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国宝大熊猫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国宝大熊猫 课件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第七单元
国宝大熊猫
引言
作为生物进化史上的“活化石”,它们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最珍贵的礼物。它们以其憨态可掬的模样、圆滚滚的身体和独特的黑白毛色,征服了全世界人民的心,它们就是我们的国宝大熊猫。你了解大熊猫吗 你知道大熊猫有哪些生活习性吗 让我们一同走进大熊猫的奇妙世界,深入了解一下可爱的大熊猫吧!
本次习作要求介绍大熊猫。先查找相关资料,整理信息,再从大熊猫的外形特征、分布地区、生活习性、性情、价值等多个方面准确介绍。介绍时要有侧重点,选择几个特点重点介绍,把大熊猫介绍得生动、具体、准确。
1.查找资料,搜集关于大熊猫的信息,根据写作需要整合信息。
2.从多个方面进行介绍。介绍大熊猫时,选择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方面作为重点,分段叙述,使习作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3.用准确、形象的语言描述。介绍大熊猫时,可以适当引用数据,准确描述;还可以运用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把内容写生动、写具体。
4.设定情境,创意表达。介绍大熊猫的时候,可以设定一些情境,用有创意的表达方式吸引读者,使文章富有趣味性。
1.能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
2.通过自评和互评,能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并补充新的内容。
误区提醒
1.只是把查找的资料抄写下来,没有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
2.没有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大熊猫,且介绍的内容不够准确、生动。
一、全方位搜集整理资料,有序地进行多角度介绍。
先通过阅读相关书籍、上网搜索等方式,全方位搜集关于大熊猫的资料。再把搜集到的资料分门别类地整理出来,做成表格或导图。然后从大熊猫的外形、分布地区、生活习性、价值等多个方面准确介绍。一般选择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方面来写,可以分
段介绍,每段围绕一个中心意思,使条理更加清晰。
反向典例
大熊猫的样子十分可爱,而且是“运动达人”。但它的睡姿很奇特,卡在树权里睡,骑在树枝上睡,四脚朝天地睡。不仅如此,大熊猫还非常黏人。饲养员一进入它的地盘,它就抱着饲养员的小腿不放。
反例剖析
这段话介绍了大熊猫的外形、本领、生活习性和性格四个方面的特点,但是描述太过笼统,缺乏条理,没有突出重点。我们可队按照一定的顺序分段进行介绍,有条理地展现出大熊猫的特点
顺序法示例
大熊猫的样子十分可爱。它的肚子和脑袋都圆滚滚的……
大熊猫的睡姿很奇特,卡在树权里睡,骑在树枝上睡,四脚朝天地睡……
大熊猫也是“运动达人”。它的四肢非常灵活……
大熊猫还非常黏人。饲养员一进入它的地盘,它就抱着饲养员的小腿不放……
正例剖析
这段话分段从外形、生活习性、本领和性格四个方面有序地介绍了大熊猫的特点。思路清晰,每一段中心突出,使读者能快速在脑海中形成鲜活的画面,极具感染力。
名篇范例
大熊猫体态丰满,四肢粗壮,尾巴短秃,毛色奇特,作者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介绍了大熊猫的外形特点。头和身躯乳白色,而四肢和肩部黑色,头上有一对整齐的黑耳朵,还有两个黑眼眶,很像戴着一副八字形的黑眼镜。大熊猫长相俊俏,神态温驯,给人以优雅、活泼的感受。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大熊猫的面部特征,生动传神。
节选自叶永烈《国宝-大熊猫》
二、用准确、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
我们搜集到的资料有些过于专业,直接引用会让文章显得比较枯燥。我们可以将一些信息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可以借助恰当的说明方法,如引用数据说明大熊猫的体重、食量等,使文章语言具有科学性;还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进行生动、形象的表达,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反向典例
大熊猫几乎完全靠吃竹子为生,它们一吃就是一整天,它们最喜欢吃的是冷箭竹和华西箭竹。
反例剖析
这段话介绍了大熊猫爱吃竹子的特点。虽然描述准确,但是介绍太过简略,读起来比较枯燥。我们可以引用具体数据说明大熊猫的食量,还可以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进行生动表达。
修辞法示例
大熊猫那么胖,可不是靠吃肉哦!它们几乎靠吃竹子为生,每天能吃掉二三十斤竹子或者六七十斤竹笋,是不是个超级大胃
王?不过它们吃得多,排泄得也不少,这样才能天天享受美味,还不会被撑到!它们最喜欢吃的有冷箭竹、华西箭竹等。
正例剖析
这段话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大熊猫的饮食特点。把具体的数据融入文中,让读者感受到大熊猫吃得多;又运用反问的修辞
