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2.2 光合作用——2025 年春七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2024)课前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明确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过程,掌握光合作用的产物。2.理解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原理,认识光合作用对维持碳 - 氧平衡的重要意义。3.准确阐述光合作用的实质,了解有机物运输的途径及其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4.学会运用光合作用原理,分析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培养知识应用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及实质;有机物的运输途径和作用;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教学难点: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分析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实验原理;将光合作用原理与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预习新知知识点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1.实验步骤暗处理:把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的______运走耗尽。选叶遮光: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该操作设置了______实验,变量是______。酒精脱色: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把叶片放入盛有______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______色。漂洗染色: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______ 。观察现象: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2.实验现象: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______色,说明有______产生;遮光部分不变蓝。3.实验结论:______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______。知识点一参考答案1.淀粉;对照;光照;酒精;黄白;碘液2.蓝;淀粉3.光;淀粉知识点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1.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______。在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实验中,将一盆植物放在密闭装置内,装置内一侧放置氢氧化钠溶液,另一侧放置等量清水作为对照。经过光照后,对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发现放置氢氧化钠溶液一侧的叶片______(填 “变蓝” 或 “不变蓝”),原因是装置内缺少二氧化碳,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放置清水一侧的叶片______(填 “变蓝” 或 “不变蓝”) 。2.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将金鱼藻放在光下,用漏斗罩住,在漏斗上方放置盛满水的试管收集气体。待气体充满试管的 1/2 左右时,取出试管,迅速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试管内,卫生香______,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______ ,氧气具有______的特性。知识点二参考答案1.二氧化碳;不变蓝;变蓝2.复燃;氧气;助燃知识点三:光合作用的实质1.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绿色植物通过______,利用______,把______和______转化成储存能量的______,并且释放出______的过程。2.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转变是:把简单的______制造成复杂的______,并释放______;能量转变是:把______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______ 。知识点三参考答案1.叶绿体;光能;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2.无机物;有机物;氧气;光能;化学能知识点四:有机物的运输及其作用1.植物体内运输有机物的结构是______。筛管是由许多长形的______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细胞间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形成了筛孔。2.有机物运输的方向是______,即从叶片等器官运输到根、茎等其他部位。3.有机物用于构建植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______ 。知识点四参考答案1.筛管;活2.自上而下3.能量知识点五: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1.合理密植: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目的是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上的______,提高______效率,使农作物增产。2.间作套种:把______不同的植物,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合理套种,如在玉米地里套种大豆。这样可以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______、空气、土壤等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3.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温室种植时,可以通过增施______、利用二氧化碳发生器等措施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强光合作用强度,提高农作物产量。知识点五参考答案1.光照;光合作用2.生长习性;光照3.有机肥易错提示1.误认为所有植物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只有含有叶绿体的植物细胞在适宜条件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如植物的根细胞、叶片的表皮细胞等没有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2.混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料与产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二者的物质变化相反,不能混淆 。3.错认为有机物运输只发生在叶片制造有机物之后:实际上,只要植物体内存在有机物的合成部位(如幼嫩的茎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少量有机物),就会有有机物的运输过程,运输是持续进行的 。深化探究1.在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实验中,为什么要进行暗处理?参考答案:进行暗处理的目的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如果不进行暗处理,叶片中原本储存的淀粉会干扰实验结果。经过黑暗处理后,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被消耗,后续在光照下产生的淀粉才能通过碘液检测出来,从而准确证明绿叶在光下能够制造有机物 。2.分析为什么在农业生产中,经常采用 “气肥法”(增施二氧化碳)来提高农作物产量?参考答案: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当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较低时,会限制光合作用的进行。采用 “气肥法” 增施二氧化碳,可以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原料,使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二氧化碳固定过程加快,从而生成更多的有机物。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强,农作物制造的有机物增多,产量提高 。3.植物叶片制造的有机物如何运输到根等其他部位?参考答案:植物叶片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进行运输。筛管位于茎的韧皮部,由许多长形的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细胞间的横壁上有筛孔。有机物在叶片中合成后,通过细胞间的运输进入筛管,在筛管中以溶液的形式,借助筛管细胞的生理活动,沿着自上而下的方向运输到根、茎等其他部位。运输过程中,有机物为植物各部位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用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等过程 。巩固训练1.在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实验中,把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A. 降低温度B. 使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C. 增加叶片的呼吸作用D. 减少水分蒸发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该操作设置的变量是( )A. 水分B. 温度C. 光照D. 二氧化碳3.把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A. 溶解淀粉B. 溶解叶绿素C. 破坏细胞膜D. 使叶片中的有机物分解4.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 )A. 淀粉B. 蛋白质C. 脂肪D. 无机盐5.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 )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水蒸气D. 氮气6.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中,能使快要熄灭的卫生香复燃的气体是( )A. 二氧化碳B. 氧气C. 氮气D. 空气7.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A. 制造有机物,释放能量B. 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C.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D.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8.植物体内运输有机物的结构是( )A. 导管B. 筛管C. 叶脉D. 根毛9.有机物在植物体内运输的方向是( )A. 自下而上B. 自上而下C. 从左到右D. 从右到左10.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是( )A. 合理密植B. 大量浇水C. 间作套种D.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B解析:在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实验中,把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避免原有淀粉干扰实验结果,B 正确;该操作与降低温度、增加呼吸作用、减少水分蒸发无关,A、C、D 错误。2.答案:C解析: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这样设置了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C 正确;与水分、温度、二氧化碳无关,A、B、D 错误。3.答案:B解析:把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目的是溶解叶绿素,避免叶绿素的颜色对淀粉遇碘变蓝现象的干扰,B 正确;酒精不能溶解淀粉,也不是为了破坏细胞膜和分解有机物,A、C、D 错误。4.答案:A解析: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淀粉遇碘液变蓝,A 正确;蛋白质、脂肪、无机盐不是该实验证明的光合作用产物,B、C、D 错误。5.答案:B解析: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常用于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中,B 正确;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吸收氧气、水蒸气、氮气,A、C、D 错误。6.答案:B解析:氧气具有助燃的特性,能使快要熄灭的卫生香复燃,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B 正确;二氧化碳、氮气、空气不能使快要熄灭的卫生香复燃,A、C、D 错误。7.答案:C解析: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即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C 正确;A、B、D 表述错误。8.答案:B解析:植物体内运输有机物的结构是筛管,位于茎的韧皮部,B 正确;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A 错误;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是运输通道,但不是具体运输结构,C 错误;根毛主要用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D 错误。9.答案:B解析:有机物在植物体内通过筛管运输,运输方向是自上而下,即从叶片等器官运输到根、茎等其他部位,B 正确;A、C、D 方向错误。10.答案:B解析:合理密植能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效率,A 不符合题意;大量浇水可能导致土壤缺氧,影响植物根的呼吸作用,不利于植物生长,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B 符合题意;间作套种可充分利用资源,提高产量,C 不符合题意;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为光合作用提供更多原料,能提高产量,D 不符合题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