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5张PPT)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1.通过任务一,把握特定词语的意义和作用,探究《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结 构2.通过任务二,把握演讲词运用的表达方式及艺术技巧3.通过任务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目标第1段,交代马克思逝世时的情况。第2段,概括指出马克思的逝世给全世界无产阶级造成的巨大损失。第3 段,写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第4段,写马 克思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第5段,指出马克思在很多领 域都有独到的发现。第6段,揭示马克思看待科学的独特 视角。第7段,概述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第8段,论 述马克思的影响。第9段,表达对马克思的赞颂和悼念之 情。学习引导1.请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各段标上序号,归纳每个段落的意思。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的 文章主要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论述马克思的贡献的。①理论贡献: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这是马克 思作为科学家的一面。②实践功绩:马克思创办报纸、杂志,组织各种工人运动,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 会,等等。这是马克思作为革命家的一面。在其他的领域也都有独到的发现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宣传——编报纸,写小册子组织——创立国际工人协会明结构停止思想——永远地睡着了 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思想家科学家革命家没私欲伟大的一生崇高的 品质敌人——诽谤他,诅咒他战友——尊敬他,爱戴他学习任务发现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深远的影响(颂其德)卓越的贡献(歌其功)巨大的损失(述其哀)英名和事业永垂不朽马克思析重点任务 一 把握特定词语的意义和作用,探究文章的结构1 . [ 情 境 ] 福楼拜是莫泊桑文学创作的启蒙导师。他曾对莫泊桑说: “你所要说的 事物,都只有 一个词来表达,只有 一个动词来表示它的行动,只有 一个形容词来形 容它。因此就应该去寻找,直到发现这 一个词,这个动词和这个形容词,而绝不应 该满足于‘差不多' … … ”这就是文学创作中著名的“这 一 个”理论。的确,优秀 的作品遣词用语总是十分准确、精当,这 一 点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得到了 鲜明的体现。[ 问 题 ] (把握特定词语的意义和作用)第1段中,将“下午两点三刻”“ 最 ” “还” “安静地睡着了 — — 但已经”删除,将“停止思想”换成“心脏停止跳动”,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①下午两点三刻:写明具体时刻,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整个世界的非同寻常的影 响,这是一个令人万分悲痛、永志不忘的时刻。②最:选用这个程度副词,突出了马克思在思想界无与伦比的地位和作用。③还:表现演讲者未能在马克思临终时陪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④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表达了演讲者对马克思的无限依恋和对于马克思逝世 的深重的悲痛;同时也表明了马克思遗容的安详。 (破折号表示补充说明)⑤不用“心脏停止跳动”,而用“停止思想”,这不单是因感情上的需要而用的 “讳饰”手法,更主要的是为了突出马克思的伟大,因为他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的逝世,让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失去了一个最睿智的、最重要的头脑。2. (把握短语的意义和作用)在评述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时,演讲者说“豁然开朗”,还说先前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试揣摩“豁然开朗” “在黑 暗中摸索”这两个短语蕴含的意义。①马克思以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具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他们不可能发现真理,不可能正确解释这个问题,所以演讲者说他们是“在黑暗中 摸索”。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就是剩余价值规律。资产阶级通过无偿占有剩余价值来剥削工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在马克思之前的资产阶级经济 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虽然对此也做过研究,但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是顺应自然的、永恒的。②相反,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整个资本主 义制度就是建立在资本家对工人残酷剥削的基础之上 的。这个学说彻底地否定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 主义批评家的说法,所以演讲者用了“豁然开朗”这 个 词 。③这样, “豁然开朗”与“在黑暗中摸索”形成了鲜 明、强烈的对比,从而体现了马克思这一伟大发现的 意 义 。3. (理解文章内容,探究文章结构)文章开头为什么要详细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 ①因为这是在葬礼上的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马克思逝世的准确时间。②交代具体时间,就强调了这是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应当永志不忘的时刻。③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都十分宝贵,饱含了作者对马克思 的无限崇敬和赞扬、对马克思逝世的遗憾和惋惜。任务二把握演讲词运用的表达方式及艺术技巧1 . [情境] 悼词是在为逝者举行的追悼会上所作的讲话或文章,用于表示对逝者的 哀悼。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点明悼念对象,介绍其生前简历、逝世时间、 原因、享年等;二是简明扼要地介绍逝者生前的事迹,突出其对社会的贡献,恰如 其分地评价其一生;三是对逝者表示哀悼,并勉励生者化悲痛为力量,以实际行动 来纪念逝者。因此,悼词中往往会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问题] (理解演讲词论述的严密逻辑性)本篇悼词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本篇悼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的综 合运用,使演讲一开始就表达了演讲者对马克思逝世的无比悲痛的心情,使听众受 到强烈的感染和震撼。第一部分的第一层,详细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接着具体描写了马克思逝世时从容安详的神态: “安静地睡着了— —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第二层用议论的方式阐述马克思的逝世是全世 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巨大损失。第一层的叙述和描写是为第二层的议论 服务的,第二层的议论是在第一层的叙述、描写基础上进行的。对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的描述,多用叙述方式;对马克思的各种贡献、发现的阐述和评价,多采用议论方式;而在叙述和议论之中,又使用了带有强烈感 彩的词句,极富感染力。2. (把握演讲词运用的艺术技巧)本篇演讲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 各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概括。①讳饰: “停止思想”“永远地睡着了”。作用: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恩格斯对马 克思的无限崇敬和深切哀悼之情。②比喻: “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 时才给以回敬。”作用:表现了马克思的无畏气概和对政敌的极大蔑视;反衬马克 思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革命事业上。③对比: “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作用:突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对无产阶 级革命事业的指导意义。④类比: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规律。”作用:体现马克思这一发现的历史意义和影响。任务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为马克思的挚友,面对好友的逝世,恩格斯在悼词 中所流露出来的感情并不是一味地感伤,而是有一种豪气,尤其是他在追述马克思 逝世这一事实时所表现的深沉与内在的悲伤,令读者深受震撼。我们该怎样理解作 者在第1段中表现出的思想感情 ①这段文字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深切悼念,但叙述的口吻又很平静,他不能把自己异常悲痛的情绪完全带进悼词,因为马克思主义者悼念自己的领袖不单是为了 寄托个人的哀思,更主要的是评价他的思想和事业,以便教育和鼓舞战斗中的无产 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恩格斯与马克思在巴黎见面后就结为挚友,两人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一起奋斗了近40年。对马克思的了解,最清楚的莫过于恩格斯;对马 克思的逝世,最哀痛的莫过于恩格斯;对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的 洞察,最深刻的也莫过于恩格斯。因而,在这段话中,恩格斯心情沉痛, 不忍再说又不能不说,追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②恩格斯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是相当含蓄的。他的巨大的痛苦、复杂的感受、深刻的理解,几乎全被浓缩在“——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这句话里。这句话不但能唤 起人们的哀痛,而且能启发人们思考:今后该怎么办 可见开头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是非常丰富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