手法强调了大熊猫食量大的特点,使语言更具趣味性和互动性。
三、设定具体情境,采取创意性的表达方式。
介绍大熊猫的时候,可以设定一些情境,用具有创意的表达方式吸引读者。如,在文章开头、结尾设置互动,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在文章中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大熊猫,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展开介绍。
反向典例
大熊猫是杂食动物,最早的时候是食肉的。但由于气候变化,猎物数量减少了,而竹子的数量还很多。为了维持生存,大熊猫只能以竹子为主要食物。
反例剖析
这段话介绍了大熊猫进食习性的变化及其原因,但是语言平淡,缺乏吸引力。我们可以在段落开头设置互动,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还可以转换口吻进行描写,增强趣味性。
有的小朋友可能会问:大熊猫是熊,为什么爱吃竹子呢?其实,我们早在八百多万年前就出现了,那时候我们是食肉动物。但由于气候变化,我们的猎物数量减少了,而竹子的数量还很多。为了维持生存,我们就只能以竹子为主要食物了。但我们那作为食肉动物的标志——锋利的牙齿和爪子仍然保留到了现在。
正例剖析
这段话以设问的方式解释了大熊猫进食习性的变化和变化原因,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将自己想象成大熊猫,用第一人称
进行介绍,让读者更容易代入,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小试身手
学完习作妙招后,你对如何介绍一种动物一定有所感悟。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动物,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这种动物的特点,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不少于350字。
1.我们全身上下都是黑色和白色的,还有一双被黑眼圈围绕的小眼睛,闭上眼睛时就好像戴上了一副墨镜。别看我们是庞然大物,但刚出生时的我们就像一只粉红色的小老鼠。
(比喻句)
2.每当饲养员把一大捆竹子放到大熊猫面前时,它都会先慢吞吞地抓起一根竹子,然后靠在木桩上,还要跷起二郎腿,坐舒服了才开始吃。
(拟人句)
3.大熊猫爬树时,犹如敏捷的侠客,四肢并用,快速穿梭在枝干之间;大熊猫进食时,恰似一位绅士,不慌不忙,精心挑选着鲜嫩的竹子;大熊猫睡觉时,就像慵懒的猫咪,四脚朝天,安然沉浸于甜美的梦乡。
(比喻、排比句)
4.你知道为什么我们被称为“国宝”吗?因为,物以稀为贵,我们就是人类常说的“活化石”。我们拥有古老的血统,对研究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地球环境的变化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设问句)
1.大熊猫喜欢嬉戏,憨态可掬。有时直立起来,状似舞蹈;有时背倚石头,坐在草地上悠然自得地啃着竹枝;有时团作一团,漫不经心地随地打滚;有时拖着笨拙的身体,摇摇晃晃地在草地上玩耍。(叶永烈《国宝—一大熊猫》)
2.我从书页上面屏息地看着它们。先是大的一探头,又缩回去;再一探头,走出来了,一溜黑烟似的。紧随着的是两只小的,都白得像一团雪,眼睛红亮,像一—我简直说不出像什么。像玛瑙吗?比玛瑙还光莹。(季美林《兔子》)
3.这个毛团样的小家伙,从隐蔽地走进了他们的视野。用的是小快步,圆屁股颠得像个球直弹,偎依到妈妈身边。突然到来的巨大喜悦,使小兄妹俩得意忘形,不觉齐声呼唤。刚意识到惹了乱子,立即掩口屏声息气。(刘先平《大熊猫传奇》)
1.有一种萌物,黑白相间似水墨画卷,憨态可掬如胖娃娃,珍贵稀有像绝世珍宝,它就是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的大熊猫。
2.清晨的阳光洒在翠绿的竹林中,竹叶上的露珠闪烁着光芒。就在这片静谧而美好的竹林里,住着一群特殊的居民,它们行动缓慢却憨态十足,它们黑白相间如同穿着时尚的礼服,你猜出它们是谁了吗?
3.在动物的世界里,有凶猛如狮虎般的王者,有轻盈似飞鸟般的精灵,然而在我看来,最能打动人心的却是那看起来笨笨的、萌萌的大熊猫,它以独特的魅力成了无可争议的国宝。
4.我的名字叫“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我们家族的成员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为“国宝”。
1.这就是我,一只胖乎乎的、可爱的大熊猫。听完我的介绍,你们一定想更多地了解我吧!那么就请来动物园看我吧!我在这里等着你们哟!
2.我喜欢大熊猫,喜欢它憨态可掬的样子,喜欢它那双像戴了眼镜似的眼睛,喜欢它胖乎乎的肚子,喜欢它吃竹子和玩耍时的天真与可爱。
3.大熊猫既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友好使者,也是生物进化史上的“活化石”。在我们惊叹于它们的可爱之时,更应铭记它们对于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4.大熊猫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我们应当成为它们的守护者,让大熊猫的黑白身影永远活跃在这片它们热爱的土地上,让这一珍稀物种永不消逝,成为子孙后代也能欣赏到的奇妙瑰宝。
感谢观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