸出液,取土壤浸出液约10mL,过滤并收集滤液。再将滤液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使水分蒸发,结果在蒸发皿中留下了一些白色的粉状残留物。这些物质可能是( )
A.有机物 B.无机盐 C.砂粒 D.腐殖质
6.土壤中的空气、水、有机物、无机盐对土壤生物来说缺一不可。土壤中的__________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土壤中的_____________是植物生长的必需条件,土壤中的______________是植物的根呼吸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土壤中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培优
7.下列关于土壤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的必要条件 B.生物活动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C.岩石风化的产物逐步发展成土壤 D.岩石经热胀冷缩等物理变化形成了土壤
8.有关“土壤中是否存在有机物”的验证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土壤应充分干燥 B.土壤中应含有较丰富的有机物
C.实验中的铁丝网孔径要小 D.土壤干燥时应放在火上直接烧烤
9.为研究土壤的成分,小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实验,加热新鲜土壤,根据现象能说明土壤中有水分
B.甲实验,加热新鲜土壤,根据现象能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C.乙实验,加热干燥土壤后质量减小,说明土壤中有无机盐D.乙实验,加热干燥土壤后质量减小,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10.如图甲所示为“测量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取长、宽、高分别为10cm、10cm、
5cm的铁块和土壤,先后放入同一个大烧杯中,用量筒注水至浸没为止,在烧杯上做好水位标记,使烧杯中两次加入的水的深度相同。往装铁块的烧杯中加3个满量筒和如图乙所示量筒中的水,往装土壤的烧杯中加3个满量筒和如图丙所示量筒中的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往装铁块的烧杯中加入的水量为_________,往装土壤的烧杯中加入的水量为_________。
(2)装有体积相同的铁块和土壤的烧杯中,加入的水量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实验可知,该土壤块中空气所占的体积为________,空气所占土壤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
(4)土壤中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小明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两个大小一样的杯子,贴上甲、乙两标签,如图所示。先在甲杯中放入烘干的肥沃土壤,在乙杯中放入等量湿润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两杯中同时各放入五条大小及健康状况相同的蚯蚓。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你推测哪一杯中蚯蚓的运动会逐渐减弱,一段时间后就停止运动 _________。该实验说明,影响蚯蚓生活的土壤成分是_____________。本实验中,设置乙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通过查阅资料可知,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而这种能量来自生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告诉我们“蚯蚓是靠能分泌黏液而保持湿润的________进行呼吸的”,但上述实验中的变量因素却不是空气。请分析其中的因果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上述实验,小明简要设计了一个说明土壤中的农药对蚯蚓生存有影响的实验。请将下列实验步骤填写完整。
①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贴上甲、乙两标签。
②在甲、乙两瓶中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土壤。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观察蚯蚓的生活状况,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
中考实战演练
12.为验证土壤的成分,小金用塑料瓶装了1/3瓶的土壤,盖上瓶盖,放在太阳光下晒了1h,结果在塑料瓶的内壁出现大量水珠。这一实验说明土壤中含有( )
A.水 B.空气 C.腐殖质 D.矿物质颗粒
13.月球表面有月壤。月壤主要由月球岩石碎屑、粉末、角砾、撞击熔融玻璃物质组成,其中绝大部分颗粒在30μm与1mm之间,摸上去和面粉一样细腻,但不适合植物生长。科学家设想:人类移民月球的时候,把月壤改造成类似地球上的土壤来栽培植物。改造过程中不需要提供的是( )
A.空气 B.水 C.腐殖质 D.矿物质
开放应用探究
14.小明从网上获知,“蚁巢土”(蚂蚁巢穴中的土壤)很肥沃,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于是他设计
了下面的实验来探究“蚁巢土”对植物的生长是否有影响。
[实验步骤]
土壤采集:①“蚁巢土”:以蚂蚁窝为中心,挖取直径为10cm、深10cm范围的土壤;②蚂蚁窝附近的土壤:在蚂蚁窝附近找到土质和含水量等相同的土壤,以上述方法取土。
土壤分装:将20只大小相同的花盆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只)。将处理好的①号、②号土壤分别装入两组花盆。
种植植物:在20只花盆中各栽种1株生长状况良好、大小相同的大豆幼苗,将花盆置于温度适宜且有光照的地方进行培养,定期用蒸馏水喷洒。每日测量并记录不同土壤中植物的高度(平均值),连续18天。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作出不同土壤中大豆幼苗的生长曲线图(如图所示)。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蚂蚁窝附近取土是为了设置_______________;该土样选择在蚂蚁窝附近,且土质和含水量等均相同是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确保只有一个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的实验结论:“蚁巢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还应该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提出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第四章第二节第2课时 土壤的结构、土壤的质地
夯实基础巩固
1.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调查校园花坛里土壤的成分时,根据检测结果建立了土壤体积分数模型(如图所示),其土壤类型是( )
A.砂土类土壤 空气B.壤土类土壤 C.黏土类土壤 D.难以确定
2.花生因在地下结荚,要求土质疏松,不喜潮湿,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俗称为“落花生”。根据花生的这一特性判断,它适于生长的土壤类型是( )
A.砂土类土壤 B.壤土类土壤 C.黏土类土壤 D.三类土壤均可
3.关于土壤的结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土壤中矿物质颗粒小,土壤空隙也小,土壤中水少而空气较多
B.土壤中各成分发生变化,其结构还会在较长时期保持不变
C.土壤的矿物质颗粒包括砂粒、粉砂粒、黏粒三种
D.土壤中含量最高的是矿物质颗粒,它属于有机物
4.与土壤保水、保肥、通气、透水能力有关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壤中三种颗粒的比例 B.土壤中砂粒的硬度
C.土壤中三种颗粒的温度 D.土壤中黏粒的黏性
5.通过生产活动,农民在了解土壤的性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手捏后松开成“一盘散沙”的土壤属于_____________;湿时黏,干时硬,如“铁板一块”的土壤属于____________;屋前房后的菜园土,蚯蚓多,养分足,形成“团粒状结构”的土壤属于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培优
6.某村民承包了一个鱼塘,清理鱼塘时深挖出很多黏土,并想用这些黏土整理成一块菜地。要使蔬菜生长良好,他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多浇水 B.少浇水 C.掺入适量的砂石 D.施化肥
7.甘蔗在水分充足、通气性能好的土壤中比较适合生长,下列区域比较适宜种植甘蔗的是( )
A.山坡较干的沙地 B.湿润的黏地 C.比较干旱的黏地 D.河边湿润的沙地
8.小红猜想:绿色植物需要沙子才能更健康地生长。为了证明其猜想,她准备了两盆植物,其中一盆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如图所示,则另一盆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应该是( )
9.根据下表中土壤颗粒的分类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名称 砂粒 粉砂粒 黏粒
直径/mm 2.0~0.02 0.02~0.002 <0.002
(1)从池塘底部清理出的淤泥,黏粒含量多,保水性________(填“好”或“差”)。
(2)如图所示的“桃蛋”是一种多肉植物,它喜欢温暖、干燥、光照充足的环境;它耐旱性强,
适宜在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的土壤中生长。种植“桃蛋”的土壤中应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填“砂粒”“粉砂粒”或“黏粒”)。
(3)土壤根据矿物质颗粒、空气、水和有机物等的组成比例不同,可以分为砂土类、黏土类、
壤土类三种土壤类型。其中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是___________土壤。
10.小红利用甲、乙、丙三个装置探究土壤的保水性,其中甲、乙两漏斗中装有砂粒,丙漏斗中
装有黏粒。甲漏斗中的砂粒体积是乙漏斗中的一半,丙漏斗中的黏粒体积和乙漏斗中的砂粒体积相同。在甲、乙、丙三个装置中分别倒入半杯水,相同的时间内,若渗出的水如图所示(三只锥形瓶完全一样)。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所标的渗出水量有一个是错误的,则最有可能错误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甲装置 B.乙装置 C.丙装置 D.三个装置都没有错误
(2)若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现象,则可以验证砂粒的透水性比黏粒强。
中考实战演练
11.小明很喜欢种植多肉植物,多肉植物适宜在比较干燥、透气性好的土壤中生长,水分比例
过大的土壤将会导致多肉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瓦盆透气性好,瓷盆美观但透气性不好。下列土壤和花盆中,最不适合种植多肉植物的是( )
A.壤土类土壤、瓦盆 B.黏土类土壤、瓷盆 C.砂土类土壤、瓦盆 D.壤土类土壤、瓷盆12.小明想知道土壤性状和植物生长的关系。他分别取等体积的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装在三只同样大小的花盆内,并分别记为A、B、C。他的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
花盆 植物名称 放置地点 浇水量/mL 每天浇水次数
A 郁金香 窗台 200 1
B 小雏菊 窗台 100 2
C 小雏菊 窗台 200 1
(1)请指出此设计方案的不合理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修正后的方案,你预计种在________盆中的植物生长情况最好。
开放应用探究
13.课外活动课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植物的生长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某小组讨论后认为可能有三个因素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方案(说明:所用的花盆和植物相同;“+”的数量表示浇水量多少或光照时间长短)。
花盆编号 土壤种类 浇水量 光照时间长短
1 壤土 + + + + + +
2 壤土 + + + + + + +
3 砂土 + + + + + +
(1)在科学实验中,当实验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时,必须控制好变量。1号、2号两花盆
的其他因素都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分析1号与3号两花盆的实验设计,你认为他们所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3)由于土壤的结构不同,因此它们的保水、通气等能力也是不同的。如果我们向2号、3
号两花盆中同时浇一定量的水,那么从盆底流出水分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号花盆。
答案: